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原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殇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殇原文范文1

应该说SCO是在中国的倡议和主导下,得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成立并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SCO在成立之初是从维护地区安全的角度出发的,而作为区域大国的俄罗斯也一直只想看到SCO的安全功能,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一直比较冷淡。不过在中国这个大国的积极推动下,SCO近些年越来越聚焦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上。

早在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启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通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其首要目的就是在未来(到2020年)组建新型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其中包括为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实现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内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通。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主旨是在地区内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由此可见,区域内经济协作的扩大趋势已成为必然;区域内贸易的扩大升级亦成定势。

目前中国已经是各成员的非常重要出口国,并且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每个成员国对我国出口占本国总出额比重有上升趋势,即成员国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有所加强。

在本文中,作者在第二部分中首先大致地勾勒了我国与各成员国的贸易简况,总结了与各成员国的贸易特点;在第三部分中结合我国对外战略指出了贸易中目前存在的障碍和困难,最后,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并顺带分析了其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我国与成员国贸易简况

从我国对上合组织出口的数据上看,如图2所示((俄在左轴,剩下四国在右轴)),我们可以发现,从1995年到目前,我国和上合组织各国的贸易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95年~2001年,各国与我国的贸易较为停滞,主要是一方面上合组织还未成立;另外一方面我国还未加入WTO,一些基础性的贸易平台还为搭建起来。第二个阶段便是2001年之后到目前,与每个国家的贸易激增,并在2007年经济鼎盛之时达到。

国殇原文范文2

因此,对中国古典园林美的研究,必须根据新世纪的急需,重点更新理念,力求面向生态危机的世界,面向生态觉醒的现实,面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其中包括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一的生态文明。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对当代和未来的意义,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吸取其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启示”,而这“绿色启示”,又离不开“天人合一”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的、美学的思想渊源,否则,研究就必然会脱离优秀文化传统,不能深层地发掘中国古典园林美真正的生态学价值乃至未来学价值。

一、哲学寻根: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观

本文所论“天人合一”,其概念亦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外,当然还包括它在审美意识上的表现。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是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因为如此,文化哲学、园林美学的任务是必须首先深入探究和较全面地概括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的种种学说,澄清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偏见和误解,进而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利于今天的园林美学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

古代哲学家所理解的“天人合一”,曾被有些人误解为是涵盖古代中国全部哲学思想的一种完美无缺的思想体系。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首先,应指出和辨析的是,在中国的“天人关系”论之中,就存在着与“天人合一”相对的“天人相分”的观点。而所谓“天人合一”,也并非百分之百都是合理的;所谓“天人相分”,也不应全盘否定。这里先说后者。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是杰出的“天人相分”论者,其《天论》中就提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他明确地划分了天、人的界限,认为人应该控制自然,利用自然。这一论述,和西方某些思想家的观点相近,这对于人类彻底告别原始的、屈从自然的被动状态,对于认识自然,掌握规律并进一步合理地加以利用,无疑都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创造物质文明和人类福祉,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至于“天人合一”,古代各家说法又有所不同,这里主要从董仲舒论起。

董仲舒是汉代大思想家,是儒家哲学在汉代的重要代表。他力主“天人相类”式的合一说,其《春秋繁露》中的《人副天数》认为,人的三百六十骨节副合于一年的天数,五脏、四肢副合于五行、四时之数……这确实是牵强附会,但它又“猜”到了“人”对“天”不可分离的依附关系。如果揭去董仲舒连自己也说不清的神秘外衣,其本质上不自觉地含茹的“天人同构”——“人体与自然同构”之说,不能认为没有可取之处。马克思曾经科学地把自然和人体联系起来描述,指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说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这是以人的身体为喻证,深刻揭示了人对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生命维系关系。当然,董仲舒牵强附会的同构合一说,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系统学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董仲舒又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相应于春夏秋冬四季(《为人者天》),其荒谬中也隐含着合理,如加以去伪存真的透视、扬弃和改造,颇契合于我国古代文论中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春秋代序……情以物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等精彩的论述;至于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此类论述更多,如“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恽格《瓯香馆画跋》)……此不赘引。

董仲舒在大量荒谬不经的“类比同构”思想体系基础上,一再强调了他的“天人合一”观: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服制象》)

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循天之道》)

为人者,天也。人之(脱一“为”字)人,本于天。(《为人者天》)

