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美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终身美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终身美丽

终身美丽范文1

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审美情操也纷繁复杂,所以文化馆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群众审美兴趣差异,不断创新审美教育方式,完善审美教育内容,丰富审美教育活动,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审美能力。

1.创设审美情景,激发群众审美兴趣

想象力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能够扩展群众的审美空间,激发群众的审美兴趣,使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馆审美教育活动中。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或说教教育模式,导致群众在整个审美教育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无法激发群众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文化馆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必须创设各种情景,如音乐情境、故事情境、影像情境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手段,以激活审美教育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审美兴趣,增强群众对审美的求知欲望,并在美的熏陶下提高自身审美观念与意识。现阶段,文化馆整体环境设计虽然充斥着各种名人名言,但是不能忽视国画、雕塑、照片对群众审美能力深远的诱导作用,通过这些美术作品,使群众得到美的升华,获取新的审美认知,并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净化群众心灵,激发群众审美情趣,对文化馆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营造审美环境,开展各色审美活动

文化馆是一个社会性质的文化机构,其本身具有显著的审美教育优势,能够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因此,文化馆审美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广大群众,并给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让群众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并使文化馆审美教育职能在群众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提高群众的审美能力,必须做好群众文化普及工作,开展各种审美活动,主要包括文学形式、美术形式、舞蹈形式、书法形式、戏剧形式、摄影形式及音乐形式等活动,能够从群众审美艺术角度出发,使社会群众对美有更加深度的了解和感知,并增强群众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开阔群众的审美视野,为美好生活创造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审美活动时,必须与当地文化馆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尤其是对文化审美教育力度相对薄弱的文化馆,必须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审美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审美教育对象,不同层次文化馆美术教育骨干进行培训,以发挥文化馆美术教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审美教育活动中。

3.引导作品赏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在文化馆中,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建筑艺术、雕塑等都蕴含者独特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思想,但是在群众审美意识和观念相对缺乏情况下,人们无法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美。这就要求文化馆必须加强审美教育,以帮助群众正确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及理解美,并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念,掌握美的本质。首先,引导群众从历史角度去鉴赏作品。美术史作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个时期所创作的美术作品,都与其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文化馆在审美教育中应引导群众用历史眼光去鉴赏作品。例如,新时期时期所创作的陶壶,其表面刻有精美的鱼纹形,现今很少有人对其发出较强审美兴趣,但在那个时期的人们对鱼纹画较为重视,并将其生活、生存希望寄托在这陶器的鱼纹画上。现今人们对鱼纹所蕴含的情感不了解,所以对图形审美情感并不浓烈。因此,文化馆在审美教育中,要积极指导群众从历史角度去欣赏,才能激发人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感。其次,引导群众从辩证角度鉴赏作品。雕塑作为美术作品重要代表之一,常常出现在美术教材中,特别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在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世界闻名的雕像著作—《米洛斯的维纳斯》,它雕塑是希腊神话中拥有美与爱的女神,充分展现出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审美观念。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人体美非常崇尚,从丰腴的身体、端庄的容貌,能够将雕塑内外美充分体现出来。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应指导群众去欣赏雕塑这类美术作品,使人们不仅能够从人体生理角度进行鉴赏,同时从辨证角度进行鉴赏,体会人们对内外美相互统一的追求。当群众在新生这些美术作品时,能够对这这些美术作品创作背景有所认识,拉开西方反封建主义帷幕,了解西方社会的发展革命和历史,对深刻体会到其中的美。再者,引导群众从技巧角度鉴赏作品。虽然美术作品的创作时期与形式有所差异,但是它们都由独特的创作技巧形成的。我们把中国画与西洋画进行比较,在这些作品中线条表现力、流畅性及力度都是相同的,但中国画主要以线描为主,力求表达内在美,而西洋画则以块面为主,力求表达形准,这是两者的差异所在。很多美术作品常常通过色彩来表现出明暗感,中国画主要为植物类色彩,亮度相对较差,而西洋画则为矿物质类,亮度较强。同时美术作品能够真实反映出现实社会,中国画注重的是写意,而西洋画则注重写实,两者在创作技巧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文化馆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从创作技巧上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并向群众介绍各个流派的创作技巧与形式,以帮助广大群众以正确的审美方式去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有利于群众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结语

