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宫外妊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宫外妊娠范文1
[关键词]复合妊娠;人工流产
1 临床资料
某患者因停经2月,人流术后下腹部疼痛5天,伴阴道流血1天于2002年3月6日入院。病人平常月经规律,3~4天/27-28天,末次月经2002年1月6日。停经40天后出现恶心、择食、乏力等不适。入院5天前(孕55天)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来我院门诊化验尿HCG阳性,B超诊断:不全流产。门诊行清宫术,刮出组织中可见完整绒毛。病检结果:绒毛组织。清宫术后阴道流血停止,但出现下腹部持续痛不适4天,第5天右下腹部突感撕裂样疼痛,恶心、欲吐,有坠胀感,伴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头晕、偶有晕厥。9年前患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在本科经手术治愈。查体:T 36.5℃、P92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急性疼痛病容,面色苍白,腹肌轻微紧张,下腹部有压痛与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子宫颈抬举痛及摇摆痛明显,子宫增大如孕60天,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鸭蛋样大小包块,质硬,边界较清,触痛明显,活动度欠佳。血常规:Hb70g/L,WBC 8.4×109/L,N0.79,L0.21。B超检查:子宫约7.6cm×5.0cm×4.0cm大小,边界清楚,肌壁光点分布均匀,宫腔线居中,宫腔内来见明显异常。右侧附件区可见5.4cm×4.5cm×4.0cm的囊实性包块,边界尚清楚。内为不均匀的中高回声夹杂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左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腹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深度6.0cm-7.0cm。B超诊断:人流清宫术后,右侧附件区包块并腹腔积液-多考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积血。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5ml。遂术前讨论,在输液、备血条件下于3月7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呈紫蓝色,吸出腹腔内陈旧性暗红色血液约800ml,子宫增大如孕60天,其右侧附件区有一鸭蛋大小的包块,向后粘连,不能活动,表面有一0.3cm大小的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左侧附件缺如。确认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后,方切除右侧附件,彻底缝扎止血,手术经过顺利。病检结果:(输卵管壶腹部)异位妊娠。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7天痊愈出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宫外妊娠范文2
入院后行保守治疗,腹痛无加重及减轻。6月5日妇科检查:于右附件区触及女手大小囊性包块。复查彩超回报:子宫7.4cm×5.6cm×3.2cm,内膜线居中,略增厚,肌间回声均匀,子宫后方偏右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暗区,最大7.5cm×5.1cm,子宫直肠窝及腹腔未见液性暗区。于6月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察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正常,右输卵管壶腹部近伞端增粗、膨大,约2.5cm×2.0cm大小,边面呈紫黑色,挤压膨大处,有少量新鲜血自伞端流出,右卵巢囊性增大,表面分别突出7.0cm×5.0cm×5.0cm及4.0cm×4.0cm×3.0cm大小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行右输卵管切除术,右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切开大体标本,见大的囊肿内有分隔,各囊腔分别充满无色液体和黏性液体;右输卵管内见凝血块及胚胎组织。病理诊断:右输卵管妊娠,右卵巢黄体囊肿。术后5天痊愈出院。出院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合并右卵巢黄体囊肿。
讨 论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指宫腔妊娠与异位妊娠同时存在,极罕见,诊断较困难,往往在宫内流产确认宫内妊娠后,很快出现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1]。本例患者停经39天,在门诊通过超声诊断早孕,行药物流产,见绒毛组织排出,故宫内妊娠诊断成立。药流后持续下腹痛,当时认为是流产继发感染所致,经消炎治疗腹痛无好转,进一步体检各项辅助检查方确诊异位妊娠。
黄体囊肿以妊娠期更多见。而本病极其少见,故当时误认为囊肿为异位妊娠的妊娠囊。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同时,囊肿快速增大,给术前确定囊肿性质带来困难。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方明确囊肿为黄体囊肿。笔者认为,本例黄体囊肿的形成,可能与异位妊娠使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有关。
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多位单侧,直径2~3cm,圆形无回声,偶达10cm,内可有分隔[2]。本病例的彩超回报结果与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相符。
早孕常规检查时发现单侧直径
参考文献
宫外妊娠范文3
