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史论文范文1
1.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经营效益需要对农民工素质培养
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这对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拉动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做出了贡献。水利水电项目需要农民工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增强在施工中的创新性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工群体能够为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这对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经营效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工的素质和施工技术水平也能够制约着水利水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效益。最近一些年,由于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和素质比较差造成的施工事故频发,这样就不能稳定施工队伍,也不能确保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这样水利水电企业应重视对农民工的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切身利益,也是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改变了农民工较低素质就业的不良状况。
2.农民工应具备一定的现场施工的安全技能与环保意识
农民工要具备一定安全防范能力,要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造成的伤害。例如: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多发事故,高出坠落、坍塌、透水等。从事高处作业应掌握安全防范措施,并遵守高处作业的操作标准;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土建工种安全操作,重点是要掌握高处作业、用电、爆破的施工现场安全要求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由于水利水电项目大多数设计到涉及到发电、航运、灌溉、防洪项目,这样就使得工程规模大、周期长,施工工作面影响范围比较大,农民工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这关系到水利水电项目的经营效益。农民工在水利水电项目的现场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规范进行施工,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农民工施工中要重视植被的保护,不要随意砍伐树木和破坏植被;不要随意排放施工机械污水和生活污水;对施工机械设备合理调配,减少夜间的机械施工活动,避免噪声扰民,不得随意倾倒废弃物,保持生活区域与施工现场的整洁,废弃物要集中收集和统一运输到处置点。
二、水利水电企业对农民工培养素质和培训技能的措施
1.对农民工培训应给予重视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水利水电项目获得了发展机遇。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解决好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培训问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缺乏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所需要的一些技术,要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要给予农民工岗位培训,重视农民工的施工环境、居住条件以及医疗保障,为农民工安心工作创造条件。
2.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遇到的困难
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施工企业安排专业的培训公司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要考虑到农民工的数量,所投入的资金。由于水利水电施工项目需要农民工尽快上岗,采取的是短期培训。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安排农民工的岗位较多的从事粗放型工种,涉及的技术含量比较低。有的施工企业对此类培训并不积极。在培训中,需要花费培训费用,还要承担相关费用,在缺乏培训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培训范围必须狭窄,难以切实达到提高施工企业农民工的素质和工作技能的作用。而且有的培训方式也不适合农民工,轻视技能培训;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低下,忽视农民工培训的特殊性;脱离工作实际,所学知识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水利水电企业施工项目的经营效益与农民工素质培养有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农民工的素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在政府角度,要出台相关的政策,逐步完善农民工培训的法律和法规,并对农民工培训给予资金补贴。政府要对培训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进行引导和鼓励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积极开展农民工素质培训。对于培训给予科学的考核,避免形式上的颁发证书之类的方法,而且要重视实践应用效果,应对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产生明显的经营效益。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在工地安排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对农民工进行培训,要明确培训目标,对培训任务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模型,建立培训档案和培训考核制度。
三、结语
水利史论文范文2
首先,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形成质量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很多人过分的重视项目的利润,将质量忽略。或者是考虑到时间方面的压力,为了防止因为延误工期而被索赔,一些施工方将工期放在第一位,过分的重视进度而忽略了它的品质。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影响到项目的品质。其次,使用的建筑材料方面的问题。项目通常会设有专门的人员来管控原材料,具体的负责其品质监督等工作。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负责人的工作不认真,导致劣质材料进入到场地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最常见的是水泥质量较差,此时就导致混凝土不牢固,进而无形中给项目带来很大的安全问题。再次,监理不得当。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理人数太少,而且现有的这些人员的素质也有高有低,责任意识太差。除此之外,管控混乱,像是自行监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最后,没有做好场地的监管工作。水利水电施工单位中挂靠资质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施工单位施工水平低、机械设备投少、施工主要技术人员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低级错误不断,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二提升施工品质的措施简介
