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展览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1
1.1边界的消隐
我们对于空间的第一感知一般来自于围合它的边界而不是空间本身,建筑师对于空间的塑造也是从界面处理开始,界面为空间设定了一个有限范围,而消隐则给这个范围带来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边界的消隐针对的对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中的“墙”和“层”,即是垂直边界的消隐和水平边界的消隐。“墙”作为交通空间的维护界面,是建立交通空间独立性的主要元素,当“墙”被移除时,同一个水平空间内的使用者就能直接通过视觉相互观察,并且在空间功能和活动上彼此同化而产生连锁反应,人对空间的印象也由多个小空间变成一个开敞的大空间,使得交通空间从一个封闭的场所转变为复合空间的一部分,在空间行为和感知上与其他空间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也就形成了所说的空间连续性。例如,妹岛和世设计的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就将弱化“墙”做到了极致,建筑犹如两片水平飘板,将竖向支撑体系都隐藏在其中,交通空间与功能空间是相互贯通的一个整体,通过地形变化来划分区域,人的活动则保持始终的连贯和完整。“层”则是建筑空间的水平界面,将空间限定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是交通空间联系的主要对象,当“层”被消解,人在建筑内部的活动从规律的平面活动跃升到复杂多变、充满可能性的三维空间活动。例如,UNS事务所设计的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将坡道作为平面的一部分,不同标高上的空间通过坡道融汇成一个共同的大空间,这里已经没有了明确“层”的概念,只有无限延伸的建筑空间。边界的消隐使得展览建筑交通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都得到解放,不再有明确的界面将交通空间与其他空间分隔开,人在不同的空间中穿行也不再受到边界的束缚,这种做法突破传统的空间模型,形成全新的空间感受。
1.2形态的多样
模糊性在交通空间形态上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建筑师由塑造不变、单义的空间形态转为塑造可变、多义的空间形态,由塑造静态、独立的空间形态转为塑造动态、连续的空间形态。传统的交通空间例如楼梯、台阶、走道等,在我们印象中多是稳定的、有明确的规律性和秩序性,并且可以被人们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使用者只能遵从既定的路径来进入展览空间并按照顺序完成整个观展过程。而模糊性的引入,意味着公共交通空间不必重复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更加动态和叙事化,坡道、开放走廊等元素的引入使得交通空间更加充满活力,不可预知,由它们形成的交通空间可以任意在三维空间中穿梭、跳跃、扭曲和盘旋,形成各种夸张独特的空间形态,吸引了人们进入展览建筑,并且自由使用和体验整个建筑空间。
1.3模糊性带来的影响
展览建筑交通空间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模糊性,改变了原有的一层不变的空间秩序,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功能的复合,即综合和复杂的空间特性,使其兼具多种功能。“特意设计出来的不定形式是以生活中的的不定为基础在建筑要素中反应出来的”①,随着交通空间界面的消解,形态的多样,空间层面上独立的交通空间已不复存在,其功能的单一、独立也逐步被弱化,当代展览建筑的交通空间与交流、展示、休憩空间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功能复杂性来源于现在人们空间活动和心理需求的多样化,而表现在交通空间中就形成了功能的模糊和交叉。走廊兼做展览,开放楼梯兼做休息和交流空间,通过与其他功能的整合,并且吸收其活动特性,交通空间能够以更积极更有机的形态融入整体建筑。二是行为的丰富,为更多使用行为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空间活动是一种连锁反应,浅层次的活动是一切空间行为产生的基础”②,在展览建筑中,我们可以把交通活动作为一切活动的脉络,而交通空间则是这些活动的载体。
交通空间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在进行行走和停留活动时,能够接触更多活动形态,比如看到其他人在观展,穿过正在表演的人群等等,这种空间的模糊使得发生更深层次活动的几率大大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人在展览建筑中丰富多样的行为模式。三是开放的体验,即为人们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间。我们可以将模糊态看做是空间由固体形态到液体形态的转变,一切空间体验经过适度的模糊,变得更为有弹性和张力。模糊的交通空间可以作为一个不确定的线索,对于所有功能空间都是开放的和包容的,只给使用者指出大致的空间范围和行进方向,将探索和体验空间的主导权交还给使用者。使用者如同水滴一样在这类交通空间中流动、聚集和分散,随时能选择停留或者继续前进。展览建筑的交通空间通过模糊性被还原到最接近人生活的状态,让使用者自由的、有选择的穿行并接触其他功能空间,这种开放的空间体验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片面化、模式化的观展模式,以一种更加“以人为本”,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创造空间。
2交通空间模糊性的设计策略
经过对展览建筑中交通空间的浅析,我们可以发现,适度的模糊是符合人对空间的认知的,我们需要模糊性是开放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模糊”,却不是杂乱无序的“模糊”,而如何在设计过程有意识引入模糊元素,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的。以下列举一些当前展览建筑交通空间营造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策略。
2.1“软化”策略