【关键词】米非司酮;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持续性异位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是目前临床上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77年KELLY首次对持续性异位妊娠进行报道,持续性异位妊娠是指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血β-HCG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表现为术后腹痛、阴道持续性流血、或B超提示有盆腔包块及腹腔内出血,是异位妊娠保守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PEP患者滋养细胞持续存活的表现特征为血β-HCG水平下降缓慢或上升。目前临床上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渐趋向年轻化,运用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超等影像辅助检查等技术日益成熟,使得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保留功能性治疗也随之增多,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药物治疗已逐渐成为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且临床药物使用也不仅仅局限于甲氨蝶呤等传统用药,以下为我院使用米非司酮对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预防持续性宫外孕的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惠东县妇幼保健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保留患侧输卵管手术者100例。患者年龄17岁-36岁,平均年龄28.5岁,停经天数36天-65天,平均42天;阴道超声检查附件区包块大小1-5cm,腹腔内出血0-650ml,术前血β-HCG:140-15000mIU/mL,平均约3456.8mIU/mL。入院后予以宣教,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同意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者50例为实验组,拒绝服药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附件包块大小及有无腹腔内出血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实验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确诊为异位妊娠后,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所有手术者均为同一人,以尽量排除手术技巧对本实验的影响,手术方法均用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周、二周、三周直至检测血β-HCG转阴,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至血β-HCG转阴。以术后第一天血β-HCG为基础值,通过两组患者血β-HCG下降百分率来判断小剂量米非司酮对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作用。
1.3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判断标准目前为止持续性异位妊娠无明确的诊断标准,通过术后监测血β-HCG,如其升高或下降不明显、或较长时间难以降到正常水平,或B超提示盆腔包块及腹腔内出血,则诊断为持续性异位妊娠。
1.4统计学分析将两者患者治疗的血β-HCG下降百分率及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
2结果
2.1两者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50例,无一例发生腹痛、持续性阴道流血,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患者6例在术后一周内或出现再次腹痛,或血β-HCG持续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其中一例再次手术治疗,5例经过保守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实验组血β-HCG下降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的比较实验组患者50血β-HCG例转阴时间18±5.8天,对照组患者6例在术后一周内或出现再次腹痛,或血β-HCG持续不下降或下降不明显,其中一例再次手术治疗,5例经过保守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其余44例患者血β-HCG例转阴时间24±4.8天.实验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3讨论
3.1异位妊娠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约1%,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异位妊娠95%左右。其主要治疗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分为保守手术及根治性手术[2]。近年来随着其发生年龄日趋年轻化,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行保留输卵管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也逐渐增多。
3.2PEP的发生有一定的高危因素:如停经时间较短、孕龄小
3.3MTX作为一种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脱发、骨髓抑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发生患者难以接受。
3.4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终止早孕、抗受精卵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早孕终止妊娠,及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药物治疗。在输卵管异位妊娠术后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从而使绒毛组织发生坏死,同时促使黄体生成素降低,使黄体溶解,继而导致依赖于孕酮的滋养细胞坏死。本实验在异位妊娠保守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mg,其用量少,副作用少,且术后对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作用明显。明显降低了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同时,明显缩短了血β-HCG的下阴转时间。本实验以术后第一天血β-HCG为基础值、对比两组血β-HCG下降百分比,尽量排除手术本身即手术技巧与术前血β-HCG水平对实验影响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术后第三天、第一周、第二周、第三第四周血β-HCG下降百分比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朱兰,王含必.持续性异位妊娠.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6):410-412.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肖群.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临床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717-718.
