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诗现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诗现代范文1
关键词:遥感卫星;接收系统;Ka频段;宽带;下变频器
中图分类号:TN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1-00-02
0 引 言
遥感卫星星地链路需传输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所占用的带宽也随之更宽,遥感信息与数据传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2]。Ka频段可用的带宽可以满足较大的传输带宽和较高码速率的传输需要,已成为星地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3,4]。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已在中继卫星、通信卫星采用Ka频段下传卫星数据,而我国也将在低轨遥感卫星上采用Ka频段下传卫星数据。
目前,遥感卫星数据普遍采用S/X频段进行下传,而相应的地面接收系统也基于S/X频段来建设。为了解决遥感信息与星地链路数据传输能力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国内外航天任务已由现在的S/X频段向Ka频段转变。因此对下行链路的下变频器的研制提出更高、更新的技术要求。
宽带Ka频段下变频器是卫星地面站接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述新的技术需求并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宽带Ka频段下变频器。采用低本振的二次变频技术,将Ka频段(25~27.5 GHz)1 GHz带宽射频信号下变频至1.2 GHz±500 MHz中频信号。两个本振源均采用低本振,变频过程无频谱倒置。
在结构设计时,将Ka下变频器分成Ka-X下变频器模块与X-IF下变频器模块,且X频段下变频器模块输入射频按7.5~9.0 GHz设计,以满足X频段下变频模块兼容接收其他X频段卫星的要求。
1 方案设计及实现
1.1 中频频率及干扰分析
由于Ka频段接收链路带宽需满足1 GHz,因此目前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常用的720 MHz中频,±250 MHz带宽已不能满足此技术的需求。同时为方便与当前在用的调制解调器连接,提高设备的通用化程度,中频设计为1 200 MHz± 500 MHz[5]。
宽带Ka频段下变频器采用二次变频技术,先将Ka频段(2527.5 GHz,任意1 GHz带宽)射频信号与本振频率为17.5 GHz 19 GHz的信号进行混频,输出的X频段(7.5
8.5 GHz)射频信号再与本振频率为6 3007 800 MHz的信号混频得到1.2 GHz±500 MHz中频信号。
下变频器用来选择工作频段,并将载波频率降低到中频。变频器的二次变频通过混频器实现频率转换,且在频率转换过程中将产生组合频率干扰等[6]。为防止这些频率成分形成干扰,实现如期的接收功能,最优的方法是保证组合频率产物不落入中频范围内或干扰电平较低,从而保证系统的接收性能。
采用ADS对上述下变频方式的组合干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Ka-X下变频器的组合干扰均远离所用频带。对X-IF下变频器而言,2RF-2LO落在带内,即谐波落在带内,但抑制达到60 dBc以上,可以满足系统接收性能要求;其他组合干扰均较小或远离所用频带。
1.2 Ka-X下变频模块
Ka-X下变频模块主要将25~27.50 GHz任意1 GHz带宽信号下变到7.5~8.5 GHz。Ka-X下变频模块框图如图1所示。
2527.5 GHz下行信号先经过隔离器,以确保良好的输入驻波,然后由带通滤波器滤除带外无关干扰,并确保镜频抑制及中频抑制指标,同时滤除本振的返向泄露。该链路镜像频率为911.5 GHz,滤波器对该频段的抑制在75 dBc以上。同时也对7.58.5 GHz频段有75 dBc以上的抑制。
低噪放的1.3 dB低噪声系数和24 dB增益可以确保链路噪声系数指标满足要求。再经隔离器对混频器的驻波做一定改善,保证带内平坦度等指标。同时链路所选的其它器件在相应频段上有良好的平坦度指标,可保证带内平坦度。
混频器选用双平衡混频器,对偶次组合杂散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混频输出端接隔离器,以做良好的匹配,确保平坦度等指标。再经中频带通滤波器滤除射频泄露、本振泄露和各阶组合杂散。该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度在70 dBc以上。
