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描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物性格描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物性格描述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1

【关键词】 小说;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为了适应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小说里,作家可以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刻过来、事件叙述等表现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小说在多方面地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生动完整的叙述故事情节、具体形象地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和作用。

第一,多方面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不象戏剧文学那样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自由地转换时间、场景,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活画面。例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就是通过阿Q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等人交往的时间、地点,以及赵府、土谷祠的陈设等环境与背景的描述展示人物的思想、言行,让时间、空间迭次转移,为烘托人物的性格及其在此时此境的内心活动服务;同时,小说又能兼用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以及肖像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及环境烘托,来多方面地刻划人物形象。鲁迅先生就是通过阿 Q那不服输时“块块通红起来’的癞疮疤的状貌,他跟小D在“龙虎斗”时的动作,他那“未免有些神往”的“造反了,造反了”的欢呼的神态和谈吐,以及他听到革命消息,回到土谷祠后一连串的思想活动等多种表现手法,揭示出阿Q的性格特征,来刻划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深刻的感受和内心的秘密细致地展现出来;通过描绘景物与环境陈设,可以展开情节,展示人物的思想,从而刻划人物的性格,高尔基说:“……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借作者的助力而活动,作者总是和他们在一起,他暗示读者必须怎样了解他们,给读者解释所描写的人物的隐秘思想和隐藏的行为动机,借自然与环境的描绘来衬托他们的心情。总之,经常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引向自己的目标,自由地,常常是十分巧妙地(这是读者不易觉察的),然而任意地掌握他们的动作、语言、行动和相互关系,一心一意地把小说的人物写成艺术上最鲜明和最有说服力的人物”。每一部成功的小说都是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方面、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

第二,生动地描述丰富完整的故事情节

在小说中,生动地描写故事情节,是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也要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来表现。因此,生动丰富的情节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小说表现社会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其它文学体裁,如叙事诗、报告文学、戏剧文学,虽然也有故事情节,但相比之下,小说在情节的完整性、生动性、复杂性等方面,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现实,包含着一系列生动丰富的事件与细节,这在一出戏、一首诗中就无法加以表现。即使将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戏剧剧本,也不是一部电影、一出戏所能包容得下的,编剧往往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改编的。根据《水浒传》内容改编的剧本就不少,如《逼上梁山》、《大闹野猪林》等等……

第三、具体形象地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2

 

一、简单了解《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充分表现出了巴尔扎克对阶级关系制度的同情,他同情逐渐没落的贵族,但是同情并不能阻止社会的变革,同情过后他又是一名具有逻辑学思维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深刻的看到了现实主义的快速发展。他忍痛割爱忽略自己对贵族阶级的同情,收起自己的政治信仰,将他原来所向往的贵族阶级做出了理性的判断,深刻剖析了贵族阶级将会逐渐没落的原因。恩格斯曾说过:“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人间喜剧》通过描述三代人追逐名利地位的故事,为了达到自己所要求的经济利益,不惜一切办法,淋漓尽致的将贵族阶级崇尚资本主义剥削的局面描写出来。生动勾勒出社会主义的兴衰荣辱史,同时也见证了资本主义从萌芽时期到成熟时期的整个过程。巴尔扎克是一位具有浪漫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人间喜剧》中,他也将这种浪漫情怀在作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本作品中不仅生动地刻画出贵族阶级的兴衰整个过程,还将贵族生活描写的活灵活现。

 

二、从社会研究的视角,小说内容充分反应作者所处时代

 

(一)广泛描写了不同的阶级层面

 

《人间喜剧》中描写的年代背景十分广泛,欧洲的不同阶级和不同领域在小说中都有涉及,巴尔扎克将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阶级层面描写的细致入微。他的小说不仅是简单的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而是上升到一定的社会学研究的高度,通过描写不同阶级人民的生活现状,从整体上分析封建贵族逐渐没落的趋势,还剖析了贵族阶级终将灭亡的实质性原因。同时也表示对穷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窘境表示同情和无奈,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贯彻了小说的整体思想核心。

 

(二)着重分析社会的艺术形象

 

巴尔扎克的社会学研究是通过艺术形象描绘来突出的,《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所有的描写片段都是围绕所处环境年代来开展的。《人间喜剧》偏重于对社会阶级的批判与讽刺,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来达到讽刺社会阶级制度的目的,巴尔扎克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他认为这些会很全面的解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

 

三、从描写技巧上突显现实主义精神

 

