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功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制氮设备,使用成本,制氮设备
Abstract: For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pigging, cleaning and nitrogen seal is often the job, unless a cheaper, more convenient source of nitrogen supply, choose a set of their own safety, reliability, at any time to nitrogen making equipment available, essential. Compared to other equipment technology of nitrogen, such as liquid nitrogen use cos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loss, gasific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artificial, and lease or purchase of the gasifier, the liquid nitrogen tank), per cubic nitrogen cost for 1.3-1.6 yuan / m3 (market price 1100 yuan -1350 yuan per ton of liquid nitrogen, exasperating to 800-840 m3 gaseous nitrogen), use by the liquid nitrogen supply constraints, so choose a economic, practical, nitrogen equipment price is every warehousing enterprises must consider the problem.
Key words: nitrogen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use of cost, nitrogen equipment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备应用概述
1、应用场合和条件
石化仓储企业,通球、扫线,以及普通的氮封作业(即对氮气纯度无特别要求),往往采用纯度为95%-98%的氮气,如果码头与配套库区距离相对较近,氮气常规需求300-400Nm3/h,由于是间断作业,所以需要灵活、方便取氮气。以我司为例,购置的PSA制氮设备生产纯度98%的普氮,产量为400Nm3/h,氮气输出压力为0.6Mpa(可调),氮气常压露点为-48℃。设备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周围无腐蚀性物质的建筑物内,室内环境温度要求为-20~40℃,相对湿度≤80%,地面平整,设备与墙或其它设备的间距不小于800mm,排污口用管路接出设备外部。制取的氮气应用于管线通球、扫线及储罐氮封。适用范围:管道口径≤DN400且单管长≤1290米;具备氮封功能的储罐,压力0.8~1.5KPa,储罐容积不限,纯度≤99.9%。
2、方案说明
(1)工作原理:
空气首先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螺杆空压机压缩后,压力达到0.75~0.85MPa,出口温度≤40℃,经储气罐缓冲、均压,经主管路高效除油过滤器,含油量达到≤0.01PPm,进入微热干燥器进行干燥器处理,压力露点降至-40℃,然后经后置除尘过滤器过滤后,空气中含有的尘埃微粒直径不大于0.03μm,进入仪表空气缓罐均压,送至PSA制氮机系统。洁净的压缩空气由吸附塔底端进入,气流经空气扩散器扩散后,均匀进入吸附塔,进行氧氮分离,然后从出口端流出氮气,经精密过滤器的再次过滤后进入氮气缓冲罐,之后经均压和减压(至常压),脱除所吸附的杂质组分(主要为氧气),完成吸附的再生,二个吸附交替循环操作,连续生产氮气,通过储氮罐,进入氮气系统管网。
(2)技术参数表:
(3)系统设备明细:
二、应用效果
PSA设备自2009年5月正式投用以来,设备总体运行平稳,流量、压力和纯度比较均衡,一直保持在最初规划的目标,即压力0.6MPa左右,产量400m3/h,纯度98%以上。系统设备为撬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全自动化启停车快,程序化操作,简单、易懂,除了第一次由厂家上门调试、指导,后期运行即便有新手,只需内部点解,即会上岗操作。设备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开机后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只需正常巡检。设备投用期间,未出现系统设备故障,从未大修过,基本实现免维修,日常维护主要为除尘,过滤器排污,易耗件主要为滤芯按运行台时定期更换。设备购置成本当初为49万元,运行成本主要为电费,运行成本低,单位产量运行成本仅为0.3元/m3。
三、经验分享
1、技术原因
(1)吸附塔的气体扩散器采用发散性万向螺旋结构设计,使气流在吸附过程与解吸过程更加均匀、平稳。
(2)吸附塔采用了先进的气缸压紧技术,活塞始终保证分子筛压紧,同时避免了粉化的粉末进入管道、阀门引起的阀门泄漏、卡死等现象。
(3)吸附材料更是选用德国卡波公司的新型CMS-F1.3型碳分子筛,正常使用寿命长达10年之久。
(4)采用德国原装进口的BURKERT阀门,反应速度为0.02秒,使用寿命长达300万次以上,是氮气纯度与设备运行可靠的根本保障。
(5)选用西门子PLC可编程序控制仪及德国原装进口的BURKERT二位三通电磁阀,使制氮机连续可靠的运行得到保证。
(6)低噪音设计,控制制氮装置产生的噪音≤80dB(A)。
(7)系统设备均配置了压力表、安全阀、配对法兰等管路附件,成套设备为组装式带底框,内部管路阀门出厂已安装,现场定位与安装极为方便,只需连接外部接管。
2、其他原因
(1)设计前,对制氮技术进行调研、了解,对比了深冷分离、膜分离、液氮等技术后,结合国内市场情况,协同设计院选用了经济、实用的变压吸附技术。
(2)选购前,组织技术、商务人员,实地考察设备厂家生产规模、资质、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厂家进行了技术交流,了解各厂家的产品结构特点、加工工艺、选用材料以及设备和关键材料、部件的技术指标,进一步确定采购设备的技术要求,在设计说明基础上编制设备采购技术规格书。同时确定拟邀请询比价的厂家,厂家选择除了考虑相关实力外,也本着就近原则。
四、未来应用中应关注的事宜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cost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introduced and three cases are taken to analyze in order to do the work well.
