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皇太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孝庄太皇太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孝庄太皇太后范文1

孝庄文皇后享年75岁,清太宗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至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来源:文章屋网 )

孝庄太皇太后范文2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由李岳峰执导,潘迎紫、樊日行、崔浩然、许家荣等主演的台湾古装权谋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一生的故事。于1985年11月18日于台湾首播,收获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收视率。

潘迎紫,1949年6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华语影视女演员。1953年随父母迁居香港,二十世纪60年代初以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童星出道,曾应邀到泰国国王御前表演歌舞。二十世纪70年代潘迎紫参演了《独臂刀》、《狼吻》等多部影视作品而在影坛崭露头角。1984年前往台湾发展的潘迎紫凭借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而广受关注。 此后,她又三次获得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1992年,主演古装偶像剧《一代皇后大玉儿》。2011年息影多年的潘迎紫复出,主演古装偶像剧《倾城绝恋》,在剧中饰演孝庄太皇太后。

(来源:文章屋网 )

孝庄太皇太后范文3

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景陵地宫内,除了葬康熙皇帝,还有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景陵妃园寝内葬有四十八位妃嫔和康熙的皇十八子胤衸。四十八位妃嫔中,包括贵妃1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敬敏皇贵妃原本和妃嫔们葬在一起,后来移葬在景陵地宫内。景陵妃园寝正中是温僖贵妃,景陵双妃园寝葬抚育过乾隆的康熙妃嫔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

在康熙帝之前,处于政治联姻的需要,清朝皇帝的皇后多是蒙古公主。康熙时期,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鳌拜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而索尼历经三朝,沉稳干练。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主持下,皇后的桂冠终于从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女子的手中移到了赫舍里氏的头上,索尼的孙女变成了康熙的皇后。这也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

1665年,12岁的康熙皇帝和13岁的赫舍里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大典。虽然是一场政治婚姻,但皇帝和皇后年岁相仿,鳌拜把持朝政对皇帝多有不敬,压抑的环境促成了皇帝和皇后的恩爱感情。婚后不久,康熙和皇后赫舍里氏生有一子,但这个孩子只活了四岁就夭折了。

康熙铲除鳌拜,亲理朝政之后,已经不再需要皇后家族势力的扶持。政治纽带一旦宽松,皇帝和皇后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那么亲密了。康熙后宫的女人逐渐多了起来,钮祜禄氏、佟佳氏、乌雅氏……一个接一个地进宫。钮祜禄氏出身世家,聪明伶俐,喜欢读书,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她在众多的妃子中脱颖而出。钮祜禄氏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康熙帝对她百依百顺。对于自己的妻妾,康熙帝似乎都十分温存。

虽然身边的女人日益增多,但康熙对少年时候就相识相知的结发妻子还是很有感情的。吴三桂谋反后,康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时,赫舍里氏又一次临产。上午皇后生了一个儿子,下午便去世了,喜事转瞬之间变为丧事,康熙帝悲痛欲绝,不顾前方战事吃紧,辍朝五日为大行皇后举办隆重的丧事。在赫舍里氏的梓宫停灵的25天时间里,康熙皇帝竟然有20天亲自去举哀,足见感情之深。

赫舍里氏以生命为代价生下来的皇子,不满两岁便被康熙皇帝册立为皇太子。后来,太子不成器,最终被康熙废掉。废太子时,康熙哭骂他“生而克母”,仍念念不忘发妻。

皇帝的感情从来就不是给一个人的,康熙也不例外。康熙陆续迎娶的后妃中,年龄小者只十一二岁,最大者也不过十五六岁,有的在二十几岁就去世了。从康熙九年最早去世的赠慧妃博尔济吉特氏算起,到乾隆三十三年最后去世的醇怡皇贵妃止,康熙帝的后妃们历经了康雍乾三朝,前后延续了99年。在康熙帝的后妃中,还有四对亲姐妹。其中,孝懿仁皇后佟氏及其妹妹佟氏贵妃又是康熙帝的亲表妹,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很少见的。

康熙帝共有多少后妃,史学家没有给出统一的说法。《康熙全传》记载,康熙帝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49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答应、常在等据说共有200余人。

