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一、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
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采取了“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但这种程序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从而容易造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偏差。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把教学设计分为“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确定起点行为和特征拟定业绩目标编制标准参照测验项目提出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等九个环节。其中,跟确定教学重难点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四个环节。在实践中,教师更愿意把第一环节的“目标”叫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把第四环节的“目标”称为“课堂的教学目标”。前者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学科的特点,后者是前者结合“内容”“学生”“材料”“环境”等因素后的具体的可实施的目标。因此,教师开发了“演绎”与“归纳”并重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实践模式,见图1。
图1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程序
教学分析前置后,使得课时目标的制定有了更坚实的根基——整合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等要素的课时目标更加科学合理,教学针对性大大增强,可以使教师更容易地聚焦于教学起点(包括教材起点与学生起点)与教学终点的落差,明确教学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一)以内容定重点
教学重点由教学内容决定,一般是一节课的知识点中的一个或几个。它是课程知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是上一个知识点走向下一个知识点的“驿站”。要想找到教学重点,必须学会把一节课的内容放到整个单元、整册教材,乃至整个课程中去分析它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相关内容的逻辑关系, 从知识逻辑的角度去理解它。如果某个基础知识或某项基本技能是本课或本单元的核心,又是后继学习或应用的基石,那么它一般就是教学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最便捷的方法,是从《教师教学用书》上寻找相关叙述,并用逆向思维的方式理解它、修正它。例如,二年级“锐角和钝角”一课,《教师用书》上说“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那么教学重点可以直接定位为“在与直角的大小比较中,正确认识锐角和钝角”。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需要自己用归纳的方式去提炼教学重点。
1.如果一个新知识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那么“变化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为基础演化而来的,但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因此,理解余数的产生、会计算有余数除法即是本课的两个重点。
2.如果一个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那么“连接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因此,理解并掌握“先通分再加减”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3.如果一个新知识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分化而来的,那么“分化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都是围成图形的四条线段的总长,都可以用同种方法来计算。不同的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就有了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就是“根据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周长的特殊计算方法”。
4.如果一个新知识与某一些旧知识同类或相似,那么“共同点”可能就是教学重点。例如,“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相似,教学重点就是“在与分数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的类比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二)以对象定难点
学习难点是由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产生的,也就是在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点。有些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习难点,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重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学习难点也是“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有些课的学习难点是教学重点的一部分,例如,“商不变性质在除法笔算中的应用”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除法计算,学习难点是其中“余数的正确处理”。还有些课其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是分离的。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甲类学生的学习难点不一定是乙类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多数学生的学习难点才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取中等学生的学习难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难点。一般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确认学习难点。
1.内容相近、相似,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时,由于“a千克比b千克多几分之几”与“a千克比b千克多几千克”、“比多多少”近似,学生经常出错,自然是学习难点。
2.内容之间有冲突,需要重建认知的知识点。例如,“负数的认识”,由于在自然数里两位数大于一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而在负数里就不同了),这对负数大小的认识负面影响很大。因此,学习难点是借助数轴正确区分负数与负数、负数与正数的大小关系。
3.内容抽象、复杂,需要综合思考的知识点。例如,六年级分数除法里有一类题目“2小时行5千米,问每千米要行多少小时,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以往,学生受“大数除以小数”的影响,很少思考“每份数”的具体意义。现在,这样颠来倒去一问,学生大多不知所措。比较每份数两种表述方式的意义即是学习难点。
4.学生知识基础差,难以接纳的知识点。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能力下降很多,在学习“化简比”中,往往难以处理好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什么数的问题。因此,根据数的特征选择正确的方法化简比是学习的难点。
5.学生生活经验少,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例如,“1亿有多大”一课的教学,不要说“亿”,就是“千”和“万”,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接触到。要建立“亿”的数感,是颇费脑筋的事。借助实物和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受“1亿”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6.学生原认知错误,难以校正的知识点。例如,“1吨棉花和1吨铁,谁重”“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先提价10%,再降价10%,贵了还是便宜了”,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学习难点,学生往往认识不准确,并且难以校正。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19-01
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课本知识,教学方式较单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对此感到厌倦,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创新型人才,政治教师必须着眼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关键。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比如在学习“我国的环境形势比较严峻”时,我就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看看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环境问题,想一想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什么危害,应如何解决,并设计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通过这样一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将社会的鲜活材料请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 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若向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就更易被学生接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子女应该爱戴和孝敬父母”时,我把朱自清的《背影》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背景音乐,然后请学生谈一谈父母对自己的爱。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效果一定不错,有点沾沾自喜。