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电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范文1

几天前,规模盛大的CES在第40年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人头攒动的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里,参会者兴致勃勃地享受着最新潮的影音和娱乐体验,没有几个人会想起世纪之交时的COMDEX,曾也是这般的热闹场面。

在CES会展现场我们可以发现,IT厂商竟然正在唱CES的主角。这次展会中,最为风光的厂商要数微软了,且不说比尔•盖茨在开幕前激动人心的演讲,微软展区的庞大规模也令人惊叹。当然其中最显眼的是各个领域合作伙伴的展台,从PC厂商、显卡厂商到游戏开发商,展出的产品从UMPC到XBOX360在线游戏,范围虽广,无一例外以微软的Windows Vista或者XBOX作为平台,显示出微软在产业中的基础地位。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展区是9年后高调重返CES的IBM,虽然规模不大,却也摆满了来自各个合作伙伴的最新产品,在显得有些拥挤的展区里,有一个相对宽敞的区域中赫然摆着当今最先进的三大游戏机产品:索尼PS3、微软XBOX360和任天堂Wii。

事实上,在消费电子数字化的趋势下,IT厂商向消费电子领域发展和渗透是必然的。以消费电子中的影音系统为例,传统的介质是唱片、磁带、录像带等,以模拟的方式存放影音内容,其后出现了CD、VCD、DVD等新一代数字化介质,同时可以在传统的家电和PC上播放。然而,在Internet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这些数字化格式由于压缩率低、加密保护等种种原因,不易于通过网络传播和分享。因此,出现了以MP3,DivX为代表的新一代Internet导向的媒体格式,它们将CD、DVD的内容经过了种种形式的“Rip”之后,脱离其原有的介质,得以在Internet上畅行无阻,然而这些格式不易被传统的家电类播放机获取和输出。于是,家庭媒体中心和家庭媒体网关等产品出现了,最终完成了这个“家电-PC-家电”的轮回。在这一来一回中,唱主角的正是微软等传统的IT厂商。

家庭游戏机的情况有些类似,对传统的游戏机厂商来说,要想实现逼真的3D效果、广泛的第三方游戏支持,数字化是必然的出路。而游戏的数字化意味着巨量的实时数据处理,要求强大的计算能力,因此,IBM的Cell处理器和Power处理器派上了用场,PC显卡的两大巨头nVidia和ATI也得以分一杯羹。此外,在代表数字化家庭未来的媒体中心、游戏机等各种设备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运行Windows或Linux。

消费电子范文2

对于苹果公司――iPod MP3播放器和Macintosh计算机的创造者――的很多粉丝来说,2007年的1月初远比2006年12月底更令人兴奋。

上周在旧金山举行的Macworld Expo 2007展览会是苹果公司展示最新、最酷的硬件产品的主要活动。Computer Store of Minot公司苹果认证技术员Rick Lyon说,由于苹果推出的许多新产品,这次展会成了消费者谈论的热门话题。

苹果展示iPhone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苹果CEO Steve Jobs终于宣布了公司进军移动手机市场的打算,展示了新型苹果手机iPhone。iPhone集iPod、数码相机、智能电话、甚至便携计算等几种特性于一体,采用宽屏显示和创新的输入方式。

Jobs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种改变一切的革命性产品。”

采用所谓“多触摸”(Multi-Touch)新输入技术的iPhone只配置了一个“home”键,使用者可在3.5英寸、每英寸160像素的显示屏上滑动手指来控制iPhone。

iPhone采用Mac OS X操作系统,完全集成了iTunes,还可以与桌面机无缝地同步数据,数据包括来自iTunes的音乐与视频、联系人、日程表、照片、笔记、书签和电子邮件账户。

3个智能传感器也为控制iPhone提供了帮助。当用户将手机拿到耳边时,邻近传感器控制关闭显示和触摸屏;环境光线传感器自动调节屏幕亮度来节省电能;而加速度传感器控制手机以肖像模式或以风景模式进行显示。

尽管手机具有这些革命性的特性,但Jobs称这款手机最强的特性是它重新定义了打电话的方式。

Jobs说:“我们想彻底改造电话。什么是它的杀手应用呢?就是打电话!我们希望用户用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联系人名单。”

