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典名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1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天堂之一,适宜的气候、美丽的海滩、精美的饮食、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其中于四月四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新西兰的南岛-Sout I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东邻汤加、斐济,国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00千米,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
新西兰主要由南岛和北岛组成,库克海峡将两岛分开。还有许多较小的岛屿。全境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南岛西部绵亘着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库克峰海拔3764米,为全国最高峰。无论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还是绿草茵茵的山坡、水清沙白的海滩,无不显示新西兰的清新和美妙。
好望角-Cape Town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2
【关键词】经典名著;网络游戏;传播功能;梦幻西游
经典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什么都讲究快,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名著的人越来越少,而网络游戏又是当今如此风靡的娱乐方式,将二者结合,既有利于经典名著的传播,也有利于丰富网络游戏的文化内涵,网络游戏在经典名著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所以,经典名著与网络游戏相结合,网民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一些经典名著的文化内涵,起着传播经典名著的作用,但网络游戏在经典名著的传播中却也存在被肢解、被娱乐化的问题。
一、经典名著是网络游戏的丰富资源
从网络游戏自身看,它必然带有特定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是游戏的灵魂。网络游戏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大型的网络游戏一般都有诱人的情节与内容,而将经典名著改编成网络游戏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
1.经典名著的广泛阅读性有利于中国网络游戏的传播。经典名著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在传播方面有着比其他网络游戏更大的优势,即经典名著本身的广泛阅读性。对于中国玩家来讲,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深入血脉的民族文化使其对经典名著有着本能的偏好。正因如此,经典名著一路领先,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网络游戏最丰富的资源。例如,网易就一直围绕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大做文章,包括《大话西游》、《快乐西游》和《梦幻西游》等,而《梦幻西游》更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网游,受到大家的欢迎。
2.丰富的文化、鲜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是网络游戏取之不尽的素材。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要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靠剧情而吸引玩家。而作为经典名著都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且都被大家所熟悉。网络游戏立足于这些丰富的素材,情节才有血有肉、才能受到玩家的欢迎,它是网络游戏能被玩家接受的必需。例如,比较成功的网络游戏《梦幻西游》,它是以古典巨著《西游记》为背景蓝图展开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盛世,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普度众生。将神话故事作为游戏的主线,让玩家参与到剧情中,剧情情节的安排都与《西游记》的角色关系一致,常规的副本任务“车迟斗法”、“乌鸡国”等也取材于《西游记》中,让玩家在获得奖励的同时,还了解了小说中的经典桥段。
二、网络游戏是传播经典名著的有效载体
《梦幻西游》作为国产网络游戏的经典之作,其成功的重要一点就是成功的把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融入进了游戏,经典名著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对于受众接受具有重大的影响。总的说来,经典名著在《梦幻西游》游戏中的表现和运用主要分为场景设置、情景设置和系统设置三部分来谈。
1.场景设置。场景设置旨在营造一个感同身受的场景,给玩家一个可以身临其境的环境,在了解经典名著的同时加深对其的理解。《梦幻西游》游戏中的画面风格唯美,所有场景都由美工手绘完成,显得栩栩如生。所有人物的造型都显得异常的圆润,人物造型借用古代服饰样貌特征,头盘发髻、束带踏履的古人设计,不经能通过服装的样式来区分社会阶层也让游戏人物更加丰满,行为举止更加生动。和名著中所描绘的任务形象都有所契合,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出名著的身份载体的一个平台。这些在加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西游记》中所展现的文化因子的一个诠释以及形象的展示。
2.情景设置。通过情景设置的方法来将名著中所勾勒和描绘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运用和展现出来,很好的将名著中所表现的主要的内容展现,对于经典名著和传统文化具有引导和灌输作用。而《梦幻西游》采取西游记整个故事作为它的背景故事。它的大部分的剧情任务和副本任务都是源自于经典名著《西游记》。这充分表现了网络游戏作为一个载体,在传播经典名著方面的作用和角度。通过一个个剧情或者副本任务,在对于环境、场景、情节、人物交换等各个方面的体验中可以看出,《梦幻西游》可以充分的自然地让玩家了解相关的经典故事,对西游记有了深入的了解。
3.系统设置。在游戏的系统设置上有很多独特的想法。在这些想法中,不仅仅对传播经典名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展现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更是有着特别作用和意义。《梦幻西游》一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玩家在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譬如《梦幻西游》中的版图非常的庞大,一共有四个州、五组迷宫及十二个门派以供玩家来探险,《梦幻西游》的世界中有仙、人、魔三族,十二大门派,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特色。不论是场景设置、情景设置还是系统设置,《梦幻西游》游戏的这些设置都是为了能在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的同时,让玩家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成为其中的主人公,从而在故事情节中获得娱乐的同时被这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影响,从而对这些相关的传统名著的学习和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三、网络游戏对传播经典名著的问题
