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1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历史、社会、人文的载体与传播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已满足不了用户在博物馆中的体验。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数字与多媒体技术的与时俱进,都丰富和提升了博物馆的传播。本文通过结合物联网应用的信息技术特点,探讨了博物馆物展示设计在物联网时代中的创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一.博物馆

1.1什么是博物馆?

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机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任馆长托马斯.P.E.霍文曾表明,博物馆拥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其质量,并实现社会卓越发展”。

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享尽自由时光――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一开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却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吉尔曼曾提出“当一个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知识让观众好奇时,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其全部作用。”

1.2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

早在古代与中世纪时期,博物馆的雏形就已显现,那时期的博物馆可以称其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两个新的词汇来表达“博物馆”:画廊、储藏室。然而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他们主要是王宫贵族、教皇和富豪的;17世纪末,博物馆开始步入公众生活;18世纪,人们还是热衷科学与自然法则,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在博物馆内收藏人类的艺术品、科学产物以及自然标本等。到了20世纪,博物馆不再局限于藏品,渐渐偏向参观者,衍生出了博物馆实践的研究以及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研究。到了21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越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也已被重视。

现如今随着科技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参观者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传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变化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物联网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显著。

二.物联网

2.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l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图1)。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连上网络,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到他们的具置和相关信息。2005~E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物联网”的概念正式问世。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2.1物联网的作用:

在未来,物联网将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包括改变我们自身。回顾历史,当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现代教育、通讯、商业、科研、国家管理和整个人类社会后就会知道,物联网的发展将会超越互联网。而且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人类进步上的重要探索及阶段。

物联网,可以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阶段,人类可以把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配转换成各种信息、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缩小贫富差距的能力,它们可以将世界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们,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星球并学会预见问题。

物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物联网时代,也许你的电冰箱不仅仅只有电冰箱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采集你的数据,根据你所储藏的食物,监测你的身体健康,并根据你的身体状态,给你提供合适的膳食菜单。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将“数据”传变为“智慧”(图2)。在下图中的金字塔中由4个层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有用信息的收集是建立在数据上。大量的数据收集会有助于揭示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而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化成知识。而最顶层的智慧便是知识加经验。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智慧却不会改变。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源于最底层数据的收集。而物联网就是利用这种扩展数据的方式。数据容量的增长加之互联网传递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人类更快地向前发展。

2.3物联网与博物馆:

曾几何时对于博物馆领域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主要是运用在参观者获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馆位置信息等相关信息。自从博物馆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导览服务,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参观服务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更多的人流。

对于博物馆来说,物联网的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允许参观者通过其选择的智能设备直接与藏品交换信息。藏品中的对象作为藏品数据的保存者,并且也能与其他物件交流。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当一个参观者来到某个艺术馆时,便收到艺术家的做平展览位置的提醒,只因为参观者在其他博物馆曾经看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一旦站在这幅画作前,一个微型传感器便会提供给参观者丰富、多层面的信息,提供购买该画作的复制品或3D模型的机会并送货上门,或者预定免费讲座的座位。所有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动设备一扫便可。

三.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应用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国外的博物馆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博物馆物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1馆藏管理

物联网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进行馆藏品的智能化管理、运输、库存等。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了解每个藏品的具置、收藏状态等。物联网的智能管理与传统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时间以及人力。可以实时对藏品进行监控,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3.2观众参观服务应用

(1)电子门票

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会大幅增长,博物馆都将面临人流浪超负荷,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与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电子票的出现可以为博物馆带来诸多方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或发送二维码等方式,给观众提供购票凭证。通过将物联网的RFlD技术与电子票及观众的移动手持设备相结合,即可实现博物馆内的观众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采集观众的数据,分析相应的人流量及位置数据,可以及时为工作^员提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指示系统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馆的指示系统。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指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环节,如何通过良好的指示系统来带领观众进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内置RFlD电子标签的门票或观众的移动设备,可以全面感知用户的存在与位置信息,然后快速准确地对观众的位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给观众制订一个准确,有效,亲切的参观路线,减少观众的观展障碍。

