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康社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康社会范文1
一、不断解放思想,保持清醒科学发展理念
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目的是不断实现有效的创新和突破。当今敖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自然资源持续减少、春旱时间持续增长的自然旗情和交通等基础条件差、资金人才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面临着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要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期待。在认真总结敖汉治旗执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依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主动应对,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发展措施和执政方针。一是要使施政能力建设的思路更加务实。要增强水资源承载发展经济能力的战略观念,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利用现代农业建设手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设施种植、地膜等避灾种植业建设步伐,确保人均水浇地或避灾种植面积达到2亩以上。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形成“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植什么”的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依据自然旗情,积极发展适应性种植,选育耐高温抗干旱等抗逆品种种植,打造再造资源,为养而种,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加速转变。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拓展农畜产品发展空间,培养自主产品消费群体,使农村食品加工业成为推动农村城市化的生力军。要树立自然资源大开发的理念,积极寻找与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主体合作,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要认识到资源是政策洼地地区的资源,是能人的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资源流入或输出人员利用外部资源发展生产。二是要使保持增产增效的主题更加突出。执政能力的提高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具体通过各个产业或项目增产增效展示出来,发展每个产业或项目,即不能做秀,也不能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要持续获得增产增效。三是要使发展产业聚集要素的主线更加明确。要改变过去主要靠资本流入发展主导产业、资源性产业和再造特色产业的办法,变为主要靠要素流入发展生产的办法,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冶金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要素流入积极发展能源、制造业等潜力产业。四是要使现代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更加普及。敖汉水稻、玉米、生猪、羊、牛、鸡、草等主要农产业都有龙头企业,但90%的生产农户都游离在市场中,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法产工销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制定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由横向联合向“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纵向协作的链接模式发展。要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变,发展配套产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五是要使以人为本的利益分配机制更加灵活。要在体制机制及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利用体制机制和优良环境聚集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发展自己。并依靠科技进步和大力招商,突破资源和市场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双重制约,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只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就始终把握了治旗执政的根基。
二、推进改革开放,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动力
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随着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差别加大,社会利益关系多样化,敖汉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还有许多机制体制制度不完善、不成熟,这些不完善不成熟的体制机制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完善和成熟,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加以推进,通过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加以发展,激发和释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以人为本,深化激发和释放活力的制度创新工作。制度创新的核心和主旨是建立按劳分配并兼顾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激励必须充分体现决策、政务、用人等公务活动公开。要深化政治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党的工作以“定舵”为核心、人大以“民主”为核心、政府以“效率”为核心、监察以“公平”(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要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开放旗内资源、要素等市场,完善管理和投资体制,加速资源要素利用向效率高、效益高方向流转;要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旗乡财政适度分成制,给予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打造强乡、强镇,以乡镇带村,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旗乡协调发展;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完善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城乡居民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制度,使全体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地户籍管理,构筑支撑小城镇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流转。
继续扩大开放范围和水平。敖汉人口多,经济欠发达与资金、资源、人才不足和技术落后是敖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矛盾,利用旗外资金、技术、人才是发展敖汉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今后一个时期,敖汉旗要在引进资本弥补旗内建设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引进人才充分利用旗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经济上狠下功夫。要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冶金、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资金、人才转移,发展敖汉新型工业经济,拓展和扩大就业水平,依托产业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借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敖汉非资源的制造业经济,把非资源经济打造成敖汉持续的、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三、落实科学发展,引导经济高效持续提升
总书记强调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求。科学发展有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增加产品产量等诸多好处,能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并进发展。敖汉自然资源有限,经济基础落后,又处于追赶发达地区的关健时期,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改变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滥耗资源的观念,扭转追求数量硬指标而忽视人全面进步等软指标的观念,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科学发展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灵魂和指针,成为干部指导经济工作的前提。其次,要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根据旗情,着力发展冶金建材、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花炮四大主导产业;打造沿河的稻谷、玉米、蔬菜产业带,打造宝国吐-老虎山冶金化工产业带,打造京通铁路农畜产品加工带,打造新惠-四家子线花炮产业带;围绕草、牛、羊、鸡、林、药材等适宜气候变化且能打造的高效品种,建设种养加产业体系,围绕矿产资源,建设资源深加工产业体系,有意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冶金化工产业、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和机电产品制造业等产业园,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持续化。第三,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发展,强力推进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发展带动全旗人民生活、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坚持奋发有为,建设敖汉人民期待的小康社会
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小康目标是党根据国情依据战略机遇期提出的,目标催人奋进,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会不断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就。敖汉是国家扶贫重点县,经济基础溥弱,自我发展能力和潜力有限,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需要比发达地区付出更大更多的艰辛。
小康社会范文2
1 影响小康社会的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内在结构中诸多因素的推进。开展休闲活动的社会基础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生活意识。