宫外妊娠范文4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05-02
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中心发生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后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 HP) 3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32岁,因人流术后4年未避孕且未孕,输卵管造影检查示左侧输卵管梗阻,行IVF-ET助孕。获卵3只,胚胎3只,2005年8月25日移植胚胎2只(Ⅰ×1,Ⅱ×1),术后给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支持黄体功能。9月8日测血β-hCG:457.7 mIU/ml;9月14日有少量阴道出血,黄体酮加量保胎;9月24日彩超示:宫腔内空孕囊17.9 mm×15.6 mm,住院保胎治疗。9月30日复查血β-hCG:77 mIU/ml,彩超示孕囊内未见胚芽,考虑难免流产,行清宫术。术后仍有阴道出血,伴右侧下腹痛;10月13日查血β-hCG:153.1 mIU/ml,B超示右附件包块,考虑合并宫外孕,开腹手术,腹腔少量积血,右输卵管肿胀出血,行开窗取胚及右输卵管节扎术,病理检查见绒毛组织。
例2:患者39岁,结婚15年未避孕且未孕,输卵管造影检查示输卵管梗阻(结核性),行IVF-ET助孕。获卵15只,胚胎11只,2006年4月7日移植胚胎3只(Ⅰ×3),术后给予黄体酮支持黄体功能。4月21日测血β-hCG:467.7 mIU/ml;5月7日阴道B超示:宫腔内空孕囊20.6 mm×18.9 mm;继续保胎;5月12日突然腹痛,剖腹探查,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切除左输卵管,宫内空孕囊,胚胎停止发育行人流术。
例3:患者28岁,早产后2年未避孕且未孕,输卵管通液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行IVF-ET助孕。获卵8只,胚胎5只,2006年5月1日移植胚胎2只(Ⅰ×2),术后给予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支持黄体功能。5月17日查血β-hCG:707.8mIU/ml;6月1日B超示:宫腔内孕囊22.0 mm×10.7 mm,见胚芽及胎心,右附件区孕囊16.0 mm×15.1 mm,见胚芽及胎心。当日行开腹手术,术中见右输卵管肿大,无出血,切除右输卵管,术后加强保胎,无阴道出血。黄体酮保胎治疗至妊娠3个月, 随访孕35周于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一男婴,婴儿发育正常。
2 讨论
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较少见。文献报道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妇女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究其原因,在胚胎移植术中植入胚胎的数量、移植管内的液体量、胚胎移植的位置、移植的困难程度、移植时子宫内膜的蠕动强度及移植后黄体支持的用药、体内激素水平,可能都与异位妊娠发生有关。Knutzen 等在模拟移植中发现40%的患者注入到宫腔内的培养液全部或部分进入输卵管,提示被移入子宫的胚胎不仅可到达输卵管,也可因输卵管病理改变阻碍其返回宫腔[2]。回顾3例患者,均有输卵管病变,考虑输卵管因素不育是HP发生的高危因素[3]。对输卵管病变明显者,在IVF-ET前先行输卵管预处理,清除积水、输卵管结扎或切除可减少宫内外合并妊娠发生;在助孕治疗后应严密随访以早期发现宫内外合并妊娠或异位妊娠并及时治疗。另外, IVF-ET促排周期中雌孕激素比值的改变也会影响输卵管的蠕动[4]。而熟练的移植技术和好的子宫内膜准备也可能减少宫内外合并妊娠发生。
本报道中,有2例在ET后30 d阴道B超检查宫腔内见空孕囊,未见异位妊娠囊,认为胚胎发育缓慢,加强保胎治疗,之后发生宫外孕破裂。例3在ET后30 d B超检查宫内胚胎发育良好,异位妊娠囊可见,并见胚芽胎心,孕早期无阴道出血,发现及时,手术预后好。3例移植胚胎均为优质胚胎,因胚胎发育同步性,宫内空孕囊者不易发现异位妊娠囊,容易漏诊,而因妊娠来之不易,多数患者会保胎治疗,更易发生宫外孕破裂。因此,必须在保胎的同时追踪观察血β-hCG变化及阴道出血、腹痛等情况。
超声图像对HP的诊断主要包括: 异位妊娠的孕囊、胎体和胎心搏动等直接征象及附件包块和盆腔积液等间接征象。虽然如此, 仍时有HP的漏诊和误诊。对于行IVF-ET助孕的患者,因其移植的胚胎数量多,所以较自然周期的宫内外合并妊娠发生率高。有人报道移植胚胎的数目≥4 个时,发生宫内外同时妊娠与异位妊娠的比值为10[5]。在测血、尿确定妊娠后,B超检查时应仔细,因孕早期宫外孕50%没有症状[6]。当证实宫内正常单胎后,很容易忽视输卵管、卵巢和腹腔情况。所以在看清宫内孕囊的同时,还应检查附件区,尤其对于有输卵管病变者更应注意。
有宫内妊娠时,如有腹痛及阴道出血,应警惕有无宫外孕的存在,请有经验的B超医师协助诊断。而空孕囊伴有阴道出血保胎者,必须密切监测血β-hCG水平,在保胎无效清宫后β-hCG上升者,即使B超不见异位妊娠囊,也应高度警惕宫外孕。一经确诊是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如果宫腔内胚胎发育良好,且患者要求保留宫内胎儿时, 不应采取各种药物的保守治疗, 以免殃及宫内胎儿, 宜尽早采用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处理宫外妊娠,术中操作轻柔, 尽量不触动、激惹子宫, 并注意保留卵巢妊娠黄体, 术后积极保胎,可以保留宫内妊娠,如本文的例3患者。在保胎过程中, 不但要注意阴道出血和腹痛, 还应定期进行血β-hCG 和B 超检查, 监测宫内胚胎发育情况。总之,对于生殖科医生来说,宫内外合并妊娠虽然少见,但仍应该高度重视,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助孕患者多一分希望,少一分痛苦。
