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举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举重

举重范文1

同样是B组战术,朝鲜选手严润哲男举56公斤级比赛中挺起自己三倍体重的重量,奇迹般地收获了这个级别的金牌,而在A组出战的吴景彪最终在这个“必保”的级别仅获银牌……中国举重队现在面临的压力,比杠铃还沉重。

一张“白卷”背后,反映出中国举重在选拔机制、省市平衡、补偿照顾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这次失利,让中国举重队和某个省丢掉了一枚“计划内”的奥运奖牌,而周俊的未来才让人更加担心。丢掉的奖牌还可以重新夺回,但一名年轻选手崩塌的信心,岂是轻易就能重新建立的?

■追踪 周俊爆冷 总局领导不解释

为什么是周俊?有媒体已经就周俊意外入选并惨遭滑铁卢一事进行了全面报道,但在伦敦现场,国际友人的不解和中国举重掌门人马文广的不解释形成鲜明对比,非常扎眼。

国际举联官员:意外!不解!

周俊比赛结束后,国际举联竞赛主任、伦敦奥运会技术代表阿提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直言,他对此感到意外和不解。

阿提拉说:“周俊给了我两个意外。第一个意外是,为什么她只报名150公斤参加B组的比赛?在我的记忆中,奥运会上从未有人在B组拿到金牌。第二个意外是,中国队实力强大,可你们的选手竟然三次试举失败。”

前美国队主教练吉姆也观看了周俊的比赛,他在赛后主动找到新华社记者:“我对这样的表现感到震惊。中国队每个女运动员过去不是拿金牌就是得银牌,但是这次是零。这是一个大新闻。”

中国教练:紧张、受伤导致失利

女队教练许敬法参加了周俊比赛的现场指挥,他在赛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上场前周俊在后场已经能够举起92公斤的重量,按照正常发挥是可以举起95公斤的。

许敬法说:“周俊赛前减重和准备工作做得都不错,赛前状态也还好,但是她在后场把腰扭了一下,队医看了一下无大碍,但的确影响了她的心态,她上场后动作都变形了。”

马文广:不意外、不解释

中国举重协会主席马文广当日并没有观看周俊的比赛,而是以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身份观看了柔道比赛。他是接到中国队电话才知道比赛结果的,他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对这样的结果不意外,我过去就说过,周俊只要发挥出她的水平就行了。”

马文广认为,周俊力量大,年纪小,但是技术动作基础不稳固。他说:“她发挥不够稳定,让她锻炼锻炼也好。”对于为何让一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锻炼”,马文广对此很无奈地说:“我以前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对此我不再作任何解释。”

谜团 好想念糍粑,不愿提中国

湖南姑娘赵常玲是如何成为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娅的?哈萨克斯坦的举重奥运冠军祖尔菲娅有一个中国名字:赵常玲。或者可以说,出生于湖南永州的赵常玲,2008年后有了一个哈萨克斯坦名字:祖尔菲娅。

站在领奖台上,19岁的祖尔菲娅手抚胸口高唱哈萨克斯坦国歌,并且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走下领奖台,她激动地用中文说:“我想到了过去训练中遇到的挫折和艰辛,所以哭了。”

虽然操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祖尔菲娅不愿意提起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什么时候离开中国的?不知道。家人在哪里?家人在家。不过说起想不想念中国的美食,她干脆地回答说“我好想念糍粑。”

在场的哈萨克斯坦记者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样一个故事:祖尔菲娅不是中国人,而是东干人。东干人早在清代辗转北迁至哈萨克斯坦,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中文就是其中一项,所以祖尔菲娅会说中文。但很显然,长着中国胃的祖尔菲娅的经历远非这样简单。

湖南省体育局官员周均甫曾在中国队出发伦敦前告诉新华社记者,祖尔菲娅,也就是赵常玲,是湖南省体育局在2008年向哈萨克斯坦输出的运动员。周均甫回忆说,2007年3月,哈萨克斯坦举重队来湖南转训,他们提出希望赵常玲和邓建英两位运动员到哈萨克斯坦生活,代表哈队比赛。湖南省体育局按照要求向中国举重协会报告,但是得到批复是不同意当时已经小有成绩的邓建英出国。最终在2008年初,赵常玲被交流到哈萨克斯坦。

