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站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站培训范文1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站比较分析,总结了教师培训网站超越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个性化自主等优势,使网站的开发者和应用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
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
(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
(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
(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
2.样本选取。
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
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
(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
(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
(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
2.各个维度分析。
(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
(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
(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
1.超越时空限制。
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
3.个性化自主学习。
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杨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网站培训范文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
作为以教育技术教学和研究为己任的高校教师,为了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展开,发现培训中的问题,使教育技术培训更加适应高校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高校教师的需求,笔者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了解到了培训工作的现状。
1. 教育技术的作用毋庸置疑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教师认可教育技术在改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这种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用于发现式教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只有1%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作用不大。
2. 意识已经更新、理论比较薄弱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思想意识已经更新,88%的高校教师认为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对教育技术在改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硬件设施操作技能有很大提高,61%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系统,95%的人能够熟练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掌握了Authorware、PremierePro、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的使用。但是也有14%的教师不会应用以上任何一种工具软件。虽然上面的数字让我们知道了目前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只有27%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这表明教师对教育技术理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当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时,使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很重要的。
3. 培训需求集中在网络知识方面
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这对今后的培训工作计划以及课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据表明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39%的教师认为教育学、教学设计等基础理论是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这是我们想见和乐见的,证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熟悉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教育技术两大基石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并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62%的教师认为最亟待学习的知识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及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应用。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教学中作用的不断提高,各种网络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认可,所以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成为目前高校教师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4. 学校的组织保障工作还有待提高
在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开展的初期,主要以全脱产面授为主要的培训方式,辅之以一些网络课程或网站的支持,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培训效果不太理想。数据显示51%的人曾经参加过此类培训,48%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2%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差,只有1%的人认为效果很好。而且还有49%的人从未参加过此类培训。因此可以看出,学校在培训组织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完善。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48%的教师选择现场集中培训,31%的教师选择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网上授课,20%的教师认为可以进行自学并分模块考试。无论是现场集中培训还是网上授课,都需要学校在教学地点的安排、培训教师的选择、培训考核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服务工作。即使是自学,学校也需要对教师在教材的发放、学习效果的有组织测评等方面做相当多的工作。学校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方面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为教师提供各种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应该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提供更完善的组织保障。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发展展望
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政策保障
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水平和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仍缺乏明确的政策要求。鉴于教育信息化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行政推动在目前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进适合于信息社会的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是各个学校的重要工作。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尽快将培训的法定地位明确下来,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2. 研究制定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标准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标准,是确保高校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标准是动态的。此外,高校的学科繁多,教师们承担的工作和个人需求也不尽相同,标准的制定也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总之,标准的制定应该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而不应该成为限制教师发展的教条。制订出的标准应成为培训计划和大纲的修订依据。
3. 更多地采用教育技术手段
从目前情况看来,采用“面授+自学+远程教学”的培训方式是最好的组合,而且应该更多地采用教育技术,将课程制作成流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教师可通过光盘或网站进行远程学习。同时,建设教师培训专门网站,聘请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和答疑。这样可以使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使名师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方便教师的学习,使教师有了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使理工类高校培训中心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教师的状况得到改善,也使培训成本大大降低。
4. 建设培训的共享资源
