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线伦理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1
[关键词] 网络;改编;影响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书写、传播,达到文学共享的一种新形式。它在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在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相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在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的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在创作形式上更注重文本的相互链接和媒体的放大效应,在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符号,使其在整个创作主体上呈现出平民化、年轻化和非职业化特点。
一、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现状
(一)改编的原因及条件
1.网络小说改编的外部条件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媒体文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属性下,其所带来的产业链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如下载版权、在线阅读、制作电子书、开发游戏软件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媒体营销成为一个多形态的产业发展链条。2011年,在这个产业链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转让影视版权。从早期的《奋斗》《婚姻保卫战》《我是特种兵》,到现在热议的《裸婚时代》《美人心计》《宫》《后宫·甄嬛传》等,都斩获不凡的收视票房业绩,其所引发的关于奋斗、宫斗及家庭伦理争斗的词语逐渐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电视剧《奋斗》的编剧石康为了更好地把剧本呈现在观众面前,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方案与导演所要求的剧本素材相契合,他同导演赵宝刚一起对剧本多次删改,剧集由最初的四十三集减到三十二集,很多情节添加了戏剧元素。例如,为了使剧本内容更加贴近社会主流,将人物的出生时间改在了1980年之后,这样改编的目的在于:首先,80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更喜欢耍性格、做事特立独行,这个设定符合各个主人公的性格;其次,剧中主人公都是独生子女,把他们放到80后出生,很符合实际情况;最后,80后青年大部分在2003年左右走出大学校门,而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正是从2003年开始的,正好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让观众有切身体验,增加了故事的社会影响力。
2.网络小说改编的内部因素
网络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言幽默前卫,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贴近生活,因此吸引了大批读者和观众。在人物脱口即出的语言中,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现在青年群体的生活观及生活方式和当今社会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等。在表达直接率真、不矫情的影视剧里,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家的灵气和才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网络上打下了坚实的观众基础,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极可能流行,反过来看,影视剧的红火也可以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
(二)网络文学改编的状况
文学作品由简单的静态的文字转向丰富多彩的有声音、有画面的动态的影视作品,这是文学形态发展的必然变革。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文学形式,除了面对网络读者以外,要想更大的发展,就要努力发掘出潜在的读者群,这就是广大观众。所以当众多影视制片人看到这一潜在的发展机遇时,便不遗余力地朝这一方向努力。他们努力寻求合适的网络剧本,进行重组改变,呈献给广大观众,以达到收视利益的目的,如《奋斗》剧组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就对原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
1.小说人物与剧本人物的差别
在小说里,人物往往受内心的煎熬和对生活的疑惑,表现出比较痛苦的状态,作者石康通过巧妙的外在环境描写,加上清晰深刻的内心刻画,把这些抽象的心境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是,导演很难将这些物化成画面,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展现剧情是最重要的。例如有一场戏,陆涛和夏琳因为在夜总会发生一些争执,夏琳顿时感觉陆涛很孩子气,觉得对他很失望,不说话漠然离开,这令陆涛无比压抑和疑惑,他不明白,是自己在极度的爱面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智和尊严,他无比痛苦地转身离去,眼中的世界在那一刻是灰色的。这一幕本可以用些快速的拼接镜头叙述环境,暗示角色的心境,或配合音乐给陆涛的背影以特写并做些色差效果,然而导演只是简单地拍了陆涛的离去,观众很难感受到陆涛的痛苦,这也是剧情无法通过文字展现出来的遗憾。
2.演员的再创造
小说里的人物映射到电视剧中就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演员的影子。观众们都喜欢米莱不喜欢夏琳,因为夏琳太自私,而米莱看起来是那么的弱小可怜;很多女生都喜欢上了向南,乃至扮演者文章,都被认为是踏实、肯干、勤快、疼老婆的新好男人代表,是现代女青年择偶的标准;很多男生喜欢华子,认为他够义气,重朋友,是个男人。这些青年演员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个性鲜明的影视人物形象,在观众脑海中定格。
二、网络文学改编的影响
(一)网络文学影视化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经典文学作品通俗化传播
网络文学利用网络自由的特点和文学自由的精神,通过自由地写作、阅读和评论,逐渐向公众倾斜,而网络文学的影视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其高度,拓宽了文学的受众对象,把文学作品中艰涩、难懂的言语及内涵,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动态的多方位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使普通的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
2.有利于带动其他相关娱乐产业的发展
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书写,以自足自我为基础,将作家的触角延伸到影视、话剧、音乐、游戏及工作等各个门类,在相互的交融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链消费点。网络文学作品成为影视剧创作的“基地”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因为网络小说首先就拥有很多潜在的读者群,他们会成为网络作品影视化的忠实观众;其次网络剧本资源充足,从之前的玄幻武侠、宫斗穿越,到现在的反映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剧的走红等,网络剧本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优惠质量高,这必然使其成为各大影视公司争相抢购的热手货,是使文学创作又成为人们热衷的一门职业。
3.有利于鼓励更多的文学作品涌现
