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湖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湖的资料范文1
电子封装是指自芯片制造完成开始,将裸芯片、金属、有机物、陶瓷等物质进行加工,制成元件、板卡、电路板等等,最终实现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如图1就是某电子产品系统的总成结构图。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半导体材料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并不具有孤立,要将其应有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就必须与其他元件相配合,通过I/O进行互联才能够实现。关于电子封装的主要功能,具体介绍如下:第一,信号输入、实现输出端向外界的过渡;第二,电源输出、实现输出端向外界的过度;第三,散热功能;第四,保护器件,避免外界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
就整个封装结构而言,电子封装可分为三级,即一级封装、二级封装以及三级封装。其中集成电路元件的封装为一级封装,其又被称为微电子封装,在电子封装领域中发展最快。二级封装指的是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已封装完成的一系列元器件,例如IC元件、板上芯片、接插件、阻容元件等等。三级封装指的是在主机板上插入电路板卡,实现整机技术的形成。
其中集成电路的封装在电子制造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它作为中间连接的部分,除了要负荷下有元器件贴装与电路板组装的发展趋势,还需要满足上游晶圆与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设计、制造以及封装测试三大部分支撑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阶段,电子产品生产中封装所产生的成本已经占到了接近60%,在IT产业中封装产业占到了12%,IC产业中封装产业占到了49%。微电子封装与电子产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电子产品乃至整个系统发展的技术核心都受到其重要的影响,在目前的电子行业制造中属于非常先进的技术。目前,全球集成电路封装的发展规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密度不断提高、I/O数不断增加;第二,产品表面贴装密度不断提高;第三,频率、功率不断提高;第四,产品越来越微型化,成本越来越低;第五,多芯片封装正逐步取代单芯片封装;第六,三维立体封装逐渐取代两维平面封装;第七,系统封装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第八,电子封装对绿色环保提出的要求更高。
2 无铅焊料与绿色封装的发展
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之处是将硅作为代表材料,各元器件之间的互联模式比较固定,元件引脚焊接一直以来都是以铅锡焊料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子产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电子产品越来越容易变成电子垃圾,进而增加了铅污染的可能性,社会各界人员也对其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保护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铅及其化合物能够通过人类的呼吸道、食道以及皮肤进入人体,然后对人体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对人体中枢神经造成损害,进而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精神混乱、生殖功能障碍、高血压、贫血等等。特别是儿童受到铅的危害更大,对于其正常发育以及智商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电子工业造成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Sn-Pb合金焊料的使用,电子产品一旦被弃用,其中的铅就会通过各种介质流入到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地表水中,对其造成污染,尽管这些铅的含量比较少,但是造成的影响却十分严重,尤其是溶于水的铅而形成的酸雨,更是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再加上这些雨水会渗入到人类使用的地下水中,进而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电子产品中的铅很难得到有效的回收,并且与原始铅相比,回收铅产生的α粒子放射非常高,容易导致软件出错,如果重复使用,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对集成电路生产有害。
目前,使用铅的替代品是替代锡铅焊料的主要方案,例如铋、银、锌等等。目前,Sn-Ag-Cu系列材料在无铅焊料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最低熔点为216℃、最高熔点达到了229℃,在无铅合金中的耐高温性比较强,其力学性能也较高,具有良好的可焊性,但是这种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回流温度高,需要印制电路板与器件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而Sn-Zn则属于中温系的无铅合金,其熔点与Sn-Pb相近,具有好的机械性能,然而也存在焊料易被氧化的影响,其保存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缺乏较好的浸润性,存在一些可能出现的腐蚀性问题,例如活性剂残渣、氧化等等。而低温系焊料主要有Sn-58Bi,其熔点为139℃,缺点也比较明显,例如延展性不强、具有较大的脆性以及较差的机械性能等等。现有的无铅焊料在熔点、浸润性、机械强度等方面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并且相对重要且通用的无铅焊料大部分都在日本与欧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这对于中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除了上述方案外,还可以利用由导电材料与有机物组成的复合材料来替代锡铅焊料,例如导电胶,这属于最常见的复合材料,相比于无铅焊料,导电胶的工艺相对简单,具有较低的工艺温度,因此在热敏元器件的粘结上比较适用;其次,导电胶不需要清洗焊剂,产生的成本低,并且能够在细间距间实现互连。然而现有的商用导电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电阻率、热导性、机械性能以及电流负荷能力方面有待提升,这使得导电胶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对其性能与可靠性进行优化。
3 导电胶技术
3.1 概述
上文提到的导电胶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某研究人员提出的银填充环氧树脂导电材料的专利中出现。导电胶是替代传统Sn-Pb焊料的重要材料,其能够实现细间距连接,工艺温度低以及生产成本低等优势,最为关键的是它不含有对人体与环境有害的Pb材料,因此在电子产业中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导电胶的成分为聚合物基体材料与导电填料,其导电性良好,并且具有连接功能。导电填料起到提供电学通路的作用,使电学性能得以实现;聚合物基体材料的作用则是提供粘结与机械支持。大部分聚合物的组成成分都是聚合物顶聚体与固化剂,以及少量的添加剂,例如催化剂、偶联剂以及稀释剂等等,如此使得导电胶的工艺性能与使用价值得以提高。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是比较常见的导电胶聚合物基体材料,其中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硅树脂等等;而热塑性树脂有马来酰胺树脂、聚酰亚胺等等。在聚合物基体固化时会产生收缩,这对于其中导电填料相互接触的分散有着积极的影响,以此实现了导电通路的形成。热固性树脂的热稳定性较高,并具有较大的粘结强度与较强的抗腐蚀能力,因此在商用导电胶中属于比较常用的材料之一。