经典名著在网络游戏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存在机遇,但短短的数年的发展历程却给经典名著带来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经典名著的肢解。由于市场化的驱动,许多网络游戏为追求刺激,大量引入各种负面文化。在《梦幻西游》中,也存在着一些网络暴力的方面,玩家享受组队PK的,并把这种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游戏里有很多行骗行为,木马盗号,骗取装备等。在玩家中青少年占据主要成分,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暴力元素会引发青少年的心理冲动,继而演变成现实中的冲突。血腥厮杀和仇恨又被过分地加以渲染,使得一些青少年理念中的传统就是武侠。博大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片面化。在片面化中传统文化中的负面性又被放大。
另一方面,经典名著的被娱乐化。“轻松愉悦性与严肃性的双重悖论,”是游戏本来就具有的矛盾性,游戏本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与发泄,是人在闲暇之余投入的一种娱乐活动,在伽达默尔看来“游戏的真正本质在于使游戏的人脱离那种他在追求目的的过程中所感到的紧张状态。”可以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与放松,它基本上是不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娱乐是其最重要的目的。正因如此,经典名著在被引入游戏之时,适用娱乐化的人为涂改便成为普遍的问题。玩家就是故事的主角,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经典名著造成巨大的伤害,人们也会产生对经典名著的误读。
总的来说,将经典名著改编成网络游是对经典名著的一种传播,也体现出了网络游戏的传播载体功能,但这种传播却利弊共存。所以,对于这一做法还需深思熟虑,对经典名著负责。
【参考文献】
[1]王正平,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网络传播与文化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2010.
[2]谢麟振,倪健中.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M].人民出版社,2009.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3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感自豪的资本。然而在继承和传播这些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偏差和误解。于是,“如何做”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本期所搜集到的新闻事件,都和传统文化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会找到不错的思考切入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只有保持着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写作中另辟蹊径,写出不同一般的优秀之作来。
(一)“折腾”名著还是羞辱传统文化?
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的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对名著经典改编的诸多争议。
近年来,重新解读传统经典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有人写诗批评说:“江湖代有才人出。扬名立万争朝夕。重拍风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乱失蹄。”确实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颠覆被折腾。
我国的四大名著,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虽然不至于说动一字就能影响名著的价值,但乱改、恶搞名著的行为,无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国的文化经典。时下,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之风,令人深思。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聚集了近30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扮演主角,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一“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红楼梦》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尊重传统,宏扬传统。一些文学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尊重它们。弘扬它们的特有的价值。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更是不应当的。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也糟蹋了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败坏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对待名著。我们要像六小龄童所说的那样:“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
2、恶搞不得人心,观众自有评论。随意“创新”“恶搞”的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到底是不得人心,“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红楼梦》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上座率是他们的关键。如果我们的观众有是非评价标准。有良好的价值观。反对他们的戏。不去看他们的戏,他们也自会偃旗息鼓。
3、我们要力克浮躁。眼光放远。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的做法,与一些人受钱的操纵,目光短浅有极大的关系。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经典名著的改编仅仅当成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中国人不要让文化哭泣
当“大唐第一古惑仔”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时,那“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终化为泡影,飘散,飘散。
当“骗财骗色包二奶”的条幅招摇过市时,那圣洁的“凤求凰”的爱情随着历史的逝去也褪去了色彩。
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被冠以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时,我看到历史那双哀怨的眼睛。我听到文明在长叹。
余光中说,用了千年的文化,还是觉得不够用。可我们,却连传承的文化也无法守住。
在新加坡,孔子被奉为“至圣”,被人们竞相朝拜,外国人甚至称“21世纪的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可在国内,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孔子是怀抱理想的狗?甚至有北大教授公开言称“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是怎样的悲哀!拿他们和孔子做对比,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亵渎。教授犹言如此,常人又何以堪?
