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哲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庄哲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范文1

关键词:清修、“心斋”、守静、“坐忘”、修炼、信念体系、“玄览”、“无为”、“道”

引言

盖一切优秀宗教学说之精髓要义在于提供人们一种至高妙完备的精神修炼学说,无不是在于用一切说教、启迪之方法,教人通过入静法门而达到极至的空灵、无为的中道至地。其中包含了至高妙完备的信念体系和方法论。这种至高妙完备的信念体系包括:信仰体系和观念、意识体系的总和。其中包括人们对宇宙本体的信仰、人们的道德伦理体系及人生价值意义体系所决定的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 事实上,宗教乃是信念体系以及有关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观念意识体系的总和。真正优秀的宗教学说之精髓要义并非是神灵崇拜体系以及某种不可企及的超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这只不过是糟糕的宗教特征。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的真理是不可穷尽的,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也是无限的,人类的理性、科学以及经验实证的方法在解决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问题时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凭借宗教也就是要凭借人类的信念体系和形而上学本体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人类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家园。 老庄学说的宗教精神内涵概述 在信念体系方面,老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至为高妙完备的宇宙本体论的信仰、人世间的道德伦理体系及其人生价值意义体系所决定的宇宙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在宇宙观、自然本体论方面,老庄学说提出了“道”这一深邃精湛的,难以为语言描述的、只能通过玄览、观照、体悟的方式才能把握的宗教哲学的本体内涵。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论方面,老庄学说倡导:“抱朴守拙”、“返朴归真”、“与世无争”、清心寡欲、清净无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思寡欲”①、“致虚极,守静笃”②,提出:失道而有德、失德而有法、“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③进而倡导:“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无德之德乃为大德”(张大千语)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至高治本的原则,安贫乐道、安时处顺、逍遥自在、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寻求大解脱、大自在、大超然的大智慧和根本法。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精神,是至高妙完备的信念体系、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至高妙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佛学一样,老庄学说之精妙所在乃是一种向内深层次的开发智慧的一整套可操作性十分强 的高深学说。它的向内深层次开发智慧的深度可达到唤醒基因层次的潜在的记忆、潜在的智能的程度。 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老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至为高妙完备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方法论。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④这一论断中包含了至高妙的活的辩证法。并非消极退守的辩证法,这是一种建立在类似于佛家性空缘起的至高妙的宇宙本体论(这里的“无”相当于性空的含义 ,这里的“有”相当于缘起的含义)上的大智慧,大方法。一切事物运化无不走向其反面,日中而移、月盈而亏、否极泰来,.....总之,天下事是无常是、理无常非,宇宙中没有常住不变的物和事,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并朝向其反面转化。这正是宇宙大道运化在用的方面所表现出的至理妙机。而宇宙大道运化的本质特征正好比水的运化,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无不为的。

老庄学说虽然包含了至高妙的宗教精神,但是老子、庄子本人并没有刻意去创立什么教派,更没有去建立教会制度。有些学者就此认为:没有神灵崇拜体系、没有完整的教会制度就意味着没有宗教。这实在是对宗教精髓的极大的误解。真正高妙的宗教精髓并非主张建立迷信崇拜体系、也不主张一定要建立某种教会制度才能弘扬教义的精髓和主旨,更不主张建立排他性极强、具有强烈的门派观念的教会制度,在这里老庄学说和佛家的思想一样都是至为博大精深的。

庄子所倡导的修炼与养生的学说,比如“心斋”、“坐忘”之说是已经拔高到至高妙完备的宗教哲学的高度。已经不是普通人文学说层次的修炼与养生,这是庄子对老子学说的绝妙的补充。如果说《老子》一书是经典的经典,句句是纲领、字字是真经,那么《庄子》一书则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发展和补充。

老庄留下的文字十分少,特别是老子仅留下了五千言,庄子也只留下了三十三篇大约四万五千言,与汗牛充栋的佛经相比可称是少之又少。因而不能够在如此少的文字中涉及详尽的教义教条的内容,只能是简练精辟的纲领和要旨性的表述。 伟大的宗教思想学说中包含着能够提供人们完备的信心体系以及心灵的自我慰籍、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机制和智慧,不但包含了至高妙的,能在精神上超然于不可企及的无限和生发出高妙的超脱精神,能使人们产生深深的敬畏感和赞叹之心,不再自大和狂妄,深深地知道自身的渺小和有限,未知世界的博大无垠,以及能给予人们化解烦恼、苦难的智慧和方法,更包含了宇宙的终极智慧和方法,包含了人类如何超越自身局限,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入至高妙的大解脱、大自在境地的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大智慧和至妙法门。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老子的“道”是超越了哲学思辨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层次意义上的道,是宇宙万物自然的本原及其运化的根本智和根本法,是不能被人智(关于人智的有偏和残缺有限在后面将会有所论述)的思维和语言符号系统、逻辑概念所把握的,更不是往常学者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哲学意义