导电填料的形状、尺寸各有不同,都属于金属粉体,例如金、银、铜、镍、碳复合材料等导电材料。不同的导电材料其到电阻率也各有不同。金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与导电性,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其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银在所有金属材料中具有最好的导电性,同时还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其氧化物的导电性也比较良好。有关研究表明,在导电胶中电迁移效应不会发生在银填料身上,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体树脂固化后,银表面由于钝化作用而出现钝化层,对电迁移现象的发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导电填料中,银的应用非常广泛。铜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表面的氧化率很高,铜基导电黏胶老化之后,会出现体阻抗增加的情况。无铅焊料Sn-Ag-Cu系列与Sn-Bi系列填充到聚合物中也可以形成导电胶。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形态的影响,对于各向异性导电胶而言,薄片状是导电填料中最常见的形态,这是由于薄片填料的接触面积比球形填料更大。纳米银粉、纳米银线在导电胶中也常被当做导电填料来使用。
3.2 导电胶的导电原理
根据导电方向,可将导电胶分为各向异性导电胶与各向同性导电胶。对于各向异性导电胶而言,其导电方向只有垂直方向,其电导率的实现是利用了容量相对较低的导电填充材料,其容量较低造成了晶粒间接触不充分,使导电胶在X-Y方向上的导电难以实现,而施加了一定压力在Z方向上,进而俘获两个元件上导电表面之间的导电颗粒,一旦出现电子连续,聚合物就会由于化学反应而进行固化,两个元件也因此由电绝缘聚合材料粘结到一起,同时为元件表面与导电颗粒之间压力的维持提供帮助。对于各向同性导电胶而言,其导电性在X、Y、Z三个方向都能够实现,这主要是由于导电材料的填充更多。导电胶的电性能会随着导电填料的浓度的提升而发生转变,由绝缘体变成导体,并通过导电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实现导电。在低填充浓度下,各向同性导电胶的电阻率与填料浓度成反比例关系,然而,当填料浓度处于临界点之下时,会导致电阻率骤降,这一临界值Vc被称为过滤阀值。研究表明,当填充浓度处于Vc值时,所有导电颗粒相互接触,导电性并不受填充浓度增加的影响。
3.3 导电胶的应用
与传统的Sn-Pb焊料相比,导电胶的优势很多,然而迄今为止,ECA工艺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可靠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导电胶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并不理想。如果导电胶与非贵重金属终端元件处于持续高温与高湿度的环境下,其接触电阻基本全部都是呈现一个增长的态势。
西湖的资料范文2
关键词 网络资源 综合利用 图书馆 信息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进入了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电子信息时代,互联网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共享全球的资源。目前,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资源的概念与以往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 图书馆的资源只限于现有的馆藏资源, 每个图书馆的信息都可以看作是它所连接的其它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所以,馆藏构成已经超越了原来传统意义上的“馆藏”, 只要联网的图书馆的馆藏都完全可以看作是自己这个图书馆的馆藏同时, 它的信息源已不再仅仅来自于馆藏, 而是增加了电子文献和网上文献,使图书馆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本馆、本地区、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专业信息。现在, 我国图书馆正处在改革和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如何能综合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鉴于我国图书馆界整体计算机水平不高, 有待于发展和提高。处于这一阶段, 我们要考虑综合利用资源, 这是能使用户获得满意信息的必要措施。
1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传统图书馆拥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收藏了古今中外一大批珍贵的记载人类知识的成果,这些凝聚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记载着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手段和进程。任何一个有名的图书馆都是以其海量的收藏闻名于世, 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机构能够像图书馆那样凝聚积累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传统型图书馆不可能大范围渗入到各个地方。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的形式及内容进行延拓,这也是现在图书馆所追求的。
目前国内、国际上,已经不再局限在纸质的图书馆,而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有益补充,两者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可以在超星电子图书网站上看到比图书馆更多的书,而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的增多,也让读书变得更加方便。通过本次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的深入,也让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认识到了现代数字图书馆的无限潜力。数字图书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非常单一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可以储存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并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在网上运行,这就使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概念,除包括自身的纸质文献和电子出版物外,还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大的信息资源。不仅能收集和处理大量永久的、固定的文字材料,还能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临时流动的文字材料,如网络化的文本、图形、地图、声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样,就使图书馆收藏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馆舍,而是扩大到整个网络,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
