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淡泊名利的诗句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1

我手中捧着一杯清茶,伫立在窗前,看着夕阳西坠,红艳的火烧云。思绪射向了远方,穿越了今朝繁华的都市,停留在李清照那宋词文明的宋代。

我漫步走在宋朝的大街上,忽然一个清脆亮丽的响声传了过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清新淡雅的诗词令我心头一阵喜悦,猛然想起,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有些淡淡哀伤的《一剪梅》。走近书堂,传来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声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孩子们的声音让我联想到了你当时作诗的样子:陈旧的桌前摆放着两杯美酒,酒中稍稍带着那令人心悸的苦涩。此时,你不仅对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也对国家的安危担忧着。醉了,碎了,你诗兴大发写下了《醉花阴》。走近一个官僚门前,一个女儿娇滴滴的走着,我不禁油然想起你的那句诗:“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话,三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宦官少女的矜持与天真。

我的思绪又从遥远的诗句回到了现在。不仅因为你的诗成为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你对生活的执着与希翼,也令我折服。那时,你凭着学富五车的才气成为了当时年代的一朵奇葩,但你不被那冷落的秋风吹下枝头,依旧傲然的尽情绽放。但幸福却随着日暮渐渐闭合,相思之苦,逃亡之愁,成了你的生活主题。你凭着男儿都未有的英雄气概,屹立在生活强者的巅峰。你诗中的淡淡忧伤的背后又是何等的坚强。你从不放弃手中的笔,哪怕只有一口气在,也要用犀利的语言呼吁人们反抗金的残暴侵略,保住大宋国土江山。你的诗也曾鼓舞着多少士兵重新振作,誓死抵抗侵略者。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你只能将这些苦难离愁化作一杯淡淡的清酒,独自沉淀于腹中。你厌恶世俗的明争暗斗,淡泊名利,使你成为我一生最喜爱的典范。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2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皆无完美,而人,也如此。

在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这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无关,和观念无关,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宋诗 洗耳 隐逸

一、“洗耳”典故渊源

今天河南汝州有一条洗耳河,在西城门外洗耳河桥头,原来还有一块“许由洗耳处”石碑,可惜今已毁弃,唯有高人许由的故事世代相传。《通典》记载:“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许由避尧之让,隐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晋皇甫谧著《高士传》亦有记载:“许由隐于沛泽之中,尧以天下让之,乃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洗耳于水滨。”人们为纪念许由,在汝州西关南建有许由庙。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许由洗耳”的典故也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高士品德的代名词。

二、“洗耳”典故在宋代诗词中的应用

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被奉为隐士的鼻祖。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和深远影响,是没有可替代的。因此,许由一向被誉为“高义之士”、“高士鼻祖”,辉映千秋,彪秉青史。许由洗耳的典故成为中国文化典籍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象之一。许由拒受尧禅、避而不仕,躬耕自食,怡然自乐的高洁形象,始终屹立于高士之林,为世人仰慕,至今不衰。

典故入诗是宋诗的一大特点。用典之所以为宋代诗人所重,主要是基于用较少篇幅表现较多内容,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也在于它有含蓄的特点,在特定情况下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用典是为了表达复杂深厚或不便明言或无法言明的感情。要达到“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方知咸味”(王骥德《曲律》)的境界。诗中用典,不愧为使诗句言少意多、言简意深的重要法门。而在宋代诗歌中对“洗耳”这一典故的运用就显得非常典型。在这些诗歌中作者往往直接把典故的人物、故事写入,借以抒发思古之幽,表达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肮脏世俗的厌倦之情,体现出对隐逸文化的向往。

(一)同一诗人不同作品中多次使用

在宋代诗歌中,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诗篇中多次出现“洗耳”这一典故,在笔者已掌握的资料中,以下几位诗人就是突出代表:

黄庭坚就有7首,分别是:

谁能续凤鸣,洗耳听两甥。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

君闻此,当洗耳。 《戏答宣叔颂》

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暑风披襟著菡萏,夜月洗耳听潺滠。 《次韵叔父台源歌》。

解衣庐君峰,洗耳瀑布源。 《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武昌松风阁》

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苏轼共有6首,分列如下:

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 《送江公著知吉州》

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美哉洋洋乎,可以疗饥并洗耳。 《答王巩》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江月五首》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陆游有4首,分别是: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 《送子龙赴吉州掾》

褰裳危磴穷荦确,洗耳古涧听淙潺。 《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

洗耳高人耻见尧,看渠应不受弓招。 《秋晚杂兴》

漫将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 《寄题周丞相平园》

梅尧臣也有3首:

宋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一幽谷泉》

宋何当归去来,临流重洗耳。《两日苦风思江南》

当时彼何高,独能讥洗耳《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

(二)其他诗人的“洗耳”诗句

为更好地把握“洗耳”典故在诗歌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将其他其他诗人的部分“洗耳”诗句分列如下:

一尧禅臣后,洗耳急归休。 《杂咏一百首・许由》刘克庄

许由为计未为深,洗耳如何不动 《污亭》邵雍

洗耳不留尘世事,松阴高居伴神仙。 《云湖山》任安

见说许由曾洗耳,可怜巢父更鞭牛。 《颂古一百首》释智愚

时来不洗耳,两眼为君青 《松风亭四首》曾几

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 《杂吟其三》王冕

不见洗耳人,悲风吹独立 《晚步颍上和曼叔》韩维

洗耳厌闻夸势利,濯缨羞去傍尘埃。 《阅武堂下新渠》曾巩

三、宋代诗歌中“洗耳”典故集中出现的原因

宋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深厚的一代文化人,他们对前代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优良的接受和选择能力。他们对于儒家的道德提升和文化自足、道家的相对思维和精神净化、禅宗的轻外物、重自我、泯灭欲求和瞬间顿悟,采取兼容并用的开放态度,从而形成了以随缘自足为核心的适应哲学。而“洗耳”典故的集中入诗是其内蕴外化的表征。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治因素。宋代实行的是“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政治,文人以自己的才学得到了广泛重用。宋朝皇帝全面有效地推行与政治相一致地思想文化专制政策,采用了笼络文人的手法,以官职、地位引诱读书人,以求将他们全部收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但封建朝廷为防止文官专权,又采用三省分权制衡的体制和台谏监督弹劾制度。所以,官吏们稍不留心,就可能遭到弹劾而被免职、贬官、流放。加上宋代又是党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朝臣之间党同伐异,势同水火。优越的政治地位、丰厚的国家俸禄为士大夫文人享受世俗人生的各种功利性、享乐性需求提供了保障,但高度的中央集权、严苛的台谏制度又钳制了其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所以当一些仕途失意之士在暂逃险境后,往往流露出无奈的忧伤和孤愤,诗作中对古代高士隐逸思想钦羡之情就有所反映。

(二)价值取向。宋代士大夫对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传统价值理念进行了重新整合与定位,把两种非此即彼、不可调和的处世方式融于一身,既重外部事功,又重内在修养,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个性的自由、人格的独立。在不少宋代士大夫看来,个体人格修养的完善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由于理学的深刻影响,宋代文人更多地表现出内敛自省等时代特征。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氛围和价值取向的直接影响下,宋代文人有选择地接受了古代隐逸文化的真谛,而作为隐逸鼻祖的许由就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首要之选。隐风炽盛,自然应该首先表现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宋诗”一节中指出“扬雄谓言为心声,而诗又言之菁英,一人之诗足以见一人之心,而一时代之诗,亦足以见一时代之心也。”宋代文人的“洗耳”诗,正是他们那种隐逸或羡隐精神特质的完整体现,以及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恬远追求的集中反映。“诗言志”,借力于宋代诗歌的用典流行之风,“洗耳”之风劲吹于宋代诗坛之中,便成为古代诗歌画廊里一道独特而又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傅璇琮主编,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4

如学习《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首先出示题目,让学生边读边写,学生苦思冥想,停顿约两分钟,低头不语,表情仿佛传递信息,苦思不得其解。在与学生交流环节,教师给学生评分。学生得分确实不高,六十分左右。指点诗文,摇头晃脑地读,一种用激扬语调,一种用悲伤低沉语调,学生通过比较,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来。遇到学生碰壁时,声情并茂放声吟诵,诗歌表达的情感溢于言表,让学生大声读读这首诗,入情入境,披情入文,教师适时点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应读出什么感情?悲伤呢,还是慷慨激昂之情?面对死亡是什么态度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两句又应读出什么感情?生答:战争惨烈,悲伤、厌恶战争之情。

然后让学生掌握感悟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①看题目;②揣摩重点词句;③作者和注释(背景)也有启示;④整篇诵读。学生大乐,终于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拿到一首诗先读懂它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中心这是第一步。《凉州词》题目透露出本诗是写边塞生活的,注解里的提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诗歌。接着让学生再反馈训练一首课外古诗,得到巩固提高。

二、运用比较法,斟酌细读

如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用,能否换成“看”“望”呢?“见”表示诗人无意识就能把南山美景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辞官归隐的恬淡、悠然,更进一步表明诗人辞官归隐、淡泊名利、怡然自乐的高洁超然品格。《咏雪》中胡儿将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才女谢道媪云“未若柳絮因风起”。胡儿比喻比较勉强,从“差可拟”看出,底气不足,缺少诗意。“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境赋予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情画意,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异曲同工。谢太傅对两个孩子的回答“大笑乐”保护孩子的自尊,体现出家庭气氛的温馨,以及看到孩子读书的快乐。

