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议论文写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范文1

一、掌握结构,以求规范

初写议论文,不要想一下就写得多么深刻,多么全面,而应首先求得符合基本规范,掌握一种基本模式,争取“合格”。在此基础上逐步锻炼提高。

常见的议论文模式:一是从论证的过程和论证的方法来说,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从议论文的结构而言,即“引论——本论——结论”。把这两者归纳简化一下,按下面的步骤去写简短的议论文。

(一)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二) 举例申论,阐明观点。

(三) 归纳强调,突出观点。

“开门见山”是初写议论文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不绕弯子,不打“战”,简洁明快,使读者一看就感到“观点明确”,也为下文围绕观点去论证做好铺垫。

“举例申论”就是用“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基本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摆事实”要注意事实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典型性;“讲道理”,就是联系实际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从正面、反面讲,从各个侧面、各个分论点讲,以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讲道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引用”。借助科学原理、箴言古训、诗文警句以及民谚俗语来增加证明观点的分量。

当然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过程中,还应掌握两种议论的基本结构形式。一是横式结构。即从几个方面(或几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几个分论点是并列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

二是纵式结构。就是在论述时,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如针对学生的浪费现象,既要跟他们谈经济问题(算算账),让他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更要跟他们说说性质问题,一旦浪费成习,极易形成奢侈的作风,那后果就严重了。这样的论述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逻辑进行的,因此采用纵式结构行文,事理层次清楚,文章的逻辑性强。

文末的“结论”,不是开头论点的简单重复,而是论证过程的必然结果和观点的深化。当然也可以用有力的“愿望”“希望”来作结。

二、巧借技法,增强“论味”

要想把议论文写得出彩,就要学会运用一些技法,增强议论文“论味”。这里不妨举一些技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借比兴手法,彰显“论味”

如作者的观点是“学会拒绝”起笔就用比兴手法写到:“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这里没有直接说道理,而是借“溪流拒绝湖泊的挽留,小草拒绝绿荫的庇护,繁星拒绝黑暗的诱惑”之后的行为结果来告诉读者应该拒绝什么。这样写形象生动,新意盎然,令人品味不尽。

(二)借助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彰显“论味”

运用比喻既巧妙说理又能使文笔生辉。如在论述“父母溺爱的危害”时,可以通过“屋檐下麻雀飞不高”,“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雨”等一系列比喻来展开,从而很好地起到议论的效果。

运用排比能增强说理的气势。在说理时,可以通过反问等修辞来构成排比;在例证时,可以通过系列短例来构成排比;在结构上,可以通过句式一致的段落来构成排比。运用对比更能辩证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会运用对比论证。这样既增强了说理的气势和雄辩的力度,又使行文曲折多变。

(三)借融理于事,彰显“论味”

议论文纯粹说理往往空洞乏味,面目可憎。这就需要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有形之物或事来美容包装。既可是山水草木,花鸟虫鱼,也可是江河湖海,日月星辰等;既可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细,也可是是非明确的国家大事等。

在叙完事后,通过一段议论性文字揭示事情的意蕴,将事情的内容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之具有启迪性,从而说明叙事的目的。这里的叙事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议论,而议论是叙事的点拨深化,二者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

如对春晚“托”的分析。医托、票托等类字眼我们并不陌生,这些托儿们极尽忽悠之能事,使人落入陷阱,他们的目的就是从旁诱惑而使人上当。媒体频频曝光,予以处罚。而我们春晚的托儿们却年年在众目睽睽之下登台亮相,那么这样的主流媒体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能不让人关注吗?尊敬的导演,“托”绝非是治本之策。这样的“论味”能给人以启迪,令人信服。

当然对实例的剖析、提炼一定要围绕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来诠释、分析。

三、善用素材,突显新意

要让议论文鲜活起来,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找米下锅”。凸显“新”字。即观点新,要具有时代色彩;论据新,要选择最新发生的典型事例和相关言论。

