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范文1

关键字:翻译;苔丝;译本;比较

近些年来, 外国文学名著被重新译成中文版的现象屡见不鲜, 但其中不乏有“滥译”、“抢译”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仅取两译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张谷若的译本《苔丝》(简称“张译”)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孙法理的译本《苔丝》(简称“孙译”)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包括对原著的理解、翻译过程中的措词及翻译的文体。

一、对原著的理解

翻译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原著的理解及表达。表达只不过是翻译的最终结果,而理解却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不确切实际上是译者对原著没有充分理解所导致的。

一些人认为翻译中最大的问题是在目标语言中找到与原著相对应的词与结构,恰恰相反,译者最难的工作是要能充分理解所译文章内容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除要知道单词意义及句法关系,还要明晰众多修辞格的细微差别。正如一位优秀的译者总结他的问题,道:“如果我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就能很容易地翻译它。”

理解源于对词汇、句法、修辞及文章深层结构的分析与综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更注重语言的联想意义甚至这部作品的精髓,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结构。下例两译本表现出对《苔丝》不同程度的理解。

(1) don’t you really know …that renowned knight who came from normandy with william the conqueror, as appears by battle abbey roll?

张译:你真不知道你就是那有名门将种德伯氏的嫡派子孙吗?德伯氏的始祖是那位英明盖世的裴根德伯爵士,据《记功寺谱》上说,他是跟着征服者威廉从诺曼底到英国来的。

孙译:你真地不知道……这位骑士大名鼎鼎,是跟随征服者威廉一起从诺曼底来的。《巴托修道院文卷》上就有记载呢!

在张译本中,battle abbey roll被译为《记功寺谱》,更显中国特色,不易理解。虽然此处附加了注解,但是还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及功名。除此之外,“寺”和“修道院”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印象。battle此处也为一个地名,与它的另一含义“战争”毫无关系。而battle abbey是此地的修道院,roll是藏于其中的文卷,卷宗,因此此句孙译更为确切。

二、翻译过程中的措词

翻译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措词的过程,即选择符合原著内容的合适词义。人们常规的语言体系在诸如词汇结构、习惯表达、修辞手法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异,而各种语言的词汇在特殊的语境下又有着各种不同的意思,再者语言语境加之非语言因素如社会、文化、语域、说话人语气及原作者意图等都会影响译者的措词甚至将词义发生较大的转移。因此,词义的选择不应仅限于它的所指词义,下例恰好展示了两译本中措词的特点。

(2) their chatter, their laughter, their good-humored innuendoes, above all, their flashes and flickerings of envy, revived tess’s spirits also.

张译:她们的闲谈,她们的笑声,她们的旁敲侧击的趣话,更加上她们闪闪烁烁的妒意,使苔丝的精神也复活了。

孙译:姑娘们的欢声笑语,善意的影射,特别是她们出于羡慕的七嘴八舌,使苔丝的精神复活了。

原著中,flashes和flickerings的同时使用构成了英语头韵修辞手法。句中两个单词为同义词,译为“不稳定地出现”。张译本使用了汉语中aabb式叠词,不但没有失去原著的词义,还与原著头韵保持了形式上的统一。孙译本用了“七嘴八舌”,却是对词义的另一种解读。同时,对于envy的词义,他们分别选用了“妒意”和“羡慕”两词,由于理解的差异,措词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虽然措词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是却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揣摩,并译出最佳译本。

三、翻译的文体

翻译中的文体可以说既抽象又具体,抽象是因为文体风格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而具体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风格的表达主要是对原著的语言风格进行转译,包括文本的语音、节奏、词义和句法等风格的转译,这也是翻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一部分。下例充分体现了两译者在文体风格上的特点。

(3)the spectral, half-compounded, aqueous light which pervaded the open mead, impressed them with a feeling of isolation, as if they were adam and eve.

