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农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1
1.1绿色食品的问题
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没有一定的安全和质量上的保证,在生产绿色食品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虽然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由于对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都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中滥用绿色食品的标志,假冒绿色食品,不仅对人们的身体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不利于本企业经济的发展,还对农村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主导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中,绿色食品数量较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规模比较小、产品较为单一,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1.2生产绿色食品成本过高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想生产绿色食品,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不使用农业化肥,对土壤、气温等各种要求比较严格。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要进行单独包装,还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但是还要申报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在申报过程中,需要花费过多的费用,就会造成了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
2绿色食品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要想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2.1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食品产业就是在无污染的区域内,利用一定的自然资源,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对农村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如今社会发展中,绿色食品产业是一种有着非常大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现当代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是趋势。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还能由传统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能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所以,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肯定是安全无公害的,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技术。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由于对生产技术有着一定的要求,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对生态环境和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2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
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力度,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绿色食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能够使得绿色食品的质量达到标准。只有绿色食品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促进绿色食品产业,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3加强政府的调控
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通过一定手段来加强环保管理,能够把环保责任制与经济相结合,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绿色基地,能够保证绿色食品产业良好地发展。还要加强环保意识,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消费。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的优点,还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一定的宣传,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4提高市场营销力度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要越来越高,大多数的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渠道进入市场。需要拓宽市场,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市场,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食品流动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绿色食品的流通率,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质量等,同时还要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进入市场。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构建绿色食品网络营销平台,能够极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结语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业问题的实质;现代农业的含义;北洸乡规划;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土地集中
1前言
1.1北洸乡南部的概况
当前正值初夏,走进北洸乡中南部,尤其是南环路以南的井神、三台、北张、南张、白城等村,果树林立,满眼都是绿色,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一家污染企业,被誉为天然氧吧,是度假、休闲、旅游、疗养、娱乐、果园参观调查研究的理想之地。桃、梨、红枣、苹果、山楂、核桃等水果干果应有尽有,并以村为单位,集中分布,形成各自的特色。比如:井神的仙桃、白城的苹果、三台的酥梨、北张南张的红枣等,均在太谷县非常有名。而且品质优良,口感面貌俱佳。可以说这几个村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导向的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的条件与基础。
1.2北洸乡南部存在的问题
然而现在这几个村现状如何呢?随着农业尤其是传统农业经济效益的急剧下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上述五村,果树疏于管理,病虫害严重发生并呈现失控态势,农业产出锐减,总体经济实力迅速下降,外出打工人员增多。集体财产卖完或流失掉,农业税免除,村委会入不敷出,外债剧增,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加大,村委会普遍失去对村民的组织力、控制力和号召力。村庄管理无序,卫生环境恶化。村庄整体的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这五个村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到底问题的实质出在哪儿呢?在全县有没有普遍性呢?面对问题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如何做呢?未来的农村经济基础即农业应当如何发展呢?怎样找准有效的切入点呢?切入点又在哪儿呢?下面就结合实地问题调查研究和北洸乡的发展规划就以上问题做简要分析,重点就旅游导向的绿色现代高效农药谈谈核心问题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2、农业问题与实质
2.1农业中的问题
不论走到哪儿的农村,老百姓都会反映甚至抱怨:“现在种地越来越不行了”。其实这是传统农业效益急剧下降的“通俗说法”,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并占据社会主要位置,传统农业因其弱质性而下滑甚至衰退是必然的历史现象(但要注意下滑和衰退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由此便引发了很多问题:
2.2农业问题的实质分析
2.2.1问题的农村形势总体分析
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下滑,工商业和服务业收入多于农业收入,导致“种地明显不如打工”,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是由工商业决定的,必然导致没有工商企业的传统农村的总体经济实力相对下滑。
2.2.2农业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
