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识自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识自我范文1
【关键词】认识;潜能;自信;发掘;超越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形形的人和事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关系。立身于芸芸众生中,我们总感到人际关系的复杂,常受到一些难以捉摸的人和事的困扰,常认为某些人难以认识。其实,相对于自己,对他人的了解要容易得多,人最喜欢的是自己,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
从总体上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活泼好动,聪明,动手能力强,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基础差而不爱学习。所以,职院学生的管理远远难于其它院校。如何扬学生的长处、改变影响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这是许多高职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其实,大部分学生是不愿意浑浑噩噩一生的,不能充分认识自己、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却因基础差让许多学生缺乏了自信心、没有奋斗目标,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动力。要从根本上改变这部分学生的这种状况,就要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发掘其潜能,重塑其自信心,建立奋斗目标,从而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主动努力奋斗。为此,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其中,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的时间及时引导,使新生一开始就在新的起跑点重新奋起。
每次新生的到来,为了鼓励大家,激发同学们的潜能,我往往于入学教育时安排一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战胜自己,不虚度光阴,为将来在职场上拼搏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问到同学们认识了哪些人时,都可以喋喋不休说出一大堆,但问到“你们认识这个人吗――‘我’”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很可笑的问题,谁会不认识自己!可是经过几个简单问题的测试后,就不是那么可笑了,我们大部分人还真的不能完全认识这个“我”!
测试要求受试的同学如实回答问题,这是前提条件,必须诚实,否则,活动没有任何意义。
测试1、请问你们觉得自己傻吗?答案可选a、傻b、不傻c、很聪明
测试结果,有人选b,有人选c,但迄今为止还从来无人选a。可见,大家的智商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是高智商。说明大家应该都是智力正常的人了。
测试2、请问你们的身体是健全的吗?答案可选a、健全b、有残疾
测试结果,一般情况是基本选a,说明身体基本正常(个别有点残疾)。虽不敢说都健康,但就目前观察的结果,还只发现了个别同学身体有不是很明显的问题。
测试3、请问,有没有人觉得自己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以至于无法承担起你的教育费用?回答可选a、家庭经济条件不困难b、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但能承担学习费用c、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不能承担学习费用
测试结果,有人选a,有人选b,几年来无人选c,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并没有影响自己的学习。
测试4、既然许多同学认为不认识自己这个问题可笑,那就是说都认识自己了,而在大家智商、身体条件、经济状况都良好的条件下为什么参加高考只考到那么低的分数呢?
这个问题一般没多少人回答了,即使回答也是各种客观理由。到此,很自然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认识的自己只是年龄、身高、体重、长相、性别、习惯等等,这些是外在的自己,还没有深入到内在去全面地认识“我”的能力、性格、气质、智力、潜力、社会中的角色等等。全面认识自我,不仅要从身体和生理方面来认识,还要从心里方面和社会方面来认识。认识不全,就会忽视自身内在的力量和现有的资源,就会导致我们学生这样的现状。可见,蕴藏在学生身体里有着巨大能量,只是他们还没有全面发现这些的巨大的潜能,当然也不可能发挥出这些潜能的作用,那能说真正认识了自己吗?不仅如此,反而会因基础差导致成绩差而逐渐失去自信。
当然,主题班会只是一种手段,还有其它许多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如何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加以挖掘,改变自己目前状况,这就要让学生真正的全面的认识自己。事实上,即便是智商低的人,照样有大成就者,这些成就者利用自身其他的优势加上积极努力让自己飞得更高,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因“愚钝糊涂”被勒令退学了)。身体不好,有谁比海伦・凯勒更不幸的吗?可能有些同学家庭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造成经济困难,但现在已经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国家资助,有企业或慈善人士的资助,可以勤工俭学……不管怎样,学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与那些低智、身残、家贫如洗的人比,无论是在身体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或是社会方面,原来自己最起码有这些优越的条件,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和资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自信?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拼搏?当然,自信心要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可以从小事做起,尝试用小小的成功来获得成就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或许就是闪光点,哪怕是游戏、打球,只要能证实自己的能量,就能激发一种感受――原来我这么强!从过去的学生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而这恰恰是我们这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所要求的。
