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桥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桥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助人的精神。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词句。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好品质。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意思。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第2自然段,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雷锋生平,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二)读题,解题,请一位同学读题。
板书:14过桥
1.谁能说说“过桥”是什么意思?(从桥的这边走到那边)
2.这篇课文课题是“过桥”,我们看看课文围绕“过桥”这一词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读成句。(学生练习2~3遍)
1.这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讲的是雷锋背小同学过桥的事)
3.拿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要又放起边过
(四)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句。
1.读第1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1)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2)这句话讲的是谁?(雷锋)
(3)讲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4)他小时候怎么样?(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要走过一座小桥)板书:小桥
(5)看图,读课文,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小桥。(用木头架的很窄的小桥,没有桥栏)
(五)读第2自然段课文,理解思考题。教师出示小黑板:
1.读题,指名读题。
2.理解题意:①题目问在什么天气?(下雨天)②问雷锋做什么?(问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③我们读课文重点要思考什么?(雷锋怎样做的)
学生带着问题读2遍课文。
(六)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懂得词句意思。
1.这段课文一共有几句话?(5句)
2.读第1句话。(指名读)
(1)这一天天气情况怎样?(下大雨)大雨是什么样的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板书:下大雨
(2)这句话里讲的都有谁?(雷锋和小同学)小同学是一人,还是两人?(没有明确表明,但人数较多)
(3)雷锋和小同学做什么?(一起上学去)“一起”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他们在一块儿走向学校)
3.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什么天气,谁和谁一起干什么。谁能读一读?(请2~3名同学读)
4.读第2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事?(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他们指的是谁?(雷锋和小同学)
(1)他们为什么要“走”到桥边?课文在什么地方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因为他们上学要过小桥)
(2)他们来到桥边看见了什么?(看见了河水漫过了小桥)板书:水漫过桥面
(3)河水为什么会漫过小桥?(因为下大雨)“漫过”是什么意思?(指河水没过桥面,也就是说小桥的桥面在河水下面)
(4)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有什么困难?(小桥很窄,又没有扶栏,河水还在流过桥面,小同学要走过小桥既不好走,又有危险)
(5)雷锋要走过小桥有困难吗?(雷锋要在水流中踩稳桥面,很费力气地走)
师述: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雷锋是怎样做的?
5.读第3句话,自读2遍,想想雷锋是怎样说的?
(1)他们走到桥边,看见河水漫过了小桥,雷锋是怎样说的?(来,我背你们过桥)
(2)“来”在这里表示什么?(招呼小同学过来)教师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雷锋的态度。(“来”不仅是招呼小同学过来,还表明了雷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
(3)“你们”指谁说的?(几个和雷锋一起上学的小同学)板书:来背
(4)雷锋为什么在自己走过小桥也很吃力的情况下要背小同学过去呢?(因为他看到河水漫过桥面,小同学过桥不仅困难,也容易发生危险,所以要背小同学过桥)
6.读第4句话,想想雷锋是怎样做的。
(1)读第5句话,回答雷锋是怎样做的?(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
(2)“一个一个”和“一个”意思有什么不同?(“一个”只是一个,“一个一个”数量较多,几个的意思)板书:一个一个
(3)“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背过去”有什么不同?(“一个一个地背过去”是背过去一个,又背第二个,第……的意思;“背过去”没说几个,只是讲背过桥去)
(4)在河水漫过桥面的情况下,雷锋自己过桥也很不容易,他背上又背着小同学,更增加了困难,想象一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5)谁能把雷锋背小同学过桥时困难情景这句话读出来。(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了)
7.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自读,指名读)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时间?(放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
(2)上学的时候雷锋和小同学怎么会一起上学去呢?(在路上碰到一起的)放学的时候呢?(雷锋把小同学找到一起的)
(3)认真读一读第4句话和第5句话中有哪几个词语不同?