农业效益相对下降,种地明显不如打工导致大批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被迫或主动外出打工,农业疏于管理,特别是病虫害本来是个细心活,原来借助于细心管理而能有效防治的病虫害现在因不能耐心防治而重新大规模爆发,加上环境异常和气候变暖引起的新的病虫害集中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效益的下滑。
2.2.3农业问题的乡村治理变化
当农业相对效益下降到一定程度,传统农业效益跌到极致,工商业成为税收的主要税种,农业税必然要被取消。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讲农业税应当要被取消,但这却使农业村庄丧失全部“税源”,沦为完全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行政管理单位”,并且这个单位处于行政管理的最底层,转移支付不可能全部支付到位。中间克扣盘剥挪用难以避免,但村庄的开支消费价格是由全社会决定的,说的通俗点就是“给不了100万的钱,却要修100万的路”、于是外债内债必然产生。有债务的地方必然产生严重的矛盾,尤其是内债势必增大干部群众之间的矛盾。
2.2.3农业问题的政策基础
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传统农业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但从那时伴随着集体经济的逐步瓦解,集体或村委会逐渐失去对村民的号召力、控制力与组织力,传统农业效益的下滑使原来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和治理的机制逐渐瓦解。
单干的片面坚持,集体的瓦解,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扩张,使农村集体公共团结价值和精神崩溃,使现在的农民很难用合作互助的形式去共同发展。
2.2.4农业问题的实质概括
问题的实质在于,当全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时。我们的农业怎样达到经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若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平均水平,就是现代高效农业,也就意味着有了现代乡村的经济基础,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治理结构和能力,就不会产生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若我们的农业达不到经济各行业总体上的平均水平,就会被逼迫或被强制走向现代农业,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病虫害增多、干群关系紧张、农民一盘散沙,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变差升至不可控,集体号召力组织力控制力空化,而这些问题阻止了人们有效快速走向现代农业的步伐,甚至使内向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可能和能力丧失,又将加剧农业效益的下降。
总之,包含上述五村在内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的本源在于传统农业效益加剧衰退,经济基础逐步瓦解,引起众多经济社会问题的出现,并且反过来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
3、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3.1现代农业的概念
一般认为,今天意义的现代农业始于二战后(将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至二战前这段时期的世界农业发展称为近代农业,此前的统称为传统农业或者古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3.2现代农业的特征
结合实际概括一下:现代农业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3.2.1高效化,
高效化,包括农产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和传统农业相比,产量有大幅度增加,品质(包括外观色泽形状个头,内在口感营养价值)明显改善,特别是经济效益要像上文所说的那样,达到经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若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平均水平,就是现代高效农业。
3.2.2技术化,
技术化,不论机械技术,还是生物技术,都应得到普遍而又因地而异的应用,成为稳产高产,实现高效化的根本力量。
3.2.3新型农民化
新型农民化,指从业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技术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要塑造新型农民,能操作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包括育种和生物技术。
3.2.4生产组织化
生产组织化,指合作社普遍建立并走向联合,成为农民经济生产共同体,互帮互助,共同参与培训学习,高效标准管理生产活动。要求合作社:内部民主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加入,自愿退出”的原则组合自成立合作社,农资产品统购统销,关心社区共同发展与社会文化事业,重视教育培训,
3.2.5规模化或立体化
生产宜规模化则规模化,机械化则机械化,宜立体化则立体化,生物化则生物化。人少地多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凭借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靠集中连片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赚取接近或超过经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人多地少的国家或可以根据自己资源劣势在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上发展立体生物农业,靠提高单位耕地产量赚取或超过经济各行业平均利润的利润。
3.2.6产业化
未来的农业及现代化的农业不能因农业而农业,而要延长农业的生产链,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总之要有相关的非农产业的产业引导带动。
3.2.7标准化
管理统一标准化,即在合作社的组织下按照市场和技术的要求科学统一标准管理,以确保产出高产标准优质安全的产品。
3.2.8绿色生态化
克服传统集约型农业的弊端,即减少直至不使用农药,转向靠生物措施保产增产,减少化学药剂肥料的使用,达到既高产高效,又安全无公害,还能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目的。
4、北洸乡五村的选择及规划建议
4.1北洸乡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原因与要求
4.1.1北洸乡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结合北洸乡的实际和现代农业的共同基本特征,应确定生态旅游导向的标准化、合作化、高效化、立体化的适度规模的绿色农业(具体到上述五村就是林果业)。
4.1.2北洸乡农业发展以旅游导向的原因
应当是旅游导向的现代农业,理由包括:(1)、北洸乡没有发展工商业的条件,国家已紧缩土地政策,严守是十八亩耕地的红线,不会轻易批准工商企业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工商企业用地。环保环保力度,严格查封污染企业。在这样“一不准占地,二不准冒烟”的条件下,再加上招商引资不好引进,靠工商企业带动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不现实。(2)北洸乡有发展旅游的条件,没有污染企业,这儿天是蓝的,地是绿的,享有天然氧吧的美称;苹果、梨、杏、梨、枣、桃等应有尽有,田园风光优美,果品香甜可口,适宜发展包括采摘、观光度假在内的大生态旅游产业,并以此带动引导林果产业的发展。而且人文景观又非常众多,比如三多堂、圣果观等。如果发展工商业,包括林果加工产业,必然破坏这儿难得的自然美景,不见得核算。总之发展生态旅游,既符合现实政策要求,又符合长远持续发展的要求,还能和北洸乡南部林果产业五村的产业特点相衔接。
4.1.3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标准化要求
标准化是为了克服产品品质杂乱差和生产管理上的混乱等问题,走向标准化定位,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销售。
4.1.4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合作化要求
合作化指农民生产普遍建立或组织合作社,克服一盘散沙的状态,全面有效整合农村自然经济社会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在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下统一严格管理,标准化生产,建立合作社内部完备的产供销的分工体系,并走向专业化。
4.1.5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高效化要求
高效化是根本目标,改变目前低效甚至衰败的境况,实现数量、品质和最终经济效益的飞跃,产量在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支撑下大幅提升,不断再上新台阶;品质(包括外观色泽个头形状,内在口感营养价值)明显改善,不断满足变化的市场的需求,适应人们的营养消费要求。
4.1.6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立体化要求
立体化或适度规模是在考虑到现实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走有中国特色或有太谷特色的规模农业。人多地少的矛盾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农场化农业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能走适度规模农业或立体农业,往空中发展,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单位收益率。
