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1
带着一个城市的气息踏上火车,我觉得身后是满地的遗落,触手可及,却怎么也捡不起来,那些干净在昨天的故事,一大段一大段的,恬淡而安静,格外清澈。
我喜欢写字,喜欢把自己的点点滴滴写成一个个故事,然后在某一天一个人静静的孤芳自赏,那些个记录着昨天故事的文字,成为永久的记忆,曾经的刻骨铭心,曾经的诗情画意,都淡化在了这些个记忆里,我常常想我应该把他们整理起来,我记得那天我上完夜班回来睡不着,在房子里走来走去,我上网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充满压抑的伤感,文章后面是许许多多的留言,他们说宁小涵你没事吧,你别对自己太刻薄了,真的。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忆苦思甜的人,我给他们说我会好好的,真的就好好的。
那些话从键盘上跳上屏幕,让我觉得格外残忍,带着躁动的气息。萦绕与指尖,汇流成河,充斥的满满的,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忧伤,那么多让人难挨的日子我都走过来了,而且那么令人放心,可是转眼之间我就变得那么个样子了,坏坏的,我不是一个好孩子,真的不是。
我安静的听课,上网,我努力做回自己,做的像以前的宁小涵一个样子,坚强而孤傲,我平静的面对所有,同学,朋友,导师,和最亲密的人,我想我以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可是有一天上课老师点名许多的同学都大声的说老师宁小涵请假了,那一刻我感到很是心疼,我没出声,看老师在花名册上写些什么,我想宁小涵是请假了,真的是请假了。而且无期。
二零零九年的夏天好像很热的样子,坐火车回来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个抱孩子的母亲,她说谢谢你啊小伙子,我说没事,那个孩子很可爱,他叫我叔叔,我说小弟弟,叫我哥哥就行,我和你一样也上着学呢,说完这些我难受的不知所以,我想我是真的长大了,那些个许许多多的故事再也不属于我了,
忆苦思甜的文章范文2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要想完善教育,就要从基础阶段抓起,使学生从小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自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让他们乐在其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想,如果把快乐的概念迁移到孩子身上,那应该就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呢?我想,课堂就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想从以下几点阐述我眼中的快乐课堂。
一、以玩促学
很多学生在幼儿教育阶段已经基本习惯了在游戏中学习的形式,如果直接采取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不适应,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尽量满足学生的愿望,把游戏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
例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形成两个人一组的合作,一人扮演狐狸,一人扮演乌鸦,熟读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将狐狸与乌鸦的动作用神态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乐在其中,陶醉在游戏中,但是又熟练背诵了台词,也就是课文,自觉掌握了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小学生乐在其中,实现了教育的目标,符合小学生的愿望。
二、续编故事
小学课文很多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而且童话故事居多,一般说来小学生很陶醉于这些故事,他们甚至有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主人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样心理,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续写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这一课的结尾处,“这时,狼向小羊扑去――”可以利用这一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合现在热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灰太狼或者暖洋洋,两个人遇到一起时的情景,学生一定会陶醉其中,遍出丰富多彩的故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带动语文的学习,因为文学的学习是十分需要想象力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续编故事的形式,学生会在原有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借鉴原有的生字和生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展示着自己的优秀作品,会备感开心,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全方位地养成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 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弥补他们的差距,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分组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每个组内成员要分开学习的档次和水平,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到一组,并选出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主动帮助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学习,课堂上就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每个小学生积极发言,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每个学生都以组的集体荣誉为重任,加强学习,小组内部成员要互相帮助,特别是组长要积极主动帮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为他们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得的问题,形成同学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丰富了语文课堂。
四、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讲、记笔记,学生会因为这种枯燥、无趣的学习方式渐渐厌恶学习,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感觉语文课堂是一种折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育方法,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某一比较难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讨论,不及时公布答案,而是间接引导出正确的解题方式,例如:“小马过河”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让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马能够过河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故事你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本身就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他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探讨,努力调动思维,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再加上大家的观点,产生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自己的思维创作出的东西具有长久性,他们必然会对其中的道理留有深刻印象,对于学生的回答,即使不正确,教师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要有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学生会记忆深刻,达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五、注重人文内涵感化,把语文教学带入生活
课堂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主要手段,教师除了要讲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要注意运用课本中的有效资源,研究其中的内涵,再结合生活中的常识来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针对当今时代,独生子女比较多,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自私,应对困难的承受力比较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课堂上给他们多讲讲忆苦思甜的伟人的经历,通过这些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感动学生,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判与反思。
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运用开放式教学,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和思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课堂是互动的、立体的、和谐的、双向的,学生由原来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将课前精心编制好的导学案当堂发放给每位学生,课堂前十分钟让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展自学,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提交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后,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发言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并提出本组的问题交由大组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答案是对是错不重要,关键在于发言者有无胆量,有无新奇精辟的观点提出。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精彩争议,你一定不难发现提前发放导学案的合理性以及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性,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上,学生在自主体验学习环节进行的是自由、自觉的自我感悟学习;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他们得以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发表见解、交流感受;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把课堂教学的组织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之上,让知识建构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大组讨论,使学生有话可说,产生互动的需求与欲望,必然能够提高知识建构的质量和互动水平,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