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隧道施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隧道施工

隧道施工范文1

关键词:隧道施工;初期支护;锚杆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目的

明确隧道初期支护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初期支护作业施工,减少和杜绝隧道结构安全事故的发生,满足隧道对于初期支护设计和规范要求。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新建铁路广州枢纽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初期支护作业,包括钢架安装、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作业等。

4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4.1 钢架施工

钢架使用型钢拱架,采用I20a腹板厚度7mm工字钢加工而成。

4.1.1 施工工艺

开挖断面作业面检查定位测量钢架安装质量检查

4.1.2 质量要求

(1)、钢架按1∶1比例对设计图进行放样,放样时根据工艺要求预留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的加工余量。加工时,要求做到尺寸准确,弧形圆顺,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及弧长+20mm,架长±20mm。

(2)、每榀钢架加工完成后要进行试拼装,其允许误差为: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为±3cm,钢架各单元连接螺栓孔眼中心间距公差不超过±0.5mm,钢架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3)、钢架外侧有不小于4cm的喷射混凝土,安设拱脚或墙脚前,清除垫板下的松碴,使其置于原状岩石上,在软弱地段,可采用拱脚垫钢板的方法避免拱脚下沉,拱墙脚应保持水平。

(4)、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应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0.15-0.20m原地基,架立钢架时挖槽就位。

(5)、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锤面不应大于5cm。

(6)、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架与锚杆(定位锚杆)焊接在一起。各种钢架应设纵向连接钢筋,其直径为Φ22mm,环向间距符合技术要求。

为使钢架准确定位,钢架架设前均需先打设定位锚杆。锚杆一端与钢架焊接在一起,另一端锚入围岩中并用砂浆锚固。

钢架安装允许偏差

4.2 钢筋网片施工

隧道初期支护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格尺寸为20cm×20cm,全断面布设。

4.2.1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加工存放挂网质量检查

4.2.2 质量标准

⑴ 钢筋网片加工

钢筋网片采用Ⅰ级φ8钢筋焊制,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先用钢筋调直机把钢筋调直,再截成钢筋条,钢筋网片尺寸根据拱架间距和网片之间搭接长度综合考虑确定。

钢筋焊接前要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加工完毕后的钢筋网片应平整,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⑵成品的存放

制作成型的钢筋网片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钢筋网片成品应远离加工场地,堆放在指定的成品堆放场地上。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潮湿的环境,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⑶ 挂网

按图纸标定的位置挂设加工好的钢筋网片,钢筋片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绑扎固定于先期施工的系统锚杆之上,再把钢筋片焊接成网,网片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

4.3 锚杆施工

大里程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25普通中空注浆锚杆,每环设置14.5根,间距1m×1m(环×纵),杆体长度4.0m。边墙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每环设置13根,间距1m×1m(环×纵),杆体L=4.0m。

小里程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25普通中空注浆锚杆,每环设置1421根,间距0.8m×1m(环×纵),杆体长度4.0m。边墙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每环设置17.5根,间距0.8m×1m(环×纵),杆体L=4.0m。

4.3.1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测注浆配比设计与试验注浆站布置及注浆配件加工浆液配制钻孔锚杆安装注浆注浆检查

4.3.2 质量要求

(1)、锚杆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必须按设计位置施工,施工时严格控制锚杆打设方向。

(3)、钻孔设备要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等情况选择,必须满足锚杆安装要求。

(4)、砂浆强度、配合比必须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控制。注浆压力不得大于0.4Mpa,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进浆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压裂工作面。

(5)、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必须饱满密实。锚杆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锚杆孔方向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与基面密贴。

(6)、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孔径符合设计要求,孔深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锚杆位于孔中心。

4.4 喷射混凝土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C25网喷混凝土。大里程拱墙部分为改性聚酯纤维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改性聚酯纤维掺量1.2kg/m3;仰拱部分为普通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小里程拱墙部分为改性聚酯纤维喷射混凝土,厚度28cm,改性聚酯纤维掺量1.2kg/m3;仰拱部分为普通喷射混凝土,厚度28cm。

4.4.1 施工工艺

开挖断面检测清洗岩面及断面整修埋设检测标高喷射混凝土质量检查混凝土养护

4.4.2 质量标准

(1)、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到设计要求,表面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

(2)、喷射砼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制,其搅拌时间不少于1.5分钟。喷射砼须随拌随用,喷射混凝土拌合物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min。

(3)、喷射前埋设检测构件,设置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采用埋设钢筋头做标志。

(4)、喷嘴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为1.5~2.0 m;喷嘴必须连续、缓慢作横向环行移动;喷射混凝土按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为自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得于6m。

(5)、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必须进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6)、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必须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必须先用水清洗喷层表面。

(7)、喷射砼应紧跟开挖工作而及时进行,在喷射混凝土终凝后3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8)、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100mm。

