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1
一、适当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
好的教学计划应该既遵照国家教学大纲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中专教学存在特殊性,有些课程的开设受场地条件和授课教师的制约,(比如体育场动迁、体操教练参加年度比赛等等)所以开课的时间经常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通过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意见,通过教务科几经研究,本学期对中专三个年级教学计划均作适当调整,具体如下:
(一)、2010级(一年级)设置课程如下:(1)德育课1科:职业道德与法律。(2)文化课4科: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3)体育技术课2科:排球和太极拳(教授24式简易太极拳。因为太极拳在全国许多大学中专等学校已经成为必修课,所以这学期在一年级开设,准备普及推广。)因为体育场拆迁,没有场地上田径课,所以原教学大纲中的田径课改为其他学期上。(有场地之后开设)
(二)、09级(二年级)基本按原计划执行,局部做了调整。(1)德育课1科:哲学与人生。(2)文化课2科:语文、英语、计算机。(3)基础理论课1科:体育保健学。(4)体育技术课2科:网球、篮球。
(三)、08级(三年级)设置课程如下:(1)德育课2科: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文化课2科:英语和计算机。(3)基础理论课1科:学校体育学。(每个学生上一节实习课,学校体育学为重点课程。)
二、完善教学器材
为保证体育技术课顺利进行,本学期拟定添置部分体育技术课的相关器材,由体育技术教研组提供所需教学器材名称及数量(计划购买网球100到200个)
三、加强常规管理
提高对教师及教学相关人员工作检查指导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以下两方面是重点工作。
1、严格检查教案,不合格教案坚决返回重写;
2、经常检查了解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
四、做好计算机水平测试工作
做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水平测试的组织工作。做好本校学生参加辽宁省计算机水平测试的考试工作以及本校学生的参加考试前的培训工作。
五、做好毕业生验印的材料整理工作
整理学生成绩,验印的各种表格等。
六、每月具体工作
二月份工作
1、制定全校实施性教学计划(2010-2011下)。
2、聘任任课教师,签订授课任务合同书。
3、编排校历,制定教学进程表。
4、编排全校课表。
5、编制教务科工作记录表。
6、编制教师工作手册。
7、打印各种表格、材料。
8、发放课表、教师工作手册、教案、教师用品(教案纸、红黑水性笔)。
三月份工作
1、组织补考。
2、检查教案。
3、检查各班级上课情况。(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月份工作
1、重点检查体育技术课授课情况。尤其安全问题。
2、开始计算机考试报名、辅导。
3、检查教案。
五月份工作
1、参加省26次计算机水平测试会议,组织全市各中专计算机考试工作。
2、组织本校学生考试报名、培训。
3、检查教案。
六月份工作
1、安排期末出题、复习。
2、维护计算机室(硬件维修、系统安装),为考试做准备。
3、组织省第26次计算机考试。
4、打印期末试题,印刷试卷。
5、检查教案。
七月份工作
1、组织期末复习、考试。
2、组织教师阅卷、总结。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2
关键词:哲学;教育理念;新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5-0282-02
哲学是智慧之学,探索的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哲学作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里面最普遍和最一般规律的最高概括,是以前哲学的超越,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把科学与个人价值结合在一起,它既强调世界观的科学性,重视客观规律,又考虑到人的自身要求和发展,强调人的价值,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所以学习哲学对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哲学教育的现状
现今我国高校的哲学教学是包含在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原理课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从国家到高校都一直非常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教师和致力于哲学研究和学习的学生,都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和着重点探索着哲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可行途径。应该说,以往这些关于哲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研究对于我们认清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帮助的,他们在哲学教学实践中所作的种种尝试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在某些方面和环节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哲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二、“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及新教学理念的探索
国内关于哲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的文献、论文和专著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学生都从自己的关注方向和考察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目前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把哲学等同于政治教育。现在大学普遍进行的哲学教育往往只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并没有把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和西方优秀的哲学思想包含进去,而是把哲学等同于政治,等同于意识形态的核心部分。这样哲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学生来实现意识形态的再生产。由此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循规蹈矩,被一些僵化的教条所束缚,不能激发活跃的思考和创新的活力。
2.把哲学教学当作一种知识的传授。哲学是思想的力量,是一种理论的逻辑力量,是说服力量和批判力量,所以哲学教学决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传授,仅仅为了让学生掌握哲学的知识体系。知识化的倾向就违背了哲学的本性,容易形成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哲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自觉地认同哲学所表达的崇高价值理想,并将这种价值理想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最高价值取向。
