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爸爸的鼾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爸爸的鼾声范文1
在我刚要睡着时
开来一辆火车,
把我的睡意带走了,
我又调整好自己,
继续睡觉,
又要睡着的时候,
好像来了两辆火车,
又把我惊醒了。
这使我想起两个人吵架,
装作吵完了,
在关键时刻又吵了起来,
把别人吓个半死。
爸爸的鼾声范文2
[关键词]生态文学;田园风景;重新地域化
[中图分类号]I7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4-0042-06
[作者简介]马永波(1964—),黑龙江哈尔滨人,文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艺文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批评、后现代文艺思潮和中西现当代诗学研究。(江苏南京 210094)
Title: Making Nature Homely: John Burroughs’s Ecological Thoughts
Author: Ma Yongbo
Abstract: Eco-literature writers’ topic choices reflect their different thoughts of nature and ecology. A person’s self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land. John Burroughs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one’s close relation to the land indispensable for his existence. Rooted in countryside and agriculture, John Burroughs’s understanding of this point is much deeper than most people. Burroughs’s writing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l scenery, which even determines his literary style, and makes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history’s accuracy and poet’s poetic feelings organically.
Key words: eco-literature; rural landscape; re-localization
20世纪美国生态文学中涌现的几位代表性作家,各自都有着他们擅长描写的领域,比如梭罗之于瓦尔登湖、约翰·缪尔之于冰川与荒野、玛丽·奥斯汀之于少雨的沙漠,他们的题材固然是其写作的特色和亮点,而对题材的选择,同样体现出他们对自然的各自不同的感受、认识与关怀,及其自成体系的生态思想。作为美国生态文学中的两位“约翰”之一,与“山约翰”约翰·缪尔并驾齐驱的“鸟约翰”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最感兴趣的则是田园和鸟类。他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对某种文化或某个国度的爱,总是与一个具体地域紧密关联的。
尽管这两人都深深地关注自然,充满激情地描写自然,然而,在存在巨大差别的地理和生物地形学中培养、磨砺出的他们各自对地理位置的感觉,却时时显得不相容。与心中装着一种更大更壮丽的意象和地形的缪尔不同,巴勒斯发现哈得孙河谷的树林与农场对于他的生活与工作就是足够宽敞的了,他曾称缪尔不能像梭罗那样,坐在一片风景的一个角落里,他必须有一片大陆做他的游戏场。巴勒斯对缪尔所熟悉和热爱的风景的反应,其实更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区域主义倾向。对地理位置的不同感觉,田园与荒野、驯服与崇高之间的悬殊差异,能帮助我们区分“两约翰”的作品。缪尔的作品多是被他的政治敏感、文学激进主义所点燃的,它演化成了现代环保运动。巴勒斯的环保伦理不像缪尔那么集中,当然也更为区域化和个人化。
约翰·巴勒斯的散文所涉及的题材从鸟类与自然研究到宗教和艺术。他一生著述颇丰,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作品。主要的有《延龄草》(Wake-Robin,1871)、《蝗虫与野蜜》(Locusts and Wild Honey,1879)、《清新的原野》(Fresh Fields,1884)、《标志与季节》(Signs and Seasons,1886)、《鸟与树枝》(Bird and Bough,1906)、《时间与变化》(Time and Change,1912)、《生命的呼吸》(The Breath of Life,1915)及《接受宇宙》(Accepting the Universe,1922)等。从这些书名亦可见出作者的意识范围。
巴勒斯出生于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正是家乡山林中那些色彩斑斓、歌声婉转的鸟儿,使他从小就迷恋自然,但他所热爱的自然不是荒蛮的森林与沙漠,而是介于田园和莽林之间的东西。年轻的时候,他在农场里干活,对家乡的山脉充满了好奇心,时常静静地坐在石丛里研究环绕在四周的各种有趣的事物。尽管他一生从事过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也做过华盛顿国家财政部门的职员以及银行监督员,但他的兴趣始终在奇妙的大自然中,这使他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热恋的家乡卡茨基尔山。他尤其喜欢鸟类,第一次看到奥杜邦的《美洲鸟类图谱》,他就决心做一名自然主义者。