国际举联竞赛主任、伦敦奥运会技术代表阿提拉对新华社记者说,国际奥委会规定运动员入籍三年以上才可以代表这个国家参加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和国际举联没有关系。但是所有参加举重比赛的运动员必须获得他所代表国家的国籍。

周均甫也向新华社记者确认,祖尔菲娅的确拥有哈萨克斯坦国籍。 新华社记者在赛后问起祖尔菲娅是否回中国,她想了很久说:“我不知道。”

■时光隧道

回到广州亚运会,当时多方媒体报道了哈萨克斯坦多“汉语高手”、翻译只能“打酱油”的故事。当时,祖尔菲娅输给了同门师姐、湖南选手李萍。在赛后的新闻会上,祖尔菲娅主动要求用中文回答问题,她当时解释说:“我是哈萨克斯坦‘东干族’人。‘东干族’人会说一点点中文。我特地学了中文,所以中文没问题。”新闻会结束之后,她还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在新疆学了两年中文。这可不是白学的,说得还不错吧。”

在广州亚运会上,哈萨克斯坦夺得63公斤级冠军的迈娅·马内扎会说一口浓厚东北腔的汉语,后证实她也是曾在湖南注册但后来被交流出去的辽宁阜新举重姑娘姚丽。

本届奥运会她同样将代表哈萨克斯坦出战女子63公斤级的比赛。

■有此一说

奥运会后,她重新做回“赵常玲”

举重范文2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在骨骼方面,少年举重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的成分是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骨胶元)多,无机盐(碳酸钙、磷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有弹性而坚固性不足。由于骨的硬度小,韧性大,所以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负重性训练负荷要合适,重量不宜过大,次数不可过多。因为负重过大,可促使骨化提前,影响身高。

在肌肉方面,少年举重运动员肌肉柔软,肌纤维较细,间质组织较多,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从成分上看,肌肉中水分相对较多,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由于身高迅速增长,这一时期肌肉的发育以增长长度为主。各肌肉群的发育也不平衡,大块肌肉比小块肌肉发育快;躯干肌比四肢肌发育快;屈肌比伸肌发育快;上肢肌比下肢肌发育快。在身高增长加速肌肉向纵长发展快时,应采取伸长肢体的练习,进行力量练习应以弹跳和支撑自己体重的练习为宜,而且力量练习应为全面训练打基础。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提高完成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少年举重运动员柔韧性好,适合武术运动项目的训练,通过武术训练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把力量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相结合,增强关节的牢固性,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利用武术套路训练少年举重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大脑反应速度。利用站桩训练腿部力量,马步桩可以增加腿部的绝对力量,弓步桩有利于举重挺举的箭步支撑。利用推掌、冲拳等训练手臂的爆发力,利用各种腿法,如里合、外摆等训练髋关节的力量和腿部的爆发力。这样就可以避免举重专项素质训练中的深蹲和提拉等对肌体的强刺激对身体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在招生时一谈到让孩子练举重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怕把孩子练得不长身高了,把孩子压矮了等。如果说让孩子练武术家长就会给予大力支持,初始阶段把举重训练做为武术训练中的力量训练,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不会产生不长身高的误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家长和孩子都看到了训练效果就不会在意是练武术还是练举重了,同时也为孩子训练举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训练出优异成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举重范文3

摘 要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比拼的是运动员的力量。而作为一个举重运动员,对于力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止步的。在举重训练的力量训练中,必须要注意训练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够帮举重运动员合理的突破自己的极限。本文将简述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提出力量训练的方法,希望对力量训练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举重运动员 力量训练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力量训练始终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训练项目,而我国的举重运动员在中小级别的赛事上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这与举重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以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训练,举重运动员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为国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一、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人体的极限永远是未知的,上一代举重运动员创造的纪录早已被这一代举重运动员打破,而这一代人的记录迟早也会被下一代人打破,这一切都是依赖力量训练方法的进一步科学化。对于包括举重运动员在内的所有运动员而言,力量训练是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

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举重运动员必须参加更为严格的力量训练,因为举重本身就是对力量非常高的一项运动,如果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达不到比赛的要求,将一个比自身体重还要重的杠铃举过头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就注定了力量训练在举重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而合理的力量训练是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加强的前提,也是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

