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腮腺肿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范文1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Frey综合征;肿瘤

传统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以其良好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如下缺点:① “S”形切口通常会在耳前和颌下区留下明显的瘢痕,影响美观;②由面神经周围支向总干的解剖方法容易造成面神经周围支的损伤;③术后容易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④加压包扎时间长。为取得更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科自2005年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1]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至2010年11月本科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腮腺良性肿瘤65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46.5岁);男36例,女29例;多形性腺瘤43例、Warthin瘤12例、肌上皮瘤10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采用面部除皱术切口,即沿耳前皱折自耳轮脚至耳垂根部,折向耳后沿耳廓后沟至其上2/3之处,再以约60°角转向乳突延伸至发际内约2 cm,并沿发际向后下方延长约6 cm。保护耳大神经后支:沿腮腺筋膜、乳突和胸锁乳突肌表面向前翻起皮瓣,耳大神经的各分支均暴露良好,切断分布到腮腺区的前支,解剖保留分布在耳廓和乳突的后支。面神经解剖:通过延长发际内的附加切口,可较好暴露腮腺前缘,腮腺导管和面神经各分支,所以本科仍主要采用面神经周围支逆行解剖法,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浅叶和腮腺肿瘤。胸锁乳突肌肌瓣: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为良性病变后,即在乳突下方解剖分离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长约6~8 cm,然后切断胸锁乳突肌浅1/2层,将浅层肌瓣提起向乳突方向分离至乳突尖下方,形成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遂将肌瓣旋转覆盖在面神经表面,与咬肌筋膜褥式缝合。负压引流:在术区避开面神经放置负压引流管,主要放置在下颌角附近。术后负压引流48~72 h,拔除引流管后术区绷带加压包扎3 d。

1.3 手术疗效的评价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时针对Frey综合征、涎瘘、面神经功能、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感觉功能和美容效果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

2 结果

本组65例患者经碘-淀粉试验证实Frey综合征阳性者3例,发生率4.6%,发生涎瘘者2例,遂给予阿托品口服并辅以术区加压包扎1周后治愈。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减弱症状,表现为术侧眼睑闭合运动减弱的2例、术侧鼻唇沟变浅3例,3~6个月后随访时面神经运动功能减弱症状完全消失。本组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完全满意者42例,基本满意者23例。

3 讨论

传统的腮腺切除术式切口的主要问题是造成一影响美观的瘢痕,本院对这种切口进行了改进,腮腺切除改良术式采用了切口非常隐蔽的除皱术切口,切口全部位于耳前皱折、耳后和发际内等隐蔽部位,术后随访结果表明该切口的美容效果为患者一致认可。而且该手术切口可完全暴露耳大神经及其前后分支,便于解剖保留其分布在耳廓背部和乳突区的后支,避免因切断耳大神经或其后支造成的耳垂麻木感。

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传统术式中耳垂感觉完全丧失的情况。本组65例患者解剖面神经均采用面神经周围支逆行解剖法。Frey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20%~60%[2,3],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主要为了解决传统术式术后腮腺区凹陷畸形和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腮腺浅叶切除后导致腮腺区凹陷畸形和耳垂移位,破坏了患者面容的对称性,造成美容缺憾。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修复术区的组织缺损,较好恢复了术侧腮腺区的丰满度和耳垂的正常位置,加之隐蔽的手术切口,保证了满意的临床美容效果。同时本组患者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取得隔离作用,使Frey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另外,该肌瓣填塞覆盖在暴露的面神经表面,对面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术后面神经功能减弱症状的发生率[4]。

腮腺切除改良术式通过采用除皱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和术后负压引流等方法,既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避免了耳垂和耳廓背部感觉丧失,又减少了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且在防止涎瘘的发生方面效果良好。所以,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以其良好的美容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易为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Yu GY.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through retrograde facial nerve dissection.J R Coll Surg Edinb,2001,46(2)104-107.

[2] Sultan MR,Wider TM,Hugo NE.Frey's syndrome:prevention with temporoparietal fascial flap interposition.Ann Plast Surg,1995,34(3)292-296.

