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肥美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肥美人范文1
1991年,一个想要祛眼袋的女人走进了叶飞的诊所,这是她的第一个要求整形的患者。当时25岁的叶飞还为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感到震惊。
如今,在叶飞精致气派的整形医院里,每个人的美貌都仿佛顺理成章。从医师护士到前台姑娘,个个看起来体面。
忙完了各种事务的叶飞终于得以落座。这是个细处讲究的人,觉得来了客人,桌上的果盘空着是不妥的;而没化妆,拍照片就是不妥的。
但其实素颜的她也几乎无法辨别年龄,35 ?……要么40?大多数到了岁数的女人都会对别人关于自己年龄的厚道猜测而心生感激,可叶飞明显不,她在几乎所有陌生人对她真实年龄的迷惑里练就了习以为常。
比如她的“三十多岁”的时代,就是在屡次被人当做妙龄女郎的误解中度过的,事实上,当时她创立的“叶子整形美容医院”在武汉业界已经无人不晓,但是大多数人并未得见传说中的“叶子”本人。她去卫生局参加会议,被同会的人搭讪:“小姑娘,怎么就派你来了?你们叶院长呢?”叶飞笑说:“我们叶院长很忙,我是她秘书。”及至主持人请“著名整形专家、叶子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叶飞”发言,叶飞款款登台亮相,才令在座许多人哑然:这个“小姑娘”就是时年三十大几的、大名鼎鼎的叶飞啊。“现在46,要奔五的人了。”她神色达观,“我不觉得年龄有什么可隐瞒的。”
对于这个驻颜有术并且用“驻颜术”帮助别人的女人来讲,时光与容颜的关系好像真不算什么大事,要紧的是岁月苦短,生命必须充实。
“我爱好特别广泛,很多东西一有兴趣就学,学声乐,跳芭蕾舞,做财会、学了三年的法律,后来又喜欢上学医,先是口腔,后来学临床,接触到了整形医学这个方向,就闷着头钻研,不停往上考,一门一门攻下来,毕业证拿到的时候,我最小的儿子都已经出生了。”
学什么都上路的叶飞,似乎可以凭借任何一门特长谋生,但唯独沿着整形医学这条路走到底了。在人造美女还算不上“光明正大”的上世纪90年代,整形美容是一条鲜为人知的旅途,前方的坎坷和坦荡都无从估测,当时在武汉,能够被称之为医院的整形机构仅有一家,时年二十出头的叶飞便担当起了这第一批拓荒者。21年前,叶飞的诊所正式扎根武汉,算上她自己总共四个员工。从矫正一颗颗不如人意的牙齿开始做起,医疗队伍渐渐壮大,到了后来,诊所开始为爱美的武汉女人们纹眉、祛眼袋、割双眼皮、垫高鼻梁。再后来,诊所成为了门诊,顾客之间口碑相传,甚至有一家人,祖孙三代的眼睛都是在叶子的医院里变好看了。
时至今日,叶飞的“叶子整形美容医院”在武汉已经设立三家分院,整形项目的种类已趋齐全,大小整形都已经不在话下,20年间30万例手术的行业地位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而多年艰苦的从业生涯也将叶飞本人的名字刻成金字招牌,身价日增。
二
时代不断推移,整容早已不算最潮的举动,它充其量只是无数女人新年计划表中的要事之一。这样一个逐年扩张的大市场算是回报了叶飞当年下海的果敢。
记者问她,为什么二十年前就会知道开整容诊所有市场。叶飞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毕业以后我有机会进公立医院,但是放弃了。可能我从小爱美,真就是喜欢这个新兴行业,觉得有意义,希望做这个,并不是说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事情就赚大钱。我只是知道,我一旦做,一定做不差。开诊所的时候我说,诊所7年之后一定是门诊,再过7年就是医院,这一步一步都成真了。”
“我自己确实觉得辛苦,很累,但是我先生说,你这是乐在其中。对,他特别懂我,确实就是这个状态,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一定甘心情愿,也有能力做好。有的老奶奶戴了几十年我们做的牙齿,去世前还专门过来找我们再做一副,戴着去世了。你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不是用挣多少钱衡量的。”
尽管叶飞的从业和创业都是“发乎于情”,无法用商业理由解释自己对新机遇得以把控的运气,但是在她的故事里,她也的确年纪轻轻就已经展现出了令人吃惊的生意嗅觉和能量。
她连怀孕的时候都没闲着。看到一个做军需品的亲戚家积压了大批的军大衣,叶飞立即就灵光一闪,联想到自己听别人说起过,小地方的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很风行穿军装,许多人甚至把军大衣当过年的新衣,倘若能戴一顶没有徽章的军帽都是件相当排场的事。就这样,别人眼里的积压货成了叶飞的商机,身怀六甲的她将一大车军装运去河南的县城乡下转卖给当地小商贩,果然十分走俏,这一笔生意就赚到了在当时绝非小数目的两万块钱。没有卖完的货,她在中南商业大楼支起一张弹簧床继续叫卖。从小养尊处优、跳过芭蕾、唱过美声、爱美如命的叶飞,当街摆摊也没觉得挂不住面子。“如果有一天我失业了,我还会去摆地摊。”
作为一个可以同时摆地摊和用迪奥的女人,叶飞的价值观是:美和虚荣从来不是等同的,而物质也不等于虚荣。她收藏几百只包,几百只手表,一千双鞋,一千瓶香水,仅仅只是爱它们美好的款色和气味,以及它们带给自己的愉悦感受,与商品符号无关。不管是去夜市上给两个儿子淘玩具,还是一掷千金给先生置新装,都是叶飞的生活集成,在她的概念里,简与奢都是快乐事。
肥美人范文2
林依轮有个不太为人知的身份―――时尚杂志钟表专栏撰稿人。他说他对名表的痴迷,用一句话可以形容―――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表,不然就像身上少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用33万和名表结缘