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这里,批评、交流与反馈的互动性更强。相对于传统文学出版机制而言,网络文学的写作、发表及讨论都可以在瞬时间进行,使网络阅读和观看的“”在这里得到更大的满足。此外,电视剧编剧是一种能够即刻兑现名利的创作劳动,几天内可以知道收视率,既可以满足作家的心理需要,抒发出个人情感,又能兼顾到经济利益,满足日常的物质生活,一举两得。导演赵宝刚在《奋斗》获得如此之高的掌声后,很肯定地说,如有合适的剧本,将拍《奋斗2》。很快,两年后,它的续集姊妹篇——《我的青春谁做主》在央视上映。毋庸置疑,这里的赵导演也是看到了这块领域的价值,才会不遗余力地执导下去。
(二)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缺陷
1.破坏了作品的原创性
文学改编是带着镣铐进行的舞蹈,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的一种再革新、再创造,它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原著思想的基础上,以影视包装为手段,以技术革新为方法,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然而近年来,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文学现象:那就是很多作品在改编的外衣下,进行偷梁换柱的操作,严重亵渎了作品的价值和作者的思想,使受众极其不满。既然是改编,由于改编者固有思想、文化方面与作者的差异,必然会使改编后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受改编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带上了改编者的影子,不利于维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2.追求“量”的进步,忽视了“质”的发展
依着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改编往往会使影视创作陷入一个井喷式的局面,一个作品火了,接下来的全是这个类型题材的作品。从早期《奋斗》带起来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关于青春励志类的作品, 到《婆婆来了》《麻辣婆媳》《当婆婆遇到妈》的家庭伦理剧,《宫锁金玉》《宫锁珠帘》《步步惊心》的穿越剧以及《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的宫廷剧,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是由于某一时期某一题材的流行而跟风创作出来的。这作品数量是达到了,可是由于盲目追求速度,作品质量方面难免会有所瑕疵,需要修改。
自2003年文学网站开始商业化运作后,网络文学像其他商品一样被推销叫卖,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今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快餐”化的生活,凡事都讲求一个“快”,因此忽略了静下心来品味生活、品读文学知识。网络文学影视化使人们更倾向于去看电视,看现成的影视作品,惬意地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那些活灵活现的影视作品,而不必费心思去看文本,揣摩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的方式固然是种享受,一旦习惯了,就很难愿意去改变。
三、受众对网络文学影视化的反响
网络文学影视化使得一种艺术形式转向另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使审美方式由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转变。华丽鲜艳的画面不是观众所想要的,越真实越具有原著气息的剧本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当文学作品里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这对观众来说无疑不是一种震撼和享受。只有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或电视剧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改编,这就离不开编剧的匠心独运、导演的情感深化和演员的真实演绎。
当然,并不是每次改编都能够成功,对那些改编的负面影响,观众也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态,不必大惊失色。这是因为,凡是改编,都必然是对原作进行“手术”,不可能还是原封不动的形象。改编者都会融入自己的艺术元素在内,原著的精神状态或故事情节都会发生改变或增减,即使是公认的改编成功的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对此我们不必太过在意。只要能够体现出主题的审美取向,我们就不必苛刻要求,毕竟人无完人,作品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王一川.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J].北京社会科学,2003(01).
[2]曾耀农.商业影视文学的审美品格[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05).
[3]中国当代电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杂谈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5]新生.二十世纪中国电影艺术流变[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55.
[6]吴晓明.网络文学创作述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7][美]L·西格尔.影视艺术改编教程[J].世界文学,1996(01).
[8]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
[9]路艳霞.网络文学开始自成风格另立门户[N].北京日报,2006-06-06.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2
伦理缺失比灾难本身更可怕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部分国民关于“小日本罪有应得”的“报应论”曾一度在网上泛滥。尽管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但当时的“间接救灾主体伦理缺失”问题在今天依然严峻。
间接救灾主体是指未直接参与到救灾工作的个人和群体。虽然没有参与救灾工作,但如果他们丧失底线道德,也会加大灾害的负面效应。
底线道德在伦理学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人都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它代表了全民的利益;二是指区分道德和不道德的临界点。面对重大灾害,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通过不同方式为灾民提供支持。但在汶川地震中,却出现一些道德沦丧的现象:西安一导游趁场面混乱之机,盗走一网吧内的营业款;在全国哀悼日期间,某女在网络上视频辱骂全国人民的道义行为;重庆《旅游新报》在图片制作中,让几个女模特身体、涂上假血,在假废墟场景中模仿灾民受苦的情况……
要杜绝伦理缺失,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建立社会伦理规范体系,逐步引导人们学会尊重生命。
――《汶川地震救助的伦理思考》
江西师范大学伦理学祝艳
热血青春未必能响应时代号召
“”至上世纪40年代末,是专属青年人的“大时代”。在先驱们的召唤下,大学生们争相站上社会的舞台。然而,背负沉重的期望,他们未必能响应时代的号召。
五四期间,社会呼吁青年人要争取个性解放,号召“青年人不再做父母的儿女,一齐走进社会去。”然而口号终究是口号,作为远离家庭的大学生,虽然在距离上脱离了父母的束缚,但在经济上和亲情上仍受制于家庭的牵绊。冯沉君的小说《隔绝》里,大学生隽华出生在五四时代,向往“自由恋爱”。为了爱情,她曾宣称:“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尽管她曾勇敢地与恋人私奔,但终因摆脱不掉对母亲的爱而回家,以致最后被隔绝起来。
鲁迅曾经暗示,“只要经济上不能独立,社会地位就不能平等,娜拉们的解放顶多只能是一种时髦的姿态,而最后则不免是一种幻觉。” 在战乱的环境下,选择离开父母而自立自强,实非易事。“人的解放”这个口号,并没有让青年人找到一条快活的独立之路。
――《大时代中的青春身影》
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戚业菲
书本切莫轻易下乡
