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电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电子论文范文1
1.1认识微电子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微电子,认识微电子,使用微电子,发展微电子,是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所渴求的一个重要课程。生活在当代的人们,没有不使用微电子技术产品的,如人们每天随身携带的手机;工作中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乘坐公交、地铁的IC卡,孩子玩的智能电子玩具,在电视上欣赏从卫星上发来的电视节目等等,这些产品与设备中都有基本的微电子电路。微电子的本领很大,但你要看到它如何工作却相当难,例如有一个像我们头脑中起记忆作用的小硅片—它的名字叫存储器,是电脑的记忆部分,上面有许许多多小单元,它与神经细胞类似,这种小单元工作一次所消耗的能源只有神经元的六十分之一,再例如你手中的电话,将你的话音从空中发射出去并将对方说的话送回来告诉你,就是靠一种叫“射频微电子电路”或叫“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进行工作的。它们会将你要表达的信息发送给对方,甚至是通过通信卫星发送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其传递的速度达到300000KM/S,即以光速进行传送,可实现双方及时通信。“微电子”不是“微型的电子”,其完整的名字应该是“微型电子电路”,微电子技术则是微型电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对我们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使我们的社会高速信息化,并将迅速地把人类带入高度社会化的社会。“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是伴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所必然产生的。
1.2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材料——取之不尽的硅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4位的硅是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材料,硅的优点是工作温度高,可达200摄氏度;二是能在高温下氧化生成二氧化硅薄膜,这种氧化硅薄膜可以用作为杂质扩散的掩护膜,从而能使扩散、光刻等工艺结合起来制成各种结构的电路,而氧化硅层又是一种很好的绝缘体,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它可以作为电路互联的载体。此外,氧化硅膜还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膜,它能防止器件工作时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导致性能退化。第三个优点是受主和施主杂质有几乎相同的扩散系数。这就为硅器件和电路工艺的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硅材料的这些优越性能促成了平面工艺的发展,简化了工艺程序,降低了制造成本,改善了可靠性,并大大提高了集成度,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3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
20世纪晶体管的发明是整个微电子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从而使得电子学家们开始考虑晶体管的组合与集成问题,制成了固体电路块—集成电路。从此,集成电路迅速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领域可分为: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按电路功能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按器件结构可分为:MOS集成电路、双极型集成电路和BiIMOS集成电路;按集成电路集成度可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导规模集成电路V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CSI。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是微电子学的研究对象,其正在向着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1.4走进人们生活的微电子
IC卡,是现代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硬件与软件技术的高度结合。存储IC卡也称记忆IC卡,它包括有存储器等微电路芯片而具有数据记忆存储功能。在智能IC卡中必须包括微处理器,它实际上具有微电脑功能,不但具有暂时或永久存储、读取、处理数据的能力,而且还具备其他逻辑处理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对外界环境响应、识别和判断处理能力。IC卡在人们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金融、商贸、保健、安全、通信及管理等多种方面,例如:移动电话卡,付费电视卡,公交卡,地铁卡,电子钱包,识别卡,健康卡,门禁控制卡以及购物卡等等。IC卡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类型的支付工具。随着IC技术的成熟,IC卡的芯片已由最初的存储卡发展到逻辑加密卡装有微控制器的各种智能卡。它们的存储量也愈来愈大,运算功能越来越强,保密性也愈来愈高。在一张卡上赋予身份识别,资料(如电话号码、主要数据、密码等)存储,现金支付等功能已非难事,“手持一卡走遍天下”将会成为现实。
2.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微电子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当代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高新技术。由于集成电路对各个产业的强烈渗透,使得微电子出现了一些新领域。
2.1微机电系统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主要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通信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主要包括微型传感器、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三部分,它融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并将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微电子与机械融为一体的系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前沿学科。当前,常用的制作MEMS器件的技术主要由三种: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利用传统机械加工手段,即利用大机械制造小机械,再利用小机械制造微机械的方法,可以用于加工一些在特殊场合应用的微机械装置,如微型机器人,微型手术台等。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利用化学腐蚀或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对硅材料进行加工,形成硅基MEMS器件,它与传统IC工艺兼容,可以实现微机械和微电子的系统集成,而且适合于批量生产,已成为目前MEMS的主流技术,第三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LIGA(即光刻,电铸如塑造)技术,它是利用X射线光刻技术,通过电铸成型和塑造形成深层微结构的方法,人们已利用该技术开发和制造出了微齿轮、微马达、微加速度计、微射流计等。MEMS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仪器和医疗方面将起到分别采用机械和电子技术所不能实现的作用。