3.哲学教育理念的功利化。当自然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人们带着急切的功利期望来衡量哲学教育可兑现的现实价值和实用性时,功利化的思想必然要导致哲学课的冷门和人们对哲学学习的疏远,以及对哲学作为一种特殊人文学科的特性、功能和价值的错误认识。若使学生对哲学形成一种与哲学本性不相适应的期望,就会把他们引向一条逐渐远离哲学精神的道路。更突出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目标被严重地市场化。“做人”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了,人们强调是知识的教育和专业化的教育,培养人的技能和谋生手段成为教育的主导思想,人的个体性和独特性根本没有弘扬和显现的机会。
(二)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探索
1.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哲学与政治有关系,但是其本性却是思想,所以决不能从庸俗的实用观点和狭隘的政治观点来对待哲学教学。哲学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
2.复归学生在哲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哲学课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哲学。哲学教育实质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法教育,是一种启迪智慧的自我教育,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树立起自觉的哲学意识和哲学思维方式。正如哲学大师康德告诉我们“我并不教你们哲学,只是教你们哲学地思考”,这才是哲学教育的真谛。学生的个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得到充分张扬,要复归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必须来自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主动的思考和需求,来自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的积极思维和寻求解决同题的办法时所采取的行动。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个体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恢复其自身的超越本性,培养其问题意识[1]。
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核心必然是以哲学教育为主导的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培养人格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格调品味,明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哲学始终贯穿和体现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要使哲学教育最终成为每个人的自我教育,就要强调个体自立,个人自由和创造力,在根本上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三、“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方面的不足。在教材的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述不论,史论脱节,缺乏思想的交锋和对时代的反思。既不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热情和对的热爱与信仰[2]。
2.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单一。哲学教学把教材当成“现成结论”和“标准答案”,把讲课当成“讲解条文”,不能突出哲学应有的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性和巨大的逻辑感,使哲学教学失去了它的丰富性、生动性和深刻性。授课方式无非是老师讲、学生记。受考试和教材内容的限制,老师很少有独特的思想表达,学生也没有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内容基本上是对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的机械阐释,对于西方的理论成果,涉及很少。其实,要想真正地理解马克思,就应该回到马克思,因为脱离了西方的历史文化语境根本无法对马克思进行客观解读,也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
3.考评方式。现在的理论课的考评主要是闭卷的书面考试,考试的范围都在书本上。学生们可以平时不看书不思考,到考试前突击背书,只要记性好就可以得到高分。考试仅仅是成为了判断学生的记忆水平和复述能力的形式。而这样的考评方式只能进一步使哲学成为教条。
(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探索
1.教学内容的重构。教材要以哲学为主线,同时包含中国和西方哲学史的内容,也要关注现代西方哲学。同时哲学教材要走向“世界化”,与时代问题紧密联系,探索和回答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当今世界是一体化的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全球问题、发展问题等,都应该在教材中涉及到。因为前沿理论始终都是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都是学生关心和关注的话题。
2.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教师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以哲学原著文本为基础,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直接的思想对话。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以专题讲解的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当前哲学发展的前沿理论问题,包括对某些问题的论争。当然,这要以教师渊博的知识背景为前提。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应用适合的多媒体技术,不搞单纯的教案式课件、板书式课件,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能力的有力工具。哲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人们对人生终极关切的思考,体验人类智慧的深度,唤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和省察,最后恢复和建立健全的更加智慧的生活[3]。
3.灵活实效的教学考评方式。学习哲学主要学习的是思想,教学考评方式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激发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所以我们要逐渐改变目前较为单一、刻板的考评方式,走向多样化。考评的方式可以是学生的一次专题演讲,问题辩论,或是调查报告和实证论文,把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思批判精神和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中心目标[4]。
