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范文1

关键词:计划;科研计划管理;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的计划管理

按照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高度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已经为计划经济的实行和发挥优越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中国的计划经济却形成于落后的农业国阶段,不仅工业体系没有建立,大部分人口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和农村,而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和小型工业所占比重很大,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使得中国的计划经济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管理时所遇到的困难,也远远大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等比较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阶段所经历的。

2 设计所的计划管理

2.1计划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设计所按照“航空为本,大上民品,多种经营,加快发展”的经营方针,研制了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新型基础教练机和农林飞机,改进发展了强击机,加大了各种非航空产品的开发力度,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今我所的科研计划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体制,处在日趋成熟阶段;基本情况为:设计所是集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科研单位;而科研计划管理是确保产品设计质量和按期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以及提高科研、设计、试验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是实行、落实、考核岗位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科研计划管理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但同时,我所型号多、任务重、时间紧,各种资源相对缺乏;科研计划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保证高质高效和按期完成全所各项科研任务,必须加强科研计划管理。

2.2 科研计划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型号研制计划、合同管理、科研课题计划、试验计划、费用计划、外协任务计划、科技资料归档计划、科研保障以及管理工作计划等等。按时间分类,计划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等。按任务性质分类:有综合性计划、专项计划以及追加计划等。

3 计划管理案例分析

3.1 型号管理

日常的计划管理中,工作是:每月初检查组计划的分解情况和上月计划完成情况,并定时检查计划和不定期抽查计划;同时跟踪和收集各室、部在研制过程中的情况,反馈给总师系统和所领导,及时将领导的指示传达到各室、部,并将所有研制情况汇总,编写《设计所计划管理情况每月通报》。

在计划的编制和下达过程中,程序复杂,信息反馈量大,需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协调,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不高。计划的执行和检查中,由于各室相互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需要配合的计划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数量都不高;另外,计划职能部门职权不明,形成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局面。

科研计划管理首先要明确各部门职权,严格按照《设计所科研计划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并认真执行所计划管理制度,强化各室乃至每个设计员的计划执行力;其次,则是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协调好各型号之间的科研计划。再次,运用计算机网络提高效率等。

3.2 合同管理

设计所设所合同管理员,统一管理全所各室(部)的合同。在合同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没有可以依据的所内部合同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何来方圆各室、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采取能省则省的避开态度,虽然所合同员主动到各室了解情况,但得到的信息却只十之一二。其次,很多合同采用中一些不规范、不合法的文本,所合同员提出更换和修改意见,有些室却不予理睬,这就大大增加工作量,同时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问题。同时,合同的付款,直接与财务处对接,造成管理混乱;一旦发生合同纠纷,风险将加倍增加。建议如下:尽快制定设计所合同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或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等方式。各室设室合同员,每月5号前向所合同员报送本单位上月合同履行情况和当月签订及拟签订的重大合同情况的统计资料。所合同员管理全所合同档案,并配合法律事务部门对全所合同管理的检查。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既预防经济纠纷的发生,同时节约了人力财力,并提高了效率。

结语

设计所是一个情况较为特殊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它实行厂所合一,设计、生产并重,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然后在这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计划管理制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如下:

a.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在所内全力推广,并运用于实践中;把科研管理工作从经验的、直觉的管理,逐步向规范的、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转变。

b.坚决执行公司下发的《合同管理制度》,并尽快形成《设计所合同管理制度》;掌握各室、部合同动态,严格控制合同签定过程、检查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并及时向厂法务处和所领导汇报,同时做好登记、存档工作。

c.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提高办事效率。现今我所坚决执行集团公司试行的OA自动化办公系统,学习6s先进管理理念,将会化繁为简、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d. 加强计划的跟踪和检查,不断发现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有意识地、主动地采取措施、建立新的平衡,努力实现预期计划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

f. 注重学习, 积极参加厂、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科研管理具有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它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需要充分的耐心和技巧,很多问题如果采取另外的方式、方法,将会使工作变得更高效。我所科研管理工作也从经验的、直觉的管理,逐步向规范的、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转变,保证了高质高效和按期完成全所各项科研任务。

