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行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产行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产行业

矿产行业范文1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形式 行业管理 管理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资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依托,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整体性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本文在论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环节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一、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矿产资源利用环节践行粗放型模式,致使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一问题衍生出来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例如矿区开采单位数量多,规模小,暂时性经营思想长期得不到扭转。在对资源开采之前没有认真的编制相关规范,开采模式的混乱性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衍生出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技术的滞后性造成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6月14日公布的一份资源综合利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处于无序状态中,滥采乱挖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存在无证开采这一问题。尤其在一些民营私人企业矿产企业中尤为严重,在未完成地质勘探工作之前就盲目进行以采代探,不能进行合法合理化开采。《国务院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的编制与推行是对上述问题治理的形式。

三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随意排放,以及开采后未进行有效的环境复原问题,同时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也使地貌完整性遭到破坏,滑坡以及泥石流问题陆续衍生出来。

四是矿产资源管理问题,通常是指相关管理体制内容缺乏完整性,落实上缺乏全面性等。

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矿产资源分类管理体制

目前,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管理模式应该遵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模式,以国家与省级编制的矿产资源规范与地质勘探规范为依托创设矿业权,达到对矿产资源分类管控的目标,以此途径提高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效率。矿业权创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本出如下的归纳:一是招拍挂出让。该方式通常在矿产资源开发规模较大,但是风险产生率处于较低层次上的矿区体现出高度的适应性;二是公司申请。其应用于规划勘探区中的开采难度较低的矿区或空白区;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由其拨款布置矿区地质勘探工作,具体是将地质勘探的任务下达至相关单位,在矿区地质勘测以后参照有关规范创设矿业权出让,该方式通常适用于成型矿区范围中带有专项规范的勘探区域以及预留区域。

(二)建立产量调整机制

为了使矿产资源落实可持续开发以及矿产品综合利用这一目标,建立健全常量调整机制是极为有效的对策。这一机制建立健全以及实效性的发挥,是以政府机关宏观调控为依托的,政府机关发挥导向作用,具体是将矿产资源开发和市场调控、行业组织管束三者整合在一起,强化对矿区开采单位信息管理工作,将矿产品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此途径使年度产量指标明确下来,编制并推行带有可执行性的管理办法,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数量实时监控的目标,最大限度的规避行业中恶性周期式竞争现象出现的概率。并且在该机制的约束与引导下,使矿产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进一步实现矿产资源开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措施[1]。具体是获得勘探开采矿区资源的单位在对相应区域地质概况进行勘查之前,对矿区水文地质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估,以矿产品共生、伴生等理念为基准编制整体性开发利用规划,始终将贫富兼容、周期性开发等规则融入其中。针对近期不开采的矿区资源编制有效对策,对其结构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编制与推行考评指标是基础,具体是对矿区资源开发单位的自制进行考评,判断其矿业运行进程是否和科学发展观相匹配,在此基础上理性的编制工业指标辅导其开采资源进程,实时监测矿区资源储量。

(四)加强矿产开发监督管理

对矿区开采单位资源利用状况的有效监管,是地矿行政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十分珍惜合理开发,有效保护”资源开发目标实现的外在体现形式之一。当前,国内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处于极低的层次上,例如国社科院近日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长期处于较低层次上,其和国际相关规范的指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悬殊性。

那么为了达到对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有效管理额目标,应用有效对策,做好“三率”监管工作是极为必要的,同时使监察工作践行制度化、法律化路线,以推广高端勘探、开采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方式方法,达到使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性提升的双重目标[2]。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监察部门贯彻落实特殊矿种总量管控工作,借助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制的途径,达到对钨、稀土等矿产总量有效管控的目标,遵照“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规则,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使开采的矿区资源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支持。

三、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两项内容:一是从宏观的视域出发对其开发利用进程的监管,二是借助法律法规调控法律责任、资源产权等和矿区资源开发工作相关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那么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工作开展与运行的意义可以做出以下两点的概述:一是强化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二是借助对矿区资源开发单位宏观管控的方式,使其处于理性的竞争环境中,强化了矿产资源市鲈诵械挠行蛐裕推动了资源可持续开采进程。

四、结束语

总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是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目标实现的依托。现阶段,国内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处于不断被优化的模式中,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处理。积极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及相关方法方式,使多样化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大幅度的优化矿产资源开采与应用效率,为保护资源以及支持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巍.生态文明视角下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设计研究[J].理论月刊,2015.