2.2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Biochip)将微电子技术与生物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生物科学基础,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细胞功能,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分析单元,以实现对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细胞及其他生物组分的正确、快速的检测。目前已有DNA基因检测芯片问世。如Santford和Affymetrize公司制作的DNA芯片包含有600余种DNA基本片段。其制作方法是在玻璃片上刻蚀出非常小的沟槽,然后在沟槽中覆盖一层DNA纤维,不同的DNA纤维图案分别表示不同的DNA基本片段。采用施加电场等措施可使一些特殊物质反映出某些基因的特性从而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工程芯片将微电子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指甲大小的硅片上制作包含多达20万种DNA基本片段的芯片。DNA芯片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检测或发现遗传基因的变化,对遗传学研究、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转基因工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工程芯片是21世纪微电子领域的一个热点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纳米电子技术
在半导体领域中,利用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特性研制出了新一代电子器件,如:高电子迁移晶体管(HEMT),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低阈值电流量子激光器等。在半导体超薄层中,主要的量子效应有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和干涉效应。这三种效应,已在研制新器件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1)在FET中,采用异质结构,利用电子的量子限定效应,可使施主杂质与电子空间分离,从而消除了杂质散射,获得高电子迁移率,这种晶体管,在低场下有高跨度,工作频率,进入毫米波,有极好的噪声特性。(2)利用谐振隧道效应制成谐振隧道二极管和晶体管。用于逻辑集成电路,不仅可以减小所需晶体管数目,还有利于实现低功耗和高速化。(3)制成新型光探测器。在量子阱内,电子可形成多个能级,利用能级间跃迁,可制成红外线探测器。利用量子线、量子点结构作激光器的有源区,比量子阱激光器更加优越。在量子遂道中,当电子通过隧道结时,隧道势垒两侧的电位差发生变化,如果势垒的静电能量的变化比热能还大,那么就能对下一个电子隧道结起阻碍作用。基于这一原理,可制作放大器件,振荡器件或存储器件。量子微结构大体分为微细加工和晶体生长两大类。
3.微电子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微电子论文范文2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通过对于偏远地区以及二三级城市的郊区以及围绕校园为中心的商业圈服务模式的研究,主要是想解决对于区域内商业服务模式的革新与优化,结合现展比较迅速的电子商务,加快区域商品资源的流通,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微服务和区域电子商务相关理论概述
2. 1 微服务的概念
微服务,对于一定范围、一定区域内所需求的供给以及后期的对于此类供给维护和保持。其主要针对的范围小,所供给的用户比较集中,周期较短,是一种新型的区域性的服务模式。
2. 2 微服务的特点
微服务的主要特性在于,客户稳定,对于区域内有限的用户和商业资源,集中围绕消费者而展开特性的服务,比如,区域内的客户是稳定的而且有限的,对于快速消费者来说,由于区域以及距离的影响,消费者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必须来源于区域内供给。服务速度快。微服务体现在它的区域性上,有限的距离,有限的资源和客户。对于商品的供给速度会由于消费者的快速反应而产生,所以微服务是围绕当地的消费者产生的一系列消费与供给的形式。
2. 3 微服务的发展趋势
对于这种特定的区域内,有着学校以及周边所服务的商业圈,形成的产业链和服务链,对于区域内的经济起着极大的刺激作用。而作用和支配在区域的服务形式在这里起着关键的作用。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西安翻译学院的周边商业圈和学生调查 (抽取 100 名学生) 为例,84. 3% 的学生在享受这种微服务; 对于微服务的发展趋势而言: 市场需求大,可优化强。对于市场需求大指的就是在区域范围内开发新的用户以及对于外来客户的到来的短暂服务的供给。可优化性强就是所谓的微服务的模式和技术方面的提升,比如: 将微服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2. 4 区域电子商务的概念
所谓的区域电子商务,就是以区域地理环境为基础,建立在本地区内的一个服务于当地所发生的一些电子贸易交易经济以网络为平台的处理活动。同时,区域电子商务也是指所有商业活动在网络上发生的产物。
2. 5 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区域性电子商务在区域经济的带动下,使得区域的交易以及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再加上当地政策的支持下,有成本小、服务范围广及效果好的优点。区域电子商务立足本地集中区域特色行业与产品,是区域经济、文化、地域品牌最好的宣传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了解政策信息,掌握经济数据,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效避免企业低价竞销对整体行业的冲击,提升区域商业圈的升级。
2. 6 微服务与区域电子商务的关系
微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服务产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运行成本和发展水平,区域物流的定义是指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区域范围内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区域内产品供给以微物流的模式体现,简化了其包装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功能,使得服务的整个过程更加简单快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十分密切,微服务有助于电子商务的实现,电子商务对微服务的影响也极为巨大,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微服务自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为它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之电子商务在其自身发展中也存在矛盾,这就需要区域微服务提供相应的解决手段。①②
3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分析区域内经济发展
的现状和问题西安翻译学院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镇,是一个处于三环开外的民办院校,到市区大约 24 公里,只有一趟公交 905 到市区,要经过 40 多站的路程,其附近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如丰裕口、翠华山国际森林地质公园、南五台山等风景区,对于西安翻译学院外的商业圈也是相当的丰富和繁荣,大小商家有 200 多家,其中包括餐饮、娱乐、购物、教学等一系列的商业类型。西安翻译学院的管理模式是周一到周五为封闭管理。周六、周日为周末休息,因此,封闭期间对于商品的购买往往都是通过电话联系附近的商家,这是对于做的比较好的商家其推广力度比较大,使其知名度也比较大,所以同学对于其需求也比较频繁点,周末学校开放,学生可以外出实际购物。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革命的跟进,每年开学的智能手机的推广和销售,基本上 98% 的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为手机网购提供了很大机会,而对于电子商务消费的调查,西安翻译学院的学生在进行购买的时候由于学校位置的原因,有 78% 的人选择网购,22% 的人选择周末去市区卖场消费购物,所以对于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在西安翻译学院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很有前景和市场。据了解,周内的话只有几家商家在正常的运转,其他的商家由于推广力度比较弱,生意一般。西安翻译学院附近整体的商圈周内是停滞的,正常运转就要等到周末,如何在周内促进消费和周末大力消费就成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西安翻译学院区域内经济的发展问题主要存在于: 消费周期性的不协调: 周内生意上基本停滞,周末生意比较活跃; 发展模式的单一: 主要是附近的商家对于其他渠道的营销有所封闭,就拿电子商务来说,对于商家往往缺乏营销和管理上的经验,对于网店只是开了之后而对于网店运作出现了问题,总结下来电子商务的意识和知识不是很了解。