腮腺肿瘤范文2

频繁使用手机吸收近40%辐射量

现在她再也不敢长时间使用手机,接听手机也改用了耳机。专家介绍,现在腮腺肿瘤越来越低龄化,其中不乏长时间煲“电话粥”所致。尤其是不少业务员,他们联系业务几乎完全依靠手机联系,有些年轻患者经常打手机打到手机发烫,或把一块电池打完,基本每年打坏一部手机。

在打电话时,手机会紧贴在人体脸部腮腺表面的皮肤,吸收了手机近40%的辐射能量,腺体组织在电磁辐射较长时间的照射下,易引发腮腺肿瘤。虽然肿瘤良性居多,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专家提醒,比起完全不用手机的人,连续5年频繁使用手机的人产生肿瘤的危险提高了约五成。

平常多摸摸自己耳垂下方是否有突起

一般及时发现的腮腺混合瘤多为良性,但一旦拖延将会发生恶变。据统计,恶变率大约为3%~5%,而且病程越长,恶变概率越大。专家分析,目前临床上腮腺混合瘤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无意中发现自己耳垂附近特别是下方出现肿块的,这种肿块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一般无痛感。如果这种肿瘤出现突然增长迅速加快、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此外,专家提醒,腮腺混合瘤容易与耳垂附近的淋巴结核等疾病混淆。并且这个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等,经验缺乏的医生也容易误诊。还有约10%的腮腺混合瘤长在腮腺深层组织,早期不易发现,达到一定体积时会在侧扁桃体后上方膨出。

手术可能出现涎瘘和面神经损伤

腮腺肿瘤范文3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1], 但手术治疗过程中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面瘫、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麻木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现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 术后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26例, 年龄21~55岁, 确诊肿瘤时间2周~4年。从肿瘤病理学分析, 多形性腺瘤患者41例 (嗜酸腺瘤患者1例)腺淋巴瘤患者24例(基底细胞腺瘤患者1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检查, 符合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3], 经过腮腺CT扫描显示, 肿瘤的平均直径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尤其是面色、呼吸频率以及节律的变化, 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提前准备好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放在床边, 帮助患者排痰, 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针对术前给予全身麻醉的患者, 术后要给予心电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

1. 2. 2 做好引流管护理 引导患者术后取半卧位, 协助患者头部扭向患侧, 便于引流;注意观察引流管并定时挤压,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性, 保持负压引流球处于负压状态;对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进行观察并记录, 定期使用注射器抽出负压内的引流液, 便于准确测量引流量。术后第1天引流液的颜色应为鲜红色, 次日颜色为暗红色, 当引流量

1. 2. 3 并发症护理措施 涎瘘在腮腺手术中较为常见, 主要表现为患者术区的皮下聚集液体,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容易形成瘘。因此需要做好预防涎瘘的护理工作, 术后指导患者勿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对患者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定时观察伤口, 给予0.5 mg阿托品肌内注射治疗, 以抑制腮腺的分泌, 避免涎瘘的形成;患者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角歪斜、皱眉闭眼、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等,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应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必要时给予面部按摩;针对耳垂麻木的患者, 护理人员在术后应用手触摸患者的耳前区, 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 并向患者解释异常的原因, 解释症状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有无出现渗血、渗液、敷料过紧等情况, 预防加压包扎松动, 并注意保持患者伤口的干燥。

1. 2.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 护理人员应教导患者及其家属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在饮食方面需指导患者注意1周内应进食半流质食物, 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用健侧吞咽, 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避免出现便秘;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理, 向患者解释可能和术中刺激神经或术后局部肿胀等有关, 应禁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引导患者注意保持皮肤干燥, 掌握面部按摩的手法, 通过局部热敷或者动作轻柔缓慢按摩手法避免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 定期来院检查。

2 结果

经过术后护理, 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 术后涎瘘症状患者2例, 耳垂麻木症状患者1例,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2%。

3 讨论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头颈外科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是腺淋巴瘤和多形性腺瘤, 长期以来, 腮腺组织相关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但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4]。

腮腺肿瘤范文4

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并发症

Clinical Analysis about 24 Cases of Superficial Lobe Resection Preserving the Main Parotid Gland for Parotid Gland Tumor