(3)多媒体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可以说是博物馆展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单项传播展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了,他们所期待的是博物馆传播的多样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加强。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全面感知观众存在。通过RFlD等物联网技术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并应用观众的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服务推送到观众手中。美国技术创新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图3),该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观众还可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需要的服务。

同时当持有电子门票或手持设备的观众靠近展品,系统根据观众所在位置情况,触发功能模块,显示该展品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资料,使得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全面。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更轻松地查看展品名称、内容等信息。

同时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当前位置分析,结合以往的参观数据及用户信息数据,给出观众独特的个性定制路线,自由参观展品,引导观众参观整个博物馆。

3.2展厅环境控制应用:

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检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得到当前文物所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项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过程中人流量及动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得文物储存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得到恢复,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告诫工作人员展厅的人流情况等,对博物馆的人流进行相应引导。

案例1:伦敦历史博物馆引进NFC RFlD标签

伦敦博物馆与诺基亚公司开始合作测试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NFC手机用户可以从馆内两处NFC标签处得到优惠券、展品信息、预约等信息(图4)。伦敦博物馆于1976年建成,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观众将手机贴近某些标签的时候,游客的手机可以自动连接到博物馆的Facebook主页或者是Twitter主页,在那里他们可以炫一下展品。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标签,浏览存储在博物馆文献中的艺术品照片,下载博物馆的乐曲等多项创新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加都促进了观众在参观中的体验感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2

关键词:展示设计 情感体验 博物馆文化

1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情感文化特征

现代博物馆作为传播人类文化的媒介,从事理学的角度,展示设计是一种系统活动,不仅包括“物”的展示,还包括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从简单的实物展示转向叙事性、戏剧化的展示,有时,通过灵活生动的造型设计可以还原“人”与“物”所处的时代与生活风貌,从而将隐含在实物内部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挖掘出来,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文化性与科学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有如下情感文化特征:

(1)相对于商业、办公与居住空间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造型语言上较为含蓄,表达方式更具艺术性特征,既有自身功能性的需求,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象征意义,具有使人思考的情感力量。

(2)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信息媒介与电视、网络、杂志、广播等媒介相比有着独特的特质。首先,博物馆展示设计通过丰富的造型语言、创新的设计手法,具有双向性、互动性、直观性、实效性与体验性等特征,时间与空间是交错在一起演绎的;其次,展示设计的信息媒介趋于多样性与综合性,没有模式化、程式化的规律可言,可以更好的激发主体意识的创造性。

(3)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讲,博物馆往往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象征,是民族精神意念的显现,是根植在本土文化中的,展示设计师需要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从本质上反思今天中国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发展模式,从空间、形态、色彩、场景等各种视觉元素入手,寻找出中国博物馆展示设计自身的风格特点与展示观念,给人带来亲切感与归属感。

(4)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性创造活动,在由社会化大生产模式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过渡时期,它需要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文化人类、历史学、生态科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进行交叉性研究,换句话说,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博物馆展示设计更加复杂难言的情感与文化特征。

(5)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信息传达不是对情感、文化符号的直接挪用,而是在深入研究与理解的基础上,对表层的信息(造型元素)进行选择、加工、提炼,通过内部结构的组合强化信息的情感性与文化性,是外在形态与深层观念并行传达的过程。

2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分析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空间造型元素是情感传达的重要载体,是整个展示设计开展的大前提。其目的是使观众在艺术的空间造型中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情感魅力。而博物馆空间造型使观众产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是通过组成造型的形态、材质、色彩等各个要素整体作用而发生效果,难以完全清晰的区分,但为了本文便于阐释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情感因素的一般规律,简单的疏理如下:

