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职业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职业价值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1

【关键词】教师 职业价值取向 幸福感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感受始终与特定条件中的特定个体相联系。一个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和支撑下,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抵御外界各种利益的诱惑与挑战。

教师劳动的教育性、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与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基于教师角色,对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职业判断、道德规范等所持的看法与观点。它反映了教师的信念、理想和追求,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是不同的。

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贝拉等人,根据个体对职业在生活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个体对职业的感觉以及在职业中的行为和个体期望通过职业实现的目标三方面为标准,首次对职业价值观提出三分法――谋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和事业价值观。随后心理学家艾米・文斯尼斯基和他的同事又对职业价值观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事业和使命感。持谋生价值观的人所追求的职业目标是经济收益和物质回报;持工作价值观的人主要追求个人发展,表现为职位、地位、权利、名誉等的提升;持事业价值观的人看重职业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一、谋生取向

持谋生取向的教师,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产生经济收入与物质回报。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解决生存问题是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工作的首要功能。人的一切需要都源于生存和发展,可以把人的需要归为两大类: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比发展需要强烈,发展需要则比生存需要淡泊。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不论他如何淡漠生存而注重发展,他也必须注重生存;因为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呢?正如管仲在《 管子 》中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恩格斯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中说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1]

人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生活又不能仅仅只有这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存在形式,也同时是幸福生活的存在条件。幸福的基础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不解决就专门谈论精神生活,只是空谈。人们首先需要吃、穿、住来维持自己的肉体生命,然后才能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也就是说,物质生活状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一定的物质财富是幸福的条件,但是只有物质财富还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例如,很多教师在工作几年后便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有些离开教师行业,大多都因为感到自己的工作压力大,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感和愉悦感,每天都盼着课程快快结束,这部分人并没有真心热爱教师职业,尽管他们获得了相应的物质报酬,但是精神上的枯竭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教师正常的职业生活,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人只有把握好物质追求的分寸,超越物质桎梏,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统一起来,做到物质享受上的适度,精神追求上的充实,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马斯洛看来,幸福从根本上说是个人对其自身的需要及其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人感到幸福是因为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享受,幸福是人在精神上获得的一种满足感。个体幸福与否,主要不是受组织或工作情境中的“客观”特征的影响,而是受人们对这些客观特征的“主观”知觉与解释的影响,而自我参考架构即职业价值观又会影响个体的知觉与解释过程。若只注重教师职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幸福感也只是低级的幸福感,是一种物质的幸福感,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易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工作本身并不能带给他们任何职业幸福感。教师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才能教书育人,但是他决不应该只是为了挣钱而生活,为了挣钱而教书育人。故不能把教师职业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者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在精神上、物质上获得双重满足。

二、工作取向

工作取向的教师,除了注重积累财富外,其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个人的发展,包括职位的晋升、权利的获得、声望的提高、地位的上升等。这种类型的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升职机会,以便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最终实现个人的发展。持此种价值观的教师所追求的是权力、荣誉、和谐的人际等人际幸福。对于生存已经不成问题的人来说,高级的、精神的需要满足价值大于低级的、物质的需要满足价值,他应该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应该选取更高层次的幸福,不能仅满足于享受低层次的幸福。在他们的一生中,事业上的每一步新进展都使其精神上的幸福感得到升华。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是从创造性事业中获得的全部享受。持这类价值观的教师,会为自己谋得事业上发展的目标做出尽量好的工作表现。他们努力的方向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一样的,愿意为了学校的发展付出与贡献自身的力量。相比谋生取向的教师,工作取向的教师工作投入度深,工作干劲足,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有较好的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在工作中会感受到较大的幸福感。追求人际幸福的教师的幸福感不如精神幸福高级,但是要比满足自己口腹之需的物质幸福要高级。

三、事业取向

事业型的教师会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教育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业型教师以教育为人生的使命、以教育为事业与乐趣、以教育为最大的情感依托与精神寄寓。充分追求职业成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把精神追求作为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和目的。自我实现的人把工作当作使命,对这类人来说工作是令人兴奋的,充满乐趣的。他们对工作感兴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相比前两种类型而言,他们工作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热爱这份工作。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能达成自我实现。一个人在满足和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是渐进的、不间断的、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那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也是持久的。马斯洛说过:“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安全需要的满足最多只产生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2] 尽管幸福是具有主观性的,但是一个人究竟能否获得幸福的感觉,并不以他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必然取决于他的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是否得到实现和其生存发展是否达到了某种完满。对于事业型教师来说,能够得到真心的尊重,学生通过听他的课学习到了知识,充实了头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那么他的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就得到了真实的实现,他的教师生涯就达到了某种真实的完满。持此种价值观的教师所获得的幸福是高级的精神幸福,其所产生的价值也远大于物质幸福和人际幸福。