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休闲体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休闲体育是小康社会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小康社会居民的休闲活动引导到休闲体育这一新型休闲形态的轨道上来,首先要重视休闲体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小康社会全体公民的多方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生活发展教育,带有较为鲜明的城市生活的公共性。
发展休闲体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休闲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鲜明象征。
从事休闲体育活动需要有必要的投入,运动场馆建造、体育器材的购置都需要大量资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人们有一定的收入余额可以用到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时,从事休闲体育运动便成为可能。
1.2余暇时间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根本保障
小康社会的到来,工时制度的改革,每星期实行五天工作制和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对于未成家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还要多一些。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年轻人喜欢夜生活,这样,晚上的时间也可以挖掘和利用。因此,从事休闲体育在时间上是完全有保障的。因而人们从事休闲体育休闲的时间保证。休闲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3生活意识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思想基础。
1.3.1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了解日益加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小康社会群众健康愿望和体育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基本生活的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由追求物质消费逐步转向追求精神消费。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工作强度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每天处在紧张状态下,精神上越来越感到不安定,因此,对于保持精神健康的关心也加强了。
1.3.2消费社会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西方商业文化的涌入,使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对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实用”转换成为当代的“生存——享受”模式,这种模式还被当作人们“生活质量”的象征。论文格式。体现在体育上,即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手段。
1.3.3健康观念的变化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减少酗酒、吸毒和其它不良习惯十分有益,此外还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压抑以及孤独情绪。现代技术飞速进步,人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文明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休闲体育是医治“文明病”最廉价、最实用的方式。论文格式。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运动中,强烈刺激着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增强了体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功能
2.1休闲体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休闲消费理性化。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 如何在休闲时间消费, 以及消费何种休闲产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将成为人们愈益关心的话题。作为休闲者, 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的消费意识, 对休闲产品有着清楚认识;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与社会公德, 自觉选择高雅健康的休闲项目。而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的人们文化素质、深化休闲认识、获得相关知识, 促进休闲消费科学理性化、健康向上化,。
2.2休闲体育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休闲体育的价值在于运用愉悦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 人们不懂得对休闲时间善加利用, 而成为灵魂空虚的人。论文格式。而休闲体育则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 自主地选择某项体育活动, 以满足自我充实、放松、愉悦的需要。
休闲体育能够慰藉人们疲劳的心灵,使人们的心情处于宽松、愉快的状态。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从事休闲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防病治病, 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 所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2.3休闲体育有助于丰富休闲文化。
休闲体育文化把追求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表现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性,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类价值观。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回归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体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是体育必然走向休闲化的内在动因。休闲文化引领休闲消费和休闲经营, 建设与发展休闲文化十分必要,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甚至根本没有。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不仅在生理方面, 而且提升到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层面上。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获得愉悦, 同时也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完善和提高, 自觉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2.4 休闲体育有助于社会交往。
小康社会的高度机械化、快节奏、高压力忽视了人与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人们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互相沟通。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信任、关切、互动、融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休闲体育活动给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互动机会,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
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从而营造温暖、舒适、友好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5休闲体育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从根本上说,休闲体育属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显着标志。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旅游业等。我国现处在小康社会,一些大城市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休闲体育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将日显突出。
从国民经济的增加值上看,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而休闲体育的消费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也日益增加。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促进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的增长。
2.6休闲体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
积极倡导和开展科学、文明、内容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独立自主地享受休闲乐趣,弱化消极的欲望,愉悦的心态实现精神世界的平衡,潜移默化地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消极的闲暇,不参加或缺少参与休闲体育娱乐活动,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与消极的游手好闲有密切联系。休闲体育对于引导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府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小康社会范文3
讲解法、情境启发式、探究合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现阶段我国人民所达到的小康社会现状。
(2)能正确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识记“三步走”战略部署,已经实现了前两步目标。
(4)识记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5)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表现。
(6)理解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康虽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展望家乡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四、课型
新授课。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好日子》,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
1.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
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从问题中分析我国是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问题一: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左右,说明什么?(结论:低水平、发展很不平衡)
问题二:结合自己所在的乡村和家庭变化情况,回答人民物质生活、教育、文化生活、交通、住房、医疗保障方面的情况。(结论:不全面)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师生互动讨论:
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农民“全面奔小康”要做哪些努力?
