畜牧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学论文

畜牧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学习型课堂 有效性教学 学习目标

所谓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课堂教学形态按教和学两方面可以分为传授性课堂和学习型课堂。所谓学习型课堂是指在教学课堂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本的课堂活动表现形式的课堂教学形态。在这种教学形态下,学生是课堂行为的主要发生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援者。与传授型课堂相悖,讲授不再是最基本的教学行为。

提出建构学习型课堂的背景是基础性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的竞争总会落脚到教育的竞争,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为抢占教育的制高点,世界各国掀起了愈演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理论指导实践,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先后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美国,赫尔)、发现式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瑞士,皮亚杰)、多元智力发展理论(美国,霍华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美国,罗杰斯)、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美国,奥苏贝尔)、累积学习理论(美国,加涅)、掌握学习理论(美国,布鲁姆)、反思性教学理论(洛克、艾宾浩斯、杜威)、有效教学理论(捷克,夸美纽斯等)。这些理论,变革着各国的课堂教学形态。

近些年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改最大的是有效教学理论。对有效教学的各种解释有: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使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指向目标);有效教学必须在教学的输入、进程及产出等方面都卓有成效(指向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安排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经验,以使学生获得预期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态度(指向效果)。有效教学的归因为:有效教学指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正加值效应,即令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研究关注教师品质、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所生成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理论的关键词有三,第一是有效教师: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管理高超;善于反思;勤于研究。对学科知识的有效把握;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理解;对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第二是有效教学行为,即生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令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教学行为;第三是有效学习行为,即学生积极参与当前学习并获得继续学习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基础。综上所述,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追求的是达成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均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组织者、引导者、支援者。正是如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学习型课堂不同于传授型课堂的以教为本,而是以学为本的地方。在这种有效教学理论的支撑下,构建学习型课堂顺应而出。从教师层面来表述学习型课堂的要素有:有效达成的学习目标;丰富充足的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探究进取的教学过程;生成学习的教学方法;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励发展的教学评价。然而,这些要素,均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层面来接受,成为学习行为的目标、资源、过程、方法以及学习形态,从而最大程度的促成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学习行为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这也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意义之所在。

那么,与传授型课堂不同,学习型课堂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目标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模式。目标是最核心的,其他的都是手段。目标明确,才能最大效果地实现学习型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学习型课堂首要任务是解决目标的问题。与传授性课堂不同,学习型课堂学习目标应该是“会学”而不是“学会”。理由如下。

其一,基础教育学习目标要和教育的最终目标相联系,教育的最终目标要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相联系,引领世界发展的力量是“创新与创造”, 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创新型”国家。那么,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创新与创造力的人,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再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为什么难以出现大批创新型人才,而美国恰恰相反,是因为美国对基础的理解不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于“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即在于“会学”而不在于“学会”; “会学”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在于培养思考能力,在于培养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国的基础教育学习目标应该是“会学”而不是“学会”。

其二,学习型课堂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本表现。学生是课堂行为的主要发生者。这一特征说明,贯穿学习型课堂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知识,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即强调的是“会学”而不在于“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会学”不仅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应该是养成了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是高强的学习探究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既然如此,初中语文学习型课堂的学习目标也应该是“会学”了,那么,此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有和联系呢?

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一个课程目标而不是某节课的课堂目标。同样,学习型课堂是一种教学常态也并不是某节课的形态,所以其目标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具体解剖三维目标我们会发现: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学会的是语文的基础;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养成的是会学的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是指向语文更应该是指向学习语文这一学习行为。所以我国的新课改文件课程标准表述的仍然是追求能力导向(会学),只不过现实仍然是知识导向的学习目标在主导着教育实践罢了。

那么,在“会学”这个根本性目标的统领下,如何理解和具体处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呢?第一,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过分追求,反而应该弱化,降低它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它也不是接受式学习,应该是在过程和方法中主动建构;第二,强化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学习行为贯穿课堂全过程,方法在过程中生成并指导过程;第三,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价值观。第一是显性的目标,在传统教学得到重视。而第二和第三是隐性的目标,但它们恰恰是达成“会学”的基础,应该高度重视,一以贯之。试举例以学为本的“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复习”教学设计加以说明。设计如下:

