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的叫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的叫声范文1
1、猎豹的叫声和猫咪差不多,猎豹是猫科、猫亚科、猎豹属的一种动物。真正的豹亚科成员统称大型猫类,包括云豹属和豹属,可以发出吼叫。
2、而猎豹属猫亚科,是小型猫类,具有已骨化的舌骨,不能发出吼叫声,叫声更像猫咪类的“喵喵”声。
(来源:文章屋网 )
动物的叫声范文2
深究教材,开展推理性探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确定探究学习的问题: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这种问题往往也是某一个章节重点或难点的突破口;二要能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对学生具有学习和思考价值。有些教学内容,由于所探究的概念比较抽象,适合推理性探究。具体而言,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运用理性推理进行了解,并自行发现结论。在讨论中,老师不应告诉学生结果,应以开放性问题,诱导学生下结论。在适当的学习段,设置具体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开展理性推理进行了解,能够将教学内容和科学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中,就可以结合肾单位的结构模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既然人体内的代谢废物要通过血液运输,而排尿的过程是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一定与血液循环或血液的成分有关。通过观察过滤实验和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动画之后,分析得出结论:血液流经肾单位的结构后,成分变得清洁了;排尿主要是排出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即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的过程。
进行实验,落实探究实验教学
实验式探究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验证这个假设的实验,操作并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教师应明确探究实验的目标,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验步骤的制定,有重点地讲解注意事项,对于一些问题应主动地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运用到的知识能力较复杂,只适用初中及以上学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究通常采用的是对照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一组实验都是单一变量,并针对这一变量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实验,笔者就是这样开展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探究问题的提出。实验前笔者就布置学生调查,农民在播种前要给种子提供哪些条件?学生根据调查和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提出很多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水、温度、空气、光照和泥土。这其中,有的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有的不是。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第二步,探究过程中变量的设置。笔者把问题简化,把整个实验分化为5个单因素实验,让学生分别探究水、温度、空气、光照和泥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探究“水分”是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时,有的学生说:“在土里种下种子,浇水,如果种子萌发,就说明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笔者提示他:“怎样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提供有水和无水两种条件,来设计对照实验,确定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学生自然想到设计对照实验,但是如何给种子提供隔绝空气的条件呢?有的学生想到用蜡烛燃烧的方法,有的学生想到在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水和种子,然后真空包装。对这些想法笔者都给予肯定并提醒:“是否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比如腌泡菜时,如何隔绝空气?”学生想到水封法——即将种子浸在水里就行了,显然这个方法更为简便易行。第三步,探究结果的记录分析。实验时告诉学生可以选用较小的种子,这样萌发的时间较短。如把油菜、小麦种子放在玻璃瓶中,用湿纸巾衬上;然后让学生观察记录,有什么现象,分析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并大致估计种子萌发的比率。通过探究,学生便可自行得出实验的结论,明确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这样纠正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即“种子是播到土里的,需要光照才能萌发”这一前科学概念。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创造出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明确探究目标的前提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能量的利用”部分时,笔者设计了“水果保鲜”的案例,要求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水果保鲜的关系?影响水果保鲜储存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购置不同种类的水果,设计保鲜实验方案,并在家中实施。通过实际体验,学生们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界因素和水果本身的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有温度、气体成分、湿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水果种类。
动物的叫声范文3
(一)误区一:动画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调查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全国各地的院校几乎模式统一。低年级为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一些诸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之类的课程;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时间后才开始一些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大致如下:软件操作课程(Photoshop、CorelDRAW等)、动画理论基础课(运动规律、动画史等),而实际的动画制作课程必须到临近毕业才能开设,如动画项目类课程等。几年下来,如此零散地学习专业课程,却无法从动画制作流程的模式去体验工作。动画企业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和高投资的新兴行业,相当一部份学校的动画教学纯粹是为了满足学校办学需要而进行教学,并没有充分进行市场的调研,分析企业的人才需求。大部份的课程也没有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高校动画专业,本应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动画人才基地,而动画企业本应是为动画专业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的场所。二者无法对接,高校动画专业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状就呈现出来了。
(二)误区二:学动画就是学动画软件
作为动画专业教师,经常会被学生问到:是否学会了操作Maya就可以做出动画?其实经常提出此类问题的不仅 仅是学生,还包括相关的领导。很多人认为熟练掌握了Maya、3DsMax等,就可以制作出合格的三维动画了,便可以成为动画专家。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不管是何种软件,它都仅仅是实现动画的一种工具。举个例子,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不管是使用毛笔还是钢笔,其文学修养高低、思想内涵才是能够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动画制作也是这样。
