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元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范文1

1.单元教学的核心

理解单元目标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单元教学的灵魂。它决定单元教学的总体方向,影响单元教学的设计、单元学法的确定及单元教学的实施。我们对单元目标的研究主要从“理解单元目标”和“分解单元目标”这两方面进行。单元目标的正确理解是实施单元目标的基础,单元目标的理解主要是针对单元学习提示而言,理解的内容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其含义、操作要求、学法和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等。为了使“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得更到位,我们还必须对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只有把目标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才能做到目标实施分工明确,有的放矢,而不是囫囵一片。

2.单元教学的基础

分析单元教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在三个基本因素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凭借,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源泉,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阶梯,陶冶情操的重要园地。单元教材是进行单元教学,落实单元目标,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凭借,我们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是实施单元教学的基础。只有对单元教材有足够的认识,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使单元目标落实到位。单元教材分析主要有小学阶段所有单元教材的分析和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两大类。纵观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的编排,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教材编排具有阶段性。如三年级主要安排的训练项目是读懂一段话,四年级侧重训练的是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五年级侧重的是篇章的训练。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单元教学的阶段性,使各个阶段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二,教材编排具有联系性。小学语文单元教材虽具有独立性,但各单元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独立体,而是相互联系的粘连体。“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分析”是单元教材分析的重点,由“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重点训练项目的体现”、“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三部分组成,是单元教材分析的重点。它通过分析“重点训练项目的内容”,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该训练项目与另外一些训练项目的联系,使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块,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操作方法与步骤,认识教材安排此训练的目的,增强教师进行单元重点训练的目的性。通过分析“重点训练项目的体现”,不仅能使单元重点训练内容在单元各课中的体现一目了然,而且通过前后文联系,还可挖掘出已学课文所包含的重点训练内容,使学生对单元重点训练内容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重点训练项目的落实”分析能使单元各课所承担的训练任务分工明确,使训练不盲从,不走过场。“单元内容分析”由“课文分析”、“习作分析”、“练习分析”三部分组成,通过这三个内容的分析,可使教师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习作任务和练习内容及意义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单元设计时能把单元内容统筹于胸,不会顾此失彼。

3.单元教学的关键

设计单元教学简案,简称单元简案,它主要是针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在各课中怎样分层落实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主要解决单元中每篇课文落实的是什么层次的单元重点目标,实施这一层次的目标会出现哪些情况,这些情况怎样妥善处理这几个问题。单元简案由“单元学习提示的理解”(单元目标理解),“单元重点目标的分解”、“单元重点目标的实施”这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单元学习提示理解”中要写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内容以及对该重点的理解情况。如理解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就应写清一般的段意概括有什么要求,“摘录法”概括是什么意思,这种概括法又分哪些情况,各是怎么样的,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的学法怎样操作等。只有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对单元学习重点有个全面细致准确的了解,为正确施教打下基础。“单元重点目标的分解”如前所述,这里不再例举。“单元重点目标的实施”主要解决单元重点目标在各课中的实施情况,写出每篇课文对落实单元重点目标的操作步骤。特别是要将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并写出解决对策,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应付自如。设计单元学习方案,简称“单元学案”,是在单元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教学简案制订的。单元学案是学生进行单元学习的拐杖,是培养学生单元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单元学案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分课分块编排,注重单元学法的得出、巩固、运用,使单元学法清晰可见,便于学生对学法的操作和掌握。单元学案由“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重点”、“单元学习过程”、“单元学习检测”四 本论文由部分组成,“单元学习过程”可逐课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这三个内容进行编排,也可分“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单元重点”这三方面把单元中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分块编排。

4.单元教学的保障

实施单元教学教师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方案之后,就可以实施单元教学了。单元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注意单课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还应特别注意单元目标的落实和单元学法的掌握。在首篇课文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单元目标和“初步学会”学法;在次篇课文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单元目标和“学会”学法;在末篇课文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单元目标和“运用”学法。刚开始,教师对单元学法的得出、操作要不厌其烦地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待学生形成习惯,掌握其要领之后,教师就可以从“繁”中解脱出来。教师变得“简之后,学生则由“简”到“繁”,在课上就可运用所学方法自能学习课文,真正实现主体地位。