张译:平旷的草原上面,一片幽渺凄迷,晓光雾气,氤氲不分,使他们深深地生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好像他们就是亚当和夏娃。

孙译:漫于空旷的草原上的晨光灰白凄清,半明半暗,饱含着雾气,给了他们一种与世隔绝的印象,仿佛他们便是亚当和夏娃。

张译中的“遗世独立”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刚好符合原文中苔丝与克莱尔每天最早起来,在空旷的草原上顿生孤独与隔绝之感的意境。而孙译保留了原句与世隔绝之义,没有引用中国文化中的诗词让读者加深对那种意境的体会,这也正是孙译本的特点。孙译更多于“异化”翻译,很多部分保留原著句式与表达习惯,再现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带有异国风味。而张译更多于“归化”,大部分体现汉语的语言特色,两译者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体风格。

四、结语

通过对两译本《苔丝》中具体例子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译本都能很好地展示出原文的风采,对原著的理解、措词及文体风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张谷若译本更具有中国文学特色,重现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孙法理译本更多的跟随原文风格,体现原著特色。当然,“既然莎士比亚也会打盹,翻译中偶尔有疏忽之处也是不足为怪的。”张谷若对原著不断的修改,几近成癖,其中尚有误差,孙法理也曾说过“瑕疵都源于对全局的若明若暗”。两版本各有其利弊,因此,后来译者应充分吸取两者精华,翻译出越来越多更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谷启楠. 理解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关键. 中国翻译, 1998 (5).

[2] 申丹. 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中国翻译, 2002 (1).

[3] 孙法理. 苔丝.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用荀子的话,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善假于“多媒体”这一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如虎添翼,真正有效。

一、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教学技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它能够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还具有再现性,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反映出丰富内容,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力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不同文体教学的有效应用

1.散文、诗、词、赋等文体的教学

这类文体的文章节奏感强,富有韵律,感情丰富,需要在反复吟咏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寓意。语文老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固然重要,如果播放名家的朗读,效果会更好,毕竟名家是经过专业训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以声传情的效果不是一般的语文老师能比的。比如我在上公开课《赤壁赋》的时候,在课件中插入了由濮存昕朗诵的《赤壁赋》的录音。我发现听课老师和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都非常受震撼,那种抑扬顿挫、以声传情、极富磁性的男中音非常富有感染力,远比我平时朗诵效果要好。听过录音朗读以后,让他们分组进行研讨文章的思路发展,并将研讨结果落实到纸面,我再布置安排学生自主朗读、分组朗读、小组竟读。我发现学生多次不同形式地朗读文章,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领悟很快,课下基本都能熟读成诵,正像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类文体的课件,恰到好处地插入音乐、图片等,向学生充分展示出散文、诗、词、赋等抒情的魅力,学生就能轻松地入情入境。

2.剧本、戏曲等文体的教学

在讲授古代戏曲、话剧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阅读过原文,对这类文本也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将视频片段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去,让学生先观看了解,有了了解,学习兴趣就容易产生,学生有了兴趣,教学自然有效。如我的优质调教课《雷雨》,就是用的这种方法。《雷雨》这个剧本没有几个学生能完整地阅读过,我上课时在课件中插入话剧“鲁四老爷和侍萍相遇的片段”,要求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要认真,无论是人物的言谈举止,还是周围的环境烘托,都要用心观察。由于话剧和学生生活离得比较远,这些90后的孩子对戏剧的了解又少之甚少。看过以后,我要求他们自己根据所观看的视频片段提炼戏剧的要素。由于之前要求得比较具体,再加上学生自己细致的观察,基本上剧本该具备的几个重要方面都能说出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人物对话的具体内容、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具体细致的动作去探讨人物的性格。学生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在剧本这类文体的教学中起到了更有效更直观的作用。

3.议论性文体的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许多是议论文,说理性强,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多,一些语文教师在这种文章的教学上讲得很细致,但是学生觉得乏味。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繁琐乏味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如《六国论》一课,文中出现大量的人名,地名,虚词、实词、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往往有不知所云之感。所以我把“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弊在赂秦;为什么——赂秦为什么导致灭亡;怎么办——战胜秦国的方法”等思路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就更加清晰了。这种课件重在梳理知识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方便记忆。由于《六国论》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学生把这个论证步骤记住了,理解了,在这基础之上,课文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地背诵下来了,给学生的记忆减了负,可谓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容量的有效增大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还体现在增大课堂信息量。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是陌生的,比如一些历史背景,文化常识,平时能够留意这些内容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或者缺少系统识记,这样一来,常常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补充相应的内容。如果都要老师一一讲解,必然要占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探究的时间,效率未免低下。所以在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补充信息的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白。