采用数控衰减器进行增益调整,衰减范围为30 dB,步进为1 dB,这样可以灵活调整链路增益,避免下级链路饱和。
末级放大器选择高增益、高三阶、高输出P-1dB放大器,在该应用频段具有良好的增益平坦度特性。
最后加带通滤波器来滤除谐波,确保谐波抑制指标满足60 dBc及良好的输出驻波。
本振频率为17.5 GHz19 GHz,选用环内混频锁相环方式实现,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等优点。采用100 MHz恒温晶振为锁相环做参考时钟,以100 MHz为鉴相频率,首先采用15 GHz的PDRO取样锁相,和锁相环在环内混频,产生2.5 GHz4 GHz回环信号由鉴相器鉴相,输出17.5 GHz
19 GHz信号。锁相芯片采用HITTITE的鉴相器,它的归一化噪底为-230 dBc/Hz。第一个锁相环为宽带输出,所选VCO具有宽频带、低相位噪声的特点。环路滤波器采用低噪声运算放大器AD797构成有源环路滤波器,可以很好的降低运放对相位噪声的恶化。方案采用了双环结构,通过辅助环降低主环分频器,从而改善相位噪声性能。Ka-X下变频模块本振框图如图2所示。
1.3 X-IF下变频模块
X-IF下变频模块主要将7.59.0 GHz信号下变到1 200 MHz
±500 MHz。X-IF下变频模块框图如图3所示。
X-IF下变频器模块输入端为隔离器,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驻波要求。输出端接滤波器,滤波器的驻波要求小于1.3,并接电阻型匹配电路,确保输出驻波。
通道上所选择的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在所使用的频段上具有很好的平坦度指标,各器件间也做了良好的匹配,可以确保增益平坦度要求。
射频输入滤波器通频带为7.5~9.0 GHz,需要对镜像频率及本振返向泄露进行抑制。该方案中镜像频率为5 100~
6 600 MHz,滤波器在该频段的抑制可以达到70 dBc以上,满足镜像抑制大于60 dBc的要求。
带外杂散抑制主要由中频滤波器保证。该下变频模块采用一次变频,2RF-2LO落在带内,即谐波落在带内,但抑制达到60 dBc以上,可以满足系统接收性能要求;其他组合干扰均较小,或远离所用频带。
混频器有20 dB的LO-RF隔离,放大器有35 dB的反向隔离,2只隔离器共50 dB的隔离,可以计算出射频输入端的本振泄露电平在-80 dBm以下。
增益调整采用数控衰减器HMC472,可满足30 dB调整范围,1 dB步进要求。
本振频率为6 3007 800 MHz,采用锁相环方式实现。采用100 MHz恒温晶振为锁相环做参考时钟,以100 MHz为鉴相频率。鉴相器采用HITTITE的HMC704,它的归一化噪底为-230 dBc/Hz。VCO选用HMC507,它具有宽频带、低相位噪声的特点,频率可覆盖6 3007 800 MHz,相位噪声在100 kHz处可达到-115 dBc/Hz。环路滤波器采用低噪声运算放大器AD797构成有源环路滤波器,可以很好地降低运放对相位噪声的恶化。X-IF下变频模块本振框图如图4所示。
2 测试结果
基本指标测试结果如表1所列。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技术要求。
3 结 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宽带Ka频段下变频器。Ka下变频器分成Ka-X下变频器模块与X-IF下变频器模块,采用低本振的二次变频技术,先将Ka频段(25~27.5 GHz,任意1 GHz带宽)射频信号下变频至X频段(7.5~8.5 GHz)射频信号,再经X频段下变频至1.2 GHz中频信号。X频段下变频器模块输入射频按7.5~9.0 GHz设计,以满足X频段下变频模块兼容性接收其他X频段卫星的要求。
该设备已用于实际工程中,测试结果满足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宽带Ka频段下变频器设计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万玉,陈金树.交叉极化干扰消除技术研究[J].电讯技术,2013 (6):707-710.
[2]王永华,王万玉.S/X/ka频段天伺馈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电讯技术,2013(8):1058-1063.
[3]J. Roselló, A.Martellucci, R. Acosta, et al.26-GHz Data Downlink for LEO Satellites[C]. 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12: 111-115.
[4]王中果,汪大宝.低轨遥感卫星Ka频段星地数据传输效能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3,22(1):72-77.