4.1.7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绿色化要求
绿色是我们走向未来,在未来农业格局中占据优势的必然要求,更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对食品选择注重安全的必然选择。
4.2北洸乡农业发展的注意事项
但请注意,以旅游为产业导向并不意味着离开旅游就不能搞现代农业,针对农业本身,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仍然有巨大潜力可供挖掘。我们应当将旅游和农业结合起来,综合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基础,据主导作用,旅游业引导,引导规范现代农业的发展。
4.3北洸乡农业发展上的具体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建议县委县政府和北洸乡党委政府,确定北洸乡井神、三台、白城、南张、北张为生态旅游引导的现代农业尤其是现代高效林果产业大协作区,具体确定井神为现代高效绿色仙桃基地和桃园旅游区,三台为现代高效绿色酥梨基地和山村文化风俗自然景观旅游区,白城为现代绿色高效苹果和果园采摘基地,北南张为优质红枣和枣园旅游,并打通连接五村的旅游交通大动脉,改进优化田园风光,形成从桃、到苹果梨、再到红枣不间断的果品供应基地,和相应的连续旅游项目。建议在井神靠近太井路的两侧建立标准优质桃园基地,三台建立高效绿色规模画的酥梨园区,进一步优化升级南北张旅游资源和条件,加紧资源整合,克服制约生态旅游基地良性运行发展的因素,做好群众工作,扩大合作社农民的份额,并使之成为农民自己发展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5、发展现代农业核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建议
上面的论述只是规划或设想,而要真正落实,就要首先解决麻烦的农村政治社会问题,欲解决农村经济社会政治问题,尤其是要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从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并夯实经济基础和调整农村资源社会关系,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两个方向着手,形成科学统一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及规划,建立合作创业的社会政治关系,并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建设现代乡村经济社会的大系统工程,两者只要有一个方面做的不到位或被忽视,都将使这一系统举步维艰。具体建议如下:
5.1乡村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新的高效的乡村治理结构体制,包括乡镇治理结构或体制,和村治理结构或体制。改变或超越现代的治理状态、
5.1.1建立建设现代村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的模式、办法与制度
建议选择几个村比如上述北洸乡的五个村,在现有基础上特别是在坚持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建设现代村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的模式、办法与制度,中国的农村必须也应当自治,但仅有村民自治尤其是现在这种状态的自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相反会加剧问题的产生。可以委托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山西省三农发展研究中心(也在山西农业大学)选择一些村庄做试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组织部门、民政部门配合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结合大学生村官制度和合作社的建立推广及高效建设管理,研究制定和试验超越现实村庄治理结构和状态的村庄治理结构模式制度。现代村庄治理模式的研究试验和实施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我们太谷县都是空白,但这很关键,不解决村庄治理问题,不超越现代乡村的整理格局和状态,我们的现代农业目标永远是空谈。离开高效稳定成熟的村庄治理,我们的现代农业即便能搞起来,但绝对不具有普适性。
5.1.2乡镇政府整顿改革管理体制、结构和行为
乡镇政府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组织化等客观要求,整顿改革管理体制、结构和行为。依据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要求,乡镇政府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其中最核心的是农民的组织化,还有就是组织化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新型农民培养、文化建设等。围绕组织化,乡镇政府所需要的职能、人员、机构将会增多并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政府应当发挥组织领导服务协调的作用,统筹全乡镇的发展规划和项目管理及技术信息服务,实际上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产业发展不是或最好不要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统筹规划管理,而最好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进行统筹管理。形式模式多样,但共同的模式框架是:切实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基本原则和“自愿加入推出,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统购统销、互助合作、教育培训、关心社区”等管理运行原则,鼓励支持群众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但尽可能地少而精,少而大。之后按照自下而上民主的原则在乡镇政府成立各专业合作社的联社,最后再成立综合性的大合作社联社,用以统筹协调规划资源,组织管理生产,扩大组织队伍和生产规模,增强组织力量。客观上,各村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也只能在乡镇里以乡镇为单位组织联合。
未来的乡镇政府、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熟推进时的乡镇政府最大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不是乡计生办、派出所等,而是合作社联社。经过民主程序,自下而上选举产生合作社联社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统筹全乡及整个社会的资金技术政策信息销售等资源,协调制定和实施规划。下设畜牧养殖、林果、蔬菜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联社,并有相应的理事会,在大合作社的指导或领导下直接具体组织管理本类型合作社的运行发展。大合作社和各种类型的合作社都有相应的监督、财务、人事、技术、办公室等机构。若这样设计并执行操作,可以想象到时乡镇机构有多“庞大”,职能、机构、人员有多少。不过这跟以前大部一样,以前的乡镇机构庞大臃肿本质上是在“执行上级命令任务,掠夺乡村资源”,而没有组织乡村建设发展。而未来以合作社为中心的乡镇机构及其“膨大”是在“自下而上民主”的原则基础上,为了增强乡村自我建设建设能力,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独立发展而需要的。
5.2土地集中问题:
农业规划首先依赖土地、受土地的影响最大,要发展现代林果产业,肯定是发展生态绿色高效、集中连片成规模的林果业,这就要求首先解决土地问题,在现在的既有的土地格局下,如何奠定发展高效益上规模的林果产业的土地基础。
土地集中可能有两种方式:
5.2.1土地集中的“流转模式”
第一种方式是:集体收回相应数量的土地,给予所有者一定补偿,之后做统一规划,再以科学合理的便于林果产业长期发展的方式承包给村民,这需要乡政府甚至县政府的大动作、大规划、大投资,就像白城的大棚设施农业一样。这种方式本质上是由外向内推动农民加入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需要政府精力和资金的巨大投入,效果快,但短时间内不具有可复制性,且相关的社会组织和文化建设滞后,他的动力仅仅在于政府财政。
5.2.2土地集中的“合作模式”
村庄或农民自己内部调整土地资源,比如,在村里选择一片有一定基础的适合发展现代林果产业的土地,对相关技术、市场、品种、自然条件、结构等做好评估,并做好做细规划,提前就产品销售、信息技术服务、农民培训等系统的配套工作做好,组织成立针对林果产业发展项目、针对相关群众的合作社,然后通过耐心的群众工作说服相关群众加入合作社。当然还需要一个强力高效廉洁的项目发展领导机构。这种内向的自我调整方式见效慢,面临的难题非常多,需要村庄自身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需要全村村民的团结互助谅解,是对全村团结精神的考验。这种方式具有变革性和可复制性,一旦成功,整个村庄将产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开始建立,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社会关系形成,相应的文化组织建设同时也在推进,于是一个现代化的社区出现,新农村建设完成目标。还将对周围村庄和社区产生冲击力,成为他们的学习的榜样。
5.3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对策建议
因此建议,对以上五村尤其是井神村、三台村进行林果产业土地和自然条件的考察评估,确定适宜发展林果产业的地块,并制定详细规划,再一步步地往前推进,也就是用第二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不过这种方式对乡镇党委政府,村支部、村委会、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领导要求特别高,因为内向型的资源整合需要耗费组织者巨大的精力时间,有时需要大领导出面坐群众工作,压住“阵脚”。