上的、被划定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或者是别的什么主义意义上的“道”。用人智的思维和语言符号系统、逻辑概念去认识、解读“道”,只能得到毛皮,甚至是误解的“道”,所以老子在《老子》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只能通过高妙的“玄览”、“玄通”、“禅观”、“妙觉”这一类的方式去领悟。而要想获得高妙的领悟能力,就必须通过修炼。老子的道如果要免强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即是:关于“缘起性空”、“因缘合和”、“色空”运化、宇宙大道运化的最根本的原理和法则。“道”的本性是“空”“无”,而“有”是道的“用”的显现。“道”在本原上是无形、无象的,但又充斥于宇宙之间,无所不在。“道”的本性 虽然是“空”“无”,但其显现、运化的“用”的方式,则既可以是空相,也可以是实相。总之,既不能执着于其空相的“无 ”, 也不能执着于其实相的“有”,即,既不能执着于是某种物质实体的实相,也不能执着于“既不能执着于其空相的‘无’, 也不能执着于其实相的‘有’”,……,可见,语言的表述在这里已到了极限,陷入了不能表义的无谓循环。 庄子的哲学也并非绝对的相对主义,庄子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偏颇、有些极端的例子,并引发出一些看似偏颇、有些极端的见解,这实在是为了启迪人心、开发心智,教会人们不要执相、不要我执,这种启迪心智的方法正类似于禅宗的参话头、悟禅机的妙法。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启迪人们不要执着,应当始终本着“物我两忘”、“齐物我、齐万物”的“明心见性”、不住色空、不落“有”“无”、圆融无碍的大智、妙觉去应物、处事和待己。 老庄学说中一些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言论解读和辨析

有关“安时处顺”、“安贫乐道”、“随意而安”思想的辨析:一些人误解了宗教精神中的一些精粹,比如将“清心寡欲”、“心斋”、持戒、禁欲等思想简单化的视为不过是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并认为是反人性反进步的糟粕。一些人误解宗教精粹的另一个要义:人们应当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应当寻求无为之境。将其视为是不鼓励奋进、阻碍社会进步,特别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糟粕,消极保守厌世的精神麻药和鸦片。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简单化地去理解安平乐道、随遇而安,当然会陷入上述负面后果,并在很大程度上会被统治阶级所利用,而“无为”会陷入懒散、缺乏创造和奋进精神……事实上真正的宗教精髓是极反对懒堕、反对不求上进的,佛学十分强调从事精进勤奋的修为实践,并将精进和勤勉列入八正道之中。

老庄学说中虽然没有神灵崇拜信仰,但有宗教信仰体系的至妙精髓、至完备的入静方法论。而虔诚的神灵信仰不过是一种入静修炼的至妙法门,老庄学说中虽然无教会制度,但是更看重类似于参禅悟道的修炼方式,即暗合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炼方法,倡导通过“致虚极,守静笃”⑤、“坐忘”的高度的正静定修炼而获得“玄览”“妙悟”的根本智、根本法,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大自在、大解脱与宇宙大道全息相应、圆融为一的无所不能、随心所欲合于道的至高妙境地。

完备的制度化的宗教具有劝世、劝善的目的和功能作用,老庄学说虽然没有提出类似于佛教和基督教的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天堂地狱之说,(这类学说从其本质功能来看是一种劝世的至妙方法,是为了构建一种教派学说的完整性,从而具备强大的解释学、劝世说的功能作用的妙法),但在劝世方面具有纲领性的精湛深邃的论述。比如清心寡欲、清净无为、与世无争……这是至为完备的最根本的劝世良言和修炼大法。有些学者还认为老庄学说的宗教精神中没有普渡、救世的内涵,仅有自修自渡,因而仅仅类似于小乘佛教的修炼。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事实上,老庄学说的宗教精神,阐述的是最根本、最精粹、最为博大精深的宗教教义,宗教精神中的普渡、救世说是建立在自度度他、自他觉觉基础上的。度他不是根本目的,度他是为了更好的自度。因为通过渡他,才能够放下自私偏狭的小我观念,才能去除我执。而去除我执才是最根本的目的。而这一点正是佛教一切宗派(包括大乘佛教和于小乘佛教)最根本的宗旨和最本质、最重要的精髓所在。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一切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和精髓所在。在此以外,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有所不同,仅仅只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各自有所侧重的不同而已,其间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好次不同。关于如何去除我执的大智慧和根本法,在老庄的学说中是阐述得至为深透、完备的。 劝世、劝善是方法,但不是根本法,是宗教的浅层的功能作用,而至高至深层次的功能作用则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都给出了至为高妙完备的通过宗教精髓要义所启迪的精进勤奋的不懈修炼,则能使每一个寻常的心灵变得超凡,远远超越凡俗人智的局限达到程度不等的大智慧、大解脱、大自在的境地。给出了一整套十分完备的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的开发人类这一生灵的无限可开发潜能和智慧的根本智和根本法。由此真正告知了人们什么才是人生意义的终极真谛和价值所在。能提供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修养方法、能找到好的精神心灵的慰籍的港湾的功能也只是宗教的浅层次的功能和作用,退守、隐居也只是修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之一,但不是根本法,而只是通过退守隐居获得排除外界干扰、清心寡欲、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也就是获得类似于佛教的息心净念、清净六根、去除七情六欲的内炼修为的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本的目的和方法还在于清静无为,在于通过至高妙的正静定、坐忘修炼而得道。清心寡欲、无为、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息心净念、清净六根、持戒、行善布施的本质仍然是一种方法,是为了去除我执、妄念、人为的乱干预天道。 有一句格言说得极好:“越是宁静的水面,越能映照出四围的景色和满天的繁星”。这是一句能够深刻揭示静能生智的机制和开发人类无限潜能的重要契机的妙言。老庄学说所倡导的少思寡欲的清心或“心斋”,“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返朴归真”正像是佛学所倡导的六根清净、息心净念、五蕴皆空、无挂无住的境界,“息心净念”、“致虚极,守静笃”就好比让人类的心性这一类似球形的灵性水面尽可能好的平静下来,变成一个灵性球形的明镜,也就是大圆镜智,从而能够全方位地映照出四围的景色和满天繁星,六根清净则意味着去除肉