我们知道,巴勒斯最亲密的朋友当数惠特曼,这位诗人是他家的常客。后者在《典型的日子》(Specimen Days)中记载了他在巴勒斯乡村家中做客的情景。巴勒斯虽然一生中以自然史写作最为著名,他最早出版的著作却不是“户外主题”的文集,而是一本有关惠特曼的研究,那是有关诗人的第一部传记,那时诗人还没有得到自己国家的接纳与认可。也正是通过与惠特曼的友谊,巴勒斯认识到,他自己的写作必须将自然史的精确与诗人的诗性感受有机结合起来。他与惠特曼的友谊持续了一生,比他年长的诗人对他作品的影响意义重大。他的第一本生态文学著作《延龄草》的题目就是诗人提供的。惠特曼在激励这位年轻作家执著于他最熟悉的题材上也起了作用。他们经常在繁忙的首都街道上漫步,探访波托马克河边的战地医院,谈论爱默生或林肯。巴勒斯领惠特曼在华盛顿的“岩石溪”公园里捕鸟,他对隐士夜鸫歌声的描绘为诗人的林肯哀歌《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提供了核心意象。而在巴勒斯的散文中,每到激情处,也常可以听到惠特曼式热情洋溢的节奏。他还把斯莱伯塞德周边风景命名为“惠特曼之地”,因为在该地崎岖不平的荒蛮和壮丽中,结合着奇妙的温柔亲切与现代感,正和诗人的风格相仿佛。正如自然界让巴勒斯想起惠特曼的诗歌,诗歌和诗人本身,也让他想起“自然的清醒和安歇”。诗人不仅仅“涵纳了多样性”,他在精神和生理上还具有非常的易感性。诗人描写脚下的土壤或人行道,那些直接可以辨认的“材料”。在他对惠特曼的描绘中,始终存在着野性与文明的对比悬殊的意象,这表明巴勒斯非常重视自然界与人类世界的平衡。他赞美与土地保持密切关联的人。一个人的生存依赖于这种关联,对这点的认识他要比大多数人深刻得多,因为他的根扎在田园和农业之中。
1921年3月29日,83岁的巴勒斯在从加利福尼亚返程的火车上逝世。他最后的话是说给他的终身伴侣、秘书和他最初的传记作者克拉拉的,那是一个简单的问句:“我们离家有多远?”巴勒斯最后的话为估价他的生活和作品提供了一个和墓志铭一样有用的铭文。“家”,在其众多的含义中,成了他首要的艺术与观念指令。家是他最常涉及的主题,是在他描写更远领域事物时不变的阐释视角。家是他在哈得孙河畔亲手搭建的小屋,有着石头围墙,他亲手种植的葡萄和苹果树。对家园的追寻,在更大的意义上,也是指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对自然母亲近乎乡愁般的怀念:人就像一个前行的孩子,注视着每件东西,带着同情、爱或畏惧,人本身变成了他所注视过的东西,那些东西也成了人的自我的一部分。巴勒斯曾说:“一个人所置身的风景会随着时间成为他自我的边疆,他把自我广泛地播种在风景上面,风景反射出他的情绪和感觉。”①家的感觉,对自然的驯化(亦即自然的人化),对于自然的观察者特别重要,吉尔伯特·怀特和梭罗的美丽都来源于此。
因此,巴勒斯的写作与当地风景的关联可谓密切,甚至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他所置身的环境像一件斗篷穿在他身上,他的句子的流动和他家乡风景的线条一样单纯,和泉水涌流一样自发,从树林的宁静与隐秘中发源,又像山间溪流一样清澈、富有乐感而多变。这种地方性非但不是巴勒斯的局限,反倒是通向普遍性的一条道路。
他的兴趣在于将地域性的特定细节与普遍语境联系起来。在《在美面前》一文中,他把自己当做传递者和斡旋者,放在了自然界的美与那种美能够揭示的普遍的神圣感之间。他写道:“当我走进森林或田野,或者爬上小山,我似乎根本没有望见美,但是却像呼吸到空气一样呼吸到它。……我是怎样地跟大地和天空享有一样多的快乐!美依附在岩石和树木上,与粗糙和野性为伍;它从纠结在一起的蔓草和沟壑里升起来,它跟鹰和秃鹰一起栖落在干枯的橡树桩上;乌鸦从它们的翅膀上将它散落下来,又编织进它们那小木棍搭成的鸟巢;狐狸朝它吠叫,牛朝它低哞,每一条山路都通向它神秘的所在。我不是美的旁观者,而是它的一个合作者。美不是一种装饰,它的根须穿入地球的心脏。”②了解与亲近身边的事物是自然主义者的一个伟大的力量之源。他的主题并不仅仅是风景中的动物和植物,而且还有他带给风景的情绪和感觉。观察自然的位置就是你现在所在之处,你今天所走的路就是你明天所走的路。你不会发现同样的事物,因为被观察的对象和观察者都已改变。因此,巴勒斯认为,要想做一名自然的观察者,一个人所需要的仅仅是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在你能够从灌木丛中发现鸟的时候,你自己心里必须先有鸟的存在。”巴勒斯通过他的散文带领我们走上穿越树林的旅程,进行寻找野蜜和鳟鱼的远足。他最喜欢的旅伴是“一条狗或一个男孩,或者是一个拥有狗和男孩的美德的人——透明、好脾气、好奇、感官开放”。
和所有的生态作家,如梭罗、惠特曼、缪尔一样,巴勒斯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许多著作都是根据日记整理加工而成的,正如他在《鸟与诗人》(Birds and Poets)的序言中所写的,他的写作是“把户外自然草稿与纯粹来自书本上的经验结合起来”。日记的灵活简便随意性,适合及时记录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现象,季节轮转,花开花谢,草长鸢飞,以及点滴心情与体悟,都被纳入他的笔端。而在日记的写作过程中,许多被日常生活所忽略的细节便清晰具体起来,在文字中获得了更为深广的意义。作家走向书本和自然就像一只蜜蜂走向鲜花,为了酿造自己的蜜而采集花粉。
爱默生的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巴勒斯最初发表在1860年《大西洋月刊》上的文章就曾被误认为出自爱默生的手笔。1856年春天,巴勒斯“在一种狂喜中”阅读爱默生的著作。同样受益于爱默生思想浸润的惠特曼,在几年前亦曾写到,自己长期以来就一直处在“冒泡”状态,是爱默生让他“沸腾”了。巴勒斯的反应也与此相类似,他在1882年4月30日的日记中回忆到:“我将爱默生吸收到血液里,他为我整个的智力前景涂上了色彩。他的话像阳光一样照在我苍白而纤弱的才智上。他的大胆和不合常规深深地抓住了我。”自然作为整体依赖于观察者的文化视野,胜过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这种思想中便回荡着爱默生《论自然》一文的声调和风格。朋友们和编辑向他指出,世界不是为第二个爱默生准备的,尤其是一个二流的。于是,不久以后,巴勒斯就开始写他最为熟悉的田园生活。他描写做奶油、酿槭树糖、修石墙及其他田园和农场题材。尽管他的作品中始终留有沉思冥想的意味,他还是有意识地决定抛开哲学化的写作方式,目的是打破爱默生影响的咒语,踏上他自己的土地,写户外主题,写树林、泥土、水,有助于他排除爱默生式的辛辣风趣,让他恢复到合适的氛围中。为了找到自己的声音和主题,他回到了他熟悉的哈得孙河中游峡谷的群山和农场之中。他不再在“石头中寻找布道”,而是集中在熟悉世界的岩石般坚实的事实上,那“伟大、粗糙、野蛮的大地”。在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生态作家梭罗和巴勒斯身上,关于对爱默生作品的反应方面,存在着非常不同的悖论。在梭罗,爱默生的哲学驱使他进入自然世界。在巴勒斯,自然同时作为位置和主题,却给他提供了一个逃避舍此之外似乎无以逃避的风格上的影响。他有能力调和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和科学上的(或达尔文式的)决定论这两种互相排斥的元素。爱默生有关自然以及自然界中人类居民的位置的观点,给巴勒斯指明了一条需要坚持的路径,迫使他挑战和强化他的文学努力。