而围绕土地、甚至围绕整个项目更加详细的规划需要在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上制定。
总之,我们发展旅游导向的现代农业核心问题是资源整合,包括社会关系整合、土地资源整合,经济资源整合、技术资源整合、这都需要首先确定群众可以接受的并充分信任的社会治理结构及建立在现实国情、土地制度基础上的土地整合方式。然后再考虑具体规划和设计。
6、结束语
改变现在农业发展的困境,发在现代农业,需要对问题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要抓住核心与关键问题,要考虑到社会实际和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要切实做到“以人文本”,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沛著《农村社会发展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2、温铁军著《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一版
3、陆学艺著《“三农问题”读本》、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产品品质,并且已具备一定的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迅速在国内、国际形成较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具有稀缺性、绿色性、区位性(结合WTO就是原产地原则)等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农业特殊品质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填补和开发现有和潜在的市场容量;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形成的产品差异和质量识别也必然大幅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河南气候条件和地理资源优越,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特色优势,发挥特色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路径的选择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特色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1.推动农民增收
从种植业来看,目前我省农业种植大部分结构单一农业论文,特色不明显;小麦、玉米是主要作物,杂粮和蔬菜的规模种植较少,商品化率不高。按每亩地年产1000斤小麦和1200斤玉米,小麦每斤1元、玉米每斤1元的价格计算,一般种植业每年亩产值在2200元左右。刨除耕地、化肥、农药、机收等投入(每亩地大约需投入300元左右),收益约在1900元;加上每年的农业补贴,农民的传统种植收益一亩地也只有2000元。当前我省农村人地关系属于人多地少型,人均耕种面积不足2亩,传统农业种植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有限。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和培育特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效益,能有效推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怎么写论文。
2.提升农业竞争力
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区域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优质性、稀缺性和绿色性,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填补和开发现有和潜在的市场容量;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认证形成产品差异和质量识别,使其特色品质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必然大幅提升农业的核心竞争力。面临国内国际市场上激烈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能避开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低效益和弱竞争力;这对于促进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3.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
在当前公众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旺盛以及国际农业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广泛存在的条件下,特色农业只有通过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提升和凸显产品自身无可比拟的质量特色优势,才能够在应对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必然要求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目前单户生产带来的农户市场参与不足、农业附加值低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状况,而特色农业发展促进机制体制的创新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
由此,必须充分重视优质特色农业的挖掘和培育,不断拓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产值,使我省农业“质”“量”齐增。这对于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积累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但资源优势开发不足
河南省特色资源丰富,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叶、花卉、畜禽、果蔬、木材、药材等在内近70种口碑相传的特色产品,如信阳毛尖、南湾鱼、樱桃谷鸭、杂交水稻、光山麻鸭、新县银杏、商城油菜、淮滨杨木、息县半夏、平桥石榴、固始鸡(鹅);泌阳、西峡香菇;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孟津梨;河阴、封丘石榴;荥阳柿子;灵宝牛心柿饼;西峡猕猴桃;仰韶杏;灵宝、新郑、内黄的大枣;信阳板栗;卢氏、辉县的核桃;方城烟叶;南召柞蚕;驻马店、南阳芝麻;开封花生;商城油茶;开封西瓜;中牟大蒜;淮阳黄花菜;淅川、永城小辣椒;固始“愣头青”白萝卜;杞县、延津胡萝卜;洛阳牡丹芍药、延陵腊梅、开封、南阳、郑州月季、信阳杜鹃;焦作四大怀药、内乡山茱萸;西峡山茱萸西洋参;南召辛夷;济源冰凌草;封丘金银花;辉县、林县山楂;新县银杏;正阳生猪、三黄鸡;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泌阳毛驴;周口槐山羊、沈丘清真牛羊肉;固始土鸡;淇河鲫鱼;原阳大米;确山红薯;道口烧鸡;驻马店小磨油;许昌腐竹;商丘酱菜;兰考泡桐等。以这些特色优势为基础,我省特色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论文,各地树立了众多的特色品牌,如华英鸭肉、文新茶叶、商城制鬃品、羚锐中成药、奥龙牌色拉油、安太食品、维维、十三香(调料)、利维康、莲花、宋河、金丝猴、辅仁等。但有些特色优势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和产业化经营。
2.农业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发展层次较低
目前,河南省有562家企业被列入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家企业先后入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与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908相比,只占不到4.5%的比例。从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产业链条的发展看,除少数知名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链条较短,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大多企业处于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产业附加值少、产品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很多特色产品质量上乘,但由于技术、资金和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工和包装简单,品牌意识缺失,销售半径小,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没有充分挖掘。
3.农户认知不足,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意愿与能力不强
在目前我国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单户种植(养殖)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形态;农户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对沈丘县石槽乡农户调查得知,大部分农民对特色农业的概念表现陌生,缺少品牌意识,没有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观念的落后、技能的不足和市场意识的模糊使得大部分农民在农业发展中只能扮演“耕种者”的角色,在产品质量提升、特色提炼、加工和营销等方面严重缺位。同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这一方面使农业生产停滞在单户耕作的阶段,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农业企业和众多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难以在特色农业生产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怎么写论文。
