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群名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群名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群名字

经典群名字范文1

生逢盛世,一家四世同堂,绝对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幸事,但“盛况空前”的汽车消费市场里,抛去二手车,人们还能买到100%全新的老车型,这样的状况可能只有中国独有。本来以为随着汽车市场走向成熟,“垂直换代”应该如期而至,但如今,国内汽车市场新老车型同时销售的情况也越发显现,不仅德系的高龄老车依旧活跃,连日系的“经典”车型也开始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感叹这些车型的顽强生命力简直有如小强!

连韩国车都有了爷爷辈

4月底的北京车展,北京现代朗动以其漂亮的外形让不少观众按图索骥去展台观看,但观众在对这款今年下半年即将下线的新车啧啧赞许时,很可能因为这个漂亮的中文名字,忽略了英文ELANTRA,进而忽略了这台车与伊兰特、悦动的关系。

根据北京现代的计划,伊兰特、悦动、朗动将同时销售,韩系车型在经历了“两代同堂”的发展阶段之后,终于在中国车市走到了“三代同堂”销售的局面。

今年是北京现代创立10周年,同时其第三工厂也会在今年落成投产,全新的ELANTRA朗动将成为新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如果算上第三工厂的话,北京现代到时的总产能将会达到100万辆之多,所以为ELANTRA的三代同堂创造了客观条件。

今年2月份,北京现代的销售单上,伊兰特卖出了7561台,占12.8%:悦动卖出了15215台,占25.95%,从数据上看伊兰特和悦动的生命周期还没到尽头,这就成为了ELAnTRA三代同堂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大众汽车是中国多代车型同堂销售模式的开创者,那么日、韩车企则将该模式发扬光大。继大众之后,一汽丰田、广州本田、一汽马自达、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多个日韩企业纷纷仿效。

一汽马自达亦如此。根据该企业的排产计划,明年新一代睿翼将在一汽马自达国产,然而其“前辈”马自达6、睿翼仍不会退市。此外,在明年东风悦达起亚将K3引入中国之后,该企业也将出现赛拉图、福瑞迪和K3子孙三代同现市场的格局。

诚然,“新老同堂”销售并非是中国市场的专利,在一些经济并非发达的国家,如巴西、印度等,也会有新老车型同时在市场销售的现象。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国家汽车发展正处在普及期阶段,且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差异明显,从而为老款车型提供了市场。但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容量,远远不如中国汽车市场!反观欧美国家,因为那里汽车普及程度较高,汽车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消费者看重的更多是车辆的新技术、新设计,因此,厂商往往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遵循“新车上市、老款退出”的垂直换代推新模式。起名上的文字游戏

“新老同堂”作为中国特色,在车名上更像是在玩弄文字游戏。一新一旧,两款车在市面同时销售,必然不能仅用“某代某某车”来定名,这样既不好听,也会无形中突出了产品的新旧,不利于产品推广。于是越来越多的新车名,或更多的“经典”车在国内车市中诞生。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给予新车型一个全新的、与老款车型截然不同的中文名字,在广告推广宣传中,刻意弱化原有的英文名字。比如一汽丰田卡罗拉与花冠,大众的帕萨特、领驭、迈腾,捷达、宝来、速腾,另外,北京现代伊兰特、悦动、朗动,东风悦达起亚赛拉图,福瑞迪,这些都是车企为新老产品改名换姓的典型例子。

而最近的手法,则是让老旧车型带上“经典”光环。比如长安福特的经典福克斯,长安马自达的马自达3经典版、东风日产的轩逸·经典,以及广汽丰田凯美瑞经典版等。一时间,车型“经典化”现象在国内车市蔓延。当然,对于什么车型才能称之为“经典”,我们暂且不论,但像以上这些仅在市面上存活几年的车型,显然离“经典”二字还有些遥远。

当然,还有一种更加隐蔽的“新老同堂”,就是用新一代的外壳,搭配老一代的技术。上海大众的新PoLO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

借“自主”之名还魂

说到“新老同堂”销售,那么不得不提一些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每一个合资厂商都强调旗下自主品牌车型是自主研发设计,但事实真是如此么7至少当我们看到思铭、理念S1、启辰D50时,依旧能明显察觉到有对应车型思域、思迪、颐达的基因,这种“老车新用”的做法,严格意义上讲,在合资企业层面也算是一种“新老同堂”,只不过没在同一品牌销售罢了。