终身美丽范文2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28-01

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1.充分挖掘教材,把思想美与艺术美统一起来

美术以直观、形象、生动、易学的特点,以点、线、面、黑白、色彩等诸多造型因素、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构成了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感官,最直接地传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恨为目的。古今中外、抽象、具象美术作品及雕塑、建筑艺术作品,在高中美术教材中都作了较科学的编排,但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他们不明白怎样才算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欣赏美、认识美、理解美,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美丑。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美,就必须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美的本质与美的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获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美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眼光来欣赏。例如,新石器时代彩陶壶上面的鱼纹形,对今天的人并不会激发多大的审美,可是在当时却可能完全不是如此。那时候的人们把鱼纹画满陶器,把对于子孙天伦之乐、部族生力壮大、战斗力强盛的希望都寓于其中,寄托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又比如,欣赏举世闻名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她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女神丰腴饱满的身体与端正、大方具有古希腊妇女的典型容貌,使整个雕像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这类作品时,既要从生理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是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是人类对自身完美的不懈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才是人类对自身完美的崇高理想。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赏析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类作品的出现,揭开了反封建禁欲主义的序幕,唤起人们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来取代所谓来世天堂的向往,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中的一场伟大革命。美术作品中蕴含着更多的是思想美,只有善于将思想美与艺术美高度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2.在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感悟美

美,是人世间富有魅力的字眼,美术教育正是灌输、培养这种美的重要途径;人的一生也是美的历程,同样,美术教育也应当担起塑造人美的责任。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赋予他们美的事物,让生活走进美术教育,活跃其思维,引发其创造力。目前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单一的临摹为主,还有一些符号式的练习,临摹别人的作品,学生最多体会的是别人的生活,对此不会有所感动,与生活不能形成联系,绘画学习就好象进入了天边天际的沙漠,既枯燥又乏味。如果我们在了解生活p熟悉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去再去学习技法,再去创造和表现事物就会将自己的感受体会,表现在作品中,使其更具有人性化。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和各科知识的协调运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呢?我们来尝试以下课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让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紧紧相连,一方面,教学手段更切实可行,教学用品、资料尽量是学生能自己在生活周围去寻找,然后带到课堂来,互相交流,这样的感受更真实,学习兴趣更浓厚;另一方面,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更强,能真正发挥美化生活的作用: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美化家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感悟寻找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艺术起源于生活,艺术植根于生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审美能力。人需要美,大自然中处处可见到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从而感受美,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校园景象有什么特色,美在哪里,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解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美。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进而,做更深一层的启发与引导:我们的校园环境优美、道路宽敞、高楼林立是建设者和环卫工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热爱校园及主人翁意识。

在风景写生课的教学中,也要十分注重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传授写生方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学生们身临其境,受到耳濡目染,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心扉,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在写生课教学中,要注意对形体美,色彩美的讲解。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审美观去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事物美感的理解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用各种方式努力使作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己的创作为生活带来的变化的美,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如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将作品用来布置生活,美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美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3.全面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感知能力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而人的感知系统,尤以视觉作用最为巨大。英国文学家、政治家艾迪生热情地讴歌视觉:"我们一切感觉里,最完美、最愉快的是视觉。它用多样的观念来充实心灵,它隔着最大的距离来接触外界的东西;它也能持久地连续运动而不感到疲劳,对本身的承受不感到厌倦。"达芬奇也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和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惟有美术课程在训练人的视知觉方面效果最为明显。

终身美丽范文3

在康巴藏区,梅里雪山被视为神山之首,每年在此“转山”朝拜的藏民难以计数,环绕着梅里雪山,小转山约四天,大转山则至少十三天,沿途山高林密、霜雪难测,行程极为坎坷艰苦。按说,整个藏区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比比皆是,仅6740米海拔的梅里为何有此殊荣?这或许跟它与众不同的形态威仪有关。卡瓦格博拥有标准的金字塔型山峰和清晨黄金般璀璨的顶峰,这庄严华贵的气度,千百年来令世人目眩神迷。