三、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当前促进我省特色农业的发展,必须深化认识、加强引导农业论文,坚持走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战略,并进一步理顺和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供应,积极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激发特色农业发展的原生动力,扶持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农业企业的发展,畅通特色农业发展的生产、加工、营销渠道;这是我省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一)深化认知,理顺职能,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
1.把握特色农业发展规律,理顺政府职能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先决、市场导向、规模适度、科技支撑、产业开发。作为主导的一方,政府有关部门应首先深化对特色农业的认知,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以更加科学地引导特色农业的发展。其次,通过理顺政府职能,形成特色农业生产的专业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围绕特色农业的项目培育和遴选、扶持体系的构建、特色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志和识别,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逐渐形成专门领导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并完善其工作机制,实现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垂直、高效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力量,发挥其专业优势,推动诸如农民培训、技术推广、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工作,形成特色农业生产的专业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
2.加强观念引导和政策扶持,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
从观念上使农户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前景有所认知,增强其市场经济意识,提升其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参与意愿。对农业劳动力群体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具备特色农业发展意识,更新生产组织方式,促其形成专业化的经济合作组织。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善管理组织方式、人员编制、薪酬待遇、服务农户的方式和渠道等,创建发挥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的机制。加强对农民信贷的引导,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还款方式和期限等向特色农业倾斜。
3.做好区域规划,科学布局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考虑地区综合条件,注重比较优势的发挥,寻求最佳的发展方案。我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厚农业论文,特色产品的发展基础坚实,前景乐观。在特色农业的布局上,应构建机制,综合利用专门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河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深入调研,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历史文化、农户已掌握的生产技术,以及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现有种类、质量和规模,制定科学规划;使各地具有明确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方向,避免地域不适风险、市场风险、需求不足风险和一哄而上的风险。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
1.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促使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
产业化经营为特色农业的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使原来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部门和关联产业紧密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把传统的家庭为主体的独立经营变成由公司或联合体为主体的企业经营;将原来相互分割的农产品经营环节重新加以有机整合,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可使地区潜在的相对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点的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完整的产业链,能提升特色农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2.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农业标准化生产能有效克服当前农户分散生产带来的随意性,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优质性,也有利于避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怎么写论文。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发展特色农业,应着眼于生产、加工、流通三大环节,着力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凸显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高收益,促使农业标准化进入良性循环和高水平发展。
(三)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1.完善农地制度
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全使土地分散耕作固化的状况很难打破,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农业企业的发展形成限制。应进一步完善农地制度,一方面,加强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和强化其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中的号召引导功能;另一方面,应健全农地流转制度,保护农户土地使用权权益的同时,通过流转使农业规模用地得到实现和保障。这对于促进特色农业的企业化发展有基础意义。
2.加大财政支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能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业论文,促进农业产区与市场的衔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市场效率,同时推动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其营销网络的完善,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当前我省农业基础薄弱,水利、路网、通讯等不够完善,农业信息化水平低,需要大力改善和提高。另外,围绕特色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推广、农民培训等都需大量资金支出。应采取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方法,多方引进资金,多渠道增加对特色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供给。
3.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制定易于操作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企业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也是农业企业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应继续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扶持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人力资源环境优化、相关政策的推介、产品购销平台的搭建,引导各种资源的有效联结,同时在企业品牌打造,相关政策适用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学英.关于发展我国特色农业的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2]李八月.加强和改进对特色农业的金融服务[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2.