1首先要做的是制定正确的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每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必要程序,施工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确定施工前,要认真选择符合资质的施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要对施工地点、工程内容、施工过程等因素做详细调研,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应急预案。
2认真的开展监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监理的作用不仅是在是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影响施工质量的工序。材料是否合乎标准,还会在工程完工或者阶段性工程完工后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做整体性检查,因此一个成熟的监理制度存在是必要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尤其要设立有责任心和有经验的监理,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
3施工装备的性能管理
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随时监视其性能与状态,要定期对现场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施工设备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对于不合格或者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和修理,在大量使用机械设备的水利水电工程中,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必要因素。
4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4.1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般也包括事先控制。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部分,它能将工程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高标准按序施工。事先控制包括多个方面,施工设计、工地调研、材料控制、施工人员任用等都属于事先控制范畴。事先控制的前提是需要对工程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且要具备防患于未燃的意识,因此实现控制是否得力,需要我们多做宣传和培训,把施工质量观念植入所有施工人员的意识中。
4.2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这种制度是在监理制度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的施工过程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施工方定期向监理报验各种材料、施工进度、人员配置等施工相关信息,而施工方各部门定期向施工方各部门负责人报验本部门的施工信息,这样有助于监理和施工方都能随时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信息,能够提高质量控制的效率。
三结束语
水利史论文范文3
1.影响组织的发展。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这对于水利施工单位来说,是同样适用的。水利施工单位在其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若存在人才急缺、人才配置不当、组织结构建设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等问题,将直接导致组织发展停滞、员工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技能提升慢、不能满足业务要求等问题的产生,进而使水利施工单位陷入“无力完成水利施工工作”的困境。
2.影响组织的稳定。水利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都需要施工队的加入。这些施工队往往存在流动性大、人员复杂、内部管理方式不一致的问题。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管理失效”的风险,涉及水利施工组织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施工的整体效益。
3.影响业务的进度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水利施工单位的业务进度和质量有间接的关系。在组织内部如果员工利益的分配不均衡,会导致员工对组织心生不满、对工作缺乏动力等不团结的情况发生。长期下来,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从而阻碍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更有甚者,还会导致优秀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流失,使水利施工单位直接失去保证其工程质量的顶梁柱。
二、规避对策
1.走人力资源培养之路。水利施工单位迫切需要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企业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以抓“三支队伍”(即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主线,建设一批高级决策型人才、项目管理复合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班组长、高级技师、技师等操作型人才,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技术精湛、能适应国际国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水利施工单位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如企业文化宣传、组织外包施工队参与工程施工方案计划等。通过这些策略,吸引外包施工队,使外包队伍接受组织的管理原则,并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内部人员管控,从而减少人员的流失,实现组织的稳定。
水利史论文范文4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若干特点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独自的特点。
1.滞后性。
统计资料表明,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上等收入国家为71%,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38%,而我国为26.4%。
2.反弹性。
五十年代末,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曾一度达到19.7%,,相当于当时中下收入国家水平。六、七十年代我国一度强制性将城市人口输散到农村、将工业企业由沿海迁往内地,城市人口比重最低在1972年,减为17.1%。改革开放以后,人为的压制转为反弹。八十年代“返城风”、九十年代“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内地人口移向沿海,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迅猛性。
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只有5700万,占总人口比例10.5%;1980年达到19.39%,30年间增长不到10个百分点;进入加速发展期后,仅用一半时间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现已接近30%;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比例将上升到45%;在2050年前后,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市人口比例可能达到60%。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极大且越来越大,因此,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比其他所有国家都要迅猛得多。本世纪后5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从五千余万增长到三亿多;下世纪前50年间,如果城市人口比例从30%增加到60%,则城市人口总数将从三亿多增加到九亿多。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1.5亿农民在城里打工,另有1.5亿农民在乡镇企业从事完全非农业的劳动,城市人口的扩张,已有相当庞大的后备军。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这些独有的特怔,使得当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中,水对人类而言,既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也是主要的致灾因子,矛盾激化尤为显著。