总之,计划管理不仅将直接极大地促进设计所的物质文明建设,而且必将推动设计所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对进一步推动我所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高水平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境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实现公司的腾飞努力奋斗,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科研计划管理手册》[S].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

科研管理范文2

一、以课题组为主体,形成研究共同体

对于刚尝试开展课题研究的幼儿园来说,光具备强烈的科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幼儿园的园长就要做到通观全局,良谋善策,又能工于具体,才能使教育科研管理高质高效。

1.鼓励教师敢于失败,大胆尝试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教育科研的实施与探索本身就包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信任、尊重、理解每一位教师是前提,给予教师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索余地是关键。园长所给予的鼓励与指导,不仅能化解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惧怕感,还能激起教师更多的探索热情。

2.把现场指导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知道如何把课题研究的思想渗透在活动中。这对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熟悉我们课题的专家来我园进行专题指导,并把课题观摩活动与理论指导相结合,让教师在实施与分析的过程中理解与消化,从而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研究行为。

二、以园本教研为基础,进行园本行动研究

日常生活虽说非常琐碎,但只要教师做到心中有课题,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研究也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总有一到两个正规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实施的,且很多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点。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教师将相关的课题研究内容渗透其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与内化,从而逐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幼儿园科研管理层次

科研管理范文3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问题 分析 对策 研究

科研经费是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科研经费是资助方、受助人以及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经费使用质量逐步得到上级部门和单位的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科研院所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研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保障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充分认识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加强管理的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现状

(一)财务监督控制较为乏力,存在科研经费乱支滥用,专款不能专用的现象

虽然许多科研院所已制定了详细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开支标准,但科研经费使用者想方设法钻制度的漏洞,如将其他书费、差旅费等票据通过“瞒天过海”的方式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有的报销发票中所列支出明细项目与科研项目毫不相干,却也在科研项目中报支;课题负责人采用虚增人员的办法套取科研人工费;同时,科研人员在同时负责几个课题经费之间交叉垫资串用现象频频发生。而在财务报销过程中,财务人员仅能根据科研人员提交的各种发票、单据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而无法正确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

(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结题结算不匹配

经费预算是科研项目申报的必备材料,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院所申报项目的能力和获得经费补助的力度。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专业出身,对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具体内容了解不够,致使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完成项目所需成本,再加上目前科研项目经费名目较多,缺乏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致使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同时科研人员预算意识和节约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预算严格控制开支,以至于项目结题经费结算与经费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差距”,只能人为调整项目支出明细,导致数据失真,影响了科研项目支出的真实性。因此所编制的预算只能仅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而不能充分发挥控制和压缩科研经费支出的作用。

(三)科研经费资产流失严重

科研院所对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电脑、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购置的固定资产有的没有入账,有的即使入了账,却公私不分。对有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作固定资产核算。科研项目结题时,也未预先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清理,致使较大部分资产被个人侵占,严重现象流失,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相当普遍

科研项目结题但不及时结账是各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大部分科研院所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续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致使经常出现科研项目结题一段时间后,账面仍保留未结算的资金现象,这不仅使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得到合理使用,影响了其使用效率,也增加了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还造成年终会计报表中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长期挂账,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与科研院所的实际财务状况不相符,极易误导报表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五)科研经费管理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科研院所普遍存在着科研经费监督管理意识不强的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机制,尚未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开展对科硏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情况的综合考核,成为目前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完善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科研人员财经法规培训力度

1、制定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强化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各科研院所应根据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确实可行的经费管理办法。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明确对弄虚作假、以各种手段套取、挪用科研经费等行为的处罚规定,单位领导要积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制定的各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使财务管理及科研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执行有关财经制度,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2、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规等的宣传力度,增强其法制意识

由于科研人员大多虽财务专业出身,且平常忙于工作,缺少对财经法规知识的学习机会,因此对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知之甚少,致使其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不能按财经法规办事,随意性较大。财务人员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帮助科研人员不断提高财务知识水平,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二)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1、注重预算编制