4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商业圈的作用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是邀请西安翻译学院区域内的商家入户,对商家的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开发和运作,为商家提供技术和渠道营销上的支持,针对其商铺对于产品进行推广和营销,扩宽其销售模式的渠道,增大销售力度,对于在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入户,有效的和校内消费市场的对接,使得通过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和消费者可以近距离、快速、有效的发生商品的流转,促进了校内校外的资源流通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周内生意停滞的现象,有效地协调了消费周期。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区域内商品快速的流通,以及通过学校和当地政府的大力监管,对于商品的安全质量,通过校内学校相关监管部门和校外政府监管部门相互协调,对于消费的安全性有了绝对的保证,杜绝了消费欺诈的问题。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大学生创业和学习的一个电子商务,有效地吸收了学校内相关电子商务人才,丰富了电子商务课程,最终促进了区域内的和谐发展。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化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最显著的特点是利用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服务三者的统一,微服务电子商务所实现的是物流服务组织方式、交易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电子化。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将是由学校、当地社区政府、商家组成的一种集约化、信息化的服务平台,类似淘宝一样,但又精于淘宝,集合了当地所有卖家,出售各类产品,有着稳定的消费者和商品供给。而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所做的就是将区域内所有的商家集合起来,对于区域内消费者提供集中化和快速的服务。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
(1) 服务商家。服务商家所指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商品供应商,比如餐馆、超市等。
(2) 电子商务运营。对于物流服务信息的采集,,以及对于需求商需求的引导与咨询,最终售后的服务等一些从商家到消费者的服务。
(3) 监管。这方面主要靠当地政府和学校的一系列的部门介入和管理,例如: 司法、工商等。
5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主要分为:5. 1 服务活动的快速反应消费者通过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下单购买,商家进行所购买商品的包装和配送,这个过程在有限的距离上很快的响应完成,充分体现服务活动的快速反应。5. 2 商品信息功能所有被授权的当地商家都可根据预先协商的规则登录到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查询自己所提供的商品和需求购买的商品。
5. 3 商家信息整合功能
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可根据预先定义的商业规则,例如结合交换来的商品信息进行整理和,并可进行商品信息的包装。
5. 4 应用托管功能
微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统一建置一些符合当地商家运作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商品管理系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效果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以应用系统托管的模式向商家提供信息服务,可减免入网商家的建置成本。通过对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在该体系结构下,用户可通过 Internet、局域网或电话等方式访问信息平台,进行相关需求信息的查询与购买,通过EDI 数据交换系统和门户系统反馈给入户商家,从而进行商品的配送。商品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查询相关商品信息的窗口,用户还可通过该系统定制信息,由于区域内学校以及政府的监管使得消费和服务透明化,由于距离和区域消费者的稳定和政府学校的统一管理,对于服务效果可以很好地进行反馈,使得平台服务质量有效提高,杜绝欺诈购物和商品质量的问题。
6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优势
6. 1 市场方面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就是 “本土化”的商业环境。区域内的市场经济和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使得现在电子商务和服务发展模式正日益密切地相互结合起来,对于区域的市场,其经营范围以及商家服务辐射广度都有一定的标准,使得市场与区域服务相互紧密的联系,而在电子商务的支持下,使得区域的市场能够更加的活跃起来,流通更加迅速。
6. 2 供应链方面
微服务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的供应链在于: 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在区域内,短时间的采集或者是采集方式的多样化源于区域性质,整个区域网的快捷性,减少了服务器等由于承载过量所导致的崩溃和瘫痪。对于区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及商家的支持,当地的政府和银行这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刺激区域内经济的活跃发展; 对于区域的科技以及教育资源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有助于区域内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6. 3 区域方面
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由当地政府学校组织、协同开发、实施共建平台机制。政府作为学校和政府平台的规划者和领导者,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和消费者都主要来源于区域的固定人群; 区域的资源共享化和集约化; 区域基础设施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都是微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区域优势所在。
7 结论
微电子论文范文3
1.1中职学生主导地位不突出在维修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障碍,然后让学生进行专业分析、排除风险、诊断故障、整合维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主导地位不突出,根本无法培养学生面对维修电子的独立判断能力和深入检修能力,而且还很容易降低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维修电子课程的专业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的局面。对中职学生来说,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再加上很多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出现断层,不利于中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无法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并做专业测评无法实时测评和反馈学生学习维修电子课程的进度。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维修电子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独立操作能力,这些都是无法专业测评的。而学生对维修电子的反馈信息也无法及时传递给教师,这种单项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修电子教学的发展。