2.1形态的情感

2.1.1建筑空间形态

博物馆建筑空间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艺术作品,有时还会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博物馆的建筑不仅仅满足功能、适用的需要,也是博物馆精神与情感的信息载体。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一个巨大的综合展示品向人们传达博物馆的思想与性格。正如著名建筑大师戈登・本森与阿兰・福塞斯所人为,建筑应唤起人们的审美感觉,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如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卢浮宫以及奥赛博物馆等都是世界博物馆建筑的典范。如创建于1870年代的美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藏品最多的博物馆,1967年任馆长的托马斯・霍温进行了长达30年的全面扩建,而总体规划仍在充分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标志性于原有的设计风格,但它没有严格遵循希神庙的形制,而是在罗马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进行了简化,去除了大部分繁缛的装饰,是融合各时期古典元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重新构建了西方传统的艺术语境,使人还未进入到博物馆展示空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古典气息。

2.1.2展示空间形态

展示空间形态作为情感传达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博物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空间是物与物之间距离、大小、方向的关系。在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只存在着空间的关系,它本身不是实物,是一种思维的抽象,却需要依靠实体来实现。如《老子》中关于空间关系所谈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汉代《淮南子》中把有形的万物称为“有有着”,把空间称为“有无者”,“有无者,视之不见按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扣之不可得也。”

孤立的点、线、面本身很难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但融于空间造型中的点、线、面、体都是有表情的。当对点、线、面进行不同组合,形成的一维空间或二维空间就具有某种使人愉悦或厌恶的能力。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形状有一定偏爱,如一位被试者所说:“自己感到惬意的线条所产生的强烈的喜爱之情,不亚于自己所喜欢的画。”例如,直线常使人感觉紧张,理性、简洁,让人联想到升腾感尊严感;弧线却给人以隐忍、含蓄、暧昧的感受;方形具有坚实、内敛、平淡的视觉感受;圆形象征团圆、圆满,可以引申为一种中庸、成熟的为人处世态度。然而具体细分下去,不同的形状也存在着情感体验的差异,例如直线中的水平线让人联想到作为一种承载的地平面,而垂直线则给人以生长、生命力的情感体验。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二维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既可以有效的展示图文信息以补充立体造型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完整的烘托出环境空间的气氛。

2.2色彩的情感

色彩的情感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性与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社会功利性等综合属性,引发人的某种情感。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种最大众化的形式”,可以看出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普遍的;早在中国古代《周礼・冬官・画缋》中就赋予了色彩种种象征的意味,“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种象征意义也是基于人们对客观自然世界的认识。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功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审美取向以及情绪感染等方面。

色彩的物理特性首先依靠人的生理体验获得。例如,色彩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寒冷的感觉,依据不同的温度感觉划分为冷色与暖色,冷色包括蓝、青等色;暖色包括红、橙、黄等。冷色给人以宁静、收缩的感觉;暖色给人以积极、热烈的感觉。此外还有一些介于冷暖之间的中性色系,如大地色系、绿色系以及黑、白、灰、金、银等能给人带来轻松、休憩、沉稳的感受。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中合理的运用中性色,不仅可使人避免产生疲劳感,更显得大气、得体。此外,色彩还可以影响人们对于物体的重量、大小、远近等差异性的感受,如深色使人觉得份量感较强,而浅色则显得比较轻,深色容易给人带来庄重肃穆的情绪,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场合往往色调整体偏暗。

其次,由于人们的一些生活经验与固有观念,往往对色彩产生联想。如金色、银色是贵重金属的色彩,代表了高贵与尊重,而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则象征着喜庆与热闹。并且,不同族群、地域、年龄、性别、职业与经历的人联想的内容也会不同。就一个人自身而言,随着阅历增长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对色彩的情感联想将具体的实物发展到抽象的某种情绪与意境,导致人们产生一定的好恶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认为她把绿色看成是绿黄色的时候,便会厌恶绿色;而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

此外,当色彩成为具有抽象化、概念化、社会化的普遍意义象征,便成为文化的载体,向人们传递同样的情感与涵义。闻一多先生的诗歌《色彩》,赋予了色彩以生命力与人的个性。

“生命是张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设计师借助色彩的情感媒介,传达博物馆的精神于设计师的理念,不仅通过色彩的搭配提升了视觉的审美层次,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有所感悟。