在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运动员自身的年龄以及原有的身体素质都会影响训练的结果,因而把握力量训练的强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充分保证力量训练的效果,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供给。力量训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的供给,训练的肌肉就得不到很好的恢复,训练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其次,训练强度和时间应该适中。力量训练中的科目多种多样,必须合理把握每一科目的训练强度和时间,让运动员的肌肉能够有时间进行有效的恢复和增强。

再次,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制定个性化的力量训练方案。参与力量训练的运动员年纪有大有小,青少年与青壮年对于力量训练的耐受能力不同,必须合理安排训练项目、时间、强度等各项内容,以此来达到更为理想的训练效果。我国大部分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年龄都在15岁至26岁之间,在未成年范畴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肌肉素质都属于力量训练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加大训练的强度、延长训练的时间,可有效增强运动员自身的力量。而在20岁至26岁之间的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增幅不如青少年明显,只能够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加以提升[1]。

最后,应逐步提高举重重量。在传统的举重训练中,不少运动员走入了重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肌肉力量越强的误区。而事实上,运动员对于重量的接受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盲目增加训练的重量只会造成肌肉的损伤,甚至导致运动员职业运动生涯的提早结束。作为力量训练的教练,必须以足够的耐心来培养运动员扎实的举重功底,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男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与强度

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是力量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合格的教练来讲,合理地训练时间与强度,不仅是为了增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效果,更是为了避免不科学的训练给运动员身体带来损伤。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运动员对于力量训练的耐受程度不同,经历力量训练后肌肉的恢复情况也不一样,必须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给肌肉恢复的时间,但是又要保持力量训练的强度,避免肌肉力量的衰退。以男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为例,一般每周2-3次力量训练为最佳,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时间让肌肉恢复。

(二)在比赛时节进行力量训练

研究证据表明,如果运动员在经历一次力量训练之后的数天时间里没有再接触同样强度的力量训练,肌肉的体积和力量都会衰退,这种衰退不因运动员的年龄和性别而有所差别,也不因运动的种类有所差别。因而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讲,在赛前和赛后保持长时间的力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肌肉力量的衰退。

(三)采用分段式力量训练模式

分段式力量训练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的效果。具体说来,举重运动的动作通常会涉及腿部肌肉、腹部肌肉、肩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等多个部分,在日常训练中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的肌肉都训练到位,只能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来进行分段式训练。如周一、周四锻炼腿部肌肉和腹肌,周二、周五锻炼肩部和胸部,周三、周六锻炼背部和前臂肌肉等。每一次训练只涉及到一个部位的肌肉,在下一次训练中这一部分的肌肉就可以得到休息,依次轮替进行,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此外也有研究认为,以增加肌肉为主的力量训练和减少身体脂肪为主的力量训练应该交替进行,将力量训练的效果最大化[2]。

四、小结

随着体育意识在大众中的普及和提高,人们对于举重运动的认识也开始不断地加深,举重训练的科学性得以进一步深化。力量训练作为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之一,在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举重训练而言,必须注重力量训练中的科学性,如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在比赛时节进行力量训练、采用分段式力量训练模式,只有采取这样的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才能够帮助运动员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超越自我,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举重范文4

一、第一次试举重量

第一次试举重量在比赛中非常重要,它首先要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要确保第一次试举成功,否则,就将失去竞争机会。在第一次试举重量中战术应用主要包括:

1、低报高开:就是报得试举重量低,实际开得高。

目的在于扰乱对手,打乱对手的准备活动,使对手准备活动没有做充分就匆忙出场,造成对手试举失败。

2、高报低开:就是报得试举重量高,实际开得重量低。

目的在于炫耀或者是夸大自己的实力,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起到威慑作用。

二、更改重量

在举重比赛中,每个试举方式只有三次,在每次试举中都有两次更改试举重量的机会,在所有的战术应用中,都是围绕着更改重量而进行的。更改重量时,更改时机和增减幅度是关键,否则失去意义,起不到战术作用。

1、第一次更改重量:在两个人或几个人第一次试举重量都相同时,而自己体重重于其他人,签号又小于其他人时,往往采用这种战术。例如:在200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我们成功的应用战术获得抓举金牌。