1.4维修电子教学实验设备不足维修电子的教学实践活动往往会受实验设备不足的影响。选择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演示性操作模式,学生只是单纯地看老师做实验,自己很难进行专业操作,而教师也很难在维修电子教学过程中预测学生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情况,无法有针对性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维修电子的相关专业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学工作不同,它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期间,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进入社会后才能胜任岗位要求,进行专业操作。
2.1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电子维修课堂教学为主轴,辅助教学设施设备为载体,把电子维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充分结合在一起,集视觉、听觉、行动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于一体,让中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问、沟通,实现良好的双向沟通,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电子维修过程中,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让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实践能力为主线,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深入学习,提高中职学生维修电子的专业能力。
2.2实行“理论+实践”的考核模式中职院校的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维修电子理论知识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不利于提高维修电子的教学质量,所以,这种新型的“理论+实践”对等的培养,激发了中职学生学习维修电子的兴趣,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在维修电子课程的考核过程中,“理论+实践”的考核模式——用专业知识引导实践,用实践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提高了学生的维修电子实践操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注重协作学习的培养协作学习是以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技能水平,随机将其分成专业的维修电子小组。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实践情况作为综合测评,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引导,正面回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维修电子的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论
微电子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电子证据可接受性证据清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数字化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置使得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等环节实现无纸化。但是,这种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单从程序法律角度来讲,就涉及到网上法律问题的管辖和电子商务中相关电子资料的证据力问题。而电子资料的证据力又与电子证据在证据法中的法律地位直接相关;从最近的学术资料中可以看出,电子数据的证据价值在法学研究与法学实践中得到相当的肯定,这也使得讨论电子证据法律地位问题的时机日渐成熟。
我国关于证据规则的立法一般是开列一份可接受的证据清单,如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有下列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材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这类立法不象德国、日本等国的证据法那样可以自由提出所有有关证据,开放程度较低,致使经过计算机传输和处理形成的电子证据难以确定其证据价值和法律地位。由于网络安全和电子商务风险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电子证据在生成、存储、传递和提取过程中的可靠性、完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对电子证据可信度予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足以表明电子证据不同于以往的证据规则,是一种全新的证据类型。
鉴于我国证据法的相对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法学理论界关于电子证据的一些争议,本文针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问题仍须阐明如下观点:
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反对电子证据作为诉讼证据的人认为,电子证据可能由于人为因素以及网络环境和技术限制等原因无法反映客观真实情况。但是其他传统类型的证据在真实性、可靠性方面也不是没有弊端的。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切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成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一切证据必须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这些规定表明任何证据都有其脆弱性,因此需要“查证属实”。依此逻辑,电子证据只要“查证属实”,就可以与其他证据一样成为诉讼证据。
证据的“可接受性”不仅是电子证据面临的问题,其他证据也不例外;诚然,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电子证据可否作为诉讼证据,但是这种日益普及的新事物已是无法回避。“实践中一切能反映案件真实客观情况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结合国际通用的证据规则对此予以应答”。从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方面看,可以从《联合国电子商务法范本》中找到佐证。该范本第九条第一款指出,在任何法律程序中,在应用有关证据的任何规则时,如果涉及一条数据消息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就不能以它仅仅是一条数据消息为理由予以拒绝,更不能在当它是提供者在合理情况下所能提供的最好证据时,仅以它不是原初形式为理由加以否认;其第二款进一步阐明,“以一条数据消息存在的信息,应当获得其应有的证据分量。在评价一条数据消息的证据分量时,要考虑到生成、存储或传播该数据消息时所用方法的可靠程度,考虑到保持该信息完整性时所用方法的可靠程度,考虑到判明其原创者时所用方法的可靠程度,以及其它的相关因素”。电子证据不为法院和仲裁机关采纳的后果是不可想像的,它意味着电子商务交易的实体法保障难以实现,使电子商务交易演变成高风险的交易形式。
如果我们在法律上对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采集,保全以及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认证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电子数据的中转存证解决电子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使电子证据的不可抵赖程度大为提高,那么一项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电子证据就基本扫清了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与技术障碍。
