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53-02

从数学教学目标和社会对教育、人才所提出的要求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习能力,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

(一)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是实现发展性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选拔性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学生才能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教师必须善于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团结协作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探研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认知结构和构建能力,在呈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的习惯,进而发展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把这种教学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认识规律和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然后把例题作为“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课前自主尝试解题方法,目的是借这个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归纳整合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展示、观看、汇报学习成果,在这过程中学生互相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让学生选择一种解题方法试解古题,并与开课呼应,汇报算法进行优化,体会数据较大时假设法和列方程的优越性,学生主动归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架起数学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建立数学模型。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主动去探索解题方法、归纳方法的一般性,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兴趣

兴趣不是学生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借助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认知情感,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创造性学习。

1.构建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民主、友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精心创设充满好奇、质疑、猜想而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充满学习的渴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潜能尽可能地得以发挥,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基于数学知识的特点,创设承担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情感。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个个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二)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论述说明了主动质疑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感悟,生成新的智慧。

1.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课堂质疑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情境和氛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创设让全班观看、小组归纳整合解法的过程中,学生质疑是否用假设法解题时,可以假设全是鸡,发现当数字较大时,用表格列举法比较方便。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大量发现并能提出问题的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才会在学中疑、在疑中思、在思中悟,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2.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开始的。学生提问、反问、追问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规律性的学习行为方式,从心底里产生一种学习上的需求与渴望,潜意识地培养了他们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时,笔者先预设了几个课前研究的小问题让学生课前研究,课堂上一位学生汇报说:“如果要表示鸡、鸭、鹅分别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并制成扇形统计图。”另一学生反问:“为什么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呢?”学生答:“因为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又追问:“为什么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呢?”这时另一名学生指着制作的扇形统计图进行具体而又详细的解说。本课的重难点在学生互相质疑和追问中给突破了,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创造性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在新的形式下,新课是一种必然。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作为课标的实践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必然要相应地改革。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依赖于课堂的改革。课改首先要从思想改起,相应地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就要进行变化。

一、引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的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或者可以利用数学来分析生活中一些现象。如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中,第一课时就是数学与生活,在这一节中,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数学的意识,通过数字与图形的信息认识,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这里,我们引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的例子:小玲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分析要想合理地安排时间,就必须抓住烧饭这一环节,争取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项工作。所以应为:穿衣(4分钟),烧饭(20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这样只需要36分钟,比以前节约13分钟。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养成数学的意识,并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会应用于生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了解到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境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2、利用生产、生活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能起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如在讲“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时,我们利用最常见的“狗”和“羊”来创设这样的情境:1只羊+1只羊=;1只狗1只狗=;1只羊+1只狗=。第三个问题能相加吗?为什么?再如,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1元的拌在一起,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会想到先把它们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三、搭配时间,优化结构

一堂课的学习一般都会有这样几个步骤:复习、导入、教授、反馈、深化、小结、布置作业等。如何能够合理地搭配时间,优化结构,也是建构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层次时,我们必须要注重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必须要符合这样一个认知的规律。例如:在教授统计图的选用这一课时,主要运用引导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叫学生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自己感知,他们能够从各种各样的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这样一步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几种统计图的特点,这是感性认识,为后面理性认识打下基础,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紧接着进入第二步,自主探究阶段,同学们在刚才的读图中发现,从每幅图中,我们都可以直接读出不同的信息,这说明了不同的统计图有它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如: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由于三种不同的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征,选用适当的统计图。这一部分的设计,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沟通,潜力得到挖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力也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一步一步来实践,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振庭;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J];科学教育;2014.06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数学小软件;促进学生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36-03

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于某些概念、推导过程或本质分析上还不够强化,教师用相关的呈现方法进行讲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借助数学小软件可直观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1]

数学小软件是指一些简短程序,它不是一个平台,只是负责运行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或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总复习》一课中使用的软件为例(见图1)进行详细介绍。

【软件作用】 学生使用这个统计图生成软件能够快速、形象生动地绘制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类统计图,可以借此对统计图的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复习。

现状一:以用替学――全盘皆用小软件

笔者结合大学生毕业应聘的情境组织教学以下片段:

【片段】―― 情境预期较高 用制图巩固知识

出示两家工厂6张统计表,包含工业产值、各类人员、销售三个方面。

出示问题:

1.讨论:从每个厂3张统计图中你想到什么?