板书:(一个一个)背过去
又背过来
(4)①“又”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还的意思,这里指放学的时候,雷锋再一次背小同学过桥)
②“背过去”和“背过来”有什么不同?(“背过去”是从家住的这边背到学校的那边;“背过来”,是从学校那边背到家住的这边)
8.读读第4~6句话,说说雷锋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1)从雷锋克服困难背小同学过桥这件事,你能看出雷锋是什么样的人?(雷锋是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2)你要怎样向雷锋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学会6个生字:过要起边放又
(三)认识3个新偏旁:“”,西字头;“走”,走字旁;“攵”,反文旁。
(四)正确书写6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
(二)学会6个生字。
1.过,gu^,拼读音节,读词语:过来。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提示:想想“过”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先写什么部件,后写什么部件。(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先写里边:一笔横“一”,二笔竖钩“”,三笔点“寸”,再写走之旁“过”,一共6笔。过去的过)
走之旁几笔,怎么写?(3笔,一笔点“丶”,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辶”)
(2)口头组词语。
过来来过过去过往走过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里边的“寸”一笔横,过竖中线,在横中线上面。二笔竖钩,占右半格离竖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三笔点,点在中心点上。外边的走之旁和“送”占同样的位置,写法相同。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走之旁,同学仿写字头。
2.要,y4o,拼读音节。
(1)认识新偏旁“”,西字头。
板书:—西,让学生区分“西”字作偏旁时笔画有什么变化?(“西”作偏旁,第4笔撇,“”第5笔竖弯“”,都改成竖“丨”)
(2)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要,y4o,上下结构,西字头,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西字头,下面“女”字,一共9笔)
(3)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件位置:上窄下宽。部件位置:西字在上半格正中间,第一笔离边线三分之一。第6笔横,斜压横中线。下面“女”字,占下半格三分之二,第二笔撇点(),从中心点起笔,点到右中格中心点的斜右下方。第三笔斜撇在竖中线与第二笔交叉。
②指导书写,重点是下面的“女”,学生仿写字头。
3.起,q!,拼读音节,读词语:一起。
(1)认识新偏旁“走”,走字旁。看看“起”字,“走”字作偏旁笔画有什么变化?(把最后一笔捺写长。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走,z%u,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自己的“己”字加个走字旁,组合成起。一共10笔。一起的“起”)
(3)口头组词语。
一起起来起床起始起立
(4)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己”占右半格中间,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走”占左半格三分之二,三个横都到竖中线收笔。“捺”过竖中线在右下格下面三分之一处。
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走”的占位。学生仿写字头。
4.边,bi1n,拼读音节,读词语:桥边。
(1)识记字形,自学,自说,互说互检。
(2)口头组词语:
桥边一边旁边两边
(3)指导书写。自学,看田字格字帖自己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5.放,f4ng,拼读音节,读词语:放学。
(二)认识新偏旁“攵”,反文旁,笔顺是:攵,一共4笔。
(2)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
(3)口头组词语。
放学开放放手解放发放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左右相等。右边“方”字,占左半格右半边,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中间,不靠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压横中线起笔,写斜横到竖中线收笔。第四笔横折钩,写斜横折斜钩,折在中心点。右边反文旁,第一笔稍高于点起笔,在中心点收笔;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儿;第三笔撇,从横的中间起笔,过竖中线与“方”的钩对齐收笔。第四笔捺,从中心点起笔,过右下格中心点收笔。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6.又,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记互检。
(2)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第一笔横撇“”与二笔捺在中心点交叉,下面两笔对称。
②自己看田字格字帖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出示小黑板练习书后第二题:
(1)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
(2)(上)(学)的时候,雷锋把(小)(同)(学)背(过)(去)。
(3)(放)(学)的时候,雷锋又把(小)(同)(学)背(过)(来)。
1.读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一读填好的句子,体会填上的词语的意思。
(1)河水漫过小桥的“过”字和背过来的“过”字意思有什么不同?(漫过的“过”是超过的意思,背过来的“过”是通过的意思)
(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学”“放学”)这表示两个什么时间?(早上,下午)
(3)找出表示相同动作不同方向的词。(过来、过去)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
(1)从字形上比一比。放(方—)要(西—)起(己—)(2)从字义上比一比,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词语。
桥教案范文2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最近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系统总结案例教学基本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过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桥梁施工课程;应用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中,并把典型工程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3]。由于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具有知识点繁杂、相互关联较弱等特点[4]。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还原典型工程施工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概念、施工流程等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授课效果[5-6]。本文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讨论案例设计、案例教学实践及案例库构成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1案例的基本要求及构成
1.1教学案例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案例的合理选择及科学组织是重要基础。授课前,教师应对拟采用的案例素材进行细致筛选、加工整理,使其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的选择及处理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每一位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在课堂谈笑风生,工程实例可以信手拈来。但讲授前如不加甄别,个别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例子很可能误导学生,并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所选择的工程案例应与教学知识点相呼应,并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二,案例应具有生动性和现实性。所选择的案例能否展现真实施工场景,是决定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真实、生动的施工案例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概念变成鲜活的画面,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是生动、真实的案例,越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其三,案例应具有问题性,并能引发反思。