学者们对目前大学生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述比较全面透彻,切中要害。在对策研究方面,大家从各自的关注点着眼,探索不同的改革创新路径。但是问题就在于:怎样才能把这些创新理念和改革方法具体地、切实可行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呢?武才娃在《探索哲学教育的新方法》一文中记述了教学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的一个详细案例,从文中不难看出这个教改的实现需要老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这也是为什么进行理论探索的文章远比有关具体改革实践的论述多的原因。毕竟哲学教学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是个自上而下的体制问题。创新实践本身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里彻底转变,那么哲学教学理念的创新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节中成功运用就成了今后哲学教育研究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姜立红,李庆霞.哲学:人性化教育的生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苏平富.哲学课程整合、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3
【大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一、 主题:“关注安全.构建和谐校园”
二、 时间:20xx年x月x日 晚上7点30分
三、 地点:电教楼 120教室
四、 出席人员:辅导员和酒店1班全体学生
五、 主持人:班安全委员
六、 班会开展方式:PPT形式
七、 班会议程简要:
1、主题班会背景
法制安全教育作为在校学生,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是学生自身的重要使命。
安全防范是一种意识,更是个人的生存技能。做好个人安全防范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生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安全。
2、班会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3、班会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讨论对安全法制的认识。
2、请同学举例身边的真实例子。
(1)你亲身经历的有哪些?
(2)你知道的诈骗类型有哪些?
(3)你认为学生违反法律法规时的心理是什么?
4、活动过程
A、首先播放查找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视频。
B、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今后应该做到哪几点。
5、由PPT介绍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①、学生必须具备的安全防范技能
(防范宿舍火灾;防范乘车安全等)
②、使用ATM机注意事项
(在输入密码时注意旁边是否有人在偷窥;取款凭条要放好,不能随手一丢泄漏卡号等)
③、诈骗的预防
(假冒大学生诈骗;谎称意外要求汇款诈骗等)
④、防火及安全逃生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熟悉环境,暗记出口等)
⑤、公交车上如何识别扒窃
⑥、防止掉进传销陷阱
⑦、谎称意外要求汇款诈骗
⑧、正确适用法律维护自己利益
6、就本次班会全体学生畅谈体会。(时间大约15分钟)
7、辅导员点评。
八、总结发言
通过今天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在校学生,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是学生自身的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后的大学校园,已从昔日遗世独立的“象牙塔”俨然变成开放型的“小社会”。可相对于社会人,大学生群体仍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接受安全法制教育,不仅是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每位在校生都必须牢固树立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校园安全文化观念,积极主动地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防卫能力和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保证自己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并能成功地就业、创业。
【大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二】一、基本信息
班会时间:20xx年x月x日
班会地点:五教5201
参会人员:10工一全体同学
两位助班(xx学长 xx学姐)
班会主题:防盗、防骗、防灾 安全教育
班会形式:由联谊寝室(女寝14#101、男寝3#301)协作策划主持
二、引言
针对学校里最近存在盗、骗、偷事件,学校和学院加强了对我们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也就有了我们本周主题班会的核心内容——防盗、防骗、防灾安全教育。
三、开篇
1.助班吴丽萍学姐讲解入党相关事宜。
2.班长、支书及各班委传达院工商频道相关事宜。
3.主题班会正式开始。联谊寝室成员曾启林同学主持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四、讨论
<一> 由主持人提出下列问题,全班开始讨论:
1、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2、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件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3、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4、学生宿舍防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 大家分享讨论结果。结果如下:
1、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①不加选择的结交朋友;
②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
③疏于防范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
④求人办事,成事心切,从而导致上当受骗
2、发生在高校的诈骗案件中,针对大学生有哪些常见的骗术?
①通过上网聊天交友,取得信任后编造谎言进行诈骗;
②假称自己发生意外,利用同学的同情心寻机诈骗;
③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及亲属实施诈骗:
④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诈骗学生(开学时较多);
⑤利用手机发送中奖短信进行诈骗。
3、大学生如何提防“马路骗子”?
