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甄嬛传简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甄嬛传简介范文1
[关键词]《甄嬛传》;家世;德才;服装;细节
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后宫·甄嬛传》,讲述了清雍正年间,甄嬛的大起大落充满传奇性的人生。这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更注重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情感,剧中“甄嬛”凝结了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她无数次跌入谷底,最终凭借自己的善良和聪明才智,成为一朝太后。画面以女性为主,婀娜芬芳,塑造人物内心世界细腻而丰富。
剧中的甄嬛塑造得十分精彩,她的言行和为人,让人看不到任何不妥,反而不得不敬佩她的目光长远,谨慎周全。剧末,甄嬛不去立自己的儿子六阿哥为帝,反而安排他进入王爷族谱,令本人疑惑。剧中甄嬛与果郡王的爱是悲哀的。甄嬛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妃子,果郡王是皇帝的弟弟,二人的爱一是违背常规的,二是因为甄嬛是皇帝的女人。虽然果郡王无心争皇位,却必死无疑,因为他爱了皇帝的女人。如果皇权在握,果郡王怎会争不到自己的爱人。相比之下,皇帝虽在女人们的尔虞我诈中真假难辨,但他毕竟得到的太多了——权利、财富和天下最好的女人,比起果郡王,真是不枉此生。那么,甄嬛就仅仅不让儿子重蹈皇帝覆辙,而就不怕重蹈果郡王的覆辙了?剧中的甄嬛,决然推举四阿哥为帝,难道真的视权力如粪土吗?我想还是有其他原因的,立长是皇族的传统,而甄嬛之子是次子,一旦称帝必遭众人非议,甄嬛的威信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而四阿哥名义上也是自己的儿子,受到过自己的亲手调教并对自己感恩戴德,称帝后会更加拥戴自己,仔细想来,诸多客观因素才使甄嬛做了那样的决定。可见,甄嬛的为人不可谓不高明。
那么,甄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将在甄嬛与安陵容的比较中进行分析。
甄嬛与眉庄的大与安陵容的小——女子的德才与出身息息相关。“善良和关爱是女人最伟大也是最美的品质。”①甄嬛的为人注重真心,善待下人,得到了瑾汐和浣碧的舍命开脱,经营友情,赢得了沈眉庄和温实初的真心关爱。爱上皇帝却深谙欲擒故纵,深迷允礼却以大局为重。如果空有美貌,没有才情和阅世能力,怎会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俗话说:“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碧。”讲的就是良好的家世环境对女孩成长的重要性。难怪皇帝要从官宦世家中挑选妃子呢!甄嬛家世显赫,丰衣足食。而安陵容则是个穷乡僻壤的县丞之女,自惭形秽,低声下气,后来虽被封为嫔妃,但也觉得禀赋不足,她底气不足的原因不只是出身上,还有她的阅历和见识远远跟不上前列。她的第一次侍寝,紧张得失了分寸,虽然也是人之常情,但她定是把自己的一切都赌在了这件事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沈眉庄,同样面对侍寝,沈眉庄却是笑意点点,温婉地叫了声“皇上”,皇帝被她的高雅大方深深吸引,根据她的这一特性,皇帝才让她学习协理六宫,认为她的大度中和比之于矫情骄横的华妃,更能服众。她把甄嬛看成真正的姐妹,荣辱与共,互相提携。沈眉庄看见甄嬛得宠,也是夜不能寐,但她还是对甄嬛好,她会在甄嬛的面前说出自己的感受,表示也有点吃醋,但不会生气,“昨天有华妃,今天有你,明天还会有别人,如果我都生气,那日子还怎么过?”“虽然我有点吃醋,但我更希望是你,因为你不会害我。” 沈眉庄早就看透了一切,因此比麻木的皇后还能淡然以对,让人佩服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家女子才会有这样的大气和中和。确实,电视剧的开头有过这样的细节,梳洗打扮后的沈眉庄向母亲请安,母亲模仿皇帝的口吻问:“你都读过什么书?”沈眉庄回答道:“《四书》《五经》。”确实,沈眉庄读了很多封建社会只有男人才能读的书,这些书的精华思想对女子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任何一个让人难忘的女人靠的都是“才情”,甄嬛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甄嬛在皇宫之所以立足,靠的还是皇帝对她难以割舍的爱恋,皇帝珍惜的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女子,齐妃那几句气走皇帝的话,换作甄嬛是不会在那种场合说的。甄嬛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竟让皇帝暗自倾心;观完飞鸿舞后,皇帝问道:“你还有多少惊喜没让朕看到?”才德——这便是开明的书香门第世家给予女子的财富。“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真的是一句错话。
