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议论文结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议论文结构范文1
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兴趣广泛而又专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理;能独立选材,题材新颖、风趣,审美感强;对环境的感受力高,能观察到别人容易忽略的事实;心智活动思路畅通,审美敏捷;能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提出卓越的见解,有内在的评鉴力,观点明确,立意高远。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就能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写出富有创新意识的议论文,在安排结构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凸现别致的外观美。这里的外观美指的议论文结构形式的变化。文章讲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何将自己所选择的材料用最适当、最新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我们行文前首先要认真思考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内容充实甚至新颖、外观死板的文章是很难“出彩”的;相反,材料一般但形式新颖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却能以外观来弥补内容上的某些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像我们在安排议论文的结构时,都知道用并列式和递进式,但如何恰当地使用呢?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多探索、多实践,在尝试中走向成熟,那么在写作时创造出别致的外观美的文章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是凸现动人的感性美。这里感性美指的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统一。请不要以为这“动人的感性美”是记叙文的“专利”。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很多同学除了列举几个老掉牙的事例之外,恐怕再也无所作为了。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借助于描写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呢?2003年满分作文《因为亲近,所以美好》中就写道:“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长叹。”这段文字在结构上前半部分是并列式,后半部分是递进式。加上生动的描写,使文章充满了灵性。
三是凸现深刻的理性美。具有一定的理性美,能够有效地提升作文的层次,使我们的文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体现在结构上就是要合理布局,巧妙安排。如有一位同学在读了《精卫填海》这篇寓言后写道:“精卫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它的力量实在太微小了,可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衔木石不止,填海不止,顽强地拼搏着。这是一种执着精神,一种在困境中追求、在凄迷中奋进的可贵气质。正是在执着的追求中,精卫显示了它的价值。我们无论干什么,无论在哪里,有所执着,才能对常人眼中的得失、毁誉不预计较,为了心中的目标,默默不懈地努力。这样,才会有一种笑傲人生的旷达和洒脱。”这段文字充满理性美。结构上采用的是递进式,与文章主旨是一致的。
这就告诉我们,议论文在结构上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创新,只有有创新的文章,才是成功的佳作,才更吸引读者的目光。
议论文结构范文2
关键词: 结构模式 并列式 递进式 对比式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无论工作还是学习,议论文写作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短时间内写出比较优秀的议论文,熟悉并掌握几种结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议论文写作常用模式,以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模式,指开篇先亮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也就是说,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构成。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充当本段的总起句和中心句,并构成排比,以强化作文的条理性。运用这种结构模式,关键是能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方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分解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下面以作文《人生之气》的写作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引出论点“人要有气”。
2.分论点一:人要有骨气(事例)。
3.分论点二:人要有傲气(事例)。
4.分论点三:人要有大气(事例)。
5.分论点四:人要有志气(事例)。
并列分论点的顺序可以灵活安排,不过最好还是要考虑并列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遵循由主到次的认识规律,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形式上,为了使文章的层次条理更加清晰,可以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前面标上“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顺序的词语,从而使读者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并列的几个层次间一定要避免相互交叉,否则在论证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影响文章的条理性;二是分论点论述之和要等于总论点圈定的范围,如果小于总论点,文章的论证就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如果大于总论点,就容易节外生枝,造成文章偏题甚至跑题。