二、城市化引起的水危机
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围绕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与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议论多年的“水问题”,在某些地区已经孕发为“水的危机”,并呈全面加重的趋向。
1.水灾害加剧。
90年代以来,我国水灾损失急速增长,1994年突破1000亿元,1996年超过了2000亿元,其中水灾损失增长最快的是城市及快速城市化的地区。目前,我国600余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80%防洪标准低于50年一遇,一些城市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其中10%基本不设防。1994年柳州市3次受淹,梧州市4次受淹。其中,柳州市第一次受淹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1亿元,占该市1993年国民收入的1/4。1998年武汉市军民严防死守,虽然确保了大堤的安全,但是7月21日一场暴雨,仍然造成了市区严重的内涝损失,大范围交通、电力、通讯系统的瘫痪,甚至还有人员伤亡。
2.水资源紧缺。
我国城市缺水现象自70年代以来逐年扩大。现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58亿。许多大城市供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居民实行定时、定量、低压供水;消防设施由于水量不足、水压太低而无法实用;工厂被迫停产、学校被迫放假的事件时有报道。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恶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长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水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工业与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质普遍恶化,部分河道与湖泊水体的污染已达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排放量为416亿m3,经过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其余大都直接排入江河。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周边农村被迫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如天津市污灌面积达到2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30%以上,污灌作物有蔬菜、水稻、小麦、玉米等;污养面积发展迅速,近郊已达6.8万亩;年利用污水量,占市区排水总量的50%。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污水处理率低,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自1986~1995年,累计排放镉约30吨,汞约4.7吨,砷约68吨,已引起农田土壤严重污染。太湖流域水质全面超标,1987年至1995年,重污染河长由22.1%增长到53.2%,太湖水质由中营养发展至富营养。黄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等监测到50%以上河段的水质为IV~V级。淮河水污染事故一度震惊全国,虽经强化治理,问题依然严重。珠江水量大,但三角洲河网地区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展,水质已显著恶化。长江情况较好,但攀枝花至上海22个城市江段水质低于三类标准,岸边污染带长度500余km,1/5河流断面水质呈恶化趋势。与此同时,水的生态环境也在急剧恶化,举国上下,“救我湖泊、河流”的呼声高涨。
三、城市水危机的孕发机制
水旱灾害自古就有,水的污染虽然是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何以在我国会孕发成水的危机呢?
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城市面积持续向周边地区扩张与城市系统功能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运作机制、资产的结构形式、流域的地形地貌、江河的产汇流条件及水域的水质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这种以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的现象,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人为营造的城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原有环境之间产生出大量新的矛盾,并且矛盾越来越复杂,解决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实力的增强,对自然演化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人类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又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正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下仅以城市型水灾害及其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1.城市型水灾害。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洪涝的水文特性与成灾机制均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例如:?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立体开发,一旦洪涝发生,不仅各种地下设施易遭灭顶之灾,高层建筑由于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等系统的瘫痪,损失亦在所难免;ˉ城市资产类型复杂化,水灾之后,即使洪水退去,诸如计算机网络的破坏等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恢复更加困难;°城市对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及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的中枢作用加强;一旦遭受洪水袭击,损失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受淹范围,间接损失甚至超过直接损失;±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排水系统改善,径流系数加大,使河道洪峰流量成倍增加,洪峰出现时间提前,已有堤防的防洪标准相对降低;2由于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形成所谓城市雨岛效应,即出现市区暴雨的频率与强度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3大规模城市扩张阶段,往往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局部水系紊乱,河道与排水管网淤塞,人为导致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降;′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要求大为提高,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由于这些变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之间含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除非同时增大治水的投入和力度,否则必然出现水灾损失急剧增长的恶性局面。
2.城市水灾害.