发现了自己的潜能,还要行动,用行动去挖掘这种潜在的力量。在积极的心态下不懈地努力,才能一步步让自己发光闪烁。综观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成就大事者,都不是仅仅因为聪明而获得成功的。智力因素对他们来说只是成功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誉为日本梵高的智障画家山下清,他的画作被认为是日本至今无人能超越的巅峰。事实上,默默无闻的人基本智商正常,且许多是高智商。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大部分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另方面是缺乏斗志,懒于发奋。爱拼才会有赢的可能,经过竞争才能脱颖而出。因此,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后,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奋斗。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奋斗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再一步步用行动去实现。其次,做好该做的事,这些事是责任内的事。人在每个阶段的责任不同,主要要做的事也不同。现阶段主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学习做品行高尚的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锻炼综合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再次,做想做的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做才会有兴趣,做感兴趣的事,心情是舒畅的,乐意做,高兴做,功效高。因此,现阶段要加紧了解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使自己对专业乐学、爱学、学好;对自己感兴趣又有益的事积极参加,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做社会需要的事,社会需要才有施展自己手脚的天地,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法纪法规,遵守公共道德约束,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学习,培养将来所需的技能;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同时获取自己所得,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担当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认识自我范文2
时长:6分
前后期设备:DVCpro摄像机、监视器、道具、化妆器具、苹果电脑、PC机、扫描仪、拷贝灯
完成时间:2005年
动手前的游思
对于认识自我而言,我的意识里是不完全的,有时能够到达很深很广阔的地方,有时又是不着边际的。我相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认识自己。当然,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既在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你我无法达到的境界,当你只触及到它的冰山一角时,你也许只能马上抽身而返,惧而远之,但偶尔一次接近一回,你就会从那个角度发现一些问题或者得到一些别样的解答,为此,我不断在寻找一种方式和媒介及达到这种媒介的路.
门的后现代解析
短片《瞬间》,源于我对门、时间、空间的一些思考。门是人们生活中最平常之物,却包含了每一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喜怒哀乐乃至不同的态度,承载了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变迁。每一扇门里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也许千奇百怪,也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开每一扇门,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场景,它同时又与发生着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门里发生的一切好像不同的时空片断,而所有的片断又叠加着存在于这个复杂的世界,形成一个关联交互的网。我们在絮叨着对这个世界的所谓认识,却很多时候不为他人所理解。就像后现代的思想者福柯所说,“事物没有本质,或者他们的本质是用事物的异化形式零碎地拼凑起来的。”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正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企图全新地追问、回归艺术的本质,来触摸它的边界。
《瞬间》描述了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经历的故事。主人公在清晨仍沉浸在睡梦中,却同时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遇到很多具有隐喻意义的事物,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对应为不同的人与事,最终,在另一个时空中的遭遇在此一时空中发生。
没完没了的后期
在先期制作的阶段中,策划、团队构成、预算、流程安排、选择拍摄场地等等都要列入计划并确认。最感动的是在工作中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至今难忘和教育频道的朋友们一起彻夜工作,为了拍摄我们不得不一起熬夜等待天明。而如果说前期拍摄是一次历练,那后期制作就是一次蜕变,最终完成了蛹化蝶的过程。
在后期中我开始按照设想的一切绘制每幅画面,每幅镜头,在拷贝灯上绘制一个连续动作中每个分镜头的12帧画面,之后将其扫描到电脑中,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编辑。我按照不同的情节阶段分割完成每个部分,将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动画部分的画面。对前期拍摄的影片和做好的动画进行合成剪辑与配音之后,放到DVD的播放界面中制作成DVD光盘。
手绘的效果好像是心灵声音的自然记录,我着意于追求一种自然的表现而不是做作的粉饰记录。我对笔尖划过纸质媒介所产生的变化很感兴趣,在片中也体现着这种表达的倾向。前面拍摄部分的画面笼罩着一层暖色,而后面动画部分统一在青灰的冷色中,我用色调的变化区分两个不同的时空,使影片具有不同角度的起伏变化。在情节方面我将节奏设计为先缓再起,第一个起伏后接连着一系列起伏,最终将定在最后一个画面,给人最强的震撼与思考。
认识自我范文3
常常败在自己的手下!