林依轮第一次买表,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摆谱。
那时候他已经比较有名了,也算有钱,于是就有了买表的念头,不过他那时对表完全不了解,只知道最好的表是瑞士表,最大牌的是劳力士。有朋友给他推荐劳力士的369,经典的蚝式设计,恒动机械表,黑色表盘,黑色不锈钢表带,能满足林依轮的所有要求。在随后一次去欧洲时,林依轮在劳力士的专卖店里,按照自己印象中的款式,买下了这块劳力士。
但回国之后才知道买错了,虽然一样是黑表盘、同属369系列,但他买回来的不是蚝式恒动,而是一款吉祥数字机械表,乍看区别不大,但机芯却有区别。
出于好奇,他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真正接触钟表业,了解越多,越觉得这是个博大精深的领域……
原来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劳力士其实只能算是钟表界的一等表,在它之上还有十几个被称为特级表的品牌,包括百达翡丽、爱彼、江诗丹顿、宝玑、豪爵、雅典……
随后,为了给太太西华的文化艺术公司筹备办公地点,林依轮在北京CBD核心区域的华贸中心购买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写字楼。这套房子最终没用上,就搁在那里了。
没想到这倒让他赚了一笔,短短两年间,华贸中心的房价就涨了9000元/平方米,算下来林依轮歪打正着地赚了接近200万。有了这么一笔天降横财,林依轮于是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收益买一块真正的特级表呢?
他去问朋友该买哪个牌子,朋友只说了一句话―――永远的百达翡丽。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手表品牌,是瑞士仅存的真正独立制表商,也是全球唯一采用手工精制、坚守钟表传统工艺的品牌。
众多的唯一、第一、最好头衔使得林依轮从此认定了这个品牌。但他没想到的是,百达翡丽是个卖方市场―――不是你拍出一笔钱就能拿到你想要的表,必须先填写百达翡丽购买申请表,上面需要填写购买者的姓名、国籍、年龄、联系方式及购买百达翡丽的原因,所需要购买手表的款式和出厂日期。
根据朋友的建议,如果想拥有第一块百达翡丽,最好购买入门款的3919。但林依轮觉得3919并不适合自己,那是一款设计轻薄的表款,表盘灵动但缺乏厚重,表链也是他不欣赏的金色。最后,他决定跳过这个入门阶段,修改订单成为了5980的客户。
这是一块计时码表,深蓝色表盘,全钢表带,宽厚的表身可归入大型腕表的范畴,非圆非方、仿效自轮船舷窗的八角型表壳造型,使得它看起来不同设计常规,还加入了计时功能,充满运动特性。这块表,售价33万。
收集到收藏,享受等待的过程
林依轮一方面在股市、房产、黄金、艺术品等投资领域利用自己的特长赚钱,一方面开始对自己进行系统的名表知识的充电。当资本与专业知识都准备齐备后,林依轮正式踏入名表收藏的领域……
所谓的名表,指的是有上百年历史,在国外能载入世界名表目录的。名表收藏,首要讲品牌,一个具有保值与升值潜力的品牌,就决定了这只表90%的价值。其次是数量,限量版腕表独一无二的编号,会使其升值几率大增。名表的市场流通价值,即拍卖和交易的行情也是判断价值的重要依据。此外,名表的艺术价值也至关重要,好的名表应该具备艺术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能凸显某家表厂在某个年代的原创性、独特性与代表性,或者有足够的故事及很高的收藏名声。
经过仔细甄选,林依轮最后确定了自己收藏的名表品牌―――百达翡丽。他专程前往瑞士日内瓦的百达翡丽旗舰店,打算在那里精心挑选自己的收藏对象。
百达翡丽旗舰店位于日内瓦湖畔,门牌号是41,rueduRhone,1204Geneva,Switzerland,说法语的日内瓦人更喜欢沙龙这个称呼,所以,这里又被称为百达翡丽沙龙。
不明就里的人,即使找到这个地址,也只能透过橱窗大玻璃看看里面没有任何标价的百达翡丽。沙龙内陈设和装饰简单、朴素,毫无废笔。销售人员一律上了岁数,动作平缓,语调沉稳,言语很少涉及价钱。
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工人在显微镜下打磨一些肉眼近乎看不到的细小零件,待完成后,那个小家伙已被处理得光洁可人。也许仅仅是一个罗盘上的小螺丝钉,头发花白的老师傅就需要戴着高倍的放大镜忙碌上好几周。一个仅有三毫米的侧机芯就需要12位工人经过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这一切不能借助任何先进的科技。
林依轮最后定下的是Nautilus金鹰系列复刻版的两块表,他原本计划挑一对对表,但百达翡丽不出对表,他只能在所有的表款里去搭配,挑表花了他两周时间。随后,收表又等了两年。
而在等待的日子里,他将自己深造成了一个可与百达翡丽讲解员媲美的专业人士―――做百达翡丽的讲解员,必须至少掌握六种技能:要热爱设计;会打磨并不怎么周正的金块;要懂得钟表的基本原理;还应该了解一些雕刻技术,在三天的时间内,要能雕出一幅宫廷盛宴图;骨瓷也要多少明白一点;还得懂得鉴定宝石的真伪……
当他终于把心仪的百达翡丽握在手里时,他忽然觉得这个等待的过程其实非常享受。如果喜欢什么就能直接买到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恰恰是在这个等待、研究、琢磨的过程中,激发并锻炼了他去主动学习的能力。
做个时间收藏者
随着收藏表的名声慢慢传出去,越来越多圈内的朋友在购买手表前,就会来向林依轮征求意见。
他告诉身边收藏表的朋友,按照升值潜力排序,首先就是已经不再生产的绝版手表,这些表只能在拍卖会上看到,之后是限量版,实在不行,也一定要选择功能多、特点鲜明的手表―――万年历、秒表记时、月像、跳字、特殊响铃、陀飞轮、潜水……
