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剖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剖学论文

解剖学论文范文1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体数字化研究的开拓和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人体结构信息的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是一项巨大的科学研究工程。可视人体计划(VHP)源于美国生物医学图像库建立的需求[1],在医学领域数字化虚拟人体不仅用于生物和人体形态学研究和教学,也开始有效地应用于矫形和整形外科在手术前后的可视化模型,外科手术模型的建立及模拟手术等。同时,数字化虚拟人体还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学、生物力学、机器人学和体育训练等学科[2]。本课题组立足于国内现有的技术水平,完成了人体最为复杂的部位—颅脑的数字化研究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选择一经CT、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无头部外伤及手术史,发育良好,身材、头围等参数符合中国人体特征的中年男子新鲜尸体一具,要求头部无扭曲及挤压变形。

1.2方法①用红色乳胶行股动脉灌注,待乳胶完全凝固后,平甲状软骨上缘在保持头部自然的情况下呈水平位离断颅脑,获得完整的颅脑。②将头颅置于特制的大小适中的立方体小盒内,其内径为25cm×25cm×25cm,盒的外侧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标准的坐标系统。将颅脑放入盒中央,使颅脑下断面与盒底面紧贴,向盒内注入少许清水,排空断面与盒底间气泡后,置于户外(气温低于-20℃)冷冻。待完全冻透后(冷冻1周)观察可见冰层透明、无气泡,头部无位置变化及变形,断面与盒底紧贴,冰块与小盒冻成一体。然后注入清水,放置对位标志,加防尘盖,排空气泡,于户外安全处冷冻。③于冬季室外(气温-20℃以下)用自制刨削机按预先设置的切割线自下而上切制,获得连续断层标本切片图像240张(层厚1mm,用1~240分别编号)。为了防止因摩擦生热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喷纯酒精的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既防止了融化又有效去除了冰晶,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1.3实验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配置硬件:CPUPentuimⅡ350,内存128M,硬盘30GB,显示器Philips107G,IntelliTouch表面声波触摸屏,扫描仪MicroTekSlimScanC6最大光学分辨率600×1200DPI(dotperinch),数码相机DC-260最高分辨率1536×1024。软件:图片对位软件,边界处理软件,三维重建软件。

2结果

2.1图像输入通过DC—260型数码相机、理光5型光学相机于断端实时拍摄,通过MicrotekSlimscanC6扫描仪按600dpi光学分辨率扫描标本实物,然后统一输入计算机。

2.2图像矫正对个别图片的明暗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人为造成的差异进行统一处理和修补。矫正后的图片各种组织结构分界清晰,色彩真实,较大血管、晶状体、视交叉、基底核、脑干一些灰质团块及脑室系统各个部分清晰可见,见图1(封2左上)。

2.3对位运用自行研制的图形对位软件在计算机上首先确定4个基准点,4个点排布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相邻两顶点间距为1000个像素。将输入图像四周的4个标志点分别与4个基准点对齐,由于在实际标本上相邻两点的距离为25cm,这样每4个像素的宽度就相当于1mm,为后来的测量提供了便利,同时解决了图像的平移和旋转问题,使240张图片在大小、位置上相一致,为提取边界并重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4建立数据库把颅脑所有组织结构按一定的顺序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名称以相应的组织结构名称命名。

2.5边界提取本文作者采取表面重建法和体素重建法,在重建前将拟重建的器官的边界信息提取并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库内。由于不同器官或组织之间(特别是颅内组织器官)边界轮廓不是规则的几何图形,很难用1个单一的数学公式进行表达;而且各器官或组织之间的色彩互相含盖,通过色彩和灰度也很难将不同组织器官加以区分,所以通过人工辨认和部分自动标识的方法来识别和提取边界。在边界提取过程中,运用自行设计的边界处理软件,完成了对头部表皮、颅骨、大脑皮质、髓质、脑室、基底核、脑干、小脑等主要结构边界的提取并将信息存入数据库。