Visual Voicemail特性使用户可以直接跳到他们希望接听的语音邮件上。易于使用的电话会议特性使用户只需触摸一下屏幕就可连接两个呼叫。iPhone上的文本消息功能则与iChat类似。

iPhone利用其Wi-Fi和EDGE功能自动连接在Internet上。苹果还在iPhone中提供其Safari Web浏览器,因此这款手机可以浏览标准网页。集成的Google Maps功能使用户可以查找某企业,然后将这家企业的电话号码直接放入拨号器。

iPhone有499美元的4GB机型和599美元8GB机型两个版本,将在6月初上市,Cingular公司将是惟一的支持这款手机的美国运营商。Jobs表示将在2007年第四季度向欧洲销售这款手机,2008年向亚洲投放。

iPhone将冲击业界

当Jobs在主题发言中宣布iPhone时,苹果给Motorola和Nokia等手机制造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凭借其产品传奇般的易用性,苹果将成为他们近在眼前的竞争对手。

JupiterResearch公司研究官员Michael Gartenberg说:“市场对iPhone的需求是那么的大,它应当成为叫醒业界其他厂商的一个警钟性电话。它将给利润丰厚的高端市场中的其他手机厂商施加很大的压力。”

Steve Jobs在演讲中引用的数字显示,去年美国共销售了9.57亿部手机(相比之下,PC的销售数量为2.09亿台)。Jobs表示,仅1%的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大约1000万部手机――而这正是苹果公司2008年的销售目标。

由于采用新触摸屏和Mac OS X进行操作,因此对于Mac用户来说,iPhone显得非常熟悉,一旦苹果6月份出货,这款手机应当给其他智能手机用户带来全新的变化。苹果负责全球iPod产品营销的副总裁Joswiak说:“我们有机会彻底改变手机。苹果从来不会去做‘me too’式的产品,我们把复杂的任务变得简单化。”

尽管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iPhone造成的影响,但苹果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它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Joswiak说:“它将给手机市场带来Mac过去给PC造成的那种影响。”

苹果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家满足小市场份额需要的小众市场公司,但iPod使这家公司在大众市场取得了成功。iPod的成功还帮助推动了Macintosh市场份额的增加。现在,iPhone把苹果带到了另一个大众市场面前――显然苹果希望重现iPod为其收入和核心业务带来成功。

Jobs将推出iPhone的1月9日称为“我期待了两年半的日子”。苹果经理们说尽管iPhone对于苹果来说是个新业务,但它起源于公司的企业文化。Joswiak说:“我们在困难时期做出的很多决定带领我们发展到了今天。在其他公司减少开发投资时,我们继续向我们看好的产品和技术投资。”

虽然Jobs在主题发言中宣布的不仅仅是iPhone,但它却是分析师眼中2007年最能引起轰动的产品。

JupiterResearch的Gartenberg说:“iPhone将产生旧金山之外很远都能感到的冲击波。这对于苹果来说是个决定性的时刻。”

发挥桥梁作用的Apple TV

除了宣布推出iPhone外,Jobs还宣布推出了Apple TV(以前叫iTV)。它将在网络上成为电视与PC或Mac之间的一座桥梁,让用户可以观看电影、电视、查看照片或收听来自iTunes Store及其他来源的音乐。Apple TV具有40GB硬盘、采用802.11b/g/n标准的无线网络功能、720p高清晰播放功能,以及以太网和HDMI连接。用户可以通过iTunes在硬盘上保存来自PC或Mac机的内容。尽管苹果说Apple TV设计用于大屏幕、高清晰电视,但它还可以通过设备背部的复合连接器连接其他类型的电视机。

据苹果说,Apple TV的视频质量“接近于DVD”。这是一座关键的桥梁,它将把计算机与电视机以我们从未见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宣布推出Apple TV之前,Jobs指出2006年公司的便携机和桌面机改用Intel处理器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他说:“一年前我宣布改用Intel处理器时说,我们要用今后一年的时间做这件事,但现在我们只用了7个月就做到了。”

他还强调了苹果的iTunes Store的音乐销售依然很强劲。到目前为止,苹果通过iTunes Store销售了20多亿首歌曲。他说:“我们一天销售500多万首歌曲,平均每秒58首歌曲,是不是很难以置信?”