展望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将变得更加迅猛,在结合传统图书馆的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一些不足,如:数字化信息载体的使用时间、信息安全、版权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本身存在数字化信息管理的局限等。
2互联网与图书资料的联系
众所周知,互联网带来了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人们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人们利用信息也就变得更加便捷了。互联网快速的信息更替也颠覆了传统模式,尤其是以新闻为标志的信息产业中追求的时效性,这也让互联网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也是短期内图书馆所做不到的。然而,巨大的信息量带来的必然有信息垃圾,如何从万千信息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也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而图书馆检索到的结果都是专业的书籍,对理论有系统的阐述,在实际的信息内容上图书馆占据着优势,这时候,就不得不加强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对于在校的学生尤为重要。其次,从信息的检索获取速度来看,我们普遍认为网络获取信息的速度绝对是快于图书馆的,但是在具体的试验中我们发现这个结论是有待考虑的,在这个信息需求的处理上,我们发现在最终获得信息时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是图书馆的时间少。 所以说,未来社会,互联网与图书馆将会齐头并进,而图书馆也会更加深化完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和文化需求。图书馆弥补了互联网的一些不足,同时,互联网也不断充实着图书馆的资源。
3结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的时代,图书馆资源还是会朝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结合的方向发展。其中,尤其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为明显。我们知道,数字图书馆起源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随着数据库如清华同方的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数据库、方正数据库等,在这些数据库的基础上,还会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加入,数字图书馆将会逐渐逐渐发展起来。我们也相信,图书馆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薛理桂.21世纪公共图书馆展望[J].书苑季刊,1997(2).
[2] 李金波.中小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5(6).
西湖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大坝监测;资料分析;模糊聚类法;模糊相似关系;预报拟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6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07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33
1 概述
本文对于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模糊聚类法的实践进行探究是顺应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主要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来对地下水质监测网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优化,从而达到较好的聚类效果。要想达到优化水质监测网的目的,并且拥有较好的细致度与全面性,就要建立在模糊聚类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然后具体依照各个检测点的情况,对聚类中心向量的具体距离,再与各个检测点的具体化学类型等情况密切结合,将监测点的取舍问题合理解决掉。理论上来说,监测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越高,得到的监测信息也就越完整,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目光仅仅滞留在追求空间与时间监测的高分辨率。总之,对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模糊聚类法的实践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可以供相关的工程师与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2 模糊聚类分析法概念
本文探究分析的就是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模糊聚类法的实践,那就要对模糊聚类分析法的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所谓的模糊聚类分析法指的就是在所研究对象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具体建造出模糊矩阵,并且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凭借相关的隶属关系将聚类条件等确定下来,确定的具体方法就是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接着就是聚类,聚类还要满足科学性、客观性、精确性的要求。一般而言,开展模糊聚类分析的研究对象,并没有对模型提供任何分类,而主要是依照样本的具体特点进行类别划分,而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模糊聚类法的实践有助于更好地综合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更好地处理大坝有关的资料,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使得大坝的运行情况得以及时的了解。
3 模糊聚类法在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我国目前大多数已建和正在建的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作为最主要的防渗体系,对其变形展开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大坝面板堆石坝同时应用电解液倾斜仪法与光纤陀螺仪(FOG)法两种方法监测面板变形,其中,光纤陀螺仪监测管道铺设在面板上最长的0+212断面,监测仪器布置有二期面板、三期面板、常规测斜仪、光纤陀螺监测管道等。光纤陀螺仪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敏感角速度传感器,将FOG安装在运载小车中,小车在监测管道中运行,管道发生变形的时候,FOG能够测量出角速度,对角速度进行二次积分能够得出相应的线位移,最终得到FOG运行轨迹曲线。
