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词拓展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反义词拓展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反义词拓展法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大班幼儿 反义词游戏

比较以往我们所进行的语言游戏活动,反义词游戏更多的凸显词语本身对幼儿思维的冲击和反应能力,给予他们的是需要自主思考的东西,而这些思考的答案又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存在联系。我们在活动中,因为认识到孩子们对相反概念的喜爱,同时出于教育的需要,更关注知识的过程化,重视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力求在学习中寻求一种共通、一种互补、一种和谐,使思维的冲击在这种融合中朝着有效性、共享性、互发展。一段时间以来,结合课题进行一些新的实践,我也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一、循序渐进,发展思维

综观所有的语词游戏,一个听说游戏也好,一个绕口令也罢,对幼儿而言,往往无外乎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聆听或阅读、理解语词游戏中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层次的学习。透过语言和传达的信息,认识所要学习的语词或语言游戏的规则,是第二层次的学习。认识语词游戏所展示的生活的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是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在进行反义词游戏的时候,我们也是按照这三个层次实施的。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刚开始进行反义词游戏的时候仍存在问题。我说正确的词语顺序,孩子们能清晰地说出反的词语顺序,但是当我一下子说反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感到茫然。面对孩子这样的反应,我开始考虑原本的学习基础上增加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思维的发展。

1.转换引导形式,助推幼儿思维发展。

反义词游戏有其它自身的逻辑,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能够理解相反两个词语的概念,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偏向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思考有赖于一定的支撑。在具体活动中,我尝试使用转换游戏前的引导方式,把平时用在数学活动中的练习正数倒数的对话用到反义词游戏中。即老师说:“我说正。”幼儿接:“我说反。”然后进行反义词游戏。

2.累加词语内容,推幼儿思维发展。

大班反义词游戏的词语大都来自幼儿生活,并与之生活有密切联系。例如:高矮、胖瘦、大小、黑白等。词语虽然简单,但是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很浓厚。如何让幼儿在反义词游戏中有更大的发展,使思维更发散,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词语的使用广度,成了活动开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我们着重通过累加的方法,使词语与生活运用联系起来,主要做法是单个词组词成双、词组连词成句,使幼儿的思维多向发展,已有经验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相反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游戏活动中,一开始我们通过“指指猜猜”的游戏,让孩子们理解方位词及词语的相反含义。等到孩子们大多分清了方位后,加入学过的各种动词“跳”、“摸”、“走”、“蹲”等,即让幼儿根据老师的动作提示说“向下看”、“向上看”的累加词组。最后在幼儿个别练习之后,加入动物小卡片,学说一句完整的话,XX向上看见了XX……

二、多元推进,注重理解

幼儿的发展是他们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需要通过自身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因而,在反义词游戏中,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理解语词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为了让幼儿更有兴趣玩反义词游戏,我们加强营造环境和进行有效提问,多方面促进幼儿在反义词游戏中获得发展。

1.重理解,多辅助,引导幼儿探究学习。

反义词游戏说得通俗点,玩的就是词语的正正反反,所以学习的难点往往在理解及反应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相关图片、多媒体及现实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通过观察建立对词语的理解或者引起兴趣。

例如:开展游戏“找朋友”。我请每位幼儿每人从箱子中摸一件物品,通过看、摸、掂等比较方式自主探索,发现藏在箱子里面的物品的特征,并且积极思考,找与自己手中所拿物品相反的另一个幼儿结成好朋友,并大胆积极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有一瓶热水,我有一瓶冷水,我的书薄,我的书厚,等等。

2.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幼儿对反义词游戏的理解。

此处我介绍三个反义词游戏活动,这三个游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反义词。

游戏一:和我说的不一样的。如:老师说:“长,猴子的尾巴长”,幼儿说:“短,兔子的尾巴短,”好坏、胖瘦、哭笑、对错、苦甜,等等。

游戏二:和我拿不一样的。如:老师拿大球,幼儿等小球,或者图片,更换物体,反复进行。

游戏三:和我做的不一样的。如:老师边用动作边说“高”,幼儿用动作表示“矮”,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又如:大小、上下、宽窄、开关等。