韩国改首都“汉城”为“首尔”。究其原因不过是“汉城”听起来容易被误认为是中国的城市。可我泱泱大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龙”图腾,仅仅因为英语翻译意为凶猛的、残忍的。就有教授蠢蠢欲动,想要篡改“龙”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又怎能允许如此数典忘祖的行为发生!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竟被韩国申报为文化遗产,可我们又在欣然钟情于什么呢?中华大地上,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泛滥成灾。如果有一天,我们连什么时候是春节都忘了,那又何尝不是被西方殖民?!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我们在消去贫穷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雷锋做好事过度劳累致死?被石子绊倒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被炸药上的双面胶粘住了来不及跑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甩甩头发说“我爱拉芳”……种种恶搞,次次颠覆,不仅是对历史的侮辱,更是对文化的践踏与摧残!一个不能守住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必将匍匐于其他民族的脚下!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青年人追求时尚无可指责。他们可能只是没有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可能会导致亡国,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却可能亡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住我们的根也就是守住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2、我们要尊重善待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深入地去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妄自菲薄,这是对自己民族和自己的不尊重和蔑视,犹如对优缺点并存的父母的鄙视和唾弃!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以一颗尊重和善待的心来面对,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可以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
3、“文化人”要做好的榜样。一个北大教授居然说出“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样的话来,实在让我们感到可叹、可恨、可恶。在宏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上,那些文化人的任务是做好榜样,对广大的民众作好导引,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任务!切不可信口胡言,你须知。因你是文化人,你的一言一行对民众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让文化经典成为良师益友
近日,读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本名为《读点经典》的小册子,每月一辑,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词佳作和散文精粹。由于开本小巧,
方便携带,小册子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许多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重庆近6000名市级干部和2万余名各级干部几乎人手一册。文化经典小册子在重庆受到热捧,折射出了文化经典在当前社会中的特有价值和魅力。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文化经典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读文化经典,可以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秉承的价值理念。机关干部读文化经典,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机关干部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肩负着更多责任。对机关干部来说,阅读文化经典既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职业责任的内在要求。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阅读文化经典,需要有深挖、钻研的态度。郑板桥曾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阅读文化经典,需要透过这些经典名句,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察经典文化思想中的精髓和智慧。“学其义,忘其象。”对于机关干部来说。更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阅读活动。不能满足于背诵个别经典名句。对待文化经典,要坚持用联系实际的眼光来看待,才能充分发挥独特功效。
多维品读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4
在足球场搭建“倒塌”的大观园,四位“宝玉”轮番上场,“薛蟠”说起了上海话,奇异的服装造型……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在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这出号称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的剧目,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舞台表演上也是标新立异。然而,如此费尽心机的“艺术创新”,引来的却是众多批评的声音,再一次引发了关于改编名著的诸多争议。
近年来,重新解读传统经典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有人写诗批评说:“江湖代有才人出,扬名立异争朝夕,重拍风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乱失蹄。”确实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颠覆被“折腾”。
四大名著,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虽然不至于说动一字就能影响名著的价值,但乱改、Q化、恶搞名著的行为,无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国的文化经典。时下,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之风,令人深思。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了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该剧聚集了近30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上座率为七成,到曲终人散时,只剩两三成了。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尊重传统,宏扬传统。文学名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尊重它们,宏扬其特有价值。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更是不应当的。这样不仅严重损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也败坏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对待名著,我们要像六小龄童所说的那样:“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