为了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启动“农家书屋”工程。然而,城市书本在抵达这些乡村图书馆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农家书屋”的建设,本是为了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他们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文化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的偏好。村民文化需求的表达机制的缺失,使得农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意愿得不到真实反映。这就造成了以下情况:有的农村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过去栽果树,现在改养鸭,可是村里的农技书籍还在教人如何种南瓜;某些援建单位对农村阅读文化、农民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缺乏深入调研,只是将自己淘汰和废旧的书运到农村充数,把一些难以读懂的理论书籍送给农民。
书屋的关键是书,为此,书屋管理者要深入农村调查,收集农民的阅读需求并做好书目推荐工作,以质优实用的出版物回馈农民群众。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于丽
女穿越,只因想逃避
随着《宫•锁心玉》的热播,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一下子火了。然而,广电总局在4月初却表态:总局不提倡对历史表现得太随意,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先不论穿越剧的好坏,对借此来逃避现实的女性来说,这番表态无疑是一种警醒。
现代女性最受困扰的问题恐怕就是容貌和能力问题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女性的工作和择偶压力很大,她们既渴望有好的脸蛋和身材以获得男性青睐,也希望在职场中出人头地。而在穿越作品里,女主角在穿越前大都姿色平平,穿越后却是清一色的美女,而且获得众帅哥的疯狂追求和成就一定的业绩。在欣赏作品时,很多女性往往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在虚拟环境中享受现实里不可能体验到的一切。超现实的爱情和名利成了女性受众的对象,可这样的幻想却深深刺痛了她们――对残酷现实的迷茫与逃避,对功利恋爱的失望与反感,她们只能在另一时空里得到片刻安宁。穿越作品所营造的美好是虚假的,但没有人愿意说穿。
――《论网络文化视野中的穿越小说》
苏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董胜
校外资讯
发短信,慎用“收到请回复”
每有重要内容要传达,负责人总喜欢在短信最后加上“收到请回复”几个字,若得到回复,就说明信息传达到位。但如果有人不放心回复是否发送成功,也在短信末加上“收到请回复”,那么,双方就很可能陷入没完没了的“信息确认”困境。
1978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吉姆•格雷提出了类似“收到请回复”短信的“协同进攻问题”:两支军队在部署完毕后,需要通信确定进攻敌人的时间。如果有一方没能准时到达,两军都无法击退敌人。然而,信件不保证总能寄到,如何让双方都确认收到信息,就成了一个难题。
事实上,用互发信息的方式达成共识是不可能的。假设某个事件能够让双方获知并确认,那么这个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最后一条信息寄丢了”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最后一条信息被寄丢了,也不会影响整个事件的传达。按此推理,那最后一条信息就是无关紧要的,我们也会得到一个荒谬的结论:什么都不做就能让双方达成共识。
所以,如果要传达重要信息,还是直接打电话确认吧,这样会比“收到请回复”更靠谱。
果壳网
iPhone应用程序出卖了你
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忍者切水果……如今iPhone的应用程序越出越多。然而,在你玩得津津有味时,你的个人信息也许就被这些程序出卖了。
4月7日,美国波多黎各区的两名手机用户对苹果公司和八家iPhone应用程序提供商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它们违反了《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故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地址和独有的手机设备标识符),并且提供给广告商。
《华尔街日报》对此进行了一项独立调查,结果发现,在被测试的101个应用程序中,56个程序都在用户未经察觉或允许的情况下,将电话的标识符提供给广告商。通过标识符和其他个人信息,手机用户的真实身份就能轻易地被分析出来。辩护律师约翰•纳沃锐说:“应用程序提供商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卖给广告商,其实已经构成了欺诈罪。”
“我很高兴这件事能得以曝光,”美国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法律顾问莎伦•尼日姆说,“虽然消费者知道使用电脑会被跟踪,但他们并未意识到iPhone也会发生这种情况。”
《连线》杂志、东西网
参与公共事件不能单靠转发
自微博开通以来,许多人纷纷投入到“织围脖”的大队中,微博推动公共事件的力量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简单地点击鼠标,并不算真正参与到事件中去。
全球民意调查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有71%的受访者认为微博已经明显提升了他们对政治的关注,有59.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政治问题的评论是因为有了微博才增加的。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正在增强。
毋庸置疑,微博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但公众的参与显然已经简化为转发一下信息,发表几条评论。这样简单的操作代替了寻求共识的理性辩论,多元化的观点不能同时展现,公众关注的问题几乎不可避免地形成两极分化和语言争执。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一些匆忙批准的公共政策,在线民意似乎都是一面倒,这会让外界猜测微博上的民意很容易受到操控。著名评论家张颐武抱怨说,微博今天的混乱局面使人们开始怀疑,它是否能成为一个有承诺的平台。参与公共问题涉及个人的权利与责任,人们需要谨慎权衡。
《环球时报》、译言网
无眠精英:生前何必多睡
对于嗜睡如命者来说,“生前何必多睡,死后自会长眠”的生活方式肯定是难以接受的,但在“无眠精英”看来,这可是他们人生的信条。
“无眠精英”(sleepless elite)是科学家对这个群体的戏称,其正式名称叫“短睡者”。他们通常午夜过后才睡觉,几小时后就起床工作一整天,无需小憩或靠咖啡因提神。
匹兹堡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丹尼尔•J.拜瑟指出,每100名自认为每晚只需睡5~6个小时的人中,只有5个人才是真正的“短睡者”。“他们精力充沛、性格开朗且乐观进取,并且总会去寻找比睡觉更有趣的事情。”他说。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3
Proove公司的主打产品是DNA检测。该公司声称能够以93%的准确度来判断受检者是否具有对类鸦片止痛药上瘾的危险。根据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披露,每天平均有91名美国人死于类鸦片物质摄入过量,从2000年到2015年,超过50万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
而就在去年12月,健康与医药专业门户STAT发表文章,质疑Proove公司DNA检测的科学性,从事遗传关联的成瘾研究的洛克菲勒大学Mary Jeanne Kreek博士声称Proove的检测可谓“无稽之谈”。今年2月份,Proove公司又被STAT爆曾邀请医生参与临床试验并对其付费,这种作法有违反禁止医药回扣的相关法规之嫌。
Proove公司2016年年收入达到28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收集到超过10万份完整的DNA数据。这主要是因为监管方面依然存在空白和疏漏――在美国,DNA测试可以不受FDA监管,只要经营者能证明所有的测试“在单一实验室内完成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运用的全过程”。2016年11月,美国大选结束后奥巴马政府暂停了弥补这项监管空白的计划,将之移交特朗普政府。