3.重突破,多感受,引导幼儿有效思考。

在反义词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思维定势。它有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作用更常常阻碍了孩子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独特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促使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以提问作为切入口,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制订多维度的方案,并且设计好最佳的应对之策,这样有利于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幼儿思维,从而使他们的想法有更多亮点。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2

关键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词汇习得 联想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根本,语言构建于词汇间组织有序的序列中,语法则充当了这些序列的催化剂。没有语法,语言可能会显得支离破碎;而没有词汇,人类将无从表达任何事物。词汇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语学习开始的第一刻便开始了英语词汇的记忆与积累。大多数学生都将词汇习得置于英语学习的首位,而学生问得最多的便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记单词?”英语词汇经过古英语(Old English),中世纪英语(Middle English),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的变迁变得愈发充盈,词汇量之大,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占据首位。当然,一个人能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同时,日常表达并不需要多“无穷”的词汇量。即便如此,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记忆更多词汇仍然是让很多学生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水平,词汇量越大,对输入语言的理解越好,输出语言的质量也越高。

词汇习得研究通常将词汇知识划分为接受性知识(receptive knowledge)和产出性知识(productive knowledge)。前者主要指在听、读过程中能识别词汇意义的能力,后者则主要指学生能利用相关词汇知识进行说、写等语言输出的能力(Nation[1],2001)。不难得出,接受性词汇在数量上领先于产出性词汇。另外,如何将更多的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是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词汇习得策略伴随着词汇习得的研究应运而生,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策略,如拼读记忆法,根据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将音标标注与字母对应起来,建立字母群落和序列。联想记忆法,将英语词汇的结构与相关意义进行发散式联想记忆。循环记忆法,通过反复记忆,循环往复,但通常收效甚微,学生们普遍认为耗时耗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大量的听、读材料的输入,加大偶然性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并最终将反复的偶然习得转化成学生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

二、近、反义词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

与大量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相比,将近、反义词的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结合的研究却不多见。英语词汇中的近义词数量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其对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其他外语的借用的结果。而英语中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往往在其使用语境上各有不同,有的较正式,有的较非正式,而有的近义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当微妙。因此,笔者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往往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引入相关近义词的介绍。而对于差异较大的近义词,也会顺势引导,指出其所适用的不同语境。这样,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又能在一定语境中,在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情况下适时增加词汇摄入。同时,笔者也会将语义相对,抑或相反的词并置一起进行教学,对比鲜明,加上篇章内容语境的帮助,在增进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又加深了词汇习得。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词汇习得的宽度和深度。

不过,有关词汇学习的理论,Higa[2](1963)经过对一组互有关系的词与一组毫无关联的词的研究,指出词汇间的语义关系联系越紧密,学习难度越大。也即,相互联系紧密的词比毫无关系的词更难掌握。邓燕平(2007)[3]也指出“如果教师一味地把同义词放在一起传授,或者使用同义词教学不适度而又解释不详尽,片面追求词汇的数量,忽略或牺牲词汇的质量和深度,就会产生反教现象……它们之间的区别却会互相干扰……如果错位,便词不达意,语不得体,交际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反义词在英语教学的引入,还指出授课不当,解释不清,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Laufer[4](1990)也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近似语义关系的词汇引入或教学会降低学生的词汇习得。一方面,因为语义关系相近,使得学生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也使得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对近义词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能清楚表达某意义的一个词汇就已足够,对其意义相近的词汇则并无多大兴趣。

针对上述观点,也有研究提出反证,Stuart Webb[5](2007)则通过其在日本进行的实证研究提出反证,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已知、已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引入相关的近义词汇比起让学生学习与已知词汇完全不相关的词汇要容易。该研究将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都纳入其中,多方面展示了适当地对已知词汇的近义词汇引入并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相反,会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三、任务型教学中近、反义词的引入

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会根据篇章内容、体裁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复述(retelling),解释(paraphrase),下定义(definition)及词汇或词组替换(substitution)等。复述,要求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以及语言的组织架构,并避免使用篇章中的原文;解释,主要针对文中的长句、难句而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使意义明朗化;下定义,则针对一些单词的解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某些词汇进行解释;相对于之前所述任务类型,词汇或词组替换则显示的是近义词汇或词组的引入。