[3]岑荣.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增收[J]. 南方农村,2007,3.
[4]齐城.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与供给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4
知名学者成思危1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联合举办的第10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说:“我不赞成经济学家大量担任独立董事。”现在很多公司聘请知名经济学家担任独立董事,一个经济学家可能当好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经济学家本身不是搞企业管理的,他们擅长宏观经济研究,但他们中有多少人能看懂会计报表?如何识别企业在会计报表等方面的猫腻?在国外,担任独立董事的70%以上是对企业管理有经验的,甚至是别的公司的高管,与本企业没有利益冲突。
成思危认为,独立董事除了任职条件外,责权利都得考虑,报酬太高会被管理层收买,报酬太低没有积极性。独立董事应有行使职权的手段,现在的独立董事临到开会才拿到企业提供的资料。在国外,独立董事担任企业薪酬委员会主席,所有的文件都要在开董事会前15天发放到独立董事手里。
成思危说,薪酬委员会主席如果不是由独立董事担任,而由企业内部人士出任的话,就很可能出现公司自己给自己无节制地发放薪水奖金的现象。独立董事的辞职制度也应规范,不能公司出了问题就辞职离开,要承担连带责任。
成思危还指出,现行独立董事机制确实有一些问题。独立董事都是大股东聘请的,多是自己的好朋友或支持大股东的人,容易站在大股东一边说话。另外独立董事的资格没有明确规定,应抬高任职资格。(据新华社2006年1月7日电江国成/文)
02、王世杰:绿色GDP核算应当缓行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他们力图从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积累财富的虚假部分,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体而言,绿色GDP是在传统GDP的基础上扣除自然资产主要是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总量。而资源环境损失主要包括资源耗减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所以,在笔者看来,绿色GDP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它无非是在原来GDP的基础上扣除掉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绿色GDP提出的积极意义仅在于它反映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提高,但以为绿色GDP的提出乃至核算就能正确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未免有失偏颇。首先,GDP是绿色GDP的基础;其次,只有将绿色GDP与GDP进行比较才会有意义;最后,绿色GDP本身也只是反映了环境资源损失的代价,它同样没有反映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如果真以为绿色GDP能反映国民福利问题,那就更大错特错。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GDP肯定没有国内总福利(GNW)这个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福利问题。因此我以为,绿色GDP与GDP一样是一个存在弊端的指标。(摘自2005年第11期《宏观经济研究》作者为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03、赵长保:警惕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两种倾向
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2005年11月26日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县域经济发展中要警惕两种倾向。第一个倾向是盲目冒进的倾向。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普遍比较落后,对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欲望都比较强,也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急于求成的做法。可能在项目选择的时候,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也没有和当地的资源条件进行很好的结合,然后就凭空提出一些项目。盲目冒进的第二个表现可以说是“就米下锅”。好不容易有一个投资者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想先把他留下来,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投资在本地是不是合适,会在本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有危害。
第二个倾向是忽视农业的倾向。“工业强县”这个口号很多地方都不陌生,应该说这没错,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度。我国中西部大多数地区不能忽视农业,因为在这些地区,农业恰恰是优势,是最有利的资源,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不管我们发展的产业类型是什么,这个基础都不能丢。(摘自2005年11月29日《中国经济时报》)
04、丁学良:什么是合格的经济学家
香港学者丁学良的“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言论发表后,引发了众多回应。本刊也在2005年第12期摘编了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梁小民的文章《经济学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日前,丁学良先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合格经济学家的学术标准。他说,国际上有13种不同的方法比较经济学系和经济学家,其中的核心是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这是经济学界内部由不同的专家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论研究出的评价体系。目前国际公认的方法是对专业的经济学学术期刊进行排名,然后依据在不同等级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进行评价。
丁学良先生说,他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学,在13年间,经济学系在国际上的排名大约在75~100名之间,在整个亚洲排名最前,以它聘用教师的标准为例,大约比较切合实际。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聘用教师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起步的助理教授,一般是刚毕业的博士,这时只要求他们提交2~3篇他们最好的研究手稿(working paper),并有至少3位成名经济学家的推荐,系里选择排在前列的几位,给一个求职演说(job talk)的机会。这时考察的是他们是否受过合格的经济学训练,是否有学术研究的潜质。