①不要贪图小便宜;
②提防魔术行骗;
③不要轻易参加陌生人员的所谓的各类“打折促销”活动;
④不要相信封建迷信观念
4、 学生宿舍防盗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最后离开寝室的同学一定要锁好门窗,不要嫌麻烦,要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切不可图一时方便,临时出去不锁门,“方便”了溜门盗窗的小偷;
②不要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年轻人喜欢结交朋友很正常,但不能违反学校宿管规定,更不能丧失警惕,引狼入室;
③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应格外提高警惕;
④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切忌随便借给他人。
五、情景重现
由周森同学和汤森国同学再现周森同学的亲身经历,用诙谐幽默的短剧重现了上当受骗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告诫同学们要引以为戒,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打着“促销打折优惠活动大酬宾”幌子的行骗人员。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同学们万万不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轻易相信这类陌生人。
接下来,我们的吴丽萍学姐也上来跟我们分享了她手机被偷的经历,告诫我们即便是在学校里也不能放松警惕。切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
随后,又有很多同学上来讲述了他们的经历,从手机在买水果是被小偷摸走又要了回来的有惊无险遭遇,到放假回家买到假票影响经济、时间方面的惨痛教训,再到在学校外面的小摊上买东西严重的缺斤少两的现身说法。这些林林总总的经历无一不是在敲打安全教育的警钟。相信通过吸取这些同学的经验教训,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会加强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偷盗抢灾”时间的发生。
六、收尾
主持人:听了这么多同学上来讲述他们的经历,相信大家一定是感触颇深。希望通过今天的这次“防骗、防盗、防灾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能提高同学们切身的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的能力!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欣赏由101寝室和301寝室联袂出演的搞笑话剧——《西游情史》!
在一片片欢笑声中我们本周的主题班会圆满落幕!
七、总结
一、大学安全隐患的来源
1、相对自由的管理、学习环境
相对于初等、中等教育来讲,大学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管理氛围无疑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自由生活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但正如哲学家所说的矛盾一说,对立统一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的。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方面为人才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沃土,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为安全隐患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人身的自由,言论与行动的自由,物件使用的自由,在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相对丰裕的物件设施
相对于初级、中级学校来讲,大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就是大楼。也是指大学拥有更多的物件设施。并且在这些物件的使用上,大学拥有更为宽松的要求。教室里,寝室里,各种电插头,水开关随处可见。加之大学生自购的各种设施器具,在方便他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众多隐患。
3、正处于性格成熟期的大学生
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不在于它宣扬的是什么,或者具备怎么样的条件,他之所以存在,更多的在于有源源不断的学生的加入。一方面,大学里的学生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具备创新与闯荡的素质。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学期间也正是他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环境氛围里,他们激情洋溢,恋爱、兼职、创业等各种社会技能在不断的尝试,与人打交道也不仅仅局限在校园,与社会团体,领导打交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这在丰富他们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增添了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隐患的几率。
二、大学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形式
1、各种严重的刑事悲剧接连发生
近年来,世界各地校园枪杀,杀人案等各种恶性刑事犯罪事件逐渐呈上升趋势。这一定程度是由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造成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得不说,恶性刑事案件在校园的接连发生也说明大学并不完全是一块净土。它的各种管理及习惯给众多的恶性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趁之机。
2、各种设施使用带来的安全事故
在大学校园里,因为用电、用水以及其他设施使用的不规范引起的悲剧层出不穷。因为用电用水等,给大学生活带来了众多的威胁。
3、各种民事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也较多
占大学安全事故主体的可能还是各种民事纠纷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打架,盗窃以及学生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正是这一类事件的具体表现。
4、由于心理变异带来的各种事故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及性格所致,学习生活、恋爱、兼职创业等,在锻造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众多难以承受的压力。心理调适的不及时带来一系列的心里异变,也是大学事故不断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危险处理办法
1、加大宣传,培养大学校园的各个个人的自我安全防患意识。
哲学家曾有言:“人生最难的是了解自己”。任何外在的管理,说教在一定程度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个人对自己的了解都不够,故而只能做到旁观者清。一旦事情涉及到自己,很多时候就难于面对了。所以大学管理在安全知识宣传上应该更注重对每个人的安全防患意识觉醒的引导。例如开展安全各种防范主题班会团活动社团活动、进行各类安全知识竞赛、举办安全防患话剧表演等,引导广大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觉醒,从而为校园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规章制定,化他律为自律。
大学管理层及广大师生应树立这样的一个观念:健全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其他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须前提。制度与自由并不是天生对立的。合理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范围内的自由更能得到保障。在这一领域,各高校管理方应积极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全员参与,大众认可,使制度成为共同的行为活动准则。如是方法,能很好的化他律为自律,从而为校园管理带来更好的保障。
3、培训专业人员,落实责任负责制。
在大学校园安全防患上,应加大对各种专业人员的引进与技术培训,责任包干,分工负责,统一调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使用专用人员,化热闹为门道,将安全隐患消弭在萌芽状态。
4、加大与社会各界合作力度,共同应对各种安全事故。
大学校园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场所,大学时期也是一个由校园向社会过渡的时期。由于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缘由并不仅仅来源于校园,故而在处理上,学校应加强与家庭、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力度,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各种危机。