师生交流讨论后,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培养学生思考、剖析问题的能力。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2)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本站主要知识点: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在本世纪头20年,力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四)板书设计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2.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3.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五)课堂练习
一课三练中知识梳理部分。
(六)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中知识提升部分。
七、教学反思
优点:课前作了充分准备,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让课内与课外知识相联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课后,布置作业,以巩固已学知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小康社会范文4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内涵
0 引言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等都发生变化,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个阶段,“生存性问题”压力减弱,“发展性问题”压力增大,已经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
1 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我国面临着两大矛盾和两大任务。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两大任务:一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公平、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七大在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及时、科学的调整和完善,这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建设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而仅仅过去五年,我党又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之路,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更高标准。
2.1 指标值由“总量”调整为“人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总量反映国力,人均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它构成了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公平表征。指标变化表明从追求经济增长、强调产出能力的绝对量,转向追求经济发展、强调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相对量,人均考虑了人口增长因素,突出了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提前实现了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我国经济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第129位(2004年数据排名)。根据世界银行的《2003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是5120美元。无论从排位还是从绝对量比较,我国人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如今,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尽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P翻两番,考虑汇率和人口因素,届时将可以实现人均4000美元左右。
2.2 目标值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调整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时,在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四化”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两次现代化进程,第一次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则是指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实现工业化为主要标志,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冲刺期,但面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中国必须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即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肩负起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快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2.3 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2.4 城市化进程由“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工业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农业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3 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3.1 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中国贡献了占全世界5.5%的GDP,但中国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15%左右的能源、30%的钢材和54%的水泥。资源和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而改变这种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
3.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外生发展向内生发展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发展,由效益优先向公平优先发展。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仅一词变更,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量的概念,着重于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方式则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
3.3 突出消费拉动,普遍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的,三者之间存在相互消长的关系,尤其是消费与投资的这种相互消长关系更为直接和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即投资和外贸成为强势推动力量,而消费则不时处于疲势或弱势的状态。高投资、多出口,使我国经济保持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同时也面临投资过热、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等问题。在经济发展初期,一个短时期或者某个特定时期内出现这种状态,倒也未有大碍。但是,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就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了。
小康社会范文5
1、小康社会提出时间:1979年12月6日。
2、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战略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小康社会范文6
奔小康是党也是我们老百姓最想办的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两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经过了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国际贸易组织。在中国入世第一年,中国就废除了830多种,超过6000项行政审批项目和2300余法律、法规被修改。
几十年前,人们吃饭、穿衣服、理发、购物……都需要凭票来购买。买一斤粮食还需要排队。而却大部分都是国营店,而日新月异的今天“国营”这两个字已经漫漫的从我们身边所消失,买东西也不用排队用票了。
我国的外汇储备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以达245亿美元。而1989年时这数字还不足60亿美元。
今年,值得关注的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绝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关切,而且是独立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粮食安全和原材料供应两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轻信市场、主张依赖“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主张就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抨击。他们提出,其它国家也许可以依赖全球市场解决国内粮食资源问题,但是中国不能,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计民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赖他人,否则就会被“卡脖子”。
我们将“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以“中国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表明,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今天,我们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小学生,再过十年、十几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在我们的肩头上,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现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谁就拥有了明天。为了使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梦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我们就要从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各种建设祖国需要的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