三、细读关键词句,激起共鸣的浪花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抓住客观描写的事物,还要领会诗人的感情及物我交融的程度。从三步来鉴赏:①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②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应研习其中的写作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④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分析诗词中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学生先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先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答题五花八门。答题不太规范,有的同学把炼字、赏析句子混为一团。应帮助学生梳理出赏析重点词句的方法:①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②找出词句所用的方法(修辞、描写、炼词、想象、以动写静等);③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④最重要的是“向中心靠拢”,回到中心圆点。这样回答有条理,答题合乎要点,方法得当,学生能很快掌握要点。

如考查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能力,请同学找出下列诗歌中表现教师教学方法好的诗句来:

A.《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少人错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错误原因多为不具备现实生活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审题训练,抓住题干的信息“教师教学方法好”。而其他是回答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不能扣住题目。教学生审清对象、场合及语言环境,读懂诗词的原义、比喻义、引申义及后人的习惯用法。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5

夏桂成: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首批指导老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历任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夏桂成教授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为医者当为病家谋幸福,医生多一份责任,患者就多一份希望。”

出生寒门 勤奋学医

1931年,夏桂成出生于无锡江阴南石镇的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年幼家贫,读完初一后便辍学,后跟随江阴名医夏奕钧先生学习中医。其间他熟读中医经典,每遇疑难病例,都会到医学著作上去寻找答案,并认真记录,内科临床功底日渐扎实。恩师夏奕钧先生非常注重点滴经验的积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坚持详加辨证,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恩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夏桂成,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国医大家奠定了坚实基础。1956年夏桂成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跟随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名医黄鹤秋学习,从此潜心研究中医妇科学。

治学精勤 独创理论

夏桂成通过研读中医经典医籍,结合现代生殖医学,对女性生理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以女性月经期为中心,为患者绘出各自的经期曲线,通过对这些曲线的调控,帮助患者确立最佳怀孕周期,治疗不孕症。夏老认为,从月经后到经间期,阴液(阴气)渐生渐长,而到了排卵之后,就是阳气渐长渐旺,故月经来潮。调理月经需要按此规律,经后期用滋阴养血法,经前期用补肾助阳法,月经期用调血泻下法。

由夏桂成创立的“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首次提出月经周期的调节理论和心(脑)-肾-子宫生殖轴女性生殖理论,建立了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然而夏桂成没有满足,精勤治学,带领团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理论,并积极运用于实践,2011年,“中医女性生殖节律创新理论及临床应用”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江苏中医界近年来唯一获得省级最高奖项的临床科研成果。

医术高明 妙手回春

从事中医妇科六十余载,夏老精心钻研医学,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络绎不绝。一个个出奇制胜的病例,为广大病家交口称赞。

曾经有一位湖南患者,初潮后即月经后期,二三个月一次,有时需注射黄体酮方能来潮,2000年起经血淋沥不净,屡次诊刮止血,不久复旧如常,顽固反复,久医不愈,苦痛异常。2008年,她辗转至夏桂成教授处求治时,没有任何期待,只求能够血止。夏老详细诊查后,认为她出血时断时续,病久虚损,肾虚偏阴,阴虚及阳,心肝气郁,夹有痰浊血瘀,遂以健脾益气、补肾化瘀之法,予归脾汤加震灵丹加减方,药后血即止,患者惊讶之余,欢喜异常。

还有一位大连的王女士,月经稀发,结婚8年,未能怀孕,求医的足迹遍及全国,家庭也已濒临破裂,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求助于夏老。就诊时,一言未发已泪流满面,说至动情之处痛不欲生,夏老耐心开导,仁爱有加,诊断其为肾虚偏阴,肝郁夹瘀,予补肾调周治疗。3个月后,患者恢复排卵,后通过信件往来继续治疗,2年不到喜得千金,生产之后她特地赶到南京,喜极而泣,感谢夏老圆了她的母亲梦。

作为医生,成为大师还是匠人,两者的差别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精神境界上。如果一名医生把医学看作一门纯技术活或是赚钱的工具,注定成不了大师。夏桂成说:“咱们中国古人讲,人的一生要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立’正是学术的根本,而我把中医学术视作我的生命。”在他浸润多年的妇科领域,他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送去生儿育女的幸福。夏老就是这样一位为患者无私奉献的大医者。