二、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的书证
传统的书证是有形物,除可长期保存外,还具有直观性、不易更改性等特征,如合同书、票据、信函、证照等。而电子证据往往储存于计算机硬盘或其他类似载体内,它是无形的,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呈现出与传统书证不同的特征。
首先,电子证据保存的长期性、安全性面临考验,计算机和网络中的电子数据可能会遭到病毒、黑客的侵袭、误操作也可能轻易将其毁损、消除,传统的书证没有这些问题的困扰;其次,电子证据无法直接阅读,其存取和传输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支撑,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就难以看到证据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提取电子证据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传统书证;再次,虽然传统书证所记载的内容也容易被改变,在司法实践中亦曾发生过当事人从利己主义考虑,擅自更改、添加书证内容的现象,但是作为电子证据的电子数据因为储存在计算机中,致使各种数据信息的修正、更改或补充变得更加方便,即便经过加密的数据信息亦有解密的可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电子证据可靠性的查证难度是传统书证无法比拟的。
电子证据与传统书证的差异是显著的,在证据立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将其归入传统书证只能是权宜之计。事实上,电子证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体现为文本形式,还可以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这些暂且不论,电子证据以其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的依赖,就已显示出不同于传统书证的独立性格。
三、电子证据不宜归入视听材料的范畴
诉讼法学界相当一部分学者从电子证据的可视性、可读性出发,对视听材料作出了扩大解释,突破了视听材料关于录音带、录像带之类证据的局限,把电脑储存的数据和资料归于视听材料的范畴。但是,视听材料在证据法中的地位是有限的,它充其量是印证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等其它证据的有力工具;也就是说,视听材料能否作为定案证据,还必须结合其它证据来考察。正如《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材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把电子证据归于视听材料的人认为,这是电子证据易于被伪造、篡改、拼接,且难以被觉察和发现的特点所决定的。事实上,电子证据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领域值得探讨。
拿网上购物合同为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该合同从订立到履行的全过程基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如果当事人之间发生相关民事争议,他们所能提交的只能是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法院将电子证据按视听材料处理时,就会陷入缺乏其它证据可供印证的尴尬境地。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的隐私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合同问题日益突出,电子证据在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过程中将起着关键作用,这是视听材料的印证作用所无法解释的。虽然电子证据与视听材料都必须通过一定手段转换成能为人们直接感知的形式,但是电子证据是从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中提取,并且需要对数据重新整合才能反映出案件事实,其中一些数据经计算机输出后更象是一种书证。
因此,笔者认为将电子证据简单地归入视听材料一类会限制其证据效力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案件事实的认定,使法律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四、正确认识与电子证据有关的全球化解决方案
联合国贸法会采用了功能等价方法,以使电子证据符合“书面形式的要求”,并且对“原件”作了扩大解释,主要考虑到英美法系国家的传闻规则与最佳证据规则会制约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事实上,英美等国为了适应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现实,也已突破了传统证据法的限制。而大陆法系国家,多是允许自由提出所有有关证据(如德、奥、瑞典等国)或是开列一份可接受的证据清单(如我国),因此在对电子证据的接纳上看并不存在实质。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功能等价方法作为全球化解决方案主要解决的是电子证据的可接受性问题,而电子证据在各国证据法中的法律地位仍然需要各国在各自的证据法体系中予以确证。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差异,在电子证据究竟属于何种类型的证据这一问题上的规定是不可能一致的。如果我们继续在证据的可接受性上进行争论,就可能会丧失证据法律为信息化社会服务的良好机遇,也会给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不必要的程序法律障碍。因此国内证据法在考虑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时,还要规定相应的具体规则以统一认识,以避免法院和仲裁机构因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造成电子证据归类方面的分歧。
微电子论文范文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微信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模式、交流沟通的模式以及生活的模式,到亚马逊、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改变了传统商品流通模式、企业贸易模式、公众购物模式,信息技术已经深入了政府管理和服务业务细节。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已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新的模式。但电子政务不是电子和政务的简单组合,它需要变革传统政务办事方式和政府的管理体制,需要采取政府管理创新和组织再造的方式来促进电子政务的实施。因此,对于电子政务实践与研究是具有较大社会变革意义的。
2相关知识介绍
2.1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介绍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信产品,从开始就备受各界关注。它使得智能手机作为用户终端,摆脱了计算机终端不便携带、不能随时连接的困扰,实现了用户间即使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具有移动性、即时性、零资费的跨平台等特点。目前,用户数量已突破了7亿,成为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移动式社交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8月推出的基于微信的新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与特定群体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继微博之后又一重要的运营平台,也有各级政府和机关开通了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类政务服务。
2.2电子政务介绍
电子政务一词来自英文ElectronicGovernment,国内常翻译为电子政务,其字面上意思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使用电子的手段来处理政务。更加准确的解释是,电子政务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2.3引入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介绍