而达尔文和奥杜邦这样的作家提供给巴勒斯的营养,则不仅仅在于他们为他树立了一个追求精确的科学观察的实践模型。他们作为科学家的优点被他在他们作品中发现的文学力量放大了。巴勒斯是带着对鸟类学家的文学成就的欣赏之情开始写作《鸟与诗人》的。他认为奥杜邦具备诗人的语言或神来之笔,还有诗人的眼睛、耳朵和心灵——专一,狂热,非尘世,爱,诸般特征,这些都是一位真正的吟游诗人的崇高品质。关于奥杜邦的继承者威尔逊,他的评价是,尽管威尔逊可能没到这个程度,但是他心怀诗人的热情。对同道的这种认识,预示了巴勒斯企图将自然史的写作和文学追求完美结合起来。他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定位并探索了科学与诗歌在本质上的交叉关系,这种奇妙嫁接的结果,显示了他从忠诚持久的科学中产生忠诚持久的艺术的能力。在他身上,与科学能力并行不悖的是信念、洞察力、想象、预言和灵感。
吉尔伯特·怀特、奥杜邦和达尔文的科学有助于加强巴勒斯为物理与生物环境提供精确信息的决心。这样的信息成了他的散文的基础。命名一片土地及其有机体就是去了解它,而当那些有机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晰和熟悉时,对土地的密切了解便导向一种生态整体观。然而,无论巴勒斯是如何贪婪的科学学者——他熟悉生物学、地理学、鸟类学——他最后还是认同了爱默生的自然观:自然史的事实只有在与人类天性相关联时,其意义才真正变得清晰。这也符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即存在首先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物的根基,“在”就是“我”,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在”的结果,必须在人对外部世界事物的关系中来考察它们,否则就毫无意义,就会失去确定性。因此,巴勒斯将自己称为文学自然主义者,而从不自认为是合适的自然科学家,这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无论科学冲动有多么本质,它最终扮演了文学的配角。自然的黄金最初看上去不像是黄金,它必须在观察者的思想中得到熔化和冶炼。一个人走向自然仅仅是为了暗示和半个真理。在你吸收或转化它们之前,自然的事实是简陋的。只有理想悄悄地加入之后,它们才被赋予魅力。作为生态文学作家,巴勒斯需要的是抒情诗,同时也是对自然界的科学的忠诚,只有当科学“事实”清晰地确立为一个基础时,诗人更具阐释性的戏剧才能够开始。
巴勒斯对早期博物学家的阅读、他的农场背景、他与惠特曼的友谊,都使他清晰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的笔致》一文中,他坚持不把“人”放在进化阶梯的顶端,而是毫不犹豫地放在一个互相交织的生态网络之中。他说,“什么是自然的尽头?哪里是苍穹的尽头?地球在任何一个点和所有的点上获得平衡。所以,实际上每一个事物都在顶点上,而又没有一个事物位于顶点。”①人不是自然界的调节者,而是和所有生灵一样,被自然所调节。人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相反,宇宙是一个模具,人是流入模具里的熔化的金属。
他偶尔会将自然浪漫化或情感化——鸟儿是“歌手”和“有羽毛的族类”,狐狸因它们在童话里的“列那狐”名字而为人所知——但是他努力对抗这种冲动,承认这是一种自负,很容易蒙蔽自然事实的本质力量。根据巴勒斯的观点,自然选择和适应不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标志,而毋宁是她的公正的标志。她对一种动物比对另一种动物更不放在心上,但是她公平地站在一边,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她把两者都完全不放在心上。每一种动物都得自己碰碰运气,人也不例外。……无论猎人杀死了野兽,还是野兽杀死了猎人,大自然都不关心;她会将他们都制成优质肥料,而且无论哪一方成功,结果都是她的成功。这种确信赋予他的散文以一种惠特曼式的抒情风格,一种充斥着远景和全局式的观照:“地质学时代,地球的震动和疼痛将人类分娩出来以前,世界上不过只有甲虫。四季的财富,这些太阳与恒星的影响力,深深地埋在地下的火,这些海洋和江河湖泊,大气流,作为生命的必需品,所有这一切,不都像属于我们一样地属于被我们践踏的蚂蚁和蠕虫吗?”②
与大化合一,重归自然的大道周行,是所有伟大灵魂的终极渴望,巴勒斯也不例外,他自认不会被囚禁在将要埋葬自己尸体于其中的坟墓,而是分散在伟大的自然中,他的元素和力量将返回它们所来自的最初的源头,这些源头在这广大、美妙、神圣的宇宙中是永恒的。作为家园,自然就是人的教堂,“岩石和小山是祭坛,教义被写在树叶上、大地的花朵以及海岸的沙滩上。每天都有新教义和新传道者,整星期都过着神圣的日子。每一次林中散步都是一次虔诚的仪式,每一次在河水中沐浴都是一次涤罪的圣典礼”。③
巴勒斯曾在西部做过几次旅行——1899年作为探险队成员去了阿拉斯加,1903年与罗斯福一起去了黄石,1909年与缪尔去了加利福尼亚——在这些旅行期间,他不断地写到那些能令他想起他家乡卡茨基尔的事物。在我们期望看到山的壮丽与宏伟的地方,他描写的却是知更鸟和苹果树。他描写优胜美地的简短日记,依赖的不仅仅是来自农业化纽约州的描述性词汇,而且是基于将荒野驯服的需要,否则他似乎就不能欣赏它们:“它像一座巨大的房子,在里面你能找到一个角落当作窝巢,被古老的花岗岩众神俯视着。山谷谷底具有真正的家园的、适于居住的面貌,它的果园、耕地、出色的树木、它清澈沉静的河流……瀑布的灵妙之美,纯净溪流的和蔼表情,几乎使任何地方都变得可以居住了。”(1909年5月1日的日记)
房子、窝巢、果园和耕地——这些离缪尔的优胜美地,离他所描述的风暴、雪暴、他在瀑布后的攀登,都太远了。荒凉、可怕、陌生的美无法长久地将巴勒斯控制在它的魔力之下。陌生地带往往会窒息而不是激发巴勒斯的想象。在这样的地方他无法长久保持他的认识论立场。他通常的倾向是关注风景如画的局部区域。在《远与近》(1904)中他写道:“太美太壮丽的风景可能会干扰人的日常观点。过一会儿它就厌倦了。你仅仅需要一种不时出现的情绪。因此,把房子建在风景中最有雄心的地点从来都不明智。相反,寻找一个更谦卑、更隐秘的角落,你能用你的家园与家庭的本能将之温暖和填满……在某些事情上,一半往往比全部更让人满意。”