比如东风本田首款自主研发车型思铭(CIIMO),在就是基于老款思域平台打造的一款入门级中级车,以手动挡11.18万元、自动挡11.98万元的更亲民价格,满足了中级车入门级客户群体的需求。东风本田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路是,将其纳入整个大思域车系中,以扩大销售规模。思铭填补了第九代思域取消Lxi车型后留下的市场空间,由此组成的思域平台产品群将进一步扩大东风本田对于中级车市场的覆盖度,实现更大的产销目标。

而目前问世的几款合资自主品牌车型,也均延续了合资公司老款产品的血脉。东风日产的启辰D50出自日产全球B平台,NISSAN的骐达也出身于这平台;广汽本田的理念s1和本田品牌的锋范也有血缘关系;而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630,身上也带有别克凯越的影子。它们只是对原型车的创新力度有所不同,通过融合原有车型资源,背负开拓新品牌的使命,特别是与同系列车型构成产品组合之后,实现对中低端轿车市场的开疆辟土,对这一市场区域的自主品牌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经典群名字范文2

应该为这个图书馆拍很多照片:外观,内观,借书处,书架,机房,还有学生充任的工作人员。

我们学校的主图书馆叫Co,名字来自一个叫做William.R.Coe的家伙。很多很多文史书籍里都有这个人的藏书票,黄黄地贴在书里,上面有细巧的图案和字母。他一定给我们捐献了很多书??虽然这些书并没有被很多人读过。

读的书虽然少,我总是按不住对图书馆的瘾头,没有办法的事。所有人世里的希望和绝望,在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对应。名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宇宙(另有人把它叫做图书馆)是由不定的,也许是无限数目的六角形艺术馆组成的……”他声称图书馆里有宇宙和生命的寓意。这种玄妙的说法,并不能一下子贴上我的心,但是,一个人在图书馆里混久了难免会想入非非,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图书馆里充满了“无限”,充满了近在眼前而永远不能抵达的存在,我是说那些书,那些任何一本都能耗尽人若干年细嚼慢咽的所谓经典,还有无数研究它们的书,这些书又引用了更多的经典??它们轻易地堕入无穷的迭代。不过如果离这些书远一点,远到看不清书脊上的名字的时候,书就变成了一条条独立的性命。

有个朋友去世了。收到消息的那天,我慢慢在图书馆里走,发呆。一个死亡的消息让我满目都是死亡。写这些书的人都已经死了,每本好看的书后面都躲着一个遍体鳞伤的死亡。他们豁出去一辈子,在图书馆里留下个寂静的名字已经是最好的命运。知道他们读他们的,只有作家和想当作家的人??一些打算跟他们一样,把自己埋在书里葬在图书馆里的家伙。当然,还有冷血的评论家,还有在字里行间寻找话题写论文的学生。文学批评那一堆里,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疾病都被写成书了。更有甚者,美国诗人斯蒂文斯生前办了个期刊,就叫《斯蒂文斯期刊》。他死了以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协会筹资继续维持这个期刊。他们研究斯蒂文斯诗里的音乐、茶、风,组合其中的各种可能性来解释他的诗,当然,还有斯蒂文斯这个人。这家伙活了七十多年呢,这么长的岁月足够别人飞短流长。不知道这种搜寻会不会终止,不知道斯蒂文斯会不会被穷尽,会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话题都被说过了。当然,还有乔叟期刊,蒲柏期刊。但愿这些期刊生生不息,像地球上散落在各处的想表达想言说的族群一样生生不息。

人在图书馆里逛,就像过日子,迟早会撞上撒旦。比如,如果你走近莎士比亚的书和关于莎士比亚的书。那些书当然一望无际,至少站满两个巨大的书架。然而,莎士比亚和后人互相制约,各自是对方的撒旦。你看,这样的牛人,还不是老老实实地待在SH一栏里。济慈在K里,米尔顿在M里。所以这些人的意义,无非是填满那些字母。怎么填是他们无法左右的,他们的全部命运和荣幸,就是被读,被误读,瘦瘦地钻进图书馆里的一个字母。