(9)、喷射混凝土的一次喷射厚度,边墙70~100mm,拱部50~60mm。

5. 安全注意事项

(1)、在碴堆上作业时,应避免踩踏活动的岩块。

(2)、在梯、架上作业时,安置应稳妥,应由专人监护。

(3)、清除开挖面上的松动岩体、开裂的喷混凝土时,人员不得处于被清除物的正下方。

(4)、作业中如发生风、水、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风、水、料的输送。

(5)、钢架及钢筋网的安装,作业人员之间应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或本片钢筋网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

(6)、对锚喷支护体系的监控量测中发现支护体系变形、开裂等险情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当险情危急时,应将人员撤出危险区。

结束语

总之,严格的掌握隧道初期支护技术,控制工程质量,不仅保证了人员的安全、而且对后期隧道施工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隧道施工范文2

关键词:公路隧道; CRD法;双侧壁导坑法;数值分析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in our country, for in weak rock tunnel excavation methods commonly used for the CRD method and double wall pilot tunnel metho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certain tunnel, using numerical analysis software, to grade V respectively with double wall pilot tunnel method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of CRD excavation,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excavation manner.

Key words: road tunnel; CRD method; Double side heading method; Numerical analysis

前言

在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中,隧道的开挖方法可分为:CRD法、全断面法、台阶法、CD法、矿山法等;在软弱围岩中,常用的方法为双侧壁导坑法及CRD法。二者皆为基于变形分配控制原理,即通过控制各开挖子步的变形来控制围岩的总变形。本文利用MIDAS/GTS软件,分别对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两种开挖方法在V级围岩隧道开挖中的效果及对隧道稳定性影响。

1工程概况

该隧道穿越西山山脊,长度2.72km,高程变幅为990~1200m,高差210m,地势起伏,山势陡峻。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隧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0.75m,净高为5.0m。隧址区山体主要由泥岩、紫红色砂岩砂岩及砾岩层构成。隧址区有一条主要河流,回水面积690km2,河流长约35km,多年平均径流量24700万m3/年。

2模型参数及建立

本文就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两种施工工法下下情况,从而为隧道出口的施工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2.1计算模型

2.2 施工步序

1)双侧壁导坑法:1 地应力初始化;2开挖左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3开挖右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4开挖上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5开挖下导坑,施做初期支护;6拆除临时支护。

2)CRD法:1 地应力初始化;2开挖左上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3开挖右上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4开挖左下导坑,施做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5开挖右下导坑,施做初期支护;6拆除临时支护。

3计算结果及分析

3.1位移分析

隧道开挖后,各个步序最大位移值如图2所示,两种开挖方式最大位移值分别为7.5mm和 7.6mm,但在各步序中双侧壁导坑法的最大位移值明显较CRD法小很多,因此双侧壁法优于CRD法。

3.2应力分析

通过计算得知CRD法开挖过程中,围岩最小主应力为-1.85~-0.07MPa,最大主应力为-1.13~-0.26MPa,双侧壁法开挖过程中,围岩最小主应力为-1.94~-0.43MPa,最大主应力为-0.98~-0.012Mpa,最小主应力为-1.94~-0.04Mpa。因此双侧壁导坑法优于CRD法。

4结论

隧道在软弱围岩下的施工方法不同,其对于围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经上述计算分析,V级围岩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对于围岩扰动要比CRD法小,且应力情况等均好于CRD法,因此选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王梦恕.二十一世纪山岭隧道修建的趋势[R].洛阳: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2004.

[2]肖翔.吊沟岭隧道软岩施工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隧道施工范文3

关键词:隧道施工;通风;计量方法;通风设备配置;通风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control condition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calculating method and ventilation of tunnel curren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of tunnel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equipment and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China's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words: tunnel; ventil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ventilation equipment; ventil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也进入一个蓬勃的发展期,而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两大常规支柱——公路和铁路事业也开始突发猛进。其中就公路铁路的建设而言,其高等级的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开始快速增长, 而且伴随着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出现很多公路和铁路的隧道,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隧道施工技术达到新高度。但是,随着隧道的掘进速度的增长以及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施工中的通风问题也开始成为了影响隧道施工质量、施工速度以及安全施工的关键因素,而如何去解决当前隧道施工通风问题也开始成为众多同行业学者以及工作人员的研究主题,这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和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通风控制条件

对于隧道施工的通风控制条件而言,主要可以从粉尘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氮氧化物的浓度以及隧道内空气成分,隧道内风量要求以及风速要求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第一,粉尘浓度。对于粉尘浓度而言,其主要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 SiO2)的含量为标准而确定的。当粉尘中的游离二粉尘氧化硅( SiO2)含量超过 10%,其浓度应该小于2mg/ m3,当其以及含量在10% 以下时,水泥粉尘应该不大于6mg/ m3。