巴勒斯对局部风景或者说处所(place)的重视,与生态文学中对栖居的重新倡导有着一致之处。诗人加里·斯奈德曾指明,我们是谁与我们生存所依托的处所是紧密相连的。重新栖居是对土地的回归,栖居者对万物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地球的极限有着理性和科学的认识,依托特定处所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和精神上的选择,是对夷平一切的现代性进程的抵抗。这种在本地生态系统内栖居的生存方式使人们逐渐发展出与土地有关的直接认识,懂得了那片特定土地上特定种类的动植物的“语言”,并进而引发对生死奥秘、用心生活以及生命回归的认知。
巴勒斯的写作中交织了个人叙述、形而上反思、诗歌和精确的科学观察。在他的手中,这一切都成了互相依存并具有同等力量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如他在《延龄草》序言中所写的,他希望他的文章为读者“尽力呈现出一只生动的鸟,一只来自林中或田野中的鸟,它带着那片土地的气息及其所有相关的事物,而不仅仅是一只被填充后贴上标签的标本”。①1913年,当他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孩子们做演讲的时候,他告诉孩子们,博物馆和自然书籍不是寻找自然的地方。一只被打死并做成标本的鸟已经不是鸟了。他希望他的书能激发人们在林中远足的好奇心。他做到了。他教会了无数美国人认识到自己最熟悉的自然的重要性——学会欣赏从自家门前延伸开去的风景。
①约翰·巴勒斯:《标志与季节》,马永波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②约翰·巴勒斯:《鸟与诗人》,川美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142页。
①约翰·巴勒斯:《鸟与诗人》,第52页。
②约翰·巴勒斯:《鸟与诗人》,第53页。
爸爸的鼾声范文3
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中的函数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函数是一种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学生从常量学习进入到变量学习的一大飞跃。对函数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并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关于函数的研究从中学一直延伸到大学,所以一定要在现阶段打好基础。对于八年级中学生所要掌握的函数知识,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简单的一次函数和函数图象等,同时还包括对反比例函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本章的学习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为以后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应用意识。
本章的难点在于函数定义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中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部分内容一些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可能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本章时改进教学方法,就此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关于函数的定义,每一个x值对应唯一的一个y值的对应关系。定义中的对应关系即我们要探索和研究的现实问题的变化规律,并在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数学关系和模型、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是用来刻画和表现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其次,要鼓励学生多画图、多思考,借助实际问题情境,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和掌握函数,通过画图和思考,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动手操作,经历和体会规律的形成过程。最后,因为本章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简单、直观的数学模型,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在多举例、多画图、多结合实际的同时使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了解和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下面是对函数的应用教学分析。
1.学习前的准备
在正式进入函数的学习之前,列举生活中常见及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自身的理解和体会下,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并能够通过归纳和总结,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逐步形成运用函数的数学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实际运用能力。
问题一:当乘坐摩天轮时,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摩天轮的转动,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二:未关严的水龙头,每小时流失的水是0.15升,一天中流失的水量是多少?