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职业生活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人生价值观的主要成分,教师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上的价值取向。随着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师这一职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发展态势,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重新认识和定位。从谋生这一层面上来讲,教师职业只是从业者一种求得生存的工具;可是从较高层次的角度来讲,其在教学活动中具备专业特长与教学技能,是一种专业化的人才。因此,教师作为高素质的人才有必要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所以,教师可以从自我职业价值观的提升来提高自我的幸福体验,促使其更积极、幸福地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2

论文摘要:教师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言行,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本文针对“5.12”大地震出现的“范跑跑”反例,所折射出的人性及教师角色进行反思:当代教育中,教师到底应具有怎样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等问题。

“5.12”大地震折射出了许多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暴露了个别人性的丑陋。“范跑跑”之言行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反例,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但不以自己的言行为耻,反而大肆喧嚷。更有甚者是,还有媒体竟然给予他这个机会。这不得不让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再次反思:当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到底应具有怎样的“个人价值观”及“教师职业价值观”等问题了。

1.思考一:关于教师的个人价值观问题

人的价值观是人们永远值得探讨研究的话题。理论上,人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等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它位居整个人性之首,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和理解等,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当代社会系统步调一致,和谐融合;错误的价值观则导致当代社会系统各行其是,分崩离析。不同的社会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有所不同,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都能和主流社会的价值目标趋于一致,或者说,都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主要归功于各个时期、各个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教育使然。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小在特定的环境影响和不断的教育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形成主要依靠于环境教育和自我生活的体验。当一个人还没有成长为具有独立分析、判断是非能力时,他的价值观形成很大程度地受环境教育因素影响着。这里的“环境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社会教育而言,对于从事社会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育管理者来说,就必然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引导并使其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否则,教育教学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

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迅猛,各种信息、思潮、观念激烈碰撞着,难免造成一些人的思想情绪浮藻、难变是非,甚至造成有些人的价值观念迷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合格教师,自身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明辨是非,不断完善自我。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念都存在问题,有如“范跑跑”之类,当遭遇突发事故或灾难时,弃学生于不顾,或者完全丧失了教师的本性与美德,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又怎样来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呢?“教书育人”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工作,社会寄予了教师很大的期望值。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超于一般普通人更高的价值观念要求。教师的言行,不仅反映出其个体的人性修养与价值观念,还体现出其作为“教师”角色的基本素质水平,也是学生言行的一种“参照物”。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误人子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具有与当代社会同步的正确价值观,并且随着时展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

2.思考二:关于教师的职业价值观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从事的职业也纷繁复杂,每个人对需要或已从事职业的认识态度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职业价值观。这里所说的职业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或者,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受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不同,并且每种职业也有各自的独殊性,因此,不同的人对职业特性的评价和取向也不同,这就形成了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反过来,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事本岗位工作的人员也有特定的具体要求。以教师岗位为例,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定位,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也有特定的职业要求。据资料所摘,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与牙科学院的墙上,就明显挂着教师应奉行的职业价值观:

学问——我们发现、解释和传播促进和复兴健康的新知识;

尊重、同情和关怀——我们应用这些理想来指导我们教导自己的学生、关怀自己的患者,与我们的同事一道工作;

正直——我们履行自己对于患者、学生和同事的责任,保持最高的道德标准;

卓越——我们遵循最高的国际标准从事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对于患者的关怀;

合作——我们在教育、研究和健康保健方面与合作伙伴一道为了更大程度上的社会利益而工作;

管家——我们明智地使用自己的资源。 转贴于

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因此,教师还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与社会责任,从社会角度,确立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以此严格自律,以身作则,不断进取。否则,将失职于教师岗位,发生如“范跑跑”之类行为。

而外,在创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机制下,教师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教师必将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等。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理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接受挑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思考三:严格教师资格准入证,强化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剔除各类“范跑跑”之非合格者执教,提高教师队

伍整体素质

近年来,教育界发生了诸多如“范跑跑”类的教师失职、甚至暴力等事件,给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及严重后果。这些现象的发生,除了教师个人缺乏上述所言的价值观等问题外,各学校在师德建设管理上,还存在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首先,个别学校执行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不严格。当前各类学校都推行了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制度,对这一制度本身的积极作用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个别学校,特别是那些在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学校,在教师聘用审查、考核过程中,存在着重文凭轻能力、重品牌轻素质的现象,审查流于形式,考核执行不力等。