经营者的“曲线救国”
从监管者角度而言,因DNA检测而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受检者可能会仅仅凭检测结果而作出“改变人生的决定”,而DNA检测的可信度还尚未被证明达到满意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营者曾采取曲线救国策略。例如,总部位于加州的23andMe公司(由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的前妻Anne Wojcicki女士创立)于2014年就尝试进军英国市场;但当地监管机构和医学学会组织等似乎并不买账。
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机构(MHRA)向消费者发出警示,称“23andMe基于唾液的测试旨在通过DNA指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风险详细信息,需谨慎使用。”
该机构称,“消费者应确保他们使用的产品具有CE标识,并时刻谨记无任何测试是100%可靠的,在使用个人基因组服务之前需审慎考虑……在使用服务之后,若有任何问题或疑虑,亦应咨询专业的医疗健康人士。”
而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学会”的反应则更“不客气”一些。该机构向其用户表示:“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记忆问题,那么你的全科医师应该是第一个呼叫端口――而不是一个家庭DNA测试工具包。尽管有研究表明痴呆症的发展过程中有若干基因追推的因素,但我们还尚未掌握足够的信息以使其用于诊疗工具。”
加州遗传与社会学会执行主任Marcy Darnovsky博士认为,像23andMe公司进军英国和加拿大等海外市场的行为,更多是一种监管博弈策略――通过“其他国家的监管者并没有指出产品有什么缺陷”来无形中向FDA“施压”。
“在某些情况下遗传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具,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在健康的情况下预测常见的复杂疾病,DNA检测基本没有什么帮助,” Darnovsky博士坦言,“最复杂的疾病以及几乎所有的常见复杂疾病,乃是‘众多基因加上其他的生物、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合成归因’而导致――少数例外如(乳腺癌中的)BRCA 1和2基因。”
此外,业界对于基因检测经营者如何处置数据也表示出关注。因为毕竟,“大规模的、自愿的群体遗传学采样”及基因组分是很多制药公司和实验室“梦寐以求的资源”。斯坦福大学法律与生物科学中心主任Hank Greely曾向我的同事、BBC记者委婉地表示他的担忧:“他们的商业计划是什么?是想通过向消费者出售检测套餐获利?还是想把消费者基因数据汇总出售给其他公司(作为算盘中的主要部分)?这是需要搞清楚的……”
如何面对新现实(New Realities)
事实上,基因检测的类型林林总总,有携带者识别、植入前基因诊断 (PGD)、生殖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大众群体测试、个人识别等不一而足。
必须承认,同为一人在不同DNA检测中所获得的报告甚至都不尽一致。2013年,时年28岁的Kira Peikoff(她当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诊疗心理学生物伦理硕士在读生)分别在23andMe(选购的是99美元的含240种健康状况与特征报告的唾液测试套餐)、Genetic Testing Laboratories(285美元含25种疾病风险报告)以及Pathway Genomics(399美元含24项疾病风险报告)三家不同的公司作了DNA检测。等待了两个月之后拿到所有报告时Peikoff发现,三家公司的检测报告并不一致。
她后来咨询的生物伦理学教授和其他专家表示,即使用最不悲观的视角来看,这至少反映了该领域“缺乏风险因素衡量标准的行业共识、且未形成定义性的术语库”。
除了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之外,基因检测带来的其他社会与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16年2月,加州帕罗阿托市一位六年级学生Colman Chadam经DNA检测发现具有囊性纤维化的遗传标记,而医学上建议有遗传性肺部疾病的儿童不要近距离相处,因为他们易受传染性感染的侵害,Chadam尽管没有罹患上述疾病,他还是被学校劝退了。其后,他父母以“基因歧视”而向孩子所在学区提起了诉讼。
而另一则关于“基因歧视”的新闻更加令人哭笑不得。密歇根州黑斯廷斯市的一名白人警长Cleon Brown作了一家在线公司DNA测试后惊讶地发现,报告显示他具有18%的非洲血统。随后,在Cleon身上发生了一系列被他认为有种族歧视的事件――包括被同事以及当时的市长拿小说中的黑人名取笑、在办公室圣诞树袜子中塞入黑肤色圣诞老人小雕像、还在圣诞老人胡子上用“黑色墨水”写下“18%”的恶作剧字样……今年4月份,Brown向联邦法院递交了诉状,依据反歧视法规向黑斯廷斯市提出超过50万美元的索赔。然而,黑斯廷斯市府在回复函中并不支持Brown“有资格”提出这项指控――因为他(直到去年获得DNA测试结果之前)一直是确凿无异的白种人。
函中说,“反歧视法规旨在为那些成百上千年以来因为肤色而遭受歧视与骚扰的有色族裔人士提供法律援助和补偿,但不会因为一个白种人现在突然发现他的祖先可能(或者事实上就压根没有)与非洲大陆某一块区域具有渊源而自动使其具备诉讼资格。”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4
电视剧遇到微博会发生什么?电视剧《泡沫之夏》的出品方上海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影英皇”)率先尝试:开通《泡沫之夏》官方微博,通过微博向粉丝独家剧照及花絮,并对该剧于8月25日举行的湖南卫视开播会做了微博线上图文直播……
上影英皇宣传部经理瞿俊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说道:“微博的出现令明星与粉丝实现了零距离,这也是一开始姚晨等艺人撰写微博后受到网民追捧的一大原因。
电视剧营销初试“围脖”
上影英皇针对《泡沫之夏》的微博营销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电视剧卫视开播会前几周开始进行微博更新,为该剧在湖南卫视的开播预热。上影英皇与新浪合作开通了《泡沫之夏》的官方微博,并将主演黄晓明、何润东、大S,以及小说原著作者明晓溪、小S等明星互相添加为微博的关注,借助这几位在新浪微博上拥有超高人气的明星迅速推广《泡沫之夏》的官方微博;
在开播会前一周,于微博上预告《泡沫之夏》在湖南卫视的首播时间以及开播会时间等,并通过微博召集希望参加开播会的粉丝,征集开播会上与主演明星进行互动游戏的创意道具等;
会当日,通过微博进行会图文直播。其中,主演何润东与大S在台上自拍了一张合影照片并当场更新到微博。小说原作者明晓溪在微博上更新了其在会现场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电视剧开播的祝福。此外,黄晓明、小S等也更新了各自的微博为电视剧《泡沫之夏》开播祝福。
日前,万瑞数据联合新浪、网易、搜狐、和讯、搜房等10多家媒体,通过在线调查,就网民对微博的认知程度、使用行为及偏好进行了专项研究。调查发现,微博具有自发传播的特性,有近九成的微博用户表示会推荐给朋友使用,有近半数用户表示会转发微博上面的信息。当然,他们转发的是有价值、有趣或是即时性较强的信息。数据显示,用户对微博上传播信息的信任度相对较高,有37%的用户认为微博上的消息基本可信,只有6%的用户认为不可信。同时,用户对微博上商业信息的信任度也很高,比如说在微博上看到商品或服务促销打折的信息,有超过八成的用户表示相信,有接近三成的用户表示会去尝试。信任度决定营销价值,微博上各种各样的口碑传播已经悄悄蔓延。调查还显示,微博用户对商业活动的接受度大大超过预计,用户对微博上关注的人或粉丝推荐的产品的态度比较正面,有43%的微博用户乐于参与“转发信息,有机会中奖”之类的活动。
瞿俊表示,上影英皇正在深入尝试应用微博,在之后影视项目的宣传推广中会更多使用微博这个平台,并鼓励旗下艺人以及影视作品都开通微博。
零成本
在被问及选择新浪微博进行宣传营销的具体合作方式时,瞿俊介绍,在新浪微博上进行信息是要通过新浪认证的,这样可以保证者的真实性。比如电视剧《泡沫之夏》很早就已经有粉丝自建的微博,但当上影英皇与新浪联系合作并完成认证后,就能在新开的电视剧《泡沫之夏》微博上得到正式的认证标志,对于粉丝来说,他们能够借此分辨哪个才是真正的《泡沫之夏》剧组的官方微博,并在此得到最权威的消息;其次,这个平台是免费、平等的,在这样的平台上推广电视剧,能够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再有,该剧的三位主演何润东、黄晓明、大S在新浪微博上都已经有了大量粉丝以及可以助阵的明星亲友,再加上其他主演也开通了新浪微博,这些都可以与《泡沫之夏》的官方微博起到很好的联动效应,对该剧的宣传营销十分有利。