2.6三维重建的计算将相邻断面结构边缘轮廓线采用“盖瓦片”方法连接,即用三角面片连接起来构成物体表面,两个层面间距离为1mm,然后经RGB彩色赋值、光照计算、消隐计算,即可进行重建结构的显示。采用体素重建法是把带有一定厚度的断面图像变为无数个小矩形,每个小矩形保留原始图像的所有信息,然后堆积重建颅脑各结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2.7重建图像经过矫正对位、描边处理、三维重建3个步骤后,在微机显示器上成功地在二维屏幕上显示出颅脑各结构的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真实,立体感强,包括虚拟色彩的表面轮廓重建和真实色彩的体素重建,见图2和3(封2中上、右上)。

3讨论

三维重建的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基于轮廓的表面重建法和基于体素的重建法[3]。两种方法相辅相承,各具优缺点,各有其相关的应用领域。重建软件的性能直接影响三维重建的质量和速度。表面显示算法是应用图像分割技术,将原始图像分割成代表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若干区域,然后构造这些区域边界的表面,从而完成表面重建,可见表面显示算法的前提就是边界的提取。目前图像分割及提取边界的方法主要包括:①人工识别,在断面图片上,各种器官组织分界不明显(如大脑基底核),只能靠人工界定。②计算机灰度识别,即基于CT或MRI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此种识别方式目前应用较多,其优点是无需人工切片,对位及提取边界都由计算机完成,消除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重建的精确度。但对于复杂的结构来说,目前的CT、MRI还不能仅仅依靠灰度值的不同进行区分。此外,目前CT、MRI扫描层厚最薄只能达到1mm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未来三维重建中的应用。本文作者认为灰度识别对于某些组织(如骨组织等)边界的识别效果明显,而对于整体重建效果不明显。③计算机RGB识别,即依靠断层标中不同组织之间RGB值的差异将各结构加以区分。但由于人体结构(特别是颅脑内的结构)极其复杂,如骨松质、肌纤维、大脑皮质、神经核等结构,在图片显示上都为红棕色,以目前的技术尚无法通过计算机进行区分。而对经过特殊处理(如血管灌注带色乳胶等)的组织,识别效果明显,改善了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和精度,但对细小血管仍无法达到满意的识别效果。所以,对于大部分组织来说,人工识别提取边界依然是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计算机尚无法取代人工识别组织边界。本实验采用的是在人工识别提取边界基础上的表面重建和体素重建。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边界的平滑度,采用先确定关键点,然后在关键点间用平滑曲线相连的方法。体素重建法是以二维切片图像数据及切片厚度组成三维矩形多面体,利用数据体内的密度变化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行物质分离,使密度变化的梯度作为曲面法向,来计算画面的颜色与明暗,用光线投射法直接显示数据场。此显示法的特点是能显示实体的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沿任意角度进行切割,这对于解剖学教学、科研及临床上模拟手术入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此种显示法的缺陷在于其无法完成整体内部各种器官、组织的拆分显示,要完成此功能必须与表面重建方法相结合。而且数据运算量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要求很高,很难做到实时显示,所以目前难以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此种显示法在计算机三维重建中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AckermanMJ.TheVisibleHumanProject[J].JBiocommun,1991,18(2):14.

解剖学论文范文2

与内外侧横型径路密切相关的血管是膝上、下内侧动脉,膝上、下外侧动脉和胫前返动脉。膝上、下内侧动脉及膝上、下外侧动脉分支在关节囊及滑膜组织内发出半月板周围血管丛,在横型径路上、下方环形排列,发出放射支朝向关节中心,供应半月板周缘部。解剖参数详见表2。

2讨论

2.1内侧横型径路解剖描述膝屈曲90°~100°使关节间隙增大,自髌骨内侧缘向下确定髌韧带内侧缘,自股骨内上髁前缘向下确定胫侧副韧带前缘,触及股骨内侧髁,在其下方凹陷处靠近股骨髁侧自髌韧带内侧缘向内侧至胫侧副韧带前缘间切开皮肤长约4.5cm,在浅筋膜内距髌韧带内侧缘38cm处寻找隐神经髌下支,在此处隐神经髌下支呈宽扁形,宽约1.2mm,厚0.5mm,自后内向前下斜跨内侧横型切口,是横型径路中最易损伤的结构,确认后稍向上、下分离,并向内侧推移注意保护之。离断髌周血管网,切开深筋膜、关节囊,此时注意膝屈曲90°~100°时胫侧副韧带松弛活动度最大,可向后内侧推移之,以扩大切口至55mm,避免向内侧切开过多误伤之,在切口内侧端切开关节囊时,注意关节囊纤维层、胫侧副韧带深层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此处是半月板红区,注意不要分离之,以保证半月板血供。