其次,教师岗位聘任条件中,关于师德方面要求无量化考核内容。各学校的公开招聘教师条件,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有关规定而拟定的。原则基础无误,但是对受聘者的师德或政治思想素质条件,没有做出量化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这给实际审查、考核工作带来难度。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抓好师德建设管理工作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将师德教育岗前培训工作社会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化性质地组织师德教育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参加教师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

第二,严格教师资格准入证制度,把好“入口关”。学校公开聘用教师时,即要进行教师资格证、学历文凭、过去工作或学习表现等履历审查初选,进入复选后,可增设与师德素养相关的综合答辩测试关,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进行答辩测试与评审。这样可以综合了解到应聘者的知识、道德修养,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效果远比目前的课堂试讲佳。

第三,强化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一方面,在教师岗位聘任时,切实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广纳良才,而非因人设岗或走关系路线;另一方面,在执行监督考核工作时,科学量化师德考核指标,非流于形式。

以上是笔者对近年来教育界发生的“范跑跑”之类教师行为的初浅认识。总之,现代教育即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如何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还具有塑造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职能。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完成现代教育任务的核心。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关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各类观点早已见诸报端。正本清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端正认识,提高修养。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3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一种评价,他反映着教师的需要,并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因此教师职业价值观可以作为学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突破口,认清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并了解个体差异,通过对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关注和调动达到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价值观是了解员工态度和动机的基础,是人心灵深处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决定着个人未来的行为方向,对研究组织行为是很重要的。在教师职业群体中,价值观的研究也很重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价值观是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教育体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在价值和行为上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程度,增强他们与学校的心理契约是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从组织与行为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对于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激励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职业价值观反映教师的需要

1.1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elizu从为职业价值观即个体关于职业行为及在职业环境中获得的某种结果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由此不难理解教师职业价值观就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一种评价,然而教师职业承担的是育人工作,育人职业与其他职业比较有两大特殊性,一是,它很重要,二是,它很困难。其重要性在于:对个人来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一个人成长为真正的人;对社会来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前进培养出所需的人才。wWW.133229.coM其困难性在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是物,人是有主体性的存在者,是有意识有意志有情感的“万物之灵”。这就使教育职业具有了特殊的难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名言,就是对这种难度的描绘。这两个特点表明了教育事业意义重大,非同小可,它既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的人格形象和人生道路,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

1.2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构成

由职业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知道,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需求,即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评价,即看重这一职业的什么方面,也就是想从职业中获得什么,也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生存状态。职业价值观的构成因素很多,经心理学的研究者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构,如袁立新(1994)编制了教师职业价值观三维度问卷,分别为心理因素、物质因素、精神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教师的职业活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学教师对心理因素较为重视,即他们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更多是从自己的兴趣、性格等出发,以获得职业的心理满足。台湾学者进行的研究较多,魏方亭(2001)因素分析得到五个因素教师职业价值观量表,分别为:职业条件取向、展现长才取向、人际关系取向、成长机会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张慧英(2002)的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量表得到四个因素,创新发展、人际互动、成就声望、组织安全匀。这些研究结果呈现了教师对于职业的渴望与需求,从事教师职业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物质需求,已经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享受与发展的手段。

2.职业价值观存在个体差异

经研究发现教师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学历等。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观存在性别差异,袁立新发现女教师比男教师更重视物质因素,而男教师则比女教师更重视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及人生意义冈。有学者为性别差异提供了理论基础,一种理论认为职业价值观形成于受雇前的社会化经验,如女性被教成重视社会关系,而男性被教成重视成就和竞争,男性和女性的这种经验的差异导致了他们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职业经验造成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从事一些低技能、低报酬的职业,由于这种职业经验使得女性的职业价值观接近于蓝领工人,重视职业的外在报酬。但所有的现象表明教师职业价值观确实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男教师和女教师在看重职业的哪些方面上存在差异。

还有学者认为教师职业价值观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袁立新发现教师职业价值观存在年龄差异,虽然老中青年教师都突出追求职业中的心理满足,但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还是有所不同,青年教师更强调心理与精神因素的需要而相对地淡薄物质因素,中老年教师则较重视物质因素而较淡薄精神因素。台湾的研究中还发现教龄、学历、学校规模及学校所在地也影响教师的职业价值观。