2.恶搞不得人心,观众自有评论。随意“创新”“恶搞”的大型全景舞台剧《红楼梦》到底是不得人心,“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上座率为七成,到曲终人散时,只剩两三成了”。
3.我们要力克浮躁,放远眼光。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的做法,与一些人受钱的操纵,目光短浅有极大的关系。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改编名著仅仅当成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守土有责,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人不要让文化哭泣
当“大唐第一古惑仔”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时,那“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终化为泡影,飘散,飘散。
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被冠以“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的名号时,我看到历史那双哀怨的眼睛,我听到文明在嗟叹。
余光中说,用了千年的文化,还是觉得不够用。可我们,却连传承的文化都无法守住。
在新加坡,孔子被奉为“至圣”,人们竞相朝拜,外国人甚至称“21世纪的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儒家文化”。可在国内,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孔子是怀抱理想的狗?甚至有北大教授公开宣称:“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是怎样的悲哀!拿他们和孔子作比较,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和亵渎。
韩国改首都“汉城”为“首尔”,究其原因不过是“汉城”听起来容易被误认为是中国的城市。可我泱泱大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龙图腾,仅仅因为英语翻译意为凶猛的,残忍的,就有教授蠢蠢欲动,想要篡改龙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又怎能允许如此数典忘祖的行为发生?
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我们在消去贫穷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被石子绊倒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被炸药包上的双面胶粘住了来不及跑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甩甩头发说:“我爱拉芳”……种种恶搞,不仅是对历史的侮辱,更是对文化的践踏与摧残!一个不能守住自己优秀文化的民族,必将匍匐于其他民族的脚下!
多维品读:
1.我们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青年人追求时尚无可指责,他们可能只是没有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高科技可能亡国,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却可能亡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要守住民族文化的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守住我们的根也就是守住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2.我们要尊重、善待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深入地去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就妄自菲薄,这是对民族和自己的不尊重和蔑视,犹如对优缺点并存的父母的鄙视和唾弃!对待传统文化要以一颗尊重和善待的心去面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既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
3.“文化人”要做好榜样。一个北大教授居然说出“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这样的话来,实在让我们感到可叹、可恨、可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那些文化人的任务应是做好榜样,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义务!切不可信口雌黄,须知,你是文化人,你的一言一行对民众都有影响。
让文化经典成为良师益友
近日,读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本名为《读点经典》的小册子,每月一辑,包含古今的经典语录、诗词佳作和散文精粹。由于开本小巧,方便携带,小册子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许多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重庆各级干部几乎人手一册。文化经典小册子在重庆受到热捧,折射出了文化经典在当前社会中的特有价值和魅力。
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文化经典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读文化经典,可以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秉承的价值理念。机关干部读文化经典,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机关干部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肩负着更多责任。对机关干部来说,阅读文化经典既是一种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职业责任的内在要求。
阅读文化经典,需要有深挖、钻研的态度。郑板桥曾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阅读文化经典,需要体味其深刻内涵及思想精髓。“学其义、忘其象”,对于机关干部来说,更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开展阅读活动。不能满足于背诵个别经典名句。对待文化经典,只有坚持用联系实际的眼光来看待,才能充分发挥独特功效。
多维品读: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秦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这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伟大,它的蓬勃朝气。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5
身为语文教师,我对文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长期以来,很喜欢央视的《百家讲坛》,它是“一座让经典、专家通向百姓的桥梁”。我曾买来一大堆《百家讲坛》的精品之作,如《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易中天品三国》,等等,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品读之余,也让我颇为感慨:中国的传统经典如此丰富、如此博大精深。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对此有些漠然,甚至畏惧。语文教师有责任将这些凝聚着先人毕生智慧和心血的民族文化瑰宝进行传承和发杨。
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自然、快乐地诵读经典呢?如何让学生爱上经典、读好经典,成为经典的粉丝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经典名著。
一、改变经典观,让学生走近经典
