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政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政课范文1

一、重拾了思政课教师自信,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

如此规模庞大的培训,让我切身感受到新形势下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对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倾注的财力和心血,重拾了作为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荣耀和自信,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同时也激发了我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立志向一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目标不断迈进。

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2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学,使我从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技能竞赛、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新的洗礼,提升了认识,厘清了思路,也明确了自己需要努力提升的目标。2场实地研修,扩充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学校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确定了我学成回去后要带领团队努力的方向。2场与专家面对面的实操演练,让我破解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迷雾,明白了如何灵活、贴切地运用案例教学,也让我了解了微电影、教案设计、慕课建设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切实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搭建了友谊桥梁,促进了兄弟院校交流与合作

思政课范文2

通过上表列出的十个因子,现分析其内容及信度系数如下:首先,互动过程,包括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共涉及了互动目标、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时测评四项因子,可以综合地可以有效的从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效果完整评价,考量当前多维互动模式的效果,其Cronbachα总系数为0.834。其次,互动效果,包括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学生课堂互动三项因子,可以针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对师生及课堂进行全面考核,其Cronbachα系数为0.904。最后,互动评价,包括了考核方式、能力分析和效果评价三项因子,也是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成果的总效果体现,有利于综合性地评价,其Cronbachα系数为0.842。当前学术界对于Cronbachα系数虽然没有统一标准,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甚佳;信度系数在0.8以上都是可接受的;如果在0.7以上,则该量表应进行修订,但仍不失其价值;如果低于0.7,则应该弃之。”[3]从上面十个因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系数都高于0.8,符合学术界普遍标准,所以应该可以视之为信度符合要求。

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性应用及分析

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过:“想要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对于已建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和评价需要在比较当中获得体现。为了检验已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笔者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选择了两个班作为试用对象,分别为护理12级(10)班和助产12级(1)班,此二班在入学成绩,生源地构成,人数比例,课程设置方面都较为相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的研究以一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着重于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环境的考查及对互动效果的评价;最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应的评价量表进行测量,以数据形式表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和一般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一)互动过程比较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灌输基础知识,以教师为主导;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导,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前,能够通过教学设计的策划和人员的分配使得思想政治课专题或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同时在这样的酝酿过程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如第二章教学辅助的“爱国歌曲联唱”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多的互相合作;在课中,教师通过说疑、释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难题,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第四章教学中开展的“扶起跌倒的道德”专题演讲就让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上课又转化为理性认识;在课后,各种形式的课外小组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对不同的课程互动进行相应的任务承担,巩固了互动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过程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2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过程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二)互动效果比较分析

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互动,新的时期应该要有更加民主平等,彼此悦纳,协调合作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而非过去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4]。所以多维互动模式是一个教师学生、学生、学生课堂互动的多向关系,体现了互动的本质。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师生间,还有教师与课外小组,与个体学生或全体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个体间的交流,更包括了先进生与学困生的信息往来;学生课堂互动指的学生自我把握课堂氛围,做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和不同见解的交换者,对课堂进行平等组织。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3的结果。上表显示,多维互动模式教学下的学生普遍表现在各影响因子上皆高于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护理12级(9)班。总的来说,一般教学模式互动效果均值为3.2244,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互动效果均值为3.4209。虽然各项水平都只有微小的差距,且都高于3.00的中间值,但还是有差距的,这很好地验证多维互动教学的效果,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一般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由于条件所限开展得还不够充分,效果仍有效提高。

(三)互动评价比较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评价涉及到诸多要素,归根到底,涉及到的是课程是否满足个人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价值判断,需要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达到全面、具体和科学的评价,不仅要有合理的考核方式,也要兼顾学生的能力提高,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互动教学的考核不是终点,我们应该对学生平时表现,如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小论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老师,引导学生对学生教学的积极参与,将这种参与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计入考核结果中。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表4的结果。上表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效果比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效果均值低了0.247,这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比传统方式有了更好的效果,无论是考核还是能力都有了更大的提高。上述数据,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轮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验证了我们设计的互动过程、互动效果和互动评价三大项十因子的评价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取合适的指标,有利于更好地评价互动效果,这也是此项研究的目的,而各因子的权重,也需要科学的确定和分配。概括地说,本指标体系在运用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科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是一个具有较多层次和很强结构性的过程,同时教学过程又具有抽象性,本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确立评价指标,保证了各流程的有效性。第二,灵活的操作性。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互动模式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级别的评价指标,由抽象到具体,具有了比较强的操作性,同时本指标体系尽量概括了课堂互动的各个方面,有侧重也有全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从本学科向不同学科运用。