那场比赛是韩国选手与我国选手之间的激烈争夺,韩国选手实力略强于我国选手,而且,她体重轻,签号大,一切都是对她有利,对我不利,这种情况下,要想战胜她真是太难了。当时,两人抓举第一次试举重量都是130公斤,我们签号小先出场,她体重又轻,只要跟着我们举,我们必输无疑。要战胜她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要想掌握主动就必须在她后边举,压她一公斤。可是,你变她也变,我们还是被动,只有我们变,她又不能变,我们才变成了主动。这时,我们马上要出场了,于是,总教练故意大声招呼运动员,大摇大摆的向前场走去,因为我们举完马上就是韩国选手上场,她们也上前场去了。当场上杠铃重量增加到130公斤还没有点明时,我们潜伏在后边的教练突然把重量改到131公斤,当点她们出场时,她们还以为点错了呢,等到醒悟过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出场。就这样我们每一次试举都压她1公斤,最后把抓举金牌夺到手。

2、第二次更改重量:在第二次更改重量的战术应用中主要包含两种战术:

(1)大幅度增加重量:自己体重重于其他人,签号又小于其他人时,自己想改变试举重量,但是,又怕别人更改重量时,可以采用此战术。也就是第一次更改重量时,可先大幅增加重量,使对手不敢冒然跟进,等对手举完后,你再改下来。

(2)小幅度增加重量:这种战术是根据场上变化而采用的,当你需要大幅增加试举重量才能赢对手时,你可以先少加一点,对对手构不成威胁,以此来麻痹对手,等对手试举完以后,再大幅增加重量。例如:

在200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我们成功应用这种战术一举获得挺举和总成绩金牌。

在这场比赛中,俄罗斯两名选手对我国选手形成了夹击之势,一名俄罗斯选手抓举128公斤,一名选手抓举131公斤,我国选手抓举128公斤,但是,我国选手体重比俄罗斯选手轻,处于第二位,而我国选手签号小,要先出场,形势对我非常不利。挺举三个人第一次试举重量都是150公斤。就这样比下去,我们将与冠军无缘。必须改重量,到她们后面举,谈何容易?人家签号大,你改她也改,只有你改她不改,才有机会夺得金牌。于是我们就采用此战术,只增加1公斤,就是举起来对她总成绩也没有构成威胁,她们果然上当了。当他上场后,我们抓准时机突然改到153公斤,就这样第一次试举后我们以体重领先,比赛结果我们获得了挺举和总成绩冠军。

上述两个例子是我们在实战中,成功应用战术获取金牌最典型的实例。

三、增加重量

举重范文5

2、举重台:用木料、塑胶或其它坚固的材料制成,台面不得涂以的涂料,台子4平方米,高8至15厘米,台面四周涂有5厘米宽的颜色鲜明的彩色边线;

3、杠铃:两端是橡胶包装的圆盘,中间由一个钢制金属棒连接;

4、圆盘的重量不同,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举起杠铃获得成绩;

5、比赛中每次重量增加的最小幅度是1公斤;

6、男子杠铃杆重25公斤,女子杠铃杆重20公斤;

7、卡箍:一个环绕在钢棒上面的金属器件,用于固定圆盘,每个重量是2、5公斤;

8、杠铃片:呈圆柱形,每一片的重量从0.5至25公斤不等,对称的安装在钢棒的两端;

举重范文6

举重运动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最大的能量。不管是抓举或挺举完成一次运动的时间一般在10秒左右,而发力时间只有0.3秒左右,因此从时间上分析绝对是以ATP-CP系统的供能为主,是典型的无氧代谢项目。

但请注意,要到达举重的极限,机体需要一个渐进的,有机的调动机体的过程,运动员在训练中或比赛中,要想达到100%的运动强度,需要径过很多组运动负荷的递增过程或准备活动。在此过程中,单纯依靠ATP-CP系统的供能,不能完全满足一堂大强度负荷训练或者参加比赛的需要,以及快速恢复的需要。

同时目前技术训练内容一改过去单一的练习方法,往往通过组合练习的方法提高力量,巩固技术,其主要特点增加了技术训练的难度,提高了承受极限负荷的时间,例:“挺举组合练习90%/8(1+2+2)翻一个,蹲两个,挺两个”承受时间一般需在30~40秒。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推测在举重训练和竞赛中有部分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系统参与了供能,以合成举重训练和比赛中所需要的ATP。而在强度训练和组合练习

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明显升高,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无氧综合供能能力和耐乳酸的训练是提高举重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是无氧供能的基础,高度的无氧代谢能力应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训练基础上,有氧代谢能力直接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无氧代谢水平。

在此我们定性举重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基础以ATP-CP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