复述(retelling)可以在所学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可以组织学生听音频材料后组织进行,后者对学生语言技能要求更高。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与文本或音频中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或词组避免字字重复原文内容,而笔者也会选择适当时机提醒,激活相关的近义词汇。解释(paraphrase)对学生英语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停留在词汇层面,在句型结构上也要求学生转难为易,化繁为简;若能较好地掌握一些词或词组相应的近义词、词组,则能较为轻松地将原文意义还原。而且,往往近义词、词组的搭配也相似,因此,对已知词汇搭配知识的掌握顺势转移(transfer)到新的近义词、词组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记忆。很多词汇记忆研究表明,词只有在联想网络中才能更好地被记忆并储存。而近、反义词在任务教学中的引入,即使从一词联系到更多词(相似或相对)的纵式联想。例如,it occurs to somebody something相当于somebody comes up with something,纵式近义结构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输出更丰富,无论是在写作还是翻译中,并有效地避免了一词多用的尴尬。

上述的近、反义词的语义联想,“……形成语义对或语义网,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从而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更有序的组块,促进记忆……这种语义联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牢固的组块,能有效地促进记忆效果”(靳德海[6],2007)。

至于有研究者提出的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或因为讲解的不深入,对有明显区别的语义对不进行区分会造成“反教”现象,则视教师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的任务设计而定。对于那些有明显差别的语义对或语义网,教师应充分展示其不同之处,并以例句作出具体说明。

四、结语

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是新词汇的不断摄入,也是新旧词汇进行联想、重组的一个过程。本文所提到的近、反义词的纵向联想只是词汇联想、重组的其中一个方面。通过新旧词汇间的重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他们掌握的一些隐性词汇,并将其纳入原有序列,从而形成词汇组块,将其充分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中,通过不断操练,持续巩固,使隐性词汇转变成接受性词汇,再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出转化成产出性词汇。总之,只要适时适当地将新旧词汇组成近、反义词块,并通过各种任务设计反复使用、操练这些组块,相信会对英语词汇习得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5.

[2]Higa,M.Interference effects of intralist word relationships in verbal learn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3:170-175.

[3]邓燕平.谈英语同、反义词教学中的‘反教’现象[J].惠州学院学报,2007(2):68-69.

[4]Laufer,B.Words you know:How they affect the words you learn[M].In J.Fisiak(Ed.),Further insights in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573-593.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构词法 生词 词汇量 同义词 反义词 上下义词 上下文语境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作为检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为英语高考致胜的关键所在。然而,要提高阅读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突破单词大关,尤其是帮助他们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历年高考英语短文由于取材日益广泛和多样化,题材涉及日常生活、时事新闻、轶事小说、各类广告、幽默小品、地域风情,以及社会、文化、史地、人文、科技、政治经济等领域(考试大纲),内容涵盖面广,难免会出现令学生头痛的生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记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还需在阅读时具备一定猜测生词的能力,切实突破英语阅读理解的生词关。

一、掌握英语构词法,拓展词汇量

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由构词法构造出来的,这其中有着许多章法或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应重视构词法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构词规律,介绍英语构词的前缀、后缀和词根,让学生掌握构词法。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表示词的基本意思,在它的前面或后面添加前缀或后缀,就会演变为不同的含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并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揣摩新单词的结构来推测该生词的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1.常见的前缀

除了在一些词根前加un/ im/ dis/ in/ non/ ir/ il等表示否定的前缀外,常见的前缀形式还有很多,如:anti:反对…的,Anti-Japanese war是;auto:自己的,autobiography是自传;bio:生命,biology就是生态;co:共同,coexist是共存;de:除去,defrost是解冻;post:后的,postwar是战后;pre:前的,prewar战前;re:重新,retell是复述;sub:下面的,subway是地铁;tele:距离远的,telescope是望远镜;trans:跨越,transpacific是跨太平洋的。例如:When he reached the place with his army, he found an impassable river in front of him.此句中,“impassable”的词根“pass”是通过,那么“impassable”应译为“无法通过的”。