第二, 一氧化碳的浓度。一氧化碳作为一种能够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气体,对于其浓度的控制是有着严格的规范规定。也就是要求在隧道施工的空气中,其一氧化碳的体积浓度应该在0. 0024%之内 ,而当隧道的施工人员开始进入隧道的开挖面时,其浓度可是可以允许到100mg/ m3,这也称之为进入浓度,而当隧道的施工人员进入到隧道的开挖面后30min 内, 一氧化碳的浓度应小于30mg / m3 ,这也被称为允许浓度。而对于隧道的具体施工而言,在满足隧道的施工环境的前提下, 可以在隧道的施工地段采用CO的允许浓度,而在其他隧道的地段采用CO进入浓度,而达到减少隧道的需风量,以及降低隧道施工成本。

第三,氮氧化物浓度。对于隧道的施工而言,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氮氧化物的体积浓度要求也即是使其体积浓度在0.00025%之内,而其重量的浓度在5mg / m3之内即可。

第四,隧道内空气成分。对于隧道施工通风而言,其隧道内的空气成分主要 按体积进行确定,也即是要求在隧道内有人工作的地点,其氧气的含量应该至少达到20%,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在0. 5%之内 。

第五,隧道内风量要求。对于隧道施工通风而言,其风量要求也即是应该做到隧道内的每人每分钟对其供应的新鲜空气应该至少达到3m3。

第六,隧道内风速要求。至于隧道施工中对隧道内风速要求一般要求至少达到0. 25m/ s,而且不应该大于6m/ s。

2. 施工通风量计算

对于隧道施工的通风而言,隧道施工通风量计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通风量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在目前也是各种各样。下面就据当前我国在隧道施工方面的多年经验, 而得出的一种隧道内供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是通过以下三方面通盘考虑,而分别计算出其在隧道内的各种情况下的通风量,进而取出其最大值也就是隧道施工的工作面所需风量,下面对此做简要的阐述:

2.1 按隧道洞内的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此计算方法也即是根据隧洞施工的洞内其工作面的施工人员和人数以及隧道施工的洞内风量要求,而得出下面的计算通风量的公式:

Q=q·m·k

在该式中:,Q代表的是 隧道施工洞内的通风量,其单位为 m3/ min;而q 指的是施工中每人每分钟其呼吸而所需空气量, 在计算中通常以q= 3m3/ min为标准值,而m指的是隧道施工洞内同时工作的人员数量,而k指的是风量备用系数,一般以k= 1. 15为标准。

2.2 按压入式通风降低有害气体浓度计算

此计算方法即是根据压入式通风中,其把隧道的工作面爆破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允许浓度, 其计算通风量的公式为:

在该式中, Q指的是隧道施工洞内的通风量,其单位为m3/ min);t指的是通风时间,其单位为 min;而G指代的是隧道内一次爆破而所需最大炸药量,单位为kg;A指的是巷道横断面积,其单位是m3;而L指的是临界长度,单位为m ,另外,据L =12. 5Gbk/ AP2 计算,而其中的K指的是系统扩散系数;Ψ指的是与巷道的潮湿情况有关的系数,而其一般以0. 3为标准值;b指的是隧道内炸药爆破时其产生的有害气体量;而p指的是隧道施工中风管的漏风系数, 其应该据P=11- L/ 100 @ P100计算公式计算,而此式中的 L指的是通风距离,其中P100指的是100m的漏风率。

2.3按隧道施工洞内允许最小风速计算

此方法即为根据隧道施工通风时,其施工的洞内所允许的最小风速而计算出通风量, 计算公式课表述为:

Q=60·A·V

在该式中,Q也指的是通风量,单位为 m3/ min;而 V指的是 最小允许风速,其单位为 m/ s , 一般取0. 25m/ s为标准值;而A指的是巷道横断面积,其单位为m2

3 .通风设备的配置以及管理

对于隧道施工通风而言,其施工通风控制的条件分析以及通风量的计算都只是科学理论的阐述和研究,最终要达到目的还是需要通风设备,下面就隧道内通风设备及通风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其一,通风设备的配置。就通风设备的配置而言,主要应该根据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案,以及隧道的施工通风长度,和通风管节长及百米漏风率等参数,通过准确科学的计算而确定通风所需风机的类型及数量, 而在选用中,应尽量选用风量大而且风压高,并能够适用长距离大风管送风以及低噪声的风机。

其二,隧道施工通风管理。对于隧道施工通风而言,要想在隧道的施工中拥有良好的的通风系统,那么对于施工通风的管理必不可少,这就要求隧道施工管理单位不仅要强化隧道的施工环境质量意识,同时要做到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以及落实隧道的通风费用,从而保证隧道内的风机正常工作运转。另外,在隧道进行爆破后应该做到及时送风,挂接风管和修补破洞,充分发挥出隧道的通风系统的整体效应,为隧道的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隧道施工而言,隧道施工的通风应该是隧道整个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因此,在公路以及铁路工程的建设中如遇到隧道施工问题时,通风问题应该成为整个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整个隧道工程中的各级施工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应该将其作为工程的重要问题去进行解决。另外,对于隧道施工通风的施工关联部门而言,其应该注意完善以及创新管理隧道的施工通风模式,进而能够使其走向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轨道上,从而确保隧道施工的进度, 和创造出隧道施工的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隧道施工人员的健康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法. 歌乐山隧道主要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1J2. 西部探矿工程, 2001( 4)