甄嬛与安陵容的恩仇很值得深思。安陵容之所以得宠,有甄嬛的一份功劳,是甄嬛把安陵容引入了皇帝的视线,甄嬛尽姐妹之谊是很可贵的。入宫选秀时,甄嬛给她的海棠花助了她一臂之力,安陵容激动得泪如雨下,嘴里默念着,向父母报喜,但丝毫没有感激甄嬛的意思,甄嬛高高在上的身份根本不会把自己当平等的朋友。甄嬛的帮助,安陵容会认为“那是姐姐客气”“姐姐施人冷饭”,受甄嬛恩惠时,她便以冷峻的目光淡然以对,“她能真心对我好吗,不要假惺惺的了!” 她的这种心理其实是黑暗而扭曲的,想必“尊重与爱的缺失”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这与其成长的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剧终,安陵容向甄嬛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安陵容的母亲没有心机,处处受妾室的欺负。安陵容入宫以后,担心自己会沦落为其母的下场,看见谁得宠心里就嫉妒不已。当然,面对树大根深的华妃,她只能选择忍,但看到一起入宫的甄嬛和沈眉庄春风得意,嫉妒之心便止不住地滋生出来。她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又深知自己没有过人的才貌,便利用香术魅惑皇帝。但自己也毁在了这件事上,皇帝留宿的那一晚导致了她早产以致于终身不孕,她原想通过这个胎儿来扳倒甄嬛,但不料这件事却牵扯出自己害死甄嬛胎儿的一件往事。此事令皇帝和甄嬛心惊胆寒。在熹妃回宫前,安陵容伺机在皇帝旁边煽风点火,并请来钦天监正使,以天象不详之名暗示甄嬛怀孕有不祥之兆。总之,安陵容在宫廷争斗中受尽压抑,必然要寻找一个爆发口,那就是打压甄嬛,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内心。若安陵容也能像沈眉庄那样看淡一切,也不会有折损人格的举动。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没有什么高峰就迅速陨落了,如果她能坚持到最后,仅凭皇帝的怜悯还是可以保身的,但她经不起无边的算计和争斗,最终自暴自弃了,也是很让人同情的。而甄嬛却大不相同,即使生下了异族血脉还能在环环逼问下反败为胜,侦破验血阴谋,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服装道具的色彩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序幕是一朵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开放在红色的背景中,古雅华贵,一反传统的序幕形式。剧中人物服式的色彩也各显神通,比如,雍容华贵的华妃,喜欢红色,连她的睡衣都是殷红的,她对皇帝的爱是热烈的,专横的。安陵容胆怯,衣服则是粉色的,连睡衣都是暖粉色,分外妩媚,但粉色明度偏低容易被人忽略,所以安陵容在众妃的心目中分量不是很重。而甄嬛的衣服很少是粉色和红色的,入宫前是淡蓝色,蓝色代表理性,圣爱,是受人尊敬的明丽色,甄嬛很少画浓妆,体现了甄嬛纯正的本性而非感性的性格,可见这个女子很有人格魅力,靠的是知识、睿智和善良,赢得了皇帝的爱和上上下下坚实的友谊堡垒。而甄嬛被赐为熹妃重返宫廷的那一刻,服饰立刻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黑色镶黄边的色调,肃穆而压抑,凸显独一无二的高贵,与甄嬛回宫复仇的内心不谋而合。再看甄嬛的浓妆,也令人毛骨悚然,那不再是清秀的少女,而是暗藏杀机的深宫怨妇。剧中的皇帝也对女子的服装很感兴趣。比如,皇帝曾经对浣碧说,这一身的碧绿色很与众不同,但你的鞋子是粉色的,就很不般配了。又如,皇帝去看齐妃,欣喜若狂的齐妃为了让自己鲜亮一点,竟然换上了粉色的衣服。皇帝一搭眼就不耐烦地说: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穿粉色?可见,服装帮助人物定位了性格和身份,也成为了刻板宫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演员的演技再好,也需要服装道具的烘托,演员本身也会受到这些道具的影响而更容易进入角色。
细节彰显影片灵魂。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不要忘记小事和细节。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②意思是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电视剧《甄嬛传》也正是以生动的细节透漏影片的玄机。剧中有的细节我们不能不斟酌。比如,甄嬛第一次面圣的那一幕戏中,当太后让甄嬛抬起头,甄嬛目光下垂,太后和皇帝顿时面带惊异,难道是这有失礼仪的举动,引起了太后的不满?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知,甄嬛与已故的纯元皇后十分相像,这一细节决不容忽视,它成为甄嬛入选、离宫修行等一系列情节的导引。还有那一幕戏,入宫选秀的一行队伍已经上路了,而安陵容的轿子才慌慌赶来,为了租到便宜的客栈不惜赶远路,这样的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了安陵容的家境、出身的低微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平衡就会体现在她的为人处世上。那么,她的恬退隐忍、小家气的性情就不足为怪了。秀女入宫后,都希望能得到皇帝宠幸,她们的地位、财富和权力全都压在了皇帝身上。我们很难忘怀:那些第一次侍寝的女子,是被洗干净后用棉被裹起来,扛到皇帝床上的,哪有尊严和平等可言。而甄嬛的侍寝则是与众不同的。皇帝赐汤泉宫泡完温泉之后,甄嬛身披薄衫,与皇帝携手一同步入帷帐,那一刻男女双方都体会到了平等、互愿与和谐,暗示了甄嬛浪漫多姿的人生的开始,为其与果郡王相栖的故事起到了铺垫作用,这样的细节对烘托女主人公的传奇人生颇为重要。甄嬛境遇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甄嬛和皇帝相识于花园,而非龙床上。