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价值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价值理论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1

【关键词】所得税;公司价值;股利政策

一、引言

在一个经济体系中,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要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行为的实施来达到价值创造和财富积累为前提。因此,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的财务行为的因素都将通过财务行为的传导,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我们无法说清哪个更主要,因为其中不仅包括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因素,还包括了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但是,所得税无疑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命题,作为企业外部理财环境中法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内部财务决策的重要的经济变量,所得税在一定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估。

二、税收对企业价值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实际的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三大缺陷,即不对称税负,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这就导致了股利政策影响股东财富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鉴Farrar-Selwyn模型,我们假定股东的借款利率和公司的借款利率相同,且对股利所得和利息收入以相同的税率征税,如果公司将所有的税后利润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则第i位股东获得的税后股利所得为:

(3.10)

其中,EBIT为公司的息税前利润,r为借款利率,Y为公司的债务,t为公司税率,为第i位股东的债务,为第i位股东的股利所得税率。

如果公司不分配股利,股东获得资本利得收入,那么,第i位股东获得的税后的资本利得为:

(3.11)

式中,为第i位股东的资本利得税率。由上面的两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到:

(3.12)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满足且的情况下,。即在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能够满足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情况下,只要股利所得税率大于资本所得税率,股东的税后资本利得大于税后股利所得,则股东就会追求出售股票获取资金而不倾向于得到股利的方式,而公司应当通过降低股利支付率来提高公司的价值和股东的财富。

三、实施新所得税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高低的重要因素,整体税率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行为和企业的价值。

1.税率变化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政策的所得税效应,我们主要考虑债务的税盾价值:

由于股利和利息的个人所得税率并没有发生变化都为20%,当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时,有GL=0.33D;当企业的所得税率降低为25%时,有GL=0.25D,由于税率的降低,债务的税盾价值减少,继续维持原来的资本结构比例不恰当,企业可以适当的增加权益资金的融资而减少债务资本的融资;另一方面,虽然税率的降低减少了债务的抵税优势,但是债务的资金成本本身要低于权益资金的成本的,所以在不增加企业的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取增加债务的融资决策,权衡点就在于哪种方式更利于企业的价值实现。

2.税率变化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由于所得税的影响主要在于它本身是一项流出的现金流,而税率的降低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现金流出量的减少,这有利于增加企业的价值。利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模型,假定只有税率发生变化,企业的年现金流量OCF为:

现金流量贴现法中的贴现率并不会随着企业税率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价值近似为所得税的减函数,即税率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投资以及价值的增长。

虽然税率的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价值的实现,但对于不同的行业,影响结果也不同。考虑到原来对外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税负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于那些内外合资企业比较多并且外资利润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就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诸如电力等外资所占比率较低的行业,其所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另外,单从税率降低而导致的税负减小的角度来考虑,诸如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现在的实际税负都是要低于25%,其行业整体就很难享受到税负降低所带来的好处;而诸如银行、钢铁等行业现在的实际税负都是要高于25%的,这些行业将不能够享受到税负降低所带来的好处。

四、结论

对于新所得税法实施对内资企业的影响,我们给出的结论是肯定的。并且总结出了如下的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比如企业可以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力度,力争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因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15%的优惠税率,而且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进行税前的加计扣除的,这可以缩减企业的税基,降低流出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税负的降低只是对于一期而言的,要想企业的价值得以增加,关键还要通过企业内部增长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使企业在未来的各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实现持续性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其焦点并不在于能建立一个关于税收影响企业价值的完整的纯数学模型,其重点在于能够使大家对税收影响企业的价值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税收的因素有更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欧阳明.公司价值的所得税效应分析[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

[2]李立新.上市公司价值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

[3]张艳纯.论税收约束下的企业财务目标[J].生产力研究,2005.