5、加强心理疏导,矫正心理异变。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4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实施途径
一、“通识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可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如果说专业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教育则是要为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基础教育,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通过知识的综合性、广博性,自主创新,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良好的心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与生产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新的知识正呈几何级数飞速增长,知识更新明显加快,因此各种专业知识的教授并不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人的培养”,即将人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兼备高素质和良好心智的适用性人才。如今通识教育问题已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国内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都针对通识教育,进行着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教学探索。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以专业教育模式为主导的高等学校都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多数的家长以及学生难以形成对通识教育的认同,忽视了通识教育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鉴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应尽早着手于针对通识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与教学改革,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分制与选课制
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市场需求自主地、灵活地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同超市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所学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及地点等,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展现自己,学到更多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
选课制打破了以往学生只能够接触本专业课程知识的局限,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学习本专业之外的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打破单一专业培养形式实施知识“宽口径”教育,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机会,拓展专业基础,也为学生进行新领域开发研究提供条件。
2.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科体系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科体系构建中打破传统观念,立足本校实际,确立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专业特色+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学科体系,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可以结合培养具有厚实的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自身素质以及知识综合能力,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有充分信息化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即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自主创新、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明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中突出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毕业设计方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最终的检验。
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探索“全校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其中全校通识课为全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听说、音乐、美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大学所接受,在构建与通识教育相适应的大学教育实践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重视通识教育,使得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并重。
(2)在教育中,将“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时渗透人文教育,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得生存的技巧;在进行通识教育时加强专业教育,引导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3)在教育中,将“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得到理性的发展的同时,关注生命的过程,关注自己的价值、抱负、理想,体验情感,砥砺意志、德行。
4.优化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方法
在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仍然采用“一言堂”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讲过,“要打开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营造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现并解决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积极主动、深入学习造成一种期待的情景,即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善学。教师通过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师生互磋等形式,让学生展示和讨论其预习的成果。
5.新教改下的教案设计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此,针对教案的设计进行改革,要求新教改下的课程教案应将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并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准确定位,科学地确立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新教改下,一份合格的教案应包括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定位、总体教学目标(课程培养目标)、内容重构和具体安排、分层教学目标和各知识单元的思考题目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等内容组成。
关于通识教育的实施探索,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个人未来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晓艳.以大学生就业为视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高教高职研究,2007,(2).