施工案例可以是一个施工场景,或者是一种设备、一种工艺过程,但都应具有问题性。在案例的逐渐展开过程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有其他办法?在逐步的探索、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1.2案例类型及基本结构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案例根据所关联的课程知识模块,可以划分为知识点案例、知识单元案例。知识点案例主要围绕教材的某一知识点或基本概念,通过工程案例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悬臂挂篮结构知识点,采用一般教学方法时往往罗列挂篮的基本形式、性能指标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以作者参加的某在建项目为背景,介绍施工企业在施工设备专项评审时所提出的方案,以及评审专家所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现实场景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发现关键问题的所在。此类案例一般内容简明,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时间为10~20分钟。知识单元案例服务于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知识单元,比如拱桥的满布支架施工工艺等。此类案例由于包含知识点较多,一般授课时间为1~2学时。目前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期,各类型工程案例的素材资源非常丰富。收集素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工程经验整理;教研室教师的相互交流;互联网多媒体。为使教学案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应对案例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案。不同工程教学案例均要包含相对完整事件要素,包括案例目的(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及所需达到的教学目的等)、案例背景(时间、地点工程概况等)、案例主题内容(事件过程描述)、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程知识点回溯(针对所提出问题,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细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讨论多种解决办法)、总结与反思(以案例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经验教训进行反思)。
2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
2.1案例教学顺序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前置案例或者后置案例。前置案例是指在讲解知识点前,首先介绍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展现,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认识,并在案例的逐渐推进中,抓住问题主线,预先思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在随后的知识单元讲解中,更有助于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梁桥就地浇筑法施工支架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目前工程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工程事故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近期国内出现桥梁支架事故的典型案例,通过图片展示事故现场,并介绍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思考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后再给出支架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等教学内容。案例中所展示的惨烈的施工事故画面,使同学深刻理解未来肩负的安全责任重大,更能深刻理解枯燥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后置案例是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一般讲授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介绍相关的工程案例。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生更容易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进而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这种案例设置非常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例如连续刚构桥合龙段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涉及到温度应力、超静定结构分析等相关内容。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先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给出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龙段与一般悬臂段有什么不同;环境温度对和龙段施工有什么影响,怎么解决;和龙段施工有什么特殊要求等。以上问题均与前面所讲授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对现实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回顾相关力学知识。通过知识点学习、问题思考、知识点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2.2案例教学展示方法
与一般教学方法相类似,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传统教师讲述+黑板板书、ppt图片展示或动画短片等形式展现。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实现施工场景还原,因此ppt及短片在真实性、生动性及传输的信息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响、动画等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授课效率。在桥梁施工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精选施工现场图片,用以展示施工流程、工艺方法等。所有图片都是在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拍摄。实际教学中采用后置案例法,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然后引入施工案例-某高速公路项目部梁体预制及装配。案例中着重介绍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连体开裂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施工问题产生原因。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对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流程要求进行总结。
3结语
在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1)桥梁施工案例虽资源丰富,但良莠不齐,需要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应考虑与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进行协调统一,并建立课程案例库;2)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求授课教师在熟练掌握一般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施工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而且也容易被学生接受;3)虽然ppt、施工动画等手段具有真实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实际采用时应对教学节奏、信息量及时间长短等方面加以控制。个别施工动画制作精良,场面宏大,但学生观后就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对于桥梁施工课程而言,再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如学生的现场实践;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两次施工现场参观实习,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课堂与同学进行经验交流。
作者:黄海东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3):68-71.