(一)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大面积活灵活现、精益求精的细节描写,营造了人物形象性格形成的历史环境氛围,《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所有的描写片段都是围绕所处环境年代来开展的。同时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做对比,突显了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和奢华糜烂,同时也表示对穷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窘境表示同情和无奈。通过描写鲍赛昂夫府邸的奢靡生活,揭示了上层贵族生活中不堪的金钱利益关系,巴尔扎克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他认为这些会很全面的解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刻的专注于人物所处的生活年代,可以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还可以贯彻小说的整体思想核心。

 

(二)传神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通过传神的外貌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可以深度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巴尔扎克抓住了封建贵族的人物性格特点,描绘出生动传神的贵族阶级的历史形象。《人间喜剧》中,通过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性格特点,突显了人物灵魂的中心思想,侧面再通过对话内容的关键词描写,可以生动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巴尔扎克的描写特点具有一定的个性化,不拘泥于保守的描写格局,从描写米旭诺小姐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简短的几句,我们就将米旭诺的性格尽收于心。甚至我们可以了解到米旭诺从内而外的憔悴与悲伤,另外在描写葛朗台的时候,巴尔扎克采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充分显示出葛朗台的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

 

(三)首创人物再现法

 

巴尔扎克首创了人物再现法,所谓人物再现法就是人物再次出现,将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让他在不同的作品中连续多次出现,并且每一次出现都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视觉冲击,展示和给读者不同的性格特点。然后在作品的收尾之处,将这些断断续续出现的画面连接起来,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又构成了人物丰满的性格全貌。整体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物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多个角度完善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人间喜剧》中,一个小说人物如果多次出现在作品中高达好几十次,那么说明作者想着重描写该角色,换句话说该人物形象已经塑造好了丰满的人物性格特征了。

 

四、结语

 

《人间喜剧》中,通过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性格特点,突显了人物灵魂的中心思想,侧面再通过对话内容的关键词描写,可以生动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间喜剧》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一座重要里程碑。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3

关键词:真实生动 人物性格

写人的记叙文是中小学生习作的重头戏。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因此把人物写好、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不千人一面,就必须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所谓人物的个性指的是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而个性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种思想品质,在表现形式上也总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写人就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打动读者;也只有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人物的存在价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笔者认为中学生要写出人物个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善于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写出人物的个性,首先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谓性格,主要指人物思想品质的基本特点。人的思想品质的特点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和他的经历、教育、学识、年龄、社会环境等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了解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物来写,只有这样,所写人物才能形象丰满、性格突出。

“事因人生,人以事显”,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必须将人物置于事件的矛盾冲突之中,认真写好与人物有关的事。这样,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就能通过事情,真实、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人物的性格就是在事件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为此,动笔之前要精心选择事件,选择一件或多件均可,要以表现人物需要而定,还必须典型而有代表性,必须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心灵,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文章中心为准绳。这里说的“事”与写事记叙文中的“事”在写法上和要求上是截然不同的。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贪婪的吝啬鬼葛朗台,《阿Q正传》中愚昧麻木、自轻自贱、自欺的阿Q,《红楼梦》中“行为偏僻性乖张”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的贾宝玉……都成为文学画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就是由于作者刻画出了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

二、要勇于写出人物的双重性格特征

人物的性格是复杂多样的,中学生不一定要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但要勇于写出人物的双重性格特征,并且让这双重性格特征既矛盾又统一地体现在人物身上,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取决于人物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人物多样性性格的统一性,取决于人物所具备的特定身份,所以要写出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性格特征,就必须从人物特定身份所应有的复杂社会关系出发。

如有人写启蒙先生,就写出了私塾启蒙先生的“严厉而又不失慈爱”的双重性格特征。“严厉”“慈爱”看上去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作为老师,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近乎严厉;作为老人,他又关心爱护学生。

三、要巧于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双重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是指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就离不开细节描写。我们应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使人物于细微处见光芒。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能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形象顿放异彩,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和本质特点。

刻画描写人物的细节主要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等。肖像细节要做到“形神兼备”,慎防脸谱化、雷同化;动作细节要做到“如见其人”,要精心选用准确、生动、鲜明的动词,写出符合人物个性的动作;语言细节要做到“如闻其声”,切忌用作者的语言代替人物语言。只有让不同身份的人说出不同身份的话,读者才会感到真实与亲切;心理细节要做到“如窥其心”,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的描写要细致合理、入木三分,以求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常见的方法有采用第一人称,让人物自己直接倾诉的“独白式”;有采用第三人称,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剖析的“描述式”;还有用梦幻直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梦幻式”等。