2.综合分析,你建议小王到哪个厂应聘,为什么?

【状态】―― 制图量大且繁 学生互动过于欠缺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非常少。花费近25分钟,学生却对此并不开心,兴趣不高。

【分析】―― 情境失真且远 软件使用单一过度

课后得知,学生知晓有应聘这回事,但不是很了解,厂家与数据都是教师编制的,不真实。且由于有6张表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制作怎样的统计图,学生坦言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制图上。

现状二:以用验学――后置使用小软件

整堂课过分地使用软件,使学生产生了疲倦感,总复习的效率很低。基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如下片段的调整:

【片段】―― 练习预设丰富 制图用于问题解决

①出示:杜天琪访问了6位同学,搜集他们每天喝水的杯数。(表略)

快速制图,问:为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②出示: 沈子冲于2013年3月2日发热。(表略)

制图预测沈子冲从2013年3月3日起的体温情况。

③出示:林桥小学红领巾广播台每周播音2小时,4个板块。(表略)

问:如果这个时间比例分配在我们学校,你觉得需要做什么调整?

④两家早餐店去年8月到今年2月的营业额。(表略)

制图分析这两家早餐店的经营情况。

⑤子淇记录下了两个杯中水温的变化情况。(表略)

制图后判断哪个杯子的保温性高一些。

【状态】―― 制图时短错多 学生制图只为制图

虽然课程的大半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学生还是觉得每道题给的制图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短,由于赶时间,错误率较高,且欠缺思考。

【分析】―― 要求单一重复 软件制图只求结果

虽然有5道练习题,但由于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软件的制图上。此外,缺少必要的关键问题以及题与题之间的层次变化和提升,使得题目变得就像作业题目一样苍白和干枯。

问题:软件使用与数学教学失衡

结合两次设计,笔者觉得失去教学平衡的原因有三点:

1.软件功能分析的非整体化

从两节课的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笔者对这个软件的分析是零散的,只是看到了软件可以制作统计图,而对该软件的其他功能,却没有整体化的分析和梳理。

2.软件与教学活动的割裂化

两次教学设计中,笔者把软件单纯看做了软件,课还是继续上,这样就将课堂分成了两块“责任田”,各自管理各自的,没有让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3.使用单一加速软件片面化

由于对软件的分析没有到位,加之在课堂上孤立了软件功能使得软件的延伸出现单一化,使得学生不能透过使用统计图生成软件,体会到软件合理运用对于自己学习的重大作用。

改变:以用促学――该出手时才出手

通过对以上两种使用数学小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中学生状态的观察和原因的分析,笔者对小软件在课堂上的使用进行了如下调整:

【片段】―― 情境逐层递进 用软件促课堂提效

第一题:教师出示2008年―2013年六(1)班家用电脑拥有量统计表(表略)以及三幅相对应的统计图(折线、扇形和条形统计图),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数据,分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第二题:我们学校周三有红领巾广播电视,每期25分钟,安排了四个板块。(表略)

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第三题:快速反应3题。(表略)

【状态】―― 制图有的放矢 互动中多方面成长

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统计图知识的记忆程度合理地使用软件,巩固了总复习知识。

【分析】―― 功能面向多元 软件促进学生学习

这次的教学设计中不再仅仅把软件定位为工具,而是成为了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正能量。正因为软件的功能指向了课堂的多元角度,才使得软件的推动力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结合前后课的设计变化和上课的感受,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策略能使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策略一:基础平台架构,实现软件分析的整体架构化