[参考文献]
[1]Tal J,Haddad S, Gordon N. Heterotopic pregnency after induction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 a literature review from 1971 to 1993[J].Fertil Steril,1996,66 (1):1212.
[2]Knutzen V ,McNamee PI,Stratton CJ ,et al.Mock embryo transfer in the early lutealy phase ,the cycle befor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fer:a descriptive study[J].Fertil Steril,1992,57 (1):156 162.
[3]石一复.异位妊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 16(4):1962-1971.
[4]Pan HS,Chuang J,Hwang JL, et al. Heterotopic triplet preportof a case with bilateral tubal pregnancy and an inpregnancy[J].Hum Rep,2002,17(5): 1363 - 1366.
[5]Ian S ,Tummon M ,Nancy A ,et al. Transferring more embryo increase risk of heterotopic Pregnancy [J].Fertil Steril, 1994,66(5):1065-1067.
宫外妊娠范文5
【摘 要】目的观察人工硬膜修补硬膜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进口人工硬膜补片,对有硬脑膜缺损的30例患者进行硬膜修补,术后给予常规用药。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癫痫等发生。18例患者分别于硬脑膜修补术4~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造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缝合处已被一层自身组织部分替代覆盖,无不良反应。结论美国进口人工硬膜补片可安全、有效地用作硬脑膜修补材料。
【关键词】 人工硬脑膜;人工硬膜补片;颅脑手术
硬脑膜是脑组织表面一层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保护脑组织的一道重要屏障。在神经外科中,硬脑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手术患者十分重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国内主要是应用自体膜及人工硬脑膜材料来修补缺损的硬脑膜。我院在2006年1~6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人工硬膜补片进行硬膜修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6月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人工硬膜补片进行硬脑膜修补术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26~70岁。疾病类型:外伤15例,肿瘤8例,脑出血7例。手术类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15例,脑出血手术去骨瓣减压术5例,减张缝合2例,脑膜瘤手术5例,小脑肿瘤手术3例。修补部位:额叶、额颞叶及枕叶等。
1.2 手术方式。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人工硬膜补片,用常规的丝线缝合法,对术中有硬脑膜缺损的30例患者进行硬脑膜修补,所有病例都是用庆大生理盐水浸泡补片10min,术后常规用药。
2 结果
30例病例中,除2例分别于术后3d、5d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余均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4~8个月。本组全部病例,均未见皮肤切口和颅内感染、皮下局部积液、脑脊液漏以及癫痫的发生。皮肤切口正常如期愈合、拆线。术后1周和6个月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在人工硬膜的部位未见异常的影像学改变。18例患者分别于硬脑膜修补术后4~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造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缝合处已被一层自身组织部分替代覆盖,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硬脑膜缺损是神经外科临床上经常面临的问题,开放性颅脑损伤、炎症、脑肿胀、肿瘤侵犯脑膜、过分电灼脑膜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中硬膜无法关闭,形成缺损。脑膜缺损可导致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切口迁延不愈、癫痫发作等并发症。