身犹天也……故命与之相连也。(《人副天数》)

人之居天地之间,其犹鱼之离(离,即“附”)水,一也。(《天地阴阳》,苏舆《义证》:“人在天地之间,犹鱼在水中。”)

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阳义》)

天人之际(际,交会),合而为一。(《深察名号》)

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循天之道》)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阴阳义》)

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出现、并最早建立在初步完整体系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论。它的合理内核是:天地自然作为人的生存环境,它生长万物以供养人,人可以“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人是由天生成的,一刻也离不开天;人必须依靠自然,“循天之道”,“与天地同节”(《循天之道》),天人应和谐相连,合而为一,否则就会酿成灾乱……。这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谐观的提出,不管怎么说,对于人类的永续生存——可持续发展是颇有启发意义的。

国殇原文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92;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3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75-03

一、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发展依然低迷

金融危机笼罩下的全球经济,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疲软和欧债危机的日益加剧,依然难有全面复苏的迹象。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由于众多企业陷入困境,贷款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贷款不能收回的几率不断增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十分严峻,对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国内经济发展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

国内经济方面,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影响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较多,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要素价格矛盾比较突出,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通胀预期仍然不断增强,国有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我国为应对危机正在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地区、各行业投资降温,银行信贷投放趋缓,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银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放开,大量外资和中资银行纷纷涌入市场,并且凭借着高效的管理、优质的服务、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和先进的电子银行网络抢占了大量优质资源,各类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和技术创新,提供着与商业银行同质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不断压缩,现有市场地位和盈利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新业务以弥补传统业务缩减带来的利润减少,因而对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金融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贯彻前沿培训理念,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开拓人才成长途径,全面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以应对银行业同行先进管理方式和高素质人才的冲击和挑战。

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都将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基本上建立起了开放型、多元化、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体系。但是同其他发达国家的成熟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尚存在很多不足。

(一)培训体系中缺乏对核心员工的识别和偏重机制

核心员工是指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稀缺的、具有高度价值性的、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员工,他们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外化为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载体。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培训方面普遍较为重视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视他们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没有真正的针对核心员工的识别和培训机制,极易造成培训效果的下降和核心员工的流失,给各项业务的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培训需求分析过于简单,仅仅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调查手段,比如问卷等,而较少使用科学严密的工具或方式来确定培训需求,难以真正发现组织成员技能和素质的不足,使整个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热衷于引进前沿的培训理念和方法,如“创新导向”、“时间管理”等,而忽略自身的组织文化和实际需求,员工难以真正从培训中获取可以有效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技能;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员工能力能够得到迅速的提高,但是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没有同员工的整个职业发展和薪酬激励结合起来,造成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在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情况下的加速流失。

(三)培训较少涉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多偏重于岗位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较少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员工通过培训仅仅能知道“怎样做”,但是却对“为什么”知之甚少,难以有效影响员工的价值观等深层特质,未能发挥企业文化在增强员工认同感并激发员工业务创新动力和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令多数员工仅仅是一味工作,忽视创新,忽略进取,工作后劲不足,难以有效融入企业发展。

(四)培训评估体系及反馈机制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很少开展培训评估和效果反馈,这使得培训的组织设计、实施管理和效果反应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各种问题和不足不能被迅速发现并得以解决,各项培训的组织和管理不能得到迅速的改进,极大地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途径的拓展和培训水平的提升。

三、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应对举措

(一)实现培训理念创新适应企业组织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学习先进的培训理论,不断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创新培训理念和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工具,不断为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创新注入动力,以应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各类变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将培训理念创新和对先进培训理论的学习同银行经营战略和组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全行的业务发展战略为依托来引入先进理论,创新培训理念,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满足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全面构建高效的核心员工培训体系

在银行这样一种知识高度密集型企业中,核心员工掌握着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各类中资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在极富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条件的吸引下,国有商业银行核心员工流失严重。如何以通过系统有效的培训激励提高核心员工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核心员工忠诚度,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贡献,是国有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对组织内部的核心员工进行识别。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战略规划,结合核心员工的评判标准判断出对银行战略实施和业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或举足轻重作用的员工,并随时根据环境变化发现潜在的核心员工。

第二,建设完善的培训体系。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三,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三)建立基于多样化需求的培训系统规划机制