(三)误区三:动画是美术还是计算机技术
查阅国内高校动画及相关专业设置的情况,动画类专业分别设置在计算机系(部)和艺术系(部)居多。而动画教育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动画到底是美术学科还是计算机学科?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们各持己见。其实动画对于中国来说并非是近代才有的,早在北宋初年,画家石恪就在他的作品中以连环画的方式绘制了一些鬼神主题的作品,而明代的画家也以连环画的方式绘制了《三驼图》。动画影视本身就是由连续的画面持续播放也产生的视觉残留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动画应该归属于美术学科。从现代动画制作的流程来看,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都有专门的软件替代传统的手工制作。计算机技术为动画制作提供了方便、高效的软件,但这是否就代表动画属于计算机学科了呢?显然不是。因为动画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的是使用软件来制作动画的工作,而不是研究开发制作动画的软件。
(四)误区四:学表演是多余
动画教育普及初期,很多院校都设置了如动画原理、动画表演之类的课程,学习动作表演、表情训练等。随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院校认为此类课程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多余的,觉得不学习表演也能够做好动画。动画的精粹都是体现在一个“动”字上,而动则主要是由动画角色的动作及物体的运动规律体现出来。只有充分从表演的角度去理解运动规律和表情动态,才能够制作出原创的优秀动画。
二、化解动画教育误区
(一)明确专业属性
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专业备案程序,做好调查与论证工作,充分认识到动画类专业的属性及其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关系。动画企业缺少优秀人才,但是否调查清楚到底缺少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动画创作有前期的文学剧本创作类人才、中期美术类创作人才、后期计算机合成人才等。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企业需要的不是全才、通才,而是精于某一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因此,动画专业教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专业培养目标。此外,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个性的一面。有些热爱卡通绘画,有些对动作异常敏感等。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地来为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案,切不可什么都学。
(二)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就业直通车
虽然很多院校签订了很多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基地,然而真正有具体合作内容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合作还流于形式,其最多只是体现在“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之类的牌匾之上。动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综合了声音、图像、计算机等多种内容于一身的学科。院校应针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话题、共同利益作为切入点,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来进行联合办学,培养企业真正需求的动画人才。
(三)建立适合动画教育所需的师资团队
造成动画教育误区重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师资的问题。广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师资的问题。“半路出家”的教师、“边学边教”的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的教师构成了我国动画教育师资的主体。他们大多数不了解动画企业的真正运作,甚至根本不懂动画。试想,一个满腹游泳理论但不懂实践的人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游泳教练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各高校为了满足师资学历、职称上的“面子数据”,再加上人事政策的限制,学历不高但具有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的人不能充当兼职教师。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要突破这种人事制度上的限制,其次要实现兄弟院校的师资协作、资源共享的“校校合作”,此外还要选派有上进心、热爱动画教育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动画教育发达的院校去学习与参观。
三、结语
动物的叫声范文4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 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实验内容后再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按照医生的“照配方抓药”的上课模式进行的实验训练操作,转换成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准备中,不但满足了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渴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通过这种上课模式的转变,既加强学生主动申报SRP项目的积极性使其有目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准备中,又满足了学生为申报SRP项目需要掌握大量实验技能知识的渴求,同时也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朝着有利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其次,设计实验课内容与要SRP项目有机结合,根据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灵活的安排先后顺序,使学生逐渐适应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渡,使内容从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性实验进行逐步提高,使学生也能从易到难,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把将要申报的SRP项目的内容和整个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到的技巧促使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申报成功,反过来SRP项目的内容也影响并推进了实验内容快速改革,顺应了该实验课程改革发展以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课程开始时,先让学生做简单的基础实验,从最简单的配制试剂和洗涤实验仪器开始,接着训练学生正确的使用各种型号微量可调移液枪、移液管、电子天平和离心机以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的使用等。比如,通过实验项目中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测定,使学生用实验得出的血液葡萄糖浓度的结果结合理论课程中糖代谢的章节,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验总结并积极动脑思考糖代谢发生障碍的机理以及在临床代谢中的意义,又比如通过测定动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让学生了解氨酶酶在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并且让学生掌握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临床代谢中的意义,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内容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来锻炼他们思考申报SRP项目的内容。对刚进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技能的操作训练和对实验原理设计的初步理解,使他们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具有感性认识,使之形成从简单到逐步适应的一个过渡。