梅里雪山地区虽地处内陆,但其南北走向的山势与东西走向的孟加拉湾水汽相交,却使这里终年雨雪不断,成为国内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因此,梅里虽远离海洋近千公里,却仍属典型的海洋性雪山。海洋性雪峰最大的特征就是冰川流速极快。梅里雪山著名的四大冰川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冰川,每条都体量巨大,长达数公里,而且每年流速可达数百米。其中明永冰川更被认为是世界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它从海拔六七千米的冰天雪地一路“奔腾”至海拔仅2700米附近的原始森林中,远看如同巨大哈达高悬在天空中,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十几年前我曾在冰川山谷中露营,从白天到夜晚都能听到冰川碎裂的声音响彻山谷,分贝高到几乎人无法入睡。但这就是冰川运动的节奏,每年从这条冰川中融化出的水,足以重新装满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的异龙湖与杞麓湖毫无问题。

从德钦飞来寺遥望梅里,直线距离不会超过十公里,但若步行的话可能需

两天。中间隔的是深邃的澜沧江峡谷。从这条峡谷的底部到卡瓦格博顶部高差近5000米,相当于把三座泰山叠加。

梅里雪山同时也是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美雪山”,每年有几十万人跨越千山万水,承受艰难旅程的磨砺,只为一睹这壮美雪峰的真颜。在很多人看来,与梅里“日照金山”相比,所有的辛劳都将不足挂齿。梅里关乎信仰,据说个人只要心中滑过要去梅里的闪念,则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个愿望,否则将难以承受心灵折磨。然而,并非所有人在到达德钦之后都能得偿所愿。尤其在雨季,能看到卡瓦格博的几率微乎其微,也有很多人甚至在见到峰顶的几率更高的旱季也可能被神山拒之门外。我曾在十一月上甸住在飞来寺等待了两天,房司里就能看到雪山的位置,我每天睡两个小时求见日照金山,但仍只能面对雾锁重山,最后o奈黯然归去,闭门反思自己的人品。

终身美丽范文4

音乐何须懂: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性和概念性的内容

记者:对多数普通大众来说,听听通俗歌曲还行,要是真被请进音乐厅听起严肃音乐,一般多少都会发憷,怕听不懂被人笑话。您一直致力于严肃音乐的普及工作,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周海宏:很多古典音乐、严肃音乐之所以难以被接受,仅仅是由于它被人们认为是属于“严肃音乐”的范畴。

这种音乐被专家们告知是具有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之类的内容,因此不能简单地听,而必须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要用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正确地欣赏。正是“严肃”的面孔和“深刻”的要求,使许多听众对人类最优秀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心理。在这种不正确的审美观支配下,音乐普及工作把许多听众推到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

记者:您曾说“学音乐的也听不懂音乐”,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周海宏:我们总是要从音乐当中听出视觉性、概念性的这种压力让我们听不懂音乐,而实际上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这种视觉性和概念性的内容。其实我们搞音乐的人――音乐专业工作者也听不懂音乐!对绝大多数乐曲的所谓解说其实包含着很多解说者个人主观想象的成分,甚至许多作品的标题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欣赏者根据“解说”、“标题”来揣摩音乐的内涵时,往往一片茫然,从而引起沮丧的情绪。这也是造成人们普遍认为严肃音乐高深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搞音乐的人和那些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从不管什么内容懂不懂的问题。音乐欣赏其实非常简单:闭上眼睛,打开耳朵,放松地去听,享受音乐之美,别想“懂”与“不懂”的事。

音乐理解何须正确: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记者:在音乐欣赏中,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是否最重要?