3材质的情感

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情感,它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对于材质的感受,即质感。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们不同的感知,这种感知也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情感联想。人类运用工具改造自然界初期,首先依据材料的属性进行选材,而后在造物史的演变进程中,也会依据社会与族群文化赋予的新意义,中国古代君子以佩戴玉器为装饰,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此外,玉材质地晶莹,有“宁碎而不屈”的气节,所以君子爱玉。

材质的情感联想也体现于现代设计中,运用材质进行展示设计与艺术创作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为了塑造博物馆定的角色形象。例如,石头、木头、青砖等传统的材质总会把人的思绪牵引到传统的生活形态中,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情感感受。如果将这些材质应用在博物馆设计中,会使展示空间或多或少带上情感倾向。一个好的展示设计有时需要有表情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们在参观中想象和体味,让观众心领神会而砰然心动。如安腾忠雄的著名建筑“光之教堂”,整个室内空间都采用素净的混凝土作墙壁,单纯、抽象,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向人们传达一种高尚的宗教精神,十字形分割的混凝土墙壁上产生的特殊光影效果,使人有种接近上帝的感受。

通常来说,金属、玻璃、塑料、混凝土等制品会给人带来强烈的现代气息。金属的延展性、可塑性强,质感华丽,富有光泽,给人带来科技感、时尚感与未来感,当然加工工艺对金属材料也产生了影响。如冲压成型、浇注成型等工艺可以使塑造的制品形态与肌理发生更多的变化,其中金属的拉丝工艺,会显得产品更加精致。因此,依据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可以应用于科技博物馆的展示造型设计中,能够更好的演绎展品的技术感、自由感与神秘感。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材料搭配以及与其他媒介的并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展示效果。例如,“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家具常使用钢管与皮革、帆布或藤等天然材质配合制作沙发或座椅,皮革等自然材料温暖的属性能对冰冷金属”。 此外,在空间设计中玻璃材质的情感传达往往是依靠光影效果来实现,即通过玻璃的透光、折射、反射,倒映周围环境的幻影,使得玻璃不仅在明亮时璀璨光彩,在黑暗中也可散发幽光。如哥特式教堂中的彩色玻璃是主要的装饰造型语言,当光线透过色彩斑斓的玻璃照入幽暗的室内空间,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神圣感。有时在博物馆展示造型设计中使用玻璃材质,会产生一种虚无的感受,这种感受也可以拓展观众的视野范围,更好地引入自然光线。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厅中运用自然光要进行科学的过滤,便于对文物的保护。

4结语

本文所倡导的博物馆展示造型设计是一种朴素的设计观念,合情合理,顺应自然。意在通过探寻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体验线索,提升博物馆设计的文化深义与设计品质,为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一个审视与前行的价值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朱淳.展示设计教程[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英]C.W.瓦伦丁.美的实验心理学[M].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70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情感;表达

博物馆的设计与建造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得到了迅猛快速地发展。各种类型与各种规模的博物馆正被大量的建造中或者已经建成使用,这些博物馆逐渐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全面覆盖的网络,进而形成了现代绚丽多姿的博物馆景象。同时,在借助科技的手段把所有事物进行量化的时代,传统的情感空虚与文化精神的丧失变得愈加严重。而博物馆作为人类精神与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能把情感的特殊体验带给人们,并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因此即使处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博物馆的生命力依然能保持旺盛,并以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对博物馆展示的设计进行审视

(一)对博物馆的再认识

博物馆是因为人类精神需求与文化需求发展而形成的。博物馆被定义为非盈利、服务性、永久性与公开性的机构,以欣赏、教育与研究为目的,对见证了人类发展与人类环境变化的事物进行收集、保护与研究,并进行见证物的展示与传播。博物馆的发展与变化主要是受到人类需求变化的影响,而人类的信息需求作为原动力促使了博物馆展示功能的产生、发展。博物馆应该是信息的中心和功能的综合体,可以使人们各种精神与文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伴随着职能的多样性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博物馆应变得更加活泼、开放与自由,进而形成一种文雅、亲民的形象,同普通民众更好地进行情感的交流。