各个培训中心要继续完善培训资源可得建设。除了建设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站,实时公布培训信息和计划外,要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和广度。具体包括图书资料资源、网络数据库资源、培训的资料、精品案例、培训课程(理论方面)及培训经验的交流等。
5. 重视培训评价,提高培训质量
只有重视培训质量才能使培训达到真正的目的,也才可以使培训有生命力。应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评价体系,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技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化的描述,以反映教师培训的效果,保证培训的质量,改进培训工作。
网站培训范文3
说到这些,就不得不先说一下水利网络教育培训的现状。
水利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一般面向行业开展网络教育培训,它是我国水利教育培训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惠及各区域、流域、层级水利干部职工的重要网络学习平台。
近年来得益于各项有效措施的不断实施,水利网络教育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培训覆盖范围方面,从水利部机关和七个流域机构到地方各级水利部门,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精准度方面,水利网络教育培训各类课程已达643门,具体课程内容多种多样,比如: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为重点,开展党政干部培训;以服务水利中心工作为出发点,为广大水利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法律法规、水库运行管理等各类“短、平、快”的水利业务网络培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目前,水利网络教育培训至少在两个方面仍旧面临瓶颈。一是平台技术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拓展。比如学员、管理员登录时容易出现卡顿、白屏、闪退等问题;在下载一些辅助软件时用户常常会遇到诸如因为360软件拦截等原因造成的无法下载问题,而平台有时并未做进一步图文说明等。二是互动模式和运行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和探索。比如平台在学员、管理方之间意见建议等方面的交流渠道不够通畅。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移动化、碎片化、信息化”特点,缺少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APP)培训学习平台,这就容易给时间愈发碎片化的学员学习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世间万物,不进则退。所以,要保持水利网络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那么,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针对水利网络教育培训的现状,要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与学员需求,应重点实施两步走战略。一是近期发展战略,二是远期发展战略。
应该先贯彻实施近期发展战略,这一周期为2~5年。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等方面实施整体性改造。在“移动化、碎片化、本地化、社交化”的社会趋势下,加大力度创新培训形式,比如可以重点开发微课、微信公众号、在线直播三种培训形式,发挥它们的移动“轻骑兵”功能,进而促进学员更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此外,在创新培训内容方面,在坚持“注重分类、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以水利干部职工网络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水利特色精品课程开发为重点,编制和水利专业课程目录、水利远程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规范。这也意味着建设覆盖政治理论、水利业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职业技能、综合管理等内容模块并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的水利远程网络教育培训课程,从而构建集党政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层水利职工培训、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水利远程网络培训课程体系。
在近期发展战略成功实施后,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实施远期发展战略(AR战略)了。笔者认为,这才是未来水利网络教育培训的制高点。因为,在未来的5~10年内,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将极有可能颠覆性地重塑水利网络教育培训生态。
A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传感数据输入声音、视频、图片、GPS、GIS等基础信息,进而营造一种富于视、听、力、触、动等逼真感觉的沉浸式虚拟环境,最终实现用户和环境、用户与用户之间直接进行零距离式交流的技术。
那么,这一设想到底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呢?笔者认为,它是具有极大的现实可能性的。一是随着时展,第一批“数字原住民”开始逐渐走向社会各行各业,大大提高了AR技术普及的接受度和适应性;二是AR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手机等移动网络平台的成熟促使两者走向融合的速度大大加快;三是近期的水利网络教育培训无论在理念还是行动上都在开始注重微信公众号、微课、慕课等移动化教育培训方式,这就为AR技术的颠覆性融入奠定了理念与技术基础。
目前,谷歌、三星、HTC、华为、联想等移动巨头都在进行移动AR产业上下游生态链的布局谋划。近期,联想公司了全球首个搭载谷歌Tango技术的AR大屏智能手机PHAB2 Pro。它能将手机镜头扫描到的现实场景叠加到虚拟环境中,并具有实现与其他处于同一虚拟场景中的人员拥有共同感知的潜在开发功能。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借助于普及化低成本的传感设备,水利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的移动端学员将实现自主选择课堂场景并与同时在线的学员、教员“现场互动交流”。从本质上来说,届时,这将是水利教育培训的终极形态――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无差别式融合。
网站培训范文4
【关键词】全科医师 教育培训 现状 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师教育及培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全科医师作为我国社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临床水平的高低和医学人文素质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
1全科医学由来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全科医师学会,1953年英国的全科医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英国全科医生学会,195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首先成立全科医学系,成为了首个能够真正专业培养全科医疗队伍的院系[1]。
2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背景及现状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2]。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从此拉开了帷幕。2000年12月,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发展[3]。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全科医学系。2000年,北京、浙江、上海开始了医学生本科毕业后2年~4年全脱产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除了国内逐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部分医院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出国学习,北京复兴医院从2004年起,每年选派2~4名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好的全科医师到美国Wisconsin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4]。
3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739家,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的3.5%,据《2011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目前我国全科医师不足6万人,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万人口居民应配备2~3名全科医师”的标准,我国需12万~18万名全科医师[5]。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量可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全科医师,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数量充足、业务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资源面临不断流失,使得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数量极度不足。
3.2全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够
本科教育方面:全国目前约有近3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本科学历教育[5]。全国目前有上海、广东、北京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及规范化培训的普及度不断扩大,但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专业还未得到全面推广,许多落后偏远地区也远远没达到普及规范化培训的条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3.3全科医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什么样的全科医师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的全科医师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考核,与国际标准有什么差别,目前还没有全国级别的全科医学技能考试考核,无法客观、有效、真实地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成果加以检验。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科医学培训要求考核形式呆板,造成人财浪费,效用底下。