3.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功能

erez和israeli(1980)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会受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价值观会影响个人对职业的认知,而教师的职业接触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群体,一旦有了偏差,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的行为示范,形成偏差的价值观。很多实证研究已经显示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投人、职业绩效、组织承诺、教学行为等都存在相关。如陈瑞惠(1991)用问卷法调查台湾570名私立高中教师发现职业价值观与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压力对教师的组织承诺有显著预测力。黄建安(1993)用问卷法研究发现国小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投人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职业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胡坚(2004)用层级回归分析了高效教师职业价值观与任务绩效间的关系发现,职业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以及总体职业价值观对教师任务绩效各方面有显著解释力,尤其是教学成就和教学投人这两个任务绩效因素主要受自我成长取向和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等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价值观不仅会影响工作态度,而且还会影响实际的工作绩效,即不同职业价值观的人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这些研究都验证了职业价值观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导向性功能。

4.启示与建议

4.1充分考虑教师职业价值观所反应的需要

由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可以看出教师的需要,对物质的需求虽然还存在,但并不是教师从事该行业唯一的需求,有很多内在的需要,如成长取向、人际需求、成就需要等心理与精神需求都是很重要的方面,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这些需求,为他们提供机会获得满足,如可以给教师提供进修或者是教师之间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会议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周末联谊活动,有研究显示,员工之所以愿意留在目前的单位继续工作,有很大的原因是他们留恋他们周围的要好同事,正是这些非正式团体组织给了他们情感上的归属感,使得他们的留职意愿很强。总之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进而了解教师的需要,尽可能的去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量。

4.2考虑教师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别对待

教师职业价值观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激励时就要充分考虑职业价值观的个体差异,许多研究认为职业价值观可以作为一个激励因子,因而在分配职务时或进行激励时就要考虑这种差异,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使教师感觉自己目前的职业状况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很高的契合,也就是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不只要留住他们的人,也要留住他们的心。

4.3塑造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师 职业道德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69-01

多年来,职业院校一直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是由于在师德评价过程中,指导思想和操作办法的不科学和不合理导致评价的随意性比较大,发展性、系统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我院通过几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适于我院的、比较理想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一)评价标准不具科学性

此前,教师评价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所以评价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泄私愤的好机会,把“得罪”自己的教师评得一无是处。同样,教师也对此褒贬不一。所以,这种评价标准没有从客观上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没有体现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具有科学性,最终只会流于形式。

(二)评价结果不具发展性

按照这种评价标准评价出的结果,容易形成给教师排出名次,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产生消极的一面。而没课或者课少的教师的评价结果让其看不清自己存在的缺点。所以,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二、重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十分重大。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需求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科学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保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引导教师健康发展,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特别是行业、企业评价意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倡导教师个性化教学

把控制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

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我院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由“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五个子系统构成,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将突出贡献、严重违反师德规范和重大事故纳入指标体系,增设了“加分”和“一票否决”的项目。

(一)职业观念

其一,爱岗敬业。即忠于教育事业,敬业求真。其二,为人师表。即以身作则,尊重他人,身正为范。其三,关爱学生。即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生交心,个别辅导。

(二)职业情感

其一,诚实守信。即表里如一,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其二,乐于奉献。即工作主动,不计报酬;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其三,团结协作。即心向集体,善于合作。

(三)职业技能

其一,开拓创新。即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重点、难点工作能进行突破、解决方面的创新思考;对于焦点性的问题能进行负责的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其二,求知进取。即有进取心,求知欲强,以学定教,常教常新。其三,求真务实。即保时保质完成工作,一丝不苟。

(四)职业纪律

其一,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工作。其二,认真严谨。有尽职尽责、学而不厌、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钻研、治学严谨。其三,遵纪守法。遵守纪律,创造性工作;廉洁自律,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五)职业作风

其一,勤奋负责。即工作主动,尽职尽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二,办事公道。即教育公平,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公正率直。其三,宽和处事。即谈吐得体,团结同事;荣誉利益不争不抢。

四、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

(一)量化等级评价

以“月”为测评的基本时间单位,以学期为终结性评价时间。“月评”每项的权重值的平均分值之和为每位教师学期分数。

(二)量化等级确定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三)评价的主体操作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5

[关键词]教学评价 职业倦怠 消解倦怠

[作者简介]周宏(1966- ),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 成都 6101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56-02

当前,职业倦怠严重困扰着广大的教师,抑制着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摧残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成长,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就教师的幸福人生,值得深思也非常有价值。

一、教师职业倦怠

“倦怠”(burn out)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用以描述在助人行业中工作的个体,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和心理的耗竭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奇(Maslach)认为,倦怠是一种身体、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其表现特征是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lization)和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职业倦怠是一种消极的慢性综合征,包括生理上的疲乏和衰竭,心理上的困扰和困顿,以及行为上的退缩和逃避。教师职业因为其对象的复杂性、任务的多样性、角色的多重性、过程的长期性、效果的模糊性、时空的延展性而使之成为一种应激性的职业,教师群体不幸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二、失衡的教学评价引发职业倦怠