当下,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及精神文化同物质文化间的失衡在全世界普遍地发生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关键正由物质向精神转移、由自然向人类自身转移。情感的冷漠与空虚是导致人类社会不良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人类情感的恢复与回归。作为社会精神的象征以及社会文化的推动力,博物馆以社会文明的传播媒介与信息中心矗立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之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在时空上进行了超越,在人们面前生动的展示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优秀成果。因此博物馆承担着这种情感回归的责任。

(二)对博物馆展品展示设计再认识

从传播学的层面看,博物馆展品的展示设计是为了能够对展品的信息进行高效传达为目标的一种空间与时间并行的、多维的、综合的艺术设计与媒介组织。展品的展示设计强调展示是运动的有活力的一种活动,并更加地注重传达信息的效果。博物馆展示的设计有着独特的艺术与文化特征。展示设计的根本性原则是更好的让展品进行展示,其所表现的形式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1、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特征

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含蓄内敛的设计手法,艺术性更强的表达方式特征,有着使人进行思考的情感力度和深厚的底蕴,使博物馆文化服务性特征更加地明显。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具有边缘性与多面性的特点,并且在传达展示设计信息的过程中,是展品的外部信息(材质、色彩、造型等)同内部的情感信息的综合传达过程。

2、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缺乏

目前博物馆中的大部分并不能吸引民众进行游览,一些专题性与历史性的博物馆很少有游览者。其主要是因为:展品内容古板、浅薄、枯燥 ;展示内容与形式生硬、方式乏味、平淡,个性与特定都不鲜明,不能使人们产生兴趣;博物馆缺少服务的意识,且配套设备不完善;有许多的博物馆让观众感觉有隔阂感,展品展示的环境比较冷漠。

二、 情感的传达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的定义是较感性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环境或者客观事物的体验以及态度,是人们的直接性的状态表达与反应,并对人们的价值观进行折射。情感的触动与发生时心里活动与生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理性的出发点,情感与理性相结合才能定性,进而成为认知事物的动力;在心里活动所包含的意、情、知三个维度中,情感是最为核心的,并且是混沌意识状态的总体。

对情感进行分类的依据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主观的体验性质进行划分,可分为直觉性的喜怒哀乐;意志性的绝望、希望、痛苦、快乐等。以情感的对象作为依据进行划分包括审美情感、社会情感等。若将情感依照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情感可以划分成情怀、情操、情调、性情与情绪,这些都是由客观的情思、情景和媒介所引发的主观体验。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情感传达的作用

情感的传达对于博物馆展示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人们的信息要求得到满足,博物馆正由以实物展品为主导向信息为主导的方向进行过渡。将博物馆的精神内涵更好地给观众进行传达,同时将展品的信息进行积极有效与全方位的传达将有利于博物馆展示的设计。而将情感及其传达的方式在设计中完善地表达,将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能使人们深入对事物进行认知,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同时,情感在展品展示的过程中具有与观赏者进行互动的作用。情感能使不同的信息间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使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情感的传达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博物馆中更好应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艺术内涵以及设计文化的重要手段。

结语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博物馆展示的设计也有着更新的要求,博物馆展示的设计也要推陈出新,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只有将在展示设计时将情感与情感的传达方式进行良好的设计才能使博物馆在信息化浪潮中继续被人们关注,继续发挥着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等重要的任务。(作者单位:北京天图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佳.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色彩情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4