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之间的影响。对于城市河道、湖泊而言,水太多、太少、太脏,都发生在同一的水域中,都威胁同一的对象。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例如:?由于城市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恶臭难忍,人们迁怒与河,干脆“活埋”了事,或以此作为与河争地的借口。由此引起城市雨洪调蓄能力下降,加重内涝发生的机率;一旦污水泛滥,对沿河居民危害更大。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河道正在消失。南汇区7年中填埋河道321条,全长越168km;解放初杨浦区有大小河流130多条,至今仅存26条。
1997年11号台风期间,虽然暴雨未停,由于内河水满为患,泵站被迫停机,使城市低洼地区出现路面集水盈尺的现象。地表水质恶化加剧水资源短缺,城市水源地建设成为棘手的问题,被迫更多依赖和超采地下水,加速地面沉降,不仅直接造成城市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损毁,而且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系统的能力,加剧水灾风险;沿海地带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过低,引起大范围的海水内侵,导致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源,增加水库蓄水量,是有利的一面;但是,由于城市需水量大,用水保证率高,许多过去为防洪和农业灌溉而建的水库被迫转为承担城市供水任务,为了预防汛期不来水,汛前往往舍不得滕出防洪库容,使得水库应急泄洪的风险大为增加,不仅削弱防汛的调控能力,甚至加剧水灾损失。
以上情况表明,城市型水问题的出现,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同步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则水的问题必将日趋严重,甚至孕发为水的危机,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对生存空间压力大,加之水资源短缺、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同时,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法制基础薄弱,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容易出现投入不足,治理不利、水的危机不断加重的局面。
事实上,水太多、太少、太脏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水问题的日趋严重,人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增强,水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也在增强,相应的法规体系与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从根本上又为克服水的危机创造了条件。
四、城市水利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方向
城市水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如果说,过去20年里,在我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10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城市的水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牺牲农村、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在今后20年里,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再上升20个百分点,传统“有效”的办法何以为继?把握好城市水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也是把握城市兴衰存亡的大事情。
1.城市水利面临问题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城市水问题的产生,是自然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城市规模、结构、功能、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城市发展阶段不同等等,决定了各个城市所面临的水问题的明显差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保护治理与水灾害防御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多数城市由于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城市水利基础研究不够,投入不足,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过分追求局部与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等还在使矛盾不断激化。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尚不具备短期内以高投入克服城市化进程中水危机的实力。因此,城市水利的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抓好几个“形象工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对既是资源、又是环境要素、也是致灾因子的水来说,必须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将发展与治理密切结合起来,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灾害防御与水环境治理一起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建立相对稳定的、与城市经济发展按比例同步增长的投入机制,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尽力遏制城市发展引起水灾害与水污染风险加重的趋势。
2.城市水利统筹规划的超前性。城市水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因此城市水利在规划阶段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应对城市发展中水问题的演变趋向,如何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治水需求。目前国内城市水利规划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础研究不够、预测手段不足,规划的依据往往是过去的不完整的资料,使得规划本身的合理性就缺乏保证,难以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窘境。合理进行城市水利统筹规划的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近年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城市洪涝灾害仿真技术已经先后应用于海口、深圳、广州、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并不断发展完善,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同时,城市水利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需要大力加强。