1.新闻知识背景的补充

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时,我补充有关二战时期法西斯集中营中的惨象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奥斯卡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对当时背景的了解,从而深刻理解作者写这则新闻的目的。然后就新闻这种文体让学生谈谈标题对于新闻的意义;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在探讨中,学生也了解了新闻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并且明确本课新闻与其他新闻写法的不同,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补充新闻知识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减少无关课文的信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干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历史知识的补充

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认知空白。在课件中展示作品背景信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带领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刻的体悟。这些历史知识的介绍比较琐碎,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形式就比较单一,学生印象不深,多媒体课件弥补了这一不足。

3.常识性知识的补充

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形象学生平时未加留意,印象是模糊或者未知的,可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丰富学生的表象。我教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时,向学生提问,“李清照为什么要选择黄花这一意象和自己作比较?”学生知道黄花是,但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观察,留在头脑中的表象极为模糊,竟想象不出的具体形态,自然说不上诗人为何选择这一意象的意图,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把的图片打出来,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那纤长的菊瓣,瘦细的菊枝和作者消瘦憔悴的身形是多么相似!再顺势引导他们结合这一意象所蕴含的高洁的特点进行综合想象,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和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可谓人菊合一。

4.文化知识的补充

学生对古代的很多文学文化常识是不懂得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给他们以这些知识的补充。在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文章不长,文中注释也比较详细,学生可自行疏通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对其中曾皙的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为什么会叹曰:“吾与点也。”孔子对曾皙的回答非常满意,学生这里的理解是有难度的,为什么孔子赞成这种说法,就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我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交给他们一些古代关于“祭祀”的有关知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就是雩祭的仪式。雩祭,是春天人们求雨的祀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在课件上可以对这个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小的总结。这对理解为什么孔子对几个学生回答报以不同的态度很有帮助,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主张。

5.课文写作背景的补充

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不断充满激情地重申“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学生是比较费解的,作者的梦想为什么是这样,美国现在不是发达国家吗?这样一来,课文中既有异域文化,又有年代相隔较远等因素,学生几乎是陌生的。要很好地理解文章,就必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就是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社会风气。当时的美国黑人地位之低贱,为现在难以想象,美国黑人被白人讥讽、排挤,可以说美国当时是世风日下。这些社会背景对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绝对会很有帮助。有人认为写作背景没必要讲,我认为是不对的,我们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之上。多媒体课件在课文写作背景的补充上,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

(三)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做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我们的教学中就有必要寻找“参考物”,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再现“参考物”,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我曾观摩一堂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的公开课。教师在课前播放有关大雁生活习性的视频片段,包括飞行,喂食等;让学生欣赏大雁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聆听大雁的叫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被吸引,而且更直观地了解大雁,毕竟现实生活中学生如此近距离地观察大雁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这为理解课文作者利奥波德深入细微的描写打下很好的基础。

我在上公开课《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利用现在在社会各界取得成就的美国黑人名人,如奥巴马、杰克逊、赖斯、科比等,在课件中让学生竞猜他们的名字及成就,学生对这些人物很熟悉,非常乐于参与活动,这样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美国黑人处境今昔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对作者演讲意义的认识。

多媒体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阅读理解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课件,我采用的动画的形式:演示了邹忌的妾、妻、客赞美他的美貌时的情景,以及邹忌劝齐王纳谏的经过。课件生动形象,而且是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的形式,更加的有利于学生记忆课文和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什么都显得更加容易。学生兴致很高,这样不但好理解,而且还好背诵。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反思

多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在执教时要注意一些原则,让多媒体真正成为有效课堂的辅助手段。

(一)恰当应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恰当地应用。我们要时刻记住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切忌喧宾夺主,不要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曾听过一些年轻老师的公开课,对课件的内容没有很好地取舍,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学生就在鼠标的点击下,不停地被动接受信息。可以想象,课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有多少。这样一来,由教师讲解的满堂灌变成了课件信息的满堂灌。不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教学效率很难保证。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只是我们有利的辅助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有效工具,不能替代教师的精彩引导和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运用,不要因此抹杀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灵活应用

课件制作好了之后,我们的教学是否因此而一成不变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比如朗读录音没法播放,就要改变策略,改成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另外课件还要善于留白,有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老师就不应该把答案列在课件中,可以灵活地借助黑板板书。