短诗现代范文2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从内在要求、发展条件看,在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该着力解决影响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农机化大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的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大量精准拖拉机、耕整机、节能型农机,以及滴灌、微灌、喷灌机械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各种精播机械、化肥精施及秸秆还田机械、高效农作物植保机械的使用,也必将减少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富裕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进厂务工、进城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老人农业”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他们的体能很难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农业机械替代,耕、整、收、脱等农事环节的操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农业生产力就会出现萎缩。这几年,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耕地数量减少、耕牛大量淘汰的情况下,农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机械化作用功不可没。
二是分散经营需要农业机械支撑。一家“三、四口,四、五亩”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在小农生产的情况下,购买农业机械很不合算,普遍寄希望于社会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承担部分农业生产环节,以此种田保口粮、保承包耕地不荒弃。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和促进了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几年全省已出现了很多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合作社,他们活跃在农村各地,专司各家各户的农机服务,既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促进了农村劳力的分工分业。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农业机械支撑。在多数地方,“一事一议”议不了,事难办,这是造成农业机泵生锈、机耕路不通、渠道堵塞、塘堰淤积、农田水利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农村现有的“3861部队”是不可能担当此任的。解决这一矛盾,仍然靠农业机械。试想,如果一个行政村有一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何愁农田水利失修、老化!何愁并村腾地新村建设的艰难!
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需要农业机械支撑。“老人农业”分散小户经营的特征是粗放经营,把农业当家庭副业,只求收个“口粮”,农机上去了,就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精细农业,就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抢住农时季节,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三、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推广使用农机科技成果是最重要的手段和支撑。保证农民(农机人员)能够真正运用农机科技成果,必须通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及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整合其技术力量来实现转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农机推广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将直接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最终将对农机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加速作用。促使大量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动和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教育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过程,实质是一个教育过程。一方面,通过试验示范,让农民群众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认识到科技成果的作用,增强科技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增加农机工作者和农村农民的农机专业知识、安全知识、法规知识、技能知识和增强技能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各种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和较熟练使用和掌握各种农机设备、技术;四是适应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不断深入,机具的不断改良,先进适用机具的不断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不断掌握和运用,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将越来越依赖于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及农机化技术,农业机械及其技术也越来越适应于现代农业生产。
五、促进农业机机械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1、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1)向领导宣传汇报,引起领导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争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向农民和机手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其操作、保养技术水平,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使之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生产,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杜绝隐患,实现安全生产。(3)向社会各界宣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到报刊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个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短诗现代范文3
关键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缩短地区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就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作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 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历史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过去性”,学生要学习的历史事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因此有趣味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要素之一。网络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颇具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题导入信息,有了它,我们无需再用干瘪无味的语言文字来导入,只要将网上“教学资源”中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剪切、组合,就能创造出课堂导入的最佳素材。