手术修补硬膜可明显减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1-3]。手术行硬膜修补,封闭硬膜下腔,因其能显著降低癫痫的发生率,预防或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在神经外科界以达成共识,在硬膜缺损修补方面,过去多采用自身组织修复,如颞肌筋膜、颅骨骨膜、帽状腱膜等,因为这些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不会产生免疫反应,而且现取现用,不需要消毒,不会传染疾病,因此目前仍还应用,但是取材来源局限,给患者新增创伤,增加痛苦。对于小的缺损,可以采用自体组织如肌筋膜等进行修复,而对于大面积硬膜缺损的修补较为困难,往往需要采用人工硬膜替代材料。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用替代材料修补缺损的硬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主要是应用自体膜及人工硬膜做替代材料来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现已基本不用自体膜。在中国,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医生本身操作习惯等因素,人们没有放弃自体膜,大部分地区仍然在使用自体膜。有些文献报道在软脑膜损伤的情况下,自体膜可与脑组织残生一定程度的粘连,导致癫痫发生的隐患,其综合效果不理想[4]。
早期曾经有人质疑人工硬膜的植入,增加了机体感染的机会以及对异物的抗原反应,而到目前为止,手术行硬膜修补,封闭硬膜下腔,因其能够显著降低癫痫的发生率,预防或减少了脑脊漏(CCF)的发生,在神经外科界已经达成共识。术中封闭硬脑膜下腔,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有利于降低癫痫、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人工硬膜在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方面有此独到之处[5],而且人工硬膜手术修补也没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增加。
理想的硬膜修补材料当然是人硬膜本身。因此,理想硬膜修补材料必须具有:①应在物理性能上与人硬膜相似,具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并经得起缝合,能有效的恢复硬膜下腔的完整性。②具有稳定的生物惰性,不引起宿主排异和炎症反应。③能为硬膜的自体修复提供支架,以利于成纤维细胞生长和移动,从而促使硬膜再生。新硬膜形成后,移植物能被逐渐吸收,以防长期存在于体内的异物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④不增加术后感染率和颅内血肿发生率。⑤对周围神经组织无损害,不传播疾病。⑥易于消毒储存,经济易得,使用方便。
本组30例病例使用的材料,均为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人工硬膜补片。所有病例,皮肤切口如期愈合,无颅内感染、皮下局部积液、脑脊液漏以及癫痫的发生。随访期间复查头颅CT或MRI,均提示在人工硬膜的部位未见异常的影像学改变。人工硬膜在创伤组织修复过程中,其自然表面特性使其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当缺损部位的初始替代完成后,人工硬脑膜最终会完全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对应用人工硬膜进行硬膜修补的患者在二次手术时发现人工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缝合处已被一层自身组织部分替代覆盖,无不良反应。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未见排斥反应,并操作简单,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
参考文献
1漆松涛,邱炳辉,欧阳辉,等.创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4):472-474
2 Malliti M,Page P,Gury C,et parison of deep woundinfection rates using a synthetic dural substitute(Neu ro-Patch)or pericraniumgraft for daral closure:a clinical review of 1 y-ear[J].Neurosurgery,2004,54(3):599-604
3余红,杨勇灵,陆斌,等.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减张修补的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03,27(4):371-373
4Tachibana E,Saito k,Fukuta K,et al.Evaluation of the healingprocess after dural reconstruction achieved using a free fascialgraft [J].J Neurosurg,2002,(2):280-286
宫外妊娠范文6
事实上,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做很多事,比如说话、开车,不久之后还可能像人一样参加高考。还有专家认为,它在未来甚至有可能从科学走入哲学!