二、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遵循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中心论点。形成递进的方法有很多种:从现象说到本质;从可能性说到必然性;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递进式结构模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和并列式一样,递进式也需要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不同的是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为了使文章论证的递进关系更加清楚明确,还可以在各分论点之间加上“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形成过渡,并以此反映并加强各层次间的递进关系。下面以作文《严于解剖自己》的结构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分论点一: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3.分论点二: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4.分论点三: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熟练运用“递进式”结构模式,要求写作者掌握一定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哲学知识,能在自己现有认知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证,要求写作者思维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具有深刻和缜密思维。
三、对比式
对比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通过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形成对比的项可以是正面和反面、现在和过去、此事物和彼事物、同一事物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等。对比式的论证模式可以使观点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两方面事物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通常的做法是对一个方面着墨多些,展开深入重点论述,另一方面着墨少些,只起烘托、陪衬作用。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在相互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中心论点在比较鉴别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论证。下面以作文《说“思”》的结构提纲加以说明: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这样的做法,开篇提出论点,紧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对于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也可以从反面论述,如果把两方面结合起来,会使文章的论证更透彻、更有力。有些论点适合侧重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适合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掌握。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也就是论证过程的写作是否具有条理。结构、条理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遵循一定的写作结构模式,以确保文章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上面我们谈到的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是三种常见并且容易掌握的写作模式,在议论文写作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参考文献:
议论文结构范文3
笔者将HansJ.Wegner的扶手椅、中国椅及Y字形椅特征进行解构分析。对扶手椅家具的解构分析,根据用户的设计思考模式,经由造型外观特征与简化元素撷取,必须符合解构主义的线形的无限延伸、独特式风格走向、反对传统材质设计、反二元之间对立、随机造型多元化及差异化色彩使用六大精神原则,判断选定需要保留及改变的选项。
二、创意家具设计验证
笔者对家具产品的解构分析完成后,将分析所得的构想、线形、造型、材质、色彩及风格六个面向家具创作设计进行思考,并应用创意思考的奔驰法(SCAMPER)进行分析,对产品作不同层面的改变,以创新思考的方式创造新的造型形态,再由创意草图过渡至草图定案。
1.设计理念
笔者从解构家具元素的转换解析中,以创作设计呈现解构概念,并保留HansJ.Wegner所运用的明式圈椅概念及曲线转换。
2.创意草图构想
发展笔者从家具设计创意法理念出发,为创意草图构想发展的思路,将解构主义的精神表征运用在设计创作上,并将文献分析的设计元素,如交错、破碎、延伸、变形、扭曲、迭合、散乱、多变、倾斜、解体及分裂等方式,运用在创意设计的构思中。解构分析所撷取的元素,进行创意草图的构想,将所定案草图进行3D模型建构,以修整造型比例外观与色彩材质的呈现,以利于后续制作作品时能体现完整尺寸与比例大小。3.3D模型建构家具模型建构是以3D产品开发软件Pro/ENGINEER2.0进行的,此模型整合零件设计、产品组立、模具发开、NC加工、逆向工程、造型设计等功能,以利于后续进行样品生产与模具设计。3D模型建构后将以Cinema4D贴附家具材质。Cinema4D是德国公司研发一款集三维渲染、动画、特效等于一体的绘图软件,可运用于材质贴附及灯光功能进行绘制模拟。
三、综合讨论
本研究经由家具产品形态分析、家具产品解构分析及家具产品元素转换解析进行探究与讨论,从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家具产品可因解构项目元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保留元素与改变元素。可以针对这些变项进行家具设计创意构想,进而模拟3D家具材质、色彩及比例,并进行评估、检视。本研究运用解构主义理论结合形态分析法做图像外观各独立的零件资料库系统分析,并以设计风格及造型形态的组合,作为元素截取的依据,将运用解构分析进行解析思考并运用奔驰法进行创意构想,从而能较容易地检视出作品的缺陷且将便于表格操作,以利于建构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表。在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表中,通过产品的解构分析可知不同的部位与面向经过创意思考可产生多元化的创意构想机制。在解构分析所保留与改变的结果后,可辨别出产品的差异化,将其分析结果进行家具创意构想。经由解构主义理论原则可导出解构主义设计分析自变数有六大项,从解构主义理论原则可拟订出构想、线形、造型、材质、色彩及风格六个面向进行解构分析,从六个面项解构可得出作品所包含的视觉意涵及外观造型。HansJ.Wegner的家具作品将东方文化的概念运用于不同设计中,使不同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造型演化形式,如弧形扶手结合北欧传统技术及材料的使用,将明式圈椅的精神融入其中,以精细的榫卯结合与柔顺曲线造型姿态,显现出北欧与东方相结合的特色。笔者通过解构主义理论的解析,建构出家具解构主义的创新设计模式。利用文献整理归纳与设计案例的解析,结合解构主义设计原则规范,建构出解构主义的家具创新设计模式,以利于后续相关研究者与设计师参考。
四、结语
议论文结构范文4
医学论文(论著)的具体撰写,一般可分为题目、序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项。
题目:论文的题目必须切合内容而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能够明确表达论文的性质和目的。题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词组成的词组来表达,且标题不宜过长(一般少于20字)。