1. 编排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2. 学生寻找语例并进行分类

3. 小组研讨句式特点及翻译要领

4.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5. 教师评价及指导学生订正学习偏误

6.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7. 教师进行后续的个别辅导

这整个过程的实施达成的就是三维中的过程目标;期间生成的方法或者是探究方法的过程达成的是三维中的方法目标;期间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过程就是达成了三维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后掌握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就是达成了三维中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在这里我们看得出,学习型课堂“会学”这一目标的重点就在第二和第三纬度目标上,而三个目标都在过程中也就是学习行为中得以落实。这就是学习型课堂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重要意义,也就是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教授. 有效性教学与构建学习型课堂. 华南师范大学.

畜牧学论文范文2

包天仁教授对这一现象深表忧虑:“现在的教学、培训几乎都是这个理念,把母语当作洪水猛兽。各种优质课、观摩课,如果用汉语做点介绍、讲解或分析,都是严格禁止的,这就大错特错,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包天仁教授的这一段话,无疑道出了目前英语教学中母语的尴尬处境。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难免受到母语“图式”的干扰,导致中国式英语非常普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这种不利的负面影响,强化了人们对母语负迁移作用的认识,忽视了母语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导致我们的英语课堂完全排斥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渗入。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习得不同语言的目的其实质是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母语文化在英语中的最基础的体现,就是学生掌握了多少汉语的英文表达方式。而笔者曾在所授课学校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已经结束了初中词汇学习的初三学生,对其进行关于母语文化的小测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的节日、饮食、文化英文表达方式都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味注重西方英语文化的引入,却忽视了母?Z文化的渗透,导致两种语言难以得到交流和转换。

二、母语文化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教育意义

提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影响,教师首先想到的现象,就是所谓的母语负迁移。认为用英式的思维来进行英语的学习,其学习效果应该是最佳的,中国式的英语教学受到批判。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母语对英语学习不仅有负迁移的影响,更有正迁移的作用。学习者通过对母语语言的习得,可以将获得的语言技巧及其对世界的认知直接融入到英语学习中,从而降低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例如,语音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和汉语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同或者相似的对等因素,拼读英语音标;词汇教学时,可以利用汉字的构字法和规律,指导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通过词根、词缀巧记单词;语法教学时,利用母语的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英语句型和结构。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语言的社会意义更加重要,注重交流,感知交往的魅力,成为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向。我国开展英语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更是为了用英语这一门国际性语言向其他国家传播我国的母语文化。在英语教育中,如果母语文化的地位得不到重视,那么学生就不能够很好的用英语来正确表达中国文化,更不能自如的在中西文化之间进行转换翻译,导致沟通交流不顺利。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文化学者查根斯就曾经对我国的母语文化作出过可行性研究,认为汉家文化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具有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力量,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符合中国式教育逻辑的文化理念。可见,在英语教育中渗透母语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巧,还可以加深其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母语文化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重要性,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推行渗透中国的母语文化,是新时代社交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母语文化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进行中西比较研究

对教材的深入发掘,是指在词汇、语法及课文的讲授上,进行文化层面的分析。现行的英语教材其文化性多偏向与语文学习的习惯,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对英文的内涵把握不清晰,介于英文语境和汉语学习方式的夹缝中。对教材的分析,应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文化分析上,给学生一个拓展的平台,既西方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一个词汇的词源意义,不单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更加使学生了解了西方的文化,这样做的意义是让中西方文化产生比较,给学生展示出我们母语文化的不同之处。在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过程中,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让学生扩大视野,放开眼界,用更加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其他的不同文化,也更加重视我们的母语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视野。