科研管理范文4

关键词:创新 团队 构建 管理

一、概述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的技能、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明智的领导等。团队的个人目标和业绩与团队的目标和业绩是一致的和统一的,即团队不是简单的1+1=2,而是1+1>2,团队不仅需要营造与构建,更需要管理。

而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创新群体。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科研目标。第二,成员之间的能力具有互补性。第三,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第四,团队领队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协调能力和战略眼光,团队能不断产生科技成果。第五,团队注重学习与探索,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科研院所是以科研和科技创新为主的实体,其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着科研实体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新的重大科学研究靠单兵作战和简单合作已很难实现,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科研活动的内在要求。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科研实体创新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科研院所现行的主要科研组织结构是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科研基层实体,其人员相对固定。对于跨学科具有重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科研院所也在探索组建科研团队进行重点攻关,但在组织运行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1)人员层次不尽合理。由于是以完成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创新为目的组建的科研团队,因此组建时大多数是高学历人员为主,人员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及年龄层次不明显,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关键性的重要的具有指导意义和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工作,导致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无人愿意去做。

(2)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科研团队是由本学科和本机构人员组成,其知识结构、学科背景、科研经历等都相似,专业结构上无法互补,使团队缺乏交叉学科的融合思维,导致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3)人员类别不尽合理。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同类知识、相同个性的人员较多,善于沟通,具有创新性的复合性人才偏少,直接造成学术氛围沉闷,学术思想僵化,相互学习、沟通少,团队缺乏和谐和亲和力,创新能力不够。

(4)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匮乏。由于实验条件、科研发展基础、人员待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滞后,团队带头人的选择范围有限,引进高水平的带头人相对较难,导致带头人的知识、能力和水平有限。

2.学习、沟通与合作不畅

(1)学习与交流障碍。由于团队内部成员的性格特征、观点不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共同学习的意愿不够强和知识共享的实现程度较差。

(2)团队合作障碍。由于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较高,所拥有的知识较密集,自主科研的能力较强,各自为战的传统意识较深,加之成员的性格迥异,导致了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的意愿不强。

3.科研团队的管理滞后

(1)管理理念和方式不适应现实要求。目前,许多科研机构对创新团队的管理仍然按照科研院所科研室的管理方式进行,其团队的组成、运行方式都是既定式管理,难以跳出固有的模式,缺乏灵活的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

(2)团队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创新团队组建的背景不同,科研院所针对科研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制度的滞后,会导致科研团队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阻碍了团队成员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

三、科研院所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与管理策略

1.创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关键的因素是团队成员的构成。构建一个人员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人员类别结构、年龄结构互补和遴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是科研创新团队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1)合理的科研人员层次结构。这里所说的层次是指科研人员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或职称层次。在一个创新型和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中,需要各种层次的科研人员。每一个层次的人员都有其自身的优势,高学历的博士、硕士理论基础扎实,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强,高职称人员、年长者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中年科研人员年富力强、年轻科研人员勇于进取。因此,科研创新团队组成中,成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和团队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要有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高难度的科研工作和基础科研工作都能够很好地协同完成。

(2)互补的科研人员专业结构。来自同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在科研上有着相同的研究方法、思维习惯,易沟通和建立信任,但专业技能上无法互补,因此,要吸引跨专业人员进入创新团队,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互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研究体。同时,不同学科的成员之间的技术背景,可以使成员的认知结构相互影响,所获取的知识、信息以及成员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互补,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团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3)多样的科研人员类别。科研人员的类别包括成员的性格、特长等。科研人员的性格、特长决定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和谐度和认同度以及亲和力,同时也决定了其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借用英国管理大师汉迪的“三叶草组织”说法,创新团队并非垂直的两片叶子,而是圆形的三片叶子:第一片叶子是目标明确且包容他人的管理者,第二片叶子是极具创新精神的怪才,第三片叶子是极具亲和力的人才。因此在创新团队的组成中,需要引进不同性格和特长的成员。多种类别的人员的组合形成具有亲和力、协调力、创新力的综合的科研创新团队。