德艺双馨 心系病家

正如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悲天悯人,敬畏生命,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夏桂成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为医者当为病家谋幸福,医生多一份责任,患者就多一份希望。”对慕名前来的患者,不论是达官贵人、富豪明星,还是普通百姓,夏老均一视同仁,耐心和蔼;饭点时,总是为远道而来的患者照顾加号,自己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匆忙吃一点饼干,继续诊治患者,每次门诊结束已近下午两点,此时才进食午餐;他体恤病患,对条件困难的患者常常挂一个号开多个方,让患者安心而归。

一名曾留学美国的女教授,年轻时为了学业、事业的发展,没有要孩子,等到事业有成时,已过不惑之年,出现了卵巢衰退的症状,她凭着渴望做一回母亲的信念,到处求医,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到国内的各大医院,但就是毫无寸功。她找到夏老求治,奇迹出现了,这位43岁的教授自然受孕成功。然而好事多磨,因一次出外讲学,出现了先兆流产症状。那天已是周六,夏老出席学术活动后刚回到家,接到女教授心急如焚的求救电话,来不及喝口水,立即赶到医院,为她精心处方,安排好住院保胎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女教授后来不仅保住了胎儿,还足月顺产了一名男婴。夏老以他的至诚之心,展现着医者为病人谋福的仁心。

潜心学术 培育传人

耄耋之年,夏桂成仍坚持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服务患者、培养学生、潜心学术。无论酷暑严寒,他常年坚持提早到达诊室或病房,而下班却是一延再延。他的一句“我把中医学术视作我的生命”,已经道出了他的最高追求: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努力提高临床疗效。

夏老十分重视学术传承,他忙于工作的同时,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将自己的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撰写成文,以传后学,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每每看到学生学有建树,逐步成为业界精英,夏老总是引用“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诗句来形容激动的心情。

淡泊名利的诗句范文6

一、整体感知,突出“四看”——看标题、解作者、读诗句、重注释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欣赏诗歌,我们讲求初步感知,整体去理解。

1.诗歌标题,如同人体之眼,他对我们欣赏理解诗歌有着指引作用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看标题,“潼关”——地名,“怀古”——思想情感,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想起关中古时、眼前,自然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再如,杜甫的《日暮》,我们借标题自然联想到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晚年思想。

2.解作者——联系作者,了解背景,体味作品的主旨、情感

“诗言志,词言情”,了解作者身处的时代、沧桑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深切地体味作者在诗中所寓含的情感,如,李清照这位女词人的前后期身世,会让我们更准确地去欣赏她的诗歌,《如梦令》让我们看到的是少女时期的作者伤春情结,而《一剪梅》却体会到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看到的是她的“凄凄惨惨戚戚”、“此情无计可消除”的心境和“人比黄花瘦”的憔悴形象。

3.读诗句,重注释——诗句内容是欣赏诗歌的重点

我们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做细致地分析,是重点,放在下一步进行。如2010年新课标卷高考试卷中的诗歌赏析题《雨雪曲》后有以下注释:(1)江总……历仕梁陈隋三朝。(2)榆溪:指边塞。(3)陇西:在今甘肃。以上这三点注释,让我们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地点,给我们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边塞—边塞诗—边塞诗突出的情感、思想。

二、精琢细磨,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技巧、音韵美

1.感受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诗歌情感丰富,语言凝练,“诗歌是富于形象的思维”(别林斯基)。阅读诗歌,从有限的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引出无限的想象。如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中“山客”的形象——其居住的环境有什么特点?生活有什么特点?——在桃红柳绿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莺啼的宁静环境中,“山客”睡得酣甜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这样,一个热爱自热、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眼前。

2.把握语言是诗歌内涵理解的关键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欣赏诗歌语言,要求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色,同时,调动联想、想象等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诗歌语言一般来说,讲求两层含义,即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的理解之外,还要重点把握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分析诗歌语言,还需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3.赏析表达技巧,切磋撷取,学习借鉴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最多的内容,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总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高考的考查范围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方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4.融会共鸣,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思想情感

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是诗歌赏析的最重要环节,作者通过艺术意境的塑造,传达给读者的是诗歌的主旨、诗人寄托的情感等,这一内容的把握必须借助诗歌形象的分析及前面所提进行全面的考虑,但我们也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去概括性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在此类诗歌中,常以自然山水、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的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美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准确审题,剖析答题方向、内容,注重答题步骤

1.鉴赏形象型

(1)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四步: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2)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2.鉴赏语言型

(1)鉴赏炼字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该字运用了怎么样的表现手法(比喻、通感、以动显静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四步: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2)鉴赏诗眼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指出该字词对主旨表达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该字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四步: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3)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解释说明诗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内容;

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第四步: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