摘要:全文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果,资料数据,提出有意义的结论(包括阳性及阴性)。具体按四要素来书写中、英文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结论中英文内容要一致。字数控制200字左右。关键词或主题词5条。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 序言:过去研究的情况、方法、目的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或特点。这段文字不宜超过100~200字。
材料和方法:这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对于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在事先选择好合适的即合乎一定条件的、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实验、诊断或治疗方法(包括实验步骤、方法、器材试剂、药品;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与他人结果比较并综合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简明准确、材料完整及可信。
结果: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起来,在处理这些原始资料时,应是随机,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地加以挑选。对于一些阴性结果,不必一一列出。尽量组织严密,符合逻辑、进行对比观察。
讨论:论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结果的意义。
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的原理和概念实验条件的优缺点本人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议论文结构范文5
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生命和疾病转化规律研究,进行疾病诊治的一门综合叉学科。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核医学影像设备仅为扫描机、γ相机,严重制约了核医学的发展。至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ET)在我国的逐渐开展,核医学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诊断从单一解剖成像发展为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的融合。2002年引进了首台PET/CT之后,我国的核医学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至2012年大陆地区共有162台PET/CT(PET),498台SPECT,加之各种新型放射性标记探针的出现,使核医学发展进入了分子影像学的新阶段,在肿瘤个体化治疗、心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然而,在核医学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以国内已有的PET/CT为例,每台价值均在千万元以上,但利用率相差巨大。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PET/CT单机最高检查量是最低者的75倍,即使是同类医疗单位、同种机型、相似工作条件,检查例数也相差3倍以上。从年医疗收入这一量化指标来看,2009年所调查的599个进行核医学诊疗的科室中,占全院年医疗收入比例不足1%者达51.19%。这些数据提示,核医学大型设备的闲置情况严重,新的核医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疾病诊治中的优势,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医学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对核医学知识的认知度、接受度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反映出核医学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核医学教育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高等医学院校中的《核医学》课程教学、核医学专业人员及临床医生的核医学继续教育。目前《核医学》课程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核医学》教材为主,而核医学继续教育多通过短期继教班培训的形式进行。然而,现阶段这两方面的核医学教育均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核医学教育中的各种不足:①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②教师侧重于本专业知识讲授,而相关专业知识欠缺;③学科内容广泛、信息量巨大,但学时数严重不足等。其次,对于核医学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由于时间和工作的关系,已很难再接受较为系统的核医学教育,对最新的发展成果知之甚少,即使专业人员所接受的继续教育体系也较为支离凌乱,并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知识更新。因此,如何加强核医学教育,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在日常的医疗实践中,能够自觉应用有关的核医学知识,已成为提高核医学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
二、耗散结构理论与教育
耗散结构理论是1969年由俄国物理化学家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Prigogine)在熵定律的基础上所提出,并因此荣获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最初这一理论主要是表述和解释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复杂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后,耗散结构理论已成为一种复杂性科学,其理论核心与方法原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所谓耗散结构是指特定、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使内部因素突破一定阈值,进而产生涨落,导致系统内部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在时间、空间以及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才能维持。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在于将宏观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按照系统所处的不同状态分为平衡态、衡态和远离平衡态。其中孤立系统由于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交换作用,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系统内部的紊乱程度(熵)增加,从而使系统处于无序和混沌、并失去活力的平衡态。当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但程度不高时,内部要素的变化较为缓和,相互间呈线性作用,则不会产生新的系统,即为衡态。