4 关键点的预报拟合
本文对于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模糊聚类法的实践进行探究,主要使用的就是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于大坝关键点进行预报拟合,聚类指的就是把数据集分成多个类或者簇,目的就是让不同类之间数据差别应尽可能大,类内之间的数据差别应该减少到最小化,遵循的就是“最大化类内相似性,最小化类间相似性”原则,一般而言,在开展大坝安全监测分析的时候我们主要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其的典型特点就是所得结果的精确度比较的高,这种方法的计算较为方便快捷。关键点的预报拟合在自变量具体引入的时候,为了使得各个步骤选入回归方程因子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保证,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删除方程中不合m的变量,建立统计模型。
5 模糊聚类法用于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的步骤
5.1 聚类效果评价
聚类效果评价在大坝监测资料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普及,聚类效果评价选取不一样的阀值就会对应不一样的分类,之所以使用基于平均每期各点间的变形允许差的评价方法就是想要达到更加精准、科学、客观的分类,筛选出最适宜的阀值阿尔法,进而确定最合适的分类。每个监测点的变形数据可以记为矩阵X,其中x(nxm)(i=1,2,3,…,n;j=1,2,3,…,m)为第I个点的第J期变形量。设r为对应阿尔法值的分类数,n为第i类样本包含的点数,主要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最佳阀值的阿尔法值,即当E≤1的时候,以分类数最小的原则选取阿尔法,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大坝质量进行评价,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污染范围,为地下水管理提供科学严谨的依据;(2)计算第s类样本的聚类中心向量x,这是该类样本第k期变形的平均值,这有利于有效地降低监测工作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得以有效保证;(3)进一步确定每期各点变形间的容许差,并且计算出F=maxf,其中,当f小于等于的时候,该类中所有样本聚为一类合理,无论是从实践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大坝的安全与基础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作为各类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它已经在环境保护、地质勘探、机械工程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计算第i类样本中第j个样本到该类聚类中心的距离d及平均距离。
西湖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自我护理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早期可手术根治得到治愈,中晚期以放疗为主,其5年生存率达62.5%以上[2]。在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发生一些较严重的放疗反应或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的患者甚至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心。根据临床资料观察,有些放疗反应或后遗症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所以护患双方如何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是护士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对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知识需求调查,意在能给放疗期间的患者提供获取自我护理知识的最佳途径,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减少放疗反应,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1~12月本院住院行放疗的100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0~74岁;文化程度:文盲18例、小学27例、中学48例、大学7例;职业:工人8例、农民60例、干部20例、其他人员12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自我护理知识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作者以问卷式调查表为基础直接与患者交谈,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使患者对问卷完全理解后填写调查表,然后将调查表收回,对文化水平低不能自行填写者由患者口答,作者代为填写,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1.3 调查内容 ①患者的一般资料;②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需求情况;③自我护理知识获得的最佳途径等。
2 结果
2.1 结果见表1、表2。
2.2 分析 分析表1可以看出,92%的患者对所有的调查内容都需要了解。这说明不分年龄、职业、文化高低,他们对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是相同的。从表2看出,文化水平不同,希望获取自我护理知识的方法不同,文盲及小学文化的患者,由于阅读理解能力差,选择个别交谈的分别为94.4%和51.8%,而中学及大学文化的患者,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希望通过宣传册阅读理解掌握,故选择宣传册的分别为60.4%和85.7%,可见随着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强烈的健康获得观念促使患者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自我护理知识,以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护士要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患者对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体差异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及时掌握相关疾病治疗、预防、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保证治疗护理计划的进行。
3 讨论
3.1 注重理论学习,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大部分患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在治疗的同时,还希望获取更多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知识。护士既担任照顾者的角色,又担任教育者的角色。而目前护理健康教育水平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要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就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和护理学的继续教育,重视护理人员的培训,可通过专科短训班、院外进修、院内讲课、自学等方法,使一线护士掌握与疾病相关的治疗、预防护理等知识。