(二)化枯燥无味的历史描述为形象生动的场景再现,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恰当地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不怕远征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的超级链接、抓图、配音等功能剪取的简介、的地图,运用地名的闪烁、和箭头的移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截取电影片段,再现、巧渡乌江、强渡金沙江等场面,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观察、观看、聆听,自发地在心中产生自己的真切感受,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对今后学习的参与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手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更好的突破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应该辅以多种教具、媒体,通过疏导点拨、巧设疑问、参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合作、探究和创新。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的时候,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我从网上下载了美国领土扩张图,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表,南方奴隶的生活场景和美国南方人口构成表等相关资料。在展示这些资料后提问:南北战争前美国领土扩展了多少?美国南方发展的是什么经济形式?假如你是当时北方资本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很容易引出南北双方争夺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进一步得出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的结论。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显示的图像、和问题,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
总之,把网络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对新世纪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浓墨重彩,也是我国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我想作为农村教师,只要我们立足于学校和师生的实际,对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不断地接收选择、剪切组合、运用创新,就一定能让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在穷乡僻壤的碧水蓝天下更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短诗现代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 modernization, all kinds of traffic problems and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 energy, urban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Modern city road design, therefore, also wa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road cross-sectional design layout is reasonable or not will be on the road of the health, safety and reasonable and smooth effect on many aspect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afety of road cross section, functionality, design concept, planning period, etc., in China's current urban road cross sec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for led, analyses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road; Cross se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dvi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道路横断面是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做的竖向剖面,它是由车行道、人行道、履带和城市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城市的人口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急剧增长。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出行对交通的双重需求,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同时还要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问题间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方便人民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保证城市建设整体上的健康、和谐、快速的推动。以此为前提,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道路建成后的通行能力、行车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同时还对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商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现状和不足
2.1 规划设计对人性化和安全性的考量不足
我国大中城市在新建或改扩建道路时,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主干道越来越多地选用双向六车道甚至八车道断面,这种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往往缺乏对行人的全面考虑[1]。实际表现为,如一些超过16米宽的道路缺少二次过街设施,这就意味着行人需要在一个绿灯信号时间内不做停歇的横穿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路面,这对于步行速度较慢的如老人、小孩和孕妇等弱势群体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道路中央只设护栏而不设绿化带,使得驾驶员夜间在靠近中央护栏车道行驶时,由于护栏无法阻隔对向车辆远光灯产生的眩光,使驾驶员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引发交通事故;自行车道布置不统一连贯,使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被迫混行,成为事故发生的诱因。等众多诸如此类的现象。
2.2 规划设计缺乏预见性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结合城市未来的规划和目标,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目前交通需求又足以适应远期发展的道路横断面。目前很多城市的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经常在缺乏足够数据支持和对远期目标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开展,这就导致设计出的横断面无法适应上层次规划要求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加之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时往往忽视了支路网和支路横断面的合理规划,导致支路不成体系无法形成交通微循环,增加了干道的交通压力,削弱了干道系统的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