身对人的障碍和不好的欲望和杂念,使人的心性重新获得空灵和明静。 综上可见,老庄学说中已充分的蕴含着类似于佛教戒定慧学说的至高妙完备的言简意赅的宗教教义的纲领性内涵。

道家的无为也决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这里的“无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层次内涵是绝不能逆道而为,指的是不要人为的去乱为、胡为,去干预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经过很好入静修炼的常人乃至圣人之智去人为干预宇宙大道的运行。只有彻底领悟了什么是不合道的行为并善于放弃,才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达到随心所欲合于道的至高境地。透彻的领悟了“无为”的这一深层内涵后,就应当进一步明了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返朴归真”的深邃内涵,从而通过高度的“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的正静定修炼而最终得道,如此便能与宇宙大道全息相应、圆融为一,达到了随心所欲合于道,无所不能为的至地。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要义。而随遇而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人生寻求至高无上的超凡脱俗,至高的心灵大自在、大解脱的大智慧、大至理。 老庄学说的出世退守的深层含义是:1、具有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论策略的意义;2、提醒人们应当领悟到:不要总是以常人的思维行事,比如,以大制小、以强胜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这不是妙法,而是常人的拙法,凡事应当尽量追求四两拨千斤、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一把钥匙开多把锁……这才是妙法,要想获得这种妙法,必须通过正确的修道,得道之后一切妙法就会自然显现。而修道的纲领性要旨就必须是清心寡欲,清净身心,这就好比佛教的持戒所要达到的目的。

老子之所以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庄子之所以反对一味的追求巧、技艺,其深层次的内涵在于:人只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放弃小聪明,回到“致虚极,守静笃”的修炼中来,才能使自身超越十分有偏见、残缺不全的人智,而获得灵性妙觉、玄览的显现,智慧的提升。这正是去除人智局限、去除我执最根本的大法。老子是想让世人明了:由于人们放弃了追求清净无为、虚静定慧的合乎宇宙大道的本性,只注重了技能法术的开发,并将技能和法术用于追求无止境的物欲和虚荣的这种末性的满足。这样由于“世欲深者天机浅”⑥,因而人们将不断丧失自身本性中原有的“玄览”、“觉妙”、“灵悟”、“禅观”能力而离宇宙大道越来越遥远。最终很可能会被人类所不能驾驭的法术和技能毁灭。西方也有一句古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中蕴含着人们不要过分自以为自己是能思考的智慧生灵而得意。岂不知就是由于人类太偏爱思考(主要指借助语言符号系统进行逻辑、理性思辨而玩弄思维游戏和概念游戏),以至于自误入思维障碍而不能自拔。这句话十分深刻的点明了人类智慧的有偏和残缺不全。因为人性本静,人只有在虚静、空灵中才能出大智慧,大妙觉。

但是世人很难清静、空灵起来,因为世人深受肉身的欲望、前世今生之业力、精神意识之我执,以及自以为是所形成的阻扰和障碍,这正是导致人类智慧的弊端和障碍的根源所在。正是由于人心中的我执和杂念,甚至七情六欲的干扰、障碍和蒙蔽,前世和今世的业障使得人类的心性已经板结和模式化,而灵性和至完备的妙觉的潜力却大大的丧失了。所以只能看到听到和感觉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是板结的模式中所具有的东西。即便是哈勃望远镜的发明和超级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也莫不过如此。人类不可能借助它们就能观测到人类业已形成的认识体系之外的全新的事物,而只能看到观测到人类既定的认识体系之内的一些更多的细节,如此而已。人类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智能的残缺不全、偏狭蒙昧。人类不能再自以为是地认为科学万能,科学至上。应当充分深刻地反省自身智能的弊端和缺陷及其根源。人类要想在智能上纠偏,去除弊端和缺陷,必须抛弃世俗的认识方法,自以为是的我执,回到佛陀和道家所倡导的息心净念、清净六根、淡泊虚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修炼中来。这也是人类要想超越自身局限,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进入至高妙境地的智慧之路。在这一有关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上面,老庄和佛陀是高度一致的。 结语 总之,老庄学说中包含了至高妙完备、博大精深、最根本的宗教哲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进行纲领性、旨要性的方式表述的。要想很好的解读老庄学说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必须通过老庄学说所倡导的修炼方法,它有一条主线,那就是通过清修(即通过少思寡欲的清心或“心斋”,通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返朴归真”以去除肉身和心性的贪欲和妄念、执念)方能够守静、“坐忘”“致虚极,守静笃”,进而能够深谙、彻悟“无为”——即真正明了如何才能不违天道行事、应物、待己,如何才能避免人为的乱干预宇宙自然大道的运化之要义,由此能达“无为而无不为”、随心所欲合于道的得道至地。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4年5月版