周海宏:我举个例子,傅聪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声望的钢琴家,他的国学修养特别好。作为客座教授,他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学中,经常用唐诗宋词解释音乐作品。有一次他给学生讲18世纪奥地利的作曲家莫扎特,傅聪教授这样讲:“你听听这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个主题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用中国古诗解释莫扎特,其实越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越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一首作品,不同演奏家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音乐有三度创作的概念,作曲家第一度,演奏者第二度,听众第三度。普通听众其实没有必要在意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与作曲家的意图吻合。因此,在音乐的审美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理解得对不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乐当中获得丰富的感受。

幸福人生需要良好的“感性能力”:个人感性素质的提升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致力于严肃音乐的普及推广,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终身美丽范文5

中国有新疆哈巴河、温州泰顺县、贵州小七孔、云南坝美、三亚蜈支洲等美丽的风景。风景指的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

犹言风光或景物、景色等,含义广泛。在中国古书上,尤其纯文艺作品的诗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写景多于言情,几乎和旅游打成一片。而且还有一大部分作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来源:文章屋网 )

终身美丽范文6

一、音乐课,培养审美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更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在实践中体悟,将舞蹈美的动律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音乐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律动活动中,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身体的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律和动感之美。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音乐课堂上渗透舞蹈的动律,以音乐为主线,融合表演,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唤醒学生对动作美的认知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用声音之美为我们讲述着动听的故事,传递着动人的情感。舞蹈是有形的人体语言,用形体之美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要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动作、从熟悉的人物、动物形象开始,找到动作的依托和合理的运动依据,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教例1】 《会跳舞的洋娃娃》一文的教学

在音乐欣赏《会跳舞的洋娃娃》这一课时,乐曲中A段音乐开始一系列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都加有顿音记号。我先让学生来听一听A段音乐,想象洋娃娃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跳舞的时候总是踮起脚尖,身体很挺拔,”师:“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洋娃娃跳舞的样子吗?”这位同学踮起了脚尖,摆起芭蕾手位模仿了洋娃娃的形象。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请其他同学一起来试一试,并指导孩子们用洋娃娃可爱、活泼,又有几分笨拙、机械的动作去表现音乐的形象。

听乐曲B段音乐时,师:“听一听,这段音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刚才的动作还能行吗?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曲调优美、婉转,在性格上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又用连贯、抒情的手臂动作表现音乐。

乐曲的最后一段是A段的再现,师:“听下一段音乐,你觉得它与前面的哪段音乐相似?”孩子们马上能听出这段音乐是重复的,很自然地用同样地动作去表现。让舞蹈融会音乐中去,对音乐不同的部分作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2.激活学生对节奏美的感知

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因为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行进而摇晃身体,这就是人体对音乐的最初反应,表达这人们对音乐的最初感受,这也是音乐律动的本源和学生参与律动的基础。在课堂上,我设计一些能够体现节拍感觉的律动活动,让学生与节拍做最原始的接触,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拍感。

【教例2】 《星光恰恰恰》一文的教学

欣赏节奏感强的乐曲《星光恰恰恰》时,笔者采用了“三步教学法”。第一步:让孩子们听音乐想一想:听到音乐时,你想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我很想拍手!”“我想抬高腿,双手插腰,排队走路”,接着放音乐,让他们听着音乐在教室里拍着队走路,要求用脚步表现出节奏;第二步:请孩子们想一想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拍手比较合适?通过师生交流后发现每一句都以“XX X0”节奏结尾,可以在每一句的结尾处拍手或者用其他动作来表现。第三步:全班围成圈,踩着二拍子的旋律向前走步,并请学生在“XX X0”的节奏出现时,用自创的动作表现。

整个过程,教室不讲解提示,学生仅通过律动活动就体会到了乐曲的节奏感及句末的特殊节奏。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还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及音乐感受力。

3.激发学生对情感美的体验

达尔克罗兹指出:“学习音乐,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无论是快乐、兴奋、喜悦、激动还是向往、深思、苦闷,都是不同情感特征的表现,重要的是要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感的流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巧准备到感受熟悉、学会演唱,直至有表情的演唱,充分发挥律动参与、体验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在演唱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体会更细腻,歌声更优美。

【教例3】 《捉迷藏》一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