Jobs说,iTunes Store已经销售了5000万电视节目,并在4个月内销售了130万部电影。他补充说:“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苹果还与Paramount电影公司达成了提供电影的协议。目前iTunes上提供250种电影,“随着2007年其他电影公司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希望增加更多的电影。”Jobs说。

Apple TV将在2月上市,价格为299美元。苹果已经在接受该产品的预订。

其他新品也亮眼

随着微软宣布它将在年底前发送Office for Mac 2008,希望了解新版软件以及它与Office 2007兼容性的Office for Mac用户也在Macworld得到了答案。

微软Macintosh业务部官员1月9日宣布了春季beta版转换程序的计划。微软说,最终的转换程序将在Office for Mac 2008发货后6~8周上市。

微软Mac业务部产品经理Geoff Price表示,Office for Mac 2008将在今年下半年面市,将完全兼容基于Intel和PowerPC的Mac计算机。

新版软件没有完全复制Office 2007的界面。Price说,Office for Mac在历史上一直遵循Mac的设计惯例――例如,它采用调色板完成Office 2007中的新条形界面完成的工作。

不过,Price补充说,同他们的Windows同行一样,Office for Mac的设计人员让套件已有的特性更便于使用。Office for Mac 2008引入了Elements Gallery――一种细长的任务栏,任务栏上列有多个在当前界面中基本工具栏下运行的条目。

点击某个条目可导出一个带来可视选项的下拉栏。例如,一个叫做“Document Parts”的新特性条目导出模板式标题页、内容表等的缩略图。Price说,它们与模板不同,它们不是静态文档。

“Elements Gallery”中的一些条目是这种应用特有的。另一些条目出现在套件的几种应用中,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和Entourage,例如,SmartArt Graphics出现在几种“Elements Gallery”中。Office for Mac 2008还共享Office 2007中引入的Office Art 2.0图形引擎。

Price还提到了一些与特定Mac应用有关的创新。例如,“My Day”是一种独立的Java应用程序,它使用户无需调用Entourage就可方便、快速地访问当天的约会和任务清单。

与此同时,加州Axiotron公司还推出“ModBook”平板机。据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Mac平板便携机。它是MacBook的修改型,配置了新13.3英寸LCD屏幕,并增加了真正的书写笔输入和GPS功能选件。

Axiotron公司负责人Haas说:“Axiotron ModBook使用户可以直接在屏幕上书写和画画,内置在Mac OS X Tiger中的手写识别功能不仅将潦草的手写体变为文本,而且还通过动作识别提供对系统的扩展控制。”

链接:iPhone惹来侵权官司

就在苹果刚刚高调了iPhone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网络设备生产商思科公司就以侵权为名,将仍沉浸在喜悦中的苹果告上了法庭。

2007年1月10日,思科公司宣布已正式向美国加州北部地方法院递交了对苹果公司的诉讼申请,控告苹果公司侵犯、蓄意复制并使用思科公司的注册商标iPhone。

据思科称,思科是在2000年收购Infogear后取得其早在1996年就已注册的iPhone商标的,思科旗下的Linksys去年初开始销售iPhone系列产品,并于2006年12月18日增扩了iPhone产品系列。

思科发言人John Noh称,苹果和思科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协商,但目前为止并未达成任何协议。思科公司高级副总裁和法律总顾问Mark Chandler说:“在苹果反复要求思科许可其使用思科的iPhone注册商标后,思科公司曾与苹果公司进行了友好的协商。毫无疑问,苹果公司的新产品令人振奋,但是他们不应该未经我们允许就使用思科的注册商标。”

思科在书中有申请法院禁制令,以阻止苹果公司继续使用iPhone这一商标。Chandler表示:“明天的iPhone将不再是今天的iPhone。将来家庭电话、手机、工作电话和个人电脑的融合有无限的潜力,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视品牌保护的原因所在。”