接着进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培训,通过以上简单实验的培训后将要跨度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阶段,此阶段可以将具有联系的几个实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用几次实验课完成,也就是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使这几个连续的实验成为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完整体系,这种大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是为了帮助二年级学生参加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SRP)的申报,并且对他们进入研究生阶段将要继续进行科学实验研究也有帮助,例如,核酸的整个系列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首先把动物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接着,第二个实验是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也就是把第一个实验的结果动物组织提取的核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鉴定DNA,然后第三个实验是核酸浓度的测定,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和纯度,接着的第四个实验是PCR链式反应,用前面制备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再反过来用前面学过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鉴定PCR产物,再把PCR产物用紫外分析仪或应用凝胶成像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核酸整个系列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核酸的制备以及对核酸进行全面分析的整个实验技术。该综合实验兼顾了电泳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技术、PCR扩增和离心等多种实验技术,达到了把生物化学技术中的多种实验技术尽可能的分配到这个大的综合性实验中。此时,学生的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已经申报成功,由于学生迫切要完成该项目,学生会积极、主动并且认真地完成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其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又有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创新性实验的开展也充满了期待和渴盼,因此,SRP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推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使之朝着培养人才模式的的方向发展,也顺应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最后,进入了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训阶段,该阶段将使实验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培训,此阶段的实验教学要结合学生申报的SRP项目,再开一些与他们申报并完成的SRP项目相关的实验内容,对他们完成SRP项目内容有一些建设性的指导,也就是再开设一些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由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和前面实验的训练,再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和步骤,自己准备试剂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操作完成实验,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初步科研的能力,并且协助学生顺利的完成SRP项目,同时对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入到一个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加强毕业论文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以上SRP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式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并使SRP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毕业论文相结合,使学生在SRP项目基础上扩展并提出与本实验课程相关并且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通过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完成自己设计的毕业论文的实验方案,通过课余时间准备、培养实验材料和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并进行实验,该实验项目的完成可以延续到毕业,此实验教学阶段锻炼了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学会独力思考、独自处理和实践实验的能力,达到逐渐使学生能够独自驾驭完成实验的目标,比如,实验室的1个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蝇蛆抗菌肽的提取及分离鉴定”,该论文涉及了蛋白质的提取法、用凝胶层析柱或透析袋法进行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法进行的蛋白质的鉴定、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分子量等实验内容,但本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缺少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实验内容,通过总结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涉及或发现的实验课内容缺少的实验技术,在下一年的实验课时进行选择性的补充或替换,通过毕业论文的实施推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通过毕业论文发现可以把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和鉴定及分子量的测定归结到一个大的蛋白质的综合性实验里,学生通过自主的综合性实验的锻炼,其实验操作受到了更全面的培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研思维和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使其相关的实验内容纳入或补充到实验教学的模式中也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因此,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毕业论文需求的实验技术相互映衬,通过毕业论文于实验课中的实施并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三、结语
通过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教学,并且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并提高了学生主动做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践,使学生做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并提高了其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Donald RC,Deborah LB,Kim KM.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杜,2003.104.
[2]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3]户业丽,吕中,程波,胡婧,韩新才.构建生物化学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9,(1):4-6.