但上课后学生却不出声,无人回答,我感到很尴尬,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来与其他老师讨论这件事,才知道是设计得不好,学生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我就冒然提问了,效果当然不好。若当时我能用自己的感受现身说法,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此,在此后的教学中我较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它。比如在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有一天,我去市场买菜,觉得分量不够,回家一称,少了几两;我便回去要求补足,但买主却不认账了。于是我问学生,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学生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也说出了自己的做法,向消协反映情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总结了学生的观点。这种现身说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 注重学科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需要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相互运用。如果我们能够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可以把数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讲到后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时,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告诉学生1两白银可折合37.8克,然后请他们计算2亿两白银到底有多少吨?如果用载重8吨的汽车拉,需要多少辆车?学生通过计算,很快找到答案:2亿两是7560吨,需要载重8吨的汽车945辆。这时再让他们谈感受,就会非常气愤,清晰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认识到国家只有强大,才能不受他国欺负。
以上是本人对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的几点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恳请同仁批正,我会不断地学习、探索,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生动、丰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往往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新课,再现生活情境。如“千克”与“克”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设计了学生称体重、农民卖菜、水果摊卖水果等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千克”与“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消除了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在新课中教师会组织较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掂一掂、说一说、称一称、比一比,加深学生的体验过程,牢固树立“千克”与“克”的概念。
二、“千克”与“克”在生活中应用的现状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撞击
计量单位国家法定,教材都使用了法定的计量单位,计量器具所标的都是克、千克与吨,市场、超市流通商品标签上呈现的也都是克、千克与吨,这无疑给学校“千克”与“克”的课堂教学找到了坚强后盾。但我们也看到“千克”与“克”在生活中呈现的是两个面孔:标价是克、千克与吨,谈价论价的是斤、两、公斤;新闻媒体播报的也多为公斤,毕竟人们使用习惯的是以“1”为基数的单价;日常人们实际生活中到市场买粮买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谁用千克与克讨价还价?斤两已被人们使用习惯了,在市场上人们的使用观念中似乎也没有人想强制使用“千克”与“克”。总之,生活中种种应用“千克”与“克”的现状,无疑给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体验中产生了困惑迷茫之处。
三、正视“千克”与“克”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不尽衔接之处,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
从现今“千克”与“克”的课堂教学现状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的是千克与克,通过一系列的生生活动感知千克与克、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说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蛮好,应付学校的各种考核游刃有余。我们的教师也都明白“千克”与“克”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的不尽衔接之处,却视而不见,唯教材是教材、课堂是课堂,视而不见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之处,或害怕触摸被人冠以不适应课改的名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呈雾里看花,使学生不能体验学习的优越性。因此,正视“千克”与“克”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不尽衔接之处,才能做到为学生发展着想。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学阶段物理课程目标,课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学阶段物理课程的目标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其一,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其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一、生活知识化:拓展课程资源提升物理素养
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和感受,那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对于物理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在于孩子们谈心时,有些孩子坦言:他们对物理没有感觉,没有情趣,也不知道如何学习,更不知道如何运用。反思这些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其实从思想上已深深的陷入误区,他们片面的认为物理这门学科是“天外之物”,总是高高在上,总是脱离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的,无法理解、无法把握。实事求是的讲,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些误区,不仅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作为物理科任教师,帮助孩子们走出这些认识误区是其应有的责任。物理教学的环境与场所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应该在开展常规教学的前提下,带领孩子们广泛的深入工厂、深入社区、深入自然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孔、嘴巴、耳朵,去感知声、电、力、光的现象,去归纳和总结有关物理学的相关规律,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譬如: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科任教师将生活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和整合,有益于提升孩子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益于提高孩子学习物理知识的情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让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为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细化了课堂教学环节。在平时组内听评课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一些老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按照老教材的知识体系去授课,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要记在笔记本上,常常一讲到底,满堂灌、堂堂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有些教师虽然形式上具备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内容却没有发生丝毫的变化。预习展示、课堂小组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活动,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所增加的点缀而已。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已在一些地方运用的非常成熟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有益于在互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初中物理知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一些现象、原理、规律需要孩子们共同发现、共同体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整合文本资源,对涉及到概念、现象的一些知识可以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规律、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各个生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逐一消化。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充分的整合文本资源,利用多媒体、白板等辅助工具,将所要探究的问题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于学生。在问题设计方面,一定要确保所抛出的问题是值得一探的问题,而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虚空问题。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兴趣 责任 效率 质量 素养