只有当系统高度开放,并且持续与外界环境进行相互交换,不断引进负熵,使内部要素或子系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和相干,突破一定的阈值,使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则临界点附近的系统内部微小的扰动或偏离(涨落),可能被放大,形成巨涨落,从而引起整个系统宏观上的突变,导致原有无序结构被打破,产生有序的、富有活力的新结构。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复杂性科学,为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复杂视野下的教育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进而分析和归纳出有效的对策,指导教育决策,进行各项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复杂性科学的一种,耗散结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各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高等教育管理和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也被用于指导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三、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核医学教育
核医学为综合程度和复杂性极高的医学学科,其内容涉及核物理学、核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以及相关的生物学和医学知识,并且正如前述,近十年来核医学学科发展迅速,专业知识更新加快,这对核医学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耗散结构的角度分析,核医学是核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学科范围具有完整性,另一方面其发展过程又是核技术与医学各学科不断交融的结果。十多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和药学的进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发出许多重要的靶向药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作为分子探针用于核医学显像,产生了核医学分子影像学。另一方面,现阶段核医学发展也来源于临床各学科对疾病规律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认识程度变得更为真实和清晰,促进了核医学的技术进步。这要求核医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吸收和消化这些发展成果,因此,核医学教育本质是一种开放系统,需从外界持续引起负熵,使之达到远离平衡态,才能构成新的、稳定有序的教育结构。具体而言,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员不仅要求其掌握核医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必须及时了解核医学发展过程中的新成果,不仅要求熟悉核医学的有关知识,也必须及时掌握相关临床学科对疾病认识过程中的新观点。近年来《核医学》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加快,继续教育得到一定的加强,但核医学教育的矛盾依然存在,技术应用不足的困境未得到根本改善。2012年中华核医学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09年比较,由于PET/CT数目的增加(2010年为133台),检查病例总数提高了98.42%,但主要局限在肿瘤显像(2012年占总数的77.4%,2010年为74.3%)和健康体检(2012年占总数的16.3%,2010年为18.1%)方面,在心血管显像(2012年占总数的0.6%,2010年为0.9%)、神经系统显像(2012年占总数的3.1%,2010年为3.7%)及其他显像(2012年占总数的2.6%,2010年为3.0%)方面应用较少,SPECT的应用情况类似,而现代核医学影像几乎涵盖人体所有器官系统,这表明大型设备利用的局限性并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当前核医学教育这一复杂系统仍然处于衡态,各要素之间为缓和的线性作用,未能实现有效的涨落突破,从而不能形成新的、有序的教育结构,反映到核医学学科这一更大的系统上,其构成未出现明显的改变和调整。
四、从耗散结构理论
寻找改善核医学教育的对策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要实现系统突破,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导致有序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其含义为:①系统须具有高度的开放性;②只有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通过涨落突破进入新的有序结构;③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相互耦合形成整体效应,造成协同和放大,进而发生突变,达到新的有序结构;④开放系统的突变是形成新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临界点附近的涨落一旦超越特定阈值,系统就可能出现宏观上的有序结构。核医学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医学生、核医学专业人员以及临床医生)、教材和教学模式均为系统内部要素,可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定期组织教师培训
作为核医学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临床知识,对核医学和各主要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如计算机、网络、影像医学以及临床内、外科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邀请核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授课,不要仅局限于核医学专业知识的提高,也应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更新。
(二)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目的,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或极少接触核医学知识,因此,应着重加强核医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在课程安排上,《核医学》教学可考虑在《影像诊断学》课程之后,与《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学科同时开课;在讲授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临床知识和医学影像知识进行。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疾病定义、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中的作用及优势。对于核医学继续教育,则应形成定期、有序和有效的继续教育模式,持续引入核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围绕这一教学中心,可邀请核医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师和专家讲授,并与本科阶段的《核医学》课程教学衔接,同时,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三)充分发挥辅助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核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核医学》本科教材的出版周期通常为4年,相对于学科的快速发展则显得较为滞后,且《核医学》教材更侧重于基础性、通识性和专业性,最新进展的内容不足。为弥补这种欠缺,可通过编撰辅助教材加以补充,辅助教材应侧重于核医学的新进展、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性、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和优势。这种辅助教材除可以作为本科教学的补充外,也可以用于继续教育。