经典群名字范文3

对那一代人而言,满屏幕都是密码

先定基调,《武林外传》是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史上两大最巅峰之一(另一部是《我爱我家》)。截止到包大仁出现之前的戏份,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就武侠题材而言,似周星驰《功夫》般的存在――而又要扩得更深远。

《功夫》的伟大处,不只是又一个周星驰式的小人物奋起,还是香港武侠的累计致敬之作。猪笼城寨、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天残地缺、神雕侠侣、火云邪神、如来神掌。这一个个都是香港武侠史符号般的存在,而这样一山更有一山高、返朴归真悟本性的情节,是武侠最传统的套路。是终极的解构,也是致敬。《武林外传》亦然:解构,以及致敬。

这些人名字都能挑出原型,但人物和原型又有微妙的区别,许多甚至是全然反差――佟湘玉其实就是铜湘玉,性格也和金湘玉全然相反;白展堂的胆小怕事、郭芙蓉的蛮横泼辣,都是把武侠形象解构和人间化了。一如《功夫》里包租公包租婆是杨过小龙女,一个效果。这就是其欢乐之处。

其他上官云顿对应功夫片巨星尚格云顿、平谷一点红对应中原一点红、华山掌门岳松涛对应岳不群、郭巨侠对应郭靖、慕容嫣出自《东邪西毒》、扈十娘是杜十娘和扈三娘的混合体,每个名字都有出典。

甚至随你信不信:衡山派那三位,陆一鸣名字出自《鸳鸯刀》,周敦儒对应《神雕侠侣》武敦儒,都是的。包括钱夫人,玩过《大富翁》的必然会会心一笑。

就是说,对那一代人而言,满屏幕都是密码。

武侠基因

情节上,《武林外传》传统的客栈开门式经营,客似云来,掺杂各类江湖故事。

那些“鸡王争霸赛”、“全宇宙收视率第一的古装综艺节目”之类,爆炒现实,欢乐无比不提:这类古今哏,许多剧都会玩。

而真正见功力的,是那些古今哏里,无时不刻渗透的武侠基因。

只举一个例子,岳松涛灯市口大战莫小贝,争夺五岳盟主一集。岳松涛前半段学《笑傲江湖》左冷禅,后半段玩赔率又是古龙《决战前后》里叶孤城的哏。甚至岳松涛那一下“这是天竺的招财金花”,是《射雕》里欧阳克在王府朝雪中扔筷子的手法。这就完全是给纯武侠迷的细节了。

像这样,脱胎经典,但又能颠覆经典的,了不起。

实际上,网络初创期,即2000年前后,早期几个论坛,大家都是这么以金庸调侃为主,网易文化论坛甚至玩这个哏一直到2002年之后。这里面的许多段子灵感,是宁财神、俞白眉那一代人玩过的文字游戏。那是70后和80后早期,一整代的网络回忆。也是对金庸和古龙,以及从小读三联版长大的人,一整代的回忆汇集。

当然,唯如此不足以撑起经典来。《武林外传》的妙处在于,除了是一部有情怀的武侠剧,还是一部极坚实的情景剧。

其中很多对《老友记》致敬场合。比如,吕秀才床头那幅“六人行必有我师”,比如那句“别说六人行,六千人都行”的台词。但《武林外传》真模仿处,不是这些细节,而是人物安插。请注意:

《六人行》人物安置:

两者都是,从千金小姐离家出走、融入社会开始,由千金小姐和书生的爱情,进化到另一组成熟男女的感情,最后大结局的这么个故事。当然,有许多性格细点,比如郭芙蓉的暴力倾向、Chandler的贫嘴、佟湘玉的贪财、李大嘴的杨慧兰情结,都是点缀,但大结构是这样的。

这样的结构极有弹性:两对对比迥异、容易制造喜剧效果的情侣。保证了情节主线可长可短,而且随时可以感情出问题来做矛盾。一对很容易出状况、随时可以就地安排笑料的队友。

这玩意叫做情怀

而为什么后续的《龙门镖局》达不到《武林外传》的高度?