[2]苏立勇. 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几点看法1J2. 西部探矿工程, 2000( 2)

[3]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铁路隧道设计手册1M2.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隧道施工范文4

关键词:隧道循环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方斗山特长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线长7285m,右线长7310m。隧道穿越的方斗山背斜构造,区域性断裂构造——横梁子断裂带(F1)及次级断层发育、分布规律,岩溶发育规律及水文地质特征等。方斗山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地下水丰富,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址。预计平水期隧道涌水量12418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宜按五倍计,为620900 m3/d,属涌水量特大隧道。隧址区地下水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2 建设循环水设施的必要性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水的方面很多,包括凿岩机用水、喷雾洒水用水、衬砌用水、导管注浆用水等。从施工工艺上来简述以上几个环节中水的重要性。

隧道开挖:爆破开挖是现代隧道开挖中很重要的开挖方式。爆破开挖需要用风枪进行钻孔施工,风枪钻孔施工的原理为高压气体带动钻头在岩体内钻进。在风枪钻头钻进的过程中,钻头由于与岩体的摩擦而不断的生热,同时岩体较湿润的话,钻头容易工作。为了风枪钻头能够降温及更方便钻头钻进,用水来降温及钻头。

洞内除尘及降温:隧道掌子面钻孔结束后,开始进行爆破工作,爆破后会在隧道内出现大量的灰尘及有毒气体。这些灰尘除了通过通风设施予以排除外,还需要用水幕法予以除尘,同时部分氮氧化物也会随之溶解在水中。随着隧道深度的不断加深,洞内温度有所上升,在洞内喷水降温,确保洞内温度不超过规范施工温度,为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喷射混凝土:隧道开挖讲究早封闭,隧道出渣完毕后,紧接着进行初期支护。其中的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分为干喷、、湿喷,无论是哪种施工工艺,都需要水的配合,只是用水量和加水部位不同而已。

混凝土拌和、运输及浇筑:二次衬砌为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拌合离不开水。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是泵送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拌合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其中用水量是决定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分布在水泥浆中的水量,决定了拌和物的流动性。拌和物中,水泥浆应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在骨料颗粒表面形成层以降低摩擦,由此可见,为了获得要求的流动性,必须有足够的水泥浆,必须提供必要的施工用水。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用水。但是由于方斗山隧道出口地处的特殊位置,地表附近没有永久水源,水资源特别的宝贵,隧道出口端原先采用自来水施工,由于距离远,水量小等原因,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增加了施工成本。

3 循环水的设计方案

3.1 隧道排、用水分析

方斗山特长隧道出口段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遇到地下水的水量比较大。为了确保工程按进度计划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工人施工安全以及机械工作安全,我们对地下水采取以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予以处理。在隧道排水的方案中,重点强调对水的合理利用。

图1 循环水设置结构图

3.2 水量计算

隧道内出现的地下水,经过化验,水质达到了施工要求,能够直接用于施工。并且通过实际检测,左洞地下水流量为每小时5.52立方,右洞地下水流量为每小时5.36立方。

经测算施工用水量为:

凿岩机用水量

Q凿=0.3吨/时·台×2小时×16台×2×2=38.4吨

喷雾洒水用水量

Q喷水=0.03吨/分·台×30分×2台=1.8吨

衬砌用水

Q衬=0.19吨/方·米×12米×11.91方×2=54.31吨

Q喷砼=0.139吨/方·米×3米×6.91×2=5.76吨

Q仰拱=0.185吨/方·米×12米×5.26方×2=23.35吨

施工最大用水量

Q用= Q凿+Q喷水+Q衬+Q喷砼+Q仰拱

=38.4吨+1.8吨+54.31吨+5.76吨+23.35吨=123.26吨

施工用水总量

Q总= Q凿×L/n+Q喷水×t+Q衬×L/12+Q喷砼×L/n+Q仰拱×L/12

=38.4×3000/3+1.8×365×2+54.31×3000/12+5.76×3000/3+23.35×3000/12

=64889吨

注:1、L:单洞按照3公里估算

2、n每循环掘进按照3米估算

3、t工作时间按照2年估算

隧道进口水量统计

左洞每小时为3.52立方,右洞每小时为3.36立方

总计水量

Q洞=24时×(5.52+5.36)方/时=261.12吨

Q用<Q洞

故洞内的地下水能够满足施工用水的要求,可以建设循环水设施。

3.3 循环水系统设计

洞内排水主要靠施工防排水设施,施工防排水设施与结构物防排水工程相结合,不仅能改善施工中的劳动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程投资,还能防止运营中发生冻害、混凝土浸蚀、衬砌渗漏水、道路翻浆、电器设备锈蚀以及交通事故等后患。