(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议论文结构范文6
一、为何采用结构式论文摘要
医学论文的摘要,是为了把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最简练的文字予以介绍,协助读者对该工作的目的、设计及研究结果较快地得出概括性的理解。从而决定是否需阅读全文。结构式论文摘要具有固定格式,其撰写格式与科研设计思维方法相一致,有助于作者理清思路,准确表达,甚至可促使作者在实验设计开始时就明确各项内容,使各部分更趋严密、合理,以得出正确结论。也便于国际间交流,可以转载,易于传播。
当前,医学文献数据库除收录论文题目外,同时收录论文摘要。例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收集了全世界3600多种医学期刊的数十万条文献,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余种。荷兰医学文摘(ExceptaMedica)以收录高质量的文摘著称,全部收录论文摘要,按专业分册出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与卫生部领导下,也建立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1990年以来刊登在国内期刊的论著中、英文题目及中文摘要,并制成数据库光盘系统。各种数据库的建立,无疑加快了国内外信息的传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便于更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为此,写好论文摘要至关重要。
二、结构式论文摘要的基本写作方法
结构式论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四部分。由于多数国外读者不能看懂论著全文,所以,英文摘要内容应较中文摘要更全面。具体字数可根据不同期刊或征文的要求而定,中文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字数为150~400个英文单词。中英文摘要各项内容基本相同。分述如下:
1.目的(Objective):直接了当地准确说明研究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如题目已清楚表明,则摘要中可以不重复。亦可以在摘要开始,简要说明提出问题的背景。英文常以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开头。常用英文表达方式:Toinvestigate...and...;Toassese...;Todeterminewhether...;Tostudy...;Toexamine...;Toevaluate...andcompare...;Toimprove...;Todescribe...;Toexplore....;Toclarify;Toidentify...;Tolocalize...等。
2.方法(Methods):对研究的基本设计加以描述。包括诊断标准、分组情况及随访时间;研究对象的数量及特征,以及对在研究中因副作用或其它原因而撤消的研究对象数目;观察的主要变量及主要的研究方法;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方法及作用时间等。若为临床研究,需说明是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或回顾性分析。方法学研究要说明新的或改进的方法、设备、材料,以及被研究的对象(动物或人)。英文常需要用完整的被动或主动结构句子,动词用过去时态。常用英文表达方式: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trialwasperformed;Acasecontrolstudy;Aprospectiveclinicalstudy;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W
estudied...等。
3.结果(Results):为摘要的重点部分。提供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列出重要数据。指出新方法与经典方法比较而表现出的优缺点,并说明其可信度及准确性的统计学程度。英文要用完整句子,谓语动词用过去时态,研究所得数据如百分数、血压等数字采用临床病例书写形式,不必用书面英文表达。常用英文表达方式:...was(were)...;Wefound...;Therewas...等。
4.结论(Conclusion):把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观点,用一、二句话简明表达,不必另分段落或设小标题。结论应该有直接依据,避免推测和过于笼统。英文用完整句子表达,动词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最好直接写结论,也可用一些句型引出结论。常用英文表达方式:...isprobably...;...is...;Ourconclusionisthat...;Thisstudyshowsthat...;Thisstudysuggeststhat...;Thisstudyconfirmsthat...;Theseobservationssupport...等。
三、结构式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文辞力求简明易懂,不能含糊及重复。除了已规范化的缩略语(如DNA)外,首次用缩略语之前须将英文全称列出。
2.英文所用时态需与事情发生时间相一致,叙述基本规律时可用现在时。叙述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时,用过去时。
四、结构式论文摘要举例
Objective:Toevaluatetheperinataland2-yearoutcomesinpregnanciescomplicatedby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ROM)duringthesecondtrimester.Methods:Fifty-threeconsecutivesingletonpregnancieswithPROMat14to28weeksofgestationwerestudiedretrospectively.Managementgoalsweretoprolongthepregnanciesto32weeksthroughexpectantmanagementandtoavoidfetalcompromisethroughclosermonitoringandactiveintervention,whennecessary,after23weeks.Outcomeofthesurvivinginfantswasbasedonneurologic,audiometric,andophthalmologicexaminationsat2yearsofcorrectedage.Results:Ruptureofmembranesoccurredat14~19weeks(mean17.4weeks)in10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