1、现代化博物馆陈列的用途

第一、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为社会的发展,非营利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为人类文明史的征集提供了见证性展示,是各项事业文明发展的见证。第二、收集、保藏文物、标本等其他文物资料。收集与保护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自建国以来,大量的历史文物及科学艺术等珍贵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2、现代化博物馆展示的设计理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和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平,人们不但希望博物馆是由少数的贵族向多数的大众演化,并且也希望博物馆的参观者身份大众化,民主化。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接待那些有身份的贵族游客了,已经进入了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满足人们对各种新奇事物探知的诉求、是人们精神世界追求的总目标。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1、苏州新博物馆设计风格

1)传统结合

新博物馆庭院,展区并不宽阔,行政区域花园景观设计从传统的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新的设计概念为主题和传统园林的精华寻求一个新方向,挖掘和提炼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现代景观的形成。

2)色调构材

虽然白将成为博物馆的主基调,把苏州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城市相结合,但它们是统一的灰色花岗岩代替,更好的融合颜色和纹理的追求。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结构的屋顶体系来源于古代的木梁、椽子、构造体系,将天花板体系组成现代开放式钢结构,木料和油漆更换。复古木框架和金属块在玻璃屋顶使用,为了控制和过滤太阳光照射的展区。

2、中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有着多方面的差异,但整体布局,空间,传统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同于西方,并在世界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原则,认同与共识的意义,属于文化的范畴。指的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的基本形式,从某个角度体现了传统的建筑也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形式,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颜色特征。

三、空间及展示空间

1、空间的概念

顾名思义,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时间,长度,宽度,高度,大小的性能。通常指上下、左右、前后。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具体的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空间特性,有空间的具体规定,没有空间提供具体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2、陈列展示功能

审美倾向、性能的角度来看,它包括和性能的角度来看属性集合,参观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原理和相关做法和共识等等。把建筑空间相对其他空间,展示空间更好地突出其展示功能。展示功能使展示空间的两个核心功能,一个是交流的空间,另一个是艺术空间。社会确保检查质量和舒适度的展品的观众,而观众欣赏艺术保证从展品的可靠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过程。通信和艺术空间是突出展示空间的现实保障的必要条件。

四、展示空间的划分

1、展示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展厅空间设计的第一步是功能分区,分区的功能是展示多种空间分析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连接,使空间划分为满足功能的需要。在功能分区的过程,展厅空间艺术性和通信质量必须强调,和两者之间的适当关系的处理。苏州新的独立的展厅设计博物馆,是空间的划分和布局的功能,一方面,要考虑尺寸和数量,展品现场尽可能让观众欣赏到最精致的部分。另一方面,考虑到在整个博物馆展览的关系相结合,在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多种空间组合使一个曲折的隐状态。从地形上看,博物馆被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博物馆入口、博物馆大厅、博物馆花园,是博物馆的中心位置;西部为博物馆的主要展区;东部为现代艺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服务和管理功能等,这部分也将贯通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原来的外观。大厅是博物馆主旨,大厅处进口前庭和花圃。大厅的八个角变换是基于在苏州古代建筑和东方建筑元素,这为参观博物馆展区提供指南。按照国际惯例,临时展区设于入口处的交通流线处。除了书画、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还设置家具展区,为了强调了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八角形的大厅、书画展览二楼,自然采光的高墙提供背景的便利书画展示。一个特殊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位于花园的东部。展览由1.35米的模块组合,它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是简单和美丽的外观,,踢脚板,木框架墙和白色油漆。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示窗口,旨在表明,工艺品的大小。游客可以通过悬臂楼梯到地下室展厅。

2、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组成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5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

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多,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明白展柜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设计的形态和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元素、创意元素、参观者心理元素等。设计人员需要通过独特的设计来展示陈列品的艺术魅力。

一、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实际运用

1.陈列展示柜内设计概念。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指的是在博物馆进行收藏品展示的过程中,对相关展品陈列方式的设计。它是博物馆进行展示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展柜的材料选择。收藏品的陈列展示和展柜的设计形式对收藏品的展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展柜分为木质展柜和金属展柜。传统的木质展柜可塑性强,有质感和古色古香的韵味。但随着博物馆行业不断发展,对展览品的安全考虑越来越多,木质展柜逐渐被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新材料替代。现代博物馆中的展柜都以金属展柜为主,在实际的使用中,金属展柜具有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金属展柜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灰尘、蛀虫对展品的威胁,同时保证展览品不易被盗抢。同时,金属展柜能够保证灯光均匀,保证展品的艺术效果。