《武林外传》能让人粘在沙发上,是凭什么?电视剧版场景很简陋,店堂、后院、客房、掌柜的卧室、门前,偶尔加个衙门牢房,没了。但是敞亮、干净、透人情味;衣服,小郭紫的绿的偶尔穿插黄的,老白黑白或灰,吕大侠偶尔换身袍子,掌柜的衣服也不出那几身,但都干净明快;打架基本就是排、点,最有技术含量的大概是小六保护好我七舅姥爷的舞刀……但是,这剧的妙处,就像每集幕间迷你剧完了之后淡墨山水的“武林外传”四字,是干净明亮的淡墨山水。

情节天马行空,讲究个点到为止,时不时还主动提间离效果,提醒大家这玩意是情景剧。你看着小贝去西凉河闹事追打邱小冬、掌柜抠门不发月钱、老白犯贫、吕大侠被郭侠女打、大嘴又贪小便宜交织起来的“生活化”感觉,有种“客栈就是咱的家”的恬淡感。

《六人行》亦然。《我爱我家》亦然。靠梗招人笑来看,靠温情、节奏和演员间“来电”的化学反应,勾住人不放。《龙门镖局》,以及其他喜剧,差的就在这里:穿越古今的笑点,许多剧都会玩;但彼此之间细密周至的人情味,或者说,“家庭感”,少了。

这种家庭感,来自于《武林外传》这拨人的表演――得说一句,空政这拨人太难聚了,而且配角里大量军队出身的角色,保证了表演的纯正。王学圻、林永健、刘亚津、刘敏,各类配角层出不穷的出色,多少经典台词来自配角?“十娘我给你做面汤”、“我上面有人!”都是配角。

经典群名字范文4

关键词:共通感;通识教育;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008-04

一、共通感的丧失与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文科博士a和理科博士b聊到情感问题,说起各自思念的人。a想起一首契合此时心境的诗歌,拿出来与b一起分享: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戴望舒

b很有兴趣地说要读一下:“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a有些惊讶:“不能这样横着念,应该竖着念。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b笑着说,“我这样念也可以啊”,却也按她的方式又读了前两句。a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我誊写的时候,没有注意格式,也没有写上标点符号,让你读错了。这首诗分两段,采用回环反复的手法,第二段就是把第一段反着读。”b重新开始读:“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忧愁,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忧愁……”a虽然听到b两次把“烦忧”念成了“忧愁”,但她想起好多次和b分享她认为很好很有感触的文字,而b看过后常笑着说“我看不懂了,我对这没感觉了”,以后a就不敢提醒b读错了。b读完了整首诗,“作者的名字‘戴望舒’很好听了,‘望舒’,‘舒’也是一个姓,以后给宝宝取名字,换做是我的姓就好难听的。这个‘舒’字好。”

在读戴望舒的这首《烦忧》时,因为b所看的文本不是规范的书写格式,所以按照我们的思维定势,横着念下来实属正常。b两次把“烦忧”读成“忧愁”,却并没有意识到,从这个小小的误读中可以看出b并不在意文字的推敲,或许也感受不到“烦忧”与“忧愁”的不同情感。通过巧妙组合而成的文字,在那些对文字不敏感的人眼中就仅仅是一个个我们认识的文字,没有意义,因此也体验不到其内在的意蕴。“表达是人文主义的前提条件”,诗歌的品读与欣赏需要一种对于文字的敏感性,切身性地感受词语可能传达的真实价值。而让b有感而发的是作者的名字,因为可以参考“望舒”这个名给小孩取名字,他从这首诗歌中获得的是一种实用的价值。尽管两个人处于相似的情境中,a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字字句句恰好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情意,但b却体验不到诗本身的情感与美感,在她们之间并没有一种共同的思想储备与情感体验,使a和b在欣赏同一首诗歌时无法“心心相印”。在当前的大学,a和b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进入大学,面对各种令人迷惑的科系而无从选择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做出职业选择,根据职业选择专业,并通过掌握这门专业,成为教师、医生、律师、记者、商人和演艺人员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可交流的,他们的学习没有给他们提供什么共同之处,因此他们之间缺乏一种共通感,把彼此引向对美好事物的共同经历。

“教育的目的是将人与人,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增进人类的思维”,在人与人之间、现在与过去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有赖于共通感的生成。这种共同感知对于我们的认识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为不同的人提供了相同的背景,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的认同。基于这种共通性,人与人之间具有了一种可交流性。人文主义就存在于“可交流性”之中,因此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这一概念来源于人文主义的传统。伴随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裂缝的生长,尤其是人文学科江河日下,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题正在逐渐地减少,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共通感的可能性也日渐衰微。人们到处都能显示专门知识,每个人都仅仅在一个事情上是专家,知识的狭窄化使其无法进入那个超越一切的整体的关联中。换言之