2.2外侧横型径路解剖描述膝屈曲90°~100°自髌骨外侧缘向下确定髌韧带外侧缘,以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头确定腓侧副韧带,触及股骨外侧髁,在其下方凹陷处靠近股骨髁侧自髌韧带外侧缘向外侧至腓侧副韧带前缘间切开皮肤长约4.5cm,离断髌周血管网,切开深筋膜、关节囊,注意膝屈曲时腓侧副韧带松弛活动度大,可向后外侧推移以扩大切口至55mm,避免向外侧切开过多误伤。膝屈曲时股骨外侧髁向后移动幅度较大,是股骨内侧髁运动距离的两倍;屈曲并外旋时易触及腓侧副韧带,但外侧半月板不能触及。

2.3内、外侧横型径路相关血管与内、外侧横型径路密切相关的血管是膝上、下内侧动脉,膝上、下外侧动脉和胫前返动脉。膝上内侧动脉起自腘动脉,位于半膜肌和半腱肌下方,腓肠肌内侧头近端和大收肌肌腱的深部,分出一支到达股内侧肌并与膝降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吻合,一支在股骨上分出并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膝下内侧动脉位于腓肠肌内侧头深部,沿腘肌近端边缘下行,经胫骨内侧髁下方,在内侧副韧带深面向前内上行,经内侧副韧带前缘到达膝。膝上外侧动脉在股二头肌腱深面经过,分成浅深两支,浅支供血给股外侧肌与膝下外侧动脉吻合,深支与膝上内侧动脉吻合,形成前弓横过股骨。膝下外侧动脉从胫骨上端外侧向前内,在腓肠肌外侧头、腓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深面绕腓骨头到膝前部,与膝下内侧动脉吻合。胫前返动脉起自胫前动脉,在胫骨前肌内上升至膝前方并入髌周动脉网。膝上、下内侧动脉及膝上、下外侧动脉穿深筋膜处距膝关节线9~12mm,在横型径路上、下方环形排列,发出放射支朝向关节中心,供应半月板周缘部。

解剖学论文范文3

1.1实验组织由学校教学实验中心和团委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面向全校各个年级招募对解剖学有求知欲的学生开展“利用局解前后遗体扩展解剖学知识,制作解剖标本,促进动手能力”的大学生创新课题申请。针对大二及以上学生,专业不限。课题立项后,学校拨给经费,实验室每周向学生开放两次。学生以相同或相关专业组成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所需物品由解剖实验室提供。

1.2实验前培训由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者进行前期培训,包括思想教育、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始终怀着一颗对捐献遗体者感恩的心,并以此来激励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捐献者对医学发展的期待。(2)解剖器材的使用与标本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着重于以下两点:①按照外科手术的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手术器材的使用,将解剖室比作手术室,遗体比作患者,实验者发扬团结互助的团队作用,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践操作。确保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及避免对他人的误伤。②要求实验人员在解剖遗体与制作标本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遗体,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误与浪费。

2实验的方式及内容

2.1将遗体利用最大化在局部解剖学开课之前或开课期间,由实验小组中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遗体上进行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标记,并用颜色的标记笔区分不同的经络,依据解剖学骨学和肌学标志找到相关腧穴,用有色长柄图钉标示,使同学有的放矢,加深对经络循行、腧穴定位及腧穴解剖知识的掌握。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将解剖后的组织、器官进行复位,根据专业侧重相关系统,由宏观到微观、由基础到临床广泛探讨。例如药学专业可以通过消化及循环系统了解药物进入人体后的吸收、消化、及作用途径等。