3.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求。博物馆展柜有多样性,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有独立展柜、壁挂展柜、电动展柜等,这些不同展柜的选择都是根据展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展柜的长宽高进行良好的判断,因为不同的展品对展柜的大小要求都是不同的。同时,对展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展柜的陈列位置。只有良好的展柜设计与合理的陈列展示,才能使展览品的艺术效果得到展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知道展览品的基本情况,才能依据展品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展柜和陈列位置。

4.陈列摆放的要点。展柜和展品如何进行陈列摆放主要依据的是展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展品的材质、大小等对展品的陈列进行合理搭配。通常可以将同一类型的展品摆放在相邻的区域。根据展品的材质、年代、类型进行分区。另外,还可以对展品进行层次分布,营造混搭的美感。

5.设计中心展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需要对中心展柜进行重点设计,中心展柜一般展示重要的收藏品,营造出视觉冲击感。对中心展柜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展示的文物有一定了解,根据中心展品和周围展品的展柜进行对比设计,营造出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原则

1.注重展柜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点考虑展柜的功能性。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展品的陈列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关键。在对展柜的设计过程中要准守国家规定的博物馆设计标准,采用新的科技型材料,一方面能加强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收藏品的安全。比如使用低反射玻璃能够增加光线效果和减少灯光对文物的损害,又如使用LED灯能够使文物得到良好的光照效果。展柜设计过程中的功能性就体现在展柜既有一定的美感,又能体现文化内涵,同时需要指出,注重展柜的功能性才是展柜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展柜的实用性。博物馆展柜的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是展柜设计的效果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展柜的平面、色彩、空间等元素的设计来展现展品的视觉效果。展柜的材料一定要选择美观安全的材料。对于一些展柜的辅工具,设计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进行隐藏,比如照明用的灯光等可以设计在展柜中不能直接从外部看到的地方,以有效突出展品的美感。

3.柜内辅道具的设计。根据文物形态通常要对文物设计出专用的托架等辅道具,在实际中通常用爪架来支撑固定瓦当陈列,用金属支架来固定陶俑类文物,用强化玻璃来固定玉器类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叫脆弱的文物需要注意支架和文物接触的地方,比如在接触点上垫上软橡胶一类的缓冲物,避免因支架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陈列辅助道具的设计原则是保护和支持文物,此外,这一类道具需要隐藏在展柜中,避免其喧宾夺主。

三、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素分析

1.文字要素。陈列展示柜内的文字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对陈列物的说明和简介,主要目的是让参观者能够准确的明白展品的信息,这样的文字需要规范、简洁。严谨。第二是文字作为一个设计元素,需要对字体、字号、色彩、与图案的位置进行考虑,起到美观的作用。

2.图形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图形是对文物特点的概括性展示,设计师应该从文物造型和历史特点进行提炼,设计出紧扣主题和文物特色的图形。图形的传播力度超过了文字语言,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都能对展品产生同样的第一印象。

3.色彩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色彩设计要以营造氛围、突出主题为目标。背景的颜色通常从文物的颜色提炼得来。比如青花瓷的展柜通常使用藏青色,陶瓷类文物主要使用土黄色。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体现整体感,另一方面具有反射环境光的效果。色彩可以作为陈列照明的补充,使照明的效果更好。

4.陈列展示柜制作费用的测算。根据展示柜的设计需要和相关要求,确定展示柜制作的材料和耗用量。根据市场价格测算成本。设计制作的材料要以安全、耐腐蚀为主,材质要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根据展示柜的预算对展示柜M行设计,合理节约成本,按照预期施工制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研究就显得日趋重要。好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不仅能将展品的文化韵味展现出来,给参观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体现出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文物进行良好的把我,针对文物的材料、年代、质感进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和辅道具的设计。设计过程需要遵守设计要素的原则,设计出美感、安全、符合展品主题的陈列展示柜。