2.常见的后缀

除了在一些动词后加er/or可以表示人之外,也可以加ee/ ian/ ist等表人,如:employee、musician、scientist。有些单词后加en/ ify/ ize表示动词,如:strengthen、simplify、civilize等。除了一些常见的单词后接ful/ able/ ous/ y能变成形容词外,有些单词后接ly/ ive也能变成形容词,如deadly、likely、friendly、addictive、sensitive、objective等。一般形容词后接ly就成为了副词,但有的后接ward也可表示副词,如:upward、forward、backward等。如:He simplified the problem so that it could be easy for kids to understand.此句中“simplify”是在“simple”后接ify的后缀,变成了动词,应推测为“简化”。

其实,学生一旦掌握了一些单词常见的前缀、后缀,对于阅读理解中的生词词义的猜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一词和前缀或后缀构成的生词很多,教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总结是扩展学生个人词汇量的一种简捷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通过词义之间的关系来推测

1.同义词(Synonyms)的推测

英语短文中的同义词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来表达。在文章中,作者通常用读者比较熟悉的词去解释另一个词,或者为了避免同一概念的单词重复,而使用同一含义的不同词语来表示有关内容,使得表达上更为生动、灵活和多样化。因此,我们就可利用上下文所认识的词语来猜测出生词的词义。关键词是:and, or, also,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例如:The new tax law supersedes, or replaces, the law that was in effect last year.此句中,“or”是关键,属于并列连词,连接前后相同含义的单词。这样,“supersede”可以根据“replace”来推测其意思是“代替、取代”的意思。

2.反义词(Antonyms)的推测

阅读理解文章中,作者有时出于强调、解释或词义的转折、对比等表达需要,也在上下文中使用反义词。对此,我们应当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词义对比来猜测出生词的含义。关键词是:and, or, also,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例如:Most women in Ghana― the educated and illiterate, the urban and rural, the young and old--- work to earn an income in addition to maintaining their roles as housewives and mothers.此句中,“unban”与“rural”;“young”与“old”;都是属于由并列连词“and”连接的两组反义词。由此可以判断出:“educated”与“illiterate”也属反义词,那么“illiterate”应推测为“文盲的、目不识丁的”。

3.上下义词的词义猜测

英语词汇中,一些具有一般泛指概念的词叫做上义词,而那些表示个别种类概念的词则被称作下义词,来表达较为具体的意义。例如:vehicles意为“交通工具,车辆”,指的是一个泛指的总体概念,是属于上义词;而car, lorry, truck, bus, trolleybus, underground, subway, coach, taxi等表示具体的交通车辆,即为下义词。在词义上,上义词能对一些单词起概括作用。因此,弄清楚词汇的上下义关系能帮助学生推测和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三、通过上下文语境(context)线索来推测词义。

高考阅读理解的考点在于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解题的思维能力。词语在文章句子中的使用也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逻辑或情感逻辑。因此,英语短文中的某个单词也都会与它周围的词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它们之间的特定联系来教学生判断生词的词义,这就是所谓的上下文语境(context)线索。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较为明确的语境线索有两种:

1.说明性的上下文语境线索,即句中存在着对生词起解释说明或例举作用的语言线索。关键词是:is, is called, mean, be defined as, refer to, like, such as, for example/instance等。例如:Anthrop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kind.此句中“Anthropology”被“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kind”解释,应推测为“人类学”。再例如:Collins decided that she must go, although the hazards of the trip were many, for example, the unbearable heat, the possibility of getting lost…此句中,“for example”后面的词语对旅行中“hazard”进行了逻辑上的列举,由此判断其含义为“危险”。