方斗山隧道遇水段的开挖方式为上、下两个台阶开挖。方斗山隧道出口段路线纵坡为顺坡,所以上、下台阶的排水措施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机械排水,施工防排水工程与隧道防排水工程容易结合。采取具体方案如下:

在离掌子面前约2~3米处设置临时横向截水沟,用来汇集掌子面的流水。横向截水沟中汇集的水排到隧道一侧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应设置在于洞内施工电缆线的另一侧,并且不能影响洞内风水管道安设。在仰拱未开挖或已完成二次衬砌施工的地段,纵向排水沟与二次衬砌的防排水结构工程流水槽直接相接,水可以直接由纵向排水沟排到流水槽内;在仰拱开挖施工时,上台阶的地下水通过排水管由纵向排水沟排到流水槽内。

仰拱开挖工程中的排水,也采用横向截水沟与纵向排水沟相结合汇集地下水。对于隧道初期支护遇到的地下水,采取堵、截等措施,使得原有的地下水汇集到隧道的底部;另外,纵向排水沟多是施工临时设施,在排水过程中没有采取防漏水措施,所以掌子面的地下水在排往流水槽的时候,也会渗漏到隧道的底部,因此在隧道仰拱的开挖过程中,将会遇到水量较大的地下水。由于仰拱中汇集的地下水水位较低,排水需采用水泵将水排到流水槽内。

图2 循环水设计平面布置图

隧道初期支护过程中,虽然对隧道内的地下水进行了处理,地下水也得到了控制,但是局部会有出现滴漏水现象。若对这现象不及时处理,洞内施工场地容易被破坏,给工人以及机械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未作二次衬砌段,为了保持洞内施工场地的干燥,当隧道出渣的时候,通过机械在隧道内设置横坡,使水排到纵向排水沟内,或者在隧道内设置拱坡,使水分别排到洞内两侧,再通过洞内分段设置横向截水沟排到纵向排水沟内。在做二次衬砌的时候,采用半包防水措施。隧道洞身、横通道及其它各种附属洞室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拱顶至边墙脚下设置纵向排水管,并在纵向排水管范围内设ECB/EVA共挤防窜流复合防水板。同时在隧道内布置环向排水盲沟管,通过三通与边墙部位的纵向排水管相连接,水最后通过预埋横向排水管与中心排水管排到洞外,与洞外排水工程相配合。

流水槽内的水排到隧道洞口时,进入隧道洞口的沉沙井内,在沉沙井内进行第一次沉淀,经第一次沉淀的水通过埋制的排水管道进入隧道左右洞中央设置的二次沉淀池,经二次沉淀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流至集水池及污水处理系统。在集水池安设水压机,通过水压机把水输送到空压机房及洞内施工用水。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用于拌合站以及其它需要水的地方。

定期清除横向截水沟、纵向排水沟以及流水槽内杂物,保证水流的顺畅。处理沉沙井以及沉淀池内的杂物,保证干净整洁。

3.4 循环水环保设计

洞内施工排放的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应用于隧道洞内施工。沉淀池内淤泥用吸泥泵抽出后集中晾干,而后装运至弃碴场内统一堆弃。多次循环后的污水含有施工产生的废油等,须经沉淀、隔油、气浮处理。处理后的水部分用于拌和站施工用水及其他用水,剩余的水排入河沟。

图3 污水沉淀净化处理示意图

4 循环水的经济环保性

4.1 循环水经济性

循环水的应用不仅为施工提供方便,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均得到很大的节约,特别是在施工现场无水源的情况。就如方斗山特长隧道循环水的应用,为工程施工的投入节约了成本,预计双洞施工6公里可节约成本279341.15元,详见下表。

⑴ 引用自来水

水费:0.35元/吨×64889吨=22711.15元

电费:每天平均消耗200度电

200度×365天×2×1元/度=146000元

人工费:3次×50元/次×24月=3600元

注:每月检修3次:每次50元,共一人

材料费

水泵:1台×5500元/台=5500元

水管:2150米20元/米=43000元

电线:2180米×3相×9.5元/米=62130元

⑵ 循环水

主要人工费跟自来水一样,其他的相比自来水,不增加费用支出

表1 施工投入费用对照表

由上表各项费用的对比情况可知,共节约费用279341.15元。

4.2 循环水环保性

隧道出来的污水除了重复利用外,其他剩余的水均经过处理后排放,对环境无污染,相比较无循环水设计的隧道施工来说更具环保性。

5 总结

通过循环水的设置,隧道施工场地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通过方斗山特长隧道的实践证明隧道循环水的设计完全可行,为其他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隧道施工范文5

隧道施工穿过断层隧道及破碎带,是一项困难艰巨的任务。在施工中遇到断层及破碎带时,首先要查明断层的倾角,走向、破碎带的宽度,岩石破碎程度,地下水活动等有关条件,据以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制定施工措施,认真分析研究设计地质资料,并在掘进齐头左右两侧用钻孔台车或DK—100型钻机向前钻水平超前探孔,钻透断层破碎带,如断层破碎宽度大,破碎程度及裂隙充填物情况复杂,且有较多地下水时,可在隧道中线一侧或两侧开挖调查导坑,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的中线与隧道中线平行,线间距不小于20m,调查导坑穿过断层破碎带后,再掘进在一段距离转入正洞,在处理断层破碎带同时,在前方开辟新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1施工方法