3.2 注重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92%患者迫切需要了解自我护理知识,说明他们的健康获得观念较强。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对其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自愿进行维持和增进自己健康的活动,主动的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在治疗的同时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鼓励其进行自我护理,促进身心康复。这是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3.3 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方法,其疗程一般为五周左右。故自我护理知识的宣教也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患者刚进院以介绍治疗中有哪些并发症、营养饮食护理,调整心理护理为主;第二阶段,放疗开始后放疗反应相继出现。此时则应该注重皮肤自我护理、口腔自我护理和阴道冲洗的方法;第三阶段,主要是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查,进行阴道扩张,口服维生素B2、鱼肝油,促进阴道黏膜的修复。
3.4 注重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因人施教,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文化水平不同,获取自我护理知识的方法不同。首先对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文化水平。文化层次低的患者采取个别交谈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中学以上文化的患者,根据她们的需要,把健康教育内容打印成册,每人一册,让她们能够反复学习,掌握自我护理知识,以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降低放疗并发症及后遗症,从而提高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放疗并发症或后遗症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住院适应能力[3],降低放疗带给患者的伤害;也有助于护理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3]。因此,对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知识需求调查,旨在能给放疗期间的患者提供获取自我护理知识的最佳途径,减少放疗反应,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乐杰,谢幸,丰有吉,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西湖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自制型;氧疗评分表;老年呼吸病房;运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以慢性缺氧为病理生理变化基础,发展至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可威胁生命。控制性氧疗是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的基础治疗,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提高生活质量[1]。研究证实,COPD患者低氧血症多发生于夜间或夜间不同程度加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甚至引一系列并发症加重病情,如何提高持续性氧疗的作用效果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特将自制型氧疗评分表和调查表运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老年病房患者308例,按入院时间的2014年1月~5月,分为对照组159例,2014年8月~12月观察组1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需氧疗时间大于15h者。排除无低氧血症但需间断吸氧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和记录脱氧率。观察组采用自制型氧疗风险评分表(表1)和调查表(表2)运用于病房,此表从患者的依从性、四肢活动度、家属的配合度、患者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氧疗舒适度、患者对疾病认知6个方面进行评分,良好得1分,不良得0分。评分≤4分者,我们评此患者为高风险脱氧者,并在床头挂红色高风险脱氧的标识牌,提醒护士和家属,此患者为高风险脱氧者。并使用跟踪表对脱氧原因进行记录,针对脱氧存在问题,组织大家晨会进行讨论分析,指导责任护士针对脱氧原因采取相应宣教或护理措施。夜间我们要求护士必须每30min对高风险脱氧者进行巡视,为了便于我们记录,我们将评分表和跟踪表悬挂于床尾,以便我们有针对性进行原因分析,分析记录表如下见(表2)。
2 结果
见表3。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脱氧率为20.13%,观察组中住院期间发生脱氧率为9.4%,两组间脱氧发生率有差异(P
3 讨论
针对脱氧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下。
3.1此表从四肢活动度、家属的配合度、知识掌握学习能力、舒适度、对疾病认知、依从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导致脱氧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使得处理措施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性。COPD 患者家庭氧疗的依从性是与文化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原因可能为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对疾病的认知、 理解能力、 接受能力越强, 对 COPD 疾病的重视程度越高, 家庭氧疗依从性越高, 另外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家庭收入更高,而家庭经济收入同样也是影响 COPD 患者 LTOT 依从性的相关因素[2],所以文化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因文化程度低,接受知识能力有所差异,且患者为老年人,常常耳朵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接受知识能力差,但文化程度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护士不论如何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都不能使每位患者有良好的疾病知识,对于此种情况的患者,我们只能做到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明白氧疗的重要性和脱氧带来的危害,让家属起到监督和提醒患者的作用。且护士的护理工作要有预见性,护士应在患者晨起进行洗漱、进行就餐、病区活动时等需要停氧时,护士应主动进行询问是否需要停氧,使得患者明白,停止使用氧气和开始使用氧气需要护士进行操作,让患者明白,护士对氧疗是相当重视的。从而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用氧习惯,使得脱氧率下降。