2.改变教学方略,重视文化审美

将母语文化渗透到初中的英语教育中,最直观的方式不外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知识进行碰撞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桎梏到单一的知识学习中来,枯燥的词汇记忆、语法背诵和篇章翻译已经不适合新的课程改革方针,更不要说母语文化的深入理解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本身,接受力强的青少年一代,每天都会在网络和生活中触碰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母语文化的对比学习,并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就成为了深入母语文化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电子课堂教学,将学生从桌椅上解放出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情景对话,加入最平常的母语文化,进行中国人之间的英文对话,在新的英语评价方式中,这样的改变无疑是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教学实践改革,结合该地的校本课程进行课后的英文社团、合作小组的活动,使学生活学活用,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将母语与英文进行结合。

畜牧学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自考机械过程控制基础,教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独立本科)必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并且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控制论的理论基础,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动态、整体、联系的观点研究分析一个机械工程系统,运用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有关自动控制及系统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其特点是从信息的传递、转换和反馈角度来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为采用控制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了使系统按预定的规律运动,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实现最佳控制打下基础;并且也可以为后续的机械类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2]。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教育教学论文,提高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控制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求考生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牢固掌握控制理论基本概念和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具备对简单机电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典型系统(特别是一阶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能判别系统的稳定性;了解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及相应的方法怎么写论文。

但是,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本文针对自考生的这种现象,提出了与普通本科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非自学型自考学生,从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方法出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浅谈笔者的教学体会,以供同行商榷。

1、了解学生学习现状

自考学生普遍是,在高中时期学习相对较差,但是,又具有想学会心态。因此,这是最大的一个矛盾,本身的基础薄弱,又想学会教育教学论文,通过考试。这就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矛盾。

本门课程要求以物理,电工学,高等数学为基础,这些前期课程,学生本身可能就没有学精通,所以,学习气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就会更难。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不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了解的现状后,就应该吧学生不会的内容再给补充上。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课时的问题,不可能把前期的课程全部都再教一遍,能做到的只是,当本门课程用到哪部分内容后,就把那一部分内容补充上,绝不可能通篇全讲。

例如:在第二章讲授拉普拉斯变换时,就必须把高等数学中积分和求导的基本公式补充上,不然学生就会因为积分求导不会,而导致拉普拉斯变换学不会。

例如:在讲第三章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就必须把物理的受力分析教育教学论文,牛顿定律等补充上。这样学生才可以分析一个机械系统的受力,才可以建立微分方程。在这一章的内容中还要补充上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流定律,不然学生就很难建立电网络系统的微分方程。

在补充上述的内容时,主要是要注重对这些基础理论如何应用。可以通过多讲例题,讲简单的例题,来使得学生能会用这些基础理论。

2、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改变学生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厌学心理,解除对这门课产生恐惧的精神压力,营造出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还应该排除心理障碍,尽快的熟悉本门课程中处理问题的方法,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在学习时,刚刚开始学,就会觉得不会,因为,开始部分就是拉普拉斯变换。但是,这一章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这是磨刀不费砍材功。这里当然要用到较多的高数知识,用什么就补什么,这里即使用的课时较多,也必须学会怎么写论文。一方面这是整个课程的数学基础教育教学论文,另一方面如果开始学生就没学会,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放弃这门课。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感觉自己会做题,在心理上,学生就会慢慢的建立起信心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学生才可以不恐惧,也就不放弃了。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常常通过一些暗示给学生,这门课简单,易学会,易通过。这对于学生树立学会的信心和通过的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每年都会有一部分考生在听课过程中或听完全课程后,进入复习阶段时感到心中没底,加之时间紧,就放弃了,很可惜。所以,进入复习阶段,教师更应多给学生鼓鼓劲,让学生树立“我能行” 的信心。树立考试成功的信心,不打 “退堂鼓”。

3、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一般这个阶段要放在全课程学完之后教育教学论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分最快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考试重点,不能通篇用劲。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章节内容,着重掌握系统传递函数、方块图、误差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稳定性判别。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七章的全部内容。单选题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填空题覆盖面广,覆盖了教材的七章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能力,也有少部分是计算的。简答题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最近几年的简答题多数都是概述、识记基本概念。计算题分布很广,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从整体来看,教材七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而第1章、第2章和第7章是知识点考查较少的章节。