从别人的口中也得知这样的细节:纯元皇后和皇帝也是在花园里相遇的。相信,皇帝也需要情感的邂逅,但后宫很少会给皇帝这样的机会,所以皇帝格外珍惜甄嬛。剧中还有这样的细节,甄嬛侍寝后,给皇后请安,皇后故意刁难甄嬛多跪一会儿,然后责怪剪秋,怪她不早提醒自己;甄嬛回宫面见皇太后,皇太后也责怪沈眉庄不早提醒自己,并告诉甄嬛要尊重皇后。看似漫不经心的皇太后竟如此聪明,她已预感到了甄嬛对皇后的威胁,借“跪”来给甄嬛敲响警钟。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细节中,却预示了剧情的发展脉络,皇后在皇太后的极力保护下,始终保留着名号。这些细节都是很微妙的,人物关系就体现在这些细小事物中。相信,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多余的。
总之,《甄嬛传》获得的巨大成功与编剧、导演和演职人员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相信,本剧还有更多的内涵值得深思和推敲,这里不再赘述。
注释:
① 云晓:《不娇不宠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朝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
甄嬛传简介范文2
【关键词】电视音乐;电影音乐;音乐美学;审美
1.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种类
1.1電视音乐的种类
现有的电视节目中,所使用的电视音乐通常被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综艺音乐,顾名思义其通常出现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形式一般为节目开场音乐、节目中舞蹈的伴奏以及嘉宾或主持人现场合唱等,它是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艺节目中的晚会而言,如果一场晚会能够推出一两首广为传唱的歌,那么这场晚会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每年春晚都会出现几首经典的歌曲被大家争相传唱。第二类就是标志音乐,所谓标志音乐就是各个电视台某一栏目的固定开头及结束曲,台标音乐也隶属其中。标志音乐是作为栏目符号象征出现的。比如快乐大本营的《啦啦歌》,就是该综艺栏目的标志音乐。第三类是专题片音乐,专题片音乐通常贯穿片头、片尾以及片中各个部分,它是电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画面服务的,常常采用声画合一的表现形式。比如《长江之歌》就是因为专题片《话说长江》才进入到人们视线的。第四类是电视剧音乐,即电视剧中的主题曲、片头片尾曲、插曲等等。电视剧中的画面、语言及音乐共用构成了整个剧情,音乐还有渲染情景氛围、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1.2电影音乐的种类
电影音乐的分类则更为细化。第一种是模仿角色当时所处状态的音乐,此类音乐多能精确展现出角色的内心状态,帮助观众深入感知角色的心理变化情况。该类音乐虽然艺术性较低,但是它被广泛运用于影片当中,关键原因在于它能与观影人群的心理历程相融合,简而言之,就是在观众观看电影画面时为其补充相应的声音情境。第二种是渲染背景气氛的音乐,该类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特定电影画面或者整个电影渲染相应的情境氛围。第三类是起到讽刺作用的音乐,上两类音乐都是与电影画面表达情感相契合的,这一类音乐则是与画面呈现情感完全相反的。此类音乐的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渲染能力更强,更能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电影内涵。它的作用在于深化电影中蕴含的矛盾点,呈现出更富有感染力的戏剧效果。第四种是展现角色内心情感的音乐。音乐相对于语言来讲,其表现情感的方式更加细腻形象,其刻画出的角色内心世界也更加准确。目前电影的发展趋势逐渐走向多元化及国际化,比如费里尼的代表电影《八点半》,其中不仅运用了幻想、闪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更是借助音乐呈现给观众。人物的幻觉、回忆、梦境以及现实的各个场景穿插交汇到一起,为观众展现除了一个极度复杂混乱的人物。该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历程都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的,音乐将一个集羞惭、烦恼、疲倦厌烦以及失望等诸多情绪于一身的主人公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
2.电视剧音乐及电影音乐蕴含的音乐美学
当前许多情感类电视剧及电影中,音乐的作用都是为了呈现剧中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渲染相应气氛,比如,角色心情欢快时会选取欢乐的音乐作为衬托,角色面临生离死别或者各种负面情绪时则会选择爱上凄婉的音乐渲染气氛。观众在观看电视及电影情节时,将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能够深切的融入到主人公的故事中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能够为观众传达画面不能呈现的丰富情感。