1.1断层宽度较小,岩体组成物为坚硬岩块且挤压紧密,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隧道通过这样的断层,可不变施工方法,与前后段落的施工方法一致,避免频繁变更施工方法,影响施工进度,但过断层带要加强初期支护和适当的辅助施工措施渡过断层带。如超前锚杆与径向锚杆配合,加厚喷射砼,并增设钢筋网等措施。必要时可增设格栅架。

超前锚杆在拱部设置,锚杆直径Φ22m,长3.5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约为100,每2m设一环,保证环间搭接水平长度大于1.0m,用早强砂浆作为超前锚杆杆体与岩层孔壁间的胶结物,以及早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在超前支护下掘进。开挖后立即施作径向锚杆,挂钢筋网,喷射砼等初期支护。

1.2一般断层破碎带,采用径向锚杆、钢筋网、喷砼、格栅钢架等加强初期支护,并在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周壁预注浆,对洞周岩体进行预加固和超前支护。在超前支护下,采用上半断面法或正台阶法开挖。在台阶上部施作超前小导管,上部开挖后及时施作拱部初喷砼,径向锚杆,挂钢筋网,格栅钢架。在作好拱部初期支护后方能开挖台阶下部。

超前小层管管径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φ42~50mm的直热轧钢管,长3.5m~5.0m,外插角10°~20°,管壁每隔10cm~20cm,交错钻眼,孔口150cm段不钻孔,眼孔直径6mm~8mm,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灌注,导管环向间距30mm~50mm,纵向两组导管间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1.3断层出露于地表沟槽,具隧道为浅埋,可采用地面砂浆锚杆结合地面加固和排泄地表水及防止地表水下渗等措施。

地面锚杆垂直设置,锚杆间距1.0m~1.5m按矩形或梅花形布置,锚杆直径Φ18mm~22mm,长度根据覆盖厚度确定,锚固范围根据地形和推测破裂面确定。

1.4管棚钢架超前支护半断面开挖;当断层宽度大,岩体极破碎时,可采用注浆管棚和钢架超前支护,管棚长度一般10m~40m,能一组管棚穿过断层破碎带,则采用一组管棚,但受地质和施工条件限制,断层宽度大,可分组设置,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m。管棚用钢管直径80~150mm,一般多采用Φ108厚壁热扎无缝钢管,环向钢管中心间距为管径的2~3倍即30~40cm,钢架根据地质情况,可采用型钢或格棚,其间距0.8~1.0m一榀,在管棚支护下,采用上半断面先开挖,在作好上半断面的锚、网、喷、钢架等到初期支护后,才能开挖下部。

2施工工艺

2.1超前锚杆

拱部开挖轮廓线,根据设计位置和间距,测放出孔位,并用红(或白)油漆标在掘进齐头的岩石上按所标的孔位钻孔,孔位偏差小于5cm,钻孔保持直线,外插角6°~10°,孔深误差±5cm,清孔检孔并检查锚固药包,锚固药包在清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产品试验确定确定,随泡随用,锚固药包浸泡后立即推入孔内,并用木棍送至孔底防止破裂,插入杆体,当采用人工手持插入有困难时,可用锤击或风动凿岩机送入。

2.2注浆管棚和钢架超前支护

在开挖工作面后,将开挖轮廓扩大30cm~50cm,长度不小于5m作工作室以便于施作管棚,在开挖工作后面约2m范围内,安设3榀钢拱架紧抵掌子面,注意钢拱架应按线路中线、纵坡加管棚设计的外插角设置,在钢拱架上精确测放出每根管棚的位置,并用 Ω型钢筋将孔口管焊在钢拱架上,保证孔口管轴线与管棚设计轴线一致。立模灌注砼套拱,将钢拱架孔口管理于砼内,使钢拱架孔口管在钢管钻进过程中不变形走位,确保管棚轴线正确,采用跟管钻机钻进和带入钢管,在钻进过程中,必须用测斜仪经常检测,严格控制管棚轴线,联接管路密封孔口,压水检查,压注浆液达到设计压力和流量,开挖后按设计间距及时设立钢架。

3劳动力组织及进度指标

超前锚杆,单线隧道约6人,其中开挖工4人,普工2人,双线隧道约10人,其中开挖工8人,普工2人,约3小时可施作一环。

管棚,13人,其中:钻机司机6人,管管道工2人,普工2人,拌、注浆司机2人,记录1人,一般情况下,一台钻机8小时能钻进20~30m。

4机械设备配置

超前锚杆:单线隧道3台风动凿岩机,双线隧道5台。管棚:跟管钻机2台;BW—250/50注浆泵1台。

5质量控制要点

超前锚杆:钻孔时要控制好锚杆的位置、方向、外插角,终孔后应将钻孔吹洗干净;早强药店包在使用前要检查,有受潮结块的不能使用,药包要随泡随用,浸泡时间经过试验确定,浸泡后立即缓慢地推入孔底,并迅速插入锚杆,杆体要对中插入,插入后孔口药店包胶结体要饱满。