2、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4、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5年7月版

老庄哲学范文2

道家哲学,《天道》具有原始超越性、具体表现性和多重流动性的特点。《人道》以《天道》为基础,是《天道》在具体世界中的体现。老庄在《天道》中构建了人的完整的主观生存环境。全主体性的生存超越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基础,达到了与天堂相匹配的水平。同时,它以“自然”为具体表现,力图解决人与世界、人的自我与本我之间的二分法与对立,与万物一起建立审美生存场,使人与万物一起回归整个世界。

:老庄天道。完全的主观性。审美生存。在老庄的哲学视野中,“道”不能用判断的语言在概念上定义,而只能被描述。天道有以下特点:1.超越本源。

的“天堂”属于中国祖先认知的实质性大师。这位大师有着鲜明的人格色彩、意志和情感,实施着人类的奖惩,是世界上绝对的统治力量。它也被称为“皇帝”或“上帝”。春秋时期,老子用“道”来指代“天”,取代了现有的个性化、形象化的“皇帝”。在老子看来,“道”是非实体的世界本源,具有先存性和本源性。就《先在性》而言,作为《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道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所谓的“有物混成,生于自然,寂兮廖兮”,老子可以用“蒂凡尼早餐”、“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看不到它的头,就看不到其后”、“豫兮若冬四川之旅、兮若畏四邻”来形容“和其他隐喻,以表明它是难以掌握的意义和逻辑的语言。因为“道”是无声的、无形的,无法获得,所以它受到无形名称的限制。“道”在语言之外,在形之前,在天地之前世界它没有什么可等待的,这是它自己的原因。因此,它有可能超越具体的世界。就其起源而言,“道”作为一场“万物之宗”,不仅是自我维持的,而且是孕育和创造的。老子说“道生一,二,二,三,三生万物”。尽管学术界对“一”、“二”、“三”的含义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道”是生物学的源头。万有是以道为基础的,而庄子在他的《大宗师中国》中也以大道为源头。在天地中,它说“没有泰初,没有无名,一升,有一和未形”,这表明“道”是自足的,存在于万物之前。简言之,“道”自本自根是自然产生的,并独立存在。世间万物皆由“道”生、存、养,最终回归“道”。

(二)具体表现。

的天路是看不见的、无名的,但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具体的表现。意象与道的关系表现出两个特点。首先,就“道”的实现而言,意象表现为道。《天道》作为超越一切事物的本源,其非现实性使得其原始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来实现,也就是说,《天道》本身是无形的,但它出现在具体的时空现实中。老子说“惚兮恍兮中有一头大象,恍兮惚兮也有某种东西”。他说,“象”是道的统一体,“象”离不开“道”。中国哲学对“象”的鉴赏,往往以“象”是否反映了天的无限义为依据。所谓的“味象”本质上是“观道”。“大象”代表着“道”。因此,庄子在人间世和德充符刻画了一系列奇怪而丑陋的人物,如王骀、申徒佳、无趾蜀山、哀骀它等。这些人有着不同的外形,但在庄子看来,因为他们超越了骨骼,所以,形式的不同是无关紧要的。它与道并不相悖,道的表现是最有价值的。第二,就实现范围而言就“道”而言,所有的意象都表现为道。道是通过图像表现出来的,但道的实现不是选择性的。万物皆可得道。尤其在庄子看来,“道”因其在世界上的完美而为万物所共有。即使是最卑微的事物也有“道”的存在。东郭子曾问庄子,“所谓的道是邪恶的吗?”庄子回答“无所不在”,并引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甚至“在屎溺”。这意味着“道”的显现在普遍的具体世界中。在齐物论,人、泥鳅、猿猴、麋鹿、蛆、乌鸦和其他东西在他们自己的时代没有区别,道也不是人类所独有的。从道和理论的角度来看,万物都可以表现“道”,因此道的实现空间是无限的。