动物的叫声范文5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1.总体设计思路
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对野生动物的关注。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八年级)正是讲述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安排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节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对动物的作用有很多感性认识,并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等的基础知识,对于动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地位,以及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生物反应器、仿生等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所以必须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多媒体展示来辅助教学。
2.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辩证地看待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3.教学准备
(1)必要文档:“学生调查表.doc”、“学生活动评价表.doc”、“学习任务及要求.doc”。
(2)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
(3)课前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汇报课件。
(4)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制作成专题教学演示文稿,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4.教学框架(图1)
课时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或生物实验室。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呢?《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又描述了怎样的自然世界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2.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问题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资料分析:课本中的三则资料。
资料1:为什么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
资料2: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为什么消除蝗灾需要20万只青蛙、2万只麻雀和5000条蛇呢?
(2)四人分组讨论:a.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b.你认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引导学生用食物链说明)c.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3)解释概念:什么叫生态平衡?(运用天平模型和课件说明)
(4)师生小结: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研讨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学生从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情感的和谐发展。
问题2:图2中的非生物、各种动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活动:
(1)分析阳光、植物、动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展示PPT演示文稿)。
植物利用什么制造有机物?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假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2)学习任务:把图3中各种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
(3)学生解释: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4)师生小结:动物能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采用动脑思考与动手练习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案让学生理清动物、植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问题3:动物对植物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观看录像,分析课本四幅图中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思考:动物数量过多的时候,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如何看待动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呢?
(4)学生小结: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灾害,如蝗灾。
(5)教师总结巩固。
(6)布置练习,提出思考: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作用?
活动效果: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了解动物对植物在传粉、繁殖方面的作用。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录像的展现,会引起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和各媒体上看到的有关传粉和传播种子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时,学生能够讲出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这个环节的小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课时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使学生
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让学生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重点: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教学环境:带多媒体的教室或生物实验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布置了几项调查任务,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完成手中的“调查活动评价表”(表1),给汇报的同学以及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问题1: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习活动:
(1)用PPT演示文稿由组员合作汇报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结果。
第1组:食用动物的营养价值。
第2组:动物在医疗保健药品中的作用。
第3组:商场里面的动物制品(PPT截图如图4)。
(2)生生互动:学生对汇报组提出问题,并作出评价(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敢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合理评价的能力)。调查活动评价表如表1所示。
(3)教师提问:a.听完前面几位同学的汇报以后,有哪一位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b.除了上面列举的例子以外,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师总结: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行、用等所需物品,但我们不能滥杀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实现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活动效果:第1组的汇报展示非常有条理性,表达很流利。最难得的是通过这个调查活动,他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每天吃那么多的动物食品,怎么考虑其安全性呢?怎样去开发动物产品呢?食用多少动物食品才是合理的呢?怎样才能可以持续发展呢?”第2组的同学调查非常仔细,汇报时组员配合得很好,列举了很多常见的动物药品,提出了“虽然动物药品有很好的疗效,但我们不能滥杀野生动物,应当保护动物和动物的家园,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第3组汇报时表达流利,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国动物制品国际贸易量中,活体的鸟类有200万到500万只……”并提出:“当我们享用丰富的动物制品时也要想想怎样去保护动物,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调查活动成果的展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了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的结果,虽然每个组的展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充分体现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和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思维。教师最后的点评,补充了学生的评价,使整个汇报活动更加完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问题2: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动物还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学生回答,决定先讲生物反应器还是仿生)
学习活动1:
(1)观看录像,分析生物反应器。
(2)思考:a.平常我们所需要的药物是在工厂里面的一个个车间生产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动物本身当作这个生产车间,生产我们所需的某种物质呢?b.这种生物技术叫什么呢?
(3)回答解释:什么是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器?
(4)教师小结: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可以生产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了解生物反应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陌生的。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了人们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的全程,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反应器。多媒体的运用对突破本课的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活动2:
(1)资料分析(两则课本资料),并讨论:a.分析资料,如何填写学习练习表(表2)呢?b.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好处。c.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品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3)教师补充介绍其他的生物反应器:蚯蚓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在观看完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分析课本资料,及时巩固学生对生物反应器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良好情感的培养。
学习活动3:
(1)学生汇报查找到有关仿生方面的资料。
(2)老师提问:a.什么叫仿生?b.还有其他关于仿生的例子吗?