面对着镜子里面的人,你不妨问问:他(她)是谁?请不要偷笑我此话太傻,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但,究竟有多少人想过你了解自我有几分。
当你为了风度而故作潇洒,为了成熟而故作深沉,为了迎合他人而人云亦云,你是否暗地里想过,我了解自己吗?当你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徒劳奔忙时,你是否记得那句话: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我们固然渴望潇洒的外表,和谐的人际关系;顽强的毅力,进取的精神我们也不能少。但我们不能因盲目地追求而失去自我;不必因没有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愧。找到自我,重要的不在于虚有其表,而在于丰富的内涵,在于自自然然如行云流水般的一言一行。
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迷茫时不必祈求神灵,忧愁时不必寄情于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自我。应当确信,上帝就是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飞希望的奔马,冲出浩瀚的大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创造辉煌,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
认识自我范文4
相信自我,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力,相信自己的正确与力量,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自信而不自卑,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但自信也决非自傲,自傲者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看不到他人的长处。那么,如何才算一个自信者呢?
自信者,应正确地看待他人与自己,既要用自己的长处来鼓舞自己的信心,又用短处来警戒自己不可骄傲,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都说,人应自信自尊自强,而不应自卑自暴自弃。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料,就充什么用。假如是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萝卜;假如是颗白菜,就力求做一颗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认识自我范文5
挫折可以将一个人击垮,也可以使一个人重新振作,这取决于这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困难。正如罗威尔所说:“人世间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关键是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我们只有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把困难变成让自己上进的坚强动力,我们才不会让挫折消磨自己的意志,才有希望跳出困境的旋涡,重新走上成功之路。
【选文一】
两扇磨盘也能磨亮人生
崔修建
尤利乌斯・马吉出生在苏黎世郊区的一个贫困的农家。他对童年和少年最深的记忆便是清贫,无法形容的清贫,让一家人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希望。异常窘迫的家境,造成他没有读完初中,便开始了艰难的打工人生。
然而,多年过去了,他唯一的特长只是像父亲那样磨面粉。父亲曾悲哀地对他说:“你这辈子就是磨面粉的命了。”
马吉不甘心地回答父亲:“不,我不会一辈子迈着沉重的步子,一圈圈地推着两扇磨。”
父亲无奈地叹息:“那你还想怎样?多少人都这样对付着过日子,难道你还能从这两扇石磨上磨出什么希望来?”
“别人是别人,我就是要磨出一份我想要的生活。”马吉的眼里闪射着热切期待的光芒。
他绞尽脑汁,想了许多改变状况的门路,结果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父亲撒手而去时,留给他的唯一遗产便是那两扇简陋的磨盘。
望着那转了无数圈的磨道,望着那两扇默默无言的磨盘,不服输的马吉又在思索着走出窘境的途径。
苦心人,天不负。20岁那年的一天,马吉偶尔从朋友舒勒医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会损失营养成分。于是他想:若将干蔬菜和豆类放在一起磨,一定会磨出营养丰富的汤料,那样,岂不可以让那些家庭主妇们熬汤更快捷、更方便一些?