(一)关注“社会大广角”。关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如时下热门话题:校车事故屡屡发生;“给学生吃烂菜”引发众怒;学生缺少精神关怀等。这些事件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他们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心肝宝贝,而且是祖国的未来。“安全” 这根弦要绷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应时刻放在首位。

又如南京道德模范王玉军,没忘记当年对战友的承诺。23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照顾战友的父母,替牺牲的战友尽孝道。用实际行动履行着承诺。读到这一消息不禁让人联想到南京火锅城用回锅油“招待”顾客的事。两者一正一反,凸显“诚信”。“诚信是为人之本”“生活离不开诚信”“生活有诚信”等感慨便会自然生发。

(二)留意“身边的小见闻”。身边的小见闻也是我们写议论文的很好话题。如同学用脚“开门”;“做操腰身弯不下”;“在校吃饭插队”;“穿着显眼的校服闯红灯”;“给同学起不雅绰号”;“当老师检查作业,就脱口而出‘烦死了’”等情形。你不会无动于衷吧,一定会有话要说吧。《绰号之风该休矣》《我劝同桌莫说“烦”》等论题,既有新意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选取“新颖的视角”。 当然求新不是说老材料不能用,而是要用出新意来。如“愚公移山不如搬家”;“黔之驴的悲剧在好事者”;“孟母无须搬家”等。这些是用逆向思维的形式来议论的。

再如下面的例文:司马迁惨遭不幸,受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但是,他“受极刑而无愠色”,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能“藏之宝山,传之后世”的历史著作,他勇敢地走出自我,宠辱不惊,实现了人生价值。成就了一代史学、文学大师。这就从另一视角对司马迁的事例作了全新的诠释。

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在写作实践中只要每一步都做到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议论文一定能写得精彩。

【佳作示例】

走出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替人算命的盲人过河,不小心从桥上失足坠落。正巧他两手攀住了栏杆,紧握不放,整个身子悬在桥面下,高呼救命。有人告诉他:“河是干的,你的脚离地不到一尺,放手就是了。”盲人不信,仍在大叫。时间长了他失手落了下去。果然安然无恙。盲人自嘲道:“唉,算了半辈子命,没想到这次失算了。还让我吃了半天苦头。”

这个盲人的故事固然引人发笑,但是像他一样陷入自我空想,不敢相信别人的人该有多少呀。盲人之所以失算,在于不能走出自我,不敢相信别人,以至于陷入自我难以自拔。

《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言外之意,战胜自我比战胜别人要困难得多。世人皆知的司马迁,惨遭不幸,受到常人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但是他“受极刑而无愠色”,为了后人留下了一份能“藏之宝山,传之后世”的历史著作,他勇敢地走出自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当他松开那双悬崖边的双手时,他发现脚下的道路正如自己原先想象的一样平坦。走出自我,宠辱不惊,成就了一代史学、文学大师。

青春年华,却永远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史铁生曾经迷惘彷徨,沉默不语。一个血性男儿的双腿竟然没有了知觉,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事呀。史铁生也曾陷入空想,陷入绝望,双手紧紧抓住轮椅的双轮不放。然而,经过曲折的心路历程,他勇敢地放开了握紧轮子的双手,拿起了纸和笔,用心灵和切身的痛苦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篇心灵的绝唱。

勇敢地放开双手,走出自我设想的圈子,脚踏实地地上路吧,前方仍然有美丽的风景在等待着你。

议论文写作范文2

有些学生写议论文时,常把议论文写成纯粹的记叙文或带有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比如,有些学生写的议论文常常是前半部分叙事描写,后半部分议论说理,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既非说理又非叙事的四不像文章。此外,还有不少学生由于分不清夹叙夹议类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结果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指导学生把准文体的脉,写出规范的议论文,除要引导学生加强审题能力训练,弄明白文体自选并不是淡化或不讲文体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记叙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状物等表达方式,追求以情动人,而议论文则主要采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追求的是以理服人。