电视剧音乐及电影音乐的选择是相对比较机动灵活的,其选择标准在于能够与故事情节相融合,是观众在观看时有代入感,它是否完整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但是音乐的剪辑不能突兀,能够服务于画面剧情,体现出意境美,增强电影电视剧的感染力。比如电视剧《甄嬛传》,这部剧情节设计紧凑巧妙,演员的演技也令人叹为观止,再配上符合情境的背景音乐,完美的演绎了这一出清宫宫斗剧。比如在故事的最初,女主角还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这个时间段所选取的背景音乐皆是欢愉之曲,比如甄嬛跳舞时的《双侠》,将天真单纯的小姑娘与皇帝之间的感情渲染的极为温暖快乐;当剧情进展到后期,甄嬛在经历各种大起大落之后,在后宫之中如履薄冰知之时,所选取的背景音乐皆是悲凉戚哀的,尤其是皇帝让甄嬛毒死果郡王时,选取的背景音乐则尽显哀伤,将二人相爱却面临死别的悲痛之前生动的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深刻的融入其中。
3.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的审美影响因素
基于音乐美学角度赏析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必须结合电影及电视剧的艺术审美进行,电影音乐及电视音乐的预期审美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观众的音乐素养水平,由于电影电视剧音乐都是一句故事的主题及具体情节选取的,所以音乐能否产生深刻的感染力受观众自身的音乐素养影响极大。其二,若要使观众深刻的感受到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蕴含的音乐美感,就必然需要让他们了解该电影电视作品的画面及音乐的内在联系,将其智力及对音乐的体验能力共同发展。电影电视剧音乐的发展过程是和影视艺术的发展进程同步的,如果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想在对应的影视播放过程中表现出神来之笔的独特效果,引起观众的注意力,那么其必然需要展现出与一般音乐与众不同之处。电影音乐及电视剧音乐的音乐美学需要与剧情相结合来展现,所以应该在尽可能确保故事情节完善的前提下让音乐展现出更为丰富细腻的情感,实现声画合一,相得益彰。
4.促进电视音乐与电影音乐美学审美产生的措施
基于音乐美学角度赏析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该过程与社会发展状态、观众的音乐素养、文化水平以及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同一影视剧中的同一音乐,观众对其的审美却截然不同,电视音乐及电影音乐的音乐美学审美是需要与剧情相结合的,所以,观众必须充分了解故事主线,并把握故事蕴含的情感。除此之外,其美学效果与观众的生活经历及心理状态关系也较强,如果电影电视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其音乐美也不会为读者所感知。近些年来,许多电视剧及电影在进行排演时都会采取剧情大众化处理方式,把音乐融入到各个情节画面中去,实现音画一体,以促进电影电视剧的感染力提升。例如近段时间较为常见的古装宫廷剧,音乐的选取设定促进了场景氛围的还原渲染。电视剧《唐明皇》就采取了这一手段,其中有一个送别的场景,画面中呈现的是天高气爽的江边景象,配乐则选取了《梅花三弄》,画面及音乐共同呈现出了文人雅士如兰般的高雅气质,正好与剧情中两人自我牺牲保全大局的崇高行为相对应,增强了电视剧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夏冰.略谈电影音乐的艺术审美感受[J].电影文学,2011(06)::70-73
甄嬛传简介范文3
《正能量》读后感 初20xx级的在进行期末考试后的“正常教学安排”,上语数外物体育课,一直到7月7号。其他科目不用上,但是也给安排了守午休。我在学校已经基本无事,只需要等到守午休的时间出现即可。当其他还在上课的老师看到我饭点还在学校食堂出现的时候,都忍不住惊呼:“咦,你怎么还在这里?”然后他们都会表现出一副同情的姿态。我倒没觉得这日子有多苦逼,能在办公室里呆着静下心来看本书,看完以后写点感想,实在属于幸福的事情。况且计划的7月9号至14号的上海之行,也给我这几天在办公室潜心读书备课增添了不少动力。
背景交代得有点多。现在进入正题。说说《正能量》这本书。我向来是有点落后于时代的。就像全国人民都已经看过甄嬛传以后,我现在才来看,断断续续看到五十多集。对于畅销书也是如此。“正能量”这个词提了好久了,这学期初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教学,我就在卓越上买了这本书,一直未能拆封,搁置于此。近两日启封,二百八十都页18万字的书,不过两日便读完了,这对于我一个读书向来很慢的人来说很难得。所以不得不推荐此书,的确是本好书。具体好在哪里呢?请听我做如下分解。
1、首先,这本书的封面是黄色和橙色。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橙色是欢喜的颜色,象征热闹和快乐。单从封面来看,你就已经受到一份正能量的鼓舞和影响了。