3.城市水利实施对策的综合性。城市区域综合治水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治水措施的目标是综合性的。城市水源的保护、供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河道湖泊的整治、城市污水处理与废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与城市环境改善的结合等等,在解决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上,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一目标的措施,往往是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其次,治水手段是综合性的。不仅需要形成完整配套的工程体系,而且需要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只有综合运用工程、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等手段,才可能达到城市水利的发展目的。例如随意往城市河道倾倒垃圾的恶习,污染水源、破坏环境、有碍行洪排涝,可是这种现象至今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城市水利建设中,工程措施需要研究与投入,管理措施也同样需要研究与投入。
4.城市水利发展模式的开放性。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是在城市地区,其实需要“八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城市水利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城市水利规划,必需要与流域水利规划相协调,妥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水利需要牢牢树立大水利的观念,既要满足城市人口生存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克服掠夺性的资源利用、以邻为壑以及导致区域内生态系统破坏的弊病,创造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存环境。同时,城市之间需要加强经验的交流,善于引进新观念、新技术。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城市水利的发展。
5.城市水利的风险特性与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城市水利的发展中,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解决城市水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彻底根治水灾害,充分供应水资源及完全避免水污染,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水的危机与风险的预测、评估、管理与应急对策等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兼顾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避免人为加重风险;认真作好水的危机的应急预案,努力增强风险预测、监测、评价能力,增强分担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等。
五、结语
水利史论文范文5
1.1土石坝的优点在历史上,土石坝的出现相对较早。从人类活动出现开始,土石坝就开始运用。土石坝施工材料来源较为简单,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对材料的要求相对不高,作为土石坝的主要材料,土石发挥着一定作用。在坝形修筑时,较少对木材、钢材和水泥等材料进行使用,从而将运输成本和修坝费用减少。其次,土石坝修筑存在较少的施工工序,技术相对简单,若机械参与到施工中,则会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土石坝修建相对简便,对后期的维护和扩建发挥着有利作用。
1.2土石坝的缺点土石坝存在较差的坚固性,由于土石是构成坝体的主要材料,缺乏粘性,无法将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防,而且在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下,粘性土料的粘性失去,通过长期的雨水冲击,坝体上的土石会逐渐向坝中流入,从而产生淤泥,对清理造成一定难度。具有不便的施工导流,在土石坝施工建设中最大的危害则是渗流问题。
2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的技术分析
2.1确定料场规划料场在施工中作为土石坝材料的汇集地,对土石坝施工具有保障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料场的规划及使用,在进行施工时,施工质量、工程投资以及工程进度受到料场规划的直接影响,做好料场时间和空间的规划。在科学合理规划料场时,应先有效确定料场的位置和高程,运用合理布置,做好空间规划工作。第二,全面掌握土石坝施工材料的埋深、产状、地质成因、储量以及各类物理力学指标,实现土石坝施工材料现场的质量规划的有效落实。第三,将各部位之间变化的互相影响进行充分考虑,例如:聊哈长与施工强度、坝体填筑等。也就是说,要想使水利工程土石坝料场规划布置工作做好,土石坝施工料场的总储量应能与坝体总方量的需求得到保障,并且应与施工中各个阶段坝体强度的最大要求相满足,促使土石料的最大功能作用形成最大程度的发挥。
2.2土石料的加工和运输当清除完表层及不合格土料之后,均可应用与上坝修筑上。但由于存在较小的粘土颗粒、超过表面积、水对土料工程的性能的加大影响以及填筑压实中的最佳状态的最优含水率等问题存在,与上述因素相结合,确保做到涂料含水率的合理控制。与规范要求相结合,合理调节水分,在填筑压实的过程中,将合格料的判定标准划分为:在最佳含水量±2%的含水量即可。土料含水量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在挖装卸料过程中,土料含水量降低的方法主要包括翻晒、自然蒸发、烘烤以及铲料等。而土料含水量提升的方法又包括在料场加水、在开挖、装料及运输中加水等。砾土中有较少超径石含量,经常在料场内运用转耙的推土机进行初步清除,然后在填筑坝体面上进行填筑平整时再进行彻底清除。当有较多超径石含量存在时,可采用料斗对蓖条筛(格筛)或其他简单筛分装置实施设置,从而发挥筛除的作用。或通过从高坡下料的方法,导致粗细分离的方法使粗粒径清除。应直接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对粗粒径较大的过渡料进行开采,对于较高质量要求且较细的反滤料而言,垫层料可进行筛分、破碎及掺和工艺进行操作。在土石坝施工过程中,从料场开挖至运输的整个环节中的各个工序,都应由一个互相配套的程序进行机械化操作,从而有一个完整的施工流程出现,即综合性机械化施工流程。特别是对于大型土石坝工程中对综合机械化施工进行实现的,则可以将施工水平和技术得到更好地提升,有效地提升土石坝工程的建设速度。
2.3处理坝基和岸坡在清理坝基、岸坡及地基铺盖时,应全部将坝基、铺盖地基以及岸坡上的草皮、树木、乱石、树根以及各种构筑物等清除干净,并对水井、地道、泉眼、洞穴等实施认真处理,运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对坡面及局部松散浮渣进行清理,运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至粘上心墙范围内,在其他低洼部分运用新鲜石渣进行分层回填。采用机械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分层回填压实,碾压整个土质坝基填筑,进一步使夯实的程度得到保障。