无论采用哪种细节描写,都应在真、精、深三字上下工夫。“真”就是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能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精”就是要选择那些最富有特征的最典型的细节来写;“深”就是要有深度,能小中见大,反映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假如细节描写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不符合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动作与心理,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即使生动有趣,也是有害无益的。

如《三国演义》中“献刀”和“磨刀”两个细节描写,揭示了曹操奸黠阴险的本质特征和极端利己的处世哲学。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4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扣住人物角色,带领学生深入经典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性格的亮点,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对这方面的探索和体会。

一、紧抓故事情节,解读人物性格亮点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并非只是老师单独授予知识的一个平台。而是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三方对话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当中,最重要的是交流和沟通。当学生和老师能够展开交流,就会有一些思维上的碰撞,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能够展开讨论,对一个话题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故事情节,根据故事情节来建构一个有效的交流话题,在这个话题当中调动每一个人的情绪,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话可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想想要与大家分享和交流。事实上,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分享,而学生往往在老师的引导下,纠结于问题的对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基于此,教师就要在建构话题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发言,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来进行主观能动性的阐释。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是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人物形象生动,故事非常精彩,在这其中有一个非常抢眼的冲突。为此在教学初期,我就先让学生挖掘这个故事当中的冲突点,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解读这个故事的精髓。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当中找出以下线索:课文写了什么人?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些人物都做了些什么事儿?学生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了以下人物,这里有林冲、洪教头,还有柴进。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学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事情,是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打架。那么如何打架的呢?有什么前因后果?这些就需要通过对故事进行详尽一点儿的描述,学生就必须通读课文,通过这样的一个话题建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文中的好汉只是林冲,还有的认为文中的好汉还有柴进,也有的认为洪教头也是一个好汉。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汉呢?这就有引出了下一个话题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对好汉的定义,有的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的武艺高强。难道无意高强就是好汉了吗?立刻有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认为除了武艺高强之外,还应该为人谦虚。当洪教头屡次挑衅林冲,想要激怒他,跟他交手比武的时候,林冲都是谦虚退让,一再推辞。这就说明林冲是一个好汉。也有学生提出,林冲为人非常的宽厚,而且还非常勇敢,你看他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不怕洪教头的挑衅和威胁,当他疯狂地出招,招招狠毒,想要致林冲于死地的时候,林冲毫无惧色,沉着应对。这说明他很有大将之风,就是一条好汉。

通过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学生自主发言,激发了自主解读人物性格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各不相同,但起码是自己的一个真实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林冲并不是谦虚而是为人谨慎,甚至还有点儿胆小。这说明他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这样做。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

以上环节,教师借助情节,设置了一个具有冲突的话题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言和思考的机会,并且将自己的想法罗列出来,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对林冲这个形象的探究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解读文本言语,解读个性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堂阅读的时候,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性格形成,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如果要强求每个孩子的感受一致,那就是在剥夺孩子的个性体验,是不足取的。笔者在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的言语,目的是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感受,解读自己心目中的人物性格。比如,我先让学生循着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开始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林冲,探索这个人物形象。学生从林冲的出场开始品读,林冲的语言、动作、心理想法,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能够让学生窥见到林冲的真面目。经过这样的资料累积,学生得到了结论,认为这是林冲这个人刻画得非常生动鲜明,比如他跟洪教头之间客客气气,不卑不亢,不管是行为还是言语,都显得非常冷静。但洪教头这个人就不行了,他为人非常傲慢,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喜欢欺负弱小,对林冲百般刁难;但是在这段资料中,还有一些学生对林冲有反对的意见,认为他太过窝囊。面对洪教头的傲慢和挑衅,居然还要强忍着不发作,这分明就是不敢出头,忍气吞声,根本不是英雄好汉所为。在学生看来,一个英雄好汉是不需要隐忍的,根本没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这种思考,我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想一想,林冲到底是窝囊,还是想要别的?学生讨论后发现,林冲是不是想要过安安稳稳的太平日子,并非是想要打打杀杀,动不动和人争雄。