(三)多重流动性。

《天道》以现实世界中具体多样的个体为实现的前提,这种实现不是固定的、封闭的、停滞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不间断的。《天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体,而是一种动态的、程序化的表现形式,融入并隐藏在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真实的边界。周流六虚处于宇宙的进化过程中,因此他是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在道德经,有“空而不生的天地之间,动而愈出”,即它认为天地之间的鸿沟就像一个空的风箱,其中“道”不断地是周流,万物都有着动人的生命。所谓“如果绵绵存在,它可以被使用”,即“道”在万物的生与死的延续中无休止地存在,只有当道经过时,生命才会源源不断。老子还说:“大曰死了,就走远了,走远了,就反了。”。所谓“对立”,就是“道”的运动。“道”贯穿于万物从生长到变化,再到衰变,最后回归“道”的无尽过程。在道舟行不殆,一切事物只有在生长、滋养、庇护、毒害、滋养和遮盖时才能生存、生长和死亡。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的生命,它本质上都是一个由道家贯穿的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在养生主,庄子谈到“来了,主人”而且去吧,夫子顺也是。和平与繁荣、悲伤与欢乐无法进入。在古代,它被称为“皇帝的郡解”。可见,生与死的来来往往都是因为《之所》中的“道”。天道在无尽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中流行。那么“天道”“是周流统贯的起源是与生俱来的,是对事物的反应,是无所不在的,没有什么可以确定的。老庄的哲学以天道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法为基础,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它旨在突破人的唯主体性思维,进入完全主观存在的领域。人类的唯主体性思维视界只强调自我和自我欲望,将世界视为环游太平洋的“客体”,这不仅强化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也扩大了真实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在整个主观语境中,它可以化解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化解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弥合真实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鸿沟,使人回归自我,实现“自我”“的本真的是免费的。老庄哲学认为,“天道”以万物为载体,人不过是天道的载体和体现。《为本系辞传》中《里所言的》中的“三才之道”是天堂之道、隧道之道和人性之道。牟宗三先生认为“天道”是对应于乾元的“蒂凡尼早餐美德”是宇宙的奠基力量,而隧道则与“坤元”相对应《的广生》的美德是不断孕育的力量。乾之在天地的帮助下创造了它。天地健康,相得益彰。人在天地之间。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来自天地,可以通过天地感应。因此,他们需要以天地之道为标准,认真把握自己行动的方向和标准,“圣人看世界的运动,观察世界的交流,举行世界的仪式”,即圣人观察和掌握乾道坤道运动的“天道”,联盟将理解这一理论,从而实施世界的法律和仪式,从而实现自己,实现世界上的一切。同样,在老庄的哲学视野中,

也有生生之德的,“说”一百年来,一切都是孤独和混乱的,一切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周流不仅出现在“人道”。《老子说》以“人、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教和自然”来表达相契人民对天道的尊重。自然的方向并不违背自然。它是“本真之”和“的自在的出现”。天道“改造万物,养育万物”。它的法则是让所有事物都适应它们的本性,每个事物都为自己,每个事物都为自己的能力,并且“一条路”从雪域中撤退,而不依赖任何东西,不占上风,不占上风。在老子看来,这就是“天道”的美德。“,这种”美德应该是人类生存的法则和基础。所谓“道,万物之谜,好人之宝,坏人之保护”,人道的“需以”天道“为本,遵守道和贵德,坚持纯洁,允许自然的运作而无需揭示和揭示,从而达到万物和自身的自然状态。物种无为的起源他以自然和内向为美的政治观和人生观,提出了做的智慧物以类聚,以水比人,揭示人类生存规律,坦言“圣人以一为世风”、“即守道以道”。篇中也提出天道的庄子“皇帝的德行是基于天地、道德和无为”,即圣人应以天地之道为宗法行为体系,从内在道德和外在行为两方面有效地进行天地道德行为。庄子还使用了“四条腿的牛和马,意思是天堂。落在马头上,戴着牛鼻子,这意味着人类“的比喻说明了”和“道”在生命的自然个体中的存在以及对人为矫饰对于“天堂”的背叛。自然的开放性在庄子的哲学中被称为“真”、“真”就是不失于“和“天”,在“道”和“,不囿于”伪中没有迷失,在“刻意”中显示了他的自我本性,它被称为“纯洁之路”、“.所谓人的纯洁”、“它被称为“.所谓人的纯洁”,而不失去它的上帝”、“它被称为“无与杂也”“就其神而言,它并不繁杂,即就其自然性质而言。就不丢失或繁杂而言,据说它可以保持其自身的自然性质,即它是一个真实的人,而真实的人是“道”。“

可以从上面看到,”天堂说。“是应存在于”人道"正是在这一点上,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们才能努力发现和反思人性中的天堂之路,这种努力对天道和超越自我的局限形成了一种源源不绝的原始动力。同时,从空间维度看,“道”无处不在,并非唯的“人”独钟。从时间维度看,“道”永远存在,而不是存在停滞不前因之人之“唯主体性”的思维视域狭窄,而老庄则建构了一个万物同一的一切主体性的世界体系,在这个世界体系中,“人”必须摆脱利己主义的思维范式,以“天”为根本参照,以“自然”进入万物的共同领域

的基本观点是主体性生存境域以的“天道”。老子以很大,地大很大,人也很大。该领域共有四个领域,其中之一是“肯定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上作为一个整体,其起源是乃是的“天堂”。道家的理想审美生存是在“天人合一”中实现的“的浑融境域,在那里,人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相互交流。生命不侵犯“道”,以“道”为基础,它是世界生存的唯一法则。庄子在天道说:“事物的真实可以保持原点”、“它的起源”、“便是”和“自然无为”和“不失其真谛”。在人间世,庄子说“与天为徒的人,知道天子和他自己是天子”和“与天为徒的人”“知道人和万物都来自自然,不分贵贱,不分荣辱,没有区别,但都是天上的孩子。在大宗师,庄子还提出“对方是有造物主的人,周游天地之气”。因此,成玄英·疏曰:“达到了阴(物)的变化,是一个有创造者的人。万物的混合和两种仪式的气”如果我们以道为宗教,我们可以理解万物,与万物融合,在万物的地方游泳。在“道”的层面上,人与万物之间没有区别和分离。一切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主客体别人和我之间没有区别。两者都是主体,相互依存。