实现基于多样化需求培训系统规划,必须从企业战略、个人成长和系统整合三个层面同步开展。

第一,企业战略层面。人力资源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务于银行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着眼于在银行未来战略发展过程中对员工在岗位技能、风险防控、金融创新和政策解读方面的新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明确银行未来对于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长期需求,制定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有效推进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人成长层面。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培训还必须充分考虑并服务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企业与员工互动发展、共同受益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职位分析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和要求,明确任职条件、上岗资格及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员工座谈等方法准确判断员工培训需求,切实将培训与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员工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为保持自身竞争力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将培训参与程度和培训成绩同薪酬待遇和职位晋升结合起来,形成人力资源培训助推员工个人成长的强大动力。

第三,系统整合层面。首先,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具体发展阶段、内部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以及员工知识技能的不同需求,对培训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并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培训需求间建立内在联系,确保培训投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绩效,实现企业战略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有机结合;其次,在对当前行业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型外资银行之间的静态差距,以及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因素在内的动态差距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判企业战略发展与个人发展各类需求间的主次和先后顺序,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系统化和有序化。

(四)构建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及反馈机制

第一,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估小组。设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和督导工作,一是全面负责对各项培训的培训需求调查、实施方案制定、培训经费预算、评价标准设定、培训效果反馈及后期各项奖惩措施的执行,同时对整个培训过程开展监督实施工作;二是建立完备的员工培训档案,将员工所参加培训项目、培训表现、最终评价以及培训奖惩及时计入档案,并将其同员工的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挂钩。

第二, 开展培训前期评估。培训评估小组首先要做好培训的需求分析,协同培训主办部门按照员工日常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其次要对培训主办部门培训项目方案进行细致审核,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再次是对培训项目开展所需如餐饮、住宿、授课等各项费用进行综合评估,严格培训预算,合理控制成本,为培训方案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三,进行培训实施管理。培训评估小组应协同培训主办部门,以满足被培训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整个培训方案的实施进行管理,对员工在上课、实践、就餐、住宿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发现并进行整改,对教师授课、活动组织、培训环境、后勤保障等方面按相应标准进行评价,并进行备案。

第四,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一是要求培训主办部门应在培训完成后对培训效果进行即期评价,并通过跟踪调查的方式对培训前后员工的表现进行衡量,形成即期评价报告和跟踪调查测评报告;二是对培训的相关材料(方案、教材、照片、录像等)和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形成综合评价报告,对照评价标准对培训主办部门的工作进行打分或者定级,计入部门培训档案;三是培训评估小组应综合历史数据和主办部门提供的自检评估报告,对培训的组织、管理、内容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在员工培训项目档案中进行相应的记录,以此作为给予员工相应激励的依据。

(五)加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

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环境下实现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必须要依靠强大而富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塑造一支顽强、忠诚、有凝聚力、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当以员工的需求和成长为核心,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重点为方向,以培育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为目标,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通过强烈的文化认同、高度的责任意识、优良的职业操守和坚定的团队意识来加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增强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组织向心力和凝聚力,满足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战略推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朱红娟、周娟.商业银行核心员工培训激励对策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10,(05).

[2] 李帅、陈梦晓、丁一.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培训的有效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6).

[3] 许军平、冯毅.全球化下国有商业银行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策略[J].理论前沿,2009,(04).

国殇原文范文4

二、报名手续:

⒈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首先上我台网页了解所报研究方向及导师情况,然后发邮件征得报考导师同意后,向研招办报名。报名表可向我台索取,也可网上下载。考生报名首先登录:wb.gucas.ac.cn/zhaosheng/zs/bsbm/baoming.aspx,进行网上报名。

2.需向我台递交以下材料:

(1)打印网上报名时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贴照片);

(2)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同行专家的推荐书;

(3)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4)3张一寸照片(背面注明报考者姓名);

(5)学位证书(复印件;非应届毕业生提供);

3.支付报名费150元(寄送以上材料同时,将报名费150元汇款至研招办。)。

三、报名时间:春季网报开放时间:2010年9月 :秋季网报时间:2011年1月(网报时间以正式通知为准)。

四、考试日期与方式:①:2010年10月;②:2011年03月。业务课考试笔试与面试结合,考试时间为上述两次时间的前后一二天。面试在考专业课时进行。各导师的招生名额可统筹调剂。本年度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7名左右