“软化”策略主要针对展览建筑交通空间的界面和形态,可以体现为空间的透明、弹性、不规则等多种形态。其中“透明”指使用透光率较高的材料来建造空间隔断,或者部分移除空间隔断,使得不同空间之间能够有视线及活动的交流。例如,妹岛和世在金泽美术馆中就采用了360度透明的玻璃幕墙,并将视觉上成为障碍的柱子散开,使得人在交通空间穿行时可以一览无余的看到其他空间的活动状况,同时能够驻足欣赏庭院的美景。“弹性”指交通空间能够根据使用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例如可移动的分隔、可翻折组合的空间装置等等,使得空间的形态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弹性变化。“不规则”指打破规则的图形化平面,根据实际的需求对空间进行局部放大或缩小,为多样的空间行为提供可能性。“软化”是展览建筑交通空间中最常用的一个设计策略,能够充分综合功能与活动的需求,同时使交通空间更灵活多变,以与多样的场地环境相适应。
2.2“融合”和“片段”策略
“融合”策略指基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将展览建筑交通空间与其他空间有机整合和分隔,呈现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既保证空间的相对完整,又能提供适度的开放性,实现活动的互动和交流。“片段”策略指将功能空间视为一个个词语,用交通空间来连接成完整的语句,可以通过连接上的跳跃、感知上的交错来模糊不同的空间。这两种方式都是从空间的组合和秩序着手,形成暧昧的复杂的空间模式。例如,哈迪德设计的罗马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中,弧形走道沿着墙体自由延展,黑色楼梯轻盈地悬浮彼此连接,使得展示者可以在其中任意的游走,随意的跳跃或者回放,无拘无束的互动和对话,充分表现了展示形式的自由和灵活,“在自由的时空体系中,所有的元素在飘移,关系在变化,不再相互咬接建立固定的联系,全局结构为此不断重新调整,由是运动,永无休止,没有重复”③。
2.3“折叠”策略
“折叠”策略值利用坡道、楼梯、自动扶梯的非常规交错布置,或楼层相对连续的、整体的曲面起伏,来连接多维度的空间。这样的空间形态,使得交通空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开始和结尾,没有上下前后之分,能够通过漫步式的交通来串联所有空间,并充满整个展览建筑,成为复合的功能空间的一部分。这个策略在当代展览建筑中已经有很多应用,因为其独特的戏剧性和空间张力能够鲜明的勾画出建筑本身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建筑空间形态。例如莱特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厅就是一条直通6层的坡道,螺旋而上,彻底打破了交通空间与展厅的界限,形成了不能单一定义的模糊空间,人们可以顺着坡道连续的观展和交流互动,不用受到任何空间局限。例如库哈斯的图苏图书馆方案(图5),由曲折的板构造了确定的流线,将楼层与坡道之间模糊化了,在曲折的空间中浓缩了休息节点、内庭院等等元素,达到三维空间上的连续性。
3结语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2
设计理念是将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等成分融合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它使得设计师遵循一定的原则,达到某种设计效果。设计理念如何,直接关系到设计效果如何,也就直接影响了展示效果。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空间设计手段和技术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效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动性。但是随着人们对审美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将空间形态设计当作美学物品来看待和设计,能够让空间形态设计形成一种和谐的物理背景和社会背景,促进设计的最大效果化产生。面对如此多的设计元素、色彩、原材料等,能否以简约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显示某一种设计效果,对于营造绿色环保的展览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简约设计理念是随着建筑设计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设计理念,主要以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为简约的空间设计理念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表现的含蓄性,往往能够以最少的元素设计出效果明显的空间形态。因为博物馆是一个学术性比较强的场所,化繁为简,合理分配各种设计元素,简约化的设计理念能够彰显博物馆严肃的学术特征,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因此,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可以运用简约的设计理念,达到展示效果的最大化。
二、色调色彩对展示环境的影响
上海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运用冷暖颜色划分陈列展示的主题,强调了不同展览主题的环境差异性,给观众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视觉影响,实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实践证明,相同内容的陈列展示空间会随着色彩的冷暖、面积而出现增减,再加上不同内容的展示配合,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刺激也会随之增减。例如,在一平方厘米黑色的范围里,人们会感觉到清晰爽朗的感觉,在一平方米的黑色范围里,人们会感觉到严肃沉闷的感觉,而在一百平方米的黑色范围里,人们就会产生阴森恐怖的感觉;相对于红色而言,一平方米的红色让人感觉兴奋,一百平方米的红色就会让人受到过分的视觉刺激而产生审美疲倦。因此,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可以运用色彩、色调以及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链接关系,与环境交相辉映,构造出符合观众视觉心理的展览环境。例如,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在需要运用大面积色彩的时候,如墙面布置、室内环境布置等,应该采用亮度高、彩度低、对比弱的色彩,让人们保持清新的舒适感;在需要中等面积色彩的时候,如图案的设计等,应该采用邻近色组的对比和衬托,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不会造成视觉刺激;在需要运用小面积色彩的时候,如小标志、小展品等,可以运用亮色高、彩度高,对比度强的色彩,充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总之,因为色调色彩与展示环境息息相关,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应该注重展览环境的色调协调问题,进而凸显某一种空间环境,实现良好的空间视觉效果。
