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课论文范文1
关键词:舞蹈学本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舞蹈课论文范文2
一、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具体要求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复合性的要求。舞蹈文化市场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在新阶段内舞蹈文化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舞蹈人才不仅仅要掌握深厚的舞蹈艺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舞蹈表演技术,也要求舞蹈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曲创编能力,以便将舞蹈作品以更加优秀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说,舞蹈人才的复合性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已经成为了舞蹈文化市场招收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了高校舞蹈教学工作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一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确保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然而,教学改革工作并非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轻易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从当前的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仍旧存在诸多弊端,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舞蹈教学对学生文艺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缺陷性,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到文艺单位进行学习之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其舞蹈专业水平与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去甚远。其次,高校舞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刻板,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和动作练习,缺乏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其舞蹈创编能力过于薄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再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舞蹈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经验不足,学生除了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之外,在工作能力、人际交往、问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均相对薄弱,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同事进行工作的磨合与交接,这直接影响了文艺产品的生产和演出的速度,可能会对文艺工作单位的文化经济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这些问题,才能够培养出与舞蹈文化市场要求相符合的舞蹈艺术人才,实现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
二、高校舞蹈教育与舞蹈文化市场顺利接轨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舞蹈教育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调整,确保舞蹈人才的能力水平与文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相符合。高校舞蹈教育者一定要充分明确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意义和目标,即高校舞蹈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的、机械的去复制舞蹈动作,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充分掌握舞蹈技艺的精髓,掌握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理论能力、舞蹈艺术创作能力、舞蹈艺术内在修养。总之,高校阶段内的舞蹈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舞蹈能力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平衡掌握舞蹈艺术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民族舞、现代舞等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所喜爱和擅长的舞蹈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不同舞蹈之间的区别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舞蹈特点之后,掌握舞蹈创作的技巧,从而提高其舞蹈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高校舞蹈教学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近些年来,国家对艺术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舞蹈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为了使我国的舞蹈艺术走出国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舞蹈者就必须对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至关重要。现阶段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新,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和发挥,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升华其舞蹈创作的价值,使其舞蹈表演动作与内心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但是,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实现舞蹈动作的优美性以及舞蹈内涵的丰富性的统一,使舞蹈艺术产品能够与广大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相一致,为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简单来说,只有让观赏者了解舞者的情感,他们才能够从内心认可舞蹈艺术,更多的进行舞蹈文艺产品的消费。
其次,高校舞蹈教育想要实现与舞蹈文化市场的顺利接轨,就需要舞蹈教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并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育具有明显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它与其他常规的高校教育专业相比,存在着鲜明的教育热点,这也就导致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均与其他的科目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高校舞蹈教育人员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艺术环境,使学生能随时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舞蹈训练方面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功夫,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艺术训练才能养成独特的舞蹈艺术气质,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教导学生,要告诉学生舞蹈艺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提高在舞蹈艺术方面有所造诣。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的舞蹈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信息传播异常快速的网络时代,想要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保证舞蹈艺术作品的鲜活性和生命力,也就是说,舞蹈艺术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扬弃,以此保持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以便在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艺,因此舞蹈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也会对学生的舞蹈表现和表演能力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育人员需要高度注意个人形象,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舞蹈艺术理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提升艺术水平。