(4)遴选和培育优秀的创新团队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品德高尚、客观公正。在科研院所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相关机制,要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及目标,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范围内,不拘一格地选拔团队领军人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带头人负责制;同时,给予其一定的权力,掌握一定的资源配置权,使责权利相结合,更好地运作创新团队。

2.打造学习进取、沟通合作、和谐高效的创新团队

(1)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创建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相互学习的平台对创新科研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习促进知识的融合,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学习制度,以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的形式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学习要取得成效,需要注重以下三点:一要进行启发式学习,在交流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触发感应,促进成员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二要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学习,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成长;三要进行超越式学习,学习要打破已有的知识屏障,实现知识的超越与进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构建平等的合作攻关平台。集体攻关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要进行无障碍合作。一是针对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建立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这种具有亲和力的组织氛围,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性格,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促进不同意见的交流融合,发掘不同性格及不同观念所蕴藏的创造力。二是针对成员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在一起进行团队式科研协作,由于成员之间知识类型、知识结构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合作障碍,团队需要梳理成员之间知识差异的程度,构建知识互补的结构体系,利用其适当的知识冲突,建立交流机制,激发各成员的知识兴趣,逐步实现异质性知识的共享与传递,形成知识能量集聚,促进科研合作,产生大量基于知识冲突和知识交叉的创新研究成果。三是营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的内部环境。科研团队具有协同、挖掘集体知识的优势,要促进团队的交流与合作,需要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平等沟通的微观环境。

3.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打造高绩效的创新团队

(1)创新团队是基于科研创新取得创新成果而组建的,对其的管理需要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对固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次,科研院所要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支持,获得所必须的资源、知识和人才。第三,科研团队的内部管理上,要向柔性化、多样化、扁平化方向发展,拓宽管理幅度,建立“平面化”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创新团队的管理机制。要在科研院所对其科研室的管理机制的大框架下更加灵活和更有针对性。第一,人才引进机制。科研院所要给予科研团队极大的自,而科研团队内部要根据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动态开放的系统,成员的引进和退出要充分满足团队创新发展的需要。第二,激励机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那些能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尤其是高层次需要的因素,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激励机制包括考核评价、奖励等机制。其一,考核机制包括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和创新团队的内部成员的考核。科研院所对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主要考核一定时期内团队的创新力、凝聚力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对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评价,在团队考核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团队成员在集体攻关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做出的贡献上来进行评价。其二,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动态的薪酬奖励机制,对科研院所统筹的奖励或团队的科研项目奖励,一方面要考虑整体利益的分享,以团队整体绩效为基础进行平均分配,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对有重大贡献的成员进行特别奖励。其三,科研院所对科研创新团队在岗位津贴的发放,各种奖励、职称晋升、科研环境的改善、科研投入等方面应实行优惠政策。其四,对创新团队成员实行分层次激励。

参考文献

[1]孟梅,邓俊兰.对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科研管理范文5

1关于科研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

科研管理工作大到行业管理,小到具体的单位内部管理,都是以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基本特征的部门管理,从属于公共服务部门的一个部分,以提供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具有社会公益特点。

绩效,又称生产力、业绩、作为等,指的是行为主体的工作和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对资源投入-产出行为效益的评价。针对农业科研工作来说,具体到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就是通过科研组织系统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从全方位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监控、行为改进和评估,它主体功能是评估、衡量、追踪,主要作用表现在:

(1)对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责任落实;

(2)承担工作利害关系人的期望;

(3)科技成果、工作结果导向的强调;

(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需要;

(5)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6)有效的管理工具与工作改进。

从管理学来讲,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实现过程,管理学界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丰富而发展完善。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改进公共绩效果的管理方式,在科研单位内部它以单位的整体绩效为分析单元,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战略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和业绩、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强化单位内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

2当前我国科研工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我国不少地区、单位进行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业科研单位中,绩效管理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不够完备,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科研工作的产出难以量化,运行的成本缺乏可比性