矿产行业范文2

经调查,湘西很多矿产资源型企业未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设置考核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绩效经营和员工表现的真实情况。且各考核的指标相关性大,结构化不强,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指标也缺乏内在的关联与支持逻辑。各指标之间相互交叉,相关性比较大,且指标权重的设置很主观。同时湘西大部分矿产资源型企业在指标设计上仍然以财务指标为主,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这不利于矿产资源企业以及产业的长足发展。《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中包含社会贡献,社会贡献中反映了对环境和资源的考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矿产资源企业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修正指标,有些根本就没有把环境影响、资源效率纳入到企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中去,因此不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在这两个方面的绩效。

湘西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战略确定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求,我国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扩大企业规模获得规模效应,通过产品纵向一体化可以获得范围效益效应,可以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产业经营多样化。长期看来,采用低成本领先战略有利于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并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湘西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后,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资源与环境、内部流程、员工五个层面确定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成功关键因素,然后确定这个五层面的目标。比如财务目标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客户目标是提高金旭集团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占有率;资源与环境目标是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来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加大环境治理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学习与成长目标是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高员工待遇来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中的财务方面指标主要参考2006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指标将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的指标体系。作为矿产资源型企业,客户会比较关注交货时间、运输成本、信用等,因此矿产资源型企业应该在此方面下功夫,尽量使顾客达到满意,我们一般用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或者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取率来评价。对于矿产资源型企业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指涉及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出售过程的一些指标,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我们一般用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员工效率、员工流动率、员工生产率等指标来从员工这个层面来考核企业经营的绩效水平。资源与环境维度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环境改善能力两个方面来设置指标。

(三)权重分析

矿产行业范文3

[关键词]矿业城市;产业转型;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2-0070-03

矿业城市的出现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普遍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动因是不可再生的矿业资源的有限开发。由于矿业城市受资源储量可耗竭性的制约,在矿业产业和矿业城市的发展规律中,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的出路问题,也就是产业转型问题。

一、我国矿业城市现状

中国矿业联合会城市工作委员会以2000年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我国有矿业城市178座,另有非建制市的矿业城镇248座。这426座矿业城市(镇)吸纳了3.1亿人口,有近1000万名职工从事矿业生产劳动。这些矿业城市(镇)的兴起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保障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发挥了带动和辐射功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据统计,矿业城市(镇)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3。全国主要矿产品产量中93%的煤炭、90%的石油、80%的铁矿石、70%的天然气均由矿业城市提供。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在建国初期由计划经济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产业模式,面临许多的问题。

(一)存在矿竭城衰的威胁

在城市经济中,一个主导产业自始至终存在是不可能的,它必然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更替,原来的主导产业可能成为现在的辅助产业。依托资源开发而形成的矿业城市的初期产业是矿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城市辅助产业和配套产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矿业城市逐渐进入了中晚期。由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耗竭性的,开采出一点就少一点,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开发的进展,矿业城市若没有其他支柱性的非矿产资源产业支持,就必然会出现由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败的过程。矿竭城衰的威胁是目前我国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426座矿业城市(镇)中,有82个处于成长期,占矿业城市(镇)总数的19.2%;有290个处于成熟期,占总数的68.1%;有54个处在下降期,占总数的12.7%。特别是一些开采历史悠久的矿业城市(镇)因探明可采资源逐渐减少而将枯竭,一大批矿山闭坑或即将闭坑,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出现了主导产业“断档”,矿竭城衰的倾向由此产生,城市经济必然没落。

(二)第二产业占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据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人均GDP在600美元至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应在29%-31.4%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在49.2%-50%之间;而人均GDP在2000美元-3000美元时,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应在33.2%-38.9%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在50.1%-51.3%之间。但是,我国的矿业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都走上了追求矿业产品生产数量扩张的道路,导致了矿业城市主导产业单一,在生产结构中,第二产业是主导,几乎占GDP的6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70%-80%,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占比重小,与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中的50.1%-51.3%之间的标准相差甚远。另外,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与配套产品作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大,配套产业的依附性强,整个城市发展对矿产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难以对矿业生产的衰退产生缓冲作用,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影响了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矿业城市的主体企业在所有制上是国有企业,在规模上是大型、特大型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这些企业在资金、人力、物力上都能得到保证,因而发展迅速,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居垄断地位,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被矿业开发企业所控制,大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无法对矿业开发主导企业产生根本性的触动和影响,城市产业结构表现出单一的畸形特点,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矿业城市暴露得比较充分。单一的产业结构在初期表现出来的是经济效益低下,对市场波动性的抵抗能力低,后来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城市经济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新增就业岗位主要由民营、三资企业等多种成分企业提供。矿业城市由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单一,中小企业发展滞后,难以消化大量的转型人口,使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城市转型难度。因此,产业结构是决定矿产资源能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产业发展现状也就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现状。

