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of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LIU Wei, CHEN Zhiping, ZHANG Juy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Based on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current egneering majors'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analyzed thepurpose and meaning of bilingual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construction, raises the desig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many aspec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s its research method in detail.
Key word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 bilingual course; three-dimensional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和运算能力的提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切都和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微机是一个代表机型的个人计算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微机更是需要掌握的“第二语言”。《微机原理及应用》作为高等院校的理工科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接收和学习的程度与教材的选取、应用案例的选取、讲解的过程联系紧密。《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以intel公司的16位机8088/8086为例进行内容的整编和讲解的。计算机的最初发展和此十六位机的设计均起源的英文体系的国家,所以其内部结构名称、软件编程和接口命令等应用均采用英文名称或者缩写,而在我国采用英语作为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对此课程进行立体化教材的编订,能够更好的对这门课程进行诠释,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对于推动此课程的发展和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双语课程的推广,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交流技能得到全面培养,适应国际化人才发展的需要。
1 双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建设目的
目前,在我国对于 “双语教学”的界定一般是:将学生的英语,通过教学和环境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所以双语课程的顺利开设首要条件取决于学生的外语基础。目前本科生的英语主要注重写和读的能力训练,听和说的能力不足。所以主教材的编写在采用规范英语进行编写的同时,专业词汇和重点内容要适当加以汉语注释,使学生建立起此专业的英语表述习惯和能力,教辅资源的编写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关系如图1所示。
首先,主教材的双语建设解决了教师和学生在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上所存在的困惑。由于原版教材和影印版教材成本较高,并且在编写上相对国情教学存在差别,不符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不是最佳选择方案,所以面对我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就业发展需求,确立有特色的双语教材发展思路。
图1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培养关系示意图
其次,双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要主动开发综合课程资源优势,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意识。主教材包括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全部知识点,强调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师参考书与主教材配套,书中应含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体现个性化教学。学习指导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体现本门课程的要求、难点和重点以及学习方法。试题库或习题集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
最后,在为教学服务方面,通过教学服务专用网站在网络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所和交流环境,可以为教学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和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在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建设双语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可以克服教材形式的单一,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双语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项目,将为我校开设双语课程提供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示范和具有国外先进教学观念的主体参考教材,同时促进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2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体系建设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优化和教学反思很重要,也是在教材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一方面要吸取目前普通教学中的优势,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双语教学在目前国内实施中的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求此教材的设计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和解决问题,使《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切实可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2.1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研究。以经典机型为理论基础,以应用案例为主线,并且逐渐引入目前主要应用的微机类型;(2)电子教案和CAI课件的主要内容编排。围绕主教材,在理论内容和应用案例力求具体形象的表达形式,由浅入深的讲解方法;(3)双语网站建设与利用网络的在线辅导。切实吸纳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4)应用案例、试题库和资料库的编写与利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回顾和反思微机的教学历程。
在主教材的内容建设上,注重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并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既体现国外优秀教材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又能保留国内教材的原有知识理论体系,确保专业教学大纲得到全面执行。其次,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特点,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此课程的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2.2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的体系建设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遵循上述的设计思路,其体系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主教材内容。在主教材的选取上通过多方面收集教材资源,在构建起本课程教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应用案例实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主教材的建设仍然采用经典微机类型intel8086/8088。虽然微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经典机型是基础,此微机的内部结构、接口和命令都比较简单,便于初学者入门学习,对于初次接触微型计算机的学生起到入门、培养兴趣和循序渐进学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在主教材的后几个章节可以引出目前主要用来控制的微机类型,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来描述其技术参数和应用上的优缺点。
(2)确立辅助教材体系和内容。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CAI),电子教案(PPT),视听教材,结合教学网站与习题库,营造一个多渠道,多媒体,全方位互动式的教学环境。
(3)教材服务体系建设。基于优秀教材与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等硬件基础,设计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有机融合的课程安排。结合案例库,使得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能够得到实践理论的机会。同时引入试题库,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检测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断锤炼对理论的理解。
在经过立体化教材系统的教学之后,学生不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出坚实的综合应用与开发能力。
图2《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体系图
3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针对《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规范英文编写主教材。主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教学用书的专业特征,根据专业的不同,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其次是编写电子教案、大纲、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和习题库等教学资源。其中,进行授课课件和习题答案幻灯片的制作,其中集合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大量动画、视频模拟,寓教于乐。采用JSP开发双语课程网站,设计多个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的功能,网络教学的优点之一在于能整合多种媒体,通过超文本链接,进行有效的知识表达和信息传输,如在线作业、在线辅导、在线测试和在线试验等。
本文针对机电自动化专业的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进行了编写和建设,在突出以intel8086/8088芯片为例的微机主要结构原理和软件设计功能的基础上,在接口实现功能部分充分结合机电专业的特点,以讲解机电一体化的电路控制设计为实例,对微机应用部分的内容进行整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本专业的(下转第78页)(上接第39页)专业课内容,即有助于理解微机设计的基本要领又对专业课的设计内容加深了理解。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对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和专业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 小结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教材选择上的问题,并且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全面的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体系,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授和学习的需要。双语教学和立体化教学的结合充分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双语教材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作用。
注: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级高等教育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B10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柯津云.双语与双语教育:国内外发展概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
[2]章雁.管理会计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J].财会月刊,2009.5.