其次,全面分析历年考题教育教学论文,了解考试中的题型规范,试题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典型的例题。熟练掌握出现在历年考题中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并多次练习,历年考题可以反复练习多次怎么写论文。

例如:劳斯稳定判据的题目,一部分题目为直接运用劳斯判据来判断稳定性,还有一部分题目为,求取系统中某参数的稳定范围。但是这类题目,只要多做练习,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最后,学生在应试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要做到:1.排除一切思想杂念,一心一意答题。2.拿到试卷后,迅速浏览试卷。同时要快速浏览考题和相应的分值,按难易程度确定做题的顺序,首先做最熟悉的题目和内容;主观题中如有得心应手题,应先做,然后再按顺序答题,遇到一时难答的题果断跳过教育教学论文,答后面的题,以防在某道题上耽搁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3.答完卷后别忘记重新考虑最初没确定答案的那些题,另外要至少全部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因疏忽而出错的地方。4.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确保没有漏题的情况下经过两遍检查方可交卷。

4、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完本课程后,进入复习阶段,一般说来至少要留出一个月的总复习时间。在总复习期间,教师给学生鼓劲,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要提醒学生注意: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提高效率。在复习时更应注意经常翻阅和回忆教材摘要认真领会,揣摩并加以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

[2]陈康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1999年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18。

畜牧学论文范文4

专业实践层次主要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安排,进行教学实习、生产劳动、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5个环节技能训练,强化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生产劳动和科研训练两环节是专业实践活动的初级阶段,放在一、二年级进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主要畜禽生产过程、工艺要求与技术操作规程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社会实践环节是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种多样的高层次专业实践活动,一般在二、三年级掌握了一般专业技能的情况下进行。当前多将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以小组或分区域活动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功能重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学等独立工作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接触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劳动观念的重要形式。生产实习环节承接专业实践和生产实践,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既要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又要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并付诸实施,实现了从专业技能向综合生产技能的递进。

生产实践层次包括生产实习、专题调查和毕业论文3个环节。这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践演习,主要在三、四年级完成。把学生分散到相关的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及教师的科研点上,参与相关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推广工作。生产实习是综合技能训练中的关键阶段,学生可运用学过的理论以及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参加畜牧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各种疫病的诊治。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观察和解决。其功能是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基本掌握专业生产的技术、工艺、技能。通过专题调查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运用,而且又能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各项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训练,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反映。上述2个层次的实践、10大环节的训练、3个阶段技能的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既遵循了教育要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又涵盖了从基础到专业进而开展综合实践的全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畜牧兽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例如畜牧专业主要有遗传实验室、畜牧工程实验室、营养与饲料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状况和实验性质,笔者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畜牧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关于实验室装备与投资的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先后对教学实纲、毕业生产实纲进行了修订,使其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同时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考核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各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计分方法,分别进行考核。实验课可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考核办法应以实际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实际操作部分占考核总分值的50%,不及格者应重修。教学实习按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独立操作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毕业实习采用分项达标积分法,按方案设计、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生产实习笔记和专题报告或毕业论文答辩等项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装入个人档案,毕业实习不及格者,不予毕业。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实践表明,这种考核办法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而且也可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素质的高低。

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畜牧兽医学院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起了基本满足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专业平台的建设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等等。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畜牧兽医学院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创作,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为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补充,畜牧学院还积极地与校外几十家条件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相合作,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同步进行。践行畜牧兽医学院倡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科研道路。畜牧兽医学院的科研基本定位在于通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达到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等目的。

针对畜牧兽医学院教师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强的特点,畜牧兽医学院大力引进了企业项目,以项目作为引导和推动教学和科研发展。通过承接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项目的开发,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行业专家三结合。在校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与行业一线的专家共同指导学生,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p#分页标题#e#

畜牧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德保矮马;遗传资源;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61-01