经典是永恒的,这是指经典的价值,而不是经典的范围。经典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范畴。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纯洁明净,积淀着人类数千年文明底蕴的经典正是滋养他们的心灵鸡汤,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人生涂抹最亮丽的底色。某些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学生的经典,但学生也需要拥有自己的经典。为此,我精心挑选出一些具有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的优秀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还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的国内外文学作品,包括《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淘气包马小跳》《绿野仙踪》《汤姆叔叔的小屋》《夏洛的网》以及《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等,因为它们同样能“净化”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照亮孩子们的心扉,而且更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认识发展水平。如此,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更宽泛的阅读范围,让他们觉得经典并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可以如水般清澈可见、温润可爱。
二、搭建阅读阶梯,让学生钟情经典
对阅读量不大、阅读经验较为欠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一看到厚厚的名著就会心里发憷,此时,教师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增加名著的亲和力、感召力。电视台经常反复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电视剧,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影视资源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讲《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一文时,我借来电视剧《红楼梦》的光盘,播放其中有关剧情,并通过有声有色的解说、提示,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孩子们对电视剧《西游记》更是百看不厌,由此,我在课堂上朗读相关章节,让学生发现原著与电视剧的不同,并引导其注意原著语言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原著的兴趣。对于像《史记》《东周列国》之类的纯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小学生还无法阅读原著,我就让学生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史记故事》《东周列国故事》……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部经典,如果一个人年青的时候就读得索然无味,甚至心生畏惧,那么他也许终生都不会回头再去读它了。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在学生和经典之间搭建一个阶梯,降低阅读的难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享受阅读喜悦,做经典的超级粉丝
让学生保持阅读经典兴趣的关键是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举行诗歌背诵比赛,评选出“背诵大王”等。学生每阅读完一部经典之后,总要写一些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积累一些丰富的材料,为了展示其成果,我教的班每一学期都举行一次阅读知识竞赛,试题出自学生们平时阅读经典的过程中积累的材料。竞赛后,给入选试题最多的学生评为“命题小能手”。此举不仅使学生养成了在阅读中提问和质疑的好习惯,也促进了他们与经典之间的有效对话。
让学生成为小小故事家。《三国演义》《水浒传》《郑渊洁童话》《伊索寓言》等作品的故事性都很强,阅读时就可以通过比赛讲故事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
世界经典名著范文6
溯望南京城市发展史,我们明了,朝代更迭、政权变换只不过是整个历史长卷中的标点,在不同时期点顿过地理版图的扩张,休止过不合时宜的政治乐章。但是,却从来没有阻断过镌刻在南京城市肌体上的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正因如此,南京的文化虽历尽沧桑,却历久弥新。
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在南京抒怀吟唱,激扬文字,并创作出数以万计与南京有关的不朽名著,留下了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学瑰宝,也赋予她无愧于中华文化,并跻身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林的独特神韵。魏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让无数文人至今仍仰慕昔日魏晋名士的潇洒风流:《文心雕龙》提出的“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令后来者管窥刘勰创作思维的博大精深。唐宋时期,无论《建康实录》还是《景定建康志》,都为续接南京的历史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清以来,南京传世名著的创作更是迎来了继六朝时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创作于明代,被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像一艘庞大而华丽的“宝船”,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其中,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亡佚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生活原型来自于南京的《红楼梦》,更是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悠悠金陵,几千年文脉绵相传;寥寥文字,数万部经典难尽陈。千百年来,人们可能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文化瑰宝与南京城市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事实上,这些传世名著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京城市文化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时至今日,面对这些曾经被奉为经典,而光芒未能尽放的传世名著,我们该做些什么?
2014年,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要求,并在讲话中提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多部与南京有关的传世名著,这给我们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因此,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经典中蕴含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尽情释放,2015年4―12月,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等系列活动,经过专家初选,先从近万部作品中初选出50部候选名著;接着,由名家推荐、大众点赞;2015年11月11日,最终由专家评审,从初选出的50部作品中评选出24本“南京传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