(3)教师展示所要准备的一些仿生实例。
(4)教师小结: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仿生学的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如动物学、物理学、生理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工程设计、制造和美工等技能。这就需要你们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多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生物科学光辉灿烂的明天就等着你们去创造了。
活动效果: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媒质收集有关仿生的资料,并让学生来讲解这些仿生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3:大家还需要知道,有些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请举些例子。
学习活动:
(1)学生举例交流动物的危害,如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生物反应器、仿生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动物的叫声范文6
关键词:任务驱动;职高生物教学;应用探讨
1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建构
简单地理解任务驱动,就是通过教学任务的分解,以任务为驱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倡导学生主体核心地位的凸显,以期借助问题的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真实教学环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感悟,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参与获得课程学习的满足感。任务驱动与教学融合,通过分解知识实现多个任务的课堂呈现,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明确任务隐含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巩固新知,从而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弱化,学生课堂自主性显著提升,学生在教师的任务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互动实现对知识的重组与建构。任务驱动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表现为让学生明确任务达成的目的与动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具体学习任务分析分解,尝试找到任务达成的方法与手段,以方法与手段为指向制定可行的任务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在任务方案指引下搜集各类信息素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任务驱动引领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2任务驱动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明确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综合教学大纲与临床教学实际,将教学任务的制定与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起来,通过深入发掘教材,实现教学任务的情境导入,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而生物教材每一章都对应总体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任务驱动时应将总教学目标细分为分任务,通过分任务的有机组合推动总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针对职高生物教学中的育种教学,多数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呈现两种不同性状的小麦图片,引发学生引发对“具体农业生产中哪种小麦品种更符合农业生产需求”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思考优良小麦品种的选种过程。相较于传统单一的课堂讲解,图文并茂融合任务驱动,更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与互动性。
2.2分析教学任务,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并不意味着教师课堂参与的消失,教师在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应对任务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做好引导提示,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及数据搜索,开启主动探索知识学习的大门。教师的提示引导是学生资料搜索与课堂学习对接的桥梁,也是任务驱动实施的推动力,只有做好教学任务的正确分析才能让自主探究更具实效。例如在职高生物育种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育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新品种培育首先是基因突变,而可遗传性变异来源于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及基因突变几个方面,而可遗传性变异应用于生物实际带来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如何做好育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物原理、方法途径、优缺点等方面深入探究,必要情况下发挥举例说明的教学优势。
2.3小组互动合作,得出问题结论
合作是教学任务达成的关键。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就学习任务互动探讨,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智慧分析,得出小组答案,由小组代表课堂阐述。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化。从授课者转变为课堂组织引导者。从学术专家转变为小组探讨一员。学生在探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在学生探讨积极性不高时教师督促鼓励。例如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探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部分小组出现提取液颜色浅、色素带不直、条数少的实验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实验,发现实验不足,规避缺陷,合作改进实验方案。学生在反复的实验引导下做好课程结论的总结归纳。
2.4学习作品展示,教师教学总结
任务驱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整个实施工程也比较自由,因此学生在问题认识与总结上也往往是零散不系统的。因此在任务完成后组织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很有必要,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终教学落脚点。在学结与展示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音视频及图文展示,对比小组研究成果,并由小组负责人对任务探究过程阐述,小组之间客观评价,强化学习结果认识。例如针对职高生物育种教学,有的小组运用生物知识培育出矮秆抗病小麦,其以基因重组原理为支撑采用了杂交育种。其最大的优势实现优良性状的融合,而缺陷则在于育种时间长。通过小组的客观分析评价,多数学生以此为指导进行自我育种方案的修补与完善。教师最后点评总结,为任务驱动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
3结语
任务驱动法在与职高生物教学的结合中,实现学生生物基础的夯实,也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自主意识。本文在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职高生物教学具体实例论述了该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与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建构起教材、教师及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架构,更积极地推动职高生物教学。
作者:孙惠霞 单位:山西省原平市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夏正兵.例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高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