[3]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4]黄海东,巫祖烈.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3):67-70.
桥教案范文3
2月中旬,巴拿马的传统华侨社团“古冈州会馆”的华侨们正在张罗一年一度的“敬老爱幼春节联欢晚会”。不过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两岸驻巴拿马代表――大陆驻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鲍鄂生和台湾驻巴拿马“大使”柯森耀――同时被邀请出席联欢晚会,让这场小型联欢会引来外界的高度关注。
这是60年来,巴拿马侨社史上第一次有台海两岸驻巴最高层官员一起出席的晚宴。一直以来,在公开场合接触互动是两岸“外交”人员的禁忌。有分析据此称,两岸官方互动的放开已开始延及海外,这将是继政府开放政务官和县市长赴大陆从事公务活动、大陆官员密集访台之后,两岸官方往来另一重大突破。
高度敏感的两岸“外交官”互动,也让马政府上台以后一直提倡的“两岸外交休兵”议题再次被提上台面。有关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是两岸之间的一大难题,在两岸关系趋近缓和的大背景下,如何共同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将考验两岸当局。
台松绑“驻外人员”与大陆互动
据悉当天,在巴拿马传统华侨社团举办的活动中,鲍鄂生与柯森耀在晚宴中的互动并不多但一举一动都引起在场人士的注意。
柯森耀被安排坐在约有40人座的大长方形主桌――古冈州会馆主席黎焕欣座位对面的主宾席上,鲍鄂生则坐在黎焕欣旁边。二人“遥遥相对”,即便都站起来伸手亦无法握到。现场也未摆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旗帜。
黎焕欣在晚宴开始前致词时,特别以“两岸领导”来称呼鲍鄂生与柯森耀,避开敏感的官式职称,并推崇二人能放下身段、为开创新的和谐局面“深明大义”之精神。
鲍鄂生与柯森耀都未获邀在晚宴中发表谈话,但都应邀与主办单位及各侨团代表一起,在主席台上同时举杯向在场的侨胞拜年。拜年时,二人隔着黎焕欣轻轻地碰杯致意:在入摩时二人一度隔桌做出欲握手却无法真正握到手的动作;宴会结束离席时,二人又“不期而遇”在主桌旁很快地握手道别。
这些简单动作都引起华文媒体记者及侨胞们的高度关注,并认为具有历史性意义。
“如果柯森耀要杯葛鲍鄂生与会绝对可以办得到,但柯森耀并没有那么做。”台湾官方称。
早前,台湾“外交部长”欧鸿炼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两岸外交官平常的社交接触,将会朝开放的方向发展。除了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官舍之外,其他一般性社交场合上,双方如果见面、餐叙等都改采“不回避”为原则。
而日前,台湾“外交部”已修改《驻外人员海外面对中国大陆人员应对原则》,在务实、弹性的基础上,放宽驻外人员与大陆外交官的互动限制台方“外交”人员不但可在公开场合与大陆外交官互动,驻外馆长甚至可以接受大陆媒体的采访。
台媒进一步披露,最近台湾派驻亚西中东地区的某个“非邦交国”的代表,突然接到中国大陆派驻该国的大使邀请,约他到中国大使馆做客吃饭,台湾代表吓得赶快汇报。台媒认为,这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主动邀约,推动了台湾“外交部”松绑决策的出台。
从“互当空气”到“点头致意”
两岸的驻外人员互动史从来都是两岸关系的“晴雨表”、从早期的“有我没他”、互相采取抗议不出席,互相回避的做法,到允许私下场合接触,再到公开场合不回避,其闻每一细小步伐都引发外界关注
资深外交家,中国驻也门前大使时延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交领域实在是太敏感,过去我们的外交官在海外在官方场合不会与台湾方面所谓‘外交官’有接触。我们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是唯一的合法代表,不可能去承认对方(驻外机构)的合法性,台湾方面的规定据说也很严格。”
台湾前“驻美大使”程建人也有亲身经历。台湾“外交官”遇上大陆外交官时,一度被规定必须要唱歌曲。程建人把这种准则戏称为“互把对方当空气”。程建人说,以前参加“外交团”的活动时,曾有球赛在第二场碰到社会主义国家了岛内政府说不行,“共产国家”不能接触,球赛也不能参加。如果对方是大陆,就更需要回避了。
2002年曾发生一个经典案例:凤凰卫视台湾籍女主播刘海若在英国火车出轨意外中受伤,即触发两岸一番角力。据报道,刘海若受伤后,凤凰卫视立即向中国驻英大使馆反映。在时任总理的和夫人的关怀下外交部决定派出北京外科专家专赴伦敦会诊并得到英国驻华大使馆全力配合,提供签证方便。
但中国驻英大使馆孙姓参赞先后两次到医院欲探望刘时,都被拒诸病房外。原来,台湾驻英代表处人员已于第一时间赶赴医院,以“官方”身份处理善后事宜,并嘱托院方,除刘的家人外,任何其他人等一律谢绝探访。
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政务官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岸地方官员互访早已不是新闻。但两岸官员能隔着一条海峡握手谈判甚至把酒言欢时,两岸“外交官”仍融冰待时。