三、照明设置对展示环境的影响
光与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不可分,共同传递着视觉信息,对于博物馆的展示环境营造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博物馆内部的光源分布、光线的分布结构、光的颜色与柔和程度等照明设置因素都与展示环境息息相关。光线的分布结构有直接光照和间接光照两种,直接光照能够让物体形态凸现出来,并产生浓厚的阴影,而间接光照能够通过其他介质的作用产生漫反射传递,光的强度比较弱,且没有明确的指向。一般来说,直接的光照能够吸引人们的要求,让人产生眼前一亮之感,因此可以运用于凸显展品中;而间接光照能够让人们产生温馨和谐之感,进而可以运用到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营造环境中来。由此可见,照明设置对于展示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良好的博物馆展示效果,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合理布置照明设备和光线因素,营造出优质的色彩布置效果。例如,在北京电影博物馆中,运用光照射原理,将变化多、有层次的光源运用到不同色彩的照耀下,产生了不同的展示效果。此外,因为光照和颜色共同作用下的色温,不仅是来自于人们生活的体验,更来自于视觉和触觉上的情绪反射,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应该注重照明设置与地板、顶棚、室内材质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有情感的博物馆展示氛围。
四、个性化设计与展示服务质量的影响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词:会展建筑;空间设计;消防设计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在某方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坏到好的重大转折。会展建筑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它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会展建筑已经逐渐发展成最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展建筑的设计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建筑的节能问题、空间问题以及消防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及重视。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现代会展建筑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对今后会展建筑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会展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1 现代会展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逐步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于此同时,全世界各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以及地区间的会展活动越来越多。作为会展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会展建筑便由此产生。随着会展活动样式及内容的不断丰富,会展建筑的建造风格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会展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展览业也成为了一项独立的产业,常规化、定期化成为各种商贸展览活动的特点。因此,会展建筑除了应该具备其传统的展览活动功能外,还必须将餐饮、洽商、休憩以及办公等功能纳入到设计范围之内,这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现代会展建筑的设计探讨。
2 会展建筑平面布局模式设计研究初探
会展建筑布局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对建筑整体设计起到主导的作用。展厅是会展建筑的主要结构,因此,本文讲的建筑平面布局主要是讲展厅的平面布局。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我们可以将展厅的平面布局模式分为单元式、集中式、混合式和分散式四种,下面就对这四种平面布局模式的设计做简单的介绍。
(1)单元式:采用单元式布局模式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展厅之间的空地,一般来说,主要用这些场地作为货场,货场能够与展厅很好的穿插在一起,在会展期间,这种穿插方式能够对展厅空间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根据组合模式的不同,单元式又可以分为单元串联式、单元并联式、单元并联+中央庭院式和单元环绕式四种。
(2)集中式:集中式平面布局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节省用地,这是因为这种布局模式具有体量完整、流线简单、容易塑造的特点,但是这种模式也有着生长性差、组合模式单一的缺点。因此,集中式不是大型会展场馆的主流布局模式。
(3)分散式:针对展厅不同功能区有其独特的个性,所以有必要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建筑群落。这种布局模式的好处是便于加建、扩建。缺点是人流路线比较凌乱,不宜形成较大规模的展览空间。
(4)混合式:对于一些大型的会展场馆,其展馆的主体部分主要采用单元式和集中式布局模式,但是对于酒店以及其他的配套设施的布局则常采用分散式布局。混合式布局模式就是综合采用单元式、集中式、分散式的一种平面布局方式。
3 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研究初探
会展建筑的设计必须满足其建筑功能的要求,然而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功能。因此,会展建筑的空间设计应该与会展建筑的活动相联系起来,在对会展建筑的空间进行设计时,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手段,使空间的适应能力达到最高。会展建筑的空间主要包括展览空间、会议空间以及附属空间,下面就从这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