农业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受环境因素干扰较为严重的工作,特别是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复杂化、科研工作量化的复杂性、考评标准的多元化等等,都决定了科研工作难以以正确测量技术进行度量或者量化。不同的项目来源责任方对项目绩效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类项目之间目标考核的差异较为明显,而对同类项目之间科研产出也难尽相同,不可类比。农业科研工作包括农业科研项目既要注重实效性又要注重时效性,更多地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更关注社会效益,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算问题,因而无法取得比较可靠的比较成本和收益数据,在绩效评价上造成困难。

(2)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

在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绩效管理项目目标都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众多的公共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包含着许多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难以以数量或者正确定量定性表达,在社会成员中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评价尺度,甚至在项目指标的设计上有一些长官意志,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际脱节;甚至在一些竞争性项目的申请上,申请者之间对同一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果相互攀比。而从公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工作的管理部门更多地愿意把管理目标、工作目标用文字性语言修饰完满、表述含糊,这样为避免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寻求突破口。

由于农业行业和产业的特殊性和特殊地位,农业科研不仅仅涉及农业生产活动,也涉及到农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是一项涉及民生和社会长久稳定发展的公共事业。因此在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目标中涉及众多内容,在科研工作具体的管理和执行实践中,同一类农业科研项目之间考核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标准很难确定一致。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科研既需要实验室工作,又需要更多地田间实验实践等等,因而农业科研工作的运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难确定性,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实施刚性管理制度,更多地需要弹性和柔性管理。

(3)理论和实践不足

从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的实践来看,从参与绩效评价的研究者本身讲,要求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行政学、法学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从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来看,特别是现实国情的制约、体制和传统作风的影响,使得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难、见效慢,同时绩效评价过多地带有行政色彩,也使得绩效评价与一般工作考核差异不大。其次,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施周期较长,特别是科研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种效益的测算标准、方法还不健全和科学,从而使得农业科研工作的绩效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第三,绩效评价针对的测评群体都是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知群体,在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形成统一整合的量化行为标准,对人才考核的标准在不同的项目、工作领域不同。第四,在具体实践方面,我国开展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薄弱,绩效管理较多地停留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计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受到局限,也使得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逐步建立和完善。

3完善我国农业科研工作绩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积极培育绩效管理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工作推行绩效管理之所以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绩效管理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植根于发育良好的公共管理的土壤之中,也植根于社会这一更大的土壤之中。

农业科研绩效管理涉及面广、宽泛,我国的绩效管理要能够健康发展,并迎头赶上国外先行国家的水平,现在就需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研工作的得失成败,要审时度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善于抓住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加强农业科研绩效管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要增加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遵循农业科研工作规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单位内部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在提供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积极改变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评制度,不断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为开展绩效管理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合理公平的环境,建立“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责任性、回应性、公平性、节约性、高效性为基本特征,积极推进科研工作绩效管理工作。

(2)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配套体系

一是要实现科学地评价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合法的、真实的统计数据系统,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科学的标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法,采集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出正确的结论。

二是要逐步建立导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要将加大对涉及公共事业运行成本的核算和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预算审定和监督,努力构建完善的基于绩效的公共预算体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提供基础。

三是要加强绩效评估的后管理过程。要积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纳入到日常的管理过程之中,让参与者真正能正确认识到其有存有的价值,减少组织内部成员对自我评价偏失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把组织内部成员的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与绩效考评的结果联系起来,发挥好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做好今后组织内部政策、制度等改进的依据。

(3)强化绩效意识,促使绩效改进

一是要积极改变绩效意识,积极改变绩效核算的方式和体系把绩效评估纳入管理成本效益的核算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评价方式方法,改变主管部门绩效评估的方式。

二是要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的性质以及现实情况和阶段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

三是要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以往单纯靠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评估的单一主体形式,逐步实现官方评估、民间评估、专家评估并或者多元化评估。

四是要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科技项目的参与者、执行者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参与改进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为科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诚信机制。把绩效管理纳入常规工作之中,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绩效考核中随机误差,使考核的结果更能珍视与现实,实现绩效管理的常态化和动态化管理。

科研管理范文6

本文概述了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了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水平的途径: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社科研究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发挥校级社科项目的示范导向作用;提升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