[4]熊彩虹.MM理论中的税收因素及启示[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激励作用企业价值

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元素,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本文认为,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永葆青春”。提升企业价值的方式很多,如可以通过显在的销售管理,也可以通过潜在的财务管理控制。就财务管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而言,关键在于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财务关系中的各个利益集团以及各层次人力资源实施激励,利用激励效应维持一种对各方都有利的财务关系和财务工作效率,达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企业价值最优化的理财目标。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管理层

财务管理是一个运用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以良好的管理品质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系统工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人是财务管理的根本。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领导和直接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管理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也越高,因此建立高效的管理层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意味着经营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利益从事经营。而实际上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经营者更注重报酬,其考虑的是如何尽量分散自身风险,而非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一种可能的利益冲突——冲突便产生了。减少这种冲突和分歧的基本途径有二:约束和激励。约束是被动地确保经营者按章办事,并不能使其努力工作,且机会成本很高;而激励是积极的,能够使经营者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内在追求而努力工作。管理层是现代公司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公司管理层利益的实现就是要将管理层、企业家的才能等现期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尽量准确地量化。因此管理层利益的内容应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报酬与浮动激励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在注重短期激励的同时给予管理层高度或长期激励,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的短期与长期一致,以解决所谓的成本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除了固定数量激励工具外,短期与长期激励工具所形成的对管理层利益激励的数量都是浮动的。管理层所得到的这些浮动收入应由市场调节机制间接决定,并主要依据企业重要经营指标的动态性改善,如当期赢利水平、企业市场占有率、企业品牌效应、企业股票价格的变更等,使之与企业的经营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相联系,进而有利于激励管理层更好地经营企业。企业家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经济学意义上极其稀缺的资源;管理层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行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有关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现代公司的经营业绩乃至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二、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供销关系和业务关系

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要通过市场交易合约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业务关系,更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以及激励制度安排来拓展、深化和优化彼此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对供应商与客户通过业务拓展、经济利益等诱导因素实施行为引导,使他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有充分的积极性主动配合企业的财务安排。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就有不少行之有效而且被经常采用的激励手段。如:通过现金折扣、现金折扣率及信用期设计等引导客户尽早付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顺畅回收;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等手段,激励供应商在供货价格、付款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大的优惠。这些激励手段的作用超越了一般交易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趋同于长期利益,并且以此为纽带在业务上积极谋求合作,由此形成彼此之间良性的、协调的利益共生关系。

三、与债权人建立良好的债务关系,确保双赢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按营运资金的要求,必须举借一定量的债务并由此获得其杠杆收益,财务管理人员应如何合理安排负债?这就要求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债权人将资金出借给企业,期望按期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收入;企业借款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事先知道将资金出借给企业使用有风险,并且将预期风险纳入借款利率之中,但借款合同一旦履行,资金到了企业手中,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由于股东与债权人目标不完全一致,股东有可能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采取背离债权人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现代财务管理解决了这些问题,借助于特定的筹资,引导债权人主动为企业提供债务资金,甚至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可转换债券就能实现这种债权人的激励效应。可转换债券在投资初期是一种债券,但它还可以转换成普通股票。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期前景很好,尤其是企业的成长性良好,就可以提供足够的利益以诱导可转换债券持有者,使其由债权人变成股东。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也会给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来源。若发行债券的企业成长不理想,那么债券的偿还性也可以保证投资者按债务本金和利息收回投资。这种灵活的投资工具能较好地帮助债券的投资者控制投资风险,使得债权人具有一定的行为积极性。从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企业来看,选择这一筹资方式是基于债权人的激励,可转换债券就是一种有效的财务激励工具。

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组织财务活动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企业的首要责任是维护股东的利益,承担起人的角色,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指出:“公司唯一特定的目标就是确保其投资者一个长期的回报。”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对公司进行投资就是为了取得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怎样才能使股东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满意,继续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企业与股东的财务关系协调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激励作用,实行激励性的股利政策。如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就是一种具有激励意义的股利政策,即通过固定股利稳定股东的回报期,借助于额外股利增强股东对企业利好的信心,从而实现对股东的鼓励,引导股东持续支持企业,并对企业经营前景保持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天泉、李伯圣:企业财务管理[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道明: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彭海颖:略论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控制[J].商业经济管理,2002(3).

[4]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3

关键词:并购 成长期权 放弃期权 BS模型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以现金、证券或者其他方式,购买获得其他企业产权,是目标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从而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经济行为。通过不少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研究可以看出,并购后两三年内,并购双方基本上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公司也没有因此获得超额收益。很多公司在并购的前几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计的那样产生协同效应,大多数的资产收益还有明显的下滑趋势,这些现象很难用传统的理论进行合理的解释,传统的并购决策方法,都是静止、孤立地分析并购投资,它忽略了并购企业拥有进一步的选择权。本文利用期权理论对并购项目投资的经济评价提出一种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并初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期权价值来有效规避和降低并购风险。