2、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个定义下得蛮大的。在简介里,作者就直截了当地说了“只有改变,才能提升正能量”。好吧,那就改变吧。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都知道要改变,为什么就是行动上迈不开那一步呢。于是,作者又做了一个很大胆又让人很印象深刻的实验,他说:“在这本书里,你会将被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为强调其重要性,现在,我想请你做一件也许你从来都没有做过得事情: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将你读过的部分撕掉。”啊。的确是触动很大。我想再没有哪个作者可以对读者说,把你读过的部分撕掉,甚至揉成团什么的。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的想法是,我才不要撕掉,以后还要看呢。于是作者又在下面做出了揭示:当被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人们会很快列出诸多理由,强调自己为何要保持原有的做法。但是这才是改变的最大障碍。克服着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做之前没做过的事情,那些让你感觉不那么舒服但其实没什么害处的事情,比如——撕掉一本书。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匆忙中计划的上海之旅。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匆忙的决定,改变了我很多东西。之前一直仅仅限于计划,我找了很多不出行的理由:天气太热、钱不够多、一个人不安全、父母会担心……于是总是将大好的光阴浪费在了无聊的消磨当中。这次,由于同事也要去上海,可以同行,加上刚好抢到两张9号退出来的票。一切既定。然后我才认真地开始思考和规划出行要用的东西,要注意的事项,要去的景点等等。虽然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仍是困难了些,但是我起码涉足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迈开步子的领域。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啊。
《正能量》读后感
第一看到“正能量”这个词是在20xx年的《心理月刊》期中一期的封面上,很大很醒目的三个字,虽然没有看内容,但以我那点微薄的心理学知识也知道应该是一切积极向上的、乐观的能量。再后来,“正能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再到后来的这本学校发的《正能量》。不知道是书名成就了这本书,还是这本书掀起了“正能量”的热潮,反正“正能量”是火了。
什么是正能量?书中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是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开始了正能量探寻之旅。从带着好奇的心情捧读此书,到对“表现原理”的神奇感到怀疑,再到被那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所吸引,尝试跟着做一些练习,发现好象真能发生一些改变。当然,我并没有照作者的话把这本精美的书撕烂。
本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也是支撑后面一系列实验基础的是“表现”原理。可是究竟什么是“表现”原理呢?“表现”原理应该就是詹姆斯关于情绪的理论:行为决定情绪,人们可以同通过对某种情绪的表现来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比如,我们不是因为快乐而微笑,而是因为微笑而快乐;我们不是因为看到熊害怕而逃离,而是因为我们逃离所以我们才害怕。或者像詹姆斯曾经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变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行为和情绪到底谁决定谁,更不用考证“表现”原理是否真的无所不能,我们只需要知道,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思想和感觉,这一简单的理念激发产生了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更自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些方法不需要改变我的思维方式,而需要我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正能量,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在本书的第1到3章里,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支持“表现”原理的一系列实验:比如快乐是可以创造的,爱的正能量是可以被创造的等等。相比较,我觉得后面的三章的时效性则更大一些,可操作性也更强一些,有些内容对我们的习惯做法有着很大的冲击:冲击一:比如对奖励的有关研究,通过奖励学生,其实是在鼓励他们表现的自己并不喜欢读书,结果,如果不再有奖励的话,人们往往会不再做哪些之前获得过奖励的行为,因此奖励甚至会起到反作用。短期看来,奖励机制是有效的。但是,长期看来,相关组织不得不持续提供特别的奖励措施;一旦奖励没有了,人们的动力也就烟消云散。如果真如研究者实验所证实的那样,我们对我们的学生又该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呢?