BAO Jia-bi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Qidong City,Qidong 226231,Jiangs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superficial lobe resection preserving the main parotid gland for parotid gland tumor.Methods48 cases of parotid gland tumor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perficial lobe resection preserving the main parotid gland treatment group (observation group)and traditional shallow leaf resection treatment group (control group),24 cases in each group,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ngth of incision and wound healing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complications rate of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5%,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37.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Parotid gland tumor;Main parotid gland;Superficial lobe resection;Complications腮腺肿瘤是口腔外科常见疾病,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需结扎腮腺主导管,术后存在较多并发症[1]。近年来我院口腔科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2.7±2.4)岁,肿瘤直径1.2~2.9cm,平均(2.2±0.4)cm,腮腺混合瘤18例,腺淋巴瘤5例及钙化上皮瘤 1例。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2.3±2.5)岁,肿瘤直径1.5~2.8cm,平均(2.0±0.3)cm,腮腺混合瘤20例,腺淋巴瘤3例及钙化上皮瘤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局麻下行传统浅叶全切术治疗,于腮腺肿瘤部位做S型切口,解剖面神经后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瘤,手术均不保留腮腺主导管。观察组患者在局麻下行保留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腮腺嚼肌筋膜浅层或深层翻瓣,暴露腮腺导管,解剖并保留面神经及其分支,切除肿瘤及距肿瘤1cm腮腺组织,保留腮腺主导管及其他腮腺组织。术毕结扎腮腺组织残端及分支导管,关闭创腔,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 7~l0d。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复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及切口I期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腮腺肿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正常组织内切除,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传统术式忽略了保留腮腺导管的意义[2],使残余的腮腺组织导管结扎而失去再生及分泌功能,且浅叶全切手术切口较大,对组织具有一定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患者术后的美观。

本研究结果表明保留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浅叶全切术治疗,手术切口长度较小,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复发,上述研究结果与文献[3]报道一致。保留腮腺主导管的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由于保留了腮腺主导管,对残存腮腺组织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保持剩余腺体功能及面部美观[4]。保留腮腺主导管能够使很大部分分泌液能通往口腔,这样使术后积液、涎瘘的并发症明显减少,有利创口的愈合[5]。

综上所述,保留腮腺主导管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松军,章功杰.腮腺肿瘤两种术式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09,31(5):640-641.

[2]安增喜,孙忠亮,李筱勇,等.保留腮腺导管切除部分浅叶组织治疗腮腺肿瘤[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6):684-685.

[3]徐光召.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7):958-959.

腮腺肿瘤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腮腺肿瘤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糖尿病合并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按预期目标康复出院。结论:糖尿病患者全身情况差,容易发生感染。为顺利手术,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 腮腺肿瘤 护理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主要治疗就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腮腺所处的特殊位置,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运也比较丰富,因此给手术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腮腺肿瘤,患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并发症。若因胰岛素缺乏或者用量不足,术前血糖又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术中和术后极易发生严重高血糖。我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腮腺肿瘤手术病人132例,其中15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在45~67岁,平均年龄为54。7岁,均患有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全部行腮腺全切除联合面神经解剖术。15例病人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按期出院。

2 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真诚服务,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自己及医院环境,安排患者满意床位,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真诚询问病情,仔细倾听,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糖尿病及腮腺肿瘤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解有效控制血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解除其心理顾虑,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1.2 说明饮食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病人自觉主动遵守饮食计划,限制糖及脂肪的摄入,注意食品搭配,保证营养需要。同时要求戒烟戒酒,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2.1.3 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饮食疗法、血糖及尿糖的测试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介绍低血糖的表现及应急处理,以及糖尿病有关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2.1.4 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每日晨查守空腹血糖一次,三餐后各查一次,以便及时为医生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阿卡波糖的用量提供依据,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决定手术方案。

2.1.5 术前三天予爽口液含漱,加强口腔清洁;术前一天备皮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皮肤受损;术前10小时禁食,4小时禁软,1小时予腮腺染色。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血糖及生命体症。由于术前禁食,术后代谢增强,患者处于饥饿状态,因严密监测血糖水平,以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同时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给予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一侧,以利于分泌物的流出,并给予有效吸氧。要及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注意观察呼吸是否平稳、频率是否正常,呼吸道是否通畅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定时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2.3 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放置橡皮引流皮,要密切观察渗血情况,如短时间内出血较多,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敷料潮湿即时更换,注意保持引流管呈负压状态,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其扭曲、打折,一般术后1~2天拨管。

2.2.4 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清洁,预防感染,每天口腔护理3次,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病人进餐后,睡前督促用爽口液含漱。

2.2.5 控制感染,预防涎瘘: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差,伤口愈合迟缓,易发生感染,术后按医嘱静滴头孢类抗生素。术后48小时开始换药,每日一次,换药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后敷料应加压包扎,并嘱患者避免进食酸性物质,进食前30分钟口服阿托品0.3mg,每日3次,以减少唾液分泌,预防涎瘘形成。