2 . 对深层次的问题的探究
通过对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在基本掌握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后,通过上面的例子,了解常量及变量,并体会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初步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即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函数解析式在对应坐标系中的图象。
问题一: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计算相应长方形的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问题二:拖拉机开始工作时,油箱中有油2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求油箱中的剩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且画出图象。
3. 运用新知
在经历探索实际问题和初步认识函数解析式与图表、图象的关系后,接下来要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画图,结合图形讨论这些函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立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模式。
问题一: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4. 反馈与练习
通过上面的问题做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加深的目的,巩固教学及学习效果。
问题一: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y(元)的关系为y=2.5x.在坐标系中画出表示该关系的图形。
问题二: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为y=0.4n.
爸爸的鼾声范文4
【关键词】 焊接球 拱形网壳 累积提升 同步
1 工程概况
1.1 本工程结构型式
双层网壳落地拱结构,两端设山墙,墙上预留皮带廊洞口及通道口。
(1)网架形式:焊接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网格尺寸为4m×4m,网架矢高为3.0m;
(2)网架尺寸:跨度94m,纵向长度128m,拱高34.095m,覆盖面积12032m2;
(3)支承形式:上下弦对边多点支承,支座与埋件焊接,为刚性连接。
1.2 本工程特点及难点
(1)本工程跨度较大,结构用钢量较大,焊接量大,施工工期短,综合技术难度较大。
(2)解决办法及措施:本工程拟采用分单元地面拼装、累积提升、高空对接法进行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空作业量,确保网架焊接质量,缩短工期,取得最大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
2 方案确定
2.1 本工程采用的方案及特点
(1)本工程拟采用分单元地面拼装、累积提升、高空对接法进行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空作业量,确保网架焊接质量,缩短工期,取得最大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
(2)传统安装方法是先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由支座向跨中安装,最后合拢于跨中。本方法充分利用拱形网壳的结构稳定性特点(包含局部结构稳定性),由拱形网壳结构顶部开始起拼、焊接,采用拔杆系统提升并依次向两侧延伸安装,中部拱顶逐次抬高,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支座就位,完成单元网壳安装。其特点如下:(a)网壳拼装、焊接大部分在地面进行,无须搭设大型脚手架,能够确保安装质量;(b)减少高空作业量,有效降低安全风险;(c)网壳提升采用拔杆系统,对整个场地要求相对较低;(d)结构安装工期大幅缩短;(e)降低工程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2.2 本工程主要提升方法简介
(1)根据网架结构特点、外形尺寸、现场场地情况及拔杆系统提升技术要求,本工程计划将两个干煤棚网架沿纵向各划分为两个单元,(1)---(16)轴线、(17)---(33)轴线,共4个单元进行提升安装,单元尺寸分别为94m×60m两个、94m×64m两个。
(2)每个单元重量不超过300吨,经验算宜采用8根Φ820×14拔杆(靠近拱中心线四根拔杆高度为38.5米,靠近两侧基础轴线的四根拔杆高度为28.5米),分单元提升安装。
(3)首先在网架拱中心两侧约20米各设置2根主拔杆,在拱中心约38.5米位置各设立2根主拔杆,共计8根主拔杆。
(4)起步网架(网架中部弧度平滑段)在砖垛基础胎膜拼装焊接完成后,先用辅助拔杆提升,拼装提升到两侧高度38.5米主拔杆位置时改用主拔杆进行提升,边拼装边提升到高度28.5米主拔杆,改用8根Φ820×14主拔杆同时提升。
(5)直至全部拼装完成,在提升至就位标高后进行支座就位,然后卸载拆除拔杆,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吊装。
(6)提升动力采用5吨慢速卷扬机通过走两组6门滑轮组实现。
3 施工操作要点
3.1 操作要点
3.1.1 确定提升方案
(1)单元划分(2#干煤棚网架为例):沿纵向划分1轴---16轴,17轴---33轴两个单元,平面尺寸为94m×64m、94m×60m,最大单元提升重量约300t,即包括部分主次檩条及维修马道件重量;(2)起步网架平面尺寸为22.782m×64m、22.782m×60m,测放网架下弦球纵横轴线,设置砖垛基础胎膜,拼装、焊接起步网架(基准网架),然后采用4组Φ420×10辅助拔杆提升拼装;(3)主提升设备采用8组Φ820×14拔杆,提升动力采用5吨慢速卷扬机走滑轮组,随着网架不断拼装延伸,重量不断增大,拔杆数量对称增加调整,满足提升重量要求。
3.1.2 施工现场准备
(1)网壳投影面以下为主要拼装场地,所以要求无影响施工的障碍物;(2)地面要平整压实,有条件的情况下垫铺砂子并硬化地面(采用机械压实),便于施工和小雨天气抢工期;(3)根据施工方案对现场进行测量放线,包括基础预埋件的标高、轴线位置定位,确定拼装起始位置;(4)对拔杆位置、缆风绳锚固点、卷扬机锚固点进行特殊处理,满足其承载力要求。
3.1.3 提升系统确定
(1)吊装设备制作与组合:拔杆拼装,拔杆拼装前应对吊点位置再次检测。依据吊点设置,先检查地基承载能力并固定安装拔杆专用底盘(如不满足要求,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处理。拟在扒杆立足位置挖长2米,宽2米,深1米的基坑,用三七灰土换填,分层夯实进行处理)。然后将扒杆从地面开始进行对接组装。安装时检查各连接处的焊接质量,并需保证上下拔杆中心对齐,焊接完成后,根据焊缝长度加设4-6块钢板,以增强焊缝强度。焊接处必须由专职焊工按工艺施焊。
吊具组合。拔杆组合完成后,将滑轮组固定在拔杆上并穿入牵引绳。并将缆风绳按联系角度连接卡固。全部就绪后用缆风绳固定垂直,并将拔杆的缆风绳互相联系张紧。缆风绳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设置位置,按照验算确定的吊点位置卡固角度绳,并保证各吊点均衡受力。
(2)卷扬机安装:卷扬机的固定:卷扬机牢固安装于专设地锚上,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拟开挖地锚长度4米、宽1.4米、深1.2米用混凝土浇筑,设置埋件,埋件顶部用160槽钢焊接找平。一组地锚安装两台卷扬机,共四组。安装时要保证卷扬机卷筒的中心对准拔杆底部的导向滑轮,避免吊装时速度不同,卷扬机底盘要求平整,不允许倾斜,主绳通过的道路要求畅通无阻,如有障碍必须拆除。
3.1.4 网架单元拼装提升
网架组装:组装前依据设计图纸和土建轴线精确放线,确定网架球节点投影位置,并确定提升支架的安装位置。组装前砌筑网架组装砖垛平台,每个砖垛平台平面尺寸为370mmx370mm,高度根据网架弧度设定,砖垛用水泥砂浆找平。砖垛平台也可用钢管或其它材料代用,但必须有足够强度与稳定性。
精确放线,砖垛平台砌筑完成后,要根据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和土建提供的轴线精确放线,确定网架节点投影位置,同时用水平仪进行找平,以确保位置的正确。
3.1.5 整体结构就位固定