(四)刚性产业,弱性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演化具有动态性和继承性。我国矿业城市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刚性,其表现在:区域内的产业关联基本上都是纵向的,且大量的资本都是固定资产,流动性差,特别是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一旦停止生产,这些资本就成为沉淀资本,再也不能发挥效益,因此矿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刚性。

从理论上讲,随着城市发展,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就我国的矿业城市而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应该具有从单一向多元、由简单向复杂、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趋势,但我国多数矿业城市的产业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平均水平。这种弱性产业结构使城市经济的弹性和回旋能力低下,且受到矿业资源储量、开发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一旦矿产资源枯竭或矿业主导产品需求量下降,这种结构的经济发展就必将面临危机。

二、发展中小企业有助于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

经济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业向企业提供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也是大企业成功的条件。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大,不仅要有能够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要有成功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还具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三个优势:一是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是就业的主渠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70-80%,中小企业在解决文化和技术低的人口就业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二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

能够及时根据需求变动而调整。三是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安排灵活,在竞争压力下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益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一)发展中小企业可以解决矿业城市的再就业困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矿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再就业困难。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失业率为10.64%,明显高于非资源型城市(8.89%);劳动参与率为64.91%,低于非资源型城市(66.89%)。这主要是因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相当一部分主业职工下岗。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实施就业援助,给下岗职工必要的帮助和培训,引导他们走自己创业之路。在下岗职工创办的经济实体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创业者不仅可以吸纳一部分下岗分流人员,还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另外,对于一部分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下岗职工来说,中小企业又以其特有的灵活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的契机。由此可见,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导力量,也是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处在产业转型期或者将进入产业转型期的矿业型城市来说,充分重视并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无论是对于社会稳定,还是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当地政府不仅应该制定出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应该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对雇用下岗职工的个体和私营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二)发展中小企业是矿业城市培育替代产业的重要途径

许多国家都在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的城市和地区采取综合措施,转变原来以采矿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加快新产业的接替和发展。比如,法国洛林,因矿井较深,开采成本高,于是采取了逐步减产的转型策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选择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产业替代传统产业。经过30年的努力,虽然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英国的伯明翰是个老矿业城市,把发展替代产业的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专业咨询、会展业和零售业方面,吸引了上百家品牌店、食品铺和娱乐中心,建起了一流的交响乐厅、国际会议中心等,把一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变成以服务业为龙头的新型城市。在矿业城市转型过程中,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市模式更为世人所称道。该市自1914年开始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其规模占全世界总量的1/20。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石油的价格浮动,支柱性的矿业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滑坡,失业率升高,1987年失业率达12.3%。为了复苏经济,卡尔加里市政府十分重视产业多元化的调整,大力发展通讯、计算机软硬件、生物工程等产业。在该市的4万多家企业中,超过千人的仅12家,超过100人的约600家,而雇员不到5人的达1.5万家。上述经验表明,正是中小企业构成了替代产业的载体,并最终成为了矿业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发展中小企业是矿业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培育替代产业的重要途径。

(三)中小企业是矿业城市科技产业的主要力量

矿产行业范文4

备注:

1.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比较多,还可以通过其他关键词检索出更多的职位。

2.每条信息招聘的人数没有进行准确统计,有的职位招聘人数多达10人,因此199条信息实际招聘人数比199应当会多很多。

时间

199条信息,9月份的有180个,其中9月13日52条,9月14日81条,2010年8月份的只有11条,还有极个别信息在其他月份。各时间段职位比例如图1:

由于只截取了前10页材料,只有199条信息,数据有些不足。90%以上信息在9月上半个月,9月13日、14日两天比较密集了133个知识产权工作职位,由此可以看出近期知识产权行业人才需求较为旺盛。

单位

199条信息分别由112家单位,其中猎头公司15条,环球互易资讯集团各地分公司共19条,几家公司较多职位,其余大部分公司基本1-2条信息。

1.单位

112家单位其中包括公司26家,信息66条,律师事务所7家,信息9条,企业78家,信息109条,猎头公司15条信息全部为企业招聘,将其的信息列入企业中。其各自信息比例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企业已经取代知识产权机构,成为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需求方,已经超过6成。