德保矮马与英国Shetland矮马被称为世界两大矮马源流,是当地同胞在海拔700~800 m的干旱石山村寨中长期自繁自养、封闭繁育形成的稀有矮马品种。德保矮马是唯一既具有多基因遗传特性,又具有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和基因相对保守特性的矮小马品种。德保矮马体高在100 cm左右,最矮的仅有85 cm,具有色纯、体型秀美、性情温顺、灵巧等特征,是珍贵的种质资源。目前德保矮马存栏量不足1 000匹,不达全国马匹总数的1/10 000。英国的Shetland 矮马是经人工矮化形成的,中国的德保矮马是全球仅有的非人工矮化自然形成的珍稀品种。

中国矮马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体高处于西南马下线的低矮群体,按地理区域的不同主要划分为广西德保矮马、贵州矮马、云南马关矮马、四川安宁矮马、陕西宁强矮马[1-3]。德保矮马属于中国西南马系百色马中的石山矮马,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德保县。主产区为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余脉,北纬23°10′~23°46′,东经106°37′~107°10′,喀斯特半喀斯特地形纵横交错,地形地貌特殊复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德保矮马2002年被列为全国78个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之一,成年母马平均体高(98.35±4.55)cm,成年公马平均体高(97.42±3.76)cm[4-5]。

1 德保矮马起源

德保矮马是在石山地区特殊地理自然环境下长期选育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马品种。其原名为百色石山矮马,属中国西南马系山地亚系[6]。德保矮马于1981年被西南马考察组发现,1986―1990学者们以广西德保县为基地,综合生态学、血型学、考古学、养马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证实德保矮马的矮小性状可稳定遗传,是一个古老的马品种[7-11]。脊椎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德保矮马是我国汉代史书中记载的“果下马”的后裔之一,是中国小型马的代表[4,12]。2009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正式从“百色马”中分出,成为独立的畜禽遗传资源,正式命名为德保矮马。

2 德保矮马遗传资源特征

2.1 遗传资源特点

德保矮马是世界上稀有珍贵自然形成的优良马种。成年马体型矮、短、粗、壮,结构匀称;头清秀且长,少数有额星,额宽适中;鼻翼张弛灵活,鼻梁平直,少数稍弯;头颈结合良好,颈长短适中,清秀;胸宽、深、发达;腹圆大,向两侧凸出,稍下垂,后腹上收;毛色有红、黄、白、黑、片花及沙毛等;蹄型复杂,个别马有明显黑或褐色背线;四肢端正,整体稍有前冲姿势;眉毛浓密,长至地面;膝关节、飞节、腕关节坚实、强大。

2.2 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及运输业的发展,马属动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役用地位明显降低。主要马品种面临种质资源退化、种群数量及质量降低的严峻形势。德保矮马的存栏量一直在减少,1983年德保县存栏矮马不足2 200匹;2006年末,存栏量不足1 000匹;现在德保矮马数量越来越少,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稀有物种[5]。近年,国内有关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马种外在特征与其细胞、分子遗传学、生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马的起源、遗传种质及遗传差异。为加强德保矮马保种育种工作,保护这一稀有品种,现已开展德保矮马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以研究生长激素基因位点突变与矮小的相关性[5];开展德保矮马品质分析及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研究开发及优化德保矮马冷冻保存的配方[7-8],以保护、开发、利用德保矮马种质资源。

3 德保矮马遗传资源保护理论与方法

3.1 保种理论

保种理论主要有2种,即随机保种理论和系统保种理论。随机保种理论认为保种应该是保存现有的全部基因,“原封不动”地保存品种或群体;从畜牧学角度讲就是保存现有的品种及品种特殊的变异类型,避免其混杂、退化、泯灭。系统保种理论把一定时空内某种畜禽品种所具有的全部基因种类或基因组合体系组成的基因库作为保种对象,依照基因库与品种生物学特性及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关系,经系统规划分配到各个品种中去,并结合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建立并筛选能够最大限度保存畜禽品种全部基因种类的基因库及基因组[9-11]。