根据现场场地实际情况、网架几何尺寸及基础与网架的相对位置,考虑网架杆件与基础干涉,网架就位前采取以下措施:(1)网架提升到基础附近时由于杆件和基础干涉,网架单元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采取刚性支撑在单元四角及两侧中间部位设置支撑点。由于本工程地处海边,大风天气较多,在网架单元提升及焊接固定时,在单元四角及两侧部位均匀对称设置倒链进行固定,增加单元的稳定性。(2)网架单元全部拼装完成后按照设计位置固定好支座,通过调整周围的倒链调整网架单元与支座位置的相对尺寸,通过调整中部四组主拔杆及外侧四组主拔杆提升力调整网架单元跨度尺寸,使得两侧网架支座球同时就位。
3.2 操作注意事项
3.2.1 吊索的绑扎
(1)吊索绑扎在下弦球节点上,分4点绑扎,吊点反力经过设计验算满足要求,提升吊点位置及数量见文中所述。
(2)吊具检查:在各受力吊索具初步受力状态下,对所有的吊具,卡具及吊点位置进行全面复查,确保吊装顺利进行。
(3)试吊:各节点、吊具安装就绪,吊装过程障碍物全部清除后,进行网架试吊。在整体网架提升离开支承点200mm高时,测量各吊点标高,调整到一致,锚固各活动点并卡牢。检查各吊具受力后的工作状态,在确保各受力点万无一失后方可正式起吊。
(4)正式起吊:由吊装总指挥发出正式起吊信号,同步控制台操作人员启动控制开关,提升开始。各个吊点运行要同步,提升速度45mm/分钟。相邻吊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100mm。提升至预定高度后,将牵引绳与扒杆底部固定。就位封边构件安装完后,先将卷扬机主绳收紧,打开拔杆底部锁卡,同步徐徐下降,同时倒链配合,使网架准确就位。完成后即可依次拆除吊装设备。
3.2.2 网壳提升及卸载时的同步性要求
(1)网壳在整体提升过程中要保证各个提升点均匀受力,要求各提升点速度均匀、同步;(2)提升前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对提升注意事项讲解到位,使各相关人员明晰提升时的沟通方式及代表意义;(3)人员设置总指挥,观察员,各提升组组长。由总指挥下达提升命令,观察员负责对拔杆工作状态、网架提升状态密切监测,及时向总指挥报告;(4)网架结构的提升,同步控制是关键环节。在提升过程中,网架的偏移和倾斜对拔杆的受力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会影响网架结构自身的受力状况,使构件应力产生重新分布,对结构吊装和结构自身都极为不利。因此,必须保证在吊装过程中同步提升,相邻吊点间的高差不得大于100mm。控制方法:在结构下部四角设置标尺,采用水平仪随时监控同步性,随时调整过大的偏差,每提升1m控制性的调整一次各拔杆的提升高度。
爸爸的鼾声范文5
塞罕坝;资源保护;生态;对策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全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其营造的大面积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有效地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和风沙对京津的侵袭,涵养了滦河、辽河水源。经过六十年的经营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已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动物资源。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8l科303属618种,陆生脊柱动物66科261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1]。本文将在介绍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1.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势特点。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全场商品林面积38.3万亩,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117?9′、北纬42?2′~42?6′,林区属冀北山区与蒙古高原交汇区是华北唯一的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海拔1100~1840米。含高原和山地地貌,山地称为坝缘山地,属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界地带。
土壤、植被、立地条件。林区内母岩多为玄武岩、凝灰岩,并有少量花岗岩和变质岩。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和山地棕壤,也有部分草甸土、沼泽土,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2~2.0%之间。林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以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山杨、桦木类等为建群种。灌木主要有山刺玫、绣线菊、小叶锦鸡、黄柳、金露梅等;草本主要有针矛类、菊类、蒿类、披碱草、沙打旺、草木犀等。人工栽培种也成多样化,乔木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
2.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
塞罕坝地区属典型的北温带气候。目前有藤本植物9种,木本植物102种,草本植物507种。具体来说,有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自生维管柬植物8l科303属6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89属、59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227属、462种,单子叶植物10科、62属、13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在河北仅本地区有分布的植物有30余种。该地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野大豆、蒙古黄芪、刺五加和沙芦草;有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即光萼山楂、长柱多裂叶荆芥、围场茶藨子和黄花胭脂花[1];保护区植物群系中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7科,含1~19种的较大科有8科,含5~9种的较小科有13科,含2~4种的小型科有25科,仅含1种的科有28科。含10种以上的大属共有6属,含5~9种的中型属共有13属,含2~4种的小属共有124属,区域单种属163属,真单种属6属[2]。
该地区有陆生野生脊柱动物4纲24目66科261种,鱼类5科24属32种,昆虫12目114科660种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42种[3]。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隶属于4纲21目51科。其中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3科4种;鸟纲14目33科118种;哺乳纲5目12科26种[2]。
3.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植物种类较少。当地林地主要以人工纯林为主,林分郁闭度较高,因而林下植被种类较少。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处也未见较多的针阔叶、乔灌木和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种类少,种群密度不高。
野牛植物资源乱采现象严重。不少游人、当地农民和职工在林中任意采挖药材、各种山野菜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物种。
存在次生污染。随着当地旅游的兴旺发展,出现了许多度假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度假村建设出现无序状态。垃圾处理不足,在景区内经常见到建筑和生活垃圾,造成次生污染。