3.2如果因患者意识不清且躁动不安,而护士和家属无法24h进行守护在床旁,特别夜间治疗时间,护士工作繁忙,家属需要得到良好的休息,我们采取用约束带约束其双手,以免患者无意识拔除氧管,从而降低氧疗的有效性,延缓患者的病情恢复。迫使护士能主动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用氧效果,我们要求护士夜间必须30min一次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巡视,对普通患者1h进行巡视一次。并且我们主动教会患者和家属观察氧疗的有效性,如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减慢、心慌情况是否较前好转、喘息和呼吸困难是否较前减轻,让患者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的病情状况,使我们的氧疗更有科学性。
3.3对于疾病知识掌握或了解不足者,认为我有喘息或呼吸困难的时候,才需要吸氧, 没有症状情况下,不需要吸氧,而且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对疾病进行相应宣教,氧疗是治疗COPD的有效手段,氧疗时间的长期也与氧疗效果有至关重要的联系。教会患者明白,在突然觉得胸闷、喘息不适时,应主动呼叫护士进行氧气吸入或调高氧气吸入的浓度来纠正突发的低氧血症。
3.4由于白天患者需要治疗、吃饭、饮水加上能活动的患者,需要在卫生间进行排尿和排便,白天氧疗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医学会主张患者进食、饮水时需停用氧疗,但我们对于无法脱氧的患者,我们指导其24h持续氧气吸入,未发生呛咳或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研究证实,COPD患者低氧血症多发生于夜间或夜间不同程度加重[3],我们主张患者夜间持续低流量吸氧,由于氧管的长度有限,加上夜间患者无意识的翻动,容易导致氧管的扭曲或打折。而且导致氧管与氧气装置分离,从而产生了无效吸氧。为此我们指导护士每30min对有高风险脱管患者进行巡视。患者在氧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之 一[4],检查氧管的连接和氧管的通畅性,并做到及时添加湿化水,并指导适当饮水和经常用温水清洗鼻腔,以免因干躁导致鼻咽部不适,从而导致氧效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5黄玉泉[5]认为消除老年人本身常见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的同时也可以消除由于疾病反复发作所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现在家属因为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老年人居多,所以家属流行请护工来照顾自己的亲人,使得老人孤独感和寂寞感加重,再加上疾病的漫长期,使得老人更加对自己的疾病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子女失望,为此我们科室开展患者座谈会,家属座谈会,来解决住院期间的问题。
导致脱管的原因有很多种原因,无论我们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脱氧也无法避免,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减少脱氧率,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能做到护士站内就能用监视屏观察到患者的情况或采用氧管脱落报警器,那样才能将脱氧率降低到0,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疚病诊治指南(20叮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钟可芳 . COPD 患者家庭氧疗依从性调查及其影响因[J].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147 -154.
[3]陈东宁,颐海彤,王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定患者氧疗方式的初步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33-1635.
西湖的资料范文6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68例, 所有患儿均与《实用儿科学》中相应诊断标准相符;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龄2~11岁, 平均(7.2±1.3)岁;病程为1~8 d, 平均(4.5±0.6)d;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三草汤熏洗治疗, 基本方药为伸筋草、仙鹤草及紫草各30 g, 苦参、荆芥与防风各15 g, 在熏洗时利用纱布袋盛上述药物并加水煮沸, 倒入浴具中进行熏洗, 同时给予患儿维生素C及钙剂补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 主要从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皮肤护理等方面展开护理。
1. 3疗效判断治愈:患儿皮肤紫癜完全消失且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 在1周中未见复发;显效:患儿皮肤紫癜反复发作次数及数量均有50%以上减少, 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患儿皮肤紫癜反复发作次数及数量均有30%~49%减少, 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无效:患儿皮肤紫癜反复发作次数及数量减少程度不足3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 利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数据对比展开和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 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34 18(52.9) 8(23.6) 5(14.7) 3(8.8) 31(91.2)
观察组 34 22(64.7) 4(11.8) 7(20.6) 1(2.9) 33(97.1)a
注:aP
2. 2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及家长护理满意率对比对照组症状消退(7.1±2.3)d, 家长护理满意率为76.5%(26/34);观察组症状消退(4.1±1.2)d, 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4.1%(32/34);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家长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疾病, 在3~14岁小儿中发病率较高[1], 患儿主要有双下肢对称性皮肤紫癜表现, 容易并发胃肠病、关节炎及肾损害等并发症[2]。该病通常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抗生素等方法治疗, 虽可对症状予以一定控制, 但其安全性、复发率方面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