三、探寻人物细节,感受人文精神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5

[关键词] 电影旗袍 文化视觉符号 角色 电影服装设计 创作原则

一、旗袍与电影的联姻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礼仪场合与电影作品中出现的旗袍,越来越以它那高雅、端庄而令世人瞩目。从2000年嘎纳电影节上身着中国经典红色旗袍礼服,浓纤合宜、风华万千的巩俐,到2010年戛纳电影节上穿着改良旗袍――“龙袍”,雍容华贵,众人惊艳的范冰冰;从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洋派海归娇蕊(陈冲扮演),到《花样年华》、《色•戒》中身着旗袍气质高雅的苏丽珍(张曼玉扮演)和麦太太(汤唯扮演)。亦柔、亦忧,举手投足间东方女性的婉约被淋漓展现,其间除了个人气质之外,自然不能抹煞那旗袍的魅力。时至今日,一些外国影星名媛,也开始在电影、国际活动中穿着旗袍。不难理解,这些现象都源于旗袍之美,源于旗袍所代表的中国女性着装文化之典范。她历史虽短暂,却因其散发出独具魅力的东方含蓄美态、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元素的最佳代名词之一。

然而,近期国内影视圈也出现了旗袍过多过滥的现象,无论影片的历史背景是30、40年代的上海滩,还是现当代的都市乡村,旗袍这一经典的视觉元素都被频频使用,身着旗袍的女性屡屡出现,偏颇与追风使得个别制作者过分倚重这一文化元素。甚至在一些西方电影和西方女明星、名媛的身上,“旗袍元素”也被大量使用。其效果好坏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出席2007年MTV超级盛典,穿着性感改良旗袍的名媛帕里斯•希尔顿;再有出席电视访谈节目,穿着墨绿色旗袍,略显暴露的红星珍妮弗•洛佩兹。一时间,旗袍似乎成了一些演艺界、时尚界人士的文化情结,觉得这一元素在国内外电影市场和文艺圈里都能吃得开,要想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和女性窈窕的身形,就得穿着旗袍出来大秀特秀一番。

笔者认为,抛开时尚先不说,旗袍这个经典的中国文化视觉元素与影视的结合的确很有必要,但不可盲目追求,一味依赖。选择旗袍一定要符合剧情的需求,至少是不能影响故事情节的正常发展。一定不要为了表现美、表现中国元素而表现;而是要为了表现人物而表现。只有从人物、剧情的角度出发,电影服装设计师才能做出精准的设计。现实世界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天气等因素随意着装;但电影创作是有依据的创作,包括电影人物的服装,也要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而旗袍之于电影,除了在剧中能体现中国经典着装文化和东方女性美态以外,一定要受到电影服装设计创作规律、原则的约束,不可滥用。

二、旗袍在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与运用原则

当今众多电影人与观众一起,集体屏蔽掉了电影服装的“表现”性。特别是很多影视观众对电影服装设计行业不了解,常常简单地认为电影中的服装只要演员穿着好看就好。下面我们就借旗袍的艺术功能来探讨一下电影服装的创作原则。

首先,笔者认为旗袍的美不仅仅是来源于东方的美,旗袍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西方交流的产物。

(一)旗袍――东西方审美的双重标准

旗袍的产生并非清代,袍服的形制元素我们可以追溯到汉代。并且从现代旗袍的款式来看,与清代旗装相去甚远。笔者认同,狭义旗袍是20、30年代形成于上海,[1]因中外通商、交流日益增多而产生的“东方明珠”。

说旗袍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一点也不为过。20年代末,欧美先进的剪裁技术、织布工艺都被引进上海。新时代的女性渴望解放、渴望自由。渴望展现自己健康的美。此时,女性的腿被解放出来,腰身越来越合体,衣领越来越低,衣袖越来越短……这些变化都体现出欧美服饰充分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的审美标准对中国女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而旗袍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旗袍凸显曲线美的态势符合西方的审美观念,才使得旗袍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更多的认同。也正是因为旗袍所具备的东西方双重审美标准,使得在国际环境下产生的艺术创作、合作交流更多的包含了旗袍这一东西方都认可的视觉元素。

(二)电影旗袍的艺术创作原则

对电影服装设计师而言,电影中旗袍的设计同其他电影服装一样,离不开设计的依据和约束。

首先,设计师需要依据剧本中的角色时代背景来决定在历史大环境下的着装风格。依据史实资料和角色的职业特点来设置出一个基本的服装范围。例如,民国时期30年代的电影中必定出现的旗袍,如同汉代背景下的汉服、清朝背景下的满服一样。