参考文献:

[1]张乐.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5:201-205.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6

我国目前的博物馆数量有两千多个,这对于我国仅几百年的博物馆发展历程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起步,但还远远不够。以我国的庞大人口基数来换算,博物馆的数量明显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社会需求。在明显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可以以提高单独个体的展示质量来平衡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因此促使博物馆的观众心理学研究开始逐步发展。 

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是从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出满足参观者真实需要的博物馆,这是博物馆设计理念的创新。人们发现对于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来说,审美疲劳等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人们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有着绝对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从观众进入博物馆的场馆参观展品开始进行跟踪研究,观察人们的普遍行为:人们停顿的地点,驻足的时间,表情的微反应,视觉盲区等表观反应,和以问卷调查,走访反馈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并总结归纳出一套博物馆观众行为理论。 

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展览会,其更加注重对所展示物的文化属性的诠释。环境心理学是新兴发展的心理学分支,在人们对精神追求愈发提高的今天,将其应用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也是一种主流趋势。博物馆场馆内的背景声音、色调搭配、空间视觉、体感温度、路线引导、展品摆放顺序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对于博物馆参观的体验,以及人们自身的属性,年龄、阅历、情感、性格等因素,也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值得分析的要点。 

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主体对客体产生影响,客体对主体产生反馈,相互融合渗透。人类行为不会独立存在,与周遭环境氛围有着紧密的联系。舒适休闲的咖啡厅伴随的是柔和轻快的音乐,这使人放松惬意,而在酒吧里嘈杂动感的音乐则能调动人们的心情,让人情绪高涨,这说明,背景对于整体气氛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对于周遭的体验受到以往生活经验的影响。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固有的深刻印象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橙色的暖色调,蓝色的冷色调都是基于人们以往的认知所产生的感受。而白色出现在医院里是冰冷的,充满负面情绪的,令人恐惧,而在另一个环境中白色也可以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设计师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博物馆的交互性和体验性。战争类的历史纪念性博物馆,有时会采用一种时间轴的叙述性方式,或是由浅入深的情感体验顺序引领参观者,让其代入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战争的悲惨和痛苦,深刻的感受历史的沉重,以此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人和动物一样,都有一个安全距离,这是动物的领域性本能。在环境设计中,这是考量人们对空间安全度、舒适度、私密度、体验度的标准。一般来说,在大型的室内空间里,人们更倾向于在靠近邊缘的地方停留,脱离中间的人流,边缘可以产生依托感。物品摆放的疏密度,回廊的数量、角度,空间内的柱子、墙壁,都也可以让人产生这种依托感。 

在公共事件中可以发现,人们倾向于盲目从众。如同领头羊和羊群的关系,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大多会不加思考的依凭直觉跟随领头的人,形成整体的人流流向。而且,人们在移动时,会有一种趋光性,即从相对较暗处,走向相对明亮处。在无人引领时,环境的指引作用便突显了出来。人类还具有社会适应性,这是也从众心理的表现。在剧院等公共场合,宽敞的大空间,庞大的压迫性气势下,人们会不自觉的安静下来,被空间环境所感染,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环境带来的心理暗示。 

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要顺应人类的行为模式,符合人们的感觉。多边形的空间带给人新颖现代的感觉,而规矩的方形则给人踏实的体验。设计师通过对光影的把控,空间的布局,颜色的衬托等等,以艺术性的方式从背景中渐渐渗透给参观者,对参观者进行引导,甚至是强迫性地灌输一个思维方式,将更多的隐藏信息传达给对方。所以参观博物馆不仅仅是对展示品本身的阐述,更多的是一些隐藏体验的传达。理解、思考、分析人类行为在环境中的发展模式,也是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