3.2 保种方法

保种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活体保种即动态保种、生物技术保种即静态保种。活体保种即可保留畜禽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甚至还可增强该种能力;在保种的同时可检查和消除基因缺陷,改良不利性状[10-13]。生物技术保种有冷冻保存、建立DNA基因文库、克隆、胚胎分割、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等。冷冻保种即超低温冷冻、卵子、胚胎或品系的配子及胚胎进行保存。从理论上讲建立DNA基因文库进行保种是一种最安全可靠、维持费用低的动物遗传资源保存方法,该方法可长期保存畜禽基因,并可随时取用[14]。胚胎分割可增加优质种畜的数量、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并有效保存遗传资源。分子遗传标记可基本保存群体中全部的基因,但也可能使群体生产性能下降。

现已建立国家级德保矮马资源保护场,创建保种场“集中保种”,保种基地“国有民养保种”,对德保矮马进行活体保种。蒋钦杨等[5]克隆、分析德保矮马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以寻找生长激素基因位点突变与矮小基因的相关性。杨胜林等[15]利用1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中国5个矮马品种即德保矮马、贵州矮马、宁强矮马、四川矮马、云南矮马进行遗传平衡检测。蒋钦杨等[16]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德保矮马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为深入研究矮马矮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马月辉等[17]及周向梅等[18]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组织块直接培养法将德保矮马耳缘组织进行培养并建立该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使德宝矮马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保存下来,为基因组和体细胞克隆等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生物材料。

活体保种种群会受到疾病、近交、有害基因等不利因素的侵袭,会使保种群遭到严重损害;建立专门的保种群体,维持成本较高;自然选择也会造成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活体保种时,应严格禁止亚种或品种相互间进行杂交,按亚种或品种划定一定区域和亚群。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活畜保种是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保种是另一条有效途径。

4 德保矮马保护现状及展望

针对德保矮马濒危现状,当地政府采取“国有民养”及建立保种场、保护区的方法,建立德保矮马活体保种体系及保种核心群。随着德保矮马主要产区农业机械化普及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矮马使役价值降低,农民养马积极性下降。现以建立国家级保种场为重点,进行集中保种,同时建立“企业+景区”开发模式,以促进德保矮马资源保护。

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设立经常性的管理机构很有必要。建立德保矮马冻精、冻胚“基因库”,开展细胞工程、胚胎工程方面的研究;依据群体遗传学理论以各家系性别比例等量留种,但不一定采取随机,以避免全同胞、半同胞以降低近交率,进而提高保种效果。保种应当尽可能与利用结合,并把从利用中取得的经济效益投入到保种中去[19]。

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德保矮马的遗传系统、地域系统、生态类型、经济用途及文化特征等,以揭示德保矮马起源进化、传播路线、经济性状及遗传资源多样性,为德保矮马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参考文献

[1] 侯文通,王永军.中国马驴遗传资源研究[R].中国马业协会首届学术讨论会,2002.

[2] 中国马驴品种志编写组.中国马驴品种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赛娜,孙玉江,芒来,等.西南马遗传资源研究[J].草食家畜,2007,4(137):14-16.

[4] 杨鹰白,许典新,韦显熙,等.广西德保矮马调查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5,21(2):46-47.

[5] 蒋钦杨,韦英明,黄艳娜,等.德保矮马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写[J].西南大学学报,2009,12(31):35-38.

[6] 王铁权.我国西南特质矮马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初报[M].北京: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1982:9-15.

[7] 郑自华.德保矮马品质分析及冷冻保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8] 郑自华,赵海峰,陈宝剑,等.稀释液中添加维生素E或维生素C对德保矮马冷冻效果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21-23.

[9] 盛志廉.论家畜保种[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5(6):25-27.

[10] 王英.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方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3):34-35.

[11] 吴常信.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学术思想与技术[J].中国家禽,2000(7):4-5.

[12] 李游,言天久,颜明挥,等.德保矮马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2014,30(1):4-6.

[13] 赵一萍,芒来.中国蒙古马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国际遗传学杂志,2010,33(4):218-221.