2.企业规模

消息的78家企业有6家是上市公司,11条信息,有9家较大型的国有企业,了9条信息,外资企业有29家,31条信息。从企业规模来看,这些企业根据网站格式自行选择规模为:1-49人,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000人以上五个档次。1-49人的小型企业只有3家,8条信息;50-99人的中小型企业11家,12条消息;100-499人的中型企业23家,24条消息;500-999人的大中型企业10家,11条消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有31家,54条信息。各种规模企业招聘信息数量比例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最大的是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型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企业已经呈现多元化,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有需求,人数在49人以下的3家小型企业竟然了8条信息。

备注:为了方便描述,企业规模未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划分。

3.所在城市

的招聘信息的企业全部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大型城市,其中北京的有102个,在广东的31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8个,其他地方35个。地区分布图如图4:

从图4可以看出北京的企业占56%,这可能与检索数据的网站在北京有关,并不能以此推断北京的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最多。

职位要求

1.工作岗位

184条(不计算猎头15条信息,下同)招聘信息中,招聘的岗位名称有几十个,为了便于分析,根据发信息企业的岗位描述归为5个大类:知识产权管理(含部门主管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知识产权战略(包含战略规划及要求较高的职位),知识产权(含公司及企业专利撰写、查询、分析等职位),知识产权保护(含律师、侵权调查、企业法务等职位),业务销售(主要是公司的业务人员)。其中知识产权管理有57条信息,知识产权战略13条信息,知识产权45条信息,知识产权保护41条信息,业务销售28条信息,各职位分布如图5:

从图5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申请()、保护三个方面。

:企业对知识产权岗位要求比较杂,难以像公司和律师事务所那样可以明确将岗位进行分类,因其要求的综合性,将部分岗位归类为知识产权管理。

2.学历要求

从184条信息对学历的要求并不一样,从高中到博士都有,其中只要求高中学历的有26条信息,要求大专学历的49条,要求本科学历的96条,要求硕士学历的12条,要求具有博士学历的1条。具体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主要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高学历只有不到7%,而大专及大专以下的比例占到了41%,比其他职业对学历的要求要宽容。

备注:1.高中、中专、技校和不限学历全部修正为高中学历。

2.数据中对学历的要求与具体的职位不一致的,按照具体要求进行了修正。

3.工作经验

184条信息对工作经验不限的有49条信息,只要求1至2年工作经验的有72条信息,要求3-5年工作经验的职位有57条,要求有6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位有6条。具体如图7

从图7可以看出,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对工作经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求有1-2年工作经验或者不限工作经历的占有66%的比例,知识产权行业对工作经历的门槛可以说是比较低的。

备注:1.将1年以下工作经验修订为不限,数据中与具体要求不一致处,以具体要求为准进行了修正。2.将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合并为6年以上工作经历。

4.专业要求

184条信息中有88条信息对应聘者专业有明确的要求,其中要求法律专业的62家,管理专业4家,经济学专业2家,营销专业10家,理工科25家。

招聘的职位与所学专业要求呈较明显的对应关系,机构招聘业务人员基本要求营销专业,机构招聘人、企业专利申请工作岗位一般要求有理工科背景,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范围还明确规定了具体的专业。由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复杂性,各招聘信息中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及高职位对应聘者提出了多学科背景要求。从图8可以看出法学专业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备注:有的同时要求具备多个专业背景,或者具备不同专业中的某一个,因此数据存在重复统计的现象,图8的饼图存在相应的误差。

5.薪资待遇

184条信息中15条信息薪金为面议,127条信息没有填写,只有42个岗位明确了薪金待遇。企业填写薪金待遇选择的是网站设置的格式,选择薪金为1000-1999元/月6条,2000-2999元/月的职位18条,

3000-3999元/月的职位6条,4000-4999元/月的职位5条,6000-7999元/月的职位2条,8000-8999元/月的2条,薪金为10000-14999元/月1条。各层次薪金水平比例如图9。

从图9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工作薪金水平以2000-2999居多,月薪在50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不大。

因为数据严重不完整,图9不一定反映真实的薪金水平。另外本次分析没有将薪资待遇与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一一对应分析,从前述的图表分析出知识产权工作对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普遍较低,低端工作岗位也拉低整体的薪资水平。。

猎头职位分析

在前10页中检索到由万法通(北京)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的猎头信息15条,据万法通胡董事长介绍,这都是知名企业委托该公司招聘的,日期为9月1日,招聘单位:共有15家,分散在全国各地。