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以及综合艺术素质,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其能力水平与文艺工作单位的用人要求一致。为此,高校舞蹈教育者在进行舞蹈艺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舞蹈艺术具有显著的复合性特点,它能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示出编舞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具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细致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定期以某一事物为主题,让学生在经过观察后,结合自己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联想,将所学舞蹈动作与理论知识与观察主体相互联系,尝试进行舞蹈创作。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高校舞蹈教学应该积极拓展与文艺工作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进入专业文艺工作单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舞蹈文化市场的具体要求,以及舞蹈文化产品的整体生产、营销的流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组织舞蹈表演晚会,消除表演的紧张感,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帮助学生养成独特的舞台风格,使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富渲染性和吸引力。
舞蹈课论文范文3
新疆民族舞蹈文化是连接新疆各民族人民内在情感的重要纽带,是新疆各族人民维护稳定和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由于民族舞蹈在新疆民族文化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它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因此,对新疆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加强新疆民族文化建设,特别是新疆民族舞蹈文化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有利于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新疆综合发展实力与各民族的凝聚力。高等教育具有促进文化和谐的职能。文化和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不同的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文化中具有本质性意义的价值观置于同一个平台——大学,可以使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借鉴、吸收和融合,进而消除歧视、敌视与冲突,最终达成共识与和谐。该职能因国家、企业等职能所限,难以完全承担,唯有高等教育才可促其实现。新疆高等教育应该成为民族融合和先进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摇篮,我们要建设和开发一批涵盖新疆各民族舞蹈艺术的表演课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欣赏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和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形成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摒弃文化偏见,接纳文化差异的社会能力。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要培养学生跨文化、跨民族的交往能力,这种交往能力通过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热爱大美新疆的精神,使学生相互尊重各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民族间的矛盾或民族文化的冲突时,能够顾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各民族居住区相对集中,不同民族居住区之间来往有限,与外界的交流也很少,形成了一个个民族色彩强烈的文化、生活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小就接受了区域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其地方民族意识特别强烈,对其它民族的文化处于不太了解的境地,这就存在着误解、歧视和冲突的风险。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我们校园文化建设中适当增加一些各民族文化的元素,让各民族学生更好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融入到多民族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通过民族舞蹈所展示的新疆不同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让学生领悟不同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和对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感情,进而感悟民族舞蹈的真谛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不同民族大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团队,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互动交流、互相理解和互相欣赏,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相互交往、协作中逐渐淡化地方民族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增加各民族学生之间的融和与团结。21世纪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将引领着舞蹈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但在新疆,由于中亚泛伊斯兰化影响对新疆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妇女不再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取而代之的是一袭大黑罩袍,南疆某些地区甚至禁止音乐、传统歌舞、绘画、雕塑等社会文化活动。如果我们不能倡导和繁荣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方式的民族文件,那么新疆文化的倒退就是难已避免。因此,我们要结合新疆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实际,增加新疆各民族世俗化的文化因素,大力发展新疆民俗文化和民族舞蹈文化,使其和现代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融合,抵御中亚泛伊斯兰化思潮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在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最具有引领时代文化特质的当代大学生中,开展此项工作,使他们成为传承、推广、创新和引领新疆民族舞蹈艺术文化的使者,成为维护新疆维定和民族团结的合格社会公民。
二、新疆民族舞蹈课程动作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新疆民族舞蹈是以欢快的肢体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新疆各民族学生可以广泛了解各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理论知识、肢体艺术、舞蹈语言、人体生理、运动结构和训练机理等知识与技能。同时,在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系列的肢体训练,可以改变学生中不良的肢体行为习惯,使学生个人形体和运动行为变得更加有韵味和美感,增强学生的乐观自信。各民族学生通过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各族学生对优美民族舞蹈的感受,使学生充分体会新疆民族舞蹈艺术所孕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各族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通过肢体语言的培养和培训,内化其气质、涵养和风度,更好地展现出新疆各民族青年人应有的活力。优美的体态、良好的行为、丰富的情感及丰厚民族文化的熏陶,使新疆高校学生具有区别于内地大学生特有的气质,这是新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追求的最高目标。随着新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何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团结素养和就业创新能力,是当前新疆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新疆高等教育开设新疆民族舞蹈课程,就是要通过新疆丰厚的民族文化这个载体,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交融及理解能力和社会工作的能力。因为舞蹈是一项团体的行为表演艺术,对队形动作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配合,培养各民族学生的耐心、互助和团队合67作精神,最终达到整齐和谐的表演效果。这种长期的团队训练既可以培养各民族学生的集体意识,也可以增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民族舞蹈的训练与演出,可以使学生感悟民族舞蹈丰厚的语言和文化,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学会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丰富新疆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
三、新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确定作为“歌舞之乡”