作为教师,最迫切想做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往往欲速则不达,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气氛沉闷,要么讲得过快,只顾课堂教学任务的表面完成,要么讲得很慢,表面上顾及了全班的学习进度,但只有基础这一层次,学优生就有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我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才能具体做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
一、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学生虽小,却有自己的尊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教育主张学生个性的发展,希望学生活泼、敢闯、独立,而不是少年老成、循规蹈矩、盲目依从。我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有不同意见时,大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研究,优化方法。
我在教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出了一道关于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结果,有的学生用的是一般算法,有的是简便算法,并且方法各异。我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所以,我主张哪种方法适合你,你就用哪种,不做统一的规定。我尊重学生的意见,没有强制学生,使学生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系统,使知识内化。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其实也为学生尊重老师埋下了伏笔。老师对学生有感情,给予学生注意、期望、关怀和爱护,反过来,学生也就喜欢老师,对老师也有感情。教师如果处处以身作则,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学生自然就敬佩老师,这样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关系融洽的师生相互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会紧跟着教师走。动口、动脑、动手,正好锻炼了数学学习的能力。再者,学生肯与教师说心里话、实话,又为教师的针对性教育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与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最终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与活动倾向。当学生情绪愉快时,他就有良好的愿望去学习他所乐意学的东西,收效特别好。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正确点拨,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感。
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很容易对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发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利用直观道具、学具、影像资料、彩色图片等,去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折一折”“拼一拼”“滚一滚”等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动手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重视课堂的有效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能指明优缺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提升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使每一个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交互工具 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92-0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业的质量与水平也在飞速提升,“交互工具”是融合了“教育”与“科学”而诞生的小学新型教学方式,本文讨论了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交互工具”的情况, 并对之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全面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
一、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新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中心逐渐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注重知识本身逐步变化为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一系列的变革使得教育从单纯依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学习的模式。
目前,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教师的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难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这也是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 所以,研究、分析教学方式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结合的产物,所以,新型教学方式对教学设计中情景问题的设计、教学行为中老师适当的点拨做出了要求: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与方式途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获得知识与成就感,基于此,运用“交互工具”进行教学的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在“交互工具”模式下,教育者开展探索研究教学活动,在点拨学生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开动智力脑力,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挖掘与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总结,将学生的认识深化,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更加的高效、科学、合理。另外,这种教学方式的知识点涵盖面广,适用于多种对象,因此值得在其他教育领域大力推广。
二、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运用交互工具的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数学中的相遇、向背、追击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的认识数、产生数的概念。下就此展开分析讨论。
1.情境创设
对于教学设计来说,第一步应该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其次才是引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为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可以在落实“认识乘除法”教育的过程中创设衣服搭配教学情境:首先以游戏方式让学生了解、接受相关内容,再进一步引出探究问题:你的衣柜中有不同颜色的两件裤子和衣服,那么要怎么样搭配呢?利用新颖、富有创意的形式,以及极具挑战力的问题吸引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情境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解题的动力,能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其知识的掌握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交互工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式的教育方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性自主学习模式,这也是“交互工具”教学方式的特点之一。当学生通过“交互工具”认真完成情景问题时,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这种方式,不仅仅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能为学习增添乐趣,为学生提供兴趣与动力。例如,在教学“千米和吨”时,运用交互工具来进行不同单位的比对,让学生将不同单位区分、连线,从而认清不同单位的表示意义。可以将连线的左边设置为课本的宽度(摆上尺子表示)、课本的质量(放在秤上表示),右边为一些不同单位,用这种方式直观地反应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区分。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机交互的操作中,提醒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自我纠错,最终得出准确结果,让学生获得自我探究成功的喜悦,不仅加深了印象, 更有利于之后的探究学习,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3.总结与拓展
在学习中运用“交互工具”不断地进行观察、研究、对比、论证、总结,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概念的背景中掌握各种数学概念的意义, 深入地理解其逻辑关系及表达含义。因此,总结、拓展指的并不是一味地“学中练”,而是在那基础上加上了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与把握,让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综上,想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科学与创新结合融入课堂,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另外,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老师不仅要合理的把握教育的整体、重难点还要使学生的长处与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让我国的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钟知真.以“交互工具”为指引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