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端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艾草端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艾草端午范文1

1、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端午节在门口或者窗户上插上艾草,有为家中招来服气,带给家人身体健康的意思。且艾草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能够驱除虫蚁、净化空气,在各个方面都大有好处。

2、每年到了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家家户户在自己的大门口或者窗口上挂上一些艾草,其实端午节挂艾草是有一定意义和讲究的,但是一般却很少有人知道。

3、一直流传有这么一句话:“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意思就是说艾草能为家中招来服气、蒲草能够驱邪,端午节的时候在门口挂上艾草,会给家里带来好运,让主人身体健康。

4、艾又被称为艾蒿,茎叶都含有一种挥发性的香油,能够散发出奇特的香味,起到驱除虫蚁,净化空气的效果,且在中医里面,艾草还能入药,无论是从生活还是身体上,对人们都大有好处。

(来源:文章屋网 )

艾草端午范文2

1、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散结的作用。

2、在夏季蚊子较多的时候,艾叶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可以用来驱赶蚊虫,使蚊虫不敢靠近。

3、而且,用艾叶泡澡或泡脚,还可以驱寒、除湿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是对伤风感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另外如果将艾叶点燃,对着伤口熏,具有帮助伤口灭菌和消炎的作用,对伤口的愈合十分有利。

(来源:文章屋网 )

艾草端午范文3

一个水里生,一个土里长,一个是挺拔如利剑,一个是曲折如花边,本是两种相异的植物,却因端午的到来,在各家的门楣上相逢了。

羽毛状分裂的叶片,初升的艾草浑身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而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绒毛温柔而细腻,像少女的脸庞,这野地里随处就能茂盛长起一大片的植物,又有着母性的坚强。

从初春采食嫩芽制成青团,到夏季长成后被用来给婴孩洗澡祛痱,再到老了后晒干用来做艾灸,似乎它的一生也伴随着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光辉。

艾草,就是这样在民间传统中建立起高于其他野草的影响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中真挚而直接的恋情,仿佛给青青艾草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而艾草最高的识别标准还是它的味道,揉碎一片艾草,那强烈的气味,辛辣而又清凉。这独特的味道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虫类对此,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有直接驱虫的作用,且能清热解暑、防湿止痒。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你一定会被母亲教育道,这样浓烈的味道是好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艾草,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外形、气味功用上都相似。

古诗曾这样称赞艾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看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芳香且有益健康,这样接地气的野草,百姓无不喜欢。

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

菖蒲的叶子又直又尖,形状类似宝剑,美其名曰蒲剑。它的叶子含有挥发芳香油,散发出柠檬味道的清香。传说,它还是制作一款苦艾酒的添加物,还会被用来制造香水。

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又名菖阳、尧韭或水剑草。叫菖阳是因为其得阳气之先,《吕氏春秋任地》中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菖蒲清香主要来自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少量丁香酚和黄樟油素,其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古人会用菖蒲酿酒,这种酒也从唐代就开始盛行,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北宋时代,每逢端午节宫廷匠人就用菖蒲根雕刻张天师像,四周用染成五色的菖蒲叶子加以装饰。明代沿袭这种习俗。高濂《遵生八笺》记录明人习俗云: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

水生的植物带着水灵劲儿,菖蒲脆生而挺拔,菖蒲的亲戚还有石菖蒲、花叶菖蒲。花店里还有做鲜切花的唐菖蒲,水生的还有黄菖蒲,它们其实都是鸢尾科的植物,开出的花就和菖蒲的肉质花序不同。一般在端午时节悬挂的是散发着柠檬香的菖蒲。

宋代欧阳修就有词云: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古人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又因为在端午悬挂菖蒲,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古人夜读,还会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又清雅养眼。还有人取菖蒲叶尖上的露水来洗眼睛,也有很好的明目功效。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 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菖蒲辛温而芳香,入心、肝经,与粳米冰糖煮粥,则香甜可口,可醒脑开窍,和中化湿。菖蒲虽属辛温之剂,但以芳香为用,其性走窜,具有散风湿、宣经络、开窍通闭的功效,还可以振清阳之气,聪耳目而醒神健脑,并能和中开胃,因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昏迷、耳聋不聪、头目不清、精神迟钝、记忆模糊、癫狂、痴呆以及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等,均可服用。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也就是说神志疾变多与心脏有关,无论热陷心包,还是痰迷心窍,均从心治疗,而菖蒲入心经,《重庆堂随笔》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自古以来,均用治疗神志不清,热病神昏,癫痫,痰厥之症,久经实践,确有效验。因此,用以煮为药粥,实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的好方法。若遇痰迷心窍,神志昏迷者,可取本粥的粥油部分鼻饲入胃。

但需要注意的是:菖蒲粥性偏燥散,凡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食用。

艾草、菖蒲都被民间视为防疫驱邪的灵草。《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时人们称之为水剑。

在民众信仰中,宝剑具有驱魔镇妖的能力。把菖蒲称为蒲剑,就是看重它的辟邪作用。随着历史发展,最初只在门上挂艾蒿的习俗,慢慢发展为同时悬挂菖蒲和艾蒿,并合称为蒲剑、艾旗。

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以艾草和菖蒲为武器,把瘴气挡在门外,以艾草与菖蒲为药,把毒物祛除,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端午实际上还是古人的卫生节,因为端阳一过,天就炎热了,蚊、蝇等害虫开始繁生、传播。古人在五月五日,将煎草蒲、艾草、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所以,在端午节以蚊虫讨厌的艾草和菖蒲做一次驱毒祛害之举也是很符合科学道理的。