关键词:建设工程成本;管理特点;案例分析
Key words:construction cost;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51-01
1什么是工程成本
工程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指企业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特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具有单一性。施工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截然不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是单个工程项目,虽然成本管理方法可以通用,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各有不同,不能套用,只能因项目而宜。同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一个工程项目从基础施工、主体封顶到装修竣工,循序渐进没有重复,这要求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同步前进,不能反复,特别是周期长、投入耗资大的工程项目,如果疏于成本管理,代价是巨大的。这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区别于其他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同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具有综合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包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六大环节,另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它与施工过程的质量、工期等各项管理是同步的,只有依靠各部门配合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范围具有约束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只是对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在此范围内。另外,成本范围受到工程价款、施工场所以及管理阶段的约束,因此,必须从工程管理的实际出发,确定成本核算范围。
3建设工程成本案例分析
3.1 关于四项费用动态成本分析的案例案例描述:在编制项目动态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发生以下问题:由于项目比较大,开发周期长,在目前产生的前期费用中有涉及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临时工程比较多、这些共用费用有时需要多个项目子公司在各个开发分期中进行分摊。在费用如何在多个项目子公司分摊及与原成本目标如何匹配的问题上,比较凌乱,整理、查找资料文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同时对各项目已签订合同及发生采购进行梳理,与原成本目标进行对应的过程中发现对成本发生的现状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明确实际成本与合同额度的关系。对未发生采购及签订合同的成本目标项的修正过程中,由于对整个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及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修正目标时力不从心。解决过程:分别从财务部、设计部、招标合约部、材料部等部门找来相关的合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与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一步沟通,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仔细研读合同及相关资料,明确合同的承包范围是否与成本目标所包涵的范围一致,然后根据现有掌握的情况及经验与设计部、工程部、材料部等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沟通,落实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成本的因素,最终明确是以已签订合同额或是对合同额进行一定的调整后作为实际成本。通过对原成本目标制定时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目前已经能确定一定会发生变化的项目进行了修正,对于目前仍然不确定的项目执行了原成本目标。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所有合同文件的签署过程中要参照成本目标,尽量做到与成本目标相应项目进行对应,使财物与成本的划分费用的口径尽量统一。
3.2 施工总承包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编制案例案例描述:图纸设计地热上50厚的细石砼,面层用户自理,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平整度,现场要求细石砼上随打随抹平,若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此项描述无随打随抹平字样,那么此项工作内容则属于增加项目了,结算时导致成本增加。对于将来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项目,比如零星用工,植筋等,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列项时,通常工程量暂定为1,导致施工单位报价时的不平衡报价,此类工程量暂定为1的项目报价过高,却对报价总值的影响不大,结算时若此类项目发生,则导致成本增加。解决过程:在编制清单时,对于类似地热上50厚细石砼的项目,加上随打随抹平的字样,这样施工单位在报价时会权衡报价,含随打随抹工作内容的报价往往比不含随打随抹工作内容的报价相差不大。对于将来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项目,例如零星用工,如果为了避免不平衡报价而扩大工程量,则会导致合同中的暂定总价款偏大,结算值与合同值的偏离。所以在清单中暂不列零星用工的项目,若实际施工中发生,则零星用工单价执行网刊或限价。经验教训及预防措施:用于招标的工程量清单是合同组成的一部分,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述可以结合前期已发生或已结算完的工程所积累的经验或教训,项目特征及工作内容的描述要考虑周全,语言严谨,有利于结算。某些由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清单项目在尽量避免造成不平衡报价的前提下,进行权衡分析列项。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安装工程;造价管理;招投标;成本控制;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安装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安装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安装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显露头角,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成为安装行业的首要问题。要想提高行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就要求加强对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机械、人工等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除了进行成本控制之外,还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材料采购、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整个项目周期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安装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对安装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签证工作、工程质量、经济责任以及机械和材料的选择等工作的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
1.1 安装工程造价对于签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安装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进度变化以及地质变化,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做好签证工作,签证工作对竣工结算提供了方便。
1.2 安装工程造价可以有效控制安装工程质量。