虽然滥情,但康熙帝对他的妃子们还是有真情的。康熙外出期间,经常写信或把土特产等派人送回宫中,甚至会写信给深居宫中的嫔妃们,讲一些途中趣事,解解她们的闷气。康熙帝为他的后妃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晚年为自己身后嫔妃们的生活进行了安排。他下令,有儿子的嫔妃,年老后到儿子的府邸居住,这一安排打破了皇帝驾崩后后妃独居宫中到死的定例。

孝庄太皇太后范文4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情感;生命;情感教育

O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Zhang Jun-sheng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eachers should be "emotions, attitudes, values??" for the id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uild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layer by layer increasing emo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ement.

【Key words】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 Life; Emotional education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浪潮中,中学历史教学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中学历史教学,很多学者、专家和一线老师都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模式。综观他们言及的方式和所倡导的情感应用,总觉得大多出于经验之谈,或有点失之偏颇。现行课改中新的理念向我们展示,情感教育应当走向一种新的范畴。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为统帅,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求同仁指正。

现行教育推崇的是素质教育,就教育自身的实施和完善看,情感应一直融入教学之中。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完整、健全的人格的追求与培养。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之偏见,使得历史教育的育人宗旨在一片背书声中湮没,这是历史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历史教师的悲哀。新课改以“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这表明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还应是知识的组织者、激励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也从以前的知识接受者、复制者转变为知识的创新者、参与者。情贵于真,故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浓浓情味的话语而非苍白无力的解说,去激活学生心灵,从而产生学生内化的激情,达到师生的真心互换、情感交融的效果。

为此,真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合作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学生人生的过程,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休”。另外,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场所在课堂,课堂教学本就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交互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中,学生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和交往活动中突现着各自的多种需要,并希望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

新教育理念之下的历史课堂,不只需要教师在三尺神圣讲台上挥洒粉沫和口若悬河,还应在民主的氛围中,共获新知,共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不只是单纯完成外界交付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而单向付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单一对象,他们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在建立的此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在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中,必然形成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师向生学、生向师学的互动双边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动荡、不稳定,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易热情高涨也易忧郁悲伤。以往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多为老师“一厢情愿”的自我发挥,而现在更应建立一种动态的情感流程曲线,即“情”一方面从老师流向学生,另一方面也从学生流向老师。这种动态的互动关系要求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从教案中走出来,从权威中放出来;要求学生从被动变主动,从客体变主休,从聆听变参与。

在知识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是学校内的书本和老师,学生能从学校以外的众多媒体和书籍中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说:“前段时间由于我时间紧张,未观看《》这部影片,不知哪些同学看过?能不能告知我一些有关内容,让我们先领略点影片的花絮?”问题之简易而真切,于是乎,看过此影片的同学便会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如此一来,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知识的迁移就会在愉悦的讨论中得以形成,这即是“师向生学”。

现今,教师的角色有所转换,即为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但不可否认学生所学之知识,所受之教化大多还是源于教师。传统的师之地位在学生头脑里多多少少留有印迹,故学生求教、求解的途径在于向老师学习。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大多影视剧是学生获取一些历史知识的渠道,为此,老师可就一些影视作品的错误给学生澄清。如电视剧《康熙王朝》剧中,太皇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自称,则令人置笑,谥号怎么能自称呢?殊不知,“孝庄”是皇帝在她死后给加封的谥号,是让臣子们尊称这位“母仪天下”的老太太的,绝不是老太太用来自称的口头禅。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然后可能在课后查阅资料,亲自查证一些史实的真实性。同时,老师可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看课外书,联系影视剧和小说等各种方式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思考现实,在现实中回味历史,进而达到我们教育之目的。

三、构建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融合关系

要真正实施情感的教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必须纯化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行为。自尊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尊重并承认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同时,心与心交流的情感关系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用心去呵护,用情去维系。中学历史课程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也是生动活泼的,而人的天性里总保留着一份追寻过去历史的好奇,中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是:他们想明了古往今来的变迁,想知道现实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带着对历史“寻根意识”的探求之心,便形成学生愿同老师交流的可能。于是,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就能有思维的碰撞,并有思维火花的产生,从而使学生得以动情和启智。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