艾草端午范文4

早上,我一起床,就和家人说“端午节快乐”。吃早饭了,吃的是我最喜欢的粽子和绿豆汤。吃完早饭后,妈妈买了艾草挂在大门两旁。我闻了闻艾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看见家家都买来艾草挂在大门上两旁,便问妈妈:“为什么要把艾草挂在大门旁呢?”妈妈说:“这是我们中国风俗,认为艾草是灵草,挂在大门两旁可以驱邪避秽、保佑一家健健康康不生病。”

中午吃饭时,有许多可口的菜肴:虾球、竹笋炒肉……,看起来让人胃口大开,吃得真香呀。

晚上,妈妈和我商量好了要去广场玩。我碰到了几个好朋友:王金蕊、叶秋林……。我们玩丢手绢、主人和宠物的游戏。我们玩的开心极了。

艾草端午范文5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节,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这天要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大部分地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少部分地区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据查,早先的端午并不是节日,而是先民们认为重五这个日子不吉利,要在这天祭祀,喝雄黄酒,插艾蒿,是用以驱鬼避邪的。只不过后来屈原在这个日子投江,而伍子胥也是在这个日子被投江,纪念屈原和重五的祭祀就重合了,所以现在的端午节才遗留有喝雄黄酒,插艾叶的习惯。雄黄酒与艾叶本就和屈原不相干,大概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遗产。

好像中国人的节日最多,节日的讲究与花样也最多。粗略的统计,全国性的节日平均每月超过一个,再加上数不清的地域性节日和家庭私下的节日,生活就热闹了很多。节日是什么?抛开节日的祭祀意义和纪念意义,其实节日本身就是交流和交往。人类是群居动物,其社会性决定着种群的生存和发展,定居后的人类被居所和围墙隔离开来,社会性减弱了许多,而各种各样的节日却正是增强人们社会性的一个介质,就有了被后来的我们称为文化的东西。

2艾,又叫艾草。

艾草是一种草药,能理气血,通经脉,逐寒湿,趋冷痛。在我国,用艾叶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好像从南方到北方,大都有种植艾草的习惯。有的地区,人们甚至用艾叶制作食物。然而,端午节挂艾草则是一种文化现象,门上挂艾草可以避邪可以驱鬼。由此可以联想到远古时代的先民祭祀活动,在祭祀的时候是不是要用到艾草?是不是因为艾草有特殊的香味?是不是艾草可以驱逐蚊虫?这些已经不好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艾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道具已经留存很多年。如今,人们很少再进行祭祀活动,以为那是一种无知和愚昧。其实,先民们的祭祀不单是迷信,也具有一种力量。祭祀活动可以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发挥集体的感召力,使某一个族群甚至某一个国家保持一种凝聚力,共同抵御自然破坏和外族的侵略。在这个意义上说,艾草的作用是巨大的。

艾草不用刻意种植,也不占用大量耕地。它只需要一处墙角或者田头井边,随意的植下几株,然后就每年生长。它不像某些娇贵的花草,需要经常施肥浇水,还得有人观赏。艾草在一年中除了端午的时候人们想起它,平时不会有人去关照,仿佛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然而,艾草却茂盛的生长,年复一年,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文化。

艾草青青,已经有了数千年或者更长。没人去给它进行转基因改造,也没人会想起给它施用化肥农药,它永远都是绿色的,永远不沾染现代化的尘埃。

艾草青青,从古到今一直散发着幽香,那幽香带我们到远古,带我们寻找先民的气息。

3我国的食品中,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莫过于粽子。关于粽子,我们知道许多美丽的传说,一说源于纪念屈原,一说源于古代的祭祀,还有说是源于伍子胥。其实没必要考证粽子的起源,文化就是文化,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保持每一个地区的特色才好,让不同的人保有不同的美好愿景,就像粽子本身,南方侧重于香,北方侧重于甜,不同的口味满足不同的爱好。在每年的端午吃粽子的时候,听着老祖母讲那些关于粽子的传说无疑是温馨的,但是把另一种传说强加过来可能效果就不一样,就像西方的圣诞节,怎么也进入不了佛教徒和无神论者的心中。

曾经和城里人讨论过粽子的捆法。城里人用绳子捆粽子,怎么感觉也不如乡下用马莲捆的粽子好吃。马莲和包粽子的苇叶一样,都有一种香,是淡淡的幽香,所以粽子的口感特好。每当端午吃粽子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当真是聪明,粽子的包装多少年都没法改变,人们只能改变粽子的内容。

据说在很早以前粽子就流传到了国外,日本人一度管粽子叫做唐粽。相信随着粽子的外传肯定还有关于粽子的传说,粽子竟然起到了华文化的普及作用,其功劳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还充当了文化大使。

第一个发明粽子的人无疑是伟大的,把粽子流传开来的人也是伟大的。

4不赞成屈原的做法。

屈原是有政治抱负的,他不仅是一个文学人。作为政治家,应该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作为正常的文学人也应该珍惜生命。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屈原患有抑郁症。社会发展到现在,治愈抑郁症仍然有一定的难度,何况屈原生活的年代?假如不发生屈原投江的事件,我们可能还会读到更多离骚类的作品,这显然是一个损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无论如何都不对,但把屈原看做病人就另说了。

为什么屈原的死有这么震撼?一个原因是人们热爱屈原,喜欢屈原的作品,拥护屈原的主张,恐怕还有另一个原因。非正常死亡的本身就是震撼的,何况是名人的非正常死亡?从古至今都一样。古有屈原,有伍子胥,有西楚霸王,有赵武灵王,有数不清的历史名人,当代有张国荣,有翁美玲,还有好多名人。非正常死亡所造成的后果是名气越大震撼越大,普通老百姓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

艾草端午范文6

1、端午节挂艾叶是对的。

2、端午总是有很多传统习俗,“ 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艾蒿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虫。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3、另外,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挂艾草这端午节的习俗。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