2.2打破原有解剖学教学模式指导老师不再就系统解剖讲系统,而是以系统为主线,参照遗体标本及模型对实验者进行重要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复习与回顾,并且旁涉组织学、生理学及病理学。这一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联系性,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医学知识进行充分地联系与融合,使学生在短期内能够对解剖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为后期各专业课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PBL教学法的具体应用PBL教学方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学[4]。虽然学生都上过基础课,但大多数学生不知如何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指导老师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宏观和微观形态学上的引导。每次尸体解剖课后,均组织学生讨论死亡原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结合所学的病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解剖遗体后见一例肝的局部萎缩,右侧纵膈膜与后壁膜移行处有大量淤血。对此老师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在下次实验时进行讨论[5]。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循环和血液系统的病理改变,有的同学认为是消化系统肝病引起的结果。最后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尸体情况并请教老师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出血是循环系统病理改变的外在表相,实质应是肝硬化晚期造成门脉高压症,在侧支循环时导致食管静脉丛怒张和破裂出血”。这样将PBL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老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和学生对解剖课学习没兴趣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解剖中能主动与病理学、临床医学等知识进行联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4制作教学和陈列标本我校每年都有部分局解后废弃的尸材,以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火化等进行处理。自从设立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方向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后,原本需要废弃处理的尸材被师生们充分利用进行解剖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师生们根据遗体状况制作教学标本,并查找文献资料,且学生们尽量自主设计制作,并遵循“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先留后舍,比美创新”[6]的原则。此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最能体现意义所在:①充分实现了遗体捐献者的遗愿。②弥补了人体解剖教学资源的局限,改善了解剖教学标本陈旧、数量不足的状况,变废为宝,贯彻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③学生在制作解剖标本中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某一标本的形态、结构等才能做好这件标本。这个过程获取的知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④教学标本的制作填补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的空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新途径。

3实验项目存在的需求与不足

解剖学论文范文4

CBL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利用涵盖某一主题大部分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的医学教学中也逐渐流行。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例编排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病例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收集、分析和归纳病情的本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2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虽然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被采纳着,但对病例构建、问题设计、讨论模式及如何引导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课题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

2.1构建高质量病例

病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夜大学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内容,如混合性脑神经、脊髓和脑干的内部结构、下丘脑与端脑内部结构等,对应的挑选了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编排与构建,如周围性面瘫、脊髓外伤、动眼神经交叉瘫、垂体腺瘤与内囊出血等。真实病例常较复杂,初学者分析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病例进行再构建,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临床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设计思路及预期教学目标。病例构建的原则:

1)主题鲜明,即一个病例围绕一个主题,且能覆盖该主题的大部分知识点;

2)客观、真实和准确;

3)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4)具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将30名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组分一个不同的病例。

2.2设计问题

教师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动提问,而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查找病例中隐藏的问题,制作能体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并讨论。但这不是说教师处于完全旁观的角色,而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在构建病例时就体现出。设计问题,要结合理论课程的逻辑主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渐深入,把问题藏在病例里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中。问题内容既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作用,又要广泛联系临床各学科,具备实用性。这需要教师对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伤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内部的传导束,但可加问手术入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椎骨与脊髓的对应关系,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前接触临床,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3巧妙引导

夜大专升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病例,应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仅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思考及讨论,点评学生发言,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才作补充讲解,但每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例如讨论周围性面瘫病例时,面神经损伤的位置不同,如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等处,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不同。教师对其损伤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导,就能深挖病例价值,扩展学生视野。

2.4充分讨论

课堂上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解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展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夜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病例分析较为全面,但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歧。此时,教师宜鼓励其他组成员积极提问,让主讲人及其同组成员作答。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既巩固了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临床专业素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5课后巩固

在课堂分析讨论后,每个病例会挖掘出大量的知识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教师对此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课后要求每位学生选取1~2个侧重点,撰写科研小论文,进行知识点扩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字数以1000~2000字为佳。学生通过检索和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一方面巩固了课中所学,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