其次,是根据角色性格特点和角色的喜好来创造出角色独特的造型设计。比如性格特点用服装颜色来体现;好动的与宜静的性格特点会体现在服装的长短款上。好动的可能常穿裤装,宜静的可能常着裙装等等。如电影《茉莉花开》第一章中的女孩茉(章子怡扮演),茉是一个天真无邪,青涩而又怀揣明星梦想的少女。她的服装在早期全部采用嫩绿、芽黄等植物刚刚萌芽的天然颜色。既符合角色天真无邪、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又很好的衬托了角色的一尘不染、年轻亮丽。再如电影《色•戒》中的王佳芝(汤唯扮演),女大学生标准的阴丹士林[2]装,蓝色的旗袍。这种阴丹士林面料的蓝色旗袍在女大学生中运用非常广泛,既是时代的印证,又表现出王佳芝平实、朴素的性格特点。

再次,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会产生电影服装的视觉节奏变化。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角色在成长,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这中间的每一个时期、每一场变故都会体现在角色服装上。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帮助观众更快的融入和区分不同时期的角色,形成一定的“画语”。以电影《茉莉花开》中茉的旗袍款式花色变化为例:

电影《茉莉花开》第一章:茉的旗袍变化之寓意

时期一(做明星前):

人物、背景描述:怀揣明星梦想;在家里的照相馆上班。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这一时期以嫩绿、芽黄色洋装为主,旗袍为辅。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体现出人物的天真无邪、青春亮丽。

时期二(做明星后):

人物、背景描述:实现了明星梦想,与制片人(姜文扮演)相好,众星捧月,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嫩绿、中绿、白色,绿色花草、几何纹。以改良旗袍为主,为短袖、无袖;多闪光钻饰,没有过多搭配。多钻饰是设计舞台服装的重要元素。在光影效果下让人物显得更加闪耀。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茉最快乐的时期。身着多钻饰的贴身改良旗袍,性感又时尚。人物内心膨胀。

时期三(怀孕被遗弃):

人物、背景描述:怀了制片人的孩子,被要求去堕胎未遂,后被抛弃。感情遭到欺骗,身心受到巨大打击。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中绿、深绿、褐色为主,缠绕的草叶纹。旗袍配呢子外衣,这样的搭配在30、40年代的上海非常流行。茉选择宽大呢子外套,遮挡住怀孕的身躯。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服装色彩的变化体现出茉内心的成长,从芽黄、嫩绿到中绿,到服装上出现泥土、植物枝干的褐色。也是植物接近枯萎的颜色。体现出人物从梦境跌回到现实的残酷经历。内心炽热的情感几近枯竭,而服装上缠绕的草叶纹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

时期四(母亲自杀后):

人物、背景描述:母亲(陈冲扮演)的相好娘舅轻薄茉,被母亲发现,母亲伤心欲绝,跳河自尽。茉悲痛万分,愤怒之余去找娘舅要回被他偷去的母亲的金表与戒指。

服装花色、款式变化:深褐色;血红色的圆点几何图案。长于明星时期的短袖,与当时普通妇女的款式接近。

服装变化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与心路历程:褐色取代了绿色成为旗袍的主体色调。也是表现人物内心的完全毁灭。爱人的背叛,母亲的自杀都使得茉对男人痛恨到极点。内心的愤怒和伤痛体现在血红色圆点的服装图案上。款式的回归体现出她从感性到理性的情感回归;虚幻梦想的彻底破灭。

此外,导演设定的影片总体基调、特别要求也是关键性的设计导向。比如,导演确定影片写实的风格,一切都要重现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例如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导演要求要完完全全的表现1942年的上海。所以影片的美术指导朴若木先生有别于他以往唯美奢华的设计风格,完成了这次朴素、典雅、力求越真实越好的设计工作。影片中的旗袍更是不抢功,相当的内敛。

综上所述,我们在以电影旗袍为例进行的设计分析中,可以把电影服装的创作原则和影响因素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依据剧本中的角色时代背景、角色性格特点、角色的喜好、职业;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电影服装节奏;

2. 设计师自身的审美特点、创作习惯;

3. 演员自身条件的制约,根据演员独特条件的发挥;

4. 导演设定的影片总体基调、特别要求;以及其他主创人员的参与决策;

5. 观众的审美期待的影响力(特别是经典名著改编,或者已经获得广泛群众基础的老版本电影。)