,当我们越来越专业化,不同专业的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导致人们的浅薄和孤立。

大学教育所面对的整全性关怀与专业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戈尔迪之结,难以理清。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一所著名的大学应该代表着这样一种氛围,它能激发大学生们发挥才智,能使教授和学生重新焕发正在逝去的求知欲望,自由地探索那些人人都应关心的永恒问题,增强学生对整全意义上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识教育对抗着大学的专业化,通识教育的意义就是把不同专业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对具有普遍性知识的共同关注而建立一种共通感,以缓解专业教育造成的孤立主义困境,斩断教育中的戈尔迪之结。长久以来,尽管通识教育一直定义不清,充满争议,但它仍然不屈不挠,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唤起他们最勇敢、最热烈地追求其独特的庄严和深沉。

二、交流与融通:通识教育的价值所在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一词常常混在一起,甚至交互使用。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可译作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而出现得晚得多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可译作普通教育。思想是大学的一切,大学的本性就是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因此不论是通识教育还是自由教育所面对的都是对“学习哪种知识?”这一基本问题的审思。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裂缝“是我们时代最具决定性的知识现象,而且没有轻松弥合这种裂缝的办法。它是自由教育危机真正的根源所在,而对那种危机的认真研究就是自由教育本身”。随着专业化的飞速发展,在今天谈论liberal education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我们一般使用“通识教育”一词,但是对通识教育的考察必然要回到自由教育本身。自由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其教育对象是与奴隶、工匠相对的“自由人”。在我们论述自由教育时,总是试图使大学回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回到纽曼,也就是回到对自由知识的不断追求和探索之中。纽曼认为“自由教育从其本身来看,仅仅是对理智的培育”。自由教育培养的是绅士,“具备有教养的才智,有灵敏的鉴赏力,有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风度”,“这些都是广博知识天生具有的本质。它们都是大学的目标。”在纽曼看来,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因此知识选择的标准是永恒性和普遍性,主要是神学和文学。大学要扩大所要传授的学科范畴,通过学习这些永恒的普遍的科目以开阔心智,积极探索真理。在纽曼的自由教育理念中,就蕴含着对整全的关怀,对人类共通的、普遍的知识的渴求。

“在专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强势兴起之后,自由教育的理念仍保留了自己的位置,这正是通过通识教育的形式而得以体现的;形式上是通识教育,精神实质上是自由教育。”在此意义上,自由教育即通识教育的灵魂,因此通识教育具有自由学术或自由知识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和整全性。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意味着我们有必要放弃欲望的直接性,放弃个人需求和私有利益的直接性,去追求那些普遍性的知识。基于此,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这种共同的思想储备有利于帮助学生回答“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处世?”等人生的永恒问题。正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明确指出:“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在此意义上,“通识”即“通人”,通识教育就是通过对贯通性、普遍性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们始终盯住人类的永久价值,在整全性的观照下面对人事和人生。

从字面上分析,与“liberal”一词相比,“general”意指“普普通通,一般人接受的”,似乎有点形而下的味道。尽管我们把general education译作“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但是在提倡通识教育的人士看来,并不是“普普通通,无关紧要”的,而是“广博开通,人人必识”,即要求学习那些尽可能具有普遍价值的、能通达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通识”意味着共同的、核心的、必备的,通识教育的价值就是要发掘我们共同的人性要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共通感,以应对当下专业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主义困境。

通识教育自提出以来,它的一个最根本而且至今未变的突出特征就是以人文知识为重心,因为人文知识“关心的将不仅是‘心智’(mind)而

更是‘心事’(heart)。这种新的哲学对于今天和未来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各种共同体、各种人群的交往产生的问题可能更有积极意义”。基于“他者性原则”的人文知识维持着对整全的关注,保持对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沟通与相互理解的开放性。此外,通识教育的课程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和讨论经典著作的方式进行,一本名著给人们带来共同的精神实体,并提供了一个话语的共同世界,使人们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真正的精神上的交流传达着共同建构起来的认识、情感和价值,因而在这种精神状态中生成的共通感是一种融通的能力,这种内在感觉使个体为他者、为更普遍的观点敞开自身,进入人类生活的整体之中。