[3]宋云娴等.立体化教学资源模型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4.
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2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客观性;全过程监控;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40-02
一、引言
专业实验、实习课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一门编程软件、设计一个小系统或一个小程序,并在设计实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实习课是测控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存在部分课程,由于实验教学内容选材不当、教学方法单调,使学生的实验、实习课学习兴趣降低,而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讲义,使学生的实验难度增加;同时,由于使用单调的教学模式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另一方面,少数学生对专业实验、实习兴趣不高,在分组实验中(甚至在独立实验中)往往什么都不做,等其他同学完成实验后抄袭实验报告,应付实验考核。如果没有合适的监督、考核方法,就会降低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和配合,同时也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等、靠、懒”的习惯。
实验课的标准化考试,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完善实验考试大纲、考核方法,同时凝练实验课中的教学问题,这样利于发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而且标准化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实习情况,遏制“等、靠、懒”的现象。因此,做好实验课标准化考试是提高测控专业实验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在实验实习课的标准化考试中,会出现考试方式选择、考试主观与客观评价结合、考试大纲编写等一些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标准化考试的关键。本文结合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部分实验课考核的一些实践,从标准化考试与现状、考试方式比较分析、考试题库建设、考试软件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标准化考试及现状
标准化考试也称标准化测验(Standardized Test),是指根据统一、规范的标准,对考试的各个环节包括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等都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从而严格控制了误差的考试。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国外考试技术采用了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出现了计算机自适应性测试(CAT)、电子评分员(E-rater)及真实性测试(authentic test)等许多新的测验方式。标准化考试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规范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课程实验的测试目的、命题、施测、评分、计分、分数解释;(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题库、试题解释、考试标准、网站、测评系统、考核大纲;(3)建设考评软件等。
但是目前的实验考试,一般都存在以下的一些共性问题:(1)编制考试题目困难;(2)较难测量表达、创造能力等;(3)较难测量学生的思维过程;(4)难以避免被试者猜测正确作答之嫌疑;等等。
在考试实践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的现象包括:(1)考试答案不仅唯一而且简单;(2)测验只衡量学生认识信息的好坏,忽视综合信息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考试受时间限制,迅捷的思考比深度的思考更容易取得好成绩;(4)注重基本技能,而忽视严密思考和推理能力考核;(5)测验强调对独立知识的考核,对连贯性的知识考核不重视。
三、考试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智能仪器设计课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从2002级开始开设《智能仪器设计》课程,它的定位是培养学生进行仪器系统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课程主要介绍智能仪器的软、硬件设计基础与方法;课程要求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设计常用智能仪器的能力。
目前这个课程的总课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和实习课占32学时。2011年前,这个课程的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2012―2014年,这个课程为48课时,实验实习为16课时。
前期(2011年前),这个课程的实验考核方式是上课考勤,课程结束后实物检查,根据完成情况上交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评价是结合作业、理论上课考勤来给出,共占30%。
中期(2012年后),这个课程的实验考试方式采用了个人独立考试、现场抽题,每套题3~4个小题,约为30分钟完成。但1次考试只能是7~10个人,成绩评价是独立给出,占40%。这种考试题相对简单,不能看到中间的过程,也不便保存考试记录。
后期(2015年后),这个课程初步进行了标准化试点,采用单机考试方式,并利用录像方式进行现场测控,成绩评价是独立给出,占50%;而这种考试题能看到中间过程,便于监控,能保存中间的考试记录。
比较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
嵌入式系统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会构建Linux系统、编写简单的程序。本课程的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门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其中实验课时为16学时。
考试方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验证性实验,一部分是实验考试。在2012~2013学年下半学期的实验考试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9%。在2013~2014学年下半学期的实验考试中,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3分,标准差为10%。
(三)讨论
对于标准化考核与一般实验考试相比,存在以下优点:(1)标准化考试考核的是全过程,而一般实验考试考核的是最终结果;(2)标准化考试具有过程的记录,客观性强,一般实验考试的主观性较强;(3)标准化考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考得越多,相关的资源越丰富,便于教学改进;(4)标准化考试最后的工作量小,而一般考试的后期工作量较大。
四、考试题库建设
由于在标准化考试中,可以对过程进行考核,不必人为增加干扰项,而是根据大纲的知识点,结合平时实验或实验项目进行题目设计。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容易在以下几方面与大纲重合:(1)试题与教学大纲的要求;(2)试题总量;(3)试题难易度;(4)试题覆盖面。
五、考试软件建设
(一)单机软件
单机软件主要完成屏幕或摄像头录像,实现对考试人员考试过程的全场监视。屏幕或摄像头录像软件由考试人员打开考试习题后自动运行。软件设计主要采用“C#”来实现,利用Windows Media Encoder创建视频、音频捕捉应用,实现编码时效果预览,捕捉编码过程中的事件,等等方法来实现。
(二)网站建设
利用ASP结合SQL server来编写网站,网站包括考生部分和教师部分。教师用于题目的维护,而考生主要是进行考试。在线的基础考试题目是选择题,主要考试题目通过考生下载实现。功能实现过程包括考生根据考试分配的密码登录,下载自己的考题(含单机程序、打开考试习题、将运行单机程序),在线回答几道基础题,上传操作题,微机定时交卷。该软件原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六、结论
标准化考核是全过程考核,有全过程的记录,客观性强,并且容易积累,后期工作量小。在题库建设中,容易根据大纲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应用相关的考试题目设计。在软件建设中可以分开用单机和网站软件来实现,技术成熟,可行性强。