4未来改进方向和目标
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全科医师制度。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全科社区医疗体系相比,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师质量和社区医疗卫生差距较大,但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投入保障逐步扩大,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进展:
4.1增加开设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数目及全科本科生数量
面对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只有加深对其的认识,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壮大教师队伍,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从而满足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6]。
4.2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待遇,吸引更多的全科医师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及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使得全科医学生想进来,留得住。卫生部部长陈竺曾于某高校座谈会上指出:“强基层”不但要“强人才”,还要“强政策”、“改观念”,要高高举起全科医学的旗帜,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地位,这是检验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全科医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科医疗的队伍中来。
4.3全科医师培养做到规范化、全国化、制度化
前几年我国各个大城市已经陆续开始实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3年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8周)、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100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32周)和CDC实践(8周)。经过这样的培养,全科医师才能上岗,该模式得到广泛认同。简称为“5+3”模式,培训基地主要建在各个三级医院,后期4个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转。由于制度未真正成熟,带教医生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培养中待遇非常低下,导致很大一部分培养中的医师纷纷跳出了培养计划,重新选择了专科或者转行,一部分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经过3年大医院的轮转,也不愿再到基层工作。所以我国对全国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加入全科医师队伍的这些人要有足够的重视,且创造更多的晋升和提拔机会。才能使真正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
4.4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参与
全方位深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政府、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合参与,使继续教育能满足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需求,不断提高其临床水平、医学人文素质,多管齐下,未来的全科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才能造福亿万群众。另外,三级医院办社区,是我国现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较成功的例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必经途径,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锐意改革,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方便的医疗场所,才能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祝丽玲.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9-70.
[2]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80.
[3]王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2):141.
[4]杜雪平,钱宁.复兴医院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37-1038.
[5]龙淑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医药前沿,2012,2(11):18-19.
网站培训范文5
(一)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有人将教师专业化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
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化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有人认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普通文化知识是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与行动研究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性向三部分。崇高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高尚的专业情操,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包括理想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也就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际上就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高校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界会议上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职前培养应该与在职培训密切结合,建立一种视职前学习和在职培训为连续统一的师范教育和培训系统,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要求的。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不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培训已经显示出经常化、制度化、学习内容系列化、进修高学位化的趋势。英国规定,所有的任职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培训。日本的培训教师的途径也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目的是改善高校教师的培训。而高校教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高校教师培训教师工作的挑战
首先,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还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识。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知识积累和传播速度的明显加快,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在师范教育期间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在担任教师职务以前所学的知识仅占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知识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终生学习与职业培训,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视野,适应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能与角色、地位的转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品德、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自觉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还要有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献身学术的兴趣、愿望的艺术。这些对师范教育,特别是职后的教师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教学上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这一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对上海地区高校基础课的教师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0%左右的教师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媒体一无所知。这是对我们教师培训工作的挑战。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只有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师队伍,才能“产生”出创造性的人才。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大力培训教师,激发他们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以满足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最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敬业精神。改革开放虽然使广大的高校教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竞争意识,强化了效益观念,但有一部分教师在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职业信念动摇了,师德水准也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甚至有个别教师违背学术道德。这些都需要我们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面临艰巨任务。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的负担在加重,包括教师队伍的质量等。教师的教学质量来源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工作。面对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培训,接受再教育、再学习,才能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1、高校教师培训的理念。高校教师的培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培训工作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进步,更要关注教师的人格进步。培训工作者要城心诚意地、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培训的管理与服务。