就微博营销的成本,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制片管理研究室主任陈晓春发表看法时说:“目前国内电视剧的宣发成本主要是营销成本,这个成本大概占到整个电视剧制作成本的15%左右,高一点的可能达到20%,从这点来讲电视剧的营销成本挺高。但通过利用微博这个免费且高效率的平台来宣传电视剧,其营销成本自然降低很多,对电视剧制作商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瞿俊也表示,《泡沫之夏》的微博互动宣传量约占该剧开播宣传总量1/3左右的比重,且因为是免费平台,所以暂时没有资金方面的投入,只需要公司派出1~2人进行前期策划以及陆续更新即可。
成长和问题
《泡沫之夏》此番试水微博营销,基本达到了上影英皇的预期效果。公司决定,下半年的几部大戏如与六六与海清合作的医患题材电视剧《心术》、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剧《开天辟地》等都将从前期开始进行微博营销。
“微博的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非常明显,例如时效性更强、传播更迅捷、口口相传、主动搜索及相互影响等等,所以我们很看重这个宣传营销方式。”瞿俊说,“不足之处可能在于消息的真实性方面,比如我们有一个影视作品原本在正常拍摄中,但有人在微博上了这个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停拍的消息后,迅速被转帖,有的媒体会打电话来求证,但有一些媒体没来得及求证就直接根据微博的信息发稿,也为我们造成了一些困扰。再有,关于影视作品或者明星的负面消息在微博上的转载速度与数量往往要多于正面消息,这也令我们有时会陷于被动。”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5
但是其在医学上的价值人类依旧不能过于乐观。
一直备受人关注的人类基因图谱最近再次迎来了“喜讯”:由中、美、英等国共同发起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最新研究成果10月31日在《自然》在线发表。该协作组公布了1092个高分辨率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
基因治疗采取极为谨慎态度
“千人基因组计划”从实施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时间。
不过在中国科学院基因研究所医学博士甄二真看来,尽管在科学研究上,这样的测序有着比较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实际应用到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算能够将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的基因片段或者特定位置找出来,现在人类对它们实际上还是无能为力。”甄二真说。
随着基因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实验室已经可以通过敲除、关闭、替换具体基因片段或者特定位置的方式对老鼠等一些实验动物进行部分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目前依旧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基因领域中有很多东西对人类而言还十分陌生,尽管人类现在已经了解到人体的一些基因片段或者特定位置的变异是某类疾病的缘由,但是将其敲除、关闭或者替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人类当前实施这样的手术在安全性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甄二真说。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泽广近些年来一直在基因方向上进行肝癌的研究,但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改造突变基因来治疗癌症。
韩泽广说,因为伦理上的一些风险和争议,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人类基因工程治病一直采取的都是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
基因治疗存在炒作质疑
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正式启动、先后共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共6个国家的众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其预算高达30亿美元。但是,最近国内外不少生物学家及医学专家也都开始质疑基因治疗技术的炒作。
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美两大人体基因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在白宫联合宣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利用这个新知,人类将获得巨大利益。它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大多数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方式。”克林顿当时如是说。另外他还预言,未来几年人类通过基因手段有望治愈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和癌症等。但是时至今日,这些疾病依旧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基因图谱的公布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认为,尽管现在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已经公布,但是其在医学上的价值人类依旧不能过于乐观。
曾庆平说,如果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千人基因组计划作一个比较,那么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是印刷了一部生命的“天书”,而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就是把这部“天书”重印或再版一次,只不过其间作过重大修改。形象地说,这些基因图谱上的“基因序列恰如一本火星文小说,没有几个地球人能读懂”,另外现在将基因变异通译成疾病风险的“字典”也还没有完全编撰出来。
警惕“基因疗法”骗局
甄二真说,这些年来,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开始借着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千人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对患者进行忽悠和欺骗。
目前在国内,有不少医院都在利用“基因疗法”或“基因工程”治病。有的医院称自己能进行“基因疗法”,能以最新的科技治疗乙肝病人;有广告称,某医疗机构从研究人体基因入手,根据破译的人体糖尿病基因密码,独创了糖尿病“基因疗法”,成功研制出某种新药。甚至一些皮肤病医院也都开始打着“基因疗法”的招牌。
甄二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所有的医疗机构声称的“基因疗法”及“基因工程”根本就不靠谱,他们有很多人甚至自己也不知道“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所谓的“基因疗法”也更不可靠。
“其实,现在进行宣传的大多是小型医院和民营医院。真正有实力的三甲医院几乎看不到这样的宣传。”甄二真说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过基因工程成功治病的案例,美国1999年曾经临床尝试利用基因操作的方式对一个囊肿性纤维化遗传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却意外发生了死亡。
“现在国内一些声称进行基因治疗的,他们的说法都比较模糊,只是患者不了解而已。” 甄二真说。
近些年,利用人类基因图谱,国内外有公司已经开始开发贮存个人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健康风险身份证”,在未来,也许我们只要花上不到万元甚至是更少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张自己的“健康风险身份证”,通过该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我们将来患某种疾病的风险,并提前实施积极的预防。