:第11页和第12页还有30余条由万法通公司的猎头信息,因为不在前10页,仅以此15条信息进行分析。

这15条信息中知识产权专员11个,知识产权经理4个,职位工作内容描述如下:

1.负责公司产品相关的专利文献检索,各种技术情报分析,整理和跟踪,11家;

2.处理各类专利申请及相关官方文件,11家;

3.知识产权相关流程及机制建立,11家;

4.组织公司内部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及各类知识产权,11家;

5.负责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统计,权属及变更的管理,4家;

6.负责公司合同审核,4家;

7.负责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4家;

8.负责有关人员知识产权培训与宣传,4家;

9.协助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政策制定与监督,4家;

矿产行业范文5

以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坚持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防范化解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从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有效防范化解我县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二)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

(三)持续推进我县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

(四)抓实工矿商贸行业、重点作业安全专项治理。

(五)完成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整体性风险评估。

(六)健全工矿商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总台帐和六个分类台帐。

(七)完成年度执法检查和随机抽查计划。

三、主要工作

(一)夯实基层安全管理基础

1.强化安全监管力量。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要结合属地及园区安全监管任务,及时协调配齐配强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充实安全监管力量。

2.提升安全监管能力。针对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人员调整频繁,各乡镇要尽快使新调整人员具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对辖区内所有工矿商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实现企业“一企一档”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4.压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各企业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及时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对压力容器、压力表及特种设备设施进行检验、检测;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非煤矿山冶金、有色及机械(有铸造工艺)的企业要按要求配备注安师从事安全监管;鼓励其他工贸行业企业配备注安师进行安全管理。

5.提升安全科技保障。持续推动非煤矿山、冶金、有色、机械(有铸造工艺)行业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对存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且未进行淘汰升级的企业,一律不得生产作业和施工建设。

(二)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1.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按照《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川安办〔2017〕25号)和《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要求,全面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县应急管理局将在2020年3月底前,拟定我县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名单。2020年10底前,建设企业应编制完成《安全生产风险点辨识管控清单和风险分级管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将《报告》上报县应急管理局。

2.推进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要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规定,组织督促辖区内企业每月开展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并及时上报。每个企业要建立完善重大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制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3.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要依据新修订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县应急局将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严格评审标准和程序,严格落实有关硬性要求,凡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且未整改完毕、年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情况的创建企业一律不予通过评审。

4.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进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党委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组织督促企业编制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清单,包括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清单、重大安全风险管理清单、日常安全工作清单(如: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清单)等。

5.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安监总办〔2017〕140号)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鼓励其他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存在高危粉尘作业、高毒作业或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投保职业病相关保险。2020年12月底前,将完成非煤矿山、金属冶炼两个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工作。

(三)抓实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抓实非煤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各乡镇要对已关闭非煤矿山(页岩砖厂采场)进行排查,看是否按标准关闭到位,地质环境是否恢复治理到位,保留的地面主要建筑物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处置,需要转为其他用途的地面建筑物是否办理转移和备案手续;地面建筑物不再利用的是否及时进行拆除、清理。

2.抓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一是整治露天矿山和砖瓦企业采用掏底崩落、掏挖开采和“一面墙”开采;二是整治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油气增储扩能过程中抢工期、抢进度、设备设施超强度运转,是否按设计配备井控装置,是否落实防井喷失控等措施;三是整治地质勘探企业未按照

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勘探作业,或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抓实工贸行业重点作业安全专项治理。一是开展冶金铸造企业专项治理。对使用煤气环节专项治理“回头看”、“回头查”,坚决遏制因煤气生产、储存、使用管理不到位而引发事故。二是继续开展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重点对金属粉尘作业场所10人、其它粉尘作业场所30人以上的企业开展整治。对整治不力、作业场所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坚决停产整改并予以处罚,有效化解涉粉作业重大安全风险。三是开展涉氨制冷企业调查摸底。各乡镇安办再次摸清我县有无涉氨制冷企业,摸清使用方式和作业区域作业人数。

(四)推进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

1.推进工业园区企业源头安全监管。高新区管委会应在2019年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本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台帐,实行台帐式管理,严格落实“一企一档”;对未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老旧企业,高新区管委会应配合县应急局及时下达执法文书,督促企业限期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年内园区未办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老旧企业应整改完成80%。新入园的新改扩建项目,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手续。

2.推进工业园区“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区)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已经完成“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梳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抓好整改工作,提高规范化水平。

3.推进工业园区安全生产整体性风险评估。高新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国、省关于加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和抓好风险管控的工作要求,及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并积极运用评估结果,抓好项目引进、建设、验收、运行各环节的风险控制。2020年10月底前,应全面完成整体性风险评估。