3开展CBL教学的体会

解剖学论文范文5

1.1方法

主要从学习成绩、知识拓展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学习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和期末实践技能考试成绩;知识拓展能力测试采用笔试方式,两组使用相同的教材,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常规的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实验组增加了动物部分器官的解剖和化大为小的实践技能测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

1.1.1选择性增加动物部分器官的解剖

①选择猪的脊柱,解剖并观察连结椎骨的韧带、椎间盘的结构。观察脊髓及其被膜。②摘取羊眼球解剖观察其结构并与人眼相比较。③开胸观察兔子的肺、胸膜的分部、胸膜腔、肋间血管神经及交感干等。④解剖猪心,观察心房心室的结构及心脏的瓣膜、腱索、肌等。⑤剖腹观察羊的肝、胆、胃、肠、肾、腹膜及腹膜形成的结构等,冠状面切开猪肾并与人肾结构相比较。⑥解剖牛的膝关节,观察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等。⑦选择羊的新鲜股骨,锯开观察骨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骨髓等结构。

1.1.2化大考为小考的实践技能测试

将实验组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次实验时,把实验目的和内容发给每个学生,实验结束时,抽取一组学生进行提问及复述实验内容及过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答疑的情况打分(小考),因为每次实验抽取哪个组不确定,所以全体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对待实验的各个环节,以期掌握实验的全部内容,从而实现检测时达优。对照组实验时,不进行平时的小考式测试,在期末与实验组同时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大考)。

1.2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习成绩比较

两组成绩呈正态分布,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践技能成绩实验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8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而对照组79分以下低分段学生多于实验组。

2.2两组知识拓展能力测试平均成绩比较

两组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题目的平均得分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总分、各题型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解剖学论文范文6

1.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对关节运动的实验教学中,以现场观摩为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讨动作过程中关节的运动形式与肌肉的工作规律以及人体运动器官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分析关节的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为什么关节在运动时各肌的运动要协调?在分析肱二头肌的功能时,让同学们示范正握和反握的效果,为什么正握的难度大于反握?用这些与同学们平时运动中息息相关的例子来讲解,既容易理解,又加深了记忆。凡能在活体上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寻找、触摸,以感知、加深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1]。

1.2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是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直观的人体各器官的大置、形态及毗邻关系。采用多媒体辅助课件授课与实验操作同步进行,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在分析人体运动时,必须明确动作的姿势及其变化过程,才能说明关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才能探讨骨骼肌工作与运动变化的规律,对关节运动做出正确的评价[2]。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利用其直观、生动、形象的图像展现人体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3解剖实验课教学方法

分组学习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学习观察标本、辨认结构、互相讨论,老师巡回辅导,最后根据对巡回辅导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巩固学习法:利用实验课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同教学内容有关的电教片,加强对解剖学的认识。

1.4充分利用实验室,解决学生对认知的不足

根据学生所需,安排好实验室的利用时间,不同学生做实验的时数不等。技能不强的可以反复操作,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可以重做实验。如在学习骨骼部分时,骨性标志非常多,难以记住,让学生反复观察、触摸,提高了学习效果。

2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2.1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学生进入解剖实验室时要注重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焦虑,因一些学生一开始对实验室环境较难适应,对解剖学实验课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在解剖学实验课中要融入人文教育.

2.2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在观看标本或分组观看标本时,学生要通过分工合作做到人人动手,由浅入深,逐步辨认,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和胆大心细的人文素质。

2.3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

师生的身心健康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前提。改善实验室环境,加强通风,完善设备,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认识到在标本上学习是解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为进行人文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考试方法的改革

3.1实验考核

改进考试方法,以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①阶段性结构辨认:运动系统是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其中骨可视为关节与骨骼肌的基础。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本阶段的教学效果,在讲完骨的全部内容后安排一次骨标本的结构辨认。向学生说明结构辨认的要求,在测试前应将标本、模型展出一定时间,供学生复习用。在部分实验内容学习时,让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②课后作业考核:在每一系统结束后,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互相讨论。考核题灵活,联系要广,可以表格的形式总结躯干、四肢诸关节的名称、结构和肌群的功能。也可采用学生独立填写实验报告,表达出实验的内容,期末累计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然后按比例记入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