在线伦理小说范文6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文化结构;文化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3-0042-03
Abstract:The cultural struc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onsists of three layersexternal layer (physical surface), interface layer (political system), and internal layer(spiritual factor) The three layers are connected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forming the cultural syste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has a unique mode of thinking, including simple dialectical thinking, emotional imagery thinking, empirical thinking and analogical thinking This kind of thinking mode illustrates the unique mind pattern and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Wushu culture;cultural structure;cultural thinking mode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瑰丽和独具特色辉耀于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武术,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载量和一以贯之的文化命脉,芸芸民众历来高度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从而使武术在沦桑岁月中蕴藏了许多厚实的灵魂,并由此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武术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是武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科学把握和深入理解武术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对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和精髓,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的魅力,提升武术文化的品质,进而提高武术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武术的自信心,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1 传统武术的文化结构概述
传统武术的文化思维方式是武术的文化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理解武术的文化思维方式必须首先科学把握传统武术的文化结构和基本内涵。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埋、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因此,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全息影像”,有着自身的内涵,可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因此,按“文化层次”之说,可把传统武术文化结构分为:拳种、套路、器械功法、外在活动形式等的外显层(物质层);师徒传承、师门规范等的中间层(制度层)和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的内隐层(精神层)。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逐步升华,综合构成传统武术的文化体系。外显层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武术文化事物,是武术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内隐层是武术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是核心;中间层是武术文化外显到内隐转化的桥梁。三个层次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1.1 外显层:“舞对合彀”的武技之道
套路、格斗及功法练习是传统武术最显著的活动特征之一。“舞对合彀”的打练结合,是传统武术的最基本活动样式。“舞对”指两种有机的习武形式:套路单练为“舞”,两两相当的相互格打为“对”;“彀”指决窍。“舞对合彀”要求套路单练当与双方的技击训练相互为用。个人的套路单练并非徒炫人目的“造型艺术”,于是需要习武者在了解技法意义基础上的“练时无人似有人”;“两两相当”的对练,要求通过预设性的格打技法来强化对“用”的体会;而作为临阵实用的散手,则是“敌我关系”及武术技击价值的直接显示。因此,以势势相承的套路作为习武入门之法,继而拆招、散打并兼习各类功夫,由此组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活动样式和技术发展的基本内容,从中深刻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技进乎道”的旨趣特征。
“舞对合彀”的武技之道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阴阳之变。对于传统武术,浑然无迹、有感皆应既是中华武技之道的生动体现,又是阴阳互济的契合结果。明阴阳之变是“技进乎道”的习武原则。传统武术中的阴阳互济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万物最佳存在方式的基本认识,其中寓含了“道”的法则与精神。另一方面是“柔弱胜刚强。”传统武术理论认为,只有“四两拨千斤”式的随机而发,方是传统武学有的臻美境界与技术精髓。再一方面是习武者个人品质在某种意义上比身体条件更重要。只要具备了应有的意志品质加上训练得法也就能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那怕身体有一点伤残,照样能练出惊人的功夫,这就是传统武术中一再强调的“苦恒出高手” 。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在传统武术中得到了最生动的闪现。
“舞对合彀”的武技之道是传统武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思考,也是一个东方智慧的文化成果。这种神明之境的“武技之道”,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习武者的热情,在实践中不断去营造武技艺术的自由王国。另一方面,传统武术在整个“行之维艰”的具体过程中,它那注重“格物致知”的实践理性,强调坚忍不拨的意志品质,讲究阴阳互变的技击思想,钟情动作形式与艺术境界相统一的审美旨趣和追求内外兼修的习武原则等,都从一个侧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1.2 中间层:“择徒拜师”的传承方式
一方面,择徒,是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上,各家拳种门派无一不把传人的选择当否,视为本门拳种是否能够传承繁盛的第一关键。尽管也有对求艺者身体条件方面的要求,但最终关注的是包括意志品质在内的道德状况。“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已成为整个习武群体的普道认识,由此形成了入室传薪的择徒样式。另一方面,作为传承载体中的“师”,在整个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传统社会中,一切以实践经验为特征的百工诸艺的衍流,往往是通过掌握着丰富实践经验知识的师辈对后继者的传带,其中包括武术。然而,传统武术在对“徒”提出了种种要求外,也对为“师”者提出了相应的责任与规范:既要有拳理功夫上的真技实艺,同时也需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每一位被尊为师者赖以建立个人威信和地位,并能对本拳门产生强大凝聚力的两个必要条件。