联系人:研究生招生办 王慧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邮政编码:200030

国殇原文范文5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清理检查2006年以来各地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以及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严肃纠正规范;认真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深入研究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推进改革创新。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国土资源全国“一张图”动态监管。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负小苏介绍,首先是对增减挂钩试点开展清理检查。对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增减挂钩试点,从挂钩周转指标管理、项目区设置、尊重农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清查和总结规范。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重点对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不顾条件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不合理分配资金等行为,进行严肃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性文件予以修改或废止;对规范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对增减挂钩的现实和长远作用及综合性操作办法进行探索研究。

其次是对试点外开展的建设用地置换进行清理检查。对各地在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危房改造和小康示范村建设等工作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置换、调整使用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对不符合国家政,策、涉及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的地方政策文件和相关规定,一律予以废止;对继续在试点外进行建设用地置换和复垦土地周转的,一律停止实施。

国殇原文范文6

【关键词】校园文学 文学鉴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9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和推进,校园文学正方兴未艾,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喜人形势,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文学鉴赏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带来了新的动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校园文学连接着教育和文学两大领域,这一独特的自身优势,在教育方面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文学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从而整体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校园文学的实施、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校园文学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或者在文学鉴赏中具有什么作用了?又是如何发挥其作用呢?

一、校园文学的范围和定义

什么是校园文学?它的范围是什么,内涵又是什么?校园文学是属于校园,还是属于文学;是隶属于教育学,还是隶属于文学?这个问题似乎现在还在争论中,各家各派见仁见智,毕竟文学和教育学在形式上有本质的区别,文学是艺术,是生活,教育是行为,也可以是艺术。但是,形式上的有别不等于本质上相异,文学是人学,有教育的功能和教化的愿望;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化行为,也是一种人学,此二者本质上,都是熏陶净化人的心灵,使人走向真善美的至竟,完善完美人性,获得人生的真谛,可谓是殊途同归。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台湾曾对校园文学的含义进行了定义,它认为校园文学是专指学生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从范围来看,还是从创作主体来看,该含义都显然过窄。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校园文学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岳斌在《校园文学导报》上发表《关于校园文学的思考》认为,校园文学是校园师生自己创作的反映校园生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但是,教师创作的文章,就一定是校园文学吗?这个定义仍然成问题,至少在校园文学的范围上有待商榷。牛雅洁在《中国校园文学》刊物上发表了《谈“校园文学”》,从两方面对“校园文学”进行了范围界定:一方面是从内容来判定校园文学,即校园文学是指所有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其作者包括学生、作家各一切社会人士;另一方面是从创作主体来定义校园文学,即校园文学是指学生所写的一切文学作品,其内容包括校园内外。这一界定,虽从范围上理清校园文学,但概念内涵仍有不确定性,依旧扑朔迷离。

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文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它的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作家,也不是培养写作高手或,而是通过校园文学这个平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树立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和成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于课堂,积极向课外延伸,做到内外结合

课堂是根本,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文学阅读鉴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站在阅读文本和作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杜绝主观臆断,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思考,注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课外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思考遐想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除在课堂练习外,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大力推荐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电子阅览室),或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课,举行文学讨论或讲座,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和内容上的局限。与课堂相比,课外更具有文学鉴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如果能课堂内外结合,优势互补,那么,校园文学和文学鉴赏水平将如虎添翼,双翼齐飞。

(二)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尝试文学原创活动,以创作促鉴赏

当前的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不容乐观,阅读和鉴赏被大量的理科作业所占据,文学欣赏成了学习的一种“奢望”,即使有点时间来阅读欣赏,也主要集中在网络小说、漫画、娱乐杂志和八卦新闻,深度的文学鉴赏变成了噱头、言情和搞笑的肤浅认识。文学整体鉴赏水平的低下,并不代表每个个体都平庸,校园文学是和文学社团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校园文学产生和发展的一大特色。我校主办的可与其他公开发生的报刊相媲美的自办内部交流报刊《四月天》,自创刊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小作家和撰稿人,他们在校园里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鉴赏能力,而且通过《四月天》这个校园文学平台,他们相当一部分文章被推荐到市级刊物《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南国今报》上公开发表,好评如潮,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学,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同学们的文学自信和修养,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促进了校园文学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这种文学现象,从无到有,从有到完美,逐渐被社会关注和同学们认可,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一面大旗。

(三)倡导大语文教学,让文学鉴赏走进生活

上一篇一身轻松

下一篇李娜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