一个完备的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若干层组成,以实现对电子政务运行、网络控制、信息交换、数据资源以及网络安全、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电子政务系统需要搭建基础网络平台、系统支持平台、综合信息资源库共平台、安全支撑平台,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与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文交换系统、网上行政服务与并联审批系统、决策支持与宏观经济分析系统等基础应用功能整合。就其工作量而言,是一个系统、庞大而且繁杂的工程。但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将电子政务平台构建变得简单、可行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前端开发模式,可以帮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与信息平台、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文交换平台、网上行政服务与并联审批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利用经过实名身份认证的手机终端登录到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行身份验证,实现链接。用户的数据可以由微信平台处理后以特定格式转发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再由电子政务系统同样以相同格式发送至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再发送给用户。同时,腾讯公司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服务器,统一的管理、安全的保障、数据的完备,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委托代管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可见,微信公众平台使复杂电子政务系统服务的实现变得简单了。
3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现状调查
3.1.1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样本试验、实际观察法开展相关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截止时间到2014年5月22日,样本搜索方法为:通过对“政府”这个关键词的搜索,人工筛选出经过认证(包括新浪微博加V、腾讯微博加V和微信认证加V)的公共账户,纳入观察样本。图1政务微信账号搜索及关注
3.1.2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对采集到的微信公众账号,首先添加关注认证过的政务微信公共账号。从4月22日至5月22日,追踪观察时长30天。其次,观察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内容、形式和频率等各考察点。最后,向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提出与其相关的政策的问题,测试其回复时间、回复内容精确度和回复形式等。在数据整理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
3.2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数据分析
在所搜索的前100账号中(有5个非相关账号),在对其他95个进行分类整理,得出所有95个有效政务微信账号中,有61个来自东部地区,占全部数量的61%;有13个来自中部地区,占全部数量的14%;有21个来自西部地区,占全部数量的22%。在全部有效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当中,县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有26个,约占总数的27%;地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共有51个,约占总数的54%;省级行政区的公众账号共有18个,约占总数的19%。其数据分布,具县级行政区(27%;)、地级行政区(54%)、省级行政区(19%)的纺锤形(橄榄形)分布。对于国内各级政府管理结构的金字塔状现状,层级越低,政府数目越多,可见,县级行政区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调查分析结论
3.3.1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特性
从地域分布上看,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状态。目前,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在采集和调查的账号中,其中有58个属于南方省份,37个属于北方省份,南方省份政务服务的意识要比北方更强。究其原因南方经济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率要高于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也相对高,而政府部门政务服务意识和社会化媒体意识也相对高一些。从头像的使用状况看,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多样化。观察发现,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卡通类、标志类、建筑类、人物类。若将卡通和人物类归为非正式化,部门和建筑类归为正式化。统计数据显示,使用正式化头像的有54个,占所有头像比例的57%;使用非正式化账号有40个,占43%;其它类有1个。从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情况看,大多经过“认证”。对收集数据分析,显示筛选出95个有效账号都经过了认证,认证形式包括:新浪微博认证、腾讯微博认证和微信认证。这些经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代表的机构,其中代表人民政府的账号有32个,占总数的33%;代表厅级政府职能部门,县处级政府和个别乡镇级政府的账号有63个,占总数的67%。
3.3.2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形式分析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首次问候方式,呈现两类划分:简单欢迎和导航指南欢迎。调查数据显示,64%的账号是简单欢迎,33%的账号是导航指南欢迎。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形式,大体相同。在形式上,基本都采用了纯文本、图文结合、视频、语音四类的政务信息服务形式。有75个账号使用图文结合信息,占总数的79%;有1个账号,使用视频形式信息,占总数的1%;有17个账号,使用过纯文本形式信息,占总数的18%;有8个账号使用过语音形式信息,占总数的8%。
3.3.3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呈现的优劣势分析
观察采集的数据分析后,总体感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政务服务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服务优先级高(会推送到通知栏,默认会有声音提示),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其次,微信公众平台也更加稳固。由于是它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之间的黏性更高一些,稳固的关系保证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再次,政务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精选,定位准确。政务微信的信息推送可以瞬时同步完成的,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异,这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加工和流失。但也发现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政务服务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平台难以逾越的困难和劣势。首先,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一大优势定位,也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就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但要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宽泛的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词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多关键词的优先级问题上微信也没有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再次,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要关注才能提供服务,这又从另一个侧面限制了政务服务的普及型。但不管怎么样,微信公众平台都为电子政务的纵深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潜力巨大。