程建人指出,他在驻外的最后几年,也曾碰到大陆的外交大使,有时双方会稍微点个头致意,“(松绑外交官互动)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但今天这样做是正确的”
当了一辈子“外交官”,程建人赞许大陆方面主动“宴请”,并对台湾方面的“新规定”乐见其成“虽然说两岸外交官不可能直接从敌人变朋友但以后最起码见到面可以在公开场合互动,聊聊天,也算是‘外交休兵’的另类落实了。”
“外交休兵”仍待观察
对于“外交休兵”的“另类落实”,绿营方面并不买账,不少绿委公开质疑该政策,他们指称“‘外交部’不要搞错经营外交的对象,马政府的‘外交’休兵,不要弄到丧失‘国格’,又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下场。”
与蓝营的乐观和绿营的消极相比,不少学者和专家对此持观望态度时延春表示,大陆方面还未作出回应,台湾方面这个新的举措仍待观察,要谨慎对待,好好研究,
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认为,为让外交休兵“有持久意义,得让两岸”外交’人员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让他们成为一个团队“虽然彼此有所分工,但却能和衷共济,如此就不再可能是回到‘汉贼不两立’的历史模式,也不会是继续当前短兵相接的挖角模式,当然更不至于是彼此形同陌路的平行模式。”
石之瑜还撰文探讨可行的方案,包括成立各国的两岸“外交”人员协调委员会与联谊会,由“邦交”所在一方主持:推动两岸“外交”训练机构交流,尤其遣送台湾“外交”人员在大陆培训等
桥教案范文4
一、创设“亲子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加强交通安全意识
创设适宜的“亲子游戏”情境,有助于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内化交通安全知识、训练思维、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1.创设因地制宜的“亲子游戏”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幼儿园来说,创设交通安全“亲子游戏”情境,有利于家长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如:将刷接送卡的地方装饰成巴士的刷卡机,这样家长每天接送幼儿来离园时,都牵着孩子的小手,按照秩序排队,不与人争挤,不将手伸出“车”外,从而掌握乘车的安全法则。
2.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亲子游戏”情境
交通安全和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亲子游戏”情境,能进一步帮助幼儿将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避免交通惨剧的发生。如:开设“车后不玩耍”的情境,请家长把车开进幼儿园操场,在车后摆放模拟娃娃和游戏玩具,并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透过后视镜观察车后的物体。在观察中,家长和幼儿都发现:车后的物体,在后视镜中就是“盲区”,当司机倒车时,会将物体撞倒,遭车轮碾压。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再现,让家长和幼儿都直观地感受到了车后玩耍的安全隐患,加强了“车后不玩耍”的安全意识。
3.创设多媒体感官的“亲子游戏”情境
随着国家对安全教育的愈加重视,各种声画并茂、直观有趣的交通安全视频、网络交互平台……较好地丰富了“亲子游戏”情境。如:“交通标志连连看”“交通标志转转龙”“交通小指挥”等虚拟游戏情境,从文字、图片、动画、声效等方面对参与者进行感官刺激,有效激发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参与性,也让幼儿在直观操作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二、利用“亲子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交通安全防护方法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状况对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家长以玩伴的身份和幼儿共同游戏时,有利于交通安全防护方法的有效学习。
1.寓教于乐的儿歌游戏
交通安全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深受家长和幼儿的喜欢。如:在“交通安全拍手歌”中,家长和幼儿边念儿歌,边玩击花掌的游戏,在寓教于乐中,自然地习得了交通安全防护方法。
2.妙趣横生的棋类游戏