在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对安装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控制安装工程造价,会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对安装施工技术的完善以及施工工艺、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这些工作的开展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也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了安装施工质量。
1.3 安装工程造价可以有效的对经济责任进行分担。
在进行安装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建设项目中各方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并进行了合理的岗位责任制的划分。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并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安装工程造价可以有效的对经济责任进行分担。
1.4 安装工程造价对对安装机械和材料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就必须对安装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材料和机械占整个项目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在进行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的过程中也就做好了对安装施工材料、机械的管理工作。
二、合同管理在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安装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做好合同管理。进行合同管理是为了有效的约束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行为,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地划分。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需要对建设项目中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合同中做好明确地规定。由于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可预测以及不可预测的变动,所以应该在合同中对这些变动进行详细的说明,避免之后合同双方出现双扯皮现象。
在施工合同的拟定过程中,业主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制定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合同的同时会将一些不利因素隐含到合同当中。由于施工单位在进行谈判时通常会受到业主方的限制,承担较大的风险因素,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该对合同中的条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正确分析业主的意图,只有做到知己知彼,在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的避免风险因素,做到百战百胜。
合同管理阶段要加强对设备、材料费用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以施工合同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的现象,而合同则是控制合同变更的依据。进行设计变更之后,必须做好签证工作,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加宽的调整,有效避免竣工阶段出现双扯皮现象。
合同管理是进行工程索赔的依据。在进行过程造价管理的过程性,应该加强索赔的主动性,根据合同条款以及相关规定对费用索赔以及工期索赔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进行工期索赔时,应该认证分析是否是关键工序的延误来判断是否进行工期索赔,并分析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来划分双方的责任。竣工过程中根据承包合同、设计变更以及签证、造价相关的会议记录等方面的内容为依据作为竣工阶段索赔的依据。
三、成本控制是进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
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施工单位要做好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从组织方面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来降低工程成本。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在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本着全面控制的原则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对施工单位的全企业、全部施工人员以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
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施工单位要做好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计划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从组织方面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来降低工程成本。施工单位可以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四、设计阶段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4.1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意义。
由于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工程进度以及施工成本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据统计,设计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为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加强对建设项目设计过程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联系。优秀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
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建设单位应该加强积极推向设计的招投标制度。目前设计单位凭关系揽收设计项目的现还很多,这就造成设计并不能完全符合招标文件无标底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设计变更现象。使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4.2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一个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同时,进行经济指标分析,进行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通过对施工技术的改进、组织流水施工,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来控制工程成本,为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对安装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合理的组织设计会对安装施工过程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造成阻碍。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就应该对施工组织设计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比选和评定,选择出最佳合理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
结束语:安装行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行业竞争力,对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安装工程造价,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加强了管理过程。不断完善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全过程、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控制,为安装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郑梅玉。浅论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J].福建安装,2004(2):37238.