苹果iPod市场副总裁Greg Joswiak表示,思科的iPhone是VoIP电话,而苹果的iPhone则是一款手机,“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产品”。而据美联社报道,苹果的女发言人Natalie Kerris说:“思科此次的诉讼行为相当无聊。已经有一些公司把iPhone作为VoIP的商标,而我们是第一家把它用于手机的公司。如果思科因此向我们挑战,我们有信心胜诉。”

消费电子范文3

关键词:消费电子产品;贸易;贸易地位;贸易流向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60-04

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不仅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消费电子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特性,因此该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产品内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与此同时,东亚又是消费电子产品内分工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中国又深度地介入到东亚整个生产网络之中。因此,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进行产品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并对相关的政策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程度分析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程度可通过分析消费电子零部件贸易额与消费电子产品贸易额之比这一指标反映出来。中国消费电子产品通过零部件的贸易来参与消费电子产品内国际分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内贸易。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贸易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贸易额的比例越大,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越高,进而其产品内贸易的程度也越高。这一指标包括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产品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和进出口额之比。

本文的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HS分类标准中的第85章中的8517、8518、8519、8520、8521、8522、8523、8524、8525、8527、8528、8529的12组商品进出口数据。在数据分类上,本文以Lall等(2004) [1]使用的方法为基础上稍作调整,表1说明了第85章成品与零部件的分类方法,在必要的时候采用了HS1996在6位数编码的贸易数据。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只把HS中标为零部件定为零部件,而把其他所有商品当做成品。视频类中的成品包括8518*、 8519、8520、8523、8524、8527,零部件包括851890、852210、852910;音频类的成品包括8525、8528、8521,零部件包括852290、852990;通讯类的成品包括851711、851719、851780,零部件包括851790。

表1 消费电子产品中间产品与成品分类

笔者根据UNCTAD(HS分类)的相关数据整理,其中商品名称作了简化处理。

本节根据上述分类,搜集并计算出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和进出口总额之比,如表2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1997年这一比例达到72.09%,1997年之后这一比例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 2006年两者进口额之比仍有63.89%。而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有略微波动,并且只保持在20%以上,但这一比例仍较高。1996―1999年是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比较小。从2003年开始,这一比例有略微下降,从2003年的29.77%下降至2006年的26.88%。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出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期间这一比例也是有升有降,1997年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出口总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为43.27%,到2006年这一比例降至32.96%。虽然较1997年,2006年这一比例有所降低,但仍然是较高的。

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说明了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中有一半以上是进口消费电子零部件,而两者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贸易中有1/3以上是零部件的贸易。从而我们可以得知,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的程度很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劳动力丰富且低廉,在发展消费电子产业方面利用了这一比较优势,通过发展消费电子零部件的加工贸易这一形势参与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并且程度较高。

二、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分析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是指中国在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中所处的价值链环节,这种价值链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环节、初级零部件加工环节、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成品组装环节以及产品销售和服务环节等等。一般而言,原材料供应环节、零部件加工环节和成品组装环节是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而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以及成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属于中高端环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本节主要利用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与消费电子产品两者的进口额之比、出口额之比来衡量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地位。

消费电子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越大,说明中国主要是从事消费电子产业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处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比例越大,说明中国主要是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从事消费电子产业初级零部件的加工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本节同样利用表2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996―200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额占消费电子产品进口额的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而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只保持在20%以上,这说明中国主要是进口消费电子产品的零部件,从事消费电子产业初级零部件的加工环节,收取低廉的加工费用,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虽然从1996―2006年零部件出口额与消费电子产品出口额之比只保持在20%以上,但这一比例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3年这一比例达到29.77%。这也说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有一小部分是从事重要零部件的研发环节,在沿着价值链逐渐向上攀升。

三、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流向分析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的去向和进口货物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通过对零部件和成品的贸易地理方向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零部件和成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流向。

本文将中国消费电子产品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的流向国分为五个区域:欧盟、美国、日本、亚洲七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其中欧盟是指最初加入的15个成员国,亚洲七国是指韩国、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因为日本的贸易量非常大,故把日本单独提出来。

(一)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总流向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分析消费电子产品成品和零部件的贸易流向。从表3中可以看到,1996年,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日本占36.52%,亚洲七国占25.08%。如果把日本和亚洲七国加起来这两个部分的进口占总进口的一半以上,可见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主要是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另外,欧盟也是中国消费电子零部件的主要进口地,占消费电子零部件总进口的17.27%。成品出口主要流向美国和亚洲七国,其中亚洲七国占29.41%,美国占了28.70%。零部件出口主要流向了亚洲七国和日本,这两个部分占了零部件出口的约80%。