2.4土料压实作为土石坝施工质量的关键,土石料的压实应被重点关注。将土石坝自身稳定的土料内部阻力及土料的防渗性能等因素进行维持,随着土料密实度的增加,土料内部阻力和防渗性能也会进一步提升,结合土料的自身性质,土料颗粒构成状况、含水量大小以及压实功能等与土料压实特性产生切实关系。土料颗粒的组成对压实效果产生影响,颗粒越细,则会有越大的空隙比,因此有越大的含水量矿物分散度存在时,压实难度则就逐渐提升。对压实效果产生的影响的另一主要因素则是土料的含水量。非粘性土的粘结力小,摩擦力大,则会有较小的压缩性存在,但透水性大,排水容易,具有快速的压缩进程,能够与压实要求得到较快满足。
2.5填筑施工
1)土石坝坝面施工的施工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铺料、摊铺、洒水、压实及质检等工作。坝面施工有狭窄的工作面存在,有较多的工种、工序及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施工组织规划,为了避免坝面施工产生的干扰,延误施工进度,在坝面施工中对流水作业施工进行操作。结合施工工序,对流水作业施工工序进行坝面分段,然后对相应专业施工队进行组织,使各个工段施工得到依次展开。
2)通常情况下,在施工中运用平起填筑的方式进行施工,该施工方法具有接缝、削坡、接坡等工序减少的优势,使填筑质量得到保障;确保存在最大可能的堆石填筑面,对大机械化施工产生便利;在继续填筑时有利于防渗料区施工道路的布置;对反滤料及过渡料进行运输的大型自卸车辆,禁止从防渗料区穿过;使料界偏差与相邻料平起填筑时的跨缝碾压得到减少;坝体的施工强度得以均衡。在防渗土料和反滤过渡料的填筑关系上,有先砂后土、先土后砂两种方式,为了加快工程及大怒和控制边界,通常对先砂后土施工进行运用。为了使渡汛及分期蓄水效益的提前发挥得到实现,则要求在短时间内,大坝施工能够对某一高程达到,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制约,全断面填筑不会存在运用的可能性。一般对临时挡水断面填筑施工方法进行运用。在心墙部位无法实施填筑时,只能对堆石料及临时断面进行填筑,与多方面考虑因素相结合,采用稳定性复核的方法开展临时断面的设计工作,当填筑临时断面达到设计高度后,即可对尾部坝料进行填筑。
3)采用分层夯实填筑法开展土石坝施工时,应首先控制每层土石的填筑厚度,使其控制在10m~20m范围内。运用大能量夯击动力预压,使土石料的密度得以提升,进一步将土石料的变形消除,对于完成夯击的土石方而言,分层铺筑和夯实需要重新填筑土石层,再实施重新夯击,直到满足坝体需要的高度即可。控制每层土石填筑厚度和夯击动能,有效提升坝体密度及坝料的强度和模量,使工程施工作业量及工程造价有效降低,最大程度上发挥土石料的密度,完成填筑后则会出现坝体沉降减小的现象。
4)结合部位施工在对土石坝进行施工时,不可避免坝体的防渗土料会结合地基、岸坡以及周围其他建筑的边界。根据施工导流、分期分段分层填筑、施工方法等要求,必须对纵横向接坡和接缝进行设置,在该结合部位会对整个坝体的稳定性及质量产生影响。若有过多接坡和接缝存在时,还会直接影响整个坝体的填筑强度,特别是对机械化施工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坝体结合部位施工而言,一定应运用合理且可靠的技术措施,同时应对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加强,促使坝体的质量与预先的设计要求相符。
3结论
水利史论文范文6
当前我国很多水利水电的施工的企业在对项目工程进行审计以及监督的时候往往比较重视整个项目工程自身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但是对于相关的项目效益却没有足够完善的考核指标,这样就会使得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很难有比较完善及周全的预算,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很难进行准确的核算,继而也就会使得整个项目结束之后也不会有相对完善的结算。应当使得企业成本降低继而对企业的项目施工状况进行及时的考核,当前有一些企业尽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以及进度,但是却给整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部门对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将进行检查以及监督的时候也仅仅是关注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回款的状况,但是却缺少对整个项目工程比较全面以及完善的系统监督与控制,有些时候很难依照企业自身的薪酬制度来发奖金以及工资。
2完善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对于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来说,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
2.1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来说,提升工程的质量相当重要,工程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自身的声誉以及形象。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的质量管理往往包含着整个施工项目的建设、设计以及监管等几个方面,要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相应的施工企业应当组建一个质检机构或者是组织,依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严格的项目验收以及工程的管理,同时还应当依照相关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以及科学的施工技术章程以及设计图样,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相应的施工方应当将项目工程的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继而展开相对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2.2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成本
因为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说,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当加强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施工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对于水利水电施工单位来说,应当从多种途径和工序入手,使得对整个水利水电的施工目标的实现有所保障,继而有更大的收益,一是在采购相关的材料上,应当要确保相关的材料质量,继而在此基础上对多家的材料供应商进行比较,再选择真正经济以及实惠的材料;二是在对设备的选择以及使用上,对于那些价格比较贵的设备而言,应当采用租赁的方式,要相应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总体目标,之后将其分解到所有的职工身上,使得企业职工都能够参与到成本的控制过程中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