管棚:套拱固定孔口管的钢拱的位置标高要准确,设立要牢固,每根孔口管的位置、方向、外插角精确、测放、并用Ω形钢筋焊在拱架上,保证孔口管的轴线与管棚钢管轴线一致。套拱的拱架,模型要安设牢固,保证套拱灌注时不走型跑位。在设立套拱拱架和固定孔口管的钢拱架时,除按线路纵坡外,还应加设设计的外插角,如设计无外插角,也应加1°的外插角。钻进中要经常用测斜仪,测量钢管的倾斜度,发现偏差超过设计要求,要及时纠正。保证钢管终端偏差小于20cm。钢管采用丝扣连接,在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错开距离应大于1.0m。

6安全、质量、环保措施。

在接近断层破碎带时,认真作好超前地质探测工作。每次开挖后作好开挖工作后的地质素描记录,记录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岩石挤压破碎程度,裂隙充填物情况,地下水活动情况等。加强监控量测,根据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修改支护参数,加强支护等措施,确保质量和安全。在超前支护下先开挖上部,上部开挖后要立即施作拱部锚、网、喷和钢架,每掘进一次立即施作一环,该环初支护作好后再掘进,待拱部完全作好支护,并有一定的施工台阶长度后方能开挖下部,下部左右侧错开开挖,待左(右)侧支护作好后,再开挖另一侧。各种材料要分别存放,每一道工序完成后,该工序的机械设备,如压浆泵、跟管钻机等应立即拆除工作面,以便开展下一道工序。

7结语

土建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断层及破碎隧道施工管理是一件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土建现场管理的技术及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加强对影响土建因素的防范措施,对提高项目的全寿命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学红. 紫坪铺龙池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 2008(08)

隧道施工范文6

关键词:高瓦斯隧道 非煤系地层 治理 施工技术

0 引言

隧道工程瓦斯灾害属于极具危害性的突发事故,具有分散性特点。近几年隧道工程中因瓦斯爆炸事故虽然不多,但其危害相当严重,因而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国内曾发生过严重的隧道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巨大人员伤亡。非煤系地层区瓦斯涌出比较分散,且都是随即发生,隧道施工过程中,若不提前做好防治瓦斯的设计规划,施工中很可能引发瓦斯灾害。鉴于此,研究非煤系地层隧道瓦斯的形成机制以及施工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工程简介

某高瓦斯隧道最大埋深248m。隧道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全隧穿越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构造位于税家槽背斜西翼,构造简单,岩层倾角4°~5°,节理、裂隙发育一般。

2 瓦斯形成机理分析

综合分析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某隧道是由于浅层天然气沿地层的岩体裂隙上逸进入隧道。天然气源自隧道下方2800m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煤系地层,它在储存过程中不断随着地质构造的衍变逐渐上移,在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局部储存封闭或孤立残留在岩石裂隙中,形成以裂隙型游离瓦斯为主的天然气。这类天然气因流量小而相对稳定,但是压力低,分布不均,多数情况下随机涌出,具有良好圈闭条件的与储气层相同且张裂隙或裂隙发育的砂岩透镜体的分布情况对瓦斯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施作隧道工程时,可能发生瓦斯泄漏的情况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天然气储量大,二是砂岩层厚且孔隙率较大,三是裂隙呈网络系统发育。部分地段的封盖具有良好的圈闭条件,大裂隙发育过程中延伸到了储气层,如果直接挖开封盖,储气层内的瓦斯就会顺着裂隙发育喷涌而出,严重时造成爆炸事故。

3 施工技术

高瓦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点是防止瓦斯燃烧和爆炸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根据笔者的经验,当隧道施工现场有充足氧气、一定温度的引火源和一定浓度的甲烷时,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最大。施工对策的制定就是从这3个条件出发,高瓦斯隧道的瓦斯防治手段主要从4个方面考虑,即:隧道瓦斯的超前预测、通风设备的选定及管理、确定检测和监控系统、施工用机械和电气设备的选用和管理。施工中采取超前钻孔探测、预测隧道前方瓦斯的发育情况,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瓦斯的浓度,采用有效的瓦斯检测监控系统监控瓦斯的浓度,控制隧道各个不同作业面内的瓦斯浓度在安全作业许可条件内,选用防爆的电气设备控制火源等手段,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3.1 瓦斯的超前预测

隧道施工中瓦斯涌出量与所在工区的围岩性质、地质情况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超前水平钻孔探测和预测隧道前方瓦斯的发育情况,为采用合理的施工措施提供依据,防止瓦斯突涌及爆炸事故的发生。瓦斯隧道安全控制的要点即是在隧道正洞开挖前采用超前水平钻孔对前方地质进行探测验证。