2006年,零部件的进口集中在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亚洲七国占了51.52%,日本占了23.80%。这两个部分加起来占了零部件总进口的70%以上,与1996年相比,这一比例更大了。与1996年相比,成品的出口流向更加分散了,约30%的成品各流向了美国和亚洲七国。另外,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所占的比重也将近20%。零部件的出口则更加集中在亚洲七国,占了50%以上。日本占了23.80%。

通过对表3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总流向的几个特征:(1)消费电子零部件的进口市场呈现集中的趋势,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亚洲七国。(2)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流向比较复杂,中国不仅从东亚各国进口大量的零部件,而且也出口相当数量的零部件。(3)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明确的三角贸易模式,即中国从日本和亚洲七国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并且这一生产网络已经向世界扩展,中国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这是一种典型的加工贸易,通过这种分工,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以及美欧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

(二)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分类流向分析

前面一节将消费电子产品统分为成品与零部件,然后分析他们的贸易流向,这一节将根据表1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各类电子产品的贸易流向,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消费电子参与产品内分工和贸易的程度和地位。表4、表5是按消费电子产品进口来源地或出口目的地所占百分比分类统计得出的表,结合两个表分析如下:

(1)音频类。1996年,音频类的零部件主要是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进口,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进口的零部件约占60%。另外,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零部件也比较多,约占31.92%。零部件的出口主要流向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日本和亚洲七国接收了近70%的零部件出口。成品出口主要流向美国、东亚和欧盟,其中美国占了31.25%。东亚的八个国家也比较高,其次是欧盟,约占成品总出口的20%。

与1996年相比,2006年的零部件进口来源地更加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从日本和亚洲七国的比例来看,这八国约占零部件的总进口70%。零部件虽仍有35%左右出口到东亚和东南亚,但出口地较1996已经比较分散,其中约有30%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20%出口到了美国,13.52%出口到了欧盟。成品出口的目的地仍然主要是东亚和美国。

(2)视频类。1996年,视频类零部件的进口来源地也主要是日本和亚洲七国,其中日本约占了45.33%,从东亚和东南亚进口的视频类零部件约占了75%。视频零部件出口流向与音频类相同,也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并且比例更高,占了80%以上。视频成品主要出口到 了东亚和东南亚,这也体现了中国与东亚各国之间的复杂贸易流向。

2006年,零部件的进口来源地仍没有改变,并且从东亚和东南亚进口的视频零部件约占80%以上。与1996年相比,2006年视频零部件出口到日本的比例减少,主要转向亚洲七国,约占56.92%。而2006年视频成品出口流向较1996年更加分散,主要出口到美国、亚洲七国、欧盟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其中美国约占31.13%,亚洲七国约占了26.46%。

(3)通讯类。1996年,通讯类零部件有将近40%是从欧盟进口的,出口流向则比较分散,主要是流向了东亚和东南亚,亚洲七国约占37.77%,日本则占了25.63%,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也比较高,约占20.59%。成品主要出口到了美国,占通讯成品出口的近50%。

与1996年相比,2006年通讯类零部件进口更加集中在欧盟,50%以上的零部件是从欧盟进口的。零部件出口仍集中在亚洲七国,占零部件总出口近40%。但也有22.36%的零部件出口到了欧盟。成品出口也仍集中在美国,但比例有所下降。2006年通讯成品对欧盟出口的比例由1995年的13.28%上升为28.40%。

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内贸易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明确的三角贸易模式,中国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进口零部件,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国家。而消费电子产品参与产品内贸易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这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Lall,S.Albaladejo.M,Jinkang Zhang.Mapping Fragmentation: Electronics and Automobiles in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QEH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115,2004:39-45.

[2]张明志,李春盛.中国产品内分工发展的国际地位与地理方向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07,(7):16-23.

[3]资树荣.试析中国对韩国消费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前景[J].生产力研究,2005,(6):97-98.