因为“简单就是美”这个概念在收藏表的领域里不流行,“越复杂,越高贵”才是王道,尤其是在功能上。百达翡丽曾经有过一块表,拥有900多个部件、24种功能,且能精确走时至2100年,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的手表,所以,它也成了世界上最贵的手表,拍卖价高达1100万美元。
其次,表的外型也是它能否升值的关键。越异型,越值钱―――方壳的比圆壳的贵,长方壳的比方壳的贵,三角形的又比长方壳的贵。
林依轮曾经应邀带着儿子参加百达翡丽办的一个摄影展,主题就叫“父子”,选择的都是普通的父子、母女作为拍摄对象,一组一组的照片中充满了浓浓亲情。百达翡丽的广告语林依轮很熟悉―――没有人能拥有百达翡丽,你不过是替下一代保存而已。这使得林依轮对于投资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是非得自己能亲眼看到回报的才叫投资,买下来,收藏起来,留给后代,很多很多年以后,它的价值会让所有人对自己的后代惊呼―――你的长辈真是目光长远。这也是投资。
肥美人范文3
2、《墨蛇狂情》,作者是柳少白;
3、《怪怪蛇爱人》,作者是何堪;
4、《六岁小蛇后》,作者是恋月儿;
5、《小魔星闯江湖》,作者是恋月儿;
6、《狐戏红尘》,作者是林家成;
7、《最后的狐狸精》,作者是暖色小妖;
8、《半妖怜》,作者是花花了;
9、《兰陵相思赋》,作者是紫百合;
肥美人范文4
幼儿园的老师
把自己的青春
写在黑板上
不谙世事的孩子
浑然不知
自己进入
启蒙的认知
---------------
为了孩子
认识自己的名字
老师花费不少脑汁
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听到孩子叫一声
“老师”
内心就甜蜜蜜
----------------------
这个孩子撒尿
那个孩子拉屎
老师没有捂鼻子
依然那么仁慈
把温暖送给孩子
-----------------------
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
可是
老师总是守着孩子
不弃不离
放学后
肥美人范文5
辗转奔波了一个月后,他终于应聘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这份工作累且报酬少得可怜,还得时常忍受苛刻老板的责骂。和着泪水与汗水,他勉强做了一个月便离开了深圳。
回到南京后,他做了一名印刷工人。这份工作要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3天,每10个小时才能休息一次,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即使这样,为了生存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拿到第一个月薪水的时候,他报了成人高考。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要改变命运,只有靠知识。他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无论多忙多累,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里。这种一边打工一边上课的生活,让他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由于劳累过度,工作的时候他的手被卷进了机器里,后来由于抢救及时,他的手保住了,但也因为这件事丢了工作。
1994年2月,他凭着自身过硬的素质,应聘进了江苏电视台文艺部,做了一名体育组的接待员。虽然这份工作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但能进入向往已久的电视台,也足以让他欢欣鼓舞了。
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做了一年“茶水小子”。1994年7月,拿到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后,他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不能再做“茶水小子”,自己也要做一名记者。
有了目标后,他就一门心思朝着理想的目标往前奔。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在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主动请缨扛摄像机,因此学会了一些采访技巧和摄像机的操作。与老记者混熟后,他的勤奋与吃苦肯干,终于打动了老记者,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便交给他。虽然自己仅仅是个将名字署在老记者后边的幕后记者,但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将这种得来不易的机会当成了锻炼与提高自己的平台。
之后,随着在电视上曝光频率的增加,台领导终于注意到了他,破例允许他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可以出去跑新闻。领导的“法外开恩”让他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从此,他每天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1996年8月,他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凭借着这个成绩,他终于被转成了正式记者。