超前地质钻孔采用φ89mm多功能轻型钻机水平钻孔进行探测验证,每25m一循环,孔身长度为3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隧道正洞每个断面设置5个探测孔,分别在拱顶一孔,拱腰两孔,拱底两孔。

3.2 通风设备选定及管理

3.2.1 通风设备选定

通风设备选定是结合隧道各工区任务量划分,并根据瓦斯涌出量、爆破排烟、同时间洞内工作的最多人数、洞内施工机械排放废气量等分别计算通风所需风量,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以确保风量和风速满足瓦斯防治要求。

全隧采用压入式主导通风方式。依据风量计算要求正洞单口选用的型号为: 2台SDF(c)-NO.13(2×132KW)型轴流风机(1台备用)通过2道管路同时供风,可满足隧道需求风量要求,斜井采用一台SDF-NO.11(2×110KW)轴流风机。隧道掘进超过1200m时,在正洞回风区增设SDS-Ⅱ-NO.10射流风机,并在瓦斯易聚集作业面增设局扇以降低瓦斯浓度。正洞通风管选用抗静电阻燃风管,直径为1.5m。风管利用φ1500mm钢筒通过衬砌模板台车。

3.2.2 通风管理

①在隧道开挖阶段,集合通风系统管理的技术工人组成通风班组,建立设备巡检制度,督促技术人员每天坚持检查和记录设备运行情况,按要求进行故障检修,确保管路顺直,无死弯、无漏洞;

②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机制,负责风量、风速等技术参数的检测工作。指派专人指挥风机系统的启停和变速,全程跟踪记录并签认操控流程。移动模板台车时风机转为低档位连续供风;

③隧道回风风速按0.25m/s设计,在避车洞、模板台车、塌腔和加宽段加设局扇以避免瓦斯积聚。为解决风速低时回风流瓦斯的层流问题,一般地段可用射流风机卷吸升压来提高风速。

3.3 瓦斯检测、监控体系

应用互补互验型监测系统进行瓦斯监测,一方面提高监测精度,另一方面有效弥补单一检测方式的缺陷,提高隧道施工安全系数。全套瓦斯检测、监控体系由KJ90自动监控系统、CJG10型光干涉瓦斯检测仪两种仪器相结合方法检测,以保证瓦斯检测数据的准确,确保施工安全。

3.3.1 人工瓦斯检测

人工瓦斯检测采用光干涉式瓦斯检测仪和便捷式甲烷检测报警仪。CJG10型光干涉瓦斯检测仪精度高,测量瓦斯浓度误差为±0.1%。特点是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地点灵活,主要为瓦检员配备。

3.3.2 瓦斯自动监控系统

瓦斯自动监控系统使用KJ90声、光连动自动监控系统,其探头悬挂位置应能反映隧道即时风流中瓦斯的最高浓度。在检测到瓦斯浓度≥0.4%时报警,瓦斯浓度≥0.5%时切断电源实施瓦电闭锁。瓦斯探测器主要设置在掌子面处(开掘处)、衬砌处、加宽带和回风口四类易引起瓦斯发生积聚、且位置相对固定、重要的地方。

3.4 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的选用与管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规定:隧道内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和作业机械必须采用防爆型。瓦斯隧道作业设备选用防爆型不仅装、运机械成本太高,而且对施工工效有较大影响。瓦斯隧道施工设备配置方案是否要全部采用防爆型,不能仅取决于是否为高瓦斯类或瓦斯突出类来定性地决定,而应取决于施工中实测的瓦斯浓度大小来做出科学的选择。

考虑到本隧道瓦斯属于深地层天然气溢出,产量低、而且突出几率小,经充分研究,在加强超前探测、瓦斯检测,加强通风,设立施工许可条件基础上,采用普通的装、运机械完全可以保证作业安全。此外,为杜绝瓦斯燃烧爆炸的条件形成,洞内其他所有电气设备、线路均采用防爆型。

4 瓦斯治理效果

该隧道施工管理采取了上述治理措施,根据KJ90自动检测系统显示,爆破后掌子面的瓦斯浓度和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浓度在通风5min~8min就降到规范要求的限值以下。洞内环境良好,检测到的瓦斯和有害气体均在允许浓度以下,连续作业8个月,未发生因瓦斯超限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平均单口月成洞进尺达到了126m/月,说明治理措施是有效的。

5 结语

非煤系瓦斯隧道瓦斯赋存的随机性导致隧道开挖面出现瓦斯没有规律,隧道施工瓦斯的防治应对隧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进行全面认识,尽可能掌握潜在的瓦斯来源及运移通道,从而采取排放、稀释、监控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本方法可以起到同类隧道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子敏,张玉贵.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铁建设[2008]105号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TB 10121-2007,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上一篇飞人刘翔

下一篇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