传统的并购理论

传统并购理论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并购价值赞成论和并购价值怀疑论。并购价值赞成论的几种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营运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能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信息理论。此理论假设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些信息还不为大众所掌握,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并购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成本理论。如果由于低效或问题而使企业经营业绩下滑,那么,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间接的降低了成本。

并购价值怀疑论的几种主要理论有:闲置现金流量理论,由于经理可以利用闲置现金流量来并购别的企业,并营造“独立王国”,这无疑增加了成本;经理主义,穆勒认为,经理具有很强烈的增大公司规模的欲望;自负假说,经理在进行并购时,很多不可行的并购都是由于过分自信而实施的;市场势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增大公司相对于同一产业中其他公司的规模,至于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则不得而知;再分配理论,并购会引起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这些理论的确能说明,在某些情况下,并购能为并购方带来价值,但是,大批统计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并购90%并不成功,上述一些支持并购的理论是在较理想的状态下出现的,并不支持所有并购,那么,为何并购浪潮会愈演愈烈呢?笔者认为,并购过程中的期权价值不可低估。

并购投资决策中的期权价值分析

净现值法,即NPV方法是目前在我国普遍采用的对并购投资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但是它在进行并购评价时却存在以下不足:NPV法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它假设现金流是确定的,投资是不可逆的,但实际上投资者拥有进一步决策的选择权,如在并购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投资,放弃投资等,且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因此用NPV法会造成对并购收益的低估。

期权理论为具有高风险的、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决策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它尤其适用于并购项目,当收购方购买了被并方的企业后,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经营状况时,投资者可以选择永久放弃该项目,在二手市场上出售设备或在股票市场上出售该企业的股份。任何一项并购投资至少是部分可逆的,通过实施放弃期权从被兼并企业撤出的权利,是评价一项并购投资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高科技企业为例,它们所处的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因此对未来可能放弃全部或部分被并购资产必须有所考虑。这种在情况不利时出售被并企业的权利,在形式上与股票看跌期权相当。如果某一经营期结束,被并企业的经营状况没能达到预期水平,公司管理层可考虑放弃该项目,实现预期的清算价值,预期的清算价格(或转售价格)可看成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如果资产的价值跌倒清算价值以下,放弃该项目相当于行使了看跌期权。因为项目的清算价格确定了项目价值的下限,放弃的选择权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此同时,并购企业对目标公司实施并购以后可获得创造未来一系列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市场的机会。投资者利用被并企业的技术地位,市场份额和有效的营销网络等有助于未来成长的战略优势中获得成长期权价值。期权代表公司对未来投资拥有自主决定权,由于企业投资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环境有利时,公司可以在未来投入资本,获得某一项目带来的后续现金流的现值;而当环境使得未来投资不具吸引力时,则可以决定不进行投资。企业较早投入的计划,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也可视为未来投资计划的基础投入。因此成长性期权多应用于策略性产业,如制药产业的研发等。因为这些行业未来需求充满增长弹性,如果投资决策缺乏灵活性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战略并购能够作为帮助公司成长的手段,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成长期权,这种成长期权无疑也是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一项并购投资的价值应该是:

V3(扩展的NPV)=V0(传统的NPV)+V1(并购的成长期权价值)+V2(并购的放弃期权价值)

对于V3这部分价值可直接套用经典的BS模型计算,该模型如下:

下文将结合一具体实例分析一下并购投资决策的期权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某公司2005年筹划2600万元并购某电子企业,该企业的生产线到2010年报废。预计该企业营运期间各年现金流量如表1所示:

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10%,经计算该并购的净现值(NPV)为-61.34。净现值小于0,此项并购投资不可行。但是,如果并购实施后,收购企业3年后有机会进入一个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根据保守估计,之后能为企业带来如表2所示的现金流,而如果不实施并购则很难进入该领域。

企业的资金成本仍为10%,现金流量的净现值以2008年为考察时间,NPV=-48.78,以2005年为考察时点NPV=-36.65。净现值均小于0,此项投资仍不可行。

在上述NPV的计算中,实际上忽略了新产品投资这个成长机会的价值,即前文中提到的V1的价值。目前新产品投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假设波动率为35%,因此,若现在购并该企业,除得到6年的现金流之外,还有一个3年后可上马新产品的机会,这个机会的价值可以套用BS公式来计算,用该案例的数据BS模型中各参数值为:

σ=35% T=3 S=3569.66 X=4800 r=5%

带入公式(1)计算可得到V1=641.05

现在考虑上文中提到的放弃期权价值V2,从一定程度上说,此项并购投资并非是不可逆的。例如在3年后,公司管理层发现被并购企业并没有达到心中的预期,则会以一个合适的价格把被并企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转售出去。现实中不乏有兼并了一些亏损企业后再经过一些包装重组后把它转售出去的例子。而NPV评价方法则忽视了这种灵活选择权,它是建立在即使被兼并企业亏损仍要继续经营下去的假定之上的。

假设目前被兼并企业的转售价格为2500万元,目前的经营价值为2538.66万元,经营价值与转售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波动率分别为0.4和0.3,公司从被兼并企业中每年获得的股利回报率为15%,根据这些参数,再利用公式(4),最后计算得V2=737.01。因此并购的实际价值=-61.34+641.05+737.01=1316.72>0,这说明公司从整体战略考虑应实施这项兼并计划。

并购风险控制中的期权价值分析

当目标公司历史上曾出现过资产收益波动较大时,并购风险相应增大,对此可以通过与目标公司谈判的附加条款将并购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主并企业通过与目标公司股东协商,并签订协议,以某一确定价格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同时在协议的附加条款中规定,在签订收购协议到正式收购这段时期内,目标公司市场价格低于双方事先确定的价格到一定数额后,由目标企业补足收购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这样主并企业在保留收购后目标公司股价上升潜力的同时,防止了股价下降的风险。我们可以用期权二项式定价模式进行分析。对收购公司而言,该项协议的附加条款实际上是一种针对目标公司市场价格变动的选择权,标底资产为目标公司的市场价格。采用二项式定价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在每一时期标底资产只有两种可能变化,将期权的有效期分为N个时间间隔为Δt的时间段,假设在Δt时间段内标底资产价格从当前值S以概率p上升到Su,以概率1-p下降到Sd,参数u、d、p必须预先合理的确定。当有效期被分为无穷个时间段,即Δt0时,这种标底资产价格运动的二项式模型就是BS模型中假设的几何布朗运动形式,因此依照二项式方法所定出的期权价格在时间段很多时与BS模型所定出的期权价格是大体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任何一模型对并购中附加协议这个选择权进行估值,并把它与收购报价一同来考虑,据以确定实际的收购价格。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资本运营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海外的并购行动也频频出现。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将期权理论引入并购的定价和决策中,不仅可以作为收购谈判时强有力的筹码,在谈判中获得主动,而且可以避免因评价方法的不当而丧失有战略意义的并购机会。

参考文献: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4

1、成本分类价值链下的成本管理从广义上来讲,其不仅仅指的是成本这一概念,在物流企业层面一般还指到企业战略发展与内部管理控制上,企业通过内部成本战略的分析、产品的定价以及运输过程成本等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物流行业来说,相对基层的快递人员,任务与工作效率是成本优势的重要体现;而中层管理在业务计划的执行上与管理上则属于成本优势的控制点,中层管理把物流运输这一层面控制好了,企业的上下连接才能更加通顺;而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企业经营环境与竞争力则属于重中之重。

2、成本计算一个物品要想实现物流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包装、运输、存储以及配送等,而基于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成本进行探讨时,就会发展物流下的作业链,其各环节所话成本之和是等于物流成本的。因此,在价值链下的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利用到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这时物流成本就可以按照物流作业来分类,再按资源动因分配将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纳入各项物流作业中进行计算。该计算方法比较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成本计算的分配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不仅使得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物流成本管理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3、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物流成本的花费属于整个企业的最大份额,相对于其他花费来说,物流环节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当然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也要重视,因此在价值链下,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实现全面的管理办法。而在企业成本管理上,主要的环节有成本计算、建立成本目标以及实现经营目标等。

二、价值链下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程序

上面对物流企业价值链下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进行简述后,下面基于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实现日常管理的相关程序进行浅谈。

1、把握好企业内部价值链物流企业在成本的管理上,首要任务就是掌握产品价值链条的所在,只有熟悉自身价值链条的走向,才能进一步的做好成本管理对象的确认工作。从理论上来讲,物流企业对内部价值链条进行识别时,主要工作就是对价值链所拥有的组成情况、结构情况、职能分工情况以及价值流转情况进行把握。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基于价值链对内部财务成本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把握自身价值的变化规律,然后从发展的环节上出发,对价值链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与分类,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识别工作。而具体到物流企业的身上,对价值链的构成成分进行确认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一是在成本上,其所占有的比重是否较大或者迅速增长;二是在成本价值的创造上,是否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或者拥有足够的潜力;三是在成本的驱动因素上,其发挥的作用是否鲜明,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否同样视为竞争对象。