(1)展览空间设计初探:展览空间的功能应该以满足各种会展活动的要求为主,由于展览活动的类型极多,展览活动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因此,展览空间内应该以无柱最好,这样可以增加室内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地面荷载应该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因此建筑展厅地面的承重能力应该以重工业建筑地面的承重能力为取值标注。目前国际上采用的重工业展厅的标准是:展厅净高应该控制在8—10米,展厅每平米地面的承重能力大概为5吨,在展厅内的柱网间距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柱间距离控制在30米左右的网架结构,另外一种就是柱间跨度在50米及以上的无柱展厅。
(2)会议空间设计初探:在展会期间,一般都会有各种规模的会议召开,像这类会议的召开都会有会议日程安排,因此,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展览空间和会议空间分隔开来,这样可以达到分流的作用。在设计会议空间的时候,一般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会议空间大小为200—500座之间,这类大小的会议室应该多设计几个,因为这种小规模的会议召开的频率是最高的,且多个会议同时召开的情况也很多。另一种就是1000座以上规模的会议厅,像这种大规模的会议厅,只需要设计几个就行,这一般是为大型会议以及开幕式而准备的。
(3)附属空间设计初探:会展建筑的附属空间主要包括服务空间、交通空间以及其他类型的空间,这些空间虽然不是会展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它们是不可缺少的,它们能够保证会展活动的顺利召开,是为会展活动服务的。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对其设计就不做介绍了。
4 会展建筑的消防设计初探
要对会展建筑的消防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就必须从建筑防火分区问题以及建筑排烟问题着手,下面是详细的内容:
(1)建筑防火分区问题:科学的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对防止建筑物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科学合理的建筑防火分区设计能够将火灾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控制住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对于一些大型的会展建筑,其建筑主场馆的占地面积可以达到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这么大的空间,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防火分区设计,建筑屋内一旦发生火灾,那么后果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对于这么大空间的主场馆,要对其进行区域划分也不是容易的。因此,有必要对主场馆的大小进行一定的控制。另外还需要在建筑内设计一条能够供消防车进入的通道,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火灾的大规模爆发。
(2)建筑排烟问题:会展建筑的排烟设计是整个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一旦建筑物内发生火灾,造成人员死亡的最大原因是火灾浓烟,就是因为这些气体不能够及时的排出,从而造成人员窒息而死。排烟窗位置的选择是建筑排烟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为了便于烟的排出,最好在建筑物的无盖中央顶部设计一个大型排烟窗,此外,还需要在建筑物四周设置排烟窗。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排烟窗应该是关闭状态的,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感应器应该立即发出信号,从而开启这些排烟窗。
5 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经济作为一个新生力量,它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收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与此同时,会展建筑的设计问题是摆在每个建筑设计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从会展建筑的节能设计、空间设计以及消防设计三方面对会展建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希望本文的提出,能为会展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宿晨鹏.会展建筑地下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研究,2008,(3):45—46.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4
关键词:活态展示;老年人;旧街区
一、老年人对活态展示空间的情感需求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老年需要多重的、可控性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一)对外界交流的渴望
老年人的老年人的展示空间应该具有开放性,增加老年人外出以及和社会接触的机会。避免老年人因离休和人际交流沟的通减少产生的孤独感。
(二)空间安全心理
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的衰退对自身保护能力不足,喧闹的环境和忽冷忽热的温度、起伏不平的铺装、以及眩光等等都会产生不舒服的反应。
(三)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植物可以抚慰人们焦躁的情绪,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中,绿色的生态景观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四)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老年人本身的身体状况,认知、记忆力、反应能力的逐渐下降。因此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到能让老年人易识别并有明显特征的空间。加强的标识设计细节,空间的特色感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和易识别的情感需求。