单元教学范文2

关键词: 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0-00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词汇、更新的话题、更丰富的阅读材料,还有更高的听说能力要求。每个单元有三个listening、两个speaking、三个reading、一个writing,另外还有warming up, project, language和grammar。每个单元结束后,感觉有很多内容要复习,但因课时紧张,只好忍痛割爱,因此造成单元复习课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设计才能充分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呢?我认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学生思维和听说能力。

二、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各种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语言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具有真实意义,即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并要求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单元复习模式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单元话题为主线,复习话题内容并适当扩展。

由于在学习新课中,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了文章主要信息,同时也进行了讨论和评价。所以在复习课中我们不仅要回顾课文内容,而且要根据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扩展。当然,我们在听读材料的选择上更要重视话题的相关性和技巧的延续性。

(二)语言知识的巩固遵循“情境、话题、活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在新授课时,我们已经教授了一些语言知识,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主要目的是巩固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然后以这些词汇、短语、句型为线索进行复述课文。这样不仅能充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而且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实践。

(三)重视各种策略的运用,提高听、说、读、写技能。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各项学习策略贯彻到每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策略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设计出符合话题和语言使用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策略去解决问题。

三、单元复习模式的反思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单元复习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达到共同学习与探究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

老师以前在复习课上花的体力是最多的,因为要从头讲到尾,现在只要像主持人一样串一下词,而整节课的主角是学生,他们的课堂行为变了,课后感受也变了。老师在单元复习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也变了,教学观念也有了转变。学生更是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

单元复习模式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帮助学生建立了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了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多了活力与生气,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多种解读途径,多了参与的主体和探索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听说读写和思辨的能力

课外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进行课外阅读,那是一种被学生视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奢侈消费,被家长和老师认为不务正业的行为。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增大课堂实践活动的力度是最可行的。《英语课程课标》提倡的项目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就属于这类学习模式;带着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读书是最有效的,吸收快,见效快。这种模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人文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学习成绩增量明显。

(三)改善了师生关系

复习教学中,教师摆正了位置,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真正平等。教师尊重学生的话语权,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主角,评价课堂好坏、效率高低重要的标准是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真正体验、感悟、创造。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得。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过于呆板、单调的弊端,使课堂变得既紧张又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提高了老师和教材的亲和力,使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利用言传和身教来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五、结束语

这一轮人教版教材,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更新的视角,它更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面向全体,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这些话题或贴近学生生活,或使学生很感兴趣,这个特点为选择合适的系统复习提供可能;一个单元的新课教学中涉及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练习,在单元复习时安排一节“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复习课不仅可以加强词汇的复现,巩固熟悉话题信息,并拓展延伸这些词汇和话题,挖掘话题背后的深层含义,而且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并实现课标精神的最佳手段与途径,在单元复习课上实施此种模式教学正是符合了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版

2、孙晓明:“准备一堂公开课的反思”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年

3、吕秀凉 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 教师2009年15期

4、季春艳 读写结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J] 文理导航(中旬) 2011年02期

单元教学范文3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教材分析:

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单元教学范文4

关键词:

知识点;技能点;微教学单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4802

我国高职已经走过10年期的规模化发展,接受高职教育的对象逐步由四批一、四批二的普高生源向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乃至社会上有进修意愿的广大民众过渡,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进入高职的门槛会更低,高职教育对象的基础文化素质会进一步下降。但对不同生源的高职学生调查表明,不管学生个人的文化素质起点如何,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抱着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意愿而来,他们都期望自己成为合格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并借此找到满意的工作。两相比较,存在着教育对象的素质下降与受教育者职业期望上升这一对矛盾。作为高职院校如何让社会认可我们把学生“教好”了,学生又如何感受到自己“学好”了,从而成功地化解这一矛盾是现今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新生源背景下需要研究和面对的新课题。