新疆有着丰厚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它们是新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我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优秀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和汉族的民间舞蹈节目,采取“项目”型的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选取节目类型,进行创编、训练,直至最后的演出。我们在新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上,要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学生的民族构成,构建具有本校特点的民族舞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既要体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特点,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尊重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前提下,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完善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新疆民族舞蹈课程为每学期必须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周学时为2个学时,以某一民族舞蹈表演为载体,采用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加表演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新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每人至少具备5-8个不同民族舞蹈节目的表演能力。在新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确定上,应遵循5个原则:一是课程教学组织的多民族原则。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
学习小组应该跨越班级的界限,由新疆不同民族学生组成,不允许同一民族组成同一学习小组;二是课程教学的“行动导向”教学原则。每组某一学期以一个民族某一民间舞蹈节目为课程学习的载体。学生首先对舞蹈节目的整体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单一动作技能的训练,然后进行组合动作的训练,最终完成某一民间舞蹈节目的表演。三是注重学生情感培养的教学原则。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优越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晚会,让他们在舞蹈的训练和表演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亲身体验的机会对学生自身的影响是很大的。四是师生双向交流学习的原则。舞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情感和兴趣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还要发挥各民族学生舞蹈的直观情感优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五是社会实践教学的原则。只靠学生校内的民族舞蹈课程的学习,是难已培养出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的。我们要利用学校多媒体等设备,在校内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中给学生放映一些新疆民族的纪录片和舞蹈视频;鼓励学生参加当地的民间舞蹈活动,或者以学生小组的形式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实践为农村集市表演节目;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与掌握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舞蹈特点,最终使各民族学生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潜质。
四、新疆民族舞蹈课程的发展将促进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需要跨学科复合型的创业人才,需要掌握现代营销技术的推广策划人才。有了这些人才,才能完成对新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才能实现在保护与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地实施文化艺术资源优势的转换创新战略,才能形成一批具有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精品和优质文化产品,才能实现借助现代媒体形式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才能真正形成支撑地方经济的文化优势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将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和新疆民族舞蹈文化向外输出。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工业设计技术,使新疆民族舞蹈文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形式,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走向世界。在弘扬中国舞蹈文化和新疆民族舞蹈文化的同时,将新疆高校舞蹈教育事业逐步推向国际化发展的轨道。在新疆高校中普遍开设新疆民族舞蹈课程,可以实现培养复合型的新疆民族舞蹈应用型、技术型、经营型的专业人才,可以实现新疆民族舞蹈艺术与会展、旅游业的结合,与现代工业设计的结合,与装饰装潢的结合,与计算机多媒体的结合,与营销策划的结合和与动漫设计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拓展新疆民族舞蹈艺术产业发展的领域,使具有新疆民族舞蹈艺术特色的文化作品、工业设计作品、动漫作品、旅游工艺品等文化产品逐步走出新68疆,走向世界。
舞蹈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武警;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教学
为武警院校学员开设“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个新的尝试,有助于通过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提高武警院校学员从事新闻传播与新媒体运营工作的能力。对部队来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军事新闻媒体的运营工作及处理涉军舆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概况
在地方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传播的本质、模式、功能、原则,新闻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等,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新闻系开设此类课程,有的院校在对外汉语系也会开设类似课程,如“跨文化传播”。除了个别政工类院校或专业以外,在武警指挥类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一门专业课出现在课程设置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该课程是武警指挥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方向的选修课,为大四学员开设半学期,共有50个课时,使用童兵所著的《理论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作为教材进行授课。
二、武警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是四年培养期的唯一一门新闻传播理论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以下四点不足。
(一)课程定位需要明确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对中文方向的本科战士学员来说,普遍年龄与地方大学生相比要大五六岁,他们往往不太能够接受理论学习。对高中毕业入伍的青年学员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往往是理工科背景,因而对社会科学的了解比较薄弱。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定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既不属于基础课,也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类似人文素质课程却又占用了专业课课时。
(二)教学内容需要精炼
依据当前比较通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教材,内容包括新闻传播行为、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的特点、新闻传播者、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价值、新闻选择、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要求、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受众、新闻传播效果、新闻传播调控等,相当庞杂。总体上来说,现行教材理论过强,与学生距离过远,实用性太弱,难度太大,需要去繁就简,精讲重点内容,对次要内容予以精简。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首先,由于课时不足,课时安排过于紧凑造成教学速度太快,节奏非常紧张,学生吸收知识比较困难等问题。而且,大四学员往往忙着各类考核,学习时间有限,采用地方大学式的按章节逐节细讲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次,学员生活比较单一闭塞,除了军队相关的生活内容,他们和社会上的新闻传播舆论场基本绝缘,最新的案例难以高效讲解。再次,长期以来教学形式比较枯燥,而院校教学评价的趣味化趋势对教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于是我们尝试采取话题讨论的教学法,学生分为两组,分为正反两方课堂讨论,学生课堂反应有所改善。最后,实践教学部分,操作难度较大。由于院校军事化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出于人身安全考虑等多方面原因,学员课外实践机会很少,长期限制在院校内部,因此可发掘的新闻素材少之又少。