教学评价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活动内容,既是加强教师日常管理的环节和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不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会招致教师对评价本身的抵触,还会造成教师对学生的冷漠,对群体的疏离,对自我的否定,对职业的厌倦。

1.评价重管理轻发展。(1)评价功能注重奖惩。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教师的生命存在方式,关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教学评价的应有之义。目前许多高校过分强调教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性价值和评价的管理功能,忽视甚或漠视教师的本体价值以及评价的促进功能,希望通过奖惩性评价来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以至于以所谓的“末位淘汰”来威胁教学失败者。如此一来,教学评价开始异化为区分、控制、规训教师的外在手段和力量。(2)滥用奖惩滋生倦怠。好教师不是评价出来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反思逐渐成长起来的,教学中的成败得失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奖惩虽然具有立竿见影的短期激励功效,但滥用奖惩只会适得其反。美国学者埃尔菲·艾恩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奖励通常只有在完成极为简单、不必动脑筋的任务时才能提升表现”①,而“惩罚产生的是怨恨而不是责任感”②,并且奖励往往会加剧竞争,但“大部分竞争导致焦虑,其类型和程度有碍表现。”③由此看来,奖惩并不会使教学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单纯地奖惩也并不能探明教学质量好与不好的内在原因和学理。不仅如此,一味的奖惩性评价还会让教师学会趋利避害,把关注点放在追逐奖励或规避惩罚上,从而忽略对教学基本规律的探寻和遵守。更为严重的是,奖励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教师的创造精神,使教师不敢去尝试新的教学形式,不愿去进行有意义的冒险。此外,由于奖励通常只会落在少数人身上,这会使得绝大多数教师担心受到惩罚而不是渴望获得奖励。所以,奖惩性评价会滋长对教学职业的恐惧,对教师同行的嫉妒,损害教师个体的人际关系,摧毁教师群体的团队合作,侵蚀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削弱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引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厌倦。

教师职业价值范文6

职业学校 核心价值观 有效途径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无论是学者品格与良知的塑造,还是企业员工精神的培育,又或是学校教师观念的凝练,都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尤其是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其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教师价值观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教育立场、教育信念、教育策略等因素的结合。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这一职业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整个教师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职业生活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殊性、教育性等性质特点,决定了其核心价值观与其他职业不同,具有阶级性和时代特征。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教师价值观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总有一些内容是恒久的、普遍的、基本的、共同的,这便积淀为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对教育的新要求和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核心价值观在原有基础之上又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这便发展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化,多样化的价值观相互激荡,也促使教师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是教师这一职业内在的本质规定,也是当代教师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其目标是突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既要考虑是整个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教师的共性,又需考虑工作与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相适应以及同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所以凝练和培育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职业学校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实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连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表达

根据我国的学校文化、教师道德建设以及职业学校的特点,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元素可以在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为:忠诚正德、勤勉敬学、以生为本、强技练能、市场价值观等。

1.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忠诚正德

“忠诚正德”就是忠诚专一,德行端正。教育活动具有导向性、示范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教师自身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一切活动,因此对其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中的一部分,同样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美德的体现者,其自身修养和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取向。首先要加强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职业道德的教育与熏陶。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提高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教师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学生最为具体、最为形象的教材。

2.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勤勉敬学

“勤勉敬学”就是努力不懈,敬重学业。学校,是实现知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文化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教师作为培养人才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实现知识技术传播与创新的基础,决定着教育质量。“勤勉敬学”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求教师严于律己、树立以身立教、刻苦研究、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这个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职业学校就更需要以传承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己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完善和更新教育观念,崇尚实践,提升现代化的教育水平。

3.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教育工作富有很强的挑战性与创造性,教育要担负起培养人的责任,教师必须把教育对象看成是有生命的个体,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来讲,就更加需要重视这一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基础差、自律意识弱、文化课目学习兴趣低,因此,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出发确定教育目标,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以更炽热的爱心,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卓越创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职业学校要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教育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4.当代职业学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重心:强技练能

“强技练能”就是重视和强化技能训练。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将自己的储存知识传递给学生,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能力的进步。学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场所,决定了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指向。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要学生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深刻感受到职业技术性的社会要求,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不是基础扎实无技能的学术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教师更应坚持把培养技术能力作为课内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教育出具有道德修养又有知识技能的新型社会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技能训练是当代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操守,是其核心价值观的重心,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