的整个主观生活环境以《自然》为特征。《自然》有其自身的性质,并遵循其性质。庄子喜欢用“真理”来描述《自然》的状态。《至人》和《神人海盗》都有着广阔的氛围和天堂门徒的风格。“真理”的实现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弘扬自身的自然本性。在天人不相竞的领域,我们应该顺应大话,安于现状。面对生与死,当我们意识到“生”是“道”的恩赐时,人可以以人形在大华中游泳,“死”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天地。在这种观点下,人们可以没有基础,无忧无虑地等待,自然融入于宇宙的生命流,这是庄子最喜欢的“逍遥游”领域。郭象在《逍遥游》中评论道:“尽管夫小大与众不同,但它被置于一个自满的领域,事物被允许是它们的本性,事物被称为它们的能力,逍遥也是它们自己的。”在郭象看来,在通道为一的自然宇宙中,任性的本性,无论大小,应该对自己的本性感到舒适,这就在于消除人为的借口而不离开道家,这与道所赋予的真理是分不开的,而道是老庄哲学所推崇的生存状态。在《齐物论》中,庄子中提出了“照之于天”的认知态度,提出了“蒂凡尼早餐,万事皆有马”和“凡物没有成功或毁灭,复通为一”的大原则,即强调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强调的是,没有高低、上下、对与错的区别从唯主体性的角度来看,人们不应该干涉自然的真实状态。人们不干涉的是“天堂”的存在。因此,在以天为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共享差异,可以凸显审美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是通过逻辑演绎而获得的理性智慧,而是一种神秘的精神境界,所谓“万物同一”,正是从这“莫若以明”的态度中取出来的不同的是,庄子的生存境界更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状态。他从天地的自然演变出发,指出人应该以天道为基础,坚持自性,以明净畅通无阻的心看待一切。一方面,这种“无碍微笑”在于万物同源,即皆源于“道”,当然,它们的构成材料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由“气”构成的另一方面,它是由它所产生的无差别的尊重态度,这种态度把人带入万物之中,在万物的伟大境界中美化万物,忘却任何事物,随大流,不以狭隘的自我阻隔万物的整体,从而实现人的美与愉悦“天乐"这就是庄子反复描述的现实境界,即抛弃或超越一切狭隘的功利主义意图,将主体的心灵升华到与自然同等的自由水平,顺应自然和任性,超越于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束缚,在N艾帕尔、

、老子和庄子的整体主体性观也为后世哲学家所接受和进一步阐释,如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审贵贱而通物情》,向秀和郭象主张《天地包揽一切》身为“雪之国”,既认识到人,又认识到万物都是“雪之国”的体现“作为社会中的人,他们需要在物质条件上保持平稳,了解自己和万物的自我本质,放弃主体的优越性,将自己置身于万物之中,处于真实的自然状态,万物合一,与四海同住,每一个都是它的本来面目,和谐地存在于整个主观领域。

总的来说,老庄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以“道”为标准,以《自然》为具体表现的具有无限关联性的整体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物质形态,而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万物以各自的适宜性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在与天地的完全主观整合中实现自由人性的完美实现。

引用了

[1][Wei]王弼的注释。楼宇烈校对。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大学,2011年。

[2][晋]郭象注唐]成玄英书。庄子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大学,2011年。

阮元题词[3][清代]。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黄文杰。内部价值观和价值观合法性批判[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老庄哲学范文3

在我的小学五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读过不少好文章,其中给我教育最深,使我受益匪浅的就是《老外撞着小孩子》这篇文章,它发人深省。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老外的车撞着小孩后,围观的人都纷纷谴责老外,而小孩的妈妈非但没谴责老外,还没收老外一分钱的故事。从这位阿姨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宽容别人,宽厚的美好品质。并且阿姨的举动,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按理说老外撞伤了小孩,阿姨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利,向老外索要几千,几万美元,可阿姨并没有这么做,她以自己的宽宏大量的高尚胸怀原谅了老外的过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阿姨这样宽厚的人很少.如果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打伤了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一定不会管那个同学是不是故意的,不仅仅是还击,而且会是加倍奉还。

记得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支中性笔,还给她时,不小心摔在地上。我捡起来,看了看,只是染了一点灰。她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夺过我手中的笔,让我赔她一支新的。还有一次,一个同学的钢笔的零件散了,我把她的零件放进我的包里,后来还给她时发现少了一个小零件。就让我用我的钢笔和她换,可她的钢笔早已散架了,让我怎么换呀?我好心让她把零件放进口袋里,却落得个赔钢笔的“好”下场,真是好心没好报。

哎,我多么希望大家都像文中的阿姨一样宽容别人,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老庄哲学范文4

