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范文1

于是我写道:“中国的教育一年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或者:“不可能有这样的题。”

为什么?

我们现在的“热议”,其实就是在写这篇作文。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往往着眼于难不难;教师的角度,往往着眼于好不好评分,能不能拉开分;闲人们的角度则取决于各自关心什么。我是个笔耕者,关心的是“内容与技巧”,或者换个说法,这些题能推动写作者把用力点放在哪一边?是努力表达一个正确的思想,还是努力把一个思想做出精彩的表达?如果是前者,那么我在上面“穿越”出来的作文题,就绝无可能进入中国的高考,除非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题,相对于今年的高考题(即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多数),有个不同之处,就是它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没有说得对不对的问题,全看你说得好不好。正说反说都有能不能言之成理的问题,“成理”之后还有说服力强弱的差距,然后还有论述得是否精彩的差距。拉开分不成问题,而且还是以完全合理的标准把分拉开。

看看今年以及过往的作文题,虽然“业内人士”总能指出其中的某些——例如“题型”之类的——发展变化,但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却有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共同点:每一道题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而这个答案之所以“正确”,就在于其“政治上正确”。当然,“政治上正确”原是美国人的说法,我在这里借用这个词语,只是取其与生活中“可行”相对的词义。比如那个“巡线工老计的故事”,“正确答案”很明显:平凡中有幸福,平凡中见崇高,平凡中寓伟大。北京的男孩女孩们,对这个新近才被报道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可能比较陌生(学生们看电视新闻的机会不多),但是对这个道理,从六岁到十八岁,相信已经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很多遍了。问题在于,这些孩子在家里能从父母那里受到同样的教育吗?父母指着老计对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以后,要像他那样,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一百个家长中,能有一两个这样的家长吗?那个“船主与油漆工”的故事,“正确答案”是做好事不分分内分外,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个道理很正确,但是具体到这种事却不可行。在材料规定的情况下,油漆工正确的做法应是提醒船主请专业的修船工补漏,而不是跨专业代劳。万一他补的漏洞不结实,后果很严重。那个“梯子用时横着放”的故事就更离谱。它也有个“正确答案”:泛泛的要求不如采取具体的措施,这个也很正确,可是梯子横着放就一定好吗?考虑了安全就不需要考虑别的因素(比如车间的环境观感)吗?梯子可以有很多种放法,究竟哪种放法好,需视不同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这个故事的原型中,洋人的建议是“挂在墙上”,而横着放则很可能是各种放法中最不可取的一种:占地方,碍事,可能绊倒人,还有碍观瞻,只有万不得已时才会这样放。

梯子不用时横着放范文2

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传统材料作文而言的,两者都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传统材料作文限制多,限定文体,要求作文时必须结合材料。新材料作文则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也称为题意作文,即命题人仅仅给出材料,但是不给出话题,学生可以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话题和角度进行立意,自主选择作文的文体,自主给出作文题目。新材料作文可以叙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大事小事,新材料可能是单一材料,也可能是多则材料、漫画图片,而且新形式在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以单一材料为主。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单一的新材料作文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得分的关键所在。

审题立意,即对所给材料进行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从中正确判断文题所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及文章格调。其中立意是最关键的一步,“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根据材料确定好一个明确的中心,立好意是紧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具有启发性的、贴近时代的、充满哲理的立意。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出题者一般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注重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比如“自选角度”、“选好角度”、“选择一个侧面”等,虽然表面上为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无疑增加了考生权衡和选择的难度,增加了选题的时间。而且在立意方面,考生要透析材料本质,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总结过程,由浅及深,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有时考生很难读出出题者的观点。以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可以横着放”为例,材料中客户角度的观点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如果转换思路,则问题迎刃而解,题意中心是“转换思路”,但是有的考生却得出了“注意细节”、“处处小心”等观点,与出题者意图相差甚远,得分自然就低。

为了能让考生掌握好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将审题立意提到一个高度重视的层面。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要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及难的步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训练好单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不仅是大势所趋,更可以为多则材料作文打好基础。在训练单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应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步步深入。

一、关键语句审题法

有的材料作文中关键性语句就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是材料的主旨,只要抓住这样的关键语句进行思考,就可以准确把握题意。教师要先将这种方法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资料进行练习。

例1:贝利是巴西足球名将,他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采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答案是:“下一个!”当他踢进一千多个球,成为世界著名球王时,记者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而答案依然是:“下一个!”

在这篇材料中,教师指导学生时要抓住关键词“下一个”,通过该词得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的奋斗拼搏精神”的题意。

二、联想迁移引申法

有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或者某种自然现象,即便含有关键语句,拿材料本身做文章也没有多大效果。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必须向和社会、和人类相类似的现象靠拢,从而确立写作的主题,需要用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联想迁移能力,这就比例1有难度。此时学生应先全面阅读材料,然后寻找材料中具有哲理的句子,细心揣摩,进而联想引申到社会现实中的相关现象,确定写作中心主题。

三、以果溯因审题法

因果关系是世界上最基础的事物联系形式,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相连。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中,采用以果溯因法,根据材料结果推理出造成该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够找到非常好的立意。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因此需要着重讲解,让每个学生学会并能灵活应用。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在一口井里捞鱼,第一天网捞成果是两条大鲤鱼,第二天网捞成果是三条青鱼,第三天网捞成果仅是几个虾米,第四天、五天一无所获,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采用以果溯因法,结果是两条大鲤鱼,三条青鱼,几个虾米到一无所获,追寻原因,就是井里捞鱼,总有捞完的时候,因此快速明白材料主旨:到广阔的空间撒网,方有更加丰硕的收获。

四、联系实际审题法

联系实际的新材料已经成为当下高考作文的宠儿,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就引入总理的故事,作文话题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于丹教授对现在高考作文的评价是“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对于这类材料,审题立意应该进行以下训练:

1.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关注时事是现在高中生的必修学习项目,不仅是政治考试,更是作文写作的必备基础。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方法有:(1)提醒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注意对重要时事进行摘抄记录,让学生认识到多关心时事,常写时评,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大有好处。(2)教师和家长配合,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阅读报纸的好习惯。

2.要深挖材料

对于未直接说出所映射的社会问题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全面阅读后,继续深挖材料,将能联系到的社会实际问题都标记出来。

3.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

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观点,把道理讲解明白,要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品质。如果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扭曲的,那么文章的立意一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