说干就干,马吉立刻借钱购置了干燥机和搅拌机等设备,开始磨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汤料。就这样,一个灵感加上果断的行动,马吉很快便赢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磨出了最早的速溶汤料。产品一投放市场,便大受顾客的欢迎,因为用他的汤料,只需5分钟即可以做出一盆营养丰富的香汤。备受鼓舞的马吉再接再厉,到1886年,他陆续开发出数十种袋装速溶汤料,产品迅速畅销欧洲。
然而,马吉仍不满足,他的眼睛继续紧紧盯着那两扇磨盘,思索着接下来该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1890年,他终于磨出了可以改变沙拉、凉菜、鱼肉、汤和配菜味道的万能调味粉。后来,他又磨出了十分畅销的浓缩食品。到1901年,他已是拥有超过亿元资产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老板。
在苏黎世大学举办的一次演讲中,马吉自豪地告诉人们:“即使命运只赠给我两扇简单的磨盘,我也懂得用信心、智慧和执著,磨出亮丽的人生。”
没错,只要不肯向所谓的命运低头,不甘在原来的生活里转圈子,开动脑筋,努力打拼,平凡的人也能像马吉一样磨出精彩的人生。
(选自《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3期)
阅读思考
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说一下。
【选文二】
给自己找一双合脚的鞋子
冷俊
他从小就是一个爱动的孩子,那时他喜欢看一些舞蹈比赛,时常被表演者优美灵巧的舞姿吸引,于是,他便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登上表演的舞台。鉴于他的这个爱好,父亲把他送到舞蹈训练队。在训练队,他很努力,也练得很苦,小小年纪常常累得直哭,但他仍咬牙坚持着。再后来他又迷上了唱歌,父母赶紧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练嗓子,以至于他经常深夜吊嗓子而吵醒熟睡的邻居。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又迷上了板球,因为板球是他们的国球,他又梦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板球明星。于是,他就反复练习击球动作,并向一些球员请教怎样提高手眼的协调能力,以便做一个最好的板球队员,进入国家队为国效力。
由于他爱好运动,所以饭量惊人,他10岁时的饭量就是他父亲的两倍了,身体也长到了1.70米,14岁时长到了1.90米,这时他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有一次他过生日,父亲问他需要什么礼物,他说需要一双新鞋。父亲就带他来到一处鞋摊前。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鞋子,他有些眼花缭乱了,顺手拿起最漂亮的一双,对父亲说:“就这双吧,这双鞋看上去很好看。”父亲说:“鞋是穿在脚上的,不要光看着好看,不试一下你怎么知道合不合脚?”他试了一下,果然穿上有点夹脚。在父亲的帮助下他试了几双,终于买到了一双合脚的鞋。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买鞋就要买最合脚的鞋,穿上去才能跑得快,才能把别人甩在身后。不要因太多的鞋子而看花了眼,要多试几下才知道哪双是最合脚的。做事情也是这样,要多试几次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父亲的话给他启发很大,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他有好多个梦想,但似乎他还没有找到一个最适合他的。
不久,在学校举办的一场篮球比赛中,他的一个远距离冲刺投球的动作被一名田径教练看到了。比赛结束后,这名教练找到他,说他跑得非常快,并领他到短跑场地试跑了一下,结果他百米跑出了11.28秒。教练说:“小伙子,你的天赋在田径上,跟我练跑步吧!”这时他想起了买鞋时父亲跟他说的话,就痛快地跟着这名教练来到了田径训练场上。从此他放弃了其他的梦想,在赛道上开始了自己的运动人生。他也在一点一点很快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在2002年举行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15岁的他在200米的比赛中以20秒40的成绩首次被关注。
他就是当今被誉为“飞人”的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虽然他起步比较晚,但在情同父亲的米尔斯教练的指导下,他的成绩一直在突飞猛进。
在北京奥运会上,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100米世界纪录,随后又以19秒30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在200米的世界纪录。这使他成为第九个在一届奥运会上同时获得100米和200米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2009年8月17日,在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百米决赛中,博尔特遇到了美国人盖伊和同胞鲍威尔的强有力挑战,但他再次大幅度打破世界纪录,以9秒58的成绩获得冠军。毫无疑问,博尔特已经逼近了人生的一个新巅峰。
成功后的博尔特多次在公开场合坦言父亲对自己的引导,他说:“人生总是曲折坎坷的,没有谁会轻易成功。是父亲教育我,不要因众多目标而看花了眼,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哪怕前面有再多的挫折,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念,坚持走下去,你就能苦尽甘来,实现梦想。”
(选自《感悟》2010年第2期)
阅读思考
1.“不要因太多的鞋子而看花了眼,要多试几下才知道哪双是最合脚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认识自我范文6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项经典的“两颗软糖”实验。
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入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再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的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另一颗软糖。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项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这项实验当中涉及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就是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一般说,自我教育能力,表现在自我教育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即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践行环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战胜、自我监督、自我调整。