2.3 规划设计重形轻意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时候,常常流于形式,而忽视了交通的实际功能。例如道路绿化带设计,常常为了追求景观效果和绿化率,而忽略了植物对交通所产生影响的考虑,如过度茂盛的植物对交通标识产生的遮挡、对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视线的遮掩、对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空间挤占等,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3.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建议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人行和车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等道路使用主体,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在条件允许的路段,尽量地采用机非分离的断面,合理设置中间绿化带,减少机动车之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间的相互干扰,保证交通的畅通。在道路横断面较宽的地段,加设安全岛,避免行人滞留在道路中央造成安全隐患。此外,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道路与两侧建筑物及其他城市景观相协调,在条件允许的人行道或绿化带,设置一些供行人休憩的座椅、电话亭及垃圾箱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现道路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的理念。
3.2横断面规划设计应具有适当的预见性
城市道路的规划应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充分考量灵活的近远期实施方案,不仅要能满足现阶段的交通需求,也要通过O-D调查、交通量预测、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未来城市各发展阶段的交通趋势进行研判,避免新建道路通行能力短期内达到饱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设计过于超前,导致道路长期缺少交通流浪费道路运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年限,尽可能的提高城市道路及其横断面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3 全面考虑各种影响要素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2]根据不同的现状条件规划设计横断面形式,合理科学地确定道路红线,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追求多元化的道路结构;要合理地设计,充分考虑绿化功能的科学性,既要保证绿化所要达到的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效用,保证道路景观效果,也要避免过度和不恰当的绿化对交通带来的影响和安全隐患;此外,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还要结合城市已有的公交系统、慢行系统、静态交通系统等其他的交通体系,实现城市综合交通的网络科学化。
3.4 科学安排规划设计流程
道路交通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包括横断面设计在内的综合交通规划设计时,可同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类管网规划及一些专项规划同步进行,更好地使交通与城市相互协调。同时,在对道路横断面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减少非专业行政部门的干预,以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影响。
4.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是国家经济和政治区的核心场所,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集中地,城市道路则如同城市的血管,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品质高低也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活力,建设高品质城市道路的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道路的横断面,科学、合理、人性化、美观的道路横断面对城市的交通安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并循序渐进的加以完善,是将来不断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短诗现代范文5
关键词:识字;多媒体技术;方法;感受
识字,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1~2年级教学重点”,更加明确了“识字为重点”的思想。在识字教学中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使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学习多种识字方法
课堂是学生认字识字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识字教学内容中来,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学到多种识字方法,下面就象形字、会意字做简单介绍:
1.象形字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例如“目”――会动的眼睛,认识了这个事物,了解了“目”这个事物的形状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象形字“目”与眼睛有什么相似之处,认识象形;然后,再引导学生拼读“目”字,熟记字音、字形。
2.会意字
例如“明”字的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懂得“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太阳和月亮都能照明,如果把他俩合在一起就会更加明亮了,这就是日月“明”。这样,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形象的图片或做动作理解这些会意字的字形、字义,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复现生字,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小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注意容易被新鲜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利用多媒体课件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例如: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课件,让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出示不带拼音生字词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再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引导学生读词语;也可以采用多种游戏,即打乱生字次序指名读或看图认读词。
经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识字教学,能够使学生把识字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同时教师的建构主义思想、人本教育理念也会蕴含其中,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短诗现代范文6
传统而言,高频段往往用于大功率系统的点对点无线传输,如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系统。近些年,业界逐渐开展了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相关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国际上,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方面,60GHz频段是业内关注的重点,其主要用于短距离、高速率的传输,传输距离通常在10m以内,采用TDD工作模式,具体工作频段为56~66GHz,与此相关的主要是以下3个国际标准:ECMA387标准、IEEE802.15.3c和IEEE802.11ad,另外,IEEE已经成立IEEE802.11aj工作组,制定针对中国60GHz和45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在频率规划和分配方面,早在2001年,美国FCC以非授权方式为无线通信分配了一段7GHz(57~64GHz)的连续频谱[10];在欧洲,ECC以非授权方式规划了连续9GHz(57~66GHz)的连续频谱,将62~63GHz和65~66GHz两个频段分配给移动宽带系统,将59~62GHz频段分配给无线局域网[11];日本、澳大利亚也在此频段开展了相关规划,具体如图1所示。