要使软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首先要对软件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小软件的分析:

1.分析软件的使用广度

教师在使用一个数学软件前,需要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到用之明白。

2.分析软件的使用深度

教师需要分析这个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到达的题目深度,几个功能的叠加使用能展现软件更深的价值。

策略二:合理嵌入,优化软件使用兼顾常规学习

软件在课堂使用时,教师还需要兼顾数学的常规学习活动,软件的介入使得教师更需要精心设计数学常规活动使两者相互兼容,发挥1+1>2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重”:

1.时间分配重两者双赢

软件进入了课堂,它一定会占用课堂40分钟的宝贵时间,两者时间并非完全是叠加与累计,有时也需要进行重叠加深使用。

2.问题设计重两者衔接

在复习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之后,笔者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3)美术组的女生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机器人组呢?

(4)航模组的男生占4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舞蹈组呢?

(5)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各占4个小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前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比较就能够完成,后3道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的区间得以延伸。

3.重在体验,把握数学活动拓展软件领域

软件除了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之外,还应考虑其激发学生运用软件的欲望和使用软件的能力。

关于学生名次的统计问题(见图2),问:为什么这幅图不能很直观表现出来呢?

出示表(学生的具体跳绳个数)。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软件上的两个空白格子就可以解决了。

如:

这个演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了软件转化之后生成结果的快速,惊叹软件的神奇和迅捷。

参考文献: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75及76页练习十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的内容,本课“扇形”的教学,是在学生了解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扇形、扇环的数学元素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扇形,为后续学的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扇形、扇环等物体,但对于扇形的具体特征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首先组织认识扇形,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引导学生构建“扇形”这一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方式激活了学生原有的“扇形”生活经验,结合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扇形”这一数学模型,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弧、圆心角、扇形等概念,能准确判断圆心角,会进行简单的扇形面积的计算。

2.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通过比一比、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会求扇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如何按要求画扇形和求扇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搜集生活中的扇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面: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1)请学生猜。

(2)揭示谜底。

2.揭示课题。

师: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扇形跟圆有没有联系?有哪些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扇形。

教师板书课题:扇形。

二、自主探究,初步认识扇形。

1.认识弧。

(1)用课件出示一个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黄色的线描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黄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指导学生学写弧AB,学生书空练习。

(3)教师指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圆心角。

(1)课件显示:OA、OB两条半径,然后问:“两条半径所夹的角∠AOB,它的顶点在哪儿?”

师明确: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3.认识扇形。

(1)课件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弧AB和半径OA、半径OB围成的蓝色部分叫什么吗?

学生: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师明确: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4)扇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学生说一说。

欣赏美丽的扇形图片。

(5)画扇形

①出示画图要求:尝试画出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在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100o的扇形。

②学生试画。

③说一说画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画扇形时应注意些什么。

④师:扇形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一样,都是平面图形,那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活动,通过折一折,知道扇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明扇形圆心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就是扇形的对称轴。

三、探究扇形大小与什么有关。

1.出示两个等圆。

(1)让学生说一说以半圆为弧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以四分之一圆为弧的扇形圆心角是(

)度。

(2)学生小结出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比较出以上两个扇形的大小。

2.猜一猜: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生:圆心角)

(1)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说一说。

看图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变大,扇形就变大;圆心角变小,扇形就变小。

(2)出示两个同圆心角但不同半径的扇形。

师:这两个扇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扇形的大小还和什么有关系?

生观察得出半径不同。

师生小结:圆心角相等,半径越长,扇形越大;半径越短,扇形越小。

(3)总结影响扇形大小的因素:一、圆心角度数;二、半径。

四、扇形的面积

1.出示圆心角分别是180o、270o、60o、90o的扇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分别占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并说明理由。

2.问:圆心角是1o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圆心角是no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3.扇形面积公式

如果用字母S表示扇形的面积,n表示圆心角度数,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扇形的面积公式是:?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扇形面积公式:S=r2

(2)师:已知这个公式,我们能干什么(算扇形面积),换句话说,要算扇形面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圆心角度数和半径)

五、巩固新知。

1.判断。

(1)圆的一部分就是扇形。

(2)顶点在圆内的角一定是圆心角。

(3)扇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4)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2.填一填。

(1)如果扇形的圆心角是60o,那么这个扇形的面积等于这个扇形所在圆的面积的————。

(2)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求阴影部分面积。

4.