二、拟题不当,文题空泛

文章的标题犹如屋之窗或人之眼。好的文题不但能统摄全篇的思想内容,达到题文合一的效果,而且还能润物无声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议论文写作中,学生的拟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体错位,记叙议论不分”,比如“母亲讨债”“滴血的钞票”等文题,一看就是典型的记叙文标题,可有的同学却用它写了议论文;二是“表意不明,文题含混”,比如用“社会与网络的平衡”“打抱不平”等文题写议论文,读者看了标题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作者想写什么;三是“大而无当,抽象宽泛”,比如“文化选择”“议素质教育”等文题,议论对象内涵丰富,根本就不可能用几百字的文章论述清楚。常见的议论文标题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论点型标题,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开卷有益”等;另一类是论题型标题,即标题已经指出论述的对象、话题或范围,如“说宽容”等。学生写议论文时,不管采用哪种类型的标题,都要将追求“简明而不失深意,新巧而不乏韵味”当成拟题的基本原则。为此,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拟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修辞法、引用法、嫁接法,求异法等,并加强拟题专项训练。

三、雾里看花,观点隐晦

写议论文,论述某一问题或分析某一现象时,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观点和主张还应当正确、鲜明、深刻、新颖和有强烈的针对性。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义理”(议论文中是论点)“考据”(议论文中是论据)“辞章”(议论文中是论证方式)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领会“义理”在议论文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指导学生明白写议论文坚持“观点正确,态度明确,论证充分,论据有力”可以很好地解决写议论文无观点、观点散或观点隐晦的问题。此外,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立论”“行文中间立论”“卒章收束立论”等写作技巧,也可以有效消除论点模糊或零散的弊端。

四、“骨”“肉”分离,事例论证乏力

写议论文,论据只有紧扣论点才能达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进而为主题服务。此外,论据只有准确、典型、新鲜才能使说理更充分,论证更有力。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进行事例论证或事理分析时,由于没有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论据内涵的丰富性,或没有精心选择和巧妙剪裁论据材料,常常因无法找到观点和论据的契合点,结果使文章的“骨”(论点)“肉”(论据)貌合神离。具体地讲,就是论据不能有力地佐证和支撑论点,而论点也不能水融地统率和包容论据。此外,还有许多学生用事例论证论点时,所用事例往往流于俗套,不是千人一面,就是老生常谈,既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和浓烈的生活气息又缺乏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特征。具体地讲,就是所举事例不是琐碎肤浅,就是常以部分代替整体,或以个别现象代替一般规律,结果使事例既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又缺乏深刻的典型性。写作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本和读本资源,重视课外阅读,走出书本和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中,关注各种媒体信息,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广泛涉猎,加强积累,探究材料内涵的广义性,捕捉论点和论据的相关性。

五、事例论据叙述冗长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里的叙事必须完整具体,而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则应简明扼要。因此,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应该用概述法或截取法叙述。由此可见,明确叙述方式在议论文与记叙文中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仔细揣摩叙述方式在议论文与记叙文中的不同处理技巧,是解决写议论文事例论据叙述冗长问题的关键。

六、转移论题,节外生枝

“一议一话题,一课题一中心”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可是,议论文写作中,却有许多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不是开篇就转移话题,与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南辕北辙,就是写至中途便信马由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渐行渐远,或者是干脆就抛开文章的中心论点一气呵成,结果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既要看清题干,读懂题意,明确要求,还要注意行文中思维的收与放和张与驰,即既要利用发散思维适当拓展,又要利用聚合思维适时收束,切不可天马行空,题外生题。此外,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统观全局和瞻前顾后的写作习惯也是防止偏题和跑题的有效手段。

议论文写作范文3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联想拓展法

这诗句本意是描写情人之间的默契,而在写作构思时,题目中的信息(材料、要求等)与平时积累的信息之间也需要这份默契。而要把握住这点“灵犀”,就要学会打开写作思路的方法——联想。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观点等。联想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