4微信公众平台在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在电子政务的实探索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纵深发展,是各级政府在互联网络时代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体现。该文基于调查和研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提出一下建议。
4.1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地域性差异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在开通的地域性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状态。东南省份多,西北省份少,南方省份多,北方省份少。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跨越了众多的技术壁垒,难度不大,运转经费不多,效果明显,建议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应积极跟进,尽早的开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
4.2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服务形式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头像使用上呈现多样化,但卡通和人物类的非正式化(人物化)的账号更容易拉近政府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互动交流,提高民意的反馈。而建筑和标志类的正式化(官方化)头像则容易给用户以疏远感。建议使用非正式化头像作为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头像。其次,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是交互的平台。首次问候是拉近举例的低成本投入,交互内容上必须考虑充分,便民利民,让用户迅速获取需求信息。此外,还可以考虑多使用语音问候模式,这也是微信公众平台在众多通讯工具中最具魅力的一个优势。
4.3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服务语言及交流语言的建议
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交流,在交流中语言的使用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感受。首先,语言不宜太“专业”,作为一个与老百姓互动的信息平台不宜用术语和行话。其次,不能脱离市民百姓,要尽量通俗而又把信息准确,要让百姓看得懂。要知道百姓想什么,不会说百姓的话,自然所内容不能被受众者欢迎。最后,信息告知需规范准确,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来施政,其工作要接受百姓的监督与评判。
5结束语
微电子论文范文6
关键词:孔子;辩证法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思想。这主要散见于《论语》一书的各篇中,虽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化的理论形态,但不失为辩证思维的花朵。本着实事求是和“扬弃”的态度,探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的发展观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个大变动的时代。当时,奴隶制在新起的封建势力面前逐渐衰败,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迅速扩大。新生事物与旧有势力之间的斗争极其复杂,整个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从小就“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以下引语凡是出自《论语》的,只注篇名)。他认为,宇宙间诸种事物都处在不断运行和变化之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阳货》)在这里,孔子下了一个明确的论断:天并未说什么,可“四时”照样运行,“百物”照片生长。可见,孔子已经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自然界的“四时”之“行”和“百物”之“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有其内在规律性,不受“天”的干扰。因此,当他站在河边,面对流动的河水,不禁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时间的流逝也如河水流动一样,昼夜不停。
在孔子看来,不仅自然界的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人类自身也是如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发展着的过程。在他自述为学之路时说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从他“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并且“不逾矩”,说明人的认识、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勤学多积累,是可以加以改变的。那么,这就和他所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季氏》)相矛盾。如何理解呢?应该承认,孔子是肯定“生而知之”的人,但他同时也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因此,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提倡“学而时习之”(《学而》)、“学而不厌”(《述而》),认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并立志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孔子一生就十分勤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所以,我们对“生而知之”及“我非生而知之”的合理解释只能是:孔子承认“生而知之”并且视之为上等的,但他在实际活动中处处以“学知”为重,强调“学”和“习”。正是由于“学”的作用,才使他的知识、认识沿着从“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这样的轨道逐渐地增多、深化和发展。对于人类自身,孔子还提出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的命题,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天“习”的作用才发生显著的差别。显然,孔子认识到人性并非天生不变,而是可变的。
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孔子没有作过非常明确的论述,但这方面的思想痕迹却是客观存在的。他在回答子张关于“十世可知也?”的问题时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关于孔子的这段话,笔者认为,一方面,它确实反映了孔子在鼓吹改良主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孔子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变化发展思想。正因为孔子看到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了,所以他主张对前代之“礼”作一些“损益”。无论怎么说,孔子没有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凝固不变的,否则,他就无法提出“损益”的主张来。