为了做实验滤纸,在半径为3厘米的圆中,

剪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求剩余部分

的图形面积?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5

灵武市临河小学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2、通过搜集信息与实验体验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3、能够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作用,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因学生的家庭条件都较好,学生难体会“缺水”。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信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万物之灵、地球体内的血液、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晶莹剔透、激昂澎湃、浩瀚如云

你们知道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是描写什么的吗?

2、对,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节约用水的话题。

二、水的用途

1、身边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2、除了在生活中离不开水以外,水还有哪些用途?

三、水资源现状

1、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有水很多,但大多都是咸水,利用扇形统计图来告诉学生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2、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说明地球上淡水的情况以及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面对地球上这么珍贵的淡水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对,节约用水。

3、我国以及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1)中国在水资源方面的现状

A、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严重匮乏的,人均仅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4,是世界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B、看一段视频和一些图片,来感受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2)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板书“身边”。

4、国家在节约用水方面的一些举措。

四、算一算

1、平日刷牙时的用水习惯。

2、算算不同的刷牙用水方式所需要的用水量的多少。

3、由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板书“从小事做起”。

五、金点子

1、在节约用水方面,你还有哪些好的金点子想和大家分享?

2、学校在节约用水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

六、拓展

1、如何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入到节水大军中来呢?本周的社区行活动,大家有行动目标了吗?

2、小组讨论,各组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范文6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它以思想指导和学生自身合作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利用场景设定、探讨学习、思维创新、多媒体等综合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2.能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合作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将课堂教学模式由被动式的学习,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3.可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课堂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由学生小组内部进行互助学习。对学生模糊、理解不透的知识,小组间相互帮忙,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请求教师解答。这样可以优化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作学习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说,合作学习法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巧设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实验操作、视觉效果、语言表达、动作模拟、情感渲染等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情景,进而通过这种综合型的情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要点的把握,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外出旅游的情景进行设置。比如,在买票时,不同旅行社的价格如下:

A旅行社:10张以下按8折;超过10张,多余部分按5折,其余10张按全价;B旅行社:所有一律7.5折。

问题:假如一个班有50人,A、B旅行社票价均为20元,他们选择哪个旅行社更优惠些,需要付多少钱?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快就能算出答案,A旅行社:10×20+0.5×20×(50-10)=600元;B旅行社:50×20×0.75=750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小组,让各组学生进行比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把20和50分别换成x和y,看哪一组学生能够最先得出函数式:A:10x+0.5x(y-10)=600;B:0.75xy=750,然后进行奖励,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2.小组探讨式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分组探讨式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充分发挥优势,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题,进而可以让每道题有不同的解法,从而找到最简洁的算法,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例如,如图,已知B、C在DE上,AD=AE,AB=AC,求证:BD=CE.

此题主要有三种解题思路,第一种是从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一角度出发,运用叠合法可证;第二种是从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角度出发。

本题可设法证ABD≌ACE或证ABE≌ACD,于是又得到两种证法,而证这两对三角形全等又都可用AAS、ASA、SAS进行证明,所以实际是六种证法。其通性是“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第三种是从ABC和ADE是等腰三角形这一角度出发,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线合一”这一重要性质,便得到三种证法,即过点A作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的平分线。从而证得BD=CE。

针对这种一题多解的题型,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统计好这道题目他们有多少种方法,然后对比找出最好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采用关联性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想象力

关联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征,利用数学模型以及数学同其它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教学探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对于建立数学模型来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