2.词义情景性或逻辑性线索,即生词与其周围的词语构成了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语言描述或逻辑关系。关键词是:but, however, yet, or, otherwise, while, though, rather than, instead of, because, since, as, for, so, therefore, so…that…, such…that…, thus, thus等。例如:Some human actions are learned, but quite a few other actions are innate.此句中“but”是转折连词,暗示前后两句的联系是相转折对立的,由前句的“learned”是“后天习得的”,则能猜测出“innate”应是“与生俱来的”。再例如:He's such a shrewd businessman that he loses no money in any trade.此句中“such…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从that从句中得知“他做任何生意都不会赔钱”,则能反推出他这人很“shrewd”,也就是很“精明的”。

四、结束语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4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复习安排

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从12月24日——1月4日共计7天。(边上新课边查漏补缺。)

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的课文、会认的字、多音字、课后题。

第二阶段:从1月7日——1月11日,共计5天。(分单元逐步复习)

1月7日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月8日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月9日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1月10日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1月11日单元综合复习

考前阶段。(归类复习)

1、字词部分:查字典、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5、模拟试题

复习时候的侧重点。

要以课本为基本出发点,重视课本内容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扩宽知识面,要加强各种句式的训练,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法。注重词语、句子、古诗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要经常设计一些语言迁移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加强阅读写话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努力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5

文学语汇是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语和词的总汇,它是文学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文学语言的构成要素。文学语汇对幼儿早期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主题,同时它还是幼儿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材料。然而对教师而言,要帮助幼儿获得文学语汇学经验并非易事。为此,我们对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内涵与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支持策略。

一、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依据文学语汇所包含的内容、幼儿文学作品的特征以及幼儿理解与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发展过程,我们从词语、语句以及修辞手法三个层面来构建幼儿文学语汇学习的核心经验。

(一)词语经验

词语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部分,理解与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词语是文学语言学习的第一步。要发展幼儿的文学语汇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感知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其次是要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并能逐步运用获得的文学词语进行创意表达。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喜欢听成人诵读儿歌,能感知不同词语构造出的语音效果,如在听成人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时,能感知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中的词语变化所带来的流畅而生动的音韵效果;在倾听文学作品时,能凭借在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去理解作品中对应的词语;在讲述或日常生活中,能逐渐学习使用文学作品中表示人或物的名词、动词、象声词等。

2.稳定阶段:愿意大声朗读有汉语押韵规则的儿歌和儿童诗,能根据上下文来猜测自己不懂的新词,如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猜测童话《鸭子骑车记》中“疯狂”“打赌”“一摇一摆”等词语的意思;尝试用作品中的修饰性词语进行表达,如一个4岁男孩讲述在海洋馆看到各种鱼的情景时用到了童话故事《我是彩虹鱼》中的“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等词语。

3.拓展阶段:能初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情节发展或主题的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如童话故事《最奇妙的蛋》里的“最奇妙”“最完美”“最大”“最不可思议”等词语;愿意尝试用获得的各类文学词语进行仿编,体会创造新的语言音韵效果的快乐。

(二)语句经验

理解复杂的汉语句法结构和熟练地使用这些句法结构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学习句法结构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与成人的交谈,二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语句是由一个词或句法上有关联的一组词构成的。相对而言,文学作品给幼儿提供的语言句式更为丰富,也更为规范。幼儿能从中感受汉语词序(也称“语序”,是汉语中的一种主要语法手段,具体指语言里词语组合的次序)排列的规律,简单句子的构成方式以及由于词语顺序变化所带来的语言效果,并逐渐学习使用正确的语句进行表达。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能通过聆听的方式形成对词序排列的初步印象,并乐意模仿儿歌中有趣的语句,如当成人读儿歌《小板凳歪歪》中“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的语句时,幼儿不仅能初步感受汉语中的词序,而且还会模仿。

2.稳定阶段:能逐步感知零星的词语组合成简单句子的方式,如感知儿童诗《月亮》中的语句;能感知作品中不同的词序可以构成不同的句型,如叙述式的陈述句、抒情的感叹句、存在疑惑的疑问句等;在感知文学作品语句形式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正确的语句形式进行表达。

3.拓展阶段:在接触多种文学样式的基础上,能逐渐感知不同体裁的作品所产生的不同的语境效果,如儿歌的音乐性、诗歌的含蓄隽永、散文的清新抒情、故事的生动有趣;伴随着文学语汇学经验的不断丰富,能尝试运用文学作品中简单的语句形式进行仿编和创意表达,如一个5岁的幼儿根据儿歌《什么弯弯》中的句式仿编出“什么弯弯在泥土里?蚯蚓弯弯在泥土里”的语句。