(五)严格执法监管

1.落实监管执法责任。一是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和“双随机”抽查要求,实施执法检查;二是聚焦问题隐患多、安全风险大、监管难度大的行业企业,实施精准执法;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改变只执法不处罚的现象,树立“违法必究”的思路,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执法震慑,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突出安全生产事前事中执法。按照“以查促改,以罚促管,应罚必罚”的原则,加大事前事中处罚力度。要紧盯事故易发多发地企业和安全薄弱环节,聚焦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的督导检查。

3.开展“诊断式执法”、“说理式执法”。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对石油天然气开采、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和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诊断式执法”,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企业存在的难题和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企业限时整改。对没有造成事故、现实危险达不到法定处罚标准的一般违法行为,采取预先提醒、主动指导、责令改正等柔性措施予以纠正,督促和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六)强化县重点企业的监管

1.强化安全生产隐患管控。县重点企业要自觉开展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并按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及时向县应急局报告。2020年12月底前,我县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要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开展运行。

2.强化安全生产投入。各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按规定使用。要积极对老旧生产设备及国家列入淘汰落后目录的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换代,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3.强化应急管理。各规模以上企业要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规定,及时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做好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凡应急预案未在县应急局或行业管理部门完成备案登记的单位,应于2020年10月30日前完成。

(七)抓实疫情和安全生产叠加风险防控

今年上半年,肺炎防控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监管部门监督管理带来极大难度。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监管人员要保持清醒认识,充分分析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叠加的风险,切实树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稳定“两手抓”意识,坚守安全生产基本盘不动摇,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采取严格监管和指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方法,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紧盯冶金、有色、非煤矿山、石油天然气开采、劳动密集型、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企业,确保疫情可防可控和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牢固稳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再加上肺炎疫情爆发,公共卫生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叠加,安全管理任务重、压力大。各乡镇、高新区管委会要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良好局面。

矿产行业范文6

有形资产,对商标、商号等无形资产均未评估。对此,经济专家表示了忧虑。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历来没有被十分重视,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问题应该被提出并值得高度注意。

一、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易流失的客观原因。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在观念中,因而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改制中,就会存在低估和不确认无形资产的现象。有些无形资产如企业形象、自创商誉、厂商品牌等没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对外的财务报告中也不加以说明;或者无意或有意忽视转制企业的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对于商誉等无形资产也不加以确认等等。常常会由于遗漏这些无形资产项目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2、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但这种盈利水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而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加速,对无形资产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很可能一项无形资产才开发出来就走向了淘汰。这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在企业转制时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计价做文章,操纵价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缺乏利益主体的关注。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无形资产,其作用是可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它应当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无形资产的状况优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与其经营业绩评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而面临转制时,由于经营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经营者在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事人,更是很难要求其公正地来对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无形资产了。

2、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稳定性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仍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市场尚不能有效运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标准,转让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认定,使得不少接收方利用资产评估这一手段与少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来人为地操纵无形资产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缺乏对评估机构的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惩处,使得评估作价问题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成为其流失的一个主要渠道。如在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机构鱼龙混杂、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对无形资产的估价有些随心所欲,低估无形资产的行为就有了发芽的温床。

3、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改制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的上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监管无力,不能注意保护。在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估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考核和监控没有无形资产的指标,缺乏奖惩制度,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经过这些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仍存在着滞后性,尚不能完成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如,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对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计价、评估、转让的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制度支持。

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在转制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有企业转制之前,即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

1、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要有用法律手段确定无形资产的意识。

企业无形资产要及时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的权利。这是使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法律保护和外商承认的先决条件。在法学中,资产被表述为财产权。要主张权利,首先必须依法享有权利。企业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必须及时依法到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去登记注册。如专利要到专利局,商标要商标局,土地使用权要到土地局,企业名称要到工商局。企业应重视对自己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国外注册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果企业转制,还有可能有外资参股,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和《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团体定提供的简便程序,节省费用的便利条件,及时办理国际注册。

2、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的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建立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所以,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

二、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当中,

1、开展对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

2、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①申请立项。

国有无形资产占有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无形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获准立项后,再和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签定委托评估协议。

②调查核实。

在委托单位提供资料的前提下,受托事务所对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特别是产权关系,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成熟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作出鉴别。

③评定估算。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调查核实后的全部数据与资料,进行全面权衡和整体性综合分析、计算设计编制明晰的评估报告书。

④验证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