三、结论

经过了两年多不断研究与试验,通过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用,对试点班级的观察,并对不同课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生进行访谈。得到的反馈信息都能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已建立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高职院校思政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性。通过此评价体系,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实时测评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策略,能够更好地自我评价与自我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参考本评价标准,对课堂互动进行监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研究的时间有限,研究人员的精力有限,研究样本的资源有限,故而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资源有限,不能够开展更大规模的试点和采用,所以本指标体系的试用和检验都只能以试点班的形式进行,实验过程容易产生导向性,如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在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高职院校中进行试用并修改,使之更完善。

(二)研究样本的规模小

时间和条件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同一专业,今后应该对不同教师不同专业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对指标的相应设置进行细化和分类整理,另外由于学校的规模小,缺乏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设计出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针对本院校的情况。

(三)研究对象的动态性

思政课范文3

信息时代带来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观念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人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其特殊性表现为三个维度,即:第一,服务政治的维度;第二,思想改造的维度;第三,人的发展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为指向的政治价值观再生产[5]。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交互性和周期性的教育,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既不是单向度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传统单向度的灌输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主客分离的认知模式基础上的,造成了教育目的的异化,导致教育沦为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教化[6]。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是思政课教育目的。教学方式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实践是理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因此要突出问题意识,不能回避问题,要注重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决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忽略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态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当今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只有针对当前社会思潮有效回答大学生的困惑,才能逐步树立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时效性与实效性的关系问题。思政课教材从“05方案”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修订,体现了教材体系的时效性。但是,再及时的教学设计离开了实效性都是无用功。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教学材料,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积极推动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教学手段方面,善于运用新媒体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必须改革和创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言论参与权。学生“被动”地接收着媒体上是非善恶真真假假的资讯,颠覆着日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思政课不改进教学手段,就会被其他社会思潮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陈旧的教学案例、乏味的授课语言、严肃的课堂气氛,以及窠臼的考试方式只能让思政课“应然”的价值诉求夭折在“读屏时代”。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案例,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例讲解理论;必须学会时尚流行语,用学生最喜欢的语言方式宣传真理;必须提升教学的艺术性,用学生最认可的方式传播信仰;必须改革考试方式,用学生最接受的方式传授理论武器。

2促进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

2.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授课水平的提升。因此,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提高掌握理论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说明社会问题。第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在思想意识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能够较深层次解答学生的困惑。第三,提高教学授课能力,把理论转化成武装学生思想的理论武器。第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2.2有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价值

思政课范文4

关键词:医学专业生;思政课;概论;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学校各级领导及思政课教师共同研讨,提出了“专题教学、问题导入、中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解读”的教改模式要求。为研究“概论”课程,学校开展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于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一学生、大二学生中进行,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方式、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共发出问卷418份,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其中,大一学生295人、占70.57%,大二学生123人、占29.43%;八年制学生278人、占66.51%,五年制学生107人、占25.60%,四年制学生33人、占7.89%。

结果与分析

1.近四成学生认为自己了解“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同时又有近八成学生感觉自己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59.09%认为“自己不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认为“自己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学生高达 40.91%。其中,认为自己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学生只有21.53%;而回答不了解的学生占78.47%,提示教师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1]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关于教材,在三个选项中,希望“教师上课主要讲专题,同时用少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的学生最多,占59.81%;主张“教师上课完全按照教材体系和内容来讲,以利于学生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占31.82%;而认为“教师上课只讲专题就好,教材完全可以由学生课下自学”的学生只占8.37%。近六成学生希望上课主要讲述专题内容,同时也有三成学生更为重视全面、完整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在重点讲授专题的同时,也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体系。

2.专题教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他们希望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

有高达73.68%的学生喜欢专题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按照教材目录讲授教材内容的学生占比只有26.32%。专题教学方式具有内容集中、主题鲜明、深度探索的优点[2],有利于从更宏观的背景上阐述理论问题。从这组数据来看,专题教学方式不仅是教师重视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92.34%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只有 7.66% 的学生主张“教师上课直接切入主题讲授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A. 不了解也不关心,教师上课不必介绍;B.很了解,教师上课不用再介绍;C.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D.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可以先布置作业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四个选项当中,选择C的学生最多,关于重大理论问题选此项的占 72.73%,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比75.84%。选择D的学生均超过一成,重大理论问题此项占 12.20%,社会热点问题此项占14.11%。C和D两项相加,两个问题的数据都超过八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选项B中选择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有 2.39%,社会热点问题占5.98%,两者都不多。但是选项A两个问题的数据却表现出差距:重大理论问题占 12.68%,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对此不仅不了解、甚至也不想了解;而社会热点问题这个选项却只有4.07%。这表明:即使对理论问题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中,也还是有学生愿意了解鲜活的社会热点问题。