第二步,助理教授在工作五六年后,系里将根据他们是否发表了足够的论文决定是否给他们副教授的职位和长期的工作合同。此时的标准是在第一档的学术期刊(全学科的,国际排名在15名以内,《美国经济学评论》、《计量经济学》、《经济学季刊》等,刊登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文章)上发表至少两篇论文;在第二档的期刊(排名在15~30名内,包括学科分支的专业期刊,如《财政经济学学刊》、《人力资源学刊》、《比较经济学学刊》等)上发表至少两篇论文。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绿色壁垒 农产品贸易 对策
论文摘要:在分析了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出若干建议措施。
当今世界贸易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其特点是形式上具合法性,名义上更具合理性。
一、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农产品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息息相关,加之农业历来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保护重点,因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出现首当其冲地会对各国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当然.作为环境保护和进口限制的共同手段,绿色壁垒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可以说是利弊共存。绿色壁垒其初衷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保护法规和技术标准,客观上可以防止不符合环境保护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商品进口,从而有利于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的改善;同时,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通过绿色璧垒的实施,可以促进各国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发展。例如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严格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但绿色壁垒对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处于受控地位。众所周知,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和在环保标准方面的差异,目前只有经济发达国家才有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这将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控制地位,这是绿色壁垒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损害。如美国从1997年开始,强制性地实施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 HAGCP),这一措施使我国对美国的虾类产品出口大大减少。据海关统计资料,1997年我国对美国的冻龙虾出n额由1996年的I 203.9万美元减少到56.7万美元,冻鳌虾出口额由23.8万元下降到2.4万元。
(二)绿色壁垒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优势,阻碍了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苛刻,农业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农业欠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其总产、单产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与美国、阿根廷并称为三大花生出口国,199b年我国的花生出口创汇达到3亿美元,而近些年来虽然生产量每年增长,但出口量却严重下滑,出日创汇额徘徊在2亿美元左右,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花生在安全卫生检疫中的关键性指标—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达不到国外标准的要求。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中的茶叶、蜂蜜等,近些年来同样由于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失去了优势地位。自2000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使我国茶叶出口近年来对欧盟出口逐年萎缩。
(三)绿色壁垒增高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门槛,加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的难度。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比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坚持实行原有的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0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许多指标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三位,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又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有一百多道程序。程序的增加和检验费用的增大提高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国外大米在日本市场的竟争力。 转贴于
二、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国外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传统手段将逐渐减少,绿色壁垒将或正在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绿色壁垒有增无减已证明这一点。面对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一)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除了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之外,应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国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二)重视发展环保农业,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农业以及相类似的生态农业、节能农业、立体农业等农业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一是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二是重视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配置、节约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三是重视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实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精耕细作和施用有机肥。这对于开发我国出口农产品货源、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发展环保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建立环保农业基地,促进我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