(三)修辞手法经验

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具体指比喻、夸张、比拟、反复等。文学作品是幼儿学习修辞手法的重要媒介,修辞手法经验的获得有助于幼儿欣赏、理解文学语言,使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的发展上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对于运用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如运用反复手法的儿歌、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的童话故事、运用比喻手法的散文等会表现出喜爱之情,乐意倾听或自己吟诵;通过接触这些具有多种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为修辞手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2.稳定阶段:能借助已有经验去理解文学作品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并尝试仿编,如要理解诗歌《月牙儿,一晃一晃》中的比喻手法,就需要具备与“冰灯”“菱角”相关的生活经验,一个中班幼儿在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上仿编出了“月牙儿,一晃一晃,我说那是秋千挂在天空上”的比喻句。

3.拓展阶段:随着修辞手法经验的不断丰富,能逐渐从仿编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过渡到仿编段落;在日常生活中,会尝试运用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描述人、物或景,如一个6岁的孩子看到晚上的满月时说“月亮圆圆的,像一个大皮球”,看到月牙时说“月亮弯弯的,像一艘小船”。

二、促进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发展的教育支持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而要促进幼儿文学欣赏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帮助幼儿跨越语汇方面的“藩篱”,这样幼儿才能一步步进入作品的想象世界,体验文学美的意境。在实践中,为促进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支持策略。

(一)引导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词语、语句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上独具匠心,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文学语言范例。有研究者发现(郑荔,2009),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注重文学语汇的使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合幼儿词语选择的特点,更加注重感知觉的经验,常用具体的形象替代形容词,语言动作感和色彩感鲜明。比如,一个6岁半的幼儿说:“我的后悔只有小蚂蚁那么大。”在这句话中,“小蚂蚁那么大”就是用具体的形象代替了形容词。第二,语言符合幼儿运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幼儿运用最多的修辞类型是比喻、拟人和夸张,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大量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第三,语言符合幼儿表达的特点,即浅显、易懂、口语化、形象生动、具有审美色彩。这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教师为幼儿选择文学作品的参考。

在幼儿早期,教师和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选择多样的文学作品,进而丰富其文学语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阅读材料往往以童话故事为主,儿童诗、儿歌、散文等文学形式较为少见。然而,这几类文学作品在语汇方面各具特色,童话中的语句带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同时又大量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散文的词句具有优美抒情的特征;诗歌中,儿歌句式多样,儿童诗语词凝练。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有利于获得更为多样的文学语汇经验。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文学语汇学经验

虽然早期阅读活动的侧重点在于发展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等书面语言能力,但我们不难发现图画书的内容往往就是诗歌、故事、散文等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可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文学语汇学习的核心经验。比如,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晚上》的过程中,通过对图画书画面的观察、晚上发生的事情的解读,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晚上会发生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画书中的语句“晚上,是星星和月亮捉迷藏的时候”,请幼儿说出“晚上,是星星和月亮_____的时候”,并启发幼儿将句子说得长一些。幼儿说出了“晚上,是星星和月亮一起拍皮球、跳绳的时候”,从而获得了词语和语句经验。又如,图画书《风到哪里去了》中有这样的描写:“小男孩感到太阳覆盖在他们身上,就像一只瞌睡的猫趴在他们身上一样,那么温暖,那么柔软。”教师可在幼儿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模仿并努力说出更多类似的词句。比如,“夜晚的月光像一床棉被,盖在我的身上,好柔软,好舒服”,“我兴奋地骑着新买的小自行车,感觉车轮都快要转飞了”。