在公众移动通信方面,欧盟正式启动METIS(MobileandWirelessCommunicationsEnablersfortheTwenty-Twenty(2020)InformationSociety)项目[3],开始进行5G研发,高频段通信也是其关注重点之一。以三星公司为代表的韩国,针对6GHz以上频段,特别是13.4~14GHz、18.1~18.6GHz、27.0~29.5GHz、38.0~39.5GHz,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测试,在28GHz高频段上,利用64根天线,采用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在200m的距离内实现1Gbit/s的峰值下载速率[12];NTTDoCoMo、爱立信等公司也开展高频段通信研究工作。在国内,LTE-Hi(LTEhotspot/indoor)作为LTE小基站满足热点及室内覆盖需求的技术,具有小覆盖、密集组网、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13]。国内标准化组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均开展相关研究,并已经正式在3GPPR12标准化工作中立项。相比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LTE-Hi使用更高的频率,目标频段主要在3.4~3.8GHz。而在更高频段,国内设立“863”计划重点项目“高频段无线通信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系统”、“973”计划“硅基毫米波亚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研究”等,研究高频段通信的关键技术、器件实现、原型系统,为未来提供技术基础。另外,国内IMT-2020(5G)推进组正在研究高频段关键技术、潜在候选频段等。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方面,2006年,将59~64GHz频段规划用于无线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应用;2013年,我国率先将40~50GHz频段规划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和点对点的无线传输系统。
2高频段特性
分析高频段特性是设计和实现高频段宽带无线通信的基础,而对传播特性的认知则是关键。对于高频段传播特性,可以从两方面描述:自由空间损耗和附加损耗[14]。对于自由空间损耗而言,路径损耗与频率变化呈平方的关系,在较短距离内会产生极大的损耗,如60GHz相对于5GHz高出至少20dB;附加损耗一般包括大气气态损失、雨衰、树叶堵塞、散射、绕射等。大气气态损耗一般是在电磁波通过大气时,由水、氧气等分子吸收造成的,具体损耗值与这些气体的谐振频率相关,通常水蒸汽的第一吸收峰值(吸收最强处)是22.3GHz,氧气在60GHz左右,典型的大气吸收衰减曲线如图2所示[15];雨衰则是电波在雨中传播时由于雨点吸收和散射而产生的衰减,在1~50GHz频带内,降雨衰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树木阻挡的衰减量取决于树叶和枝干的浓密度以及电波穿过树冠的路径长度;另外,随着频率增加,波长变短,反射表面更加粗糙,导致漫反射更多,而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受建筑物阴影的衰落越大。总体来说,高频段的传播特性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高频段的传播特性分析,其特点总结如下:•适用于短距离通信,传播损耗较大;•可利用的频谱范围宽,1%的相对带宽可以提供数百兆乃至吉比特可用带宽;•安全性高,传输路径损耗大,墙壁等障碍物的衰减很大;•抗干扰性好,传播损耗较大且方向性强;•频率复用性高,在较小区域内存在大量的微小区,可高度复用;•元器件的尺寸小,高频段波长较小;•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成熟CMOS集成电路技术;•收发系统频偏较大,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多普勒频率扩展以及射频本振误差造成的频率偏差和相位噪声也会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3高频段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方面,由于高频段所具备的诸多特性,在低频段适用的关键技术或将难以直接应用。如何既充分利用高频段的优点,同时又克服其缺点,相关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节从频段选择、传输技术、组网技术以及射频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1)频段选择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不断加深,频谱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移动通信寻找可用频段的难度也在持续加大。虽然6~275GHz频段有充足的移动业务频率资源储备,但选择出合适的频段仍需统筹规划,以充分满足各行业无线电业务的频率需求。对于将高频段用于移动通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合法性:要确保所选频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已划分(或以脚注形式标注)给移动业务的频段。•安全性:我国高频段目前多以主要业务划分给固定业务、无线定位业务、无线电导航业务以及卫星固定、卫星广播等空间业务。在使用中,存在数字微波接力系统、航海及空中管制等雷达系统或卫星通信等重要系统,移动通信选择新频率需要充分考虑系统间的电磁兼容问题,以确保对其他系统的保护和移动通信自身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效性:结合高频段的传播特性,选择适合的频段确保系统的有效设计。•连续性:高频段的一大优势是具备连续的大宽带频谱资源,以此可确保系统获得更高的效率。•实现性:频段选择需要充分结合产业硬件制造能力,确保系统、终端、仪表等的可实现性。因此,在高频段为移动通信遴选可用频段,需要进行大量的论证与支撑工作。(2)无线传输技术方面高频段通信既提供了优势,也带来了挑战。例如,对于作为4G核心传输技术之一的多入多出(MIMO)技术,小型化的天线和设备、较高的天线增益将为未来大规模MIMO(massiveMIMO)技术实现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极大地提升频谱效率;同时,利用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弥补高频段的路径损耗,增加期望用户增益,抑制干扰用户。此外,高频段通信还将为其他5G关键技术的研发创造条件,如无需借助基站的帮助即可实现终端间直接通信的终端直通(D2D)技术。在高频段支撑下,D2D技术尤其适合于终端间的短距离直接通信,实现高数据速率、低时延、低功耗,且通过广泛分布的终端,还能够加强频率资源的复用性。然而,对于4G的另一核心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高频段中,其发送功率峰均比和对频偏敏感的缺点将会被显著放大,且在功放设计、频偏补偿等方面也存在极大挑战,这些内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3)组网技术方面未来无线通信网络正朝着密集化、混合化、扁平化、异构融合化等方向演进,使用高频段组网,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手段,具体介绍如下。•密集化。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未来数据业务将主要分布在室内和热点地区,这使得超密集网络成为实现未来5G的1000倍流量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超密集网络需配合高频段、大带宽,才能充分发挥其网络部署灵活和频率复用高效的特点。•混合化。未来网络必将是低频侧重覆盖、中高频侧重性能和容量的混合组网,高频段在混合组网的资源分布格局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扁平化。无线接入网逐渐向扁平化架构发展,扁平化能够减小系统时延、降低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但对骨干网接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波回传链路是实现基站间互联互通、接入骨干网以及实现扁平化的重要措施,高频段通信将为微波回传链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异构融合化。以LTE为代表的多制式蜂窝网和以WLAN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网将会持续共存并相互融合与补充,未来多频、多模、多标准的异构组网给无线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通过高频段使异构网络并存、互补,并逐步实现融合转化,有待进一步研究。(4)射频技术方面高稳定低相噪锁相频率综合器、宽带电调振荡器、低噪声放大器、高线性功放、高性能滤波器、低插损高隔离射频开关、低损耗高隔离双工器、多天线和多通道射频收发技术以及适合高频段的电磁兼容技术,射频功能器件的集成和模块化技术等都将给产业带来挑战。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