3.多数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学校学生对医学相关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有较高的知晓度

调查中,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所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占到了89.47%,而认为不应该的学生占到10.53%。医学院校思政课如果能够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有96.65%的学生听说过“非典”、96.41%的学生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90.67%,知道“毒胶囊事件”的学生有 81.10%、知道 “医保”的学生也有80.14%。认为思政课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的学生占到97.13%,只有2.87%的学生选择了“否”。作为医学相关专题,高达79.90%的学生认为“概论”课程可以引入“医患关系”问题,“医学生职业素质”也占到60.53% ;“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紧随其后占56.4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比例相近,有54.31%。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适当向这些内容倾斜,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关心关系到全社会的“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内容。有68.66%的学生愿意以医学热点问题为内容进行网络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并开展课堂讨论。总体来说,52.87%的学生感觉这些医疗卫生热点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是积极的,“我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而47.13% 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看到这些消息后,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前途感到迷惘”。超过五成的学生感觉是积极的,这让笔者稍感安慰;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也有近五成的学生感觉是消极的。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是思政课教学必须面对的。

4.小课堂讨论颇受欢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

关于讨论课人数,选择规模为 “20人” 的学生占38.04% ,选择 “40人”的为 33.73%,而认为“80人”规模合适的只有 15.31%,“120人”的也只有 12.9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人~40人的小课堂讨论是颇受欢迎的。关于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83.97% 的学生同意“概论”课程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社会实践,认为不可以的学生只有16.03%。因此,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是“概论”课程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此外,94.26%的学生认同医学院校“概论”课程进行社会实践,可以邀请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介绍相关情况,占压倒性多数;不认同的只有5.74%。以笔者多年的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经验来看,“概论”课程很多理论内容都可以与医学管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们希望可以直接与医院或卫生管理部门的专家接触,听到第一手的情况介绍。

讨论与建议

1.讲好“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帮助学生理解后续课程内容的基础

“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的内容重叠度相当高。“概论”教材中(高教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论,是对“纲要”课程主体内容的回顾与总结;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讲清楚这三章,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摸索的基础上开始的,才能理解今天很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根据本次调查数据,不了解“纲要”和“概论”两门课程关系的学生占78.47%,因此对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更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使学生了解“概论”是“纲要”的必要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展开的。

2.专题教学是“概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加以凝练和完善

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是组织专题教学的很好选题。超过七成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并且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如果再加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就这些问题交流的学生,总数超过八成。从前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很了解重大理论问题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不是很了解这些问题,但是他们对此还是很关心的。组织专题教学还可以借鉴以往思政课“请进来”的传统做法,发挥各校专业所长,邀请一线专业人士到学校介绍、讲解涉及重大理论的现实问题。例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部分,在这些方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比思政课教师更了解具体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到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会使医学院校思政课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有超过九成学生特别在意专题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在组织专题教学时,也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专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3.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环保、看病难、上学难等,“不了解但是很关心、希望教师上课加以介绍”的学生,以及“愿意先自己查资料思考、然后上课跟教师交流”的学生,总数占到九成。与前组数据相类似,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很了解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他们对此抱着非常关心的态度,这是专题教学非常好的切入点。与此相应,同样超过九成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对于学生来说,“概论”课程的理论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对理论的解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4.思政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背景,有助于提高课程吸引力

本次调查中89.47% 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背景。作为医学生,他们对“非典”“三鹿奶粉事件”“医闹”的知晓度都超过九成。以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为切入点来组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素质”等专题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理论问题。近十年,为落实思政课“05方案”,学校“概论”课程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在部分课堂的教学中引入了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透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以及面对的新问题、新挑战。思政课教学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5.思政课社会实践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解读重大理论问题是思政课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方法[4]。学校已经连续多年以命题论文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收到了较好效果。此外,思政课社会实践也可以考虑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就医学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而言,可以邀请医院、社区及卫生管理机构介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形态,它是联系普通群众与卫生管理机构和医院的桥梁,每天的工作内容映射着医疗卫生系统跳动的脉搏。社区及工作人员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理解,与思政课教师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将他们的工作内容引入思政课的教学中,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JYY48)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0-107.

[2] 郭凤志. “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9):70-73 .

[3] 林兴龙. 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分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 32(3):133-135.