二、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规划要点
我国老年人在健身方面有良好的集体活动传统,大部分社区的老年人都会参加一些诸如舞剑、跳舞、做操等需要音乐的集体锻炼活动。
(一)场地的需求特点与居住区所处位置的关系
将活态展示空间建在街心花园、公园、广场等具有公共性质的室外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可以汇集来自周边多个小区的锻炼者,容易聚拢人气,交流气氛好。但城郊的活动场所要求更具近便性。
由于城郊区位置较为偏远,人员稀少,环境尺度较大,老年人普遍认为应在小区内有近便的健身场地。对于早晚锻炼的老年人来说,小区内的活动场地不但方便,而且也更安全。[1]
(二)散步道宜考虑便利性及无障碍通过性
散步是老年人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锻炼方式,散步道设计在社区景观中非常重要。
1、避免冬季太冷或夏季太晒。或散步道的位置处于冬季背阴区,甚至经过风口,这些都让老年人觉得不舒适。
2、做到人车分流。老人散步时常会与机动车混行,这是让老人感觉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3、道路具有近距方便的特点。散步道可以蜿蜒、曲折,但是仍然要有近距、方便、多样的路径让人们灵活选择。
4、选择适于行走的地面铺材。较为平整的水泥、沥青等整体式铺装路面最受老年人欢迎――既利于散步、慢跑,又适合推轮椅和婴儿车,更安全且无障碍。
三、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活态空间优化设计
(一)人性化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多样的多功能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在满足空间和设施的需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氛围以及兴趣焦点。例如在展廊广场等处的墙面,座椅,景观小品等处都是营造氛围的媒介。等等都体现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的活态展示空间设计的理念。
(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通过对当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中的干湿状况、日照条件、降水量、主导风向、等地理特征背景。通过营造地形、种植植物、改善水体等方法来建造出更适宜老年人的生态空间。从科学和理论的角度,利用光、风、色彩、等环境因素来改变,利用其中的环境因子和局部气候特征来改造出适宜老人的活态展示空间。
(三)保留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在总结出了老年人在生活和出行的习惯的基础上,来考虑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功能性、多重性、规划性等要点。
根据老年人喜欢种植花草和饲养宠物的特点,要在老年人的活态展示区域留出老人的园艺活动的区域,创适宜老人活动的活态展示形式。老年人喜欢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因此,在室内的活态展示空间中要在阳光充沛的窗前设置座椅等休憩设,在室外展示空间中要注意冬季老年人的怕冷、怕风等因素。在注意采光的同时也要保证冬季室外展区的通风。
敝帚自珍是老年人的天性,老年不扔掉扔掉不用的旧物,可以将部分的有形式和美感的旧物放在展示空间中,来引起老年人的回忆和生活上的共鸣。因此老年的活态展示空间中可以预留出固定的旧物展示空间,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室内和室外布置展区。
(四)营造活态展示空间的地域特色
在活态建筑的空间的改造中,延续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使老年人身处空间中有归属感和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扬州的东关街,在商业气息的加入中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民宿居址,不仅使当地的居民的生活和设施更加丰富多彩还增加了本土的文化气息。[2]
四、老年活态展示空间的特点
(一)老年活态展示空间是景区空间布局突出文化内涵
为丰富景区文化内容,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展示生动的生活原态,管理中心从整体规划和布局入手,明确了老年活态展示空间集中举办各类展览,花园注重园林布局整饬和环境营造的展示格局。
(二)注重生活场景的复原和功能区域的划分
不断细化区域布局,为公众了解当地文化、休闲提供了空间和场所;用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复原陈列、原状陈列、准复原陈列、临时展览、特展等不同类型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展陈思路;以老照片展览为辅,将书画、文献、文物、图片、艺术品、园林艺术展览为补充的展览原则。
(三)展示风格贴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策展和布展注重展览环境与氛围协调、情景与内容的统一,形成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观览线和“精、雅、文”的独有风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活态展示空间设计要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学、设计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和领域。设计师可以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外在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入手,这不仅利于实现公共设施的使用,而且也为旧街区增添了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不断萌生,他们将广泛的被应用到活态改造中。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活态展示空间也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⒖嘉南住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5