对于有些事物,孤立地去谈,容易显得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当前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使议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开阔。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分类组合法

这词句本意是抒发对春天逝去的感叹。我们把它用在写作中,在打开思路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比较抽象的论题,如果笼统地谈,文章内容往往拘于一隅,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予以分类,各个击破。

分类的依据有多种,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因文而异。分类,不仅能打开思路,而且使人看到深层的问题。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层层递进法

这诗句原意是指,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欣赏景致的方法,是追求人生境界的途径,也是写作构思的一种技巧。我们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就概念本身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肤浅。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递进法,层层深入地对概念进行透彻地分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反弹琵琶法

这是别开生面、推陈出新的一种构思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有些看起来已有定论的问题,如果从另外的视角去观照,就会发现未必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破旧立新的勇气,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见解。这种运用逆向思维出新意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科学地进行“反弹”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上升到较高层次,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来流传的名言,似乎是不可改变的真理,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意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如《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文章来阐明观点: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班门弄斧”通常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艺高人胆大”的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胆大的人会勇敢地对高难度动作进行探讨,从而不断创出新招。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习惯,将使我们的作文创出新境界。如果使用得巧,则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不过,在运用此法时,不能刻意地为了标新立异而忽略事实根据,那样就成为哗众取宠了。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辩证思考法

议论文写作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

1、议论文的特性

1.1论述性

论述性是议论文的一大特性,物流是何种形式的议论文,都离不开概念以及推理的方式,运行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事件进行正面分析或者反面的反驳。

1.2现实性

和生活息息相关是议论文的特征之一,具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纵观优秀的议论文体,无非是从自身、自然以及社会等方面来阐述意见和主张,并且反映出生活方面的某一个真理,并用于指导生活。

1.3逻辑性

对比一般文体,议论文的逻辑性是显而易见的。议论文的结构十分严密,文章内容以议论或者说理为主,只有将道理讲得足够明白、透彻,才能够真正说服读者,并引起共鸣。

2、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瓶颈

2.1写作基础薄弱,缺乏逻辑性

就经验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三段式”的形式,其结构的模式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一般第一段是提出论点,第二段是举例子进行简单的论证,第三段是采取呼吁形式。从内容上来说,只是简单事件的罗列,写作基础十分薄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2.2内容欠缺心声,脱离生活

由于缺乏实际的经验,高中生的作文呈现出语言浮夸、内容空洞的现象。众多的学生表示,在写作过程中,很难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文章。加上考试的紧张,一般会采取激昂的主题进行议论,而主题越大,文章就越难收尾。短短的八百字作文成了喊口号的形式,虽然辞藻华丽,但是缺乏真实感。还有部分学生会滥用排比句,以此来增强文章的气势,殊不知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

3、开拓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方法

3.1通过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百态

高中生普遍还处于认识形态逐步形成的阶段,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往往比较趋向于大众化的说法。新闻媒体是目前最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也是大众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新闻媒体视角高中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当然,高中生在认知的过过程中会逐步奠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而这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中,“角色转换之间”不少人被亲情这两个字死死的捆绑了,没有在亲情上体现的更多。而不少高中生把自己的思路联系到了社会,诸如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重大透水事故、玉树地震等事件,借用新闻媒体的报道,各抒己见,巧妙地的运用了角色互换之间的那种联系紧密的反差。换句话说,新闻媒体让我们了解到的是这个社会,而理解被运用的不仅仅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就高中生而言,我觉得是一种写作的思路,或者说是一种思想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在对事物的看法。

3.2营造写作生活,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练就良好的写作本领,仅仅在每学期完成四篇课本要求的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需要在课下努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人教版教材中要求我们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和我们课外的练笔是相同的性质。尽管我们的活动范围较小,但是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生活中见闻会让我们在瞬间感触很深,错过了这一个阶段,意识就开始模糊起来。为此,我们可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感悟生活,感受自然。相信在习惯的引导下,我们会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那么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逻辑性自然也会不断加强。有了生活的根据,内容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而非显得空洞乏味。