2、高校教师培训的形式。高校教师培训,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学历与非学历、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从专业型培训向学术研究型培训的转变。
3、高校教师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充分改变传统的培训手段,使教师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能是更多的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影响,有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4、高校教师培训的管理。教师培训的组织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与进修教师、导师等的联系与沟通,改善办学的环境与办学条件。同时,还要严格考核,确保质量。培训单位要根据教师培训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奖优罚劣,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
网站培训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培训;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用电
作者简介:赵爽(1984-),女,黑龙江铁力人,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培训师。(北京 10240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20-02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能源消费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异常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样,能源紧缺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已势在必行。同时,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亦给现代电网的发展带来挑战。现代技术的进步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设更加安全环保的电网成为现代电网发展的方向。故此,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趋势。智能电网代表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电力培训中心作为电网公司培养电力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机构,需要主动适应电网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培训质量,为电网提供智能电网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本文就培训中心如何应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总结出以下各项举措,对培训中心如何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电网企业培养智能电网技术专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建设智能电网综合实训基地
为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智能电网及节能减排的认识,培训中心应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完善实训基地规划,建设综合性的智能电网实训基地。智能电网实训基地可开设以下几个专区: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智能用电系统展示区、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模型展示区、多媒体演示中心等几大专区。
1.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
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节能、环保、高效、可靠、稳定的现代化电网。卓有成效地推进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的技术融合与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洁能源及电力知识区可展示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及分布式地热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及配电过程的模型,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和调节能力,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利用文字、图片介绍与各种模型相结合,展示各种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及配电的全过程,全面、生动地介绍电力生产的各种形式。在本专区,培训学员可直观地感受及了解各类清洁能源及其相关的电力知识。
2.智能用电系统展示区
智能用电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电网实时信息采集管理、电网与用户之间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本展示区中,主要向培训学员展示智能小区、智能楼宇与智能家居的相关知识。
(1)智能小区。智能小区是采用宽带接入网、现场总线、有线电视网与电话网等为物理平结各个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物业管理中心向用户提供多种功能的服务。即使人远离家中也可以及时接到安全报警信息,如防盗警报、火警及紧急呼救等。并可通过电话线路查询和确认家庭中的安全状况等。智能小区主要功能有: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服务互动平台,智能家居服务,统一展示平台,自助缴费终端,水、气表集抄等。
(2)智能楼宇。智能楼宇的一般概念为:“为提高楼宇的使用合理性与效率,配置有合适的建筑环境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先进的通信系统,并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系统的大楼。”智能楼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安全自动化系统,以及在上述三个系统之间的传输话音、数据、图像和控制信号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
(3)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与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处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家居智能化系统由三个方面组成: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化及家庭安全防范。在智能家居中,所有电器设备间可通过网络实现互联,只需一个遥控器即可控制所有家用电器。用户只需要发一条短信或登录互联网,即可启动或关闭家中所有的家用电器或电灯,冰箱可以自动检测食物储备,下载菜谱,实现网上买菜。此系统还可以定时控制各种家电,离家时,用户可以一键开启家中的安防系统,一旦有外人闯入或者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系统可以通过短信或电话方式向用户报警。
此专区可以将实物与模型相结合,让学员直观地接触并了解这些在未来必将走入生活的智能用电系统。
3.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模型展示区
电动汽车是一种电力驱动的道路交通工具,因具有节能、高效、低排放等优势,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国际上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并取得了明显进展,电动汽车从研制阶段走向商品生产及应用阶段的步伐不断加快。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及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是指完全由蓄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指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的汽车,多为内燃机与电动机混合驱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是采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则以电力驱动,同时搭配汽油或柴油内燃机引擎。
对于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所采用的技术及其使用特性的不同而划分的,通常可以将之分为普通充电、快速充电以及机械充电三种充电模式。其中机械式充电即是指直接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目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是确保电动汽车正常使用的关键条件。根据上面对电动汽车不同的充电模式的分类,一般采用充电桩或者充电站的建设模式,其中充电站分为立体充电站及平面充电站。
在本专区中,考虑到实际情况,可用模型代替实物,同样可起到帮助学员了解电动汽车及充电站发展情况和趋势的目的。
4.多媒体演示中心
多媒体演示中心分为教学区和多媒体区。教学区主要用于智能电网相关知识的培训,多媒体区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文字、图片、影片相结合,方便学员学习智能电网知识。多媒体区可以播放智能电网、绿色低碳生活等相关宣传短片,亦可外请专家进行智能电网相关主题讲座等。
二、开展智能电网相关培训
培训中心应积极开展智能电网相关培训,提高电网公司全体员工对智能电网的认识和理解。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以下几种类型的智能电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