“自我控制能力”就是自我监督时必须具备的能力。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竟然能够让孩子有如此大的差异。当然,“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孩子整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之中,是家长、学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结果。
这样看来,自我教育相当重要,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充满曲折。
把自我教育放到应有的高度
自我教育,这是一个又老又新的话题。人们似曾相识,也产生过许多误解。
最近在新浪网上,有一位网友写道:《家长怎样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个题目乍看之下很是别扭,急急地去查了一下“教育”的含义,从教育的溯源和内涵来看,都想不明白个体怎样能够对自我进行教育,除非是从病态的角度解释,即人格分裂。又去寻找了“自我教育”的意义,传说中是冉乃彦教授研发的新课题,总有一种伪科学的感觉。
对自我教育不了解,甚至把它看成“人格分裂” “伪科学”,这并不奇怪。因为历史上很长一个时期,人们习惯于把“教育”等同于“他人教育”,以为教育就是经常看得到的长辈对晚辈的行为训导,师傅对徒弟的技艺传授,朋友之间的经验传递……人为地将教育的概念缩小在他人教育的范围内。
而实际存在着的十分重要的自我教育之所以被忽视,正是因为在过去,大多数人的主体地位不被承认,人们的自我意识十分淡薄,自我教育也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因此,无法给予自我教育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而现在,在每个人越来越受到应有尊重的时代,主体性得到弘扬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教育孩子,的确应该重新思考了。
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得到大家的认可。教育实际是由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组成的,而真正的教育是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而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些目的肯定是不能真正达到的。
人的发展有四个条件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成才”一直在进行探索,并有着长期的争论。有的强调遗传,有的强调环境和他人教育,近期科学研究的发展,则进一步认识到自我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遗传、环境、他人教育、自我教育这四种因素。
遗传因素。不可否认,先天的生理、心理基础,是人成才的前提。如果孩子有悦耳的嗓音,就为成为歌唱家提供了可能性;如果孩子有惊人的记忆力,就为牢固地储存大量信息提供了可能性。任何人的成才不能否认有遗传因素的存在,但它只是成才的一个前提。另外,每一个人遗传的智能结构并不一样,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8种类型。家长和老师应该立足于孩子不同的智能结构,引导他扬长避短或者扬长补短,有特点地发展自己,获得幸福的一生。
环境因素。环境是一种相对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历史环境是人无法选择的。在奴隶社会环境中,要想普遍培养出自主性很强的人是不可能的。大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个人也是无法选择的。孟母之所以要三迁,就是看到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虽然大的环境我们往往无法改变,但是,对于尚不成熟的孩子,帮助和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地选择优质的微观环境,如学校、家庭环境,仍然是必要的。
他人教育因素。他人教育是一种相对的、可控的因素,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积极干预,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对人的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应该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因素。这一因素对成人、成才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当然,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但是它一旦生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挥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在四个因素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最终,它在人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回顾人类历史,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自我教育因素与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践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机械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仍然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只不过这种教育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的一种引导,而且目的是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在遗传、环境、他人教育、自我教育这四种因素中,自我教育成为孩子发展的关键因素呢?
在一个人的发展中,遗传基因、环境影响、教育干预,都会反映在他的精神世界的内部结构上。它包括思维、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方面,虽然各个方面的因素都对人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各自对整体影响的大小却很不一样。
系统科学指出:一个系统存在着许多变量,这些变量有些变化快,有些变化慢。其中有一种变量特别重要――它的变化最慢,但它变化之后,却引起并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变化,这个变量就叫作这个系统的“序参量”。
在人的发展整体中,它的“序参量”就是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自我意识这个变量,在人的发展中,虽然变化最慢,但它一旦变化,就造成整个系统的变化。例如我们看到少年的思维、情感、意志都在发生着变化,推动着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一旦他的自我意识发生质变,整个人就变了个样,从不自觉走向自觉,出现俗话说的“开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