曾经访谈一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的上课课件每堂课都是重新制作的,问其原因,很简单,每堂课的内容都不一样,学生情况都不一样,要随之而变。当时心里挺震撼,真正有效的教学不就是应该这样吗?针对学情具体备课,认真准备每堂课的课件,灵活教学,我想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范文3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烊(yáng) 愀然(qiǎo)

罪愆(qiān) 命运多舛(chuǎn)

B.瘐死(yǔ) 联袂(mèi)

奇葩(pá) 掎角之势(jǐ)

C.拗断(ǎo) 神祈(qí)

枕藉(jí) 抢呼欲绝(qiāng)

D.缱绻(quǎn) 觇视(chān)

央浼(měi)  叱咤风云(zh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可以把这件事______地告诉他,以免他觉得太突然。

②王师傅退休后天天看书看报,非常关心_________。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④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________的。

A.委屈 国是 化妆 界线

B.委屈 国事 化装 界限

C.委曲 国事 化装 界限

D.委曲 国是 化妆 界线

3.下列各句中,黑体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局的领导讲了一席话后,上访的人们面面相觑,好久没说一句话。

B.著名导演李安最近在一家报纸的网站上说,许多媒体断章取义了他的电影《断臂山》。

C.在校篮球友谊赛中,各班都组织了拉拉队,为各自的球队呐喊助威,敲边鼓。

D.实行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B.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盲点孕商机

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觅不到,只能干着急的经历。

同时,这些“盲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袋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望而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方便的食品,而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快速变化的时代“催生”了房屋装修设计、监理,旅游探险,方便食品等新需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却在身后留下了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造成的,此类“盲点”产业一旦被认知,产业开发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则是长期被忽视的。厂商们普遍认为市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销售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的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如今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的厂商的经营理念。

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工商界更需要重新认识这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

(选自《烟台日报》)

5.下列各句对标题中的“盲点孕商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盲点”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指消费者有巨大的消费能力。

B.“盲点”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孕商机”指商家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C.“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孕商机”指新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D.“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

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尽管今天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大都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小的产业。

B.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D.新需求呼唤新产业的快速跟进,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有可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孕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寻找不到的那些特殊服务或急需的商品,最终都会催生出新的产业。

B.目前市场上各类商品和各种服务行业种类已十分齐全,能够孕育商机的产业必定是崭新产业。

C.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盲点和新的商机也在不断出现,没有一成不变的商机。

D.专家认为,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瞬息万变的市场不可能孕育出暴利产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①,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震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②。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师子③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三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咨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曰:“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

(选自《宋书・宗悫传》,有删改)

[注]①林邑:今古城,在越南中部。②区粟城:地名,古林邑国城名。③师子:通“狮子”。

8.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尚不仕(做官)

B.乃除震武将军(除掉)

C.士卒不能当(抵挡)

D.文帝甚嘉之(赞赏)

9.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宗悫勇武的一项是( )

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

③悫自奋请行

④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

⑤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⑥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二十二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当豫州刺史时,他的同乡庾业家中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但宗悫毫不计较。

D.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下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诗人写“露”“月”“泉”“鸟”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臣少多疾病,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茶馆》前后

林斤澜

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二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达到了他们自己的写作高峰,不少作品成了他们终生的代表作,有的还成了那个时期的标志。

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又大都正在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行业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作活动,若以经历种种运动的精神来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

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有人恭维老舍是“劳动模范”,他紧密配合运动,主动完成任务。有人称赞老舍先生“不避败笔”,写了不少不能再演的剧本,不堪再读的文章。可是,忽然,出了个《茶馆》。《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

因此,《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有一个电影演员剧团,算是业余演话剧,排过,在郊区剧场演过一两场。仅此而已。

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茶馆》第一次上演,赶上“”。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口头议论大致是“缺少正面形象”“调子灰色”“怀旧、伤感”。

接着全国饿肚子,后来为了恢复元气,有过“小阳春”,《茶馆》又探头探脑地演出了。这第二次上演,有一些叫好的反响。但大家还很谨慎,口头说说可以,见诸白纸黑字的很少。

随着“”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代”问题道:“《茶馆》原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我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钱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