把交通安全防护方法融于棋类游戏中,不但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的直观思维特点,还有助于亲子的沟通和交流。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自制一张“交通安全防护棋”,在有趣的下棋规则制定中,帮助幼儿进行交通安全对错行为的判断,通过棋类对弈,积累交通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我防护方法。
3.别开生面的闯关游戏
交通安全闯关游戏是以闯关获胜为目的的游戏通称,参与的亲子家庭需要熟练掌握交通安全防护方法,才能闯关成功。如:针对大班幼儿的“亲子交通安全大闯关”有如下环节:第一关“我会识别交通标志”,第二关“我会安全文明行走”,第三关“我会乘坐交通工具”,第四关“我会处理交通意外”。在亲子家庭的团队回答中,把枯燥乏味的巩固交通安全知识,变成别开生面的闯关游戏,让交通安全防范方法的学习变得其乐无穷。
三、增加“亲子趣味互动”,帮助幼儿远离交通危险
1.亲子共同绘制“交通安全地图”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为此,家长和孩子一同把幼儿园、小区、公园等经常活动的路线图绘制出来,然后把十字路口、危险地段、交通安全标识……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下来,再运用“交通安全地图”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周边的交通安全状况,从而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远离交通危险。
2.亲子共同阅读“交通安全故事”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交通安全教育类的绘本,通过共读,亲子间一起学习;通过共读,增加亲子沟通;通过共读,帮助幼儿远离交通危险。如《变形警车珀利》《匹诺曹独自出行》《童行中国梦》等绘本,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幼儿认识交通标志、学习法律法规以及危机自救的方法等,让孩子牢记出行安全,远离交通危险。
桥教案范文5
(一)国内案例、区域案例、地方案例的相互结合
中国国内不同地域商业环境也有显著差异,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同。选取有代表性的全国案例,可以使学生体察未来的商业发展方向;选取区域案例,则有助于理解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商业环境;而地方案例的选取,则着眼于对地方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充认识到地方产业政策与地方发展机会与威胁。
(二)传统行业与新型行业相互补充
中国国内商业环境下处于大变局的前夜,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和以机器人、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等新技能、新能源商业模式的崛起,必将对传统商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具有某种颠覆性。因此,教师需要甄选新型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以此引导学生洞察未来,同时,基于国内发展水平的千差万别,传统行业与新型行业将会形成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取代的局面,也需要以传统行业案例作为补充。
二、案例教学技巧
(一)商业模拟,情景再现
课堂案例教学首先需要进行案例陈述,主要技巧在于:商业模拟,情景重现。教师需要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案例主题创设真实的情景,此时,教师如导演,他讲述剧本(企业的故事、商业环境、企业决策、企业家的所思所想)。学生如演员,他们对号入位,换位思考,为企业的胜笔而喝彩,为企业的败笔而惋惜。学生深入其境,精神高度集中,深度思考,才会可能产生真知灼见。
(二)预设问题,引导剧情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传统所扮演的知识占有者和威权者的角色,而是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案例过程中嵌入问题,但不直接回答问题,他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推理、分析,将教学理论在案例问题中变得生动起来,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如同是对学生自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锻造。比如,在讲解云南抓药牙膏的案例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白药牙膏为什么成功?它的定位是什么?它采取的价格策略是什么?它的产品传播?云南白药的品牌延伸为什么在牙膏方面能够成功?