6. 实拍时的其他因素。

三、当代电影中旗袍创作的发展方向

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是由多个创作部门和大量演艺工作人员共同辛勤劳动的结果。一个失败的影视人物服装设计可能会是一部影片中最醒目的败笔。作为一名电影服装设计师,一定要掌握创作中需要遵循的主旨、需要恪守的原则,从根本上弄清楚时装与影视服装的区别。

笔者认为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影服装设计师们的工作绝不是为了使演员更加好看而存在,而是为了帮助演员成为角色而存在。而设计中,单纯的感官上的美感应该排在较为次要的位置。例如旗袍出现在电影中,的确是作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符号出现的,但其第一目的仍然是服务于角色的。如何更加真实的体现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职业、情感发展曲线,才是目的;然后才是设计的美感、设计的独特性等等。不仅电影中的旗袍服饰设计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电影中其他年代和款式类型的服装设计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如今,涉及到中国题材的电影创作中,旗袍情结还有在疯涨的趋势。作为电影服装设计行业的一份子,笔者希望通过对电影中旗袍服饰设计的某些现象的归纳和思考,为电影旗袍设计和电影服装设计行业的规范、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注释

[1]卞向阳: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J],装饰,2003年11期。

[2]阴丹士林布,德文Indanthrene的音译。由德国人德恩于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德孚洋行所生产的服装面料。阴丹士林是一种还原染料名称,用这种染料染的布不仅色泽光鲜,而且经久不褪色。深受30、40年代上海女性的亲睐。

参考文献

1,卞向阳 著,《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J],装饰,2003年11期;

2,周登富 著,《电影美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5月版;

参考影片:

1,侯咏 导,电影《茉莉花开》,Festive Films 发行,2004;

2,李安 导,电影《色•戒》,焦点电影公司 发行,2007;

3,关锦鹏 导,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第一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发行,1994;

4,王家卫 导,电影《花样年华》,Océan Films 发行,2000;

人物性格描述范文6

作为一名花鼓戏丑角演员,我通过对多年的舞台演出经验的分析和积累,领悟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花鼓戏丑行所塑造的人物都比较风趣、幽默,演出中比较放松自然。不管是好是坏,或是中性人物,大多遵循了这一规律。再加上其独特的脸谱化,就有了一个固定的表演形式。演员还可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适当增加一些夸张的动作和语言。但夸张要有限度,不能盲目处理,否则就出现人物的内心刻画不够准确,台上尽搞笑或抢别的人物的戏。演员还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不管是本剧种的还是其他剧种的,学习它们的优点、长处;要勤学苦练,取长补短,吸收借鉴,然后用悟性去追求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以准确把握人物,从而使自己表现的人物更加深刻、更加突出、更有个性。

通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对于丑行人物的塑造,我有如下三点体会:

为了演好人物,首先接到剧本后要仔细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和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给自己的丑行角色找一个定位。人物的好与坏、善与恶,都在我的人物链条中向外扩张,形成关联,努力把握人物在剧情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我在传统花鼓戏《蔡坤山犁田》中饰演的蔡坤山,我的人物定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既善良又幽默,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没日没夜地劳动,勤俭得甚至有点吝啬,但他保持了一个农民乐观的心智,不时在剧中出现一些小幽默。为了更好地演好这一个人物,我不仅去向老一辈艺术家请教,还跑到农村看农民犁田、赶牛、背犁等,再通过艺术加工,把一个鲜活的农民形象呈现在舞台上。

其次要对剧本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深化。戏曲作品是通过对生活的描述和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物的实质和思想。在理顺主题的同时,还要对人物进行主观分析,力争达到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如在《五更劝夫》中我饰演的李三郎,是一个喜欢亲近女色的人物,为了达到休妻的目的,不择手段,后来通过妻子的不懈劝解,终于醒悟,重新做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该剧所传达的信息就是要人们保持家庭的和谐,通过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更加深入,引人入胜。

第三就是注重二度创作,戏曲演员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和形象创作,要根据剧情提供的线索去开拓人物性格、情节和演变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都在我心中明了,从情节到细节的转合再到具体的人物语言、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通过戏曲程式化表达出来就会是非常生动、非常传神的人物了。如在《春草闯堂》中的胡知府,这个人物一心想升官,为了达到升官的目地,不顾后果。在塑造胡知府这个人物时,我给予了他多面性,通过戏曲程式化和夸张的表演把握好台词的轻重,一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就呈现在观众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