参考文献:
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3
>> 刍议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 基于职业培养目标的flash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热能利用与节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课程改革 基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机电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教师能力分析与培养目标的研究 基于培养目标的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改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护理实训室的建设与改革 基于服装与服饰专升本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基于培养目标的ERP教学模式与体系设计探讨 基于4H培养目标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吴海波")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科学的考试模式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在公差与配合课程的建设中,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合理地设计试题,充分地发挥考试的督导功能和教育教学功能,极大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差与配合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差与配合 考试模式 试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25-02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来培养既懂理论又具备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长期以来,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严重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各种弊端,制约了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试模式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考试模式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公差与配合课程为例,通过考试模式改革,促进公差与配合课程的建设,对机械类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公差与配合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差与配合是机械类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包含了公差与测量两大方面的内容,把计量学和标准化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该课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单调等特点。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相关计算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掌握形位公差的代号识读及其正确标注;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识读及标注;能熟练地查询国家标准中与公差与配合相关的各种表格,具备选用公差配合的能力,正确使用量具,并对工件进行技术测量。
传统的公差与配合课程评价模式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内容多为公差与配合相关的各种概念、计算及代号的含义等。例如某问答题:什么叫基孔制?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基孔制?要完成诸如此类问答题的解答,学生只需在考试前将基孔制的概念及应用背下来,就可以完成题目的解答,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这种考试形式较为单一,重记忆、轻实践,无法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因为学生可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考试,所以平时学习时不求甚解,只需到考试前突击即可,因而极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笔者根据公差与配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原则的考试模式。
二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原则
1.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原则
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检验。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与应用的程度,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修正;通过考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有利于找出自己薄弱的环节,从而进一步学习以提高专业能力。因此,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必须与机械专业典型的职业岗位相对接,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目标作为本课程考核的标准,使教师与学生均能通过考试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水平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摒弃纯概念题的原则
公差与配合课程的特点有“四多”,即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符号多。这些概念、术语、标准及符号在实践中应用较多,因此,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的方式应以实践性考核为主,即考试的内容均与实践应用相联系,不考纯粹的概念题与记忆题。
3.考核内容贴近生产实践的原则
为了进一步与职业岗位对接,在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应采取考核内容贴近生产实践的原则,即以真实的企业生产案例作为考试的素材,经过合理的设计,使考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更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 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的设计
1.考试内容的设计
机械类专业各职业岗位均要求熟练掌握公差与配合的知识。机械设计人员通过查阅公差与配合的相关标准实现设计意图,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人员通过识读机械图样合理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加工人员则通过计算零件的极限尺寸来保证零件加工及装配的精度。因此,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的内容以“会读、会查、会算”为主。“会读”是指学生要能正确识读零件图与装配图上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会查”是指学生在读懂机械图样的基础上,能熟练查询标准公差数值表、孔和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孔和轴的极限偏差数值表、配合的相关图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数值表、螺纹公差数值表等各种表格;“会算”则要求学生能根据查询结果,熟练完成尺寸公差与配合、尺寸链等相关计算。
2.考试形式的设计