3.3读写结合,积累文章论据

在平时写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文章缺乏论据。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而造成的。为此,不妨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为议论文的写作积累论据。例如,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本《论据积累本》,将平时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案例记录下来,加深记忆,以便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如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中要求我们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此时可以借助屈原含冤受屈、以身狗国的爱国情怀,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愿辞官归隐的高洁人格,李白豪放不羁、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苏拭随缘自适、矿达超脱的精神品格等案例。此外,当我们阅读了优秀的文章之后,还可以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写作,一方面,提升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加深了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思维逻辑的开拓。

小 结

作为一名高中生,培养写作能力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逻辑能力,从而引发更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面对高考的压力,写作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文章润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议论文写作范文5

一、开设作品阅读课和网络交流平台,自主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耳濡目染的读书增强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大量的阅读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学生写作时联想丰富,举例子得心应手,名言警句运用得当,优美的词语层出不穷。课文是第一素材,因为课文都是专家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我们上课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示学生积累事例运用角度。独木不成林,个别课例难以形成大气候:学生需要广泛涉猎课外读物,笔者运用课内“阅读课”和课外“博客交流平台”两种方式加强课外阅读。在每周安排的“阅读课”上,教师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内容为包括选修在内的课文的多维扩展———读前给予一定的提示,课堂上10分钟回顾阅读作品,整理问题;剩下30分钟让学生有讨论交流的机会。学习钱钟书的《论快乐》,我组织大家阅读他的代表作小说《围城》,学习张爱玲的《更衣记》,我们一起阅读其早年代表作“沉香屑”系列小说,并且对其最近出版的《小团圆》水准予以讨论。课后,学生反复朗读并且背诵自己喜爱的名家散文,有意识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特点和整体风格。通过自有而主动地补充课外书籍,吸取了百家精华。学生感觉读书量大大增加,选取事例信手拈来,再也不用重复以往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加李清照的“万能膏药”,议论文显得有内涵,有时代感。

二、组织辩论兴趣小组活动,增强论证能力,主动表达

总有部分学生向我诉苦:肚子里有话却总是用不上。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觉平时作文课上,学生鼓不起勇气去练习。越怕就越不愿写、不会写———论证能力跟不上。给予学生信心,积极表达是关键。我们组织多项辩论赛辩论赛。鼓励学生想尽办法把自己的观点论证清晰。为了说服对方,他们“被迫”去运用材料事例,关心论证技巧。先说后写,以说促写,通过多练,熟能生巧。这一举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道士塔》课文结束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强盗还是学者?这个问题一下子将大家义愤填膺的感情给调动起来,学生们叽叽喳喳,纷纷要求给出一节课时间来展开讨论。笔者特意将时间定在几天后的周末,让大家有时间准备材料,理清思路。辩论赛上,两队同学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地搬出许多名家名言和材料依据,有些辩论赛手所举事例得到全班同学的随声附和,气氛一度达到。最后以最佳辩手一席掷地有声的言辞盖棺定论:纵然有人侃侃而谈学术无国界,可是做学术的人是有国籍有热血有良心的血肉之躯。西方那些所谓的学者为何不在敦煌古老的土地上就地研究?为何一定要将中华瑰宝搬迁到异国他乡的博物馆?为何在中国强盛之后依然不愿无偿归还那些国宝?一句话:他们是一群披着学术外衣的强盗。这场辩论赛促进了同学们思考事物的深层次和多元化,更重要的是,带动大家议论文写作的热情。