(三)教学中的探究与批判
桥教案范文6
案例描述:
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展示青春风采,我校举办了大型的歌咏比赛,各班参赛歌曲为两首,必唱歌曲为:《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还有一首自选歌曲《爱我中华》。
正当我激情满怀地教唱歌曲,同学们在认真学唱时,忽然听到教室里出现了“咚、咚咚、咚”拍桌子的声音,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拍桌子声音就知道是李琛同学“制造”的。这位同学是班里的“难题”,他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由于家长的溺爱,在校的课堂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表现很不好,缺乏学习的责任。上课时自控力差,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令各科老师很
头疼。
当时,我想了许多关于如何处理这种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制止他这种行为继续让他“敲桌子”,那么整个教学效率就会降低。我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到底有没有闪光点?“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应该“鼓励创造”,我何不借机来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李琛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袭击’吓了一跳,这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很有创造力,否则,同学们怎么会被你逗笑了呢。你能再为同学们‘拍’一遍吗?”他很羞涩得站了起来,又拍了一遍,而且拍的节奏完全正确,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庆幸自己的做法,我笑着对大家说:“你们能为这首歌曲配上更有创造力、更有感染力、更有激情的节奏吗?”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有的“敲”文具盒,有的“敲”水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李琛同学也更加有了兴致,积极参与到了表演的行列中。接下来,在第二节的教学中,同学们变戏法似的拿来了许多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响板、三角铁……有一些爱跳的同学舞动起了红绸子,有一些喜欢流行乐的同学为歌曲加上了“RAP”……结果可谓丰富多彩,有情绪比较欢快的、有情绪比较抒情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多彩的个性和丰富的创造力。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最终本次歌咏比赛151班以绝对的优势荣获了全校第一。
本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在成功之余,我思考了很多。
案例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人的创造性、创新思维潜能得到开发。作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创新、善于发掘、善于鼓励、学会欣赏。
1.营造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改变以前传统的观念,创设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沟通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该事例中,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平等合作。真心地接纳和信任学生,鼓励和帮助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提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教师是表演者、主持人、评判者,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者,教师如何教学生就怎么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音乐是体验的艺术,没有参与和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在该事例中,教师尊重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参与,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从感情的愉悦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
3.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创造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感情,交流思想。
例如:运用易拉罐、瓶盖、筷子、竹筒、水杯等自制打击乐器参与教学。还有,以律动、歌舞、集体舞等形式即兴表演动作、创编音乐故事和游戏、创编歌词、创编节奏、创编旋律等形式参与教学。本案例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大胆参与创造,表现了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尝试,在音乐课程改革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以前单一传授音乐知识、音乐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快乐地学习、健康地发展。虽然课堂有时会出现“乱”的局面。但是,总体来说,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本身就是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