公差与配合课程的评价模式采用平时考核与学期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核的内容应为每一单元课程的核心内容及技能要求等;学期期末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采用开卷的考试方式,考核的内容设计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考核的内容包括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设计及其测量方法,以操作过程与测量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3.考试试题的设计
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试题的题型包括常规试题、改错题及综合应用试题等。
常规试题由填空题、选择题及判断题等组成,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试题设计的要求是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用识图、查表、计算等方式表现出来,试题的答案并不能从教材中直接获得,学生必须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正确应用才能完成试题的解答。例如,在考核“配合类型”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填空题为:孔、轴配合时,如果ES=ei,那么此配合是( )配合;如果ES=es,那么这种配合是( )配合;如果EI=es,则此配合是( )配合。学生必须要正确理解间隙、过渡及过盈三种配合中孔与轴公差带的位置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试题的解答。
学生在学习公差与配合课程过程中,极易出现诸如计算时小数点错误与符号错误,查表时查错表格或看错结果,以及符号识读错误与标注错误等问题。因此,可以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为素材设计改错题。经合理设计,将学生学习中最易理解错误的知识涵盖在题目中,从而提高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及工作习惯。
综合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的要求是将课程中的知识进行综合,使用生产实际中的案例作为考试题,着重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
四 公差与配合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效果
首先,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彻底改变了“学生上课记笔记、教师考前划重点、学生考后就忘记”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客观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实力。其次,试卷题型的改革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成为公差与配合课程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不再记忆大量非常容易忘记的概念,而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正确应用课程的知识分析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上来,这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再次,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的有机结合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更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产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五 结束语
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范文4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至此,初中政治课顺应时展的要求,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包围”逐步进入了“素质教育”。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教育部于2001年10月17日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大胆的修订,并要求从2002年春季开学起实施。初中思想政治课由旧课程走进了新课程。
初中政治课随时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针对以上所谈及的三个“突破”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有益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信息量,减少不益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信息量。目前,许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实行全封闭管理,学校条件又差,诸如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室都不具备,学生常年看不到电视,看不到报纸,看不到有益的刊物。学生整天就是跟课本打交道,学生放假回家虽能看上电视,但缺乏正确的引导,看到的只是电视中的武侠打斗片或青年男女拥抱接吻的镜头。这种情况下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能是空谈,学校特别是政治教师要给学生订一些报刊,并引导、激励学生课后多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影视方面的不良影响单靠学校是管不好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2)更新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政治课好教,什么人都可以教,闭卷考试时期,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就可以了,而如今实行开卷考试,“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反正是翻书考试”等观念是极端错误的。在这些错误观点的影响下,专职政治教师也就寥寥无几并用来把关教毕业班,非毕业班的政治课就由其他科的教师带上或兼上。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应把政教专业毕业的教师选拔到政治课岗位上,形成专职的政治课教师队伍,创造条件给教师以在岗或离岗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创新,对在素质教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政治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开卷考试的弊端
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是在原考试体制及招生体制的方框内积极尝试,其配套制度尚属空白。其次,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以分的多少,率的高低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衡量、评估的社会意识根深蒂固,滞后的人才观使开卷考试的健康有序发展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土壤,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如层层下达中考指标,即各学校600分以上要完成多少个,上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要完成多少个,各校又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各班。因此,备考阶段,全体应考师生,无不抽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加班加点,冲刺题海,或潜心猜题,或模拟演习。再次,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不少人也有类似的看法:“政治?副科,开卷考,轻松,人人都会教。”最后,在评阅中考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判断说明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题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灵活多样,因阅卷教师的水平不同、把握的尺度不同、繁重的阅卷任务下情绪的不同,打分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这样,对学生、对任课教师、对学校来说都会带来不公平。因此,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