2.2.6 面神经护理:由于术中将面神经从肿瘤被膜外分离,容易造成术侧面神经麻痹,按医嘱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辅以理疗,配合表情肌功能训练,一般3~6个月内恢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由于住院环境的变化以及手术麻醉等因素的刺激,患者对于手术常常会出现心理紧张,使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血糖控制更加困难。[1]腮腺肿瘤患者术后伤口大,容易发生感染,而患有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致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而致血管血栓形成,微循环发生障碍,皮肤组织供血不足,一旦发生感染,伤口难以愈合。[2]故术前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进行健康指导,安排合理饮食,及时准确测定血糖,使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精心护理,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银芬、吴国富,79例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了2008.10:1506

腮腺肿瘤范文6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良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57-01

腮腺肿瘤多见于中年人,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也见于许多年轻人,因为其生长缓慢且无异样症状,所以患者往往不会加以重视。腮腺良性肿瘤虽然不会致命,但是很容易恶变,应早发现早治疗。药物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本实验对改良式切除术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76例,并接受面部除皱手术切口、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腮腺区域性切除和保留耳大神经4种手术内容。其中男35例,女41例,年龄19~45岁,平均(31.0±4.5)岁。包括28例多线性腺瘤,17例基底细胞瘤,22例肌上皮瘤,9例状囊腺瘤。

1.2 方法

1.2.1 面部除皱手术切口 手术切除腮腺肿瘤会留下瘢痕,这对面容的完整性会有所损伤。本切除术是将面颈部皮肤和深层结构组织分离之后,向后上方提紧固定,借以展平或消除表面皱纹[1]。手术切口是沿着耳边不显眼的沟褶,先从内层提拉肌肉腱膜,再从外层推紧皮肤,术后美容效果良好。

1.2.2 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 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有效预防术后Frey’s综合征,阻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错位愈合,在手术区形成“屏障”。将半透明乳白色的蜂窝状组织片植入切除腮腺组织处,左右侧间断缝合后观察其病理变化。

1.2.3 腮腺区域性切除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颊支,暴露颈面干,在肿瘤瘤体外0.5~1 cm处进行腮腺区域性切除[2]。这种方式不结扎腮腺主导管,有效保留其功能,并对腮腺残端进行严密缝合,防止发生涎瘘。

1.2.4 保留耳大神经 手术是从腮腺尾部到耳屏前,再沿着面部神经总干来分离各支神经。沿着腮腺筋膜、胸锁乳突肌暴露耳大神经,只切断与腮腺粘连的前支而保留耳廓周边的后支[3]。

1.3 手术效果评定指标

实验进行12个月后,通过对患者发放问卷来调查本次手术的效果。问卷包括四项内容:美容效果满意度、术后耳垂麻木、Frey’s综合征、面瘫。

2 结果

通过分析所收回的调查问卷,在76例患者中,美容效果满意度94.7%,其中1例女性出现短暂性面瘫,2个月后恢复,无一例耳垂麻木和Frey’s综合征,可以得出改良式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少且患者康复情况良好。

3 讨论

因传统腮腺切除手术有众多问题,如:(1)手术切口较明显,耳周或颈部会留下明显瘢痕,影响美容效果;(2)在解剖面神经及底部神经时会造成损伤,严重时患者会面瘫[4];(3)切除整个腮腺区,影响腮腺分支功能;(4)术后有Frey’s综合征,所以近年来科学家和医生们致力于改进手术技术,从美学上改善手术效果,尽可能的保证患者面容完整、神经不受损伤。

改良式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很多优点,从外观和本质都提升了手术效果,在患者中颇受欢迎。首先改良的方式切口小且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符合很多女性对面部美容的需求。其次手术改良了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对神经、组织不必要的损伤。最后因为手术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概率极低,而且患者恢复知觉和完全康复的时间也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改良式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更符合美学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ei Xie,Deguang Zhang,Li Gao,et al.Minimally invasive endoscopic-assisted resection of benign tumors in the accessory parotid gland:5 case studies[J].Head Neck,2011,10(24):348-356.

[2]陈巨峰,李嘉朋,李金,等.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美学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51-1454.

[3]李海霞,谢国明,周贤德,等.改良式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13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73-17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