三、共通感的生成:通识教育中的经典阅读

“现在对教育来说重要的东西仍是某种别的东西,即造就共通感,这种共通感不是靠真实的东西,而是由或然的东西里培育起来的。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就在于:共通感在这里显然不仅是指那种存在于一切人之中的普遍能力,而且它同时是指那种导致共同性的感觉。”这种普遍的和共同的感觉,实际上就是人们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向普遍性的提升,是对教化本质的一种表述。“人类教化的本质就是使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赫钦斯、施特劳斯、布卢姆等提出以阅读经典这一出色的老办法,以走向某种普遍性,实现人与人、过去与现在的理解和交流。

赫钦斯认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永恒的学习”,以此“发掘出我们人性的共同点”,并提出通识教育课程“应该由西方名著以阅读、写作、思维和说话的艺术组成,再加上数学,它是人类推理过程的最佳范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和教授们可以掌握共同的思想储备及其处理方法,因为“如果教授和学生们都有共同的基本思想,那么从事生理学研究的人和从事物理学研究的人就有可能相互沟通,甚至法学和数学也会开始发现相互之间值得联系”,这样便能有效地缓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专业主义、孤立主义的困境。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经典的教学,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和统整性课程两种方式发掘人性的共同要素,培养人们理智方面的优点。在赫钦斯看来,西方的名著涵盖了知识的所有领域,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理解法学的基础;在教育方面对于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样重要”。在大学的四年中,花一些时间阅读、讨论和消化这类名著,不仅有利于为专业学习做准备,同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这种经历将会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个人的品位和批判精神”,使年轻人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进行明智的思考和行动。此外,人们在大学里读过同样的书,有一个共同的理智训练,为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提供了基础。一所大学里有不同的学院和系科,除了拥有同样的校长等其他管理人员,通识教育课程把它们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和教授们相互交流,相互理解。

施特劳斯于1959年6月在芝加哥大学“成人自由教育基本计划”第十届毕业典礼上致辞,指出“自由教育在于以特有的小心,研读最伟大的心灵所留下的伟大的书”,这是对赫钦斯的经典名著课程模式的赞同与支持。如果我们说,只有名著是唯一值得阅读的书籍,应该不会产生异议。假若我们说,只有阅读和讨论名著才能给人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教育,恐怕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回到名著本身,它是人类通过文字保存的不同时代的对话,并且是有关根本性和普遍性问题,以及人的心智方面的主要议题的对话。“自由教育是某种读写的教育:某种在文字之中或通过文字进行的教育。”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文字使人类的伟大得以显现,“我们最好从这些最伟大的心灵中选取一位作为我们的榜样,他因其共通感成为我们与这些最伟大的心灵之间的那个中介。”通过经典阅读,那些最伟大心灵的独白成为人与人之间共通感生成的基础,由此独白转换为对话,这种思想的共同交流赠予我们对美好事物的经历。

艾伦·布卢姆在他15岁那年第一次看到芝加哥大学,觉得那些仿哥特式建筑“是指向一条通往伟人相聚之地的学习之路”。面对通识教育的危机,他认为唯一严肃的解决方案就是阅读巨著,即那些公认的经典文本。“只要巨著是课程的中心部分,学生们就会既兴奋又满足,感觉他们正在独立完成着某件事情,从大学里学到了他们在别处学不到的东西。”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对自己提出“人是什么?”、“我是谁?”之类的第一位的问题,而名著提出

了没有答案的永恒问题,激发他们持续地关注这些基本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思考。“也许更重要的,学生们获得了共同的经验和思想储备,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友谊。”人们哪怕是曾在大学里读过同样的一本书,这也是不薄的友谊,至少也为日后留下了共同的记忆。“以明智地运用经典文本为基础的课程,是通向学生心灵的坦途”,人与人之间更深刻的理解,来源于精神上的心心相印,而名著作为共通性的中介,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的主题,使得基于思想和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更为持久、丰富和美妙。

经典群名字范文5

经典案例一:白加黑,创新设计,“感冒”市场

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的香!绝对经典,拍案叫绝!白加黑上市180天销售额突破1.6个亿,愣从竞争激烈的感冒市场撕出15%的市场份额,堪称市场奇迹!“白加黑”的成功为中国营销界和中国企业界提供3大极其宝贵的财富:

第一:震撼传播来自“产品市场化设计”创新

白加黑的成功被很多人简单的归结为“产品概念”的成功,此论没有点到点子上。白加黑的成功印证了“产品设计5指法则”其中一条法则“概念产品化设计,产品概念化传播”。产品名字“白加黑”、产品形态“白片+黑片”、产品包装“复合对比日夜图”,都在统一的诉求“白加黑”概念,同时概念又被分解表现在产品本身的每一个细节上,概念与产品天衣无缝的融为一体。之后,完美的市场化设计演绎出“白天服白片不瞌睡,晚上服黑片睡的香”广告传播主题语,实现了从产品到传播的整体统一差异化创新。所以从白加黑的案例可以看出,产品设计——企业第一次营销做得好,营销传播则水到渠成,而且极具市场杀伤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报无价

为什么白加黑能出现?为什么白加黑能想到“产品形态创新”?创新原点在哪里?答案:意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感冒了就要吃感冒药,但吃了就瞌睡,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人民的生活不便就是最大的商机,白加黑通过体贴入微的生活细节观察成功的抓住了这个商机,针对人民的生活习惯,解决了其生活难题,最后研制出“白加黑”。白加黑,符合人民生活习惯,一种药同时提供给消费者两大利益点,破势借势创造了市场辉煌。得人心者得天下,白加黑告诉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过时。

第三:打出银色子弹,狼群中成功突围

近年来,随着国外资本的入侵,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在狼群中突围,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整个中国营销界和企业界的头等大事,白加黑的成功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盖天力实力本不雄厚,但成功研制出一颗“银色子弹”,迅速完成了市场积累,企业知名度飚升,后面又火爆推出“天天盖天力,添钙添活力”。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中小企业若想同时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首先必须选择一个能够快速启动市场的行业,完成创新产品市场化设计,通过利用“招商4P+M理论”,快速建立全国渠道,最终将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走完产品带动品牌建立和发展的营销之路。

经典案例二:农夫果园,“摇”动中国饮料市场

屁股摇一摇,整个中国饮料市场跟着摇一摇。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摇出了又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经典案例。

当消费者在货架前徘徊犹豫到底是买葡萄汁、澄汁,还是苹果汁时,农夫果园说话了:别人一种水果,我有三种水果在里面,选择我,你能鱼和熊掌兼得。产品形态叠加组合创新,覆盖市场其他产品同时,给出消费者丰富的利益点。产品名字“农夫果园”给人健康、天然、营养、绿色的感觉,而且果园里面就是盛产多种水果的地方;产品包装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有“视觉亲和力”。三种水果调制的农夫果园要求喝前摇匀,其广告语“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随之滋生。

从创新原点“三种水果混和”——产品名字“农夫果园”——摇匀——广告语“喝前摇一摇”,完美的完成了“概念产品化设计,产品概念化传播”,“第一次营销”就向阿基米德手里的魔棍瞬间撬动了一个地球。

经典案例三:南孚自定标准,套牢电池市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好产品要能看得见。南孚电池告诉消费者“好电池底部有个环”,美其名曰:聚能环。 “聚能环”彻底锁住能量,避免因电池漏放电导致的电量流失,令电器发挥更出色。

一个环锁住了电量,也锁住了消费者的心。看不见的“持久动力”被一个“环”形象的表现出来,一个行业标准也被制定出来,不仅有力的打击了竞争对手,而且再次塑造了南孚领导品牌形象。我们看看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在诉求“我有多么多么好”,但并没有给出消费者足够的能够看得见的“证据”。聚能环巧妙的告诉消费者:你看我有聚能环作证!说服力极强!竞争力更不要多说。

南孚电池创新产品市场化设计印证了“产品设计5指法则”的法则之一“概念产品化,传播标准化”。一流策划卖标准,二流策划卖品牌,三流策划卖产品。就像微软的“Windows”系列产品,其制订的行业标准让全世界地球人跟着跑。

经典案例四:1:1:1,金龙鱼欲比天公势比高

在中国市场,金龙鱼独创“调和油”,将花生油、菜籽油与色拉油相混合,与农夫果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农夫果园的“行为识别”相不同的是“数据识别”,其区别的关键在于农夫果园属于偏感性产品,而金龙鱼属于偏理性产品。