师徒传承在传统武术的生命进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脉搏跳动,这就是对它文化价值的历史肯定。当今,师徒传承对武术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既有利于拳种技艺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发展,又具有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群体凝聚的价值。
1.3 内隐层:“道德本位”的人格塑造
中国的文化传统素来视道德为根本,传统武术,同样奏鸣着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作为内隐文化的武德,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历史积流,也是构成中华武术文化的一节重要环链。传统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体中有着各自的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作为习武者的行为规范,从本质上讲,即是提出的一个如何做人的价值尺度。这个尺度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是有着明显的内在多重结构形成的一张反映广大习武群落的道德伦理之网,这张道德之网大致由武德伦理规范、习武中的意志品质和体现为乡土文化的侠义精神三部分所组成。武德伦理规范是传统社会一般道德伦理在习武群体的投射,其核心内容是孝悌、敬诚;意志品质在传统武术中强调的是习武者通过体肤磨砺而达到的人格完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侠义精神是指习武者以武技为手段,以道义为规范,在社会活动中显示自我价值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对习武者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对本人的秉性修养两个方面。
传统武术有两个文化向度:一是习武者在技艺上的不断提高,二是在自我道德上的逐步完善。在传统武德的结构中,武德伦理规范是武德的基础,意志品质是武德的实践磨砺,而集中体现了习武者理想价值的侠义精神,则是传统武德中流光溢彩的无限风光。千百年来,它绽开“武”的横空浩气,渗入广大民众的心灵,成为人们判断事物的某种价值尺度,也是为习武者所设计的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
2 传统武术的文化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传统武术文化核心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文化应该包括人们行为和思维两个主要方面,如果千姿百态的传统武术技艺、功法好比视野中的浪花惊涛,那么这一文化结构中,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方式则宛如海水深处的暗涌,从中显示出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思维偏向。”因此,基于传统武术的文化结构,挖掘武术的文化思维方式,对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的精髓,再现民族智慧,具有重要意义。总体看,传统武术的文化思维方式主要有下列四种。
2.1 朴素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方法,阴阳互补、天人合一则是其中的根本观念。中国传统中所谓的“道”,离开了阴阳,也就成了一个混沌的存在。因此,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关万物生存变化的关联点,与太极、四向、五行、八卦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这个民族、这个世界总的理论。
传统武术文化的塔尖上同样闪烁着这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明阴阳之变,求内外合一,是传统武术以及天地精神的一个基本道属所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观作为一种概括性的辩证思维方式,是用对立项的矛盾形式来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以便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这种阴阳观被引入传统武术理论后,随之衍生出了诸如形神、内外、动静、刚柔、虚实、开阖、起落、攻防等一系列自己所具有的文化范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我国的传统拳理中没有了这些概念范畴,那么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它的理论体系,就无法加以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也就会大大逊色。
中国传统武术中阴阳范畴的内容比较多,其中拳种将阴阳理论推演得更加淋漓尽致。中国传统拳种无论哪一派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非常强调刚柔相济的重要性。认为“刚不能久,柔不能守,纯刚纯柔都不是上乘功夫”。不同的拳种虽然练法不同,但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达到刚柔相济。求得刚柔相济,是传统武术的根本要求。由于刚体现为一种强猛的、外在的运动特质,所以属阳;柔体现为一种恬静的,内在的运动特性,所以属阴。传统武术理论中要求明阴阳,事实在许多地方就是指刚柔,所谓阴阳相济也就是刚柔相济。刚柔相济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武术朴素辨证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从拳种训练的实践看,如以柔入手的太极拳,要求首先要摧毁人们动作中原有的坚硬劲,使它化为柔软。要“有心求软”,“用意不用力”,全身松开,然后才能“无意成刚”,再到“刚柔相济”;再如形意拳则是从刚入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先练明劲,再练暗劲,最后是化劲。明劲是刚,暗劲是柔,化劲是刚柔相济。另一方面,从刚柔相济的内容上看,首先表现为一种两两相当的实际格斗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刚柔相济就是体现为净力的发放,在净力发放过程中,必须刚柔相济,如果纯用刚法,力布满身,牵拉不力;如果纯用柔法,则气散不力,落点没有归着力。其次,从生理机能看,肌肉只有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强度以后,才能产生兴奋,形成收缩,这种刺激,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刺激的强度越大,肌肉兴奋性就越高,所募集到的运动单位就越多,因而,如果动作过分柔弱,必然导致缺乏足够的刺激强度,肌肉的兴奋性就不会出现,从而气散不聚。
2.2 情感体验的“意想”思维
意想,是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也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直接把握自我体物原则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十分强调习武者在具体的训练实践中把握传统武术理论中的要求和原则。“意想”在理论上又被称异象,异指客体化了的主体情思,象是指主体化了的客体物象。作为内心世界的“意想”,一方面具有在线客观事物形象的功能,因为任何客观事物形象都是通过主体的思维方式、认识观念体现出来的。另一方面,这种“意想”也可以产生出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功能,这种没有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事实上就是一种符号化后的把握。
中国传统武术历来要求的就是到最后必须进入一种“拳无拳、意无意”的境界,这种以脱化神明为特征的传统武道是很难言说的。这种客观存在就要求习武者必须在长期日积月累的不断实践中用心揣摩和感悟,方能有所把握。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汉字,大量带有比兴修饰手法的理论描述,同时也强化了传统武术中的“意想思维”方式。在这种“意想思维”方式作用下,传统武术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意想训练”,这种“意想训练”是一个充满了个人现有经验和情感联想的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太极拳家认为,习拳必须想其义,“心如梦,肝如剑……”这种对于人体五脏用了如梦、如剑、最灵便、快如风的不同要求,显然不是一种对理论逻辑演绎以后的概括,而是诉诸于习武者内心自身的经验感受。