接下来,他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都市传真》。他进入该组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务”。经过激烈的角逐,在面向全社会的公开竞选中,他以绝对优势胜出。《南京零距离》第一期播出后,他诙谐幽默像拉家常似的主持风格,就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欢迎。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南京零距离》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将他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10年,江苏电视台新增了一档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台领导将节目主持的重担交给了他。从新闻节目到情感真人秀节目,几经磨合他很快适应了主持角色的转换。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这档节目,不但捧红了许多80后的交友选手,也让他迎来了事业的巅峰。靠着非诚勿扰的人气,他成功入围第四届华鼎奖主持人榜单。
肥美人范文6
关键词:非裔美国人 土著语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接触不同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一语言碰撞中,有的语言会被接受和推广,而有的语言被贬低和排挤。AAVE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轻视与否认,甚至被一些教育工作者视为错误语言。语言学家已指出,本质上讲每种语言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只存在种类差异。AAVE是有规则的正常人类语言,而且在教学中只要运用科学,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同样有促进作用。
1. AAVE被否认的表现
AAVE是语言学家给予的称呼,目的是为了维护语言平等权,提倡人们尊重AAVE。然而实际生活中,AAVE被给予黑鬼乡下话,黑人土话等歧视性称号。他们认为AAVE是坏的、低劣的、错误的、无语法的、不文明的,就是些儿语、街道语、标准英语的简单拼凑物等等。这些人不仅贬低了AAVE的本质特性,还力图阻止它的继续存在,希望这种“坏”语言消失,以免危害人类语言的进步。1996年的奥克兰大会肯定了AAVE的语言特征和语言地位,并制定出将AVVE用于课堂教学的政策。这一决议遭到了种族主义者和其他人的指责,强烈要求停止这一“愚蠢”行为。目前,AAVE的地位有了改善,不再完全被社会拒绝,出现在了音乐、影视、文学作品等中,但往往被用于愚昧、粗俗、低下的场景中,仍然没有获得公正对待。
AAVE被否认的现象在学校较为普遍,说AAVE的学生会被过度纠正。教师们认为AAVE是没有语法规则、低劣的语言。只要学生开口说AAVE,教师马上告之:“You are wrong. It is not grammatical and it is illogical. You should say like this...”实际上,学生并不是在说错误的语言,而是教师不了解AAVE的语法规则。甚至一些博士如Harry Seymour认为因为AAVE是些混乱的符号,因而使用它会引起学生思维混乱,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阻碍学生智商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因为使用了AAVE大打折扣,因为教师对说AAVE的学生赋予相当低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天生愚钝,学习能力低下。结果AAVE使用越多的学生,阅读测试得分越少,反之亦然。
2. AAVE被否认的社会原因
从被抢夺到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做奴隶开始,黑人就受到种族歧视,他们的一切都被认为是低劣的。在种族主义者中间形成了两大思想体系即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生理决定论。这两种体系有个共性,就是认为国家或者种族存在优劣之分(在本文特指美国白人和非洲黑人)。生理决定论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生理决定论指出生理特征是决定种族区别的关键因素,集中体现在性格、气质、智力与性情方面。由此美国白人为他们是“优质品种”,具有高智商,生来就应被服务。相反,黑人有“生理缺陷”,如黑皮肤,厚嘴唇等,所以他们天生就智力低下、懒惰、无思想。后来黑奴得到政治解放,但是人们对黑人的歧视态度根深蒂固,因而至今黑人文化包括语言并没有彻底逃脱偏见。
第二大原因源于大众理论。在这里特指人们对标准语与非标准语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与态度。人们通常认为非标准语是低劣的,先天不足的,错误的,无语法可言的。使用标准语说明你是高贵的文化人,是社会上层代表,应该受到尊重。这样,标准语与优美、权威、正确、优势、文明等就连在了一起,非标准语则反之。在美国,AAVE是非标准语,自然在持有大众理论的人们眼里,它就是口语式的、不正确的、无语法的、不完整的坏语言。就标准语和非标准语而言,它们本身并不存在好坏贵贱之分,是人们的个人态度和社会原因使得它们有了质的区别。
3. 对AAVE的肯定
3.1 语言本质上的正常性