(三)加强对各国环保法规、环境标志制度等的研究和搜集,建立农产品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出日企业和外贸部门提供充分、及时的信息,通过企业引导农户按照环保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充分发挥“环境外交”的营销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环境条款;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壁垒;注重“环境外交”策略的运用,如1997年4月,国家商检局邀请欧盟兽医代表团考察,确认了我国向其出口鲜猪肉等的条件使得欧盟解除了从我国进口鲜猪肉等的禁令。
绿色农业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苹果,新品种,苹艳
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先进苹果生产国相比在品种更新、果品质量和参与国际水果市场竞争等方面有一定差距 [1]。目前生产上用的大多为国外品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我国生态环境适应性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所以生产上需要适应我国生态环境的,具有自有产权的品种。针对我国苹果生产中品种抗病性差、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集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提出了培育品质优、丰产性好、色艳抗病虫及抗逆力强的新品种的育种目标。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了一个外观美、内质优、丰产性高、抗性强的中晚熟苹果新品种—苹艳。
1 选育经过
通过对亲本材料亲缘关系和性状表现综合分析,选择具有目标性状,按亲本优良性状互补等原则,选择岩富10作为母本,红津轻作为父本。1993年杂交农业论文,杂交果实在半地下窖土内贮至1994年3月,自然通过休眠后播种获得杂交苗1853株,经过2年早期选择,淘汰野生性状明显(如:分枝较多,分枝角度大,针刺明显等)的实生苗,得到1553株杂种实生苗,1996年定植于初选圃论文格式。初选圃内的实生苗于1999年开始结果,同年按果实大小、色泽、肉质结构、果汁多少、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香味、耐贮性进行筛选鉴定[2-3]。代号为94-2-7的单株表现优异,当年确定为初选优系。经过连续3年观察,该系与其同期成熟的栽培品种红星相比,从果实肉质、果汁含量、风味品质有明显的优势,确定为复选优系。为缩短育种周期采用了优系复选、区试、生产试栽重叠进行的苹果快速育种技术体系,自2001年来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包括燕山丘陵山地山前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黄河故道流域;黑龙港流域;冀中平原等苹果生产地区进行区域试验,以生产主栽品种红星、富士为对照。结果表明:94-2-7在各地普遍表现为果实色泽鲜红,有漂亮的条纹,品质佳,丰产,树体、果实抗轮纹病,叶片早期落叶病轻,适应性强,综合性状突出。2009年定名为苹艳,并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论文,良种编号:冀S-SV-MP-024-2009。
2 主要特征
2.1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近圆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质量172.1 g,果形指数0.84,果实易着色,无袋果着鲜红色,有明显条纹,有蜡质;果点中大,较少,顶部稍多,多为褐色,圆形,稍凸出。梗洼中深,中广,果柄较细,长约1.8 cm;萼洼中深,较阔,光滑,对称;萼片中大,先端稍反卷、闭合;果皮较薄,脆,果心小,中位,种子多,一般5~10粒;果肉浅黄色农业论文,质细,松脆,果汁多,有香气,酸甜适口;采后硬度(去皮)8.58 kg﹒cm-2,可溶性固形物15.8%,品质上。与红星相比表现为结果早、丰产;果实易上色,颜色好,果肉松脆,果汁多,酸甜适口。
2.2 植物学特征
树姿较开张,幼树生长势较强,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成龄树生长势减弱。主干树皮光滑,浅灰色,多年生枝浅灰褐色,顺滑,皮孔少而大,椭圆形,凸出,明显。1年生枝灰褐色,较软,直顺,节间约2.8 cm农业论文,皮孔少,中大,椭圆形,明显论文格式。叶片中大,中厚,长7~9 cm,宽约4.0 cm,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叶缘两侧上翘,锯齿中大,多单齿较锐,间有复齿;叶面有光泽,叶背绒毛较多,叶柄中粗,长约3 cm,绿色,托叶小。腋芽中大,饱满,圆锥形,茸毛多,贴伏。花芽中大,卵圆形,先端稍尖农业论文,鳞片松,多茸毛。每花序一般着生5~6朵花,花冠中大,浅红色,花瓣近圆形。
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初萌芽,4月26~4月30日为盛花期,果实发育期150 d左右,熟前不落果,成熟期一致,9月下旬采收。
3 与亲本的特性比较
苹艳成熟期比红津轻晚,比岩富10略早属中晚熟品种,平均单果质量比父、母本稍小,继承了父母本果型端正,果肉品质好的优点,同时比母本抗性强,环境适应性好,克服了父本‘红津轻’成熟期不一致,熟前落果的缺点。
4栽培技术要点
4.1 栽植方法
适宜在燕山丘陵山地山前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冀中平原等地栽培。该品种矮化或乔化栽培均可。矮化中间砧苗木株行距采用1.5~2 m×3~3.5 m;乔砧苗木株行距采用3 m×4~5 m。以王林、金冠、红星、珊夏、嘎拉等做授粉品种均可,授粉距离不超过20 m。
4.2整形修剪
苹艳幼树生长势较强,成枝力强,萌芽率高,长、中枝比例较高,树形宜采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由于枝条开张,容易拉枝开角,注意疏除背上直立枝农业论文,通风透光,均衡树势,平衡营养,减少级次;控制树高,一般控制在3~3.5 m。
4.3合理负载
苹艳结果早、坐果率高、丰产,要注意控制产量,做好疏花疏果,每花序留单果,弱枝少留或不留果,每667m2 产量控制在2 500~3 000kg论文格式。
4.4肥水管理
苹艳结果早、丰产。需加强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年可在秋季增施腐熟有机肥,每每667m2 3 000kg~4 000kg;在春季、夏季按一定比例追施N、P、K以及微量元素肥料3~4次。每次施肥后需立即浇水。
4.5病虫害防治
由于苹艳枝干和果实均较抗轮纹病,可减少防治轮纹病药剂2~3次;在春季和夏季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以及危害叶片害虫,药剂需选育低毒高效农药,以减少污染,确保果品安全。果实不需套袋也能获得较高的好果率,果实美观艳丽,套袋栽培果实更加光洁美观。
参考文献Reference
[1]GUO Guonan,YAN Zhenli,and ZHANGShunni. Review and Outlook of Apple Breeding in China[J]. Jurnal of Fruit Science,2003,20(2): 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