《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全民族做了十年噩梦,梦醒,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不会忘记老舍的戏,原班演员演出《茶馆》,得到观众的呼应。可惜剧作家和总导演都死于非命了。

五十年代是哪位艺术家跟老舍说,他的草稿中有一场戏很好,示意照这一场写一个戏。这就是后来《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那就配合不上了。”

老舍老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说的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这句“配合不上”的话当年为什么流传开来,为什么入耳还入脑,恐怕不单单是有些人敏感一些,对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觉着有碍文艺的创造。当前市场经济的浪潮起来了,文艺上努力配合的表现还少吗?“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来的问题,是这篇文章前后提到的这个那个之中,最有琢磨头的事。

(选自林斤澜《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4.文中说“他们的创作活动,……可以说是‘从善如流’”,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运用“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这个比喻是想要说明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文中的“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这句话该怎么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结合全文,说说“叫人思索”的主要方面是什么。(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7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如用四个字,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对此你持何种态度?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拟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不得超过15字)(4分)

(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观众的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的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清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获得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得到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期末检测题》

一、1.D(A项应为打烊“yàng”,B项应为奇葩“pā”,C项应为枕藉“jiè”)

2.C(①“委屈”可以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也可以指让人受委屈;“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本句意思为“委婉含蓄”,所以应选“委曲”。②“国是”指国家大计,书面用语,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可以用于口语。本句口语化色彩强。应选“国事”。③“化装”有“假装”“装扮”的意思;“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从句中可以看出,这句话与使容貌美丽之义不合,应选“化装”。④“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或尽头处,限度。侧重形容抽象事物。“界线”指不同事物、不同范围的分界线,或某些事物的边缘。侧重形容具体可感的事物。本句侧重限度,应选“界限”)

3.A(A项“面面相觑”指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谁也不出声。B项“断章取义”指引用他人文章或谈话,截取其中一段的意思,而不顾全文和原意。此成语不应接宾语。C项“敲边鼓”是熟语中的惯用语,意思是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属比喻用法,用在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项“乱点鸳鸯谱”形容错配姻缘)

4.D(A项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取得的”。B项搭配不当,“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应为“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劳动汗水”;C项表意不明,由于结构性的歧义,导致从语句中无法认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二、5.B(由文中第一自然段“仍寻觅不到”和第二自然段“难觅踪影”等可以看出“盲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孕商机”指商家隐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6.C(C项说法中的“薄利时代”“不以利小而不为”并不是商家厂家的观点,根据原文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专家的观点)

7.C(A项“最终……”说法太绝对;B项“已十分齐全”和原文不符;D项“不可能”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8.B(除:授予官职)

9.C(①是年少志大;④是作战讲究谋略;⑤是胸襟宽广)

10.C(C项并不是宗悫当豫州刺史时,而是在这之前发生的事。文中有“先是”作提示)

四、11.(1)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儿们都喜欢读书,但是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不被家乡人称赞。

(2)到这时庾业担任宗悫的长史,出任梁郡太守,宗悫对待他很厚道,不把以前的事放在心上。

12.(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2)反衬手法,以动写静。突出夜的静谧。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结合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13.(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2)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五、14.“从善如流”运用反语,指出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与种种政治运动的精神联系很紧,是作者对他们的做法的否定,也为下文歌颂老舍的“配合不上”的《茶馆》作铺垫。

15.《茶馆》的结尾,在“”中被认为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

16.(1)这句话既表现了人们的善良愿望,又表现了老舍不屈的人格。

(2)“票房价值”用的是反语,暗含《茶馆》本身是有价值的;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表达了作者对《茶馆》被埋没的不满,同时也寄予了作者的美好期盼,它迟早会浮出水面的。它的价值在人们的心中不灭,始终存在。

17.(1)戏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是由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演员共同创造的。(2)真正成功的戏剧能做到雅俗共赏。(3)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正直和不屈的人格。(4)要求文艺创作必须配合政治运动的观点不符合创作规律。

六、18.(1)败北折戟铩羽而归屈居亚军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2)握手言和难分伯仲(或难决雌雄、均无建树)

19.成语是汉语在日常使用中约定俗成的文化瑰宝,如此乱改成语,制造文化垃圾,有损中华文化,应予以制止。

20.(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2)我们,永远为你助威,为你喝彩!

上一篇商业评论

下一篇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