有人说AAVE就是些俚语,街头语的集合,或是标准英语的零散拾取物,没有自身的词汇。一般,俚语和街头语不具有历史稳定性,它们只是词汇的一部分,构不成规则体系。而AAVE词汇是相对稳定的,是系统的,有规则的。不仅在词汇方面,在语音、句法、形态等方面,AAVE都有其特定的语法规则和用法。这已被多位语言学家如Major and Smitherman (1994)证实。本文以AAVE的一些否定结构规则与特征为例。在AAVE里,多个否定词可被用在一个否定句里,这不同于标准英语的双重否定等于肯定的规则。例如: Bruce don’t want no teacher telling him nothing about no books. (Bruce doesn’t want any teacher telling him anything about books.) (Green, 2002: 77)。与AAVE否定句紧密相关的另一大规则就是否定倒装。首先,句子最前面的助词、不定代词或者短语必须是否定的。其次,最前面的助词后所跟的否定词必须是不定代词或短语。例如Shouldn’t be nothing happening you don’t know about.(There shouldn’t be anything happening that you don’t know about.); Do nobody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Don’t he know the answer. ( Green, 2002: 77)这三个句子中,第一个是正确的否定倒装结构,后两个都不是否定倒装句。
AAVE是有规则的,有体系的,是正常的语言。认为AAVE是零乱的,是非裔美国人学不会标准英语的胡乱凑合等的否定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对AAVE的规则特征无知的体现。
3.2 在教学上的积极利用
种族主义者以及一些其他白人认为AAVE在学校的使用会让白人学生也变得迟钝、野蛮、懒散,严重危害他们的孩子的智力、品德、性情的发展。然而,大量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做过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现比起单纯用标准语教学的课堂,同时用AAVE教学的课堂,不仅其使用者能更好地掌握标准语,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智力发育。有三大教学法成功地实现了上述积极效果。在instrumental program(Leaverton,1973)指导下,阅读课上,运用AAVE所编的阅读教材与运用标准英语所编的阅读教材相比较,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更快。按照accommodation program(Cullian, Jagger and Strickland, 1974),用AAVE教文学课的课堂比起用标准英语教学的课堂,学生能学得更快更好,认知能力也提高得更快。在awareness program(Taylor,1989)下,对比教学法将AAVE与标准英语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比没有比较前进步了很多。上述三种教学法存在着使用AAVE多少的区别,但都大胆地将AAVE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此从实践上证明了AAVE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人类语言存在多样性,但决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分。每种语言都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不是什么智力低下,语言学习能力差而胡乱凑合的产物。AAVE有着自身的历史和规则体系,其存在是合理的,应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应当理智、公正地对待语言差异。
参考文献:
[1] Cullinan, B. E., Jagger, A. M., & Strickland, D. S. Language expansion for BLACK Children in the primary grades: A research report[A]. In Young Children[C], 1974, 24:98-112.
[2] Green, Lisa J. African American English: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M].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 Leaverton, L. Dialectal Readers: Rationale, Use and Value [A]. In J. L. Laffey & R. Shuy (Eds.), Language Differences: Do They Interfere? [C], 1973. 114-126.
[4] Major, Clarence, and Geneva Smitherman. Juba to Jive: a Dictionary of African-American Slang[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5] Taylor, H. Standard English, Black English, and Bidialectalism: A Controversy[M]. NewYork: Peter Lang,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