(四)学习方法需要选择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偏好上,与普通地方大学学生相比,武警院校的学员存在明显的差异。武警院校学员尽管心理上并不认同“满堂灌”,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不得不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而地方大学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喜好来摒弃高中式的“满堂灌”的学习方法。对于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在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操作中却相当困难。地方大学课表空余部分较多,有时间条件安排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甚至参加老师的课题与学术会议。而武警院校学员的课表是统一设置的,从周一到周六上午,课程门类繁多、时间紧迫、要求太高,课余时间相当有限,离校进行社会调研和旁听学术会议几乎不太可能,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学习方法的选择有待探讨。当然,由于教学领域太新,教员缺乏相关经验也是暂时无法改善的缺陷。
三、改进“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体系
本文的顶层设计侧重于教学规划方面。具体来说,教学规划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员量身开设不同的科目并确定开设顺序。本门课的开设目的是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基本目标,即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训练;二是较高目标,使学员不仅在知识上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方向,在笔头上也要获得初步的新闻撰写能力,增加对军事新媒体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媒介素养。如条件许可,还可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服务于武警部队建设,例如军事新闻的传播、涉军舆情的分析等。
(二)明确课时配备
由于本门课程的课时与地方大学相比稍显不足,故而只能采取抓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至于重点内容的内涵则应该结合学员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在理论讲授上把新闻概念、传播过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及言论自由的必要限制作为主要内容,在实践教学上把自习时间的案例讨论作为重点,除了教材上这些内容,还需要大量讲解军事新闻的内容,另需预留一定量的练习和复习课时,从而巩固教学质量。
(三)明确学习意义
根据教学经验,武警院校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绪。第一种是非专业情绪,高中毕业考学的学员在入学之前没有学过任何新闻传播类课程,且高中阶段往往是理工科,对大四学习社会科学类课程在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培养新闻敏感等专业意识方面先天不足,容易产生非专业情绪。第二种是畏难情绪,“新闻学与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材理论性太强,论述过程较为枯燥,学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应明确本门课程的基础是部分理论,但主要是一门应用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贯彻。第三种是消极情绪,由于本门课程不属于需要考核的军事类科目,且大四学员临近毕业,容易降低自身学习标准,为此,应明确新闻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更要明确在日后任职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四)明确教学方法选择
舞蹈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任务 提问 讨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尝试任务型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相互谈论交流和互问相答的过程中加深认知体验,更利于提高理解运用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问题”(特级教师黄厚江)。由此而言,英语课堂应在体现语言交际性基础上,围绕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展开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自由表达话语权,提高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1. 创设富有广度任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发问
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离不开问题。多为学生的认知感悟需求创设一定的思考话题,引导他们在广泛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能有效调动他们的主动发问激情和兴趣。设计富有广度的问题,能更好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难。
作为教师则应在了解学生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创设多样化层次式的话题任务,让他们都有一定的学习目标方向和具体要求。在引导中,应为学生提供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自我主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作前期的预习处理,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深思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认知盲区,围绕问题三思而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则设计一定的导学预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参照,帮助他们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明确相应的学习方法。
建立在广泛问题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自我感知体验机会。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阅读中,按照“Reading A”的思考题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章,并鼓励思考:What did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细节和被忽视的问题。同时,教师则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 did make Polly feel fear?”和“What did want to say with the old blain man?”让学生从故事的相关情节中找出所以然。同时,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疑问,运用同桌交流、争辩交流等形式相互提问,丰富认知过程。
2. 重视留白任务协作探究,帮助学生热烈讨论
关注学生整体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进行协作交流,能使得他们的感知更为深刻。学生通过热烈讨论获得的感知定会更为深刻,更利于学生带着新鲜感融入课堂。
教师在设计留白任务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帮助学生找出认知的误区,引导他们在反复思考中搜集相关线索和总结原因。关注学生群体互动,引导他们在彼此协作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主动表达,将相互问答转变为主动讨论交流。多以商讨的口吻和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参与他们的讨论过程,观察学桌之间的动静,在学生胶着状态和他们欲言又止的过程中多追问和反问,给他们重新讨论的火花。
3. 走下讲台倾听对话诱导,支持学生反思问答
教师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和学生做朋友。教师在教学中可不必严守三尺讲台,多驻足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定会有所发现。倾听学生的呼声和他们主动对话,能赢得学生的青睐和喜欢,让任务教学成为一种自然习惯。
在走下讲台中,应以提问诱导为契机,鼓励学生针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善意提醒和鼓励评价来引导学生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给学生发难的机会,多支持他们向教师提问,建议他们针对任务表达过程、逻辑思维等方面予以反思,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整体。多和学生互换角色,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找到不足,让他们的问答不再受到拘束。
如前所言,重视任务教学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引导学生针对各自的疑难问题主动提出疑惑、大胆提问和热烈交流,有效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富有深度的学习。围绕学生差异需求,创设导学任务,通过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沉着、从容、自信地讨论,定会使得英语课堂教学更有高度。
舞蹈课论文范文6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05,(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http://.cn/net-base/news.jsp?id=68,2006-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05-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05,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03.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02,(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04.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