今天可以做到的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巴特・塞尔曼说。
此次围棋人机大战受到举世关注就是明证。棋类具有初始条件固定、规则边界清晰的特点,是人工智能凭借远超人类的计算能力大展身手的舞台。“深蓝”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AlphaGo在与围棋顶级棋手李世石的大战中获胜,这些足以说明人工智能下棋已经比人类更强。
在知识检索领域,人工智能也已胜过人类。2011年,IBM公司的人工智能“沃森”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两位人类冠军。这说明电脑在海量数据存储和快速检索能力方面的强大。
在另一些规则相对清晰的领域,人工智能也在接近人类的水平。比如说话,相信许多人已经试过苹果手机上的Siri和微软的“小冰”,只要你发音比较标准,它们基本上都能“听清”你的话语并字正腔圆地回答。
再比如开车,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已然在一些地方能够上路,因为事实证明它们可以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并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自主行驶。
上面的重点都是在软件,还有一些人工智能则致力于“软硬结合”,模仿人类的肢体动作。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2016年年初刚刚展示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它们有与人相似的躯干和四肢,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行走,摔倒了会自己爬起来,还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比如自己开门和搬箱子。
明天可能实现的
目前,人工智能在一些需要模糊识别的领域还面临困难。比如辨识人脸,从五官差异上分辨不同人对我们来说不算个事儿,但电脑就感觉很困难。人们可能还记得2015年微软推出的一项人脸识别应用“How-old”,它屡屡在年龄上误判、在图片中没人的地方找出“幽灵脸”,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不过这方面正在取得进展,脸书公司的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田渊栋认为,脸书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做得比较好,“比如说拍张照片,然后就知道谁是谁”。正在研发的一个方向是可以问电脑各种问题,比如照片在哪拍的、里面有几个人、都在干什么等,系统都将能作出回答。
中国研究人员也在致力于做出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检验方式颇具中国特色――高考。科大讯飞公司董事长刘庆峰透露,他们正在研发“类人答题机器人”,目标是在3~5年之内让机器参加高考能考上“一本”。高考涉及学科多,除了客观题外还有大量的主观题,如果真能达成这个目标,又将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里程碑。
2015年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机器人分别展示了踢足球、打乒乓等方面的运动能力。但是很明显,它们还无法与人类选手相提并论,很大程度上因为判断对手或队友的比赛意图是一大瓶颈。不过,在RoboCup等机器人足球赛中,机器人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该赛事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足球队在2050年能击败人类世界冠军球队。
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理想目标是,把已实现的各单项能力继续提高并集成起来,最终完成一个既能听说读写,又会思考和行动的人工智能实体。近来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已让这个目标可以期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学者马克・戴森罗克说:“如果人工智能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我们或许在未来10~20年里就能看到电影《钢铁侠》中那个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
未来可以畅想的
如果说上面这些目标还属于有实现前景的科学范畴,还有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则似乎已进入了引人畅想的哲学领域。
中国东南大学的科技哲学教授吕乃基在点评此次人机大战时认为,人工智能进化之路与人类不同,即摆脱了系统与环境的羁绊,不像人类大脑中的“智”往往为身体所处世界中的“情”所累,如李世石可能受“为人类的荣誉而战”等舆论影响。
“常有这样的议论,人工智能再聪明也没有情感,只是机器而已;殊不知,人工智能之所求原本只是‘智’,而非‘情’;或许正因为此,人工智能可能超越为情(包括形形的意识形态之争)所累的人的智能。”吕乃基说。如此说来,人工智能倒像是在迈向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说的“太上忘情”的境界。
美国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不断加速,聪明的机器会设计更聪明的机器,这种自我强化最终会导致人工智能达到一个奇点,成为远远超出人类智能水平的一种存在。美国天普大学的计算机专家王培对此表示,“如果真有电脑能走到那一步,在我看已经不是‘人工智能’,而应该被称为‘人工神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