[14] 张沅.家畜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5] 杨胜林,徐龙鑫,杨海兵,等.中国5个矮马品种的瓶颈效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40(1):140-144.

[16] 蒋钦杨,黄艳娜,韦英明,等.德保矮马生长激素受体基因PCR-SSCP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3):3-7.

[17] 马月辉,周向梅,关伟军,等.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德保矮马耳缘组织成纤维细胞初探[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282-1288.

畜牧学论文范文6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然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的工作经历。另外,由于金融学博士相对比较稀缺,但高校门槛友都要博士学位,因此农业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原专业并不是金融专业,甚至也不是相近的专业。其他专业对口的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只能是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农业院校的课题大都属“农口”,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平台的缺乏,几乎没有纯金融的课题,参考大部分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基本都围绕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方面,结果就是科研脱离教学,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也不能及时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反馈给学生。

1.1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农业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金融模拟实验室,但硬件因缺少投人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计算机老化的现象。就软件来看,证券投资分析软件比较成熟,但要购买相关的实时资讯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很多院校为了节省经费就采取压缩实验学时的办法。而商业银行和保险等相关软件虽有产品,但其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金融学专业虽为农业院校的非核心专业,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其核心专业,因此在毕业实习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能由非金融专业的教师作为其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这就造成“学”与“用”不相匹配,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金融,而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却是非金融领域,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

1.2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金融行业从业资格证种类很多,有证券、银行、期货、基金销售(主要针对银行)、保险等。以下是笔者对某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2009级学生已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调研结果。从上图来看,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要性并不陌生,但从考取结果来看,学生并不偏好跟自己专业联系更为紧密的资格证。其中,81%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行业工资水平较低,从业难度大。而事实上,金融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连续几年跃居全国第一的高位,近五年我国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见图2。从上图来看,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除了2006年稍低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外,一直领先于其他行业。还有96%的学生认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对以后的就业更有帮助;另外,少数学生对金融专业不感兴趣。从生源角度看,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平时接触金融有关方面的机会较少,甚至学了《证券投资学》后还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股票和基金,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金融业完全不感兴趣。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金融理论和专业实践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农业院校更应如此。

2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重建具有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2.1.1增设农村金融的相关课程自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提出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后,农村金融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市场也函需农村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只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院校在金融学硕士培养阶段设有农村金融方向,开设了相关的农村金融课程。一方面有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就开设农村金融相关课程。例如,取消以往为了体现农业院校特色而开设的《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和《合作金融》等课程。

2•1•2细化金融学专业方向综合类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国际型人才,而农业院校则应该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了解到国内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综合类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已经考虑到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将金融学专业方向进行细化,着力培养专业人才,而农业院校则远远滞后于其他高校。建议农业院校在结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设置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方向以外,更应该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体现办学特色,为农村金融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

2.2注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院校应积极创造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进修,还可以聘请金融机构的员工作为兼职教师,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加强与其他院校金融学专业之间的合作,定期选拔骨干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访学进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2.3.1建立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全真实验教学体系即创建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券商柜台等等,学生可以分批、分角色体验不同的职业分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注意金融实验的时间安排,证券投资分析类的实验由于要使用实时行情来进行分析,所以该实验安排就要跟证券交易所的开市时间一致。最后,农业院校还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

2.3.2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岗位实习”由于金融行业的保密性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难度就比较大。农业院校应当聘请已在金融部门担任领导的校友兼任客座教授,充分利用这样的人脉优势,与金融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尝试职工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学生传授职工专业理论,学校与金融单位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才能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

2.3.3尝试改变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农业院校目前的毕业实习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毕业论文。既然农业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于农村金融的专业人才,不如尝试取消毕业论文,而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习项目撰写实习报告更为可行。

2.4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金融学专业不仅应该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该是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建议大一、大二不分专业方向,共同学习金融专业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再按照学生的爱好、专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讲座,以自身的真实经历感染学生。再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人人才培养方案。

2.5积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

上一篇微电影论文

下一篇畜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