冲击二: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改变人们的想法就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我们平时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在孜孜不倦、谆谆教导着我们的学生。而20xx年,杜兰大学的研究院进行的历时两年,涉及全美36所学校中的数千名学生的有关体育锻炼的实验则又否定了我们的这一做法。既然语言的作用是如此的苍白无力,那么我们平时对学生的絮絮叨叨又有多大的作用呢?而这些絮絮叨叨我们班主任老师干的最多,说了这么多效果怎样呢?可是我们能管住我们的嘴吗?尽量不说或者少说。
当然,我想这样的冲击还不止这两个……
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本书提供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离了电脑不能工作的我们来说,如果你想更有毅力、更有正能量,就把你的电脑显示器调整到略高于自己的视线吧;作出小小的承诺,你就很可能会做出大大的改变;交叉双臂、收紧肌肉或者坐直了,你就能在遇到苦难时更有毅力;表现的不再是习惯的俘虏,你就会突然发现其实戒烟、减肥并不困难;把家里多放点柔软的家具,也许遇到问题夫妻双方更容易解决呢;穿衣方式直接影响着你对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穿的漂漂亮亮不光是给别人看,最重要的应该是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我们做事情才能更加成功,内心充满正能量(我想喜欢穿高跟鞋的女人会经常穿主要是自我感觉良好才愿意受那份罪吧);开始做出强有力的动作,我们就更加有自信;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拖延症,比如这个读后感是我在上班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完成的,那就应该表现的好像你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事情很感兴趣。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情,然后你会突然发现你很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像我一样,开始写了,我才觉得对这本书,我其实有很多想说的……
每一个作者的观点都只是一家之言,特别是对于心理学这个门派众多的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在读本书第一章开头的时候我是极其反感这本书的,在吹捧伟大的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的时候,贬低了其他同样伟大的心理学家,比如冯特、弗洛伊德等。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大学一年级在第一本心理学专业书籍上学到的那句话: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直到那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于冯特的贡献,应该是开创性的。而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梦的解析也有一大批的追随者。可是对于伟大的詹姆斯的有关理论我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又从新翻阅了《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想看看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的理论是不是真的如本书所写到的那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对于纷争一直不断的心理学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行动的力量如此巨大,那么我们就赶快行动吧。行胜于言。“表现原理”的魅力就在于行动。收紧肌肉,你就会立马感到意志力;挤出微笑,你就会感到快乐;站直了,你就会变得更加自信。每个人需要作出的改变不尽相同,或许,我们要作出的不只是身体语言的改变,更包括一些我们一直想做,却总是拖延的事情。今天,就着手开始学期初哪些纷繁难缠的工作吧,或是出去进行体育锻炼。不管是什么,今天就开始作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吧,哪怕只是从一个微笑开始!
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也应该如此!
《正能量》读后感
在繁忙的时间之余,抽空闲时间,静心看书,会获益匪浅,它就是《正能量》。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正能量是人体内潜在的神奇力量,其实它并不神秘,能够自我掌控。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如果不学会控制能量,那你的能量就会只减不增,所以我们要会支配正能量。
查理德·怀斯曼的这部书用幽默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人类经过有意识的操纵自我的行为,获得某种进取的正能量,是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
这样一来,控制自我的情绪变得很简单:如果你想变得欢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把完美的事物带进你的生命,仅有这样,你的存在才会让你觉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