2、对价值链下成本管理进行细分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价值链进行全面的掌握后,就要把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细化,然后具体到整个价值链的相关环节上。在具体的操作上,其主要步骤有:对分配目标进行确认、对分配对象进行划分、制定分配标准以及对成本管理的指标进行分配等。

3、判断价值链上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在价值链中,具有提高价值叠加现象与资源急剧消耗的负作用,属于物流成本控制点的关键突破口。因此,物流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把每一个价值链条上的成本动因进行判断与解读。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不同生产环节中的成本动因进行细分化与具体化,从而降低不利动因的存在,发挥出有利动因对成本管理的推动作用。

4、分析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对于任何物流企业来讲,其都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基于价值链下的成本管理工作时,企业所要求把握的价值链就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对周围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与掌握,然后慢慢扩散到整个物流行业上也就非常的重要。物流企业也只有利用到这种横向价值链的把握与分析工作,才能发现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与突破口,然后根据自身情况罗列出优势与不足,在不断优化自身成本管理方案的同时,对市场进行攻占与突破。特别是在市场上较为弱势的企业来说,这一环节的工作显得异常的重要。

5、确定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对上述环节进行构建工作后,物流企业就要进一步的对成本管理进行展开工作。在这一阶段上,物流企业一定要抓好成本管理长期战略目标的规划工作,从而真正的发挥出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提高。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上,物流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技术与财力情况,对商品运输过程、业务招揽过程以及技术改造过程进行规划,进而不断的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的洗牌上,抓住发展前景的优势,不断的做强做大。

三、结论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5

摘要:价值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学者关注,特别是企业,要想实现价值管理,必须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对企业实现管理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管理;企业目标;股东价值

企业作为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经济利益的实体,需要有一个简明、连贯、合理、具有推动作用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一个目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主题,不应该是模糊不清,过于抽象的。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使本企业成为一家更有进取心的企业。”这个目标就十分不明确;其次,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只要有可能,目标就应该用定量指标来描述。为了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结果给予准确衡量,企业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检验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地说明企业将在何时达到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再次,目标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本身是一种激励力量,特别是当企业目标充分体现了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利益时,就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总之,正确的目标对企业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目标明确了企业努力的方向,体现了企业的具体期望,表明了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导原则,目标必须能使企业中的各项资源集中起来,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它是企业管理的评价标准,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和可衡量的,以便对目标是否最终实现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考核。

一、正确理解股东价值最大化

价值管理(ValueManagement)是美国学者肯·布兰查(KenBlanchard)在《价值管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组织的远景,公司设定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惟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的组织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使其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方能获得真实与全面的顾客满意。采用价值管理,能将管理的决策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将远景总体目标、分析技巧及管理程序协调起来。

企业管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规模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转化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理解财富创造的途径和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工人的效率和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也不再把营运规模、社会效益、市场份额、社会形象作为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通过兼并、重组等最直接、最便捷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管理指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其中包括战略性投资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超常方式,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社会和公众对企业收益和增长的预期,最终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首先必须理解价值,尤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问题。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是企业的净资产价值达到最高,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对于把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摆在首位,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要有正确的理解,本目标实际上做到了把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职工、员工、顾客等方面的利益都兼顾,并且价值标准也是我们已知的衡量绩效的最佳标准。

首先,如果一家企业无法为它的所有者创造价值,那他就不能吸引权益资本来为企业的活动提供资金。没有权益资本,也就没有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充分肯定了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不仅稳定企业原有权益资本,还会吸引更多的资金。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股东和债权人,他们提供给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任何资本的使用都不是无偿的,只有当企业的投资计划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并且其预期收益超出它的投资成本时,股东和债权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它才能吸引外部资金。

其次,强调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不是为了股东的利益而去忽视债权人、顾客,压榨供应商,不顾员工的利益。股东得到更多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得到更少的价值。债权人在收益分配上有优于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即只有债权人按时收本获息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后,才向股东分配利益。所以股东权益达到最大必须以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为前提。员工作为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其利益得到保障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且只有那些与债权人、顾客、员工和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宝贵关系的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若不为员工、顾客、供应商提供价值,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期望为股东创造价值。