[2]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学术探索,2007,(02).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5
【关键词】师幼关系;对话哲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1-0002-02
【作者简介】赵莉(1989-),女,安徽宁国人,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幼关系中展开、完成的。对话哲学认为,良好的师幼关系应当基于教师和幼儿双方对彼此人格、地位以及权力的尊重,相互敞开、接纳、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这种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传统的师幼关系往往倾向于教师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是活动的决策者、制定者和执行者,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师幼之间常常出现诸多问题。
一、对话哲学视野下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哲学家马丁・布伯认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它”的关系。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人生观。“我-你”的关系是指双方不再是主客二分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我与你共同走近,相互依靠,寻找精神的相遇。而在“我-它”的人生关系中,“我”把“它”之世界当作经验对象、利用对象,不是满腔热情地关照它,反而是冷静地观察它、分析它,不是虔心承接它,反而是竭力利用它。当前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我-它”关系。教师并不是把幼儿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实现自己目的和价值的手段。因此,教师往往把师幼关系看成是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一种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把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过多地关心与知识技能掌握有关的幼儿行为反馈,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其实,纯粹的行为本身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特征。这种人为的行为和情感的割裂,必然导致幼儿的不平衡发展。
(二)交流具有单向性,师往缺乏尊重
保罗・弗莱雷认为,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变成了储户,学生则变成了知识的管理员。教育变成了教师向银行储蓄的行为,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无知者对他们加以灌输,完全无视他们的主动性。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活动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仍然把自己当成是控制整个班级活动的决策者,他们认为幼儿对于世界几乎是无知的,需要成人去告诉他们一切的知识。由此,课堂成为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幼儿是“配角”,师幼之间缺乏互动,教学没有生成性。教师控制着互动行为,左右着幼儿的行为。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要按照教师安排的时间和进度去如厕、吃饭、睡觉等,师往缺乏应有的尊重。
实例:中班科学活动“变魔术”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吸管会变魔术哦,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教师将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然后用吸管将碎片吸起来了。)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神奇啊,那你们现在自己也试试吧。(幼儿觉得很神奇,都纷纷重复着教师的动作。)
科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但在上面的实例中,教师把吸管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的结论直接告诉了幼儿,这种单向性的交流,不仅使幼儿的话语权受控于教师,亦使得活动的探索性荡然无存。
(三)师幼对话流于形式,缺少对幼儿的理解
伽达默尔认为传统的理解只是站在文本的角度,让人完全地去追寻文本的背景和境遇,而摒弃了自己的主观观点。他认为教师和幼儿如果需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就必须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对话。当前,由于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一些教师会在教育活动中开启与幼儿的对话,但这种对话几乎是流于形式的。因为在幼儿同中,教师对于幼儿还是高控制、高约束的,幼儿往往内心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从,师幼对话貌合神离,即“在同一场域中,师幼看似同处其间,实际一方已经有意识地在心理上将另一方排除在场外”。在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问“小朋友们,好不好?”“大家喜不喜欢?”“你们想学吗?”。由于教师的权威,幼儿几乎都会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回答这些问题。诸如此类的对话“即使使用了纯熟而优美的语言,即使在谈话中有问有答,即使这种回答花样百出,那也只是机械的回答,绝非真正的对话”。真正的对话是基于双方双向理解的。从对话哲学的观点出发,只有在对话基础上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和幼儿才能相互走近、相互理解,从而实现双方的精神建构。
二、解决幼儿园师幼关系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马丁・布伯关于对话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相遇。他认为人生的伟大在于“我”与“你”的相遇。这种相遇是指完整人格的精神相遇,也就是说师幼“对话”的主题不仅仅在于“知识”,更在于情感、思想、智慧的碰撞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因此,平等的师幼关系应着眼于个体的生命建构,为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全与丰富提供可能。在这种观念下,知识的增长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教育的最终目的则是培养生命健全的人。在师往中,教师并不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核心,而是要向学生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精神去引领幼儿的精神。真正的交往是存在于教师精神与幼儿精神之间的,而不是在传授和接受之间。师幼之间的对话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问题的解决,还应该更多地指向幼儿当下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活以及对师幼生命过程的关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更要给予幼儿情感的反馈,安抚幼儿的不良情绪,还要随时向幼儿表达正向的情感。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与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通过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来增加幼儿主动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自己不再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精神存在的人。