金龙鱼三种油相调和,通过1:1:1概念传播,射出产品两大营销杀手锏:第一,数字化对比传播,形象的表达出金龙鱼的产品个性,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点满足;第二,数字化对比传播,向消费者

传达一种概念——“1:1:1”标准是最好的,给消费者一个选择购买的心理标准。

金龙鱼的创新产品市场化设计印证了“产品设计5指法则”的法则之一“概念产品化设计,概念数据化传播”。数字相比形容性文字语言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比如九牧王西裤:5600人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一条九牧王西裤,用针分别为:锁边10462针、缝制针、凤眼330针、打枣500针、拉枣500针、拉耳800针、针钮160针,总计23000针;富康轿车:座椅30万次耐久性实验、288小时整车曝晒考验、50000次车门开启耐久性实验、4000公里轮侧冲击实验、3800多个焊点逐一撕裂实验。

经典案例五:海尔氧吧空调,补氧空调市场

在价格战如火如荼的空调家电市场,海尔氧吧空调的成功更加说明了企业第一次营销——“产品市场化设计”的市场威力。海尔一直以善于产品创新而著称,每每推向市场的创新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什么?海尔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诚到永远。

当人们越来越注意空调病时,海尔抓住了空调病关键在于“室内氧气不足”,进而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推出了“氧吧空调”。很多人认为是产品概念的成功,但如果没有产品创新设计,毛将焉附?追溯海尔创新原点,关键在于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深刻把握,抓住消费者的内心“痛点”并抚平之。而产品概念只不过是如何表达产品的创新性而已,如何向消费者进行有效传播翻译而已。

海尔氧吧空调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产品创新的途径,多多观察消费者生活细节中的不便,一旦发现就想办法通过产品设计创新满足之。而且一旦做到这点,创新产品立刻就能火爆市场,为什么?不用教育,消费者早已成熟,市场早待挖掘!所谓用心,就有可能!

产品市场化设计,是企业的第一次营销

从当今市场的诸多表现来看,中国市场已进入“产品设计制胜”时代!以上极具代表性的5大案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取得辉煌战绩,必须做好“产品市场化设计”,同时从产品概念、产品名、产品形态、产品包装等全面着手,实现产品到市场的整体统一差异化创新,才能做到快速启动市场、走红市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品市场化设计,是企业的第一次营销。

经典群名字范文6

万国父子套装飞行员腕表

中国有句老话——“上阵父子兵”——父子是世上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万国(IWC)父子套装飞行员腕表,就给父子同时准备了两块表。父亲戴的一块是大型飞行员腕表,儿子戴的一块是飞行员马克十六腕表。父亲表款配以46.2×15.8毫米大小的铂全表壳,配置自动上链机械机芯,动力持久。表盘设有日期显示和7天动力储备显示。儿子表款体积较小,尺寸为39×11.5毫米,表壳采用不锈钢表壳。搭载自动上链机械机芯。“有其父必有其子”,两款表都采用了浅色镀铑飞行员腕表表盘、洋葱头形表冠、可防在气压下降时松脱的防反光蓝宝石玻璃表镜,以及中置秒针和日期显示。防水性能同为60米。这个组合表款最有趣的一个小设计,即是在表底有个内圈,可以用来刻名字,颇有传承性。这一父子装飞行员腕表的组合,不仅是男子汉的标志,更是完美家庭的温暖印记。

Romain Jerome Space Invaders腕表

Romain Jerome是个特立独行的品牌,自2004年创立以来,一直以昂贵的售价、别出心裁的设计和特殊的材质闻名于世。他们推出过以泰坦尼克号船体残骸为原料、以登月飞船阿波罗号残骸和月球土壤为主要材质、以冰岛火山灰为主要材料的各式各样表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也是他们设计表款的一大灵感来源。Space Invaders腕表,就是针对80后的群体,将他们少时钟爱的这款游戏带到了表盘之上,引发了无数对于少年美好时光的联想呢。

宇舶Baby Hublot腕表

如果你想直接给小朋友买一块表的话,宇舶(Hublot)新推出的Baby Hublot表款,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了。这款是从宇舶的经典整合系列演变而来,33毫米的直径,经典的造型,戴在小朋友手上,小人有大样,可爱又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