4.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A.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以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林政执法为主,经常性的开展打击破坏林区违法行为的活动,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保护观念,必须宣传到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把保护植物资源工作提高到全民的高度,使全民具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金莲花基地,在利益驱使下有村民竟然夜里偷采,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来保护这些植物资源。离村落近的森林资源包括幼龄林地,要设立防护栏防止牲口践踏。
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奇特植物资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塞罕坝地理优势及特殊的气候优势建立繁育基地,扩大繁殖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根据植物特性和市场需求,分类筛选培育不同物种、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具备发展规模生产的苗木,为植物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奠定基础,如坝上白蘑、紫蘑、肉蘑、肉香远销国内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探索其菌种的永久保存方法就可保证这些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加大造林、营林新技术投入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树种选择上首先以乡土树种为龙头,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主要是落叶松、云杉、樟子松,采用这些树种造林是人工更新获得成功最大的保证。挖掘本地植物资源,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实现不同地段、不同树龄、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有营养袋造林技术、保水剂造林技术、新型节水容器植树技术、ATP生根粉、抗旱造林粉、土壤强力增墒剂、地膜保水、茎干缠膜法等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
伐区作业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伐区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员应根据伐区设计的数量、要求,在伐中负责监督检查,做到勤上山勤检查,制止违规行为、控制采伐类型,确保伐后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达到设计要求,防止越界采伐、超强度采伐和异地采伐。伐区台账登记及时、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应把好伐区验收关,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重视生物防治制剂研发,确立生物措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和执法力度。对不呈现高发态势的虫种一定要认真细致做好调查监测,以防突起,被动防治。
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每年9月15日到次年6月15日为防火期,在期内攀火楼每8分钟嘹望一次全场林火情况,同时增加流动岗对林火进行监控。森林防火设施包括望火楼、检查站、防火线、电话线路、大型防火牌、林道等。防火设备包括:用于防扑火的汽车、摩托车、链轨拖拉机、扑火机具、电台、中继台、电话等防火通道的建设、组建高效善战的专业扑火队伍,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御控制能力。
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塞罕坝的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将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建立补偿机制,实现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确保塞罕坝植物资源稳步增加,使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发展步入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B.加强塞罕坝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强化对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教育与宣传,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民教育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此外,还要特别加强对犯罪分子集中区和野生动物分布区周边社区群众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就地保护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设立森林公安局;在州、地一级设立管理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在核心区、缓冲区设立管理站,下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网络,进行就地管护,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
增强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接处,地理坐标:北纬42?3′~42?7,′东经117?6′~117?5′。地貌上界于两个一级单元即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南北长25.5km,东西宽27km,区域海拔高1500~1939.6m[3]。
经国务院批准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0029.8公顷。保护区目前的管理部门装备落后、设施陈旧,不仅严重影响着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因此,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投入的保障机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坚持依法保护,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中心,以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配套法规为补充的法制体系,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甚至采取公审、公判的形式,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并且,我们每一个执法者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利剑来保护林区野生动物。
[1]刘春延,聂鸿飞.塞罕坝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6
爸爸的鼾声范文6
【关键词】肝素联合多巴胺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7-02