(二)充分尊重幼儿,实现交流的双向性
弗莱雷认为“对话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灌输’思想的行为,也不能变成有待对话者‘消费’的简单思想交流,更不是那些既不投身于命名世界,也不追求真理,但却把自己的真理强加于人之间的一场充满敌意的论战,对话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因此平等的师幼关系必然是双向性的,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机会,并尊重幼儿的思想。幼儿也要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行为。在这种师往中,教师不再是话语权的独有者,教师要想方设法消除幼儿对于对话的焦虑,同时也要善于捕捉对话的时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对话机会。教师要去理解幼儿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想当然地以成人的角度和标准去判断儿童。教师在向幼儿发出行为指令的时候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更要考虑幼儿的意愿和需要,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教学不是我教你学,而是大家互学,是大家意义互动的过程。
(三)建立以理解为基础的真正对话
哲学与人生教案范文6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学科。学习起来,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有一定的母语基础,,课堂上“生命律动”的障碍比之学习语文要大得多。近几年,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缜密思考和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施思路是:根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自主探究,强调个性”的教学思想,在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接受学习”的优势因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找到“停靠点”;与此同时,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积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情感,为学生的心智解蔽提供“释放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初中英语课标语),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生。这一策略的实施,使我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成为师生心灵碰撞的阵地、智慧迸发的动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策略之一,“唤醒自信”,让学生“我能学好”的心理情感涌动起来
自信是力量的源泉。学生的英语学习自启蒙至初中,难度不断加深,所以英语教学的“启发自信”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频繁的选拔性考试,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落,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所表现的传统的“家长式”教师观,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表现为畏畏缩缩。因此, “唤醒自信”能激励他们树立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学习态度。
我的主要做法是:
首先,树立“学长式”教师观。平时,我在学生中注意淡化自己的“教师”角色地位,总是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上,我不仅在播撒知识,更重要的是播撒“爱学”的种子,使英语教学成为关乎学生灵魂的事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英语“学困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体育、美术、文学、文艺等。《牛津初中英语》编写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利用一些学生所爱好的东西,教学定能点起他们英语学习的希望之火。
其次,注重与学生沟通。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而言,英语教师面临“学困生”更多,我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方式主要是沟通,清除他们学习英语存在的“高深莫测”的畏惧心理。
上学期我刚接一个新班级时,我提问一位学生,这个学生低头不语,满脸通红,其他同学看着他发笑,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后来我得知他患有口吃,当我把这个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找到后,我和他促膝谈心,让他知道:口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我要求他晨读时要放声朗读,这样对矫正口吃有一定作用。课堂上,我给予他更大的关注,叫他回答简单的问题,朗读课文。由于我的恰当引导,微小点拨,这个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很快振作起来,成绩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再次,给学生以宽容之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抱怨、不指责、不急躁,允许他们出错。例如,有位学生英语成绩一般,而她又总喜欢问一些“钻牛角尖”的问题,其实那些问题既无法回答又令人好笑,但我从不当面指责她,而是用一种委婉而幽默的语气对她说:“你问的问题很好,但很深奥,我相信将来语言学家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时我还会告诉她:“这是语言的约定俗成”或“这是中西方人们文化或思维的差异所形成的”,等等。这看似搪塞,却能让她感觉老师对她的肯定和赞许。课堂上,我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读,大胆说,大胆质疑,大胆表达,无拘无束。
策略之二,“唤醒思考”,把学生“我会学好”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
瓦特看到水开了,在不懈的思考中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经冥思苦想,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牛顿的生命,因思考而精彩。“生命应留些时间思考”,说出了思考与学习、思考与工作、思考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也道出了思考与人生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生,不可能没有思考。英语学习更是如此。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我在备课时,注重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思考力度的题目,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导拓宽思路,可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策略三,“唤醒愉悦”,让学生“乐于学好”的学习情趣活跃起来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英语学科也同样没有告别负重跋涉的枯燥,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磨道”。学生学习英语也还是进行着周而复始的死记硬背,苦苦挣扎在繁琐无味的“题海”之中。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我特别注意打造愉悦心灵、解放个性的课堂,力争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园。
如何“唤醒愉悦”,让学生“乐于学好”的学习情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