思政课范文5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数量上的保证是基础工作,也是基本要求。据调研统计,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现有思政教师 x人,专业为政治学科的老师仅占 53.5%,50岁以上的教师占41.6%。小学思政课教师数为238人,专职教师数仅有9人,兼职教师高达 95%以上。中学稍好一点,思政课教师共23名,专职21名,兼职及其他2人,但是85%教师超工作量,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堂的有效发展。这会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必要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欠缺,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课教学优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教学状况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四是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兼任,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明显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趣味性,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专职的思政课教师,有时干脆将思政课变成自习课或者电影课。二是缺乏专业培训。小学思政教师大多数为语数兼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对保证思政课任课教师教学质量、优化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目前,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有过相应培训,仍有困惑,仍然需要系统专业培训。三是自我提升机会不多。由于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短板”,任课教师在完成授课任务之余,难以留存保障高水平科研工作所需的充足时间和自我提升的学习精力,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在客观上制约了学习、科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滞后于现实教学需要。特别是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参加高级别培训机会的比例较低,缺少专家专业引领,获取最新教学、科研成果的渠道和平台仍有所欠缺,想进一步学习提升,缺少指导。

三、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从教积极性有待提高。

思政课范文6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师资力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拓展思政课实践平台

将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将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融于一体[1]。这一教育模式的构建能够提升高职思政课程的针对性以及使用价值。

(一)明确学生地位现代教学,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参与到思政实践活动中,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已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提升学习兴趣,才能够将晦涩的思政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才能够“德才并重,内外兼修”。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对高职学生的实际调查发现,以实践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远超于教师直接对知识讲解的效果,可帮助学生达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化。过往的思政课教学,教学内容显得空洞,让学生很难与实践联系起来,课堂所学知识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事实恰恰相反,思政这门学科,理论知识对于指导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帮助和意义巨大[2]。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思政课的知识要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将原本对于学生过于抽象的知识具体呈现,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感知与体验,有效解决教学空洞的情况。

二、思政课实践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转变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多数高职院校中,大多还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知识,以致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对于思政知识学习的参与程度不够。如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中的资源尤为丰富。因此,教师要顺应时展,利用好信息技术,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但是目前还有很多教师无法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尚未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还是应用从前的教育手段[3]。基于此情况,想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尽可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将理论内容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利用现代交流工具与学生共同探究。同时,也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案例转化为学生所学习的思政知识,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增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授课,促使学生保持积极情绪参与,强化学生思政学习成效。

(二)关注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与本科学生有着一定的不同。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较为薄弱,无法精准高效地获取信息。而且,也未能在从前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有着一定的惰性心理,对于思政知识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无法领悟,需要利用不同渠道进行大量资料的查询,甚至需要学生亲自在社会中实践。因此,多数学生认为思政学习的难度过大。学生出现以上情况不仅可以体现出自身德育意识的不足,也会通过自己的态度影响他人。高职院校在思政实践方面的目标不够精准、清晰,不关注思政相应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在思想、行为等多方面培养的重要价值,也对学生自己真实的学习需要较为忽视。只是对学生开展知识性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改变学生的个人情况,教师需要全面调查学生,进行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思政知识,意识到其重要性意义。

(三)师资力量薄弱让改革陷入被动当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甚至有些时候,是一个教师带几个大班。同时,从事思政课授课的教师,数量也相对较少,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客观说,思政课社会实践一体化改革,是在加大思政课授课教师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在授课教师“一人管多人”,且整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授课教师只能应付日常教学工作,根本无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工作。

(四)理实难以综合在多数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体系会由几个部门分别承担。实际工作中,各个部分分属于不同线路,很难让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合力。授课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从教学角度出发,负责相关知识的授课工作。这样的工作情况,恰恰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改革并不单纯是授课教师的任务,而是需要更多部门的配合。客观说,带有缺陷的教育体制给思政课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掣肘。

三、完善思政课理论与社会实践一体化改革的对策

(一)提升学习兴趣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是公共课程,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情况,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等相应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依据学生反馈得到理解不足的重点知识针对性讲解。而且,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位学生的喜好、思维等。在社会实践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个人情况分析,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播放专题电影等。利用生动内容与相应案例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能够保持理性态度对于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类情况有效分析。也要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性活动,将学生的合作、动手等各项能力充分锻炼。在中秋节、寒暑假等时间,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性调查活动,依据某方面热点问题开展调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询、整合等,最终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情况较好的学习小组予以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思政学习中,也得到综合化发展。

(二)“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学生理实一体化能力高职的思政课应该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以此来增加学生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使其相关能力得到锻炼。其中,在“请进来”方面,可以考虑聘请校内、外,多年从事与思政教学有关工作的教师,或者有此领域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思政课的兼职教师。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就会让各系辅导员、团委书记等专业人士,作为思政课的教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教学。在“走出去”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到企业和基层中去参加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