关键词:艺术展览馆;空间文化;理念;布局
艺术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很好理解它的含义,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主观所缺失的需求从而自然而然的衍生出来的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化现象。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的人类现实生活,便于人们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1.艺术展览馆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们国内,各类展览馆数不胜数,广东民间工艺馆就是其中之一。因其在中国不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象征或者代表自身特征的地域文化或者博物馆,这些文化馆都代表了一所城市的典型特征,例如苏州博物馆,背景展览馆等。艺术展览策划及推广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所追求的高质量生活指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健康、快乐、文化及艺术等精神方面的富足;因此,社会上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都在其服务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艺术元素。在广州园林博览会上,为了充分考虑到其最后的展览效果,植物的存活率,游人在艺术展馆结束时,能不能做到快速安全的撤离等等因素,这些想法都是充分考虑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与和谐理念的相得益彰。这些艺术馆的展示空间还有为它们量身打造的建筑,都体现出了一座城市的古朴浓厚的文化,城市的人文意象,还有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意象。对我们而言,艺术展览馆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展示器具,物品,艺术品的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让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传播历史,加深我们对于艺术展馆的理解。
2.艺术展览馆的空间设计理念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对比,体现出了中国的悠久的文化历史,经一些空间或者建筑与所在的地域的历史文脉进行探索传承,不断提高我们的创作理念,并把这种传承当做是一种很具有规律的内在的设计方法进行把握。艺术展览馆作为一个文化体验的场所,他所展示的空间应该由“静态”向“动态”进行转变,为了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期待,应该利用展示空间以及地域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容易更生动便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每个艺术展览馆都具有创新的慨念,它在不断的创新中,先是以保护为基础,展现除了艺术发展的独有魅力 ,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为文化服务”。我们本着这样的指导原则,在对艺术展览馆的空间艺术的创新中,不断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
环境可以说是一种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并且会对人们的行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外在的事物,我们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的有关多种元素和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而人在室内环境中,虽然每个人的心理与行为都各不相同,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相同的或者说是类似的心理特征。艺术展览馆所要展示的空间设计坚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做实质的问题是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种理念在建筑和环境艺术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另外,要根据地域来进行设计主要指的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借鉴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种种不同的文化因素,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才使得这个世界显得五彩缤纷。我们再把这种精神进行夸张变形了以后再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对地域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再逐步把这些文化进行提炼,取其精华部分,并在精神上给人以熟悉的亲切感。
我们还要延续生态美的观点,本着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对艺术展览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其空间感和层次感,我们应当尽可能的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材质,从而实现了保护环境,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达到节能与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和谐共生。实践决定认识,无论有多么和谐的理念,终究是要通过实践来作用于空间中,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证明。
3.艺术文化馆的布局