[2]徐彬。浅析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6 (7):21222.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内容;措施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复杂性及多变性,因此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促进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保证工程质量。在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从工程项目的特点着手,对各项工序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安全隐患合理分析,通过安全技术的落实,使施工人员能够对安全措施进行有效掌握。
1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1.1对于工程各方的管理
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实现项目承包商、项目法人与监理工程师之间的相互制约,按照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达到工程造价降低、施工进度保障以及施工质量提升的效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其主要内容是以工程合同管理为主,结合合同对工程建设投资、施工周期及质量进行控制,促使各方关系得到有效协调,包含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等。
1.2施工过程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法人进行协助,对工程施工前的审查及分包单位的确定进行落实、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技术措施、进度计划以及各项计划的制定等。对工程承包合同进行执行,根据国家及行业内的技术标准及工程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使工程进度及质量得到监督,从而实现安全防范检查。已完成工程量的核实,对工程款进行领取,进一步将合同文件及技术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违约事件及赔偿现象进行处理。与项目法人相协助,从而实现工程各阶段的验收落实。
1.3工程竣工后的管理
当工程施工结束之后,主管部门应对其进行检查,施工单位应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促使竣工验收工作得到落实。
2 对水利施工工程进行安全管理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2.1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宣传
水利施工工程的大工程量、高困难度、长周期,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产生疲劳感与倦怠感,进而容易引发施工事故,可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意识的宣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施工工程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
2.1.1 加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在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安全知识宣传时,应当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通过聘请相关施工安全专家到企业为高层管理者开展讲座、交流活动等方式,采用实际事故案例、结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提高管理者对施工人员、民工的人生安全责任感。使企业管理层人员树立高度的施工安全防范意识,督促、落实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将施工安全防范问题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首要任务。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由企业高层管理者贯彻安全管理制度,树立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等相关施工安全理念,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监督施工工程的安全防范体系。
2.1.2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当对施工人员开设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及施工安全管理讲座,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了保障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应当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督促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保护自身安全,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促进整个水利施工工程的安全进行。
2.2 建立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安全监管体系,保证水利施工工程的安全施工。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监控制度,对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项目严格控制、管理,筛选优秀的工程队伍进行水利施工,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及具体情况,实施水利工程施工准入制与监控制。通过选用合格、优秀的施工工队,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水利工程安全监管机构,严格按照监控制度,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规范,充分发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安全监管中的坚实作用,督促全体施工人员及职工都积极参与到安全施工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施工安全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2.3 加强对施工工程的现场安全监督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是安全隐患存在与发生的最主要地点,因此,必须对施工现场加强监督、加强防范,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2.3.1 规范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交接及设备使用情况,通过加派专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检两种方式,确保在事故发生之前将安全问题彻底排除。另外,对于施工现场中的工程技术交接及工序交替等方面,尤其是安全交接,应当注重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在交接工作时发生意外事故,或者交接工作不清晰,导致事后发生灾害事故。
2.3.2 通过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此规定作为施工人员的上岗门槛,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部分专业施工工序,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避免发生各项意外事故。
2.3.3 水利施工工程应尽量避免熬夜通宵加班,由于水利施工工程本身已经属于规模大、施工难度高的行业,连夜工作极易引起灾害事故的发生。在必须进行连夜加班施工的情况下,必须指派多名安全监管员进行夜晚施工巡视,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确保施工现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2.4 注重加强对水利施工工程的安全监管
水利施工企业应当构建以工程质量为核心的安全监管体系,通过结合企业的具体施工工程项目与相关安全防范法规,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与安全施工守则,确保施工企业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企业的经营效益都得到保证。通过对施工工序混乱、施工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进行整改、规范,应当消除施工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水利工程进行安全施工。
2.5 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
通过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本企业内部相关的施工工序与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水利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应急措施,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刻进行抢险处理与救援行动,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应当注意加强防火防爆措施。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原材料大多属于易燃易爆产品,极易发生火灾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大,规模庞大,倘若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与干粉灭火器之类等消防设备。其中,水利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灭火技能培训,实行火灾救灾演练,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避免人员伤亡,控制企业的损失率。另一方面,水利施工企业应当设立应急小组,指派专员每天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尤其是在每天施工结束时,要注意加强对现场环境的检查与清理,确保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待检查完毕,工作人员才可离场收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参与建设施工单位繁多,参与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差异性比较大,所以提高水利施工安全的关键在于提高施工场地的责任管理,将具体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都落实责任到具体的负责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安全隐患的频发。
参考文献
[1] 任凯.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改进措施[J].北京农业,2012,(09).