三、让学生轮流命题,改变题目不切实际的弊端,自主命题。

在高考压头的环境下,总有些心急的学生认为通过投机取巧的模式化训练可以达到短期见效、得到高分的目的。怀有这种态度的学生在高考作文48分的门槛前总是再难有所突破。拾他人牙慧带来了一定的分数增长,却抹杀了学生写作的真性情和优秀作文出现的可能。《普通高中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尽管人们对写作目的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写作的根本用意在于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许回归“新课标”,用自己的心灵和真实感受去面对作文,才会认真写作,才会用心思考,也才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惊喜!如何去除“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还给学生不得不说,甚至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让命题成为学生一种表达和情感的需求,让命题成为学生一种精神和生活的需求。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任意”地自由发挥――自主命题。依据合理搭配和自愿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为六个具有自主命题权利的写作命题小组,组长由小组内部成员轮流担任,大家平等参与命题的研究和决策。但命题在原则上必须被大多数成员接受。命题范围既可以是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的热点和趣闻,命题的提出还可以依据教材或课外读物提供的写作经验。老师帮助小组成选筛选、审查作文命题。最后,教师将各小组提交的命题提前公布。全班学生投票决定写作题目。

议论文写作范文6

这便是他编写论文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先运用发散思维,后运用收敛思维。朱光潜的写作习惯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因而笔者也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进行审题立意中的思维训练,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考的广度,并注重思考的深度,走好议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在审题立意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呢?

一、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又叫作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指从同一个思维出发点开始,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以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发散思维,先要找到发散点,也即审题立意的核心,而后,以这一核心为基点,向四面八方扩散,充分调动想象力,沿着不同方向、角度进行思考,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进行灵活多样的思维发散。若是材料作文,学生审出的立意即为发散点,若是命题作文,标题即为发散点。下面,笔者以活出自我的命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老师先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提问:关于活出自我,你们可以提多少个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然后把学生的问题逐一写于黑板,大致如下:

什么是活出自我?为什么要活出自我?怎么活出自我?活出自我有什么好处?活出怎样的自我?

授课中,若发现学生的思考较为单向,只从正面作思考,教师可适时点拨:你们的思维都是从正面角度出发,较为单向,也可作逆向思维,或创新质疑等。

启发后,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

一定要活出自我吗?不活出自我的人为什么而活?活出自我有坏处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坏处?不应该活出怎样的自我?

二、收敛思维训练

收敛思维,又叫作集中思维,指对问题进行相对正确的解答,每一思考步骤都指向相对正确的答案,使多种已知信息从不同的方面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去思考。这种思维方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到一个焦点,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中寻找出一个相对正确、接近真理的答案。

仍以活出自我的命题作文为例,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后,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可先请同学们集体交流,再师生共同交流。通过生生、师生共同探讨,对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收敛解答,以趋近真知。

大致梳理如下:

1.什么是活出自我,它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的什么品质(不是什么)?

它是建立在对自己有正确认知的前提下,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包括外在人、事、主流思想或传统价值观影响等),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及对世界的看法。但它又不等同于一意孤行、刚慢自用。

2.为什么要活出自我?

逆向思维:活出自我的对立面不活出自我。

不活出自我的人为什么而活,根源是什么?(追问原因,比如亲人的期待、社会的标准、主流价值观、物质财富名利等,教师可推荐简介《叔本华人生哲学》一书中关于名誉一章片段。)

有何危害,反例有哪些?

危害:迷失自我、心理扭曲、面具重重、枷锁多多等;反例:可以是虎妈狼爸下的孩子、药家鑫、如心理学上原生家庭、如名利场中人等。

为什么要活出自我,根据是什么?

体现出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自我的尊严感等。

活出自我有什么好处?正例有哪些?可引用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好处:自由、悠然、乐享人生、丰富人生等;正例:可以用陶渊明、庄子、稽康、陈寅烙、李叔同、特蕾莎修女、到非洲做医生的志愿者等。

活出自我什么情况下会有坏处?(补足观点,以避免偏颇。)当活出自我成为一意孤行等的代名词时。活出自我的最高境界应是孔子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3.怎么活出自我?活出怎样的自我?

上一篇小小说阅读

下一篇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