艺术展览馆为我们展示了空间的规划之余,在规划的构思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因素,经济和生态等因素,我们要加强空间感的认识。空间的色彩,空间的性格都会形成不同的效果。以厦门上古艺术馆为例:
上古艺术馆是亚洲最大的古玉专题艺术馆,馆中陈列的有各种收藏的古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这几千年来的各式玉器真品。这个艺术馆总共三层,分为四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展出的主要的是一些代表华夏文明的珍贵艺术品,第二个展厅展示出的是代表远古时期的神话,凝聚的思想结晶和华夏智慧的美妙雕塑。第三个展厅展示出的玉器,组合再现了古代的礼制。第四展厅通过一些辉煌精美的艺术品展示出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精湛的玉器水平。
除此之外,艺术馆的布局也很有经营优势。馆区还建立了许多大型的公共的停车场,为方便参观的人,提供免费的停泊服务。团体参观,展出的有免费的宣传册,还可免费提供中英文讲解和导读宣传册。馆内的另有免费的小件物品寄存处,更有一些花园,书店,精品廊可供休息娱乐。周围还有许多旅游景点,湿地公园,鼓浪屿,湿地公园等等。其面临的问题就是很多游客对它不太了解,还有资金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大政府的资金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多发放一些小册子给游客。
由此可见,在对于空间环境的布局上,我们要尽可能的建立一种功能完善并且结构清晰合理的有机秩序。要加强重视艺术展览馆所展示的空间感的社会内涵,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恒久不变的精神意义和时代价值。重视环境的生态学意义,将一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绿色环保的提倡融合展示在展览馆的空间设计当中。
4.结语
艺术展览馆展示的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这些都表现出了不同的设计思想,文化内涵,同时又有利于人们去欣赏这种形式,我们在文化馆的布局中既要在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把城市人文的理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融合。从而为艺术展览馆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段虎.艺术展览馆展示空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河南大学,2011
[2] 徐剑峰,马军.南京建筑与艺术展览馆钢结构回廊变形分析[J].基建优化,2005,26(2)
[3] 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杨鑫.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J].风景园林,2008,(6):101-105
[4] 程晓平.苏通大桥展览馆艺术品设置分析报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4):176-179
展览空间设计范文6
实用领域的“跨界”无疑是一种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的途径。“互联网+”实现的商业成功不必列举,相信你我心中已经刷过几页名单。艺术的跨界并非以商业收益的形式显示其能量,不同艺术类型间的互动从不同感官传达给观众,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以一种多元的能量弥漫至展场。
艺术类型间的跨界以不同维度的作品形式给观众以启发,在互相作用的情境下生发出有机的结果。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论著《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区别于诗歌、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和戏剧的第七艺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视觉感受的不断追求,艺术形式间的不断跨界配合成为互相彰显、彼此映衬的重要手段。2014年,单簧管演奏家王|携流行音乐歌手谭维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跨界演出,打破常规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糅合在一起,营造跨越地域时空的感受。2015年,舞蹈艺术家侯莹受到谭平版画艺术的启发,创作舞蹈《燃》,并与谭平同台演出,以谭平创作的录像作为背景创作舞蹈,笔刷与舞蹈韵律的呼应感人至深。刚刚结束的尤伦斯艺术中心肯特里奇展览《样板札记》以影像、舞台布景、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呈现。这时我们将之称作为“作品”而不以冠词去限定。
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作品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刚刚落幕,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从绘画到装置,从布景到空间设计,肯特里奇以一种强大的能量实现了团队的创作中各种艺术形式的价值。置身场馆之中,我们能感受到肯特里奇连环画作品的绘画技巧,能感受到装置艺术的别有用心,能感受到空间搭建的巧妙设计,同样能感受到团队配合的有机互动。展览设计师Sabine Thevnissen在谈到展场的空间设计时说:“我的工作是让这些作品在这个空间中‘舞蹈’。肯特里奇经常自己出现在舞台上,他在舞台上表演,在舞台上演讲。我们一起工作14年,共同以最佳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空间设计将作品推向观众或者疏离观众,这就是舞蹈与观众应有的关系。”肯特里奇团队在每一个层面上的跨界互动借用剧院的方式来呈现当代艺术。控制空间、距离和每一部分的主次关系,肯特里奇以剧场的形式整合了各种艺术类型。
剧场无疑是音乐、诗歌、表演、舞台、影像等等各种艺术发酵的圣地。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在谈及艺术跨界时说:“博物馆、美术馆的跨界相对比较少,但在国家大剧院就是非常常态化的形式了。我们很多歌剧都是邀请前沿的导演、有名的视觉艺术家负责舞美设计。而这些原创的作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跨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