第三,股东价值是要求完整信息的唯一标准。为判断价值创造,必须具备长远观点,能够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上处理所有现金流量,并了解如何在风险调整基础上比较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没有完整的信息,几乎无法做出妥善决定,而其他绩效标准,比如利润不需要完整信息。因此价值不能是短期的,它要求长远,并要求完整的信息。

二、如何贯彻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目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并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量,为股东创造价值,增加企业财富。基于价值的管理强调在各个层面上都能作出有利于增加价值的决策,从而要求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能树立创造价值的概念,并能深刻理解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性变量。为股东创造价值,增加企业财富的基本途径主要有:通过提高边际资金利润率和更有效地利用资金来增加利润;降低资金成本;发展业务以有利可图为目标。增加财富的初期,要通过资产重组、降低成本、合理分配生产能力、工艺改善等来提高经营水平,并通过改善资金结构来增加股东价值。这些方法的应用大多很成功,但在技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股东期望以更高的增长速度增加财富。这种增长要求完全释放企业员工的潜能,通过他们的责任心和能动性提高企业效率,创造出优秀的经营业绩。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大多数人都有无法估量的巨大的潜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潜能,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尤其重要:

1.确切地表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必须认识到:是否增加或减少了股东价值是判断每个想法和做法的标准。透过股东价值这块棱镜,使企业能够得到对改进经营管理的新认识。创造股东价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资金的收益率要高于资金成本,企业中的每个人对此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清楚他们怎样才能在企业中为创造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

模糊的目标是很危险的,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向企业的所有员工表述和阐明企业的目标。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做到不分等级,从企业的每个层面,每个角度选择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工厂的操作工人、业务部门经理、秘书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一起探讨关系企业未来的问题。使员工对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从事的工作和追求的事业有更强烈的责任感。

2.把个人目标和企业行为评价标准结合起来。

“只有考核,才能完成”是一句古老的格言。通常,创造股东财富只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事,然而,如果中层管理人员对这件事不关心,那么很多增加利润和提高收益率的机会就会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对企业来说,如何分解股东价值指标并把他下达到每个业务部门中去,就可以把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报酬与其所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利用一个新的财务标准——经济利润,就可以有效地把所有员工的行为和业务活动统一到创造股东价值上来。经济利润定义为税后净利润与产生利润所用成本之差。企业可以通过经济利润把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投资决策、激励机制与股东价值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短期化使得企业员工的行为与价值创造目标保持一致,并有助于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经济利润定义为税后利润与产生利润所用资本成本之差。即: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测量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收益与它为满足其投资者而必须赚取得收入之差。在一段期间内最大限度提高了经济利润,也就最大限度提高了价值。这样,始终建立在长期现金流基础上,面向未来的评价企业价值的价值指标就转换为以实际经营业绩为依据的短期指标即一年期指标。

三、结论

企业价值理论范文6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总体结构是由多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种组成结构下,成本核算与激励制度的实施,不仅会导致企业员工过于重视部门的利益,而忽略了这个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员工过于追求自身利益的获得,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做出损坏企业利益的行为。除此之外,企业对业绩考核的太过重视,也会极大的影响员工的竞争理念,很容易使企业出现不良竞争现象。同时,企业对员工之间的不良竞争现象的置之不理,不仅会使企业的人力、财力等出现极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也会使企业价值链形成出现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获取极为不利。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企业价值链分析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也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企业的价值链出现问题,则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很难取得太大的成果。

二、价值链角度下企业成本管理的改善方法

1.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掌握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信息,只有掌握更多的有利信息,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也才能得到提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需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只有严格控制企业的发展成本,并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要想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成效,则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并且要在成本管理系统中融入一些信息处理方法,如ERP系统等,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成本管理的成效。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应该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现象,以便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建立更加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发展速度,对企业发展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方法。现如今,企业发展速度由于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逐渐变得缓慢,而这也使得企业成本管理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市场中,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要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成本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企业只有更好的对其的发展成本进行管理,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而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也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2.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这也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企业的发展要想不受影响,则必须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必须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市场会随着竞争的激烈化而逐渐发生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不被淘汰,则不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要对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以便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速度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不仅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会遇到一定的机遇;而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则必须要懂得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只有抓住机遇,企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广阔。在企业发展中,风险是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更好的规避风险造成的破坏,则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并且要对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只有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三、结语

上一篇一周岁邀请短信

下一篇小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