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

一、引言

人文社科科研是实现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基础。[1,2]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着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宣传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等历史任务。[3]近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响应政策要求,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于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之中,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归纳挖掘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开拓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理工类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现状

理工类大学是以理科和工科为主,即以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的学校。[4]人文学科在理工类学校属于弱势学科,其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清华文科的恢复和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国内外的地位日渐升高,这一点已成为全国人文社科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5]根据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规划和管理,学校成立了文科建设处,它对清华的人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清华人文学科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坚持了协调发展和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思路,[6]所以在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行列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学校已有的10个学科门类中,人文社会学科占到了7个。同为理工类学校,清华大学发展人文学科、推进科研工作的思路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人文社科研究起点低,底子薄学校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与文科为主体的或综合性的一流高等院校相比,在人文社科学科建设、研究水平、综合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人文社科研究起点低、底子薄。形成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是学校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所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水平、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人文社科的研究氛围不够浓厚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队伍规模较小,更多人致力于教学工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科研学术自信不足。一小部分人已意识到,改变现状的关键因素仍在于内因,即个人的挑战、突破与超越,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学校现有的研究平台和条件,无法实现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和研究水平的突破。呈现出对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相对较高水平研究项目的申报积极性不高,项目申报中缺乏对内容质量、格式规范的精益求精的执著。

3、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素质有待增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素质包括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队伍的整体素质两大方面。在当今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部分社科研究人员对科研发展自我定位不准、学术方向凝炼不足、科研团队构建不力,不能做到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不能更好地将时代需要、国家需要、政府需要和个人的科研专长、学术兴趣有机结合,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将个人专业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有机交叉融合。表现在项目的科研选题、课题论证等申报内容的创新和质量上,还表现在项目申报书、项目论证等申报材料形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4、高水平人文社科项目获准率不高纵观学校2007-2015年度,能体现社科研究水准的高水平社科项目的获准情况,如国家社科基金,共立项8项:重大项目子项1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5项,未实现质的飞跃式的发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一指标,始终没有突破。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报获准方面也未实现零的突破。

四、加强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队伍建设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展培训会、报告会,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学习培训。举办座谈会、交流会,搭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整合资源,探索人文社科研究团队建设新模式,发挥研究团队合力。加强高层次人文社科人才引进,尤其是加大经过高层次、高水平科研工作历炼的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对获批立项的高水平研究项目的广泛宣传,对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的大力推介。

2、强化社科研究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作为系统工程,完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学术成果奖励、科研经费配套等各项规定,逐渐加大对人文社科研究的激励和引导。人文社科类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少,且自筹项目在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立项中占有一定比例。为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积极性,可对自筹项目和结项优秀的项目进行一定科研经费支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通过单位工作考核评估和个人工作考核等导向,努力营造学校浓厚的人文社科科研氛围。

3、发挥校级社科项目的示范导向作用学校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有两类:一是科研培育基金项目-人文专项;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科研培育基金设立于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设立于2012年。学校抢抓机遇,把握契机,积极响应中央及有关部门的号召,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专门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校级项目的培育、繁荣发展等功能正在逐步显现,可仍需不断探索与规划,须启动校级项目的申报政策调整以及中期、结项等项目的管理政策调整。

4、提升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以拓宽项目申报渠道、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优化社科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升学校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制定、公布项目格式审查要点,严把资格、格式审查关。通过科技处网站、科大科技管理亲友团群、西科大-人文社科群、广讯通等途径做好申报信息工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要求均不超过35周岁。年龄就是优势、年龄就是机遇。做好社科研究人员情况摸底,重点动员,分类指导。

五、结语

理工为主的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和提高科研的意识普遍增强,理工科的文科建设必然成为理工科大学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趋势,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努力促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宗友,季正矩.十以来“中国梦”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4.193-198.

[2]詹小美.中国梦价值认同的当代建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4.04.1-8.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特色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2.1.

[4]肖滨,沈文.理工类大学的人文教育现状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8.112-113.

[5]李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清华文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3.30-33.

上一篇秋风起

下一篇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