Heparin and dopamine treatment of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ysis of heparin and dop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clinical efficacy, summariz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1 102 cases of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in childr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ll 5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infective, thawing, rehydration and energy support, treatment, observed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heparin and dopamin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 The cure in 34 cases, 1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6 cases, 1 patien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86.27%; the control group cured 23 cases, 11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in 14 cases, 3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66.67 %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parin and dopamine effects of 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指由于寒冷引起的机体低体温和多器官的功能受损,其严重的患儿会导致出现有皮肤的硬肿。其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2、11、12月[1],由于此阶段气温较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对体温调节不够成熟,而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血管较为丰富,同时,其皮下脂肪较少,机体的热量容易散出[2]。在寒冷的环境下,如果保暖不当,就会导致新生儿的热量快速减少。一旦产生的热量不能抵偿新生儿失去的热量时,就会导致体温下降,出现各种临床表现。我院临床医生在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时,联合使用了肝素与多巴胺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102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1]。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患儿出生天数在1~8天,平均(2.54±0.64)天。早产儿43例,足月儿8例。体重在2.0~4.1kg之间,平均(2.57±0.21)kg。经临床评价:轻度硬肿29例,中度20例,重度2例。观察组患儿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患儿出生天数在0.5~8天,平均(2.65±0.71)天。早产儿42例,足月儿9例。体重在2.1~4.1kg之间,平均(2.66±0.28)kg。经临床评价:轻度硬肿31例,中度20例,重度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胎龄、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复温、补液及能量支持等治疗。将患儿放于暖箱中。热量供给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般在210kJ/kg~503kJ/kg之间,随着患儿的体温上升,逐渐增加。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联合多巴胺治疗。肝素剂量为每次5~6U/kg,在患儿出现硬肿部位的皮下进行注射。每日3次,间隔8小时。多巴胺使用微量泵泵入,每分钟2~4μg/kg,每次使用两小时,每日两次。
两组患儿均治疗5天,比较5天后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的体温在12小时内恢复到正常,硬肿在3天内消失,皮肤转红,心率明显增加,心跳有力,尿量增加,生命体征平稳。患儿的哭声和食欲均恢复正常。显效: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硬肿在3天内消失,循环明显改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尿量等正常。有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硬肿在5日内软化,生命体征平稳,食欲增加。无效:患儿经过临床治疗5日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治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中治愈23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x2=7.18,p<0.05
3 讨论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少见。当新生儿的产热能力无法抵偿散热,会导致体温不断下降。而外周的小血管不断收缩,会引起皮肤血流量降低,患儿会首先表现为四肢末端发冷,微循环障碍[3]。而新生儿皮下的脂肪组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熔点较高[4],一旦皮肤降低,就容易发生皮肤硬化,形成硬肿。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质量,则会引起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器官功血不足、各种循环障碍和休克等,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这可危及生命[5]。
临床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主要采用复温、感染等方法,但是经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方法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联合使用了肝素与多巴胺。
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并能够促进纤维溶解。通过使用肝素,能够有效催化抗凝血酶III,进而对凝血酶和凝血因子起到较好的灭活作用。通过此方法,能够避免血小板的吸附和聚集,减少血液粘稠度。此外,肝素还具有较好的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患儿在使用肝素后,组织的损伤能够得到较快的恢复。研究表明,使用肝素还能够起到较好的抗炎和抗自由基效果,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可提高临床抗炎药物使用效果。
多巴胺是一种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兴奋肾上腺素的受体的作用。药物使用后,可增强患儿的心肌收缩能力,进而提高心脏的输出量,有效收缩血压,促进血压上升,改善肾脏血流。而多巴胺还能够激活肾脏多巴胺受体,促进肾血管的舒张,使患儿的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儿在用药后,尿量增加,微循环可尽快恢复正常。
我院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但能够改善患儿的微循环,还能够促进硬肿尽快恢复。经过临床结果分析,联合肝素与多巴胺,患儿的总有效率可达86.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说明,使用肝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治愈率高,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梅,李熙鸿,唐君等.超微量肝素与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疗效研究[J].四川医学,2008,29(4):449-450.
[2] 陈昌景.酚妥拉明和多巴胺佐治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疗效探讨[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51-52.
[3] 段竹梅,宋苏萍,位风芝等.生脉注射液加中药外敷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