(三)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促进幼儿获得文学语汇学经验的机会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机会促进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发展。首先,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教师要多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并且告诉幼儿“春天来了,小草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柳树发芽了,细长的枝条像妈妈的长发在风中飞扬”,以帮助幼儿积累文学语汇;也可以组织参观访问、春游、秋游等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理解与表达文学语汇做好铺垫。其次,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增加一些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比如,多给幼儿一些在阅读区域自主阅读的时间,在吃点心前欣赏《饼干歌》,吃水果时欣赏散文《橘子花》,午睡前听听小故事。第三,组织日常的专题语言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小小故事会、我爱童谣、周末趣闻等专题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运用文学语汇的机会。第四,利用生活中师幼之间的语言互动机会,有效提升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如果幼儿在联想或运用文学语汇进行表达时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表达的范例。比如,幼儿在观察金鱼后想用一段话来描述金鱼,但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可以先示范,如“小金鱼像时装模特儿,穿着大纱裙在鱼缸里走来走去”,由此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幼儿从审美角度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文学词语与句式。例如,幼儿在表达自己很热时通常会说“我快热晕了”。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我爸爸》这本图画书描写爸爸又高又大时,说他看起来像栋大房子。那么你很热,究竟热到了什么程度?”幼儿可能会作出进一步的描述:“我身上的汗就像下雨一样。”“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蒸包子的蒸笼里一样。”

(四)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促进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发展

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材料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时,应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与幼儿语言发展的特征,将作品中的文学语汇学经验体现在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中。

在活动目标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分析文学作品的语汇特征,同时结合幼儿文学语汇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文学语汇目标。比如,在大班《对比歌》的活动设计中,教师根据儿歌内容提炼出“反义词”和“‘一个……一个……’语句”这两个文学语汇经验。在这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两个系列活动的目标:第一次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操作图片,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在理解反义词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反义词进行描述。第二次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运用反义词学习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一个……”的句式以及每句话中都有一对反义词;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仿编诗歌。

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教师也应考虑幼儿文学语汇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经历了“感知―理解―表达”的过程,幼儿文学语汇学致也经历了相同的发展过程,即幼儿对于文学语汇的感知先于理解,理解又先于表达。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小猴穿鞋》的过程中,中班幼儿对于新词语“悄悄地、偷偷地、得意地、凶猛的、笑话”的学习,表现为首先在听故事时,结合已有的词汇、生活经验和上下文来猜测这些新词语的意思,接下来在图片、动作等辅助下理解这些新词语所表现的内容,而后在表演游戏中运用这些新词语。那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促进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的发展呢?

1.丰富幼儿文学语汇的整体听觉感受。优秀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语汇信息,而这些信息要依赖听觉才能进入幼儿的世界。因此,在发展幼儿文学语汇学经验时要关注幼儿的听觉感受。教师可以采用录音磁带、多媒体播放或现场诵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例如,教师在朗诵《小草偷偷地笑》时可配以轻柔的钢琴曲,让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渐渐在幼儿的脑海中丰富起来,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品语汇的体验,促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反义词拓展法范文6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图画、表演、多媒体、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快速记准、记牢生字。如教“抬”、“跳”等字时,我让学生做一做动作,体会部首与意思的关系,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了生字。

二、教给识字方法,快乐识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识字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让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1.根据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汉字从构字的方式看,有象形、有指示、有会意、有形声几种。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扩大识字范围。如教学“湖、漂、洋”等形声字时,我请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特点:这些字都是三点水旁,跟水有关。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你还认识那些带三点水旁的字,在交流中,学生的识字量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2.利用音、形、义的关系,编故事识字

汉字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在教学中,我采用形象的语言将汉字演绎出一个个小故事,让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如动画一样活起来。如教“篮”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篮子是用竹子做的,里面装着两根葱,一个竹笋,还有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3.猜字谜识字

低年级学生对猜谜语充满兴趣。在教学中,我把生字编成谜语,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如“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

4.编儿歌、顺口溜识字

编儿歌、顺口溜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之一。如“草莓每天戴草帽”。

5、依据字义,近、反义词识字

在教学中,我调动学生积累近、反义词进行识字。如“玩”字,能组个词吗?(玩耍)“玩耍”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近义词)

当然,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等。诸如此类方法,教师只要经常引导,学生才会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种形式,巩固识字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如摘果子、自编小韵文等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在快乐中,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