关键词:老年 ; 高血压; 焦虑; 分析; 护理

对于我国人口中占总人口数8.5%的老年人口来说,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病症。并且,由于这种疾病具有易变性、长期性的特点,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状况。对出现焦虑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怀[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此科患者所资源填写的焦虑量表,以对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及其相关解决措施做出相关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室对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入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凡是枕独傲结果符合199WHO/ISH标准的患者,都需要遵循医嘱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

1.2 方法 在征得观察对象知情、同意后,使用由精神病推荐的SAS自评量表,让患者填写符合要求,有质量保证的量表,之后对于结果做出最后的分析统计,并对173例观察对象的药物和心理护理治疗,以相关焦虑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果统计。

1.3 焦虑情绪的等级标准 首先,对于问卷中所涉及的20个项目的对应分值,使用正反方向记分得到总分,并将总分与1.25相乘,得到标准分T分。然后,将50分定位分界值,规定当T值小于50时,属于正常范围,当T值介于50~60时,患者为轻度焦虑,在60~70时,为中度焦虑,而当T值大于70时,患者为重度焦虑。

2 结果

在本次的调查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其中男生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47例,年龄55~80岁。根据SAS量表的评分标准和焦虑情绪等级标准,以及SAS总得分进行平均后的得分统计,得到以下两个统计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在医学临床上,以焦虑症为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非常普遍,并且还伴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非精神科医师对于此种病症的认识度不够,致使老年高血压焦虑情绪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非常之低。对于高血压这种心身疾病来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而情绪和心理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基因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既是保证老人情绪健康,协助高血压治疗的保障,也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不要死亡率的重要途径[2]。

3.1 治疗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老年高血压患者患有焦虑症会增大他们的治疗难度,因此就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问题给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焦虑病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使用降压药物以外,在家用抗焦虑的药物,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随着使用期的增长,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就越加明显。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老年高血压药物出了传统的赛乐特、苯二氮卓类,新型的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也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其次,心理高于治疗。焦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也是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心理干预额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治疗法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情绪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是,医护人员应当注意积极干预患者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激励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最后,综合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是单独的治疗某一病症,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因此,必须将抗压与抗焦虑的治疗同时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治愈效果。经调查证明,联合二者的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能提高80%,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

3.2 护理 护理,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另一重要的方法。所以,在治疗方案中,内科主任应当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护理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其具体的护理方法与以下几种。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其和谐的关系,这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恐惧和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实施个体化护理。对与患者中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相对拮据的女性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怀。这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利于患者配合之后的治疗,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治疗。②放松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具体的内容就是让患者在有压力时,通过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使自己的心理、头部、面部进入放松状态,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③增强自我效能。焦虑的情绪,会降低个体对自我的判断能力,在行为上也会表现为迟缓,做事情的效率非常低。面对这种状况,医护人员除了应该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外,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有目的性的安排治疗,以及方患者积极主动地养成健康行为和思考的习惯,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增强,从而为进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好的基础[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对于他们最终的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情绪和心理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很多基因的作用发挥,而高血压又是多基因的遗传病症。因此,必须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然后对每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给予改进。在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的治疗中,除了传统的药物、心理和综合治疗以外,还应当添加合理的护理疗法,其中包括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效能以及放松治疗。这样才能真正加强患者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30-31.

老庄哲学范文5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35-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由于心泵功能减退和心排血量下降,常引起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异常,其中包括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甲状腺激素对心肌代谢、收缩功能有重要作用,其在CHF中的变化已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本文观察CHF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在病情好转后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CHF组:近2年入院的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65~80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诊断标准。病因: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2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7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法)Ⅱ级20例,Ⅲ级28例,Ⅳ级12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7~78岁。两组均排除甲状腺疾病,1个月内没有使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1.2 方法

CHF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药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CHF组心功能Ⅱ级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Ⅲ级者血清T3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许多非甲状腺内科疾病均可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早在1955年,Engslrom等首次发现一些非甲状腺疾病的重症患者循环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正常,称之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1,2],其临床表现为T3降低或正常,TSH正常。有报道一些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T3降低,而T4、FT3、FT4、TSH无明显变化。CHF时出现T3降低的机理尚未明确,其可能的机理为:①T4是在外周组织脱碘,由微粒体的5′-脱碘酶介导,T4外苯环与5位上一分子碘生成T3,CHF时5′-脱碘酶明显受抑,使T3生成减少;②CHF患者由于组织缺氧,食欲不振,胃黏膜淤血,肝功能减退,营养物质缺乏,各种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代谢障碍;③应激、缺氧、酸中毒及心肌损害等使T3在组织中利用增加;④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受体密度显著增高,与T3有较高的亲和力,从而导致T3下降;⑤CHF时甲状腺β受体上调,需结合大量T3才能维持机体代谢水平,从而使T3下降。本文观察了60例CHF患者发现,轻度CHF患者(心功能Ⅱ级)T3无明显下降,严重CHF时(心功能Ⅲ、Ⅳ级)T3明显降低,心衰越重变化越明显,心功能Ⅳ级者T3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者,更低于心功能Ⅱ级者,心功能Ⅲ级者与Ⅱ级者比较,T3无明显变化。组间T4、FT3、FT4、TSH无明显变化;46例CHF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后复查T3明显升高[3],这些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心衰越重,上述代谢改变及患者营养状况恶化越明显,而轻度心衰患者变化不明显。心功能明显好转后,上述代谢、营养状况改善。总之,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CHF患者的心功能损害程度,并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Chopra IJ,Hershman JM,Pardridge WM,et al.Thyroid function in nonthyroidal illness[J].Ann Intern Med,1983,98(6):946.