通过内心对“意想”的体验来感悟习武的要求,应该说是传统武术中一个基本法则。清代乾隆年间《拳经拳法备要》中,联系到行役拳中描述“起时直龙升天,落入霹雳击地,起无影,落无踪……”这类带有比兴修辞手法的理论描述,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审美意识,通过这种审美意识使得文字风姿绰约。但这种理论描述是意想性的,内容与内容之间并不具有逻辑性,这就导致习武者在对这种拳理进行理解时,不得不依靠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此时,“意想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意想训练”从它的特征来看,不是一种无端的冥思苦想,往往也借助比赋、联想、判断、推导、自我预示等心理活动来作为训练的方法路径,从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某种相似性或相近点出发,或对一事物的形象和本意引申,用另外一个事物去表征,这样就突破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主客观高度融合以后产生的内在张力。应该说,以个人感悟为特征的意想训练,是传统武术理论中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重要所在。意,在具有鲜明内向性思维的中国传统武术中,具有难以磨灭的悠远影响力。
2.3 经验思维
强调实践,注重行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所谓“道不可离”,就是指主体不能离开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就不是道了。在一些技艺性的传统文化领域中,形的意义尤为重要。传统武术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武术的历史延传,主要不是通过对典籍文化的认识来进行的,也不是通过对典籍的阅读理解进行的,关键在于实践的体验。习武者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中国武术中的传统武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观念系统,要孝、要敬、要悌等等,要诚信、要讲礼义廉耻等。另一个就是由具体行为体现的实践程序,传统武德不管在观念上如何丰富高远,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对内在的人格塑造,这就决定了传统武德从它形成的开始就是实践,而非思辨,要完成武德的人格设计,也只能靠习武者本身对这一观念理解基础上的社会实践。另外从技术提高上看,武术技术的提高同样也是一个实践体悟的过程,一部《中华武术史》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历代习武者在一种价值认同追求下,不断建立、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的发展史,从这个过程中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求实务本、自强不自的文化精神。
以口传心授为特点的传统武术,奉行经验哲学,师父的体验可以讲给徒弟听,但他难以将娴熟的技艺同时直接交付给徒弟,因为这种技艺是师父本人长期习练的结果,只能凝结在师父的个人经验中,只能于师父之手,而不能达到徒弟之手。徒弟要把师父的经验以及拳技水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只能照法实例去做,而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传统的习武之道过于偏实践体验而忽视了理论上的论证、创造,因此使得积累了许多丰富的、闪烁着实践理性之光的经验,很少得到应有的系统整理和传发,大多数是作为一种秘法心诀,或者五言格言。从而导致,对于一些妄语从从、多无边际的妄谈,只能采用经验否定的方法。所以,缺乏理论深度的经验,在实践中又存在很大缺陷。
2.4 以类度类的类比思维
以类度类的类比思维特点,是通过并不存在的逻辑关系比赋推理,或者交感互渗,从一个已知对象的知识推演扩展到另外一个未知对象,这种思维方式给传统武术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文化印痕。如,传统的武术中,很多人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这种五行学说被渗入到武术中以后,不少拳种纷纷把这种东西强行分配到自己的技术动作上,从而使五行生克无处不有。随着五行学说的深入,相生相克的理论被传统武术引入,一些拳种也逐渐仿效,说什么拳能克什么拳。这方面,行役拳是一个代表。事实上,按照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理论类推出来的什么拳克什么拳,就是一种以类度类的类比思维结构。另外一个以类度类的典型事例就是功法练习。在功法练习中,这种以类度类的类比思维也清楚的反映出来。如点穴和轻功,大量的武侠小说,传闻故事,乃至于今天的影视媒体,都在渲染着这些东西。在今天的习武群体中,可能很少人会把这种点穴和轻功在实践中加以练习,但是,在传统武术文化上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武术功法的点穴,从它的文化源头上看是由古代中医学中的针灸而来的,应该说它源于中医学中的针灸,在这里,针被类推为人的指。还有轻功中的纵跃术、踏壁等也都是类推出来的结果。但有些类比推理出来的功法练习缺乏必要的逻辑前提和因果关系,因此,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往往使一些理论描述走入了误区。因此,这种练功方法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练功处方。
传统武术的根本旨意在于对习武者技术以及身与心的全面塑造,由此构成了“目标-实践-价值”这样一个文化指向系统。其文化结构和文化思维方式是传统武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体现了武术文化的整体框架、丰富内涵,以及武术文化的思维智慧和品质。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它不只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身体活动范围之内,必然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价值观,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在人们的理解阐释和实践中实现着自己的生存与进化,它的基本精神,价值理念和思维智慧,至今在广大的习武群落中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传统武术文化特征散论[J]天津大学学报,1992(3)
[2] 戚继光练兵杂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 葛翠柏,唐永干 论佛教在中华传统健身中的影响――兼论佛教在中华传统体育健身理论中的作用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8
[4] 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 沈寿太极拳论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 唐永干,田标,黄瑾 "体育文化"悖论(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6
[7] 田标,唐永干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7-10
[8] 戴国斌看不见的武术套路美:一项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
[9] 肖红征,曾于久武术理论研究若干文体的讨论[J]体育科学,2004(8)
[10]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11]唐永干,田标, 黄瑾 论《周易》中的体育文化滋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10
[12]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3]陈筠泉哲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14]田祖国 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66-69
[15]王宗岳太极拳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