[4]资树荣.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4,(5):12-15.

[5]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55-82.

消费电子范文4

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的分析报告预测指出,2007年全球消费电子总收入仅增加3440亿美元,同比增长5%,低于2006年9%的增长率,增长速度放缓。虽然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增速放缓,但整个产业却步入发展的关键一年,产业发展开始从技术导向向用户需求导向转变。

从产业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数字娱乐、数字电视和DVD设备等消费产品成为2007年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其他产品。数字家庭、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将冲击消费电子产业生态,改变产业发展格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剧产业竞争压力。

从产业竞争格局来看,日本依然保持着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霸主的地位;美国虽然难以阻挡其产业发展下滑的趋势,但是其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特别是新兴数码消费产品领域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产业格局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行业内产品涨跌互现

iSuppli的分析师指出,2007年消费电子的加速增长源自于一些数字娱乐产品,包括索尼PS3、任天堂Wii游戏机以及苹果公司的网络电视iTV。其中两款游戏机的入市,将使2007年全球游戏机出货量比2006年大增20.6%,达3540万台,而2006年的出货增长为10.7%。由于新一代游戏机有着更高的平均售价,因此游戏机市场销售额增幅出现飞跃,预计将从2006年的61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88亿美元,增长高达44%。而苹果预计在年内推出iTV,它可使消费者在电视上通过与个人电脑的Wi-Fi连接观看iTune或其他节目内容,这将为消费电子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该报告也指出,由于大部分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以及热门数码产品的销售量放缓,导致整个行业的整体收入增速放缓。

产品平均售价下降

iSuppli表示,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放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均销售价格的下滑。以手机市场为例,虽然今年全球第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增长超过10%,但整体而言,在出货量上升的同时,大部分厂商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自然是手机售价的降低。中国、印度成为目前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为了争夺市场,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制造商都大幅降低了手机价格,并且推出了很多价格低廉的入门级机型。在新兴的手机市场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后,他们在运营利润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并不仅仅只是手机行业才存在目前这种销售量与销售收入不对等的情况,电视、电脑等消费电子行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由于全球一体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变得非常透明,技术不再隐蔽,而这也让技术的模仿和复制变得非常容易。这种情况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是非常普遍的。厂商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竞争对手,往往会选择复制对手的技术后再进行提升。这种方式导致该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

另外,目前相当一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饱和也是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类产品而言,想要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加大对高端产品的开发投入。

在数码相机市场,由于产品价格会有比较大的下降,因此其在市场总规模中的比重将大致不变。目前600~800万像素的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一半,而600万像素以下产品的市场份额则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人们对于该类数码相机的需求也已趋向饱和。因此如果想促进该市场的增长,厂商必须将开发重点放在更高像素的相机上。

中国成为市场重地

未来几年,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将逐步从生产基本消费电子产品转向生产高端数字产品。在泛数字化浪潮推动下,包括家用电器、手机和数码产品在内的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正成为IT领域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麦肯锡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市场总额在2010年将达到1250亿美元。CCID也预测,到2008年中国市场将会有150亿美元的市场总量;而更广义地讲,从整个产业链预计,这个市场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市场。这些预测驱使全球消费电子制造商和零售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目前,全球白色家电产业正逐渐向中国市场转移,无论生产还是消费均是如此。在中国制造的白电产品已经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60%,中国高端市场也正成为中外厂商集中抢攻的地带。

家电专家分析,白电行业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尚未进行重大技术革新的大多数国内白电厂商来说,要抓住机会,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就家电领域而言,产品升级加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家分析,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娱乐及创意产业成长速度较快的一个地区,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成为国外巨头争夺的焦点。国内企业应认识到数字娱乐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从产业链各环节挖掘投资机会,寻找提升竞争力的潜在机会。

随着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有着强大行业支持并结合网络、计算机、影视以及数字电视的蓝光技术,在国内市场会拥有广阔前景。

虽然,全球手机市场增长趋缓,而iSuppi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却达到26.8%。在目前全球手机增长趋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手机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这将导致未来中国市场是各大手机巨头抢占的主战场。