1新社会需求下,对于人才观的再认识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高八斗”者在社会上找不到施展才智的舞台,抑郁终生,此未必是“合格人才”;程咬金只会“三板斧”却在沙场上淋漓驰骋,成就其英雄美名,此乃“合格人才”。如今社会中凭一技之长而笑傲江湖者比比皆是;艺人、画家、企业家、技能大师等等,他们并不都是满腹经纶,但他们“有才”却是社会认可的事实。考察这些“成功案例”却不难发现,所谓“人才”一定是适应了社会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他们的“有才”绝大多数都是奠定在有限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上,正是凭借这些有限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他们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开启了其辉煌的事业。

所以,我们从事职业教育,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应该着眼于学生某一方面甚至某一点上的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开发,让学生凭借这些技能或能力去撬开社会,形成抓手去开辟人生。事实上,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想系统化的培养学生最终却并没有促成学生系统化的掌握,反而造就了许多老师眼中的“不合格”学生。反之,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重心调整为促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掌握几个“绝活”,这样学生学习的压力会减轻不少,老师的教学也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一技之长”或“绝活”在现今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对应的就是“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就是掌握了开启精彩人生的钥匙,必然能够在社会上打开一扇属于自己的大门。

2基于“知识点”和“技能点”开展教学的现实意义

那么学生需要掌握多少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才可以称之为“人才”呢?回答这个问题也需要突破常规的理念。

我们知道,不在同一位置的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可以决定出一个平面;不同的平面可以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多维空间。从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也是基于这个道理,即由不同的知识点可以串联成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了解、知道”,知识点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则达到“必需、够用”的程度;由不同的技能点可以串联成某一方面的“会、能”,技能点掌握得越多则达到“高技能”乃至“技术技能”的程度。单一方向的知识点、技能点能构建出学生在某一方向或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多个方向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构建出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素,形成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若需要复合型人才,则需要涉猎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点……

所以,知识点和技能点掌握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妨碍学生在社会上成为“人才”,多有多的作为,少有少的精彩,重要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能与社会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发挥作用。正如同师傅带徒弟,同样的师傅带出的徒弟功夫各有不同,但每个徒弟都在用他学到的那些功夫行走天下。

从教学角度来看,若按照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要求,将完成或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要素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此构建专业学习领域的“微教学单元”,老师上课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引导或指导学生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若要求现今的高职学生完整细致地学好一门学科性逻辑性强的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引导他们学好几个或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所以,将教学内容改造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正是考虑到现今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采用“知识点”和“技能点”“微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比较适合现今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

3实施“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的有效策略

经过10多年的高职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等方面都逐步归于完善。但如何促成学生掌握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却是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

人们在生活中看电视连续剧都有这样的感受: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做到从头到尾的连续看完一部电视连续剧。所以,为了提高收视率,导演正视了这个现实,将每一集的电视剧都做成一个一个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剧情,方便观众在“偶尔间断”的情况下都能很快地抓住故事剧情并有兴致地观看。看完一集甚至一个片段都能获得一个局部的完整的故事情节,从而保持其收视的吸引力。同样地,将教学内容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学习“剧情”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微教学单元”,老师在一个教学时间内引导或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微教学单元”。学生只要专注了任何一个“微教学单元”都能吸收或掌握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所以,老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内容序化为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大餐”,学生在“微教学单元”的学习“大餐”中可以选择性学习、也可以间断性学习,能很快形成一个一个的学习节点,不必受制于连续性的系统性的学习要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掌握。事实上,要求学生都掌握也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做不到,老师其实也难做到。

值得指出的是,近10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投入巨资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训装置来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实施项目化教学,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但笔者看到,“工作过程系统化”实际上是众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一个有机组合,实际教学中仍然需要把隐含其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解剖”出来才能呈现给学生,同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综合应用,这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事实上,很多高职学校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教学中都遇到诸多的困难,最后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对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整体打包式的项目化教学,基于“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微教学单元”却是走的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深层次地看,“微教学单元”并不排斥项目化教学,实际上是将项目细化为一个一个的相对独立的任务,即学习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对项目内容的深度剖析,是化整为零的教学战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加大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这有助于提升教师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功力,也有助于教师组合出更有效的“微教学单元”。