成功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具有较大规模、多种多样的形式、复杂的施工技术等特点。水利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水利建设与安全生产同步进行。
1、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薄弱的安全生产基础,安全投入力度不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部分企业为了牟取私利,在施工过程中这部分企业过于重视效益而忽视了安全。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们根本就没有设立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安全人员,这就导致安全管理一直处于失控的状态下。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具有繁重的建设任务,他们缺乏资金也至于不能改造设备技术,这就导致施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较多的安全隐患。有一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因此安全问题经常出现。
1.2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安全意识
水利工程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如果在短期之内没有出现事故,那么施工单位就会觉得在以后的施工中也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这就弱化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照抄照搬其他工程的施工经验,他们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有一些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着明显脱节的现象,并且由于他们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最终没有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位。
1.3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安全管理能力较低
要想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安全是一个首要条件。一直以来国家都重视工程的安全管理,但是企业却不注重安全管理,并且项目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低,他们往往会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有时为了便于自己施工而不经同意就变更设计图纸。施工企业为了节省管理成本,他们往往会聘用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水平较低的民工,这些民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并不了解,并且他们的安全应变能力较差,这就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
1.4水利部门监理缺乏责任心,监理力度较弱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较强的施工难度、较长的工期,并且其施工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这就增加了监理部门的监理困难。同时由于监理队伍的素质高低不齐,有一些监理工程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甚至有一部分监理工程人员根本没有相关的资格证,因此他们面对安全问题会视而不见,这些行为就导致监理工作过于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1.5安全防卫装备不良,不能及时解决安全事故
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都远离城区,交通不太方便,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缺乏配套设施装备。当前,电气火灾问题成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问题,并且由于电焊工、电气工人等都缺乏安全防火意识,所以当发生火灾之后他们不能及时应对,这就导致火灾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危害。除此之外,由于施工单位没有将责任制落实到位、没有合理的监督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这些行为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措施
2.1不断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及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施工初期,项目法人、现场建设机构应该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来管理好施工现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该从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发来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当建设单位与参建单位在订立承包合同时,要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另外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该相互协作,制定重要岗位管理方法、施工人员定期培训、安全检查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
2.2明确安全责任,构建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水利工程本身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以及较长的周期,因此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各级主管部门、项目法人、施工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各个部门不仅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还要相互配合,及时交流,当各个工序完成之后要将安全管理过程中经验总结出来。施工单位要构建奖罚分明的制度,奖励那些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作出贡献的人,严厉处罚那些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的人。这样做可以更好的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改进安全管理模式,严格管理施工人员
其一,企业要定期培训所有员工,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工作应该以工程的实际特点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重视培养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对于新来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以及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企业侧重于案例教育,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让员工从中吸取经验;其次再对新来的员工进行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员工才可以正式聘用。其二,施工人员要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指令,尽可能的减少安全事故。
施工企业通过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推动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控制好非重点环节。在管理施工现场过程中,要将精力、时间放到一线,严格标准,促使现场的控制力得以增强。
2.4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加大对安全投入的执法力度
第一,要将资金投入到安全防护设施中。施工单位中项目经理部要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投入一定的资金。同时还要对各项防护设施进行完善,尤其是安全防护装置等,对于那些不符合规定的防护设施,要及时进行改善。第二,要将资金投入到人力资源上。比如:施工单位可以加大力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促使他们的安全生产技能在不断提高。
2.5 落实好安全施工的教育工作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除了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还要在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制作出《安全施工手册》,并将其作为安全教育的规范,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的学习相关的安全规定,只有在施工人员充分的掌握了相关的施工安全要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施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作业,更要对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教育。好的安全教育工作能够为以后的安全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落实好考核和奖惩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落实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两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在考核机制方面,在对项目经理或者相关的技术负责人进行考核时,应当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出现安全事故的人员在年度考核时给其不合格的成绩,利用这种考核机制来激发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他们自觉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然后在奖惩机制方面,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以解聘或者根据法律来进行处罚,同时对于充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安全管理工作中。
3、总结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其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所以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增强项目法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构建监理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林旭明.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