[2]Holland Fw,Brown PS,Weintraub BD,el al.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thyroid function:a“euthyroid sick syndrome”[J].Ann Thorac Surg,1991,52(1):46-52.

[3]高熙智,高熙秀.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甲状腺激素影响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1998,19(4):287.

老庄哲学范文6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左卡尼汀;心肌缺血症状;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03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evocarnitine on manifestation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ardiac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September 2016,9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and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principle,all patients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with 46 cases in each gor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heart failure,while in the research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Levocarnitine was added.The clinical efficacy,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91.30%,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73.91% (P

[Key words]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Levocarnitine;Myocardial ischemia;Cardiac function

心力衰竭也叫心肌衰竭,R床上对患者影响较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搏出同身体组织代谢以及静脉回流所需等量的血液供应[1-2],会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减少心脏的血液输出量,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并产生一系列体征和症状[3-4]。心力衰竭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均会造成较大影响,为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实施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一般在临床上使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以阿司匹林、洋地黄等为主,心力衰竭主要体征包括心浊音界缩小、心尖搏动移位、心率不快或心动过缓、肺部音,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进行了解。我院为探讨左卡尼汀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均属于Ⅳ级。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障碍者以及合并严重肝肾等器官疾病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依据。研究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1~82岁,平均(71.62±3.51)岁;病程3~6年,平均(5.01±1.24)年。对照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62~83岁,平均(72.40±3.62)岁;病程4~7年、平均(5.23±1.16)年。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药物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028)抗血小板治疗,50 mg/次,2次/d;洋地黄(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566)治疗,口服,0.7~1.2 g/次,2次/d,2周为1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15)治疗,静脉滴注,2 g/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

1.2.2心功能及心电图测定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相关测定,用∑ST表示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NST代表常规12导联中ST段0.5 mm的导联数,以上分别表示心肌缺血的程度及范围。采用HP公司生产的压低>HP-5500超声心动仪,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图像作为引导,对左心室腱索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进行连续测定3次,并取数据的平均值。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1.3.2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发作频数较治疗前减少>80%,胸闷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胸闷症状部分消失,发作频数减少50%~80%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两个标准为无效。对比两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总有效率。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观察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NST、∑ST、LVEF等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ST、∑ST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力衰竭也叫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脏会由于过劳、疾病、排血功能减弱,导致器官及组织代谢的血液需要不足[5-6],R床上,症状以水肿、喘息、呼吸困难等为主,给予患者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一般,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力衰竭症状[7],所以,本院在实施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情况下,使用左卡尼汀治疗,效果优势较大。

供能的重要步骤是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β氧化,其过程中,左卡尼汀的参与尤为重要[8-9],左卡尼汀在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属于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能促进脂类代谢。既能将长链脂肪酸带进线粒体基质[10-11],还能促进其氧化分解,能为细胞提供能量,能输出线粒体内产生的短链脂酰基。依赖左卡尼汀的运转系统活性决定速率[12],药物浓度能控制脂肪氧化速率,缺血心肌细胞中缺乏左卡尼汀会对脂肪酸氧化造成影响[13],导致缺乏能量,缺血的心肌转向主要是通过糖酵解供能,导致在细胞内堆积长链脂肪酰辅酶A,会对心肌细胞产生较强的毒性作用,改变膜结构,造成细胞死亡[14]。本文对患者补充足够量的左卡尼汀,能使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帮助顺利进行氧化磷酸化,有效抑制细胞内钙的超载,对细胞内H+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15-16],对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也有保护作用[17],有研究表明,左卡尼汀还能提高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对ST段下移程度也有减轻的效果。

本研究中,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ST、∑ST比对照组更低,LVEF高于比对照组(P

综上所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左卡尼汀治疗,效果较佳,对心肌缺血症状及心功能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张波,边翠霞.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75-76.

[2]王玲玲.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80-581.

[3]Goettel N,Bharadwaj S,Venkatraghavan L,et al.Dexmedetomidine vs propofol-remifentanil conscious sedation for awake cranio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Anaesth,2016,116(6):811-821.

[4]丁健.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7):728-729.

[5]刘杰.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84-85.

[6]田韵.左卡尼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20-3822.

[7]邢红专,杜万红,刘小阳.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3):251-252.

[8]张守霞.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134.

[9]刘佳.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58-59.

[10]陈绍成.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胱抑素水平变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119-120.

[11]刘卫强.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2):189-191.

[12]李跃斌.左卡尼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5):97-98.

[13]丁超.左卡尼汀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81-2882.

[14]王斯闻,陈达,田焕等.左卡尼汀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2):195-197.

[15]杨继雷,姚秀叶,谷伟.参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期心功能及血清Copeptin、NT-proBNP、hs-cTnT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15(4):340-343.

[16]李建兵,白敏.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36-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