而对于PC市场而言,出货量与平均售价相对而言比较平稳地增长。IDC的数据显示,全球PC出货量在2007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11%。iSuppli也预测,由于双核处理器市场扩大以及微软Vista操作系统面市,PC增长率有可能更高。2007年全球电脑平均售价将增至708美元,比2006年的704美元上升0.6%。虽然半个百分点看起来并不多,但是通常PC市场平均售价总是一年低过一年,今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更为昂贵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增长,而不是便宜的台式机。未来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将占到整个PC出货量的多一半,中国的消费者未来对于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也导致未来中国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同时,由于消费电子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也使得很多传统的IT企业加入到消费电子竞争大军中来,联想等企业都宣布将加大对消费电子领域的投入,消费电子将是他们未来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

消费电子范文5

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或将迎来全面复苏期。就在去年初,日本前十大消费电子企业全面宣布亏损,而此次索尼的盈利消息或将成为日本企业复苏的一个重要信号。

据了解,索尼营业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的增加,销售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同时降低。如果不计算关联公司盈亏和结构调整费用影响,营业利润增长了1607亿日元,达到1655亿日元(接近18亿美元)。

从去年4月起,索尼采用新的组织架构,在本季度财务报表中亦以新的业务领域划分业绩。原来的电子业务与游戏业务重组后成为三大业务领域——消费产品及部件业务、网络产品及服务业务、B2B及光盘生产业务。消费产品及部件业务比上年同期销售收入下降10.7%,为9698亿日元。主要原因是受激烈的价格竞争BRAVIA液晶电视销售收入下降。

消费电子范文6

最近,全球的两家消费电子巨头Sony和Philips,与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Nokia联合制定了一项新的无线技术标准――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近距离通信)。这一技术将使大量的电子设备提供这样的应用:只要任意两个设备靠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就可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

这听起来似乎与蓝牙等技术类似,但NFC以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当在1998年初次宣布时,蓝牙同样被认为会在一年内普及,被部署到大量的各种消费类设备中。而实际上,蓝牙技术耗费了几年时间才得以启动市场,而且至今并未达到预期的市场应用目标。NFC的出台,大概总结了蓝牙的成败得失,显得更加现实。不过,NFC的推动者认为,NFC的目标并非是完全取代蓝牙、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因为NFC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仅为212Kbps,不适合诸如音视频流等需要较高带宽的应用。

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而费用仅为2~3欧元。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钥匙和现金的方式。

这3家公司在2004年年初已经开始把NFC技术集成到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小型数码摄像机、电视机和汽车导航系统等设备中,并在CeBIT 2004上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正式宣布。这3家公司还在组建一个产业论坛,以促进NFC发展为一种开放标准,使更多的消费电子厂商、网络通信厂商和电脑厂商加入进来。

NFC技术及其论坛还得到Visa国际公司的支持。Visa负责技术战略与标准的副总裁Dave Wentker曾表示,它们在过去一年来一直与Philips合作,研究将NFC技术应用到信用卡中。

NFC技术的推动厂商为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应用模式。例如,消费者在支付消费款项时,只需要拿信用卡在采用了NFC技术的移动电话或计算机的屏幕前晃一下即可。采用了NFC技术的这种信用卡芯片,还可以整合进消费者的移动电话中,这样在付账的时候连一张单独的卡都不需要带在身上。

Sony、Philips和Nokia还设想了这样的应用场景――NFC技术不仅会淘汰传统的信用卡,而且还将取代传统的钥匙、员工身份识别卡、音乐会的门票等。

例如,人们在家里用计算机预定宾馆房间时,只要用移动电话感应一下计算机的屏幕,就能完成支付和确认。到达宾馆后,用移动电话感应一下宾馆的NFC信息站,以进行登记。信息站会将房间的数字钥匙传送到客人的移动电话里,客人用移动电话感应房间的门锁后进入房间。当客人退房时,只要用移动电话感应一下大堂里的信息站。返回家后,用移动电话感应一下家里的计算机,就能收到一份所有旅行开销的账单。

不过,NFC有望最早实现的一种应用是帮助消费者进行无线网络的自动设置。Internet服务提供商可以发行一种NFC卡,该卡可以帮助用户很方便地设置家庭Wi-Fi网络。

-冉隆科 编译

非接触式信用卡与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