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联系观
《论语》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意即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主观武断、绝对肯定、拘泥固执、唯我独是。如果我们抛弃其阶级属性,用的观点来衡量,孔子的这种态度和方法至今仍有其闪光之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既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不可单独、孤立地看待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而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主观武断和一麟半爪,这样,方能使问题处理得准确、恰当。可以说,孔子提出的“四毋”是一种朴素的联系观,它自发地遵循了辩证思维的路线。孔子在其一生的实践活动中自觉地坚持了“四毋”这种朴素联系观,这从他的许多言论中便可得知。如:“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这就是说,对待一个人,不能因为他某一句话说得好就提拔,也不能因为他是坏人就废弃他的好言论,而必须长期地从“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正反两方面加以考察,如此,对一个人的认识方为全面。又如:“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过则勿惮改。”(《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子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这里孔子说得很明白: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人是会犯错误的,犯了错误就不要“惮改”,对于那些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法语之言”)必须接受,以“改之为贵”;如果“过而不改”,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在孔子看来,那种“不善不能改”的人,是令人担忧的(“不善不能改,是君忧也”(《述而》))。可见,孔子对待犯错误的人,并不局限于他的过去(“既往不咎”)而着眼于其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这体现了孔子力避主观性、片面性的态度。
三、“叩其两端”、“执两用中”的矛盾观
孔子时代,整个社会在各种矛盾交织的局面中艰难地前进着。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对于这一切不可能熟视无睹。透过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领域中种种矛盾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孔子提出了以“叩其两端”、“执两用中”为核心的“中庸”思想,并把它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论语》载:“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致矣乎!民鲜久矣。’”(《雍也》)孔子明确地告诉人们“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并且缺失了很长时间。在孔子看来,“中庸”的道德境界就是“允执其中”(《尧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过犹不及”。(《先进》)如何达到“中庸”这种境界呢?孔子提出要“叩其两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同时还要“执两用中”:“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孔子的“中庸”思想,学术界看法殊异。笔者认为,它虽然是在道德层面上提出来的,并且留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痕迹,但透过这个道德外壳,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矛盾存在的思想、矛盾解决方法的思想。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孔子所说的“两端”也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叩其两端”、“执其两端”就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
孔子承认矛盾,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时,他也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所犯错误也不相同。他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人)矣。”(《里仁》)可以从某个人所犯错误来推知他是怎样的人。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孔子更注意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特殊情况进行施教。如同是“闻斯行诸?”的问题,他给予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他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对于冉有,他却说:“闻斯行之”。为何有别?因冉有退缩,“故进之”;而子路兼人,“故退之”。(《先进》)此类记载,《论语》中还有很多。诸如: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同是“问孝”,孔子的解释却不一样(《为政》);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同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并不雷同(《颜渊》)。这些都说明孔子对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了解得较多,因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矛盾意义的哲学范畴,如“故”与“新”、“质”与“文”、“言”与“行”、“学”与“思”等,并且初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故”与“新”是相矛盾又相互联系的,“温故而知新”(《为政》),“故”的积累可以“知新”。“学”与“思”也是相矛盾的,不可有所偏废。如果“学而不思”,就会迷惘;如果“思而不学”,就会变成空想(《为政》)。孔子自己也有过教训:“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对于“言”与“行”,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可见,孔子要求将“言”与“行”统一起来作辩证的考察。
孔子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其辩证法思想只能是唯心辩证法。在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下,孔子虽然看到事物的变化发展,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明确地认识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源泉;他虽然承认矛盾,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中庸”方法,但过分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忽视了矛盾的斗争性,未能认识到缺乏矛盾双方的斗争就不会有事物的真正突破和实质性飞跃。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还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完备的科学基础。所以,我们研究孔子的辩证法思想只能依据现存史料加以恰如其分的分析、概括和评价,既不能故意拔高,也不能人为压低。
参考文献
【1】谷峰,黄玉臻,《孔子辩证思想探析》,河北学刊,1996(3)
【2】姜金锡,《孔子辩证法思想浅析》,贵州社会科学,2001(3)
【3】杨然,《浅析孔子辩证思维的特征》,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