4结束语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近10年,在校生人数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们都知道,高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及基础文化素质差强人意,但他们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就业,就好业”。从满足学生就业的意义上来说,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学习单元可以打破学习过程中的“连续性”要求,可以“间断性”甚至“偶然性”进行随时学习,也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能力许可的“差样性”学习,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也能够促成他们学到一些具体的职业技能。

当然,要想把某一专业所蕴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挖掘和整理出来,首先需要教师对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深度的全面的剖析和理解,这可能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深入该专业领域去充分地实践;其次,教师的钻研精神必不可少。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任课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他所教的学生总体水平就是高出一筹,这是老师练内功得出来的辛勤成果,是任何奢华的实物装置所难于取代的。基于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教学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回归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邱葭菲,蔡郴英.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焊接方法》项目课程教材的研发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余红梅.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单元教学范文5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苏联最先提出单元整体教学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单元整体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集体化、备课单元化模式,它是一种以单元划分,教师对单元主题进行合理分析,整合教学资源,探究教学资源对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同时结合教学练习内容和课程资源,有效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构成与意义,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与传统教学相比,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确立依据是整体性、组合性和高效性。这些特点加强了每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充分展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1)整体性。规避了传统教学注重单篇课文学习的缺点,教师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协调和整合了课文内容,以单元教学为整体,帮助学生体味课文内涵和掌握其构成,促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组合性。将教学思想理念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过渡为对学生群体的关注,本着教学育人育才的实质,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单元整体教学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点,将教学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其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3)高效性。单元整体教学的范围是整个单元,教学方式是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基本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拼音、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这种有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程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如苏教版第12册第12课《有趣的实验》其中一条教学目标是“品读斯帕拉捷科学家四次实验,学习课文中关于实验过程的有序生动的描写方式,并进行练笔。”该课文的延伸练笔是单元写作4《有趣的蚂蚁实验》,学生根据第12课制作类似的实验记录表,由表中的实验目的记录操作中的4次操作、猜想和结论进行写作。充分证明了这种教学方式的高效性。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内容。为使得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规范开展,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材内容,促使教学活动的实施更有方向性。具体实施方案是确定单元目标、分模块教学。例如对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明确其单元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人们在“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时自豪激动的心情,并结合印象深刻的场景分享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了解人们将太阳系中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和克隆技术的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养成爱科学、爱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内容,侧重教学。

(2)在单元主题基础上开展整体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教学起点,科学有效开展整体教学,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实施方案是引导学生课前积极预习,课中积极提问,自主讲读,课后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观点态度。

(3)对比前后单元的学习,提升综合素养。教师要在一个单元结束学习后,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对比学习课程,启迪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储存形成知识库,还要让他们体会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道德认知。

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多次探究实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

(1)小学不同年级中单元整体教学的适用性不同。单元整体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年级特点、学科能力等,年级特点是其最主要的组成因素,小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知识积累、学习策略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好指导重点内容的准备。

(2)单篇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关系的处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只是单纯掌握知识和能力,更要让他们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体验。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意义和出发点在于让学生在课文中领悟生活,领会作者情感,唤醒自我感觉,但是在对单元整体共性的过度强调中可能忽略掉单篇课文的个性张扬,因此实际过程中要注重单篇和单元课文的连接。

单元教学范文6

一、课前预习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我们一直不够重视。我所观看到许多单篇课文的教学,是忽略学生的预习的。在实施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预习单元,能够给课堂展示一个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二、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终身发展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实践都围绕主题展开。它与单篇教学比起来,我以为最大的转变是:单篇教学更多是老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则更多是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对解决自己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师更要有“取舍”“设计”的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比如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测,不是将一单元的生字词语罗列出来,请学生读读,而是要独具匠心地挑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以点带面地进行检测。再如引领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学“独立找一找”“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的活动方式。而这里可以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演一演,相互评一评,全班演一演 ,评一评的方式,学生会更加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将这种观察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了,对老师解读教材,发现